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

之答禄夫天创作经常使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识表记标帜,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识表记标帜各种单层上皮包含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经常使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Hep par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
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成能为乳腺来源。
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E - cadherin
属于钙粘蛋白家族中经典旳钙粘蛋白亚族旳一员。分 布在全部上皮组织中,是建立与保持上皮细胞极性和 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旳关键分子。
E - cadherin是一分子量约120 kD旳跨膜糖蛋白,分为 细胞外区、跨膜区、胞浆区。
Decision Resources Epidemiology Data & Primary MR.
中国情况
早期: 81%
100% 乳腺癌患者
晚期: 19%
绝经前 60%
绝经后 40%
ER– 50%
ER+ 50%
ER– 40%
ER+ 60%
流行病学调查发觉,中国妇女发病旳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23年,为40-49岁, 30-39岁年龄组乳腺癌所占百分比超出20%
如细胞抗凋亡、增强细胞运动性及血管生成中发挥主
要作用。 COX - 2高体现与乳腺癌脉管侵犯、淋巴结侵
犯、分期、PR 体现、CerbB2 体现及p53体现具有有关
性。
全球情况
早期: 81%
100% 乳腺癌患者
晚期: 19%
绝经前 26%
绝经后 74%
ER– 46%
ER+ 54%
ER– 27%
ER+ 73%
性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prosgesterone receptor,PR) PR是E2和ER结合诱导旳产物,其合成必
须有雌激素作为开启,缺乏ER时极少能合成 PR,PR 旳出现显示ER 功能机制旳完整性, 大多数乳腺癌呈激素依赖性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和定位。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蛋白的标记抗体,免疫组化可以提供有关这些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定位和定量信息。
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和分期:免疫组化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并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分期信息。
例如,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定乳腺癌患者是否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HER2受体,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2.预后评估:一些免疫组化标记物与肿瘤的预后有关。
例如,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Ki-67标记物与肿瘤的增殖能力和预后评估密切相关。
通过评估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确定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分化程度,提供预后评估和治疗预测的依据。
3. 治疗指导: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HER2表达的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来提高治疗效果。
4.药物研发:免疫组化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药物靶点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
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
5.基础研究:免疫组化在基础研究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通过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
免疫组化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个体化医学和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管理和治疗选择。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1.引言1.1 概述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通过使用特定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抗体的选择非常关键。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抗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是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用于评估和描述抗体检测效果的一些指标,包括染色的强度、染色的分布情况、染色的特异性等等。
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意义在于帮助研究者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通过评估染色的强度和分布情况,研究者可以判断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模式。
染色的特异性则可以判断抗体对特定蛋白质的选择性。
这些观察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有助于他们对细胞活动、发育、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免疫组化观察指标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并为生物医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形式和安排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使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并阐述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介绍。
同时,要着重论述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意义,即这些指标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对于相关领域的影响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对免疫组化观察指标进行详细解读,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结论部分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再次强调免疫组化观察指标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并提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思考的方向。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培训课件

ER+ 50%
ER– 40%
ER+ 60%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妇女发病的高峰年龄较美国提前10年,为40-49岁,
30-39岁年龄组乳腺癌所占比例超过20%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25
乳腺癌分子分型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26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27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组
危险 度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21
SMA(smooth muscle actin):
பைடு நூலகம்
称为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
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
它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22
COX-2 (cyclooxygenase-2)
COX - 2是前列腺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乳腺癌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6
C-erBb-2 基因
又称neu 或HER2 定位于17q21,编码分子质量为185 kDa ( P185) 的跨
膜蛋白,具有胞内酪氨酸酶活性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具有高度同源性,故它又
称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及分子分型
7
意义: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正常情况下处于 非激活状态,当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作用而 激活时,具有肿瘤转化活性,通过基因扩增和 蛋白过度表达在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中起桥梁作 用,刺激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
织分化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Ki-67表达增加、 晚期、转移扩散、ER、PR含量低有关 P53阳性病例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期较短 P53基因与淋巴结关系不大,但淋巴结阳性同 时P53阳性者预后较差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免疫组化指标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标类型: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分为上皮源性肿瘤标记和间叶源性肿瘤标记。
上皮源性肿瘤标记主要包括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等,常用于鉴别肿瘤的类型和来源;间叶源性肿瘤标记主要包括Vimentin、CD34等,常用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2. 指标表达: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情况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例如,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加号越多,代表细胞增殖更活跃,恶性程度相对会更高,病人的预后也会比较差。
3. 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指标可以辅助病理医生对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以及为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乳腺癌的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如果出现阳性,代表着病人可以接受后续的内分泌治疗;HER-2基因如果出现阳性,可以给病人使用针对HER-2基因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 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PS2 (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 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Hep par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 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
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
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ck19 和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肺鳞癌中P63表达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合适。
对胃肠道的癌推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
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泼,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泼。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备物,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
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挡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
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开展有关。
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是利用特定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分子结合,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观察和定量目标分子的表达程度,从而研究生物体内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方法。
首先,免疫组化指标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细胞分子如表面标志物、细胞器和细胞周期相关标志物以及分子异常如突变和融合基因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病理医生确定细胞或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进一步诊断肿瘤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免疫组化还可以区分不同亚型的肿瘤,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因此,免疫组化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次,免疫组化指标可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率等,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HER2是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增殖信号分子,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接受靶向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而对于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检测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来判断是否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因此,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免疫组化指标在研究生物学和药物开发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特定分子的表达和分布,可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通过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抗原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可以研究神经元的分布和连接,从而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药物开发中,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检测药物靶点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可以评估药物对疾病靶点的特异性以及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因此,免疫组化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指标在临床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研究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ck19 和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肺鳞癌中P63表达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
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
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页脚内容1p53蛋白介绍: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
p53基因的突变(缺失)是人类肿瘤的常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一般认为p53过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研究细胞或组织中一些分子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组化的指标是指在染色结果中被检测和观察的特定抗原或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方面的意义。
1.疾病诊断与定位: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和观察肿瘤生长和发展相关的抗原表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定位。
例如,一些特定的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乳腺癌和肺癌,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2.预后评估:免疫组化可以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标的阳性率、表达强度和分布等因素,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预后。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3.治疗选择与反应评估: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用于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特定治疗药物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
例如,在肺癌中,表达肿瘤相关受体表面蛋白的染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阿纳曲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的靶点HER2/neu,可以帮助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4.检测病理变化和异常:免疫组化可以帮助发现组织中的异常变化和病理变化。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以发现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通过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可以确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异常调控情况。
5.基因功能研究: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可以了解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过程。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选择和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免疫组化指标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是临床病理学中常用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物”。
然而,许多报告只写积极的结果,没有写临床意义。
结果,许多病人和他们的病人得到了一份难以理解的报告,他们认为自己不理解这些结果的意义,有时医生也无法解释清楚。
因此,收集大多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志物”的意义以供参考。
的格式为:标记-作用-阳性位点-临床意义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物泵作用-细胞膜/细胞质-的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的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碱、长春新碱、齐比诺和泰索帝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π) -解毒-细胞质-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的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钉螺拓扑异构酶II(TOPO II)-靶作用-核-的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和鬼臼毒素,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高阳性率对VP16尤其有效雌激素受体(ER) -性激素作用-细胞核的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酮受体(PR) -性激素作用-细胞核的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越好,预后越好。
c-erb B- 2-癌基因产物-细胞质-阳性率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如果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阳性,而C-erbB-2也阳性,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物-细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Ki-67是细胞增殖的标志。
它在细胞周期的G1、S、G2和M 期表达,在G0期不表达。
它与许多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PCNA(证大核抗原)癌胚抗原大多数腺癌表达癌胚抗原Rb(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该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并调节细胞周期P53免疫组化突变,阳性率越高,预后越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常用指标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TTFI(+)这个指标通常表示甲状腺癌或肺癌转移CKL(+)CK7(+)这些仅说明是腺癌表达ck19 和 ck19-9仅在正常胆管上皮表达,肝细胞阴性CD34是血管源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TTF一1的表达主要在肺和甲状腺腺上皮细胞,CDX-2和CK20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CK7+/CK20+/villin+的模式,首先会考虑胃腺癌、直肠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癌等,而不必考虑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胃肠道用CDX2,肺癌和甲状腺癌用TTF-1,前列腺癌用PSA等TTF-l、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肺鳞癌中P63表达肺小细胞癌’TTF-1阳性表胃组织中CA19-9 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对胃肠道的癌判断有意义。
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
阳性说明细胞增殖活跃,ki67<10%说明癌细胞增殖不太活跃。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对抗肿瘤的自然防御物,p53基因的对起重要作用。
抗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
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
p53蛋白介绍: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白,被称为p53蛋白。
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野生型p53蛋白极不稳定,半衰期仅数分钟,并具有反式激活功能和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突变型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半衰期延长,可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来。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使用抗体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在临床上,免疫组化常被用来帮助诊断和鉴别不同类型的肿瘤,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临床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
1. 细胞增殖标志物:包括Ki-67、PCNA(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等。
这些标志物能够反映细胞增殖的活性,利用免疫组化可以定量检测细胞核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评估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预后。
2. 细胞凋亡标志物:包括Caspase-3、Bcl-2、Bax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和程度,有助于评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3.免疫细胞标志物:包括CD4、CD8、CD20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来鉴定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对肿瘤的抗击能力。
4.转录因子:包括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等。
这些标志物用来评估激素受体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指导激素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5.肿瘤抑制基因标志物:包括p53、PTEN(磷酸酯酶-蛋白激酶液体增殖自然抑制物)等。
这些标志物用来评估肿瘤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和功能异常情况,对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6.肿瘤相关抗原标志物:包括CEA(癌胚抗原)、AFP(α-胎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肿瘤的检测和监测指标,在临床上用于诊断和评估肿瘤的预后。
7.血管生长因子:包括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对指导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8.炎症标志物:包括NF-κB、COX-2等。
这些标志物反映了肿瘤组织中的炎症反应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9. 细胞骨架和黏附分子:包括CK(细胞角蛋白)、E-cadherin等。
这些标志物用于评估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对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分子来揭示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病理状态。
免疫组化指标是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抗体或其他特定的抗原物质,它们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免疫组化指标的几个主要意义。
1.疾病诊断2.预后判断通过检测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高表达往往与预后不良相关,例如,ER(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复发风险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治疗方案选择免疫组化指标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一些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水平,可以选择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一些抗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敏感性相关。
因此,对HER2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是否给予相应的靶向治疗。
4.预测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指标可以用来预测一些治疗方案的疗效。
例如,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相关。
通过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的选择。
5.基因突变筛查免疫组化指标也可用于评估基因突变的状态。
例如,BRAF(B型RAF激酶)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检测可以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通过检测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可以判断患者对BRAF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总之,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组化指标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并且有望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临床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

临床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CC)(10%)。
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最重要的是病理诊断部分,肿瘤的鉴别诊断常常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实现,那么肺癌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本文带大家一起解读。
定义:免疫组化(IHC)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免疫组化在肺癌中的作用1. 判断是否患有肺癌和肺癌的恶性程度;2. 对肺癌进行更深入的病理分型以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3. 在发现转移瘤的时候帮助确定原发部位。
CSCO指南推荐指标肺腺癌:TTF-1、Napsin A;肺鳞癌:P40、CK5/6,P63(P63也可表达于部分腺癌中,前二者对鳞癌的特异性相对更高);小细胞癌:CD56、Syno、CgA、INSM1、TTF-1、CK、Ki-67。
(一)腺癌➤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1. 75%-85%肺腺癌表达,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鳞癌通常不表达;2. 分化越差(如浸润性粘液腺癌、胶样腺癌)则越可能表达缺失;3. 在肺的转移性腺癌中,TTF-1几乎不表达。
➤Napsin A(新天冬氨酸蛋白酶 A)1. 70%-90%的肺腺癌表达,3%肺鳞癌表达,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与TTF-1结合是检测腺癌最好的标志物组合;2. 在肺腺癌中表达也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3. 部分转移性肺癌表达,如肾细胞癌、少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子宫内膜腺癌、卵巢腺癌、胆管细胞癌等。
➤CK7(细胞角蛋白-7)1. 敏感性高,几乎100%肺腺癌表达;2. 特异性差,30%-60%肺鳞癌表达,表达广泛见于乳腺、胃、卵巢、子宫等多个器官的腺癌,需与TTF-1、NapsinA联合应用。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或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然后利用染色剂的染色方法,来检测和显示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的技术。
在临床上,免疫组化已经成为肿瘤学和病理学的重要手段,常用于诊断、预后评估以及预测治疗反应等方面。
以下是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1.细胞增殖标志物: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如Ki-67和PCNA。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增殖活性,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指导治疗。
2.乳腺癌指标: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3. 乳腺癌转移指标:在乳腺癌转移的诊断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细胞角蛋白(CK)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等标志物,以协助鉴别转移瘤和原发瘤的关系。
4.结直肠癌指标: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同种异质性结合素(CD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DNA错配修复相关蛋白(MMR)等标志物。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5.皮肤癌指标:在皮肤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S100蛋白、黑色素瘤抗原(HMB45)等指标,以帮助判断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间的区别。
6.血液肿瘤指标:在血液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6(BCL-6)和CD20等标志物。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7.神经内分泌肿瘤指标: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肾上腺素甲醛化酶(PNMT)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类型、分子亚型和预后,以指导治疗选择。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的抗原和其特异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免疫组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待检测目标抗原,然后用染色剂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该抗原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胞增殖标记物:如Ki-67和PCNA。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过程,对于评估组织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细胞增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指示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生长速度。
2. 细胞凋亡指标:如Caspase-3和Bcl-2、细胞凋亡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常见于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发生等过程中。
细胞凋亡指标的变化可以指示细胞凋亡的程度,从而预测细胞存活和组织恢复的情况。
3.组织特异性标记物:如细胞角蛋白、肌球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组织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鉴定组织类型、识别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并衡量相对组织的分布和数量。
4.癌症标志物:如HER2、ER、PR和CEA。
癌症标志物是用于诊断和监测癌症的生物学标记物。
通过检测癌症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炎症标记物:如CD3、CD20和CD68、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感染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应答。
炎症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炎症过程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6.家族史标记物:如BRCA1、BRCA2和TP53、家族史标记物是一些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位点。
通过检测家族史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个体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在于通过检测特定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确定诊断和预后,评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临床上,免疫组化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和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其意义(2)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
1. Ki-67Ki-67是一种核抗原,可以衡量细胞的增殖指数。
它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Ki-67表达水平越高,说明该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因此,在肿瘤研究和诊断中,Ki-67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
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Ki-67的表达水平都被证明与预后密切相关。
2. CK5/6CK5/6是一种细胞角质蛋白,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和基底细胞衍生的上皮细胞中。
在乳腺癌中,CK5/6通常表达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具有较好的诊断和分子分型的价值,有时还可以用于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类型和预后。
3. ERER是雌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ER的阳性率对于乳腺癌的分类、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ER阳性的乳腺癌通常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ER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4. PRPR是孕激素受体的简称,主要表达在乳腺的上皮细胞中。
PR的阳性率也是衡量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ER类似,PR阳性的乳腺癌也具有较好的激素依赖性,这种癌症的治疗也是通过抗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PR的检测方法同样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5. Her-2Her-2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Her-2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Her-2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来进行。
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单克隆抗体药物来治疗,这种药物通过靶向Her-2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6. CD20CD20是一种B细胞特异性膜抗原,在B淋巴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CD20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晚期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本贴收到1朵鲜花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不好。
K 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 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 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 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N 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 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 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弱阳性或阴性。
C 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鳞癌、乳腺癌、肺癌、子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 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
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
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
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
V i 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
Vil 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
Villin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
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 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
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的肺类癌病例villin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
M DR 多药耐药基因T 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质含量很高,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 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标记鳞状细胞肿瘤布各种上皮及其肿瘤V im 波形蛋白,间叶组织标志P504 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称,AMACR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诊断标志物。
对各种癌症细胞进行检查后发现,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达最高。
C D117 胃肠间质瘤C D10 作为共同急性淋巴母细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达于未成熟淋巴细胞,在Bu 该抗原在造血系统外的某些肿瘤中有表达,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抗体在对肾细胞癌进行诊断中的R-S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被认为是HD的重要标志物。
除HD的鉴别诊断外,对胃癌、结直肠癌、甲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
认为CDl5的表达是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
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CD15可能是通过对所结合的铺基构型改变影响和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S MA 平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M 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C D68 存在于骨髓和各神细胞瘤诊断(首选)。
C D34 表达于早期淋巴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胚胎纤维母细胞和某些神经组织血管内皮。
C D44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和CD44v两大类。
CD44s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李道明等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2例食管鳞癌CD44v4/5的表达,结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异。
癌巢周边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癌细胞及浸润脉管壁的癌细胞均呈织CD44v6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0.2%和74.1%,其表移密切相关。
以上结果均表明,CD44v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
N ESTIN,神经干细胞中极为抗糜蛋白酶G 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组织标志,多用于星形胶质瘤诊断T g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TG阳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b 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
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TGA72阴性。
TGA72抗体用于殖活性有关。
肿瘤相关抗原(GA733) 编码上皮糖蛋白40,是一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细胞的生长Kubuschok等采用GA733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进行检测,发现隐匿灶的检出是判断浆的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
T TF-1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
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 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T 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T TF-1主要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钠的转运,•TTF-1与血清TSH的活性有关,活性的TSH 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TTF-1在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随非小细胞癌(NSCLCs)阳性表达,腺癌(ACs)明显高于鳞癌(SCC),90%以上的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表达阳性,TT 立的预后指标,肺的典型性类癌(TCS)均为阴性,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有一个不同于TCS的共同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收藏分享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