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讲解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引言膝关节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为了评估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本研究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选取了100名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平均年龄为65岁。
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手术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接受非手术治疗。
结果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手术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
手术组的疼痛VAS评分从术前的8.5±1.2降至术后的1.4±0.8,而对照组的VAS评分从术前的8.3±1.0降至术后的5.1±1.3。
手术组的活动功能显著改善,KSS评分从术前的45.2±5.6升至术后的89.3±9.4,而对照组的KSS评分则从术前的45.8±4.9升至术后的58.1±7.2。
手术组的满意度更高,8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手术结果,20%的患者表示满意,对照组中只有1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90%的患者表示不满意。
术后并发症方面,手术组有两例深部感染,三例肺栓塞,对照组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讨论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
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更高。
然而,术后并发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手术组发生的深部感染和肺栓塞虽然比例较低,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随访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期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 Smith J, Jones A.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Nursing Standard. 2016; 31(9):44-49.2. White W. Metal-on-metal bearing surface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5;46(2):248-253.3. Kim T, Kang J.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valgus kneedeformity. Knee Surgery & Related Research. 2016; 28(2):81-85.4. Patel A, Pavlou G, Mújica-Mota R. The epidemiology of revision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 in England and Wal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projec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using the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dataset. Bone & Joint Journal. 2015; 97-B(8):1076-1081.讨论膝关节置换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4年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范文
《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针对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二、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简介1. 单髁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局部病变的手术方式,主要针对膝关节单侧间室损伤,通过替换受损的股骨和胫骨间室,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2.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全膝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严重病变的手术方式,通过替换整个膝关节的股骨、胫骨和髌骨,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改善关节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保留后交叉韧带,以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三、近期疗效对比1.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单髁置换术相较于全膝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这主要得益于单髁置换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操作相对简单。
2. 疼痛程度与康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时间方面,单髁置换术较全膝置换术更具优势。
由于单髁置换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患者康复时间较短。
而全膝置换术由于手术范围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康复时间较长。
3. 关节功能恢复:在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
单髁置换术针对局部病变进行治疗,能较好地保留膝关节的整体结构,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势。
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通过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对于改善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全膝置换术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康复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四、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在近期疗效方面各有优势。
单髁置换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康复时间短,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势。
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通过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更好。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
1 09 ・
・
综
述
・
膝 关 节 单 髁 置 换 的研 究 进 展
由弧形 的股骨 假体 、 平坦 的胫骨假体及其 问活动 的塑料衬 垫组 成, 有股胫间更好的一致性 , 减少了应力集 中 , 动的胫骨衬 垫 活 避免 了限制性假 体产 生 的问题 ,但假 体植 入后 早期 的脱 位 率 较高 。这一 阶段 U A 的成 功率 较低 , 分原 因是假 体在 设计 K 部 上存在缺 陷, 在冠状面 上狭窄 的胫 骨部分 使应 力集 中 , 而胫 骨 对股骨假体 的限制 又加 重 了这 种效 应 , 终导 致假 体下沉 , 最 引
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 的研究进展 进行 综述。
1 人 工 单 髁 的发 展 过 程
U A最早 成 为骨 性关 节 炎 患者 可 选择 的手 术方 式 是在 K
17 9 0年 , 当时主要应用于外侧间室 O 而不是现今我们普遍 但 A, 应用 的内侧间室 O 当时的手术 失败率 及假 体松动率 是大 家 A, 争论 的焦 点。早期人工单髁 置换 由于假 体设计缺 陷、 患者选择 不 当及外科手术技术 的欠 缺等 因素 , 临床 效果一 般 , 其 未显现
据人工全膝关节 的成功 经验 , 设计 了牛津 半月 板承 重单髁 , 它
10 , 1 。这样才 能进行股骨髁截骨 等操 作。⑤髌股关 节及对侧 间 室无病变或病变轻微。⑥ 良好的前 、 后交 叉韧带 。⑦膝关 节软 骨损伤髌股关节 2级以下 , 外侧 间室软骨损伤则不超过 1 。 级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并且使得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
本文就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分析、近期新型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作出简单综述。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临床研究Abstract:with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of the continued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of prosthetic materials and adaptability in a constantly innovation,unicompartmental arthroplasty can provide patients with longer survival rate and outcom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urrent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selection of patients,the main points of surgery,clinical efficacy,failure analysis,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new single condylar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knee joint;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current situation;clinical research1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是对骨关节炎、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化、外侧胫股关节单间室病变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该技术提出早期因并发症多,成功率较低等因素引起了社会争议。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篇一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一、引言在骨科手术中,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膝关节炎等疾病。
然而,对于非理想患者(如高龄、身体状况较差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非理想患者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非理想患者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具体情况,分析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点,以及相关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提高非理想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的非理想患者为研究对象。
2. 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数据。
3. 数据采集:从病历、影像检查及随访记录中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手术情况、术后康复等数据。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评分,评估手术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非理想患者在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总体较好。
但与理想患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 影响因素分析:年龄、术前关节功能状况、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对非理想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高龄和术前关节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3. 康复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点:非理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度恢复及肌肉力量训练等。
关键点在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五、讨论1. 对于非理想患者,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 术后康复过程中,应重视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度恢复及肌肉力量训练等关键环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
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
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及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随着微创UKA的开展以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术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
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单髁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国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1%[1],其中超过30%的患者仅为单间室破坏,内侧间室的破坏比率远高于外侧间室。
终末期膝OA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用于治疗单间室OA已经有50余年历史。
早期由于UKA适应证把握不好、技术不成熟和假体设计缺陷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成熟以及假体不断改进,UKA得到快速发展,以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截骨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本体感觉好、膝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而成为单间室膝关节炎的首选疗法。
目前,UKA 的主要技术包括微创小切口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术,其假体类型主要为以Oxford单髁为代表的活动平台和以ZimmerM/G假体为代表的固定平台。
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UKA的适应证:①分离的内侧或外侧隔室OA或骨坏死;②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③体重82kg以下;④内外翻畸形<15°,被动活动可伸直;⑤屈曲挛缩<5°和膝关节活动度≥90°。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篇一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结果研究一、引言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负重关节之一,由于退行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患者的特殊生理状况或病情非理想,采用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并不适合。
这时,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TKO)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替代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三年内在我院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的非理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XX名患者的临床数据。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规范流程进行。
3. 评估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步态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等。
三、结果分析1. 疼痛程度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术后XX个月内的疼痛程度有了明显的减轻,其中XX%的患者在术后XX个月时疼痛评分降至XX分以下,说明手术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关节活动度术后XX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屈曲和伸展角度均有所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3. 步态稳定性通过对患者步态稳定性的观察和评估,发现术后患者的步态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步态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 日常生活能力术后XX个月的随访中,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独立完成如行走、上下楼梯、购物等日常活动。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对于非理想患者而言,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步态稳定性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表明该手术方式对于非理想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仍需关注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膝关节单髁置换历史、现状及前景
Schai PA, Suh JT, Thornhill TS, Scott 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middle-aged patients: a 2- to 6-year follow-up evaluation. J Arthroplasty. 1998;13(4):365372.
2. MacIntosh DL, Hunter GA. The use of the hemiarthroplasty prosthesis for advanced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2;54(2):244-255.
Heck DA, Marmor L, Gibson A, Rougraff BT.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with long-term follow-up evaluation. Clin Orthop. 1993;(286):154-159. Pennington DW, Swienckowski JJ, Lutes WB, Drake G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six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0):1968-1973.
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报道效果不佳,但 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要保 证UKA的疗效,就需要选择适当的病例、精湛的手术技 巧、避免过度矫正畸形。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如何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如何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我国医疗行业发展也步入了现代化进程中,所以病症治疗方式也就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单踝关节置换术,更是成为了近几年医疗事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单踝关节置换术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且治疗效果还十分显著,所以在近几年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合理性与有效性,就将这一治疗方式再次关注了起来,以保证单踝关节置换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病症治疗中,进而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单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既然要深入了解单踝关节置换术,那么就需要对其手术要点进行深入探索,以保证可以了解到单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方式,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对单踝关节置换术产生认识,那么本段就对单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1)手术入路一般情况下,单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是在患者膝关节前方切开一个纵形口,并将患者内侧髌骨旁的关节囊切开,使髌骨能够向外脱位,如果要进行内侧间隔假体置换,则需要将患者内侧半月板的前角冠状韧带进行切除,并将胫骨前的内侧骨膜向下剥离,直到髌骨下滑囊。
(2)检查关节医务人员在将患者关节切开后,就需要认真对其单个间隔关节面进行检查,以避免患者因为存在禁忌而无法有效进行手术,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ACL功能不足的问题,那么就需要立刻更换手术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单踝关节置换术更换成双踝假体置换。
若在检查时发现患者有外侧间隔骨关节炎,那么就需要停止单踝关节置换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方式。
(3)假体安放医务人员在进行假体安装时应观察患者髁间骨赘,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去除,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力线纠正效率与质量。
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在假体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将其安装在股骨髁中间位置,这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将股骨髁中心位置进行测定。
同时还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那就是股骨髁假体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假体不要与髁间窝的距离过近,因为距离过近就极易导致患者胫骨半脱位时出现股碰撞的情况。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膝关节单侧性病变的手术技术。
在该手术中,仅替换受损的膝盖内外侧关节面中的一侧。
这种手术方法相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而言,具有更小的创伤、恢复期更快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首先,关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已有很多研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其中一项研究分析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并发现两种手术在临床功能改善和患者满意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长期效果,结果显示在5年和10年的随访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由于手术只替换了一侧的关节面,可能导致术后膝关节的不稳定性增加。
一些研究指出,单髁置换术后一侧的关节面较正常一侧有更大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关节体积的减小,进而影响关节功能。
因此,术后的关节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研究提出了改进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技术。
例如,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即同时替换膝关节内外侧的一个侧面。
一项研究比较了这两种手术方法,发现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术后关节稳定性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更好。
另外,一些研究提出了采用特殊设计的人工关节来改善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
此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
目前,该手术适用于一侧关节面受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等疾病。
然而,对于双侧膝关节病变的患者是否适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仍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轻度病变的双侧膝关节病患者,单髁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双侧置换手术更适合这类患者。
总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尽管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但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进一步研究,相信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会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摘要:为改善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患者的健康状况,本文结合各学者研究结果,与本人临床经验,归纳了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并发症的具体危险因素,并围绕血清监测、阳性评估策略阐述诊断要点,确诊后通过药物疗法、手术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及早得到充分治疗。
关键词: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血清水平前言:UKA作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用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治疗可以逐渐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然而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假体周围感染,大约有2%的患者因PJI出现手术失败后果,PJI主要呈现隐匿性强特征,不易于实现早期诊断。
为进一步优化手术疗效,理应从PJI诊疗方向着手,制定可行性方案,以期在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下保障手术质量,从根本上维护患者安全,提升病情稳定性。
1 UKA术后PJI常见危险因素据学者李真[1]研究验证,PJI危险因素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其一,CCI评分(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通过对UKA术后恢复期患者的客观评估,若该指数显示高于3分,证明当前患者具有繁重的疾病负担,整体预后不佳。
患者内置假体会因该评分的升高出现存活率降低,手术疗效下降等问题,甚至有较大可能需要二次手术,造成患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保持病情稳定,此时更易出现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二,关节腔穿刺次数,结合现有调查结果确定,当患者关节腔穿刺数量超过三次时,其PJI发生风险会随之升高,源于外源性菌株经由关节腔穿刺活动置入关节腔,导致假体更易被细菌感染,从而破坏机体免疫状态;其三,基础疾病患病数量,患者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时,会受药物刺激降低自身免疫力,最终增加PJI形成风险。
膝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的现状与进展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0A)患者越来越多,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具有一定的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负担。膝关节单課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表面 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的发展给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希望,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使他们重 返社会。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課置换研究的一些现状与最新进展加以综述,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Jun. 2021 Vol. 42 No. 3 2021
存在,如伤口不愈合、伤口感染、肺栓塞、无菌性松 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关节脱位、关节僵 硬等,是TKA的常见并发症⑼。
3单髁置换术
3.1概述 与TKA重建患肢力线不同,LKA是恢 复患肢力线,与TKA相比,LKA具有手术切口小、 术中截骨少、保留了前后交叉韧带、术后恢复快等优 点['0]。LKA作为保膝治疗之一,其主要适用于内 侧半月板磨损严重的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且要求前 后交叉韧带功能必须良好,因此有临床工作者在行 LKA前先行膝关节镜对前后交叉韧带进行评估,如 前后交叉韧带功能欠佳,则行TKA。LKA要求膝关 节外侧间室功能良好,有完整的半月板和全层关节 软骨、膝关节外侧间室功能良好,在麻醉状态下,患 者膝关节必须能够屈曲到110度以上,这样才能在 术中对股骨髁进行处理。 3.2单髁关节假体类型单課关节假体按照胫骨 垫片固定方式目前主要分为: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假体及活动平台(moving bearing)假体。其股骨 组件及胫骨组件由铸造钻铬钼合金制成,具有很好 的强度、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垫片为超高分子聚 乙烯,具有耐磨性高的特点['']。固定平台假体如 L1NK SLED单課假体系统、Zimmer M/G单課假体 等;活动平台假体如Oxford phase皿单課膝关节假体 系统等。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的区别在于:固定平 台是将超高分子聚乙烯垫片固定于胫骨组件上,其 股骨组件为平坦型,其设计理念与全膝关节置换相 似;活动平台是聚乙烯衬垫在伸屈膝关节时可在胫 骨组件上活动,其股骨组件为抛光球面设计,聚乙烯 衬垫与股骨组件及胫骨组件完全吻合 ['2]。由于设 计理念的不同,聚乙烯衬垫被限制在胫骨组件上,且 与股骨组件关节面的相对不兼容造成磨损,但是其 因为与全膝关节置换相似,故容错率相对较高及学 习曲线相对较短;活动平台则由于聚乙烯垫片的活 动相对减少了磨损,假体使用寿命延长,但是其学习 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技术性错误,学习曲线相对较 长['3]。有研究表示['4-'5],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单 課置换假体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早、中 期随访临床结果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其 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单髁置换假体固定方式 单課置换假体的固 定方式主要有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目前临床上 最常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临床工作证明,科 学的骨水泥技术能有效固定单課假体,其通过大块 填充和微观的机械绞索,使假体不易发生微动,其最 大特点是骨水泥干固后能够获得即时的稳定性,优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陈志鹏;袁义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24(29)1
【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的慢性疾病,多患于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发展,该病已然成为老年患者的普发疾病。
其中对于膝关节的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常用手术方式有胫骨高位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单髁置换术。
近二十年来,单髁置换术(UKA)的适应症有所扩大,具有手术更快、出血更少、成本更低和康复更快等优点。
但目前主要还有一些问题仍存在争议,比如:UKA适应证、禁忌症如何;UKA与全膝置换术(TKA)、胫骨高位截骨(HTO)的疗效对比如何;UKA中的3D打印截骨手术方法效果如何。
本文将对以上几个问题做一综述,进一步提高对UKA的认识。
【总页数】4页(P182-185)
【作者】陈志鹏;袁义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3
【相关文献】
1.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
2.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室内侧KOA的效果分析
4.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5.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附24例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研究进展【摘要】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替代膝关节胫股关节破坏的软骨表面。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骨量、费用低、并发症少和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诊治;分析;康复单髁手术是应用MIS微创技术,使病人减少疼痛,早期活动,减少住院时间,迅速地进行康复,很早就可恢复功能。
手术中切忌过分纠正对线,而稍稍对线不足,反而会有较好的效果,因过分的纠正,必然把应力转移到对侧间隙,反而导致手术失败。
UKA优势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保留了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能维持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及较高的活动功能;术后关节本体感觉较好,更接近正常膝关节;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较早恢复功能锻炼;手术截骨量少,即使手术失败行TKA翻修,翻修术效果也类似初次TKA。
而Craik等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结论,他们认为与初次TKA相比,UKA翻修术后疗效较差,且接受翻修术患者中大部分膝关节存在骨缺损,常需额外的外科技术处理。
因此,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术前仔细检查对UKA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Arirachakaran等通过Meta分析比较了UKA和TKA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并发症和翻修率,发现与UKA相比,TKA早期并发症更多,但翻修率较低;两者在KSS评分及ROM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另一项UKA和TKA的配对研究中,通过对膝关节ROM、KSS评分以及假体生存率等指标比较,发现UKA术后膝关节ROM更大,术后5年达104°,但二者术后6、18、36、60个月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John等对采用Miller-Gallant单髁假体行UKA的患者进行了平均10.8年的随访,患者平均Bristol膝关节评分(BKS)为43.1分,86%膝关节功能评分良好,平均ROM为110.6°,89%膝关节力线良好,内侧假体10年生存率为94%,外侧假体5年生存率为97%。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讲解
【关键词】膝关节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
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Gunston、Marmor为单髁置换术使用及发展的先驱者〔1、2〕。
然而,早期报道其手术效果不尽如人意,且许多外科医师因文献所述的不佳结果而逐渐忽视其应用.近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恰当的患者选择、聚乙烯材质的改良与增厚以及成熟的手术技术使单髁系统临床效果大大提高,UKA的应用趋于复兴。
1 病例选择病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预后。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对病例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1.1 手术适应证单髁置换适用于单间室的骨关节炎或骨坏死;放射学检查提示对侧间隔可以保留且髌股关节未受累或只是轻度退变。
术前至少有90°的活动度,屈曲挛缩小于5°,内翻畸形小于10°,外翻畸形小于15°;病人休息时疼痛轻微;对于年龄较大,身体一般状况不良,不愿意行全膝置换时也可行单髁置换术。
1.2 禁忌证对于体重100 kg以上的肥胖病人,活动量大的年轻病人,有感染性关节炎、血红蛋白沉积症、血友病、软骨钙化以及有症状的膝关节不稳者不考虑行单髁置换术。
对侧关节间室负重区有软骨严重破坏、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骨关节软骨损伤也不行单髁置换。
2 单髁植入物2。
1 植入物的发展人工膝关节单髁元件有2种:固定式以及可动式系统.多轴心的膝关节假体由Gunston于1968年设计,其元件主要是代换膝关节的内外髁。
Marmor于1973年发表首款单髁人工膝关节并将其设计使用于临床置换单侧股骨髁软骨面。
其设计的股骨滑槽很窄且包含一固定桩,胫骨元件则是嵌入式设计.Goodfellow等设计的Oxford半月板型承载系统由股骨与胫骨元件间接触表面的高吻合度减少接触应力,借助聚乙烯元件在胫骨金属背衬上的移动减少高限制度所衍生的问题。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
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
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及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随着微创UKA的开展以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术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
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单髁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国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1%[1],其中超过30%的患者仅为单间室破坏,内侧间室的破坏比率远高于外侧间室。
终末期膝OA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用于治疗单间室OA已经有50余年历史。
早期由于UKA适应证把握不好、技术不成熟和假体设计缺陷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成熟以及假体不断改进,UKA得到快速发展,以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截骨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本体感觉好、膝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而成为单间室膝关节炎的首选疗法。
目前,UKA 的主要技术包括微创小切口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术,其假体类型主要为以Oxford单髁为代表的活动平台和以ZimmerM/G假体为代表的固定平台。
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UKA的适应证:①分离的内侧或外侧隔室OA或骨坏死;②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③体重82kg以下;④内外翻畸形<15°,被动活动可伸直;⑤屈曲挛缩<5°和膝关节活动度≥90°。
新技术:郭万首医生-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新技术:郭万首医生-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单髁膝关节置换术解剖学上膝关节分为三个间室,分别为内侧间室、外侧间室、髌股间室。
膝关节病变可以影响其中任何一个间室。
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是仅对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目前主要是针对内侧髁置换。
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几乎同时起步于70年代初期,但是单髁膝关节置换术适用范围狭窄,主要用于早期骨性关节炎(OA)的病人,并且是单间室内局限性的软骨损伤,同时不伴有髌股关节的受累。
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言,全膝关节置换难免要破坏正常的关节间室, 使局限性病变的治疗扩大化, 手术损伤大, 日后翻修也困难。
胫骨高位截骨术在治疗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中,特别是对畸形重、活动需求高的年轻患者比较适用。
然而, 手术后患肢不能早期负重, 长期疗效不确定,尤其失败后力线的变化会影响。
单髁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的关节结构,以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并为今后的全关节置换留有余地。
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单髁关节置换的优点在于:① 手术只切除病变的关节面,因此切除的骨质较全膝关节置换少的多;② 植入人体的异物少(包括金属、聚乙烯、骨水泥);③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单髁关节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相比, 获得早期、长期疗效的成功率高, 早期并发症少, 不需外固定, 术后早期行走时, 膝关节能达到功能运动范围。
早期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失败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严格限制病例选择指征,目前该术式的手术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
国外报道单髁关节置换术十年优良率在95%左右。
但根据我们的经验,结果好于国外报道。
●适应证1) 膝关节单侧间室间隙变窄(下肢X线负重位相),无对侧室和髌股关节软骨软化症2) 膝内翻小于15°3) 膝关节诸韧带结构完整4) 非炎症性关节炎,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5) 年龄在55岁以上,经常处于坐位或从事轻体力活动,对术后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禁忌证1)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性关节炎等。
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的调查研究
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的调查研究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
方法10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时间、围手术期输血例数、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术后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胫骨角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等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有疗效优势,且单髁置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好,能保留本体感觉。
标签:单髁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疗效膝退行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表现为较为典型的膝关节疼痛,微肿或肿胀明显,行走跛行。
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仅仅累及到胫股关节单间室时,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单髁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关节置换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假体设计、病例选择、手术技术改进,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近年来,单髁置换术被用于膝关节内侧关节炎的治疗,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缓解症状好、最大限度保留骨量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1]。
该院2005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100膝)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①术前均拍膝关节正侧位片为单间室,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②均知情同意,体重≤80 kg;③年龄60岁以上;④关节稳定,诸韧带结构完整;⑤膝关节屈曲至少90°;⑥关节活动受限为内翻小于15°,屈曲挛缩不超过15°。
膝关节单踝置换术:美国观点和全球的观点
膝关节单踝置换术:美国观点和全球的观点一、背景介绍关于膝关节单纯性前内侧骨关节炎(OA)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的争论仍在继续。
虽然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选择,但大多数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UKA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最初的设计充满了复杂性。
随着组件设计和仪器的发展,UK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UKA与TKA相比有很多优势,包括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和更少的并发症。
此外,UKA的医疗并发症明显少于TKA。
多年来,美国和全球对UKA的使用有所不同。
在美国,从2002年到2008年,UKA的使用一直在稳步增长,之后出现了下降。
2018年澳大利亚国家关节置换术登记处的数据显示,2017年部分膝关节置换术占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8.6%,低于2003年的16.9%。
201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家联合登记处(NJREW)报告的UKA使用发生率为8.9%,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一致,并不是所有的关节置换术医生都会进行UKA,只有一小部分外科医生会进行。
大部分的手术外科医生对UKA的印象往往相当刻板,既有少数狂热者,也有直言不讳的批评者。
本文介绍了美国和全球对UKA的看法。
二、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指征Kozinn和Soctt的经典限制性纳入标准在现代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些研究表明UKA在年轻患者、肥胖患者、髌股疾病患者以及那些非常活跃的患者中取得了成功。
无论如何,正确的患者选择对于确保UKA的成功结果仍然至关重要。
对于所有前内侧OA(图1)、畸形可纠正(图2)、膝关节韧带完好、膝关节活动范围保留、屈曲挛缩小的患者,都可以考虑内侧UKA。
图1: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前内侧骨关节炎。
图2:(A)站立正位X线片显示内侧关节间隙丢失。
(B)外翻应力X线片显示可矫正的对齐和对侧关节空间的保存。
三、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功能结局尽管TKA在一系列指标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其结果不完全满意,并遭受持续的功能活动受损和持续的术后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膝关节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
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Gunston、Marmor为单髁置换术使用及发展的先驱者〔1、2〕。
然而,早期报道其手术效果不尽如人意,且许多外科医师因文献所述的不佳结果而逐渐忽视其应用。
近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恰当的患者选择、聚乙烯材质的改良与增厚以及成熟的手术技术使单髁系统临床效果大大提高,UKA的应用趋于复兴。
1 病例选择病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预后。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对病例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1.1 手术适应证单髁置换适用于单间室的骨关节炎或骨坏死;放射学检查提示对侧间隔可以保留且髌股关节未受累或只是轻度退变。
术前至少有90°的活动度,屈曲挛缩小于5°,内翻畸形小于10°,外翻畸形小于15°;病人休息时疼痛轻微;对于年龄较大,身体一般状况不良,不愿意行全膝置换时也可行单髁置换术。
1.2 禁忌证对于体重100 kg以上的肥胖病人,活动量大的年轻病人,有感染性关节炎、血红蛋白沉积症、血友病、软骨钙化以及有症状的膝关节不稳者不考虑行单髁置换术。
对侧关节间室负重区有软骨严重破坏、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骨关节软骨损伤也不行单髁置换。
2 单髁植入物2.1 植入物的发展人工膝关节单髁元件有2种:固定式以及可动式系统。
多轴心的膝关节假体由Gunston于1968年设计,其元件主要是代换膝关节的内外髁。
Marmor 于1973年发表首款单髁人工膝关节并将其设计使用于临床置换单侧股骨髁软骨面。
其设计的股骨滑槽很窄且包含一固定桩,胫骨元件则是嵌入式设计。
Goodfellow等设计的Oxford半月板型承载系统由股骨与胫骨元件间接触表面的高吻合度减少接触应力,借助聚乙烯元件在胫骨金属背衬上的移动减少高限制度所衍生的问题。
2.2 植入物设计现状现代单髁系统的股骨元件通常包含2个锚状固定柄或1个脊部伴有一个固定柄,而胫骨元件通常包含数个固定柄、1个脊部或是粗糙表面以加强元件固定。
而单髁股骨元件内外侧突出的宽度不同于其他膝关节系统。
股骨元件的厚度设计必须与骨髁远端及后侧切除的骨厚度相当。
骨切除的方式主要能让股骨滑槽置放于切除的骨面上,而胫骨金属背衬的尺寸取决于胫骨前后方向与内外方向的切除表面。
聚乙烯厚度是由膝弯曲与全伸展时的残余空间而定。
此外,胫骨元件分为组合式或单一式设计,即有金属背衬和不包含金属背衬的全聚乙烯型。
Hopgood等〔3〕研究了量化胫骨聚乙烯元件厚度所能达到的内外翻角度校正值,结果显示:8、10、12 mm以及14 mm的聚乙烯厚度分别可预期达到5.3°、4.8°、6.6°以及9.5°的校正量。
可以为临床医师执行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2.3 单髁假体的固定大多数的单髁系统固定均须依赖骨水泥固定,无骨水泥式设计有松动与下沉的问题。
Jeer等〔4〕学者报道52个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例,通过对失败病例的分析认为无骨水泥固定或不正确的骨水泥固定技术是其重要因素。
Argenson等〔5〕报道147例160个膝关节采用骨水泥式设计单髁置换,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10年生存率为94%。
大部分文献都建议单髁系统应使用骨水泥固定。
3 外科技术3.1 手术方式单髁置换术包括传统术式和微创术式。
因传统术式整个流程与全膝置换差异不大,导致单髁置换优点并不容易全部实现。
Repicci及Eberle〔6〕提出微创的单髁置换术,并指出其较传统方式有切口小、术后早期承重等优势。
接受单髁微创术的患者在手术当天或隔日便可出院,术后患者仅会稍感疼痛,且在术后数日内便可拥有超过90°的活动范围。
此外,单髁微创术的失血量通常少于100 ml。
有研究认为单髁微创术由于更少的软组织损伤而获得更快的功能恢复〔7〕。
Argenson等〔8〕通过研究也认同这些观点,并认为未来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会增加手术的精确度。
3.2 手术要点微创单髁置换术包含4个要点,分别是手术技巧的要求、变形的矫正、关节间隙及切骨以及矫正后的关节松弛度。
3.2.1 手术技巧软组织的切入为微创单髁手术的要点,其关系到手术视野及术后康复的时间。
因此确定最佳的入路以及最小的创口是相当重要的。
为使软组织创伤最小且提供适当的视野,术者必须随时调整关节角度,使需要操作的部位显露在切口内,无须翻开髌骨。
3.2.2 畸形矫正通常股骨髁及胫骨平台切骨,周围赘骨均会被切除。
而赘骨的切除,特别是关节腔内侧,会使关节内外翻的变形产生被动的矫正。
大部分医师认为仅轻微调整内外软组织的松弛是可被接受的,不建议进行大范围的软组织松解。
传统手术的韧带平衡与膝关节对位并不能应用于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
假使变形过于严重,膝关节需要进行大幅度矫正时,则必须考虑使用双侧或全人工膝关节置换。
过度矫正的结果有可能使正常侧的关节软骨发生退变。
3.2.3 关节间隙及切骨远端股骨切骨深度是定义膝关节伸直间隙的关键,增加膝关节全伸直间隙可以调整屈曲挛缩并减少胫骨的切除量,保存较多的胫骨骨量。
胫骨切除的部分主要是调整后倾角度。
切骨深度及斜度与膝屈曲-伸直平衡有关。
3.2.4 矫正后关节松紧度当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关节空间至少要有2 mm空隙以利承受膝关节全伸展时内外翻应力。
同样,屈曲空间亦至少要有2 mm,以使聚乙烯衬垫在膝关节弯曲90°时产生作用。
实际上,多数学者并不建议关节过紧,且宁可接受较为松弛的关节而不是稍微松弛。
过紧的关节可使聚乙烯衬垫早期破坏,可能是增加的压力转移至另一侧正常的间室。
4 临床疗效分析4.1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比较早期几乎所有相关文献均报道,经过10年随访,UKA的优良率低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但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病例选择、假体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单髁假体翻修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远期生存率与翻修率已接近于全膝关节置换。
Swienckowski等〔9〕报道41例46个膝关节单髁置换,11年生存率为92%。
Berger等〔10〕对51例的62个膝关节骨水泥型组配式单髁置换进行随访,以翻修或影像学假体松动为标准,10年生存率为98%,13年生存率为95.7%。
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单髁置换具有手术损伤小、可较好地保留骨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费用低及严重并发症少的优点。
随着微创技术和一些包括移动平台的新型假体开始应用,相信这些新型的设计和技术会提高UKA术的远期疗效。
4.2 UKA与胫骨高位截骨的疗效比较UKA和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都用于治疗单间室病变,但前者有更高的早期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更少。
Stukenborg等〔11〕对32例胫骨高位截骨和28例UKA进行了7~10年的随访,按KSS评分,UKA 和HTO的优良率分别是71%和65%。
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UKA和胫骨高位截骨的生存率分别为77%和60%,并认为随着单髁假体设计上的进步,UKA的远期疗效会越来越好,有研究认为UKA比胫骨高位截骨更易再次进行全膝关节置换〔12〕。
5 UKA早期失败因素UKA之所以未在临床上获得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高的早期失败率。
造成UKA早期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不当的患者选择外还包括以下4个原因:假体设计缺欠、变形关节的过度矫正、不当的聚乙烯厚度及手术技术失误。
5.1 假体元件设计元件设计对于假体的使用耐久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Springer等〔13〕的研究验证不佳的元件设计会导致差的临床结果,指出22例膝关节在单髁置换术后再次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19例是因为股骨、胫骨元件的松脱及过度的聚乙烯磨耗。
有学者以PCA假体进行大体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此系统拥有高的早期松脱率,主要因素为骨-假体界面间的剪力所致。
5.2 变形关节的过度矫正改变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将会将应力移转至另一侧关节间室。
只要在单髁置换术中不过度矫正变形,则手术失败的例子很少是由于另一侧关节腔的持续性关节炎而必须接受再置换术。
一般而言,术前韧带的稳定及角度变形量均须接受评估。
目前临床上对于矫正的角度仍无定论,大部分医师仍建议矫正量不要超过术前对位,会有较佳的长期结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4〕,当术后的轴对位超过解剖轴内翻2°或外翻6°时,其失败率为其他病例7倍。
5.3 聚乙烯磨耗Bartley等将UKA磨耗进行分类,包含层剥、压陷、边缘破裂、变形以及磨损。
有研究曾证实聚乙烯的磨耗型态可反映患者术前膝关节炎磨耗型态,为了减少层剥及过度局限的问题,建议使用较薄的聚乙烯衬垫尤其是在衬垫前方及边缘处。
然而,McAuley等〔15〕对30位患者(32膝)接受平均53个月的随访。
期间共有21例产生聚乙烯磨耗的现象,仅有2例需再置换的病例其聚乙烯厚度超过10 mm。
关于聚乙烯的问题,近年来有人开始开发多双层的聚乙烯。
然而,大部分学者仍坚信聚乙烯的厚度必须维持在6 mm以上安全范围。
5.4 手术技术失误许多研究证实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相较于全人工膝关节,UKA再置换率呈现显著的下降。
之所以有如此进步,归因于手术技术的进步、器械的改良以及骨泥技术的改进,而手术技术是术后成功率相当重要的一环。
Vardi等〔16〕报道31例单髁置换失败的病例中有5例是因为手术失误引起,并且认为,手术失误是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文献反映,可动式单髁系统的再置换率高于固定式系统(可动式系统需要更高的手术技巧)。
目前大部分的单髁系统均需一套标准手术器械,这有助于医师术中的角度对位及切骨定位,使手术有高度可重复性。
6 小结UKA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更接近生理状态。
病例的选择,假体的设计以及外科技术是UKA成功的关键。
目前看来,如果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其手术的效果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UKA保存了骨量,在UKA失败后,病人仍然可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
当然,UKA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较新的手术,仍然存在着争议,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的临床证实。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进一步完善,UKA在临床上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Gunston FH.Polycantric knee arthroplasty.Prosthetic simulation of normal knee movement[J].J Bone JointSurg(Br) ,1971,53(2):272277.〔2〕 Marmot L.The modular kne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73,(94):242248.〔3〕 Hopgood P,Martin CP,Rae PJ.The effect of tibial implant size on post operative alignment following medi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J].Knee,2004,11(5):385388.〔4〕 Jeer PJ,Keene GC,Gill P.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an intermediate report of survivorship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system with analysis of fallures[J].Knee,2004,11(5):369374.〔5〕 Argenson JN,Chewol Benkeddache Y,Aubaniac JM.Modern un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 with cement:a three to ten year follow up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12):22352239.〔6〕 Repicci JA,Eberle RW.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unie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J].J South Orthop Assoc,1999,8(1):2027.〔7〕 Endres S,Steinheiser E,Wilke A.Minimally invasive stryker osteonics unicondylar knee prosthesis with metal backed tibia component:a 5year follow up[J].Z Orthop Ihre Grenzgeb,2005,143(5):573580.〔8〕 Argenson JN,FlecherX.Minimally invasive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2004,11(5):341347.〔9〕 Swienckowski JJ,Pennington DW.Un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six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J].J Bone Joint Surg Am,2004,86:131142.〔10〕 Berger RA,Meneghini RM,Jacobs JJ,et al.Results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at a minimum of ten years offollow up[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5):9991006.〔11〕 Stukenborg Colsman C,Wirth CJ,Lazovic D,et al.High tibial osteotomy versus unieompartmental joint replacement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710year follow up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Knee,2001,8(3):187194.〔12〕 Chatain F,Richard A,Deschamps G,et al.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fter unicompartmental femorotibal prosthesis:54 cases [J].Rev Chit Orthop Reparatdce Appar Mot,2004,90:4957.〔13〕 Springer BD,Scott RD,Thornhill TS.Conversion of faile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to TK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6:214220.〔14〕 Perkins TR,Gunckle W.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3to 10year results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setting[J].J Arthroplasty,2002,173:293297.〔15〕 McAuley JP,Engh GA,Ammeen DJ.Preoperative planning to prev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J].Orthop Clin North Am,2001,32(4):579 586.〔16〕 Vardi G,Strover AE.Early complications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the Droitwich experience[J].Knee,2004,11(5):389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