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组织的再生

肌组织的再生

肌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的再生依肌膜是否存在及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而有所不同。横纹肌细胞是一个多核的长细胞,可长达4cm,核可多达数十乃至数百个,损伤不太重而肌膜未被破坏时,肌原纤维仅部分发生坏死,此时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该部吞噬清除坏死物质,残存部分肌细胞分裂,产生肌浆,分化出肌原纤维,从而恢复正常横纹肌的结构;如果肌纤维完全断开,断端肌浆增多,也可有肌原纤维的新生,使断端膨大如花蕾样。但这时肌纤维断端不能直接连接,而靠纤维瘢痕愈合。愈合后的肌纤维仍可以收缩,加强锻炼后可以恢复功能;如果整个肌纤维(包括肌膜)均破坏,则难以再生,而通过瘢痕修复。平滑肌也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前面已提到小动脉的再生中就有平滑肌的再生,但是断开的肠管或是较大血管经手术吻合后,断处的平滑肌主要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破坏后一般都是瘢痕修复。

【优质】人体体积最大肌肉排名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体体积最大肌肉排名 肌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需通过自身的努力适当的锻炼,在身体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在全面发展肌肉力量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专门性训练来发展这些的 肌肉群力量,那么你们知道人体肌肉排名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相关资料。 人体最大肌肉排行 1.体积最大的,屁股上,臀大肌; 2.耐力最大的,胸腔里,心肌; 3.力量最大的,腮帮上,咬合肌。 一.人体肌肉有哪些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 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 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 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 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 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 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 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锛?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 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 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 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二)前锯肌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国家科技部

附件10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旨在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握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抢抓生物医用材料革命性变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新型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材料、植入器械及高值医用耗材为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集中度多元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团队,构建我国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体系,引领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技术进步,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多学科结合、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部署前沿

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以及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的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3项重点任务。 2018年将继续围绕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部署12个方向,拟支持19个项目,国拨经费约为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 1.1纳米生物材料及其纳米生物学效应与风险的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自然组织的纳米结构及其装配;合成纳米生物材料的积极和负面的纳米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风险,包括:特定自然组织的纳米分层结构及其自装配原理及高通量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纳米粒子对细胞选择性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纳米生物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机制、降解产物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生物学风险研究,纳米生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的高生物活性

8.引导骨再生(一)硬组织处理引导骨再生技术(一)

引导骨再生技术(一) 讲师:Dr. Lim Sang-Chul 硬组织处理 微创手术 ?某些骨增量技术是由于解剖或生理条件限制而提出的。然而因为带来多次手术、额外费用和更长的治疗时间,造成许多病人难以接受。 用于后牙区的短种植体 ?近年来,短种植体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短种植体减少了骨增量操作 ?还可减少类如上颌窦穿孔和下唇麻木等种植风险 Nobel Shorty Dentium Superline Branemark Shorty 使用短种植体时的考虑要点 ?是否能获得很好的初期稳定性?避免单端桥Five ‐yea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hort dental implants placed in posterior are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Survival rates: 99.2%(Anitua et al., J Periodontol 2008) ?尽量消除侧向力 ?分散夹板带来的压迫力量 Straumann短种植体

又粗又短的种植体 Dentium Superline FX7008SW 窄颈种植体 ?窄颈种植体有很高的成功率和留存率(99.4%), 与常规直径种植体相近 ?未检查到种植体折裂 ?不同窄颈种植体类型未发现明显差异 (Degidi et al., J periodontol2008)

术后26个月Narrow ridge 窄牙槽嵴 空间填充 某些病例,既可以做GBR,也可以单纯填充缺失空间

种植体侧穿做松弛切口 骨移植材料必须填于缺损部位和骨膜之间 引导骨再生(GBR) ?骨量不足,不管是局部不足还是整体不足,都是种植治疗中的巨大挑战。目前已有充分研究证实,引导组织再生可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重建。 ?屏障膜的目的是隔离出骨新生的空间,诱导骨组织在未完全埋入的种植体表面生长(Dahlin and Senner by1991) 。 ?牙槽嵴增宽效果与具体手术步骤和术者经验有很大关系,而种植体的留存率则与种植体周的骨组织有关,与骨移植材料关系不大。 GBR成功要点 ? 1.使用合适的屏障膜 2. 软组织初期关闭 3. 维持空间 4. 骨粉和屏障膜位置要稳定 5. 足够的愈合时间

奇人徐荣祥与他的身后事

奇人徐荣祥与他的身后事 发明了不用做植皮手术只需抹点药膏就能治疗烧伤的徐荣祥走了,但他的医疗方法与药方却仍在治愈着世界上无数的烧伤病人3月下旬的北京遭遇倒春寒,行人缩着肩膀匆匆走在路上。但在北京东三环CBD尚都国际中心的31层,徐鹏走出电梯一进办公室就脱下外套,只穿一件黑色的短袖。公司所有墙面都是翠绿色的玻璃,搭配着金黄色,与阴冷晦暗的楼外相比,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确有个不一样的“世界”——徐鹏站在半圆形办公桌边,看着桌子背后的墙面上用金黄色瓷砖在天蓝色背景上拼出的五大 洲版图。这是两年前27岁的他接管美宝国际集团以后要求重新改装的,金黄色是他们的主打产品湿润烧伤膏的颜色,他希望“烧伤膏能把这个世界给覆盖住”。“老爹的理想就是湿润烧伤膏能够铺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就没有烧伤植皮和截肢残疾的病人了。”他口中的“老爹”就是创造这个金黄色世界的徐荣祥。他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与湿润烧伤膏,前者曾被国家卫生部定为首批十项全国推广普及的重大医药技术之一,后者已于2006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医保药物名单。公司里到处是徐荣祥的照片,甚至整体装潢仍然是2006年他设计的样子。对于徐鹏来说,老爹尽管并没有像一般人的父亲那样陪伴子女成长,但却是他的精神领袖与

奋斗的楷模。“病人7天后就能见效果” 年近三十的徐 鹏与徐荣祥一样留着寸头,戴眼镜,有着和父亲差不多的身高及山东人常见的健壮体型。虽然他称呼父亲为“老爹”,但 实际关系并没有这么亲密。他坦言,由于自己在美国生活,与长期在国内工作的父亲相处时间不多,在父亲去世以前,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他。在徐荣祥去世到葬礼之间的短暂空隙,徐鹏迅速搜集资料,将父亲的一生经历做成PPT。在这一过程中,他才拼凑出了父亲的完整形象。1990年9月24日晚上,泰国首都曼谷一辆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货车发 生交通事故,气罐爆炸,随后附近其他40余辆汽车和摩托 车的汽油罐也被点燃,共造成81人死亡,113人受伤。当 时国外媒体报道的画面显示,夜色中现场的居民楼火势冲天,消防员肩上扛着一个个烧伤病人冲向救护车,当地的医院里也挤满了送过来的病人。这场灾难延续数月,10月初,受到泰国政府邀请的中国政府派出徐荣祥等三人前去救助。徐荣祥1996年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回忆,当时不少媒体 在机场等着采访中国来的医生。32岁的他走出来,被人拦住询问“你认识徐教授吗?”对方以为他是一位从业经验丰富的 老医生。徐荣祥不仅年轻,使用的技术也不同于主流的烧伤植皮技术,而是自己研发的湿润暴露疗法,国外医生不认可,国内甚至也有人专门打电话过来称徐荣祥是个“骗子”。但徐荣祥是中国政府派去的医生。经过几番讨论,泰国最终同

大肌肉动作游戏

大肌肉动作游戏(一) 作者:王桂岐《为了孩子》 阶梯式成长游戏 1~12个月 1岁前,宝宝各方面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每一天、每个月他都会表现出新的能力; 每一天、每个月都让爸爸妈妈惊喜不已。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表现在1岁以内宝宝的身上,像爬楼梯那样,会呈现出阶梯性上升,而且比其它年龄段更明显。用“阶梯”来形容宝宝的发展,贴切又形象。 同样的游戏,在宝宝成长的12个月里,玩的方法和目的都有显著的差异,它们也是呈阶梯式的,层层递进。 依据此特点,我们收集设计了这一组阶梯式成长游戏。每个主题有12个月的游戏内容,全年共有12个主题。 和宝宝一起“爬楼梯”,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帮到你。 爸爸妈妈应该知道 宝宝成长中的概念:什么是大肌肉动作 这里说的“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小肌肉群完成的是精细动作,譬如:抓、捏、撕等手部动作。大肌肉群,指的是人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肌和三头肌(手臂)。大肌肉群完成的是比较大的动作,譬如抬头、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跳等动作。 大肌肉动作和宝宝发育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会影响到儿童的其它能力,譬如:

* 思维能力(低龄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动作,受到动作发展的制约); * 自我意识能力(动作发展可以帮助宝宝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 探索环境的能力(1岁前宝宝的抬头、翻身、爬行等大肌肉动作可以帮助他拓展探索的范围)。 发展大肌肉动作的意义 1岁以内,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有一个进步的序列:抬头、翻身、靠坐、独坐、爬行、扶站……这些也是宝宝探索能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宝宝的动作和探索行为为其认知经验的获得提供了帮助。所以,大肌肉动作发展是否良好,对1岁前宝宝尤为重要。 学科前沿:肌肉也具有记忆力。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肌肉对曾经进行过的动作和活动存有记忆。对宝宝而言,适时恰当的肌肉动作和练习,可以帮助其尽早形成“肌肉记忆”,有利于动作的习得和巩固。 大肌肉动作游戏 第1个月 走走太空步 适合年龄:0~2个月 适合地点:干净、舒适的地毯或床上 游戏方法: 1.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面对面搂抱宝宝。 2.一手从宝宝腋下穿过放于宝宝手臂下方,同时用拇指扶住其头部后侧,使宝宝直立。 3.让宝宝双脚轻触平面(注意:家长手上力量要合适,不可使宝宝足部呈现弯曲状态)。

肢体再生的生物学基础

肢体再生的生物学基础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创伤骨科李刚 第一节引言 有些脊椎动物,通过一种芽基细胞的增殖,能够在一些切割伤的附肢部分组织或整个附肢进行再生,如指尖,四肢,鳍,尾,鹿茸和耳组织等地方。对于其中的一些结构,细胞再生的来源是不确定的,如哺乳动物的耳组织、指尖和鹿茸等;但是,其他一些结构,已有证据表明,芽基是通过伤口处一种成熟细胞去分化形成的,如鱼鳍和两栖动物的肢体以及尾尖的再生。两栖动物的尾部再生和蜥蜴的再生已经在第五章讨论过。这里,我们要重点讨论两栖动物的肢体再生和哺乳动物耳组织、鹿茸和指尖的再生。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肢体再生 一、肢体的再生活动 许多物种的幼虫、成体蝾螈(urodeles) 以及早期青蛙和蟾蜍,蝌蚪等的肢体可以再生。Spallanzani (1768) 是第一个描述了成体蝾螈肢体的再生现象。图14.2表明成体蝾螈和幼体蜥蜴肢体再生的发展阶段(Goss, 1969),截肢表面会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迁移的表皮覆盖。在受伤的表皮下,去分化的细胞聚集形成再生芽基。与此同时,受伤表皮增厚形成尖端表皮帽样组织(apical epidermal cap,AEC)。AEC的外层形成保护层,而其基底层的解剖和功能结构则与羊膜胚胎肢芽外胚层嵴尖(apical ectodermal ridge,AER) 相似(Christensen and Tassava, 2000)。在截肢后的几天里,毛细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开始形成,并进入芽基细胞中。在芽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无论是AEC还是再生神经提供的生长和营养因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生成的芽基迅速生长并生成一种圆锥形肢芽,其未分化细胞的形态学类似于胚胎的肢芽。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芽基不停分化并形成断肢的结构。在PD (proximodistal,PD)轴上,除了在腕骨或跗骨分化之前,指(趾)头开始分化外,分化和形态学发生则按照从近端到远端和从前面到后面的顺序进行。成体蝾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开发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欢迎参加我的毕业答辩。 我的汇报分为以下5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肿瘤、感染、外伤、手术等均可导致骨缺损。如果缺损小于临界骨缺损,则其可以自行愈合,而当缺损大于临界值,则需要一定的治疗手段辅助其愈合。自体骨移植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是由于供骨量有限,且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使其在应用中受到极大制约。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骨组织工程支架和引导组织再生膜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GTR膜覆盖于缺损区域,主要是作为物理屏障阻止生长速度较快的纤维结缔组织长入,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空间,从而使骨生成细胞从邻近的骨缺损边缘或骨髓组织迁移入缺损区域,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骨再生 以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为例,如果牙槽脊萎缩等情况造成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直接缝合皮瓣,会造成纤维样修复,导致种植体松动从而失败。如果在缺损处覆盖GTR膜,则可以形成物理屏障,阻止软组织侵入,为骨组织生长提供空间,最终缺损形成新骨。GTR膜可以和骨组织工程支架一起使用,在阻止软组织长入的同时,防止骨粉的外溢。 鉴于GTR膜的使用目的,要求----良好地生物相容性, 合适的支撑强度, 在体内保持一定时间。目前,市场上的GTR膜分为可吸收和非可吸收,每种膜片都有其优缺点。 非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为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良好,能较好地维持空间形态,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但是给其不能降解,所以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膜以盖氏公司的胶原膜为代表,其为双层不对称膜片,上层致密可阻止软组织的长入,下层疏松,可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支架。可吸收膜往往降解过快,机械强度较差,易发生塌陷。 所以理想的GTR膜片应当具备良好地生物相容性、适当的降解速度、降解产物无毒性,可阻止上皮细胞的长入,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地可操作性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良好地生物相容性、抗菌、可降解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本研究欲筛选出一种壳聚糖衍生物,调控其降解速度,探究合适的方法来构建一种组织引导再生膜。 第一部分实验,进行了材料的筛选和膜片的制备 实验中选择了对骨修复有促进作用的四种材料----。首先提取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MTT法检测了四种材料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糖的浓度为200μg/ml 时对细胞的影响最为明显。由图片可知,除了磺酸化壳聚糖对细胞的影响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其他三种糖均对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构建膜片。 但是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为原材料构建的膜片机械性能较差,且呈现弱酸性,这可能会导致膜片支撑强度不足,引起炎症反应,所以我们在膜片中添加一定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且呈弱碱性,可以提高膜片机械强度中和膜片中酸性物质。将含有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膜片制出浸提液,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来选择合适的比例。结果显示含有--- 综合膜片的细胞毒性和机械强度,最终选择添加10%纳米羟基磷灰石。 确定了原材料后,进行了膜片的制备工作,过程如下。先将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纳米羟基磷灰石、Nacl、DMSO配制成溶液,流延法铺膜,表面加入DMSO后放入-80度中冷冻,然后用CaCl2和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进行交联,交联完成后清洗记得到我们需要的膜片。经测量,膜片的厚度为0.03mm,机械性能良好,左图为膜片的纵截面,上表面较为致密,下表面疏松多孔,下表面的横截面如右图所示,孔径约为50-200μm。 第一部分实验所得出结论如下, 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以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原料,所构建的膜片为双面不对称膜片,膜片具有良好地机械性能 然后,在第二部分实验对膜片的生物安全性和降解性能进行了验证

BMP 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的作用研究进展

BMP 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的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此外,BMP2和支架联合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BMP的基因治疗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治疗手段。 【Abstrac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has an essential role in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which is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BMP 2 plays a key role in bone regeneration,whose specific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addition,combination BMP 2 and scaffolds are supplied in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BMP gene therapy possess large prospects,which will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MP2;Fracture;Bon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scaffolds;Bone defects gene therapy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从骨组织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体内异位外骨骼部位,可以促使骨和软骨的形成。从相应cDNAs的氨 基酸序列可以看出,BMPs是TGFβ超家族成员[1]。BMPs独特的功能使它 成功应用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并且在脊柱融合手术和胫骨骨折愈合中,通过增加BMP信号促进骨再生已成为标准做法。当前,在欧美国家,有两种重组BMP 被允许使用,rhBMP2和rhBMP7。这两种重组BMP在临床骨科创伤包括开放性胫骨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和远端胫骨骨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BMP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的作用为重点作以综述。 1 BMP2在骨再生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在小鼠肢骨中丧失产生BMP2的能力,则小鼠也失去了

人体八大肌群训练方法

人体八大部位肌肉训练秘籍(成功率95.31%) 肱二头肌 上臂前面凸起的就是肱二头肌。基本动作:1、两臂弯举,此动作可站也可坐,正反握哑铃,杠铃多种方法。两上臂必须紧帖两腋,利用肱二头肌收缩的力量使两手向胸前尽力弯起。2、反手窄握引体向上,也是利用肱二头肌收缩的力量达到锻炼的目的。(练六组,每组12-15次)。 肱三头肌 上臂后面凸起的就是肱三头肌。练好肱三头肌能使你的手臂肌肉线条清晰。基本动作:1、有正反握两个动作,脸朝上平躺在宽凳上,双手与肩同宽,紧握杠铃上举,然后以肘关节为支点,慢慢的向后弯曲到头顶,然后用肱三头肌的收缩力把杠铃恢复到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三角肌 肩膀上的肌肉就是三角肌,分成前束,中束,后束。基本动作:1、前束,手握哑铃或杠铃在身前,握距与肩同宽,用力抬起手臂前平举,使手臂与身体成90度(练六组,每组12-15次)。 2、中束,手握哑铃在身旁,把手臂侧平举从两侧抬起至头顶。(练六组,每组12-15次)。 3、后束,两手握杠铃比肩同宽,把杠铃放在颈后,向上伸臂推起杠铃,然后缓缓屈臂,将杠铃置于颈后肩部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腹肌 腰腹肌是比较难练的肌肉,要下苦功。基本动作:1、斜板仰卧起坐,此动作不再多说。2、仰卧举腿,平躺在长凳上,两手抓住凳头,用腰腹力量的收缩把双脚抬起后把身体弯曲。3、两头起,平躺在长凳上,上臂与双腿都伸直,直臂摆动,以臀部为支点,上体与腿同时折起,用双手去触上举的脚尖。4、颈后负重鞠躬,把杠铃放在颈后,慢慢把身体前俯与腿部成90度,然后用腰部力量恢复原位。(练六组,每组12-15次)。 大腿肌 基本动作:1、颈后负重深蹲,把杠铃横担在肩上,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深蹲并呼吸,再以股四头肌的力量站起。(练六组,每组12-15次)。2、颈前负重深蹲,提取杠铃置于胸前锁骨部位,徐徐屈膝下蹲到大小腿折叠靠紧为止。(练六组,每组12-15次)。为加大负荷,可在脚后跟垫上一块5--6厘米的砖或木头。 小腿肌 小腿肌的健美标准是练成如菱形"钻石"。基本动作:1、提踵,两脚尖站在高出地面5--10厘米的木板或砖上,先将脚跟慢慢下沉到地面,然后用力提脚跟踮起脚尖,提高身体重心位置,收紧臀部和大腿肌肉。(练六组,每组12-15次) 胸大肌 胸大肌是人体比较大的几块肌肉之一,相对来说较好练。基本动作:1、仰卧飞鸟脸朝上平躺在宽凳上,两手各执一只哑铃,双手上举,然后慢慢向身体两侧展开,就好像鸟儿在拍打翅膀飞行一般。(练六组,每组12-15次)2、卧推平躺在宽凳上,双手紧握杠铃上举后,慢慢地放至乳头上方,然后用力上推,此动作应由两人合作,另一人做保护。(练六组,每组12-15

胡杨离体器官再生体系的建立

胡杨离体器官再生体系的建立 赵鹏 陈己任 王华芳*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联系人作者) 摘要:胡杨是我国干旱沙漠地区唯一的乔木建群树种,耐旱、耐盐、耐高低温胁迫,属国家渐危保护树种。以无性繁殖技术快速扩繁其种苗对于保持树种优良特性、获得高质量苗木十分重要。组织培养的工作十分艰难的主要问题在于培养材料在培养基上黄化致死尚未得到解决。本文在测定胡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及其比例的基础上,拟定胡杨组织培养基组成(暂定名为MP2);以基本培养基MS、B5、MP2,植物激素BA、IAA、GA进行因素实验,筛选适合胡杨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MP2+BA0.5+IAA0.1+GA2 mg/l,pH 6.3较为合适。 关键词:胡杨,组织培养,植物激素,微型快速繁殖,离体培养 Establishment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a Zhao Peng Chen Jiren Wang Huafa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 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Populus euphratica olivea is a great role in drought, sal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t is a along only vulnerable or threatened and protected indigenous arbor tree in China. Micropropagation of the woody plant keeps with the rare plant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plantlet consistence. However, a big problem existing still in its in vitro culture is that the culture on medium etiolated and died.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micropropagation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a. On a bases of analyzing the plant leaf mineral nutrition, a special medium formula was proposed and named MP2. Optimizing medium for the plant in vitro culture, media, Murashige and Skoog’s (MS medium), B5, MP2, hormones, auxin IAA, cytokine benzyladenine(6-BA), gibberellic acid (GA3) were employed in the medium factorial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Vegetative shoots derived from cuttings of adult plants taken from Xingjiang on an selected medium with MP2+BA0.5+IAA0.1+GA2 mg/l, incorporated sucrose 30 g/l and adjusted pH on 6.3. Key words:Populus euphratica Olivea, tissue culture, plant hormones, micropropagation, in vitro culture 1前言 胡杨是我国唯一能在干旱沙漠环境中生长的乔木建群树种,具极强的耐旱、耐盐、防风、固沙等能力,是国家濒危物种资源[1]。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该树种对防风固沙、稳定绿洲、保障农业生产等生态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常规实生苗繁殖中因其种子极易丧失生活力,不能很好地保持其优良性状,且繁殖周期长;而扦插繁殖难以生根,嫁接育苗繁育速度慢,这都显著了胡杨大规模繁殖[3]。由于组织培养繁殖作物的突出特点是快速,而且组培技术应用于胡杨的良种繁育不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已经过试验研究完成了组培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加速胡杨良种无性系繁育的重要手段[4]。 孙雪新[5]等人提出可以通过利用胡杨优株上的单芽茎段直接诱导成苗进行快繁,或利用嫩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经分化丛生绿芽诱导产生小植株。谷瑞升、蒋湘宁[6]等人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胡杨茎段、叶片及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但是由于胡杨无性系差

徐荣祥及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徐荣祥及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他让诺贝尔奖委员会低下了头足羽 2015-08-17 18:31 收藏29 评论18 徐荣祥(1958年—2015年)山东沾化人,毕业于青岛医学院 徐荣祥是我国烧伤医学研究的带头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发明了美宝湿润烧伤膏,并创造了断指再生的奇迹。他通过研究断指再生的机理,创立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并欲将断指中的再生在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实现,从而达到延缓人体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的效果。 徐荣祥教授是谁? 徐荣祥是77届高考的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的医生,一直从事外科学医疗和研究,主编了国家系列丛书150万字的《当代外科新进展》,以及出版了《再生医学研究》《烧伤治疗

蓝皮书》等著作,在瑞士出版了人类第一部再生医学英文专著。 徐荣祥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和国家烧伤新药,被国家科委登记为重大机密级科技成果,被国家卫生部定为首批十项全国推广普及的重大医药技术之一,现在已被世界上23个国家的政府批准为临床医疗治疗技术和药物,也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急救技术和药品。1990年应泰国政府邀请,代表中国政府赴泰国抢救成批烧伤病人,获得成功,赢得泰国国王、政府“最好医生”的称号,给国家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徐荣祥的再生医学研究和医疗成就,在国内医学界始终遭遇打压而不获重视。但是在国际医学界则引起革命性震动,并且受到美国最高层政界的高度关注。 徐荣祥生前创立“人体细胞及器官再生复原”学说

徐荣祥通过长期研究,结合实验观察和干细胞理论,创立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合理地解释了:通过激活休眠细胞,产生干细胞,进而分化出各种组织、器官,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徐荣祥在青岛医学院读书期间做临床实习时,第一次接触了烧伤病人,当时医院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干性暴露效法,先把创面坏死的表皮清除干净,然后用药让它保持干燥,结痂。但这个过程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换药时病人表情痛苦,不时惨叫。徐荣祥深受震撼,开始质疑传统疗法: 传统疗法的抗菌药、手术治疗创面只是杀灭、抑制细菌、扩大清除创面,把烧伤变创伤,却没有治疗烧伤组织,也不是再生修复;手术植皮更是将烧伤组织及连带活组织切除,在创造的刀口创面上植皮,它治的是刀伤,而不是烧伤。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一)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根据严重创伤后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结合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严重创伤后全身与局部内环境改变对重要组织和器官修复与再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图1): 1、严重创伤全身性损害对局部组织修复与再生影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主要从整体了解严重创伤缺血缺氧导致全身内环境改变与平衡失调对局部组织修复与再生影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等; 2、严重创伤局部微环境改变对重要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影响与调控机制。主要阐明严重创伤后局部微环境改变的特征与相关机制,以及这种改变对组织修复细胞(多种成体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重编程作用,明确这些作用对修复速度与质量的影响; 3、几种代表性组织器官严重创伤后修复与再生关键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主要从严重创伤后全身与局部改变的共性机制影响个性机制入手,研究皮肤、肺、骨、软骨与外周神经等代表性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的“始动”与调控机制; 4、重要组织器官完美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解决和突破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关键技术的瓶颈,为建立创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打下基础。 (二)主要研究内容根据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图1): 1、严重创伤缺血缺氧对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影响与关键机制。重点解决缺血缺氧的始动因素以及缺血缺氧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影响重要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的机制;

2、严重创伤免疫紊乱和全身炎症对重要器官修复与再生的影响。重点解决严重创伤免疫失调和全身炎症导致的内环境紊乱对重要器官修复与再生影响的机制; 3、严重创伤局部微环境改变对成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与组织器官修复和再生的关系。重点研究创伤局部微环境改变对主要修复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其与不同修复结局的关系; 4、严重创伤后肺损伤修复与再生机制。肺是严重创伤时最易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重点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的自身修复与再生规律,局部微环境的促修复作用与调控机制,建立促进肺组织内源性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与措施; 5、严重创伤后皮肤及其附件完美修复与再生。从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以及局部创面微环境改变模式,研究减少皮肤过度纤维化修复和促进皮肤附件,特别是汗腺再生的相关机制,建立关键的促修复与再生措施; 6、严重创伤后骨、软骨和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机制。重点从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研究骨、软骨和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机制,了解制约修复与再生的相关因素,建立促进修复与再生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骨再生的研究现状分析

骨再生的研究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21T10:29:26.7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高柏青1,2 梁晨光1 李素梅2 [导读] 由骨肿瘤、骨不连、感染及先天性骨疾病导致的骨质缺损,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高柏青1,2 梁晨光1 李素梅2 (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2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骨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均存在一定的治疗缺陷,如自体骨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与来源有限等缺点,同种异体移植存在并发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风险;而骨组织工程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因其可限制异体移植引发的疾病传播、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骨缺损的模式。 【关键词】骨移植;组织工程;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73-02 由骨肿瘤、骨不连、感染及先天性骨疾病导致的骨质缺损,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然而,在病理骨折或大块骨缺损,骨愈合修复往往以失败告终。自体骨是成骨细胞粘附的理想材料,无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移植是修复小的骨缺损的金标准,具有较强的成骨特性,但由于存在供区并发症与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骨组织工程材料为骨组织的替代提供有效途径,目前被广大临床与基础研究者所关注。近十年来,组织工程已被广泛研究,组织工程涉及相关支架材料、适宜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移植物的研究,不仅可降低传统移植物的不利风险,且可有效提高骨传导与骨诱导性[1]。 1.骨组织移植物的类型 骨移植物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及组织工程材料,自体移植由于来源有限及感染等并发症,限制临床应用。因此,其它类型的移植物被引入,以克服自体移植的局限性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分析,所有的移植物均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1.1 自体移植 自体移植指从个体自身一个部位获得组织移植于另一个部位,它们可以是松质骨、皮质骨或皮质骨与松质骨结合,新鲜的自体移植包含存活细胞和骨诱导蛋白质,如BMP-2、BMP-7、FGF及IGF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自体移植是最为理想的移植材料,因为其完全没有免疫原性,保留了其原有的活性,由于缺乏免疫源性,因此在移植后可提高与宿主组织的整合性。此外,对于其成骨特性、骨诱导性、骨传导特性,新鲜自体骨移植均是最佳的,且可提供间充质细胞、成骨前体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生长因子。其缺点是,自体移植必须从自体骨组织获取,从而增加供体部位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对于大的骨质缺损,来源有限,限制应用。 1.2 同种异体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指从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获得,由于自体移植的限制,同种异体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包括皮质骨、松质骨或皮质松质骨的结合,诸如粉末状、皮质条、松质立方块,以脱钙或未脱钙、新鲜的、新鲜冷冻的、或冷冻干燥的形式。移植的主要优点是,容易获得,避免牺牲宿主组织,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性,但但缺乏活性细胞,因此,具有较低的成骨潜能。 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且其可能导致免疫反应,干扰骨愈合过程,可能导致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有研究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是与自体骨移植相比是欠缺的[2]。 1.3 骨组织工程 目前对于骨损伤的的治疗中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由于受体供体不足、自体免疫性以及病菌传播因素的限制,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由此应运而生的骨组织工程受到广泛重视。骨组织工程涉及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与生长因子,种子细胞为骨组织工程形态与组织重建的基础,生物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关键因素,生物支架材料为种子细胞提供有效的细胞外基质环境,是种子细胞与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支架材料为骨修复或新骨的生长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其支架材料的研究是骨组织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生长因子主要为支架材料提供有效的调节作用[3]。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骨组织替代修复材料的研制得到飞速的发展,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组织材料进行修饰,进而获得不同性能的组织工程材料,伴随出现多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天然骨基质成分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有机结合体,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结构、成分应类似于天然骨基质,通常需满足以下要求:1、模拟骨组织的成分、结构,满足骨组织的基本力学要求 2、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以有利于邻近骨组织的替代生长 3、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 4、可降解,可逐步被自身骨组织所替代 5、具备适当的孔径与较高的孔隙率,以利于细胞生长与营养物质的交换 6、可作为生物活性因子的有效释放载体。 2.总结 自体骨移植骨再生是治疗骨缺损的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存在感染并发症,同种异体移植虽来源广泛,易并发疾病传播风险及骨整合效果差的缺点。因此骨组织工程无非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移植应类似或接近与自体骨移植,组织工程材料应与自体骨组织相似,满足骨诱导,骨传导和血管生成特性。目前尚无一种移植材料科完全满足骨移植的所有标准,组织工程试图结合工程、生物、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以克服骨移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以促进骨愈合。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骨组织的再生修复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组织工程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Moshiri A, Oryan A. Role of tissue engineering in tend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current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concerns[J]. Hard Tissue 2012, 1:11. [2] Parikh SN: Bone graft substitutes: past, present, future[J]. J Postgrad Med 2002, 48:142-148. [3]Crane MG, Ishuag SL, Mikos AG. Bone tissue engineering[J]. Nature medicine, 1995, 1(12):1322-1324.

跨越百岁门槛 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导语:目录:第一章: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第二章:长寿秘诀15种按摩法第三章:人类寿命超300岁不是梦盘点多种长寿秘诀每 目录: 第一章: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第二章:长寿秘诀15种按摩法 第三章:人类寿命超300岁不是梦盘点多种长寿秘诀 每个人都想长寿,那么你知道什么决定人的寿命呢?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如何长寿?下面小编告诉你答案,一起去看看。 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百岁老人已经成为美国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一个小团体。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大约有7万名美国人已经跨过了难以逾越的百岁门槛,预计这个数字到2050年会增加到60万。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人比同年代出生的人多活跃几十年呢?据报道,针对这7万名百岁人群的分析研究显示: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很少生病吃药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长寿。 研究者揭示了能让人们寿命达到3位数的一些先天方面的规律。 1.女性有明显的优势。百岁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出生也会决定他的寿命长短。与在春季出生的婴儿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婴儿活到百岁的可能性会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测了人们在生命早期阶段所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孕妇在冬季摄取的营养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触到的阳光较少,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也就较少,这些因素给春季出生的婴儿健康带来了一些长期的不利影响。 3. 拥有一个长寿家庭。波士顿大学医学副教授托马斯波尔斯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亲属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龄老人。 除了先天和基因方面,研究者提醒百岁老人千万不能放弃已经养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些老人能够长寿的确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认为能活到百岁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种误区。 1.不吸烟。夏威夷地区的一位长寿学家布拉德利威尔考克斯,他是世界上为期时间最长的百岁人群调查项目的医学部门主任。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不吸烟会让活到百岁的可能性增加7倍。 2.保持苗条的身材。减少肥胖意味着各种慢性病风险的降低。 生活知识分享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722690.html,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作者:林春菱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11期 【摘要】大肌肉动作是指由大肌肉或大肌肉群参与完成的动作,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命活动。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参与的。3~6岁是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促进大肌肉的动作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及日后的运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大肌肉的发展状况与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我们应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让幼儿获取广泛的动作技能基础,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社会普遍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育,3~6岁幼儿是生理、心理、智力发育的高峰期,也是 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国内外有海量的关于幼儿这一阶段的成长发育研究成果,包括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等。本文将探讨3~6岁幼儿大肌肉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促进策略。 一、动作发展的相关概念 “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即动作,动作发展是人一生中的必然发展,也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动作发展具有自觉的目的性特征,会自发地被一定的动机激发,因此动作具有一定社会性质,且通过运动来实现。动作在运动学中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下,肢体和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动作是运动的基础,与人的肢体、肌肉、骨骼、关节密切相关,动作的产生需要人体各个部分协调运作。神经科学认为动作的产生与神经系统调控有关;心理学则认为动作是人心理行为的外在表现。可见,动作发展与人的运动、神经、心理各系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动作是运动的基础,相反,人体的任意运动都会引起动作,都要在动作产生的状况下进行。握、踢、跑、跳等动作可以肉眼直观,而神经活动、胃肠蠕动等动作则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来观察。本文中的动作主要指大肌肉或大肌肉群运动产生的动作,称为“大肌肉动作”,大肌肉收缩是大肌肉动作的显著特征。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不可忽视,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