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摘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思维教师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改进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情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给教学老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教师能否教好数学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尽各种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喜欢学习。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情景,让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年纪小,喜欢好动,学习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激发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教具、学具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手段,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实例,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新鲜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使学生满怀喜悦地参与学习。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利用外部的事物给孩子以刺激,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兴趣或困惑,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心灵之间的融洽与碰撞,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像的学科,特别是一些几何图形,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图形的特点,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少,空间想象能力差。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认识这些图形呢?设计合乎儿童生活实际和具有儿童情趣的操作实践活动,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笔者以“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四环教学及其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这习数学的四环教学:(一)动手操作,感悟新知师: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量一量,互相交流一下,你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师:谁说一说,通过折一折和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生1;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生2:折痕的交点是这个圆片的中心。
生3;所有折痕的长度都相等。
生4;中间这个交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发现侧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打开教科书自学“圆的认识”一节。
1 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画一画,读一读,摘出重点字、词;2 在圆形纸上标出圆各部分名称。
(三)反馈交流,理解新知师:大家通过探究,有什么新的发现?生1;折痕的交点是这个圆片的中心,叫做圆心。
用字母o表示。
生2;经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用字母α表示。
生3;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生4;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用字母1表示。
生5;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生6: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四)再次操作,深化新知师: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共同交流和探讨了圆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
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
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小学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呢?我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水平学生对所学学科的认识水平,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这决定了学习过程的态度。
而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教材是理论的抽象内容,教师对教材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很难使学生有新的感受,不能吸引学生。
如果学生对数学能有全新的认识,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对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则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有学习的欲望,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学习需要。
数学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的了解,保证了学习过程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开放学生的潜能,启迪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迁移,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用民主、平等、友好的情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师生如朋友,学生就会喜欢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积极融入课堂,与教师互动,敢于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生动的语言讲解语言是教学的主要途径,语言的巧妙运用与否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而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在小学特教数学教学中,课堂中的“意外”会经常出现,所以要求教师要随机调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生;课堂;调整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全身心参与学习,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十分重要,只有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每一位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在讲《长度比较》一课时,因为我教的学生的特殊性,我精心为学生准备了笔、吸管、丝带、彩纸等学具,预设学生根据教师安排,一种一种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按照要求来“探究”长度比较的方法。
然而,事情并不如预想的顺利,这些学生远没我想的那么好,由于天资缺陷,学生不能按计划探究,而是自己拿起来瞎比划。
试想,如果此时停下课来生气,势必会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大打折扣,而且《长度比较》一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呢?因此,我重新组织教学,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合作探究每一种物品长度比较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事实证明,那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根据学生的“矛盾冲突”调整课堂教学我们特教数学的课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奇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以平和的心态,用平等的交流方式虚心听取学生的发言,顺应学生思维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
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有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而必须有三个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呢?能不能凭一个锐角就判断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时,其他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有的学生说可以,有的学生说不可以。
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这是一次多么好的突破难点的机会啊!“那你们就分成两队,分别说说你们的想法吧!”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需求,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营造了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交流探讨中不知不觉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
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这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索。
一、概念形成过程的有效教学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
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通过操作和思考逐步揭示概念提出的背景,弄清其抽象、概括的过程,将浓缩了的知识充分稀释,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力。
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就应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
1.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擦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两个棱长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通过比较,学生初步获得物体有大小之分的感性认识。
2.拿出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分别向烧杯里放入石子和石块,结果水位明显上升。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烧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位会随着石块的增大而升高。
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能比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这一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之我见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关注生活实例,学习多角度观察新课程倡导:在数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熟悉的事物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我选取了同学们熟悉的、常用的橡皮创设情景,用亲切的谈话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
从有目的的复习回顾旧知顺势引出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观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在脑海里对事情的变化发展形成条理,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学习中。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
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教学期间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教学见解: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重视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学困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困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想想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节课 的教学难 点在 无形 中就 被学 生 消化 了 。 三、 寻找 生活 中的模 型 。 帮 ,有 一些 知识 没有 办法 直 接利 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 , 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 , 学生又很难 理解 , 这 时我 们就 可 以寻找 生活 中 的模 型 , 利 用模 型帮 助学
是 重复 了 , 循 环 了吗 ? ” 我 就顺 势 引出 “ 循环 ” 二字 的含 义 , 这
才 会有 强 大 的生命 力 。小学 数学 的学 习 内容大 部分 都能从 生活中找到原型 ,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 ,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 原型, 就 会 收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同时让学 生感 受 到数 学就 在我们身边 , 从而喜欢学 习数学。如我在教学“ 长方体的表
动有趣的情境 ,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 、 猜想 、 推理、 交流 等活动 ,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 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 激发对 数学 的兴趣 , 以及 学好 数学 的愿望 。” 怎 样在 数学 教学 活动 中变单 调 、 枯 燥 的数 学 问题 为 活 生生 的 生活 情境 , 将“ 生 活 问题数 学化 , 数学 问题 生活 化 , 体 现数 学 的应用 价值 ” , 并 让 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结合
生树立表象意识, 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 如我在教学解决 问题 中的“ 行 程 问题 ” 时, 因大部 分学 生难 以理 解 , 我 就找 了两 辆 遥控玩具车 , 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 , 在教桌上进行演示 , 学 生很快就理解 了该如何解决此问题。
四、 寻找数 学 与生活 的联 系 。 引导 学 生探 究数 学规律 。
的事件 引入 , 请 学 生调查 了解好 朋友 喜欢 吃 的水 果 、 喜 爱 的 体育运动等 , 在调查 的基础上 , 填写统计表 , 绘制统计 图,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很 快就 被调 动起 来 了 。 二、 寻找 生活 中的经验 , 引导 学生 把直 接经 验转化 为 间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
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习兴趣,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思维火花。
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之我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费赖登塔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也就是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我的新课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生:想。
师:这些图片大家都知道是哪里的建筑物吗?生: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师:这些著名的建筑物里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图形,哪位同学有火眼金睛可以将它找出来呢?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生活中除了这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生:篮球架、衣服架……导入课题: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学生的有些回答,已远远地超出了数学课的范围,思维活跃,并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二、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以上做法只是我的初步尝试,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真正的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效率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必须立足课堂,以优化教学策略,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为根本,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认真钻研教材,用心设计教案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暑假中我就开始备课,用心研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相关的资源)。
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我说完课后,虚心听取老教师的评课和建议。
对自己的备课再进行修改。
通过这样的环节,提高了我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有效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有效组织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备好课,接下来就要组织好上课了。
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是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
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技巧。
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看,看书本,看教师,看黑板。
我的眼睛也始终关注着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尤其是当学生有开小差或者讲话的情况,我会停下来,眼睛注视着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回他们注意力。
同时,我们做教师的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做到精炼简洁的同时,也要注重形象生动。
如果语调平缓缺乏激情,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优等生在注意力,理解力等方面都优于这部分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更关注这部分学生。
比如,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可以请这部分学生来回答,例题后的同类练习也可以请这些学生来黑板板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相关研究来看,数学教学现实性的重要性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政策性的课标到各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不反映出数学教学现实性正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发展。
然而,目前的研究中,仅仅是将“现实性”与“趣味性”、“情境性”等并列起来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特征来谈,有时候也常常被“生活化”所取代,或是要么从其中一个细微的方面研究(现实性问题解决),很少将“现实性”单独拿出来研究并上升到教学认识层面,也很少独立研究学生的现实性状况。
我们认为,这尚不能足以体现出“现实性”本身的特性,所以本文的出发点,是站在前研究的肩膀上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作专门性的论述。
小学数学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初始学习数学这一高度抽象的学科,如果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书本习题的解答。
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枯燥乏味的更是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数学教学变得较为轻松、有趣和高效。
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所以,一个“适当”和“度”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境化的取向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又应当努力防止与纠正各种极端化的主张与片面化的做法。
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努力作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定向”——目标设计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试误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
教学活动亦然,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我见首先,教师应该采用情感化的方式来教授数学。
数学不应该是只能靠记忆的知识点,而是应该由情感表达出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舒适、放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通过用真实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推动学生分析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想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即使有错误,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好,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全方位地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建立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教学游戏、教学小组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思考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因为将来有考试,而是要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感性和成功.综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情感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和热爱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建立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数学变成一个有趣而有用的学科。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
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
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
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巧妙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1/2。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手段,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时光老人像,并播放背景音乐。
然后,富有激情地说:时光老人来到了。
请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2012年8月18日8时15分6秒,大家鼓掌欢迎。
在时间单位里,时、分、秒,我们都已学过,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这样,通过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简洁明快的话语,在热情洋溢的掌声中,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故设疑窦,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疑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故设疑窦,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和兴趣,诱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探索、解决新问题。
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告诉学生,不管是多大的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能否被3整除,不信可以试试,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我立即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还可以说出除以3的余数是多少。
连续说出几个数后学生沸腾了,在惊叹之余,都深感纳闷,老师为什么这么神?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这是老师故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去探个究竟,找到规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精心组织活动,合理把握生成,改革教学评价,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教学评价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
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创新、教育变革花样翻新,教育概念层出不穷,各种名目的教育名词眼花缭乱,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在这些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
”《新课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认识”第二节课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我通过演示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演示和设问,将圆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进行对比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我见兴国安邦,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树人为本。
值此,实施《教育发展纲要》,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今天,本人历经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体验甚多,受益匪浅。
一、讲究实效,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犹如耕耘,春播秋收,讲求实效。
教师施教,体现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遵循实践性、探究性、渗透性、延伸性、开发性五大原则,让学生当摸大象的盲人,教师引领学生去摸到大象的局部,迸发闪光的火花,进而在闪光中感知大象的整体。
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看有所思、听有所感、练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播种尊重,收获尊严教师只有给孩子以尊重,才能还教师以尊严。
没有微笑的老师,学生心中就没有太阳。
教师的天职是树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理解、善待、尊重并激励他们,教师要以爱育爱,实施融错教育,包容并融解学生的错误,使他们养成知错改错的个性,把差生当作教育的资源,人皆可以成尧舜。
教师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爱迪生,训斥中有牛顿,一句肯定,一丝微笑,打开了孩子探索上进的心扉,让他们沐浴阳光走向成功。
三、探究论理,感情悟道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探究掌握数理、数论,更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寻求事物的规律,任何熔岩终将凝固,而任何思辨过程都蕴含着哲理。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孩子亲身实践,感悟真知、发展能力、真切体验,收获快乐。
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感悟大千世界,变化莫测,漫漫人生的做人之道。
四、勇于创新,大胆超越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勤,失败乃成功之母,超越乃创新之父。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难的是超越自己,难以进入创新、探究的境界。
师生互动,要敢于挑战专家,挑战教材,挑战自我。
教学是门艺术,教师应熬自己有特色的狗皮膏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把学生扔到云雾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太阳,学生的智慧在指尖,让他们在实践探究中,不但知道狗头朝东,狗尾朝西,更要发现狗头朝北,狗尾朝南的特定环境。
教师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像呼吸一样自由地去领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摘要: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地位创新教育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
开展创新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
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
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产生的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多个个体探索的动态过程,要高效的完成这一动态过程,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设计。
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个性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学生对数学的探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做好课前的设计。
课堂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是教师对课程的再次加工,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规划,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标准,又要符合学生的探究需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熟练的驾驭课堂,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对教学活动作出预判断,并在教学中应教学主体的需求而动,应互动的情境而灵活变动,才能得心应手,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堂教学前的预设
所谓课堂教学前的预设,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前的“预案”,要在课前预设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教与
学的互动过程以及学生在过程中有可能回答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设是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生有效生成的基础。
成功的课前预设,不仅要解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展开做出规划和设计。
笔者认为课前预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注重引导
纲举才能目张,教师在课前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因势利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就是在明确目标的统帅下,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引学生一步步探索。
明确的教学目标至少涉及“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和演绎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从关注“怎样教”转变到关注“怎样学”,做整体活动的引导者和指挥者。
2.把握教材并灵活应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但固定的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引导者,也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习者。
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充分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个性,做适当的改编和重组,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还能适合学生的
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给学生的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但这种预设必须要有弹性和留白,以应对互动中学生的突发问题。
因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复杂情况,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如学生在日常的购物中,已经对小数的加减法有过初步的了解,于是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预设中,采取了开放式的预案,在教学中先入为主,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历引入教学。
然后用长度单位的实物演示,用米作单位表示75厘米,然后将75厘米剪为60厘米,然后让学生用米做单位,计算剪掉的长度。
学生自己解决了两位小数的减法算理,并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
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况,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的追问学生自主地归纳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给学生创造生成的空间
教师面对的是想象力丰富,思维模式千差万别,性格
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有价值的创造灵活应对,并给予学生散发思维的帮助和提供信息。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创造性思维不能提供信息的满足,对学生的想象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则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逐渐丧失,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互动,学生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一句空话。
因此,在教学中一旦学生有创新的念头,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创造,而是积极鼓励学生的这种创造与创新,即便是课堂无法处理或教师没有把握的判断,教师也一定留有余地,进一步点燃创造的欲望。
三、应学生的思维与情境调整课前设计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展开,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即便是再好的课前设计,也不能应对课堂的变化,因此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对课前设计做出灵活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
反之,如果对自己的预设不做及时调整,对课前设计死搬硬套,甚至否定学生的想象,会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
譬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开放式发问,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角”,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如“羊角”、“牛角”、“墙角”、“嘴角”等,对角的认识千奇百怪。
这些答案都不是我在课前预设的,但此时决不
能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角”画出来。
有学生画出羊角的形状,也有学生画出几何图形的“角”,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画的角补充说明,数学中作为稽核图形的角,与生活中我们看见的角有所不同。
作为汉字的“角”有多中意思,其中一种解释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角。
这样即使变通课前设计,为学生的想象留下足够的空间,而且将学生所有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课前的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且教学设计尽可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按照设定的轨迹有条不紊的展开课堂教学。
但是课前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生成和个体的不同思维模式,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 年07期
[2]杨豫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朱宏英.“科研目标”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