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产生的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多个个体探索的动态过程,要高效的完成这一动态过程,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设计。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个性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要面对一个个不同个性的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学生对数学的探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做好课前的设计。课堂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是教师对课程的再次加工,是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规划,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标准,又要符合学生的探究需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熟练的驾驭课堂,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对教学活动作出预判断,并在教学中应教学主体的需求而动,应互动的情境而灵活变动,才能得心应手,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堂教学前的预设

所谓课堂教学前的预设,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前的“预案”,要在课前预设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教与

学的互动过程以及学生在过程中有可能回答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设是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生有效生成的基础。成功的课前预设,不仅要解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展开做出规划和设计。笔者认为课前预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注重引导

纲举才能目张,教师在课前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因势利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就是在明确目标的统帅下,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引学生一步步探索。明确的教学目标至少涉及“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和演绎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从关注“怎样教”转变到关注“怎样学”,做整体活动的引导者和指挥者。

2.把握教材并灵活应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但固定的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引导者,也不可能适应每一位学习者。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充分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个性,做适当的改编和重组,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还能适合学生的

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3.给学生的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但这种预设必须要有弹性和留白,以应对互动中学生的突发问题。因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复杂情况,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如学生在日常的购物中,已经对小数的加减法有过初步的了解,于是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预设中,采取了开放式的预案,在教学中先入为主,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历引入教学。然后用长度单位的实物演示,用米作单位表示75厘米,然后将75厘米剪为60厘米,然后让学生用米做单位,计算剪掉的长度。学生自己解决了两位小数的减法算理,并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况,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的追问学生自主地归纳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给学生创造生成的空间

教师面对的是想象力丰富,思维模式千差万别,性格

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有价值的创造灵活应对,并给予学生散发思维的帮助和提供信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创造性思维不能提供信息的满足,对学生的想象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则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逐渐丧失,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互动,学生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一旦学生有创新的念头,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创造,而是积极鼓励学生的这种创造与创新,即便是课堂无法处理或教师没有把握的判断,教师也一定留有余地,进一步点燃创造的欲望。

三、应学生的思维与情境调整课前设计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展开,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即便是再好的课前设计,也不能应对课堂的变化,因此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对课前设计做出灵活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反之,如果对自己的预设不做及时调整,对课前设计死搬硬套,甚至否定学生的想象,会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

譬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开放式发问,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角”,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如“羊角”、“牛角”、“墙角”、“嘴角”等,对角的认识千奇百怪。这些答案都不是我在课前预设的,但此时决不

能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角”画出来。有学生画出羊角的形状,也有学生画出几何图形的“角”,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画的角补充说明,数学中作为稽核图形的角,与生活中我们看见的角有所不同。作为汉字的“角”有多中意思,其中一种解释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角。这样即使变通课前设计,为学生的想象留下足够的空间,而且将学生所有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课前的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且教学设计尽可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按照设定的轨迹有条不紊的展开课堂教学。但是课前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生成和个体的不同思维模式,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 年07期

[2]杨豫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朱宏英.“科研目标”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