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

作者:华义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5年第11期

华义平

中学写作教学的地位突出。“作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1]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即使在《课程标准》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也仍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写作教学。

反思我国当今的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方向迷失,没有合理的目标定位。写作教学依旧是一切为了应试,目标趋向功利,培养的不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和素养,而仅仅是一种写作的“应试技能”。人们对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也缺乏起码的认识。

二是教学“反规律”,背离写作学习之道。平时充斥课堂的大多是应试写作训练,这种应试训练除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与情感实际外,在写作时间和内容上具有“限制性”,在完成目标与任务上又具有“强制性”,因而客观上使得大多数学生自主话语的权利被剥夺,在“被写作”,没有写作的自由与尊严。

相当一部分课堂,写作的指导或重理论轻实践,或重技巧轻思维,或重训练轻阅读。尤其是在操作层面上,又往往是“理论先导”、“结论先行”,而不是把写作实践放在首位,有违认知规律。

在写作教学的行为方式上,又常常出现严重偏差:过于强调技能、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注重语言的训练,但偏废了思维的参与;存在随意性及命题中的霸权行为,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2],如此等等。

三是教学乏“术”,缺少富有智慧的方法和策略。由于受诸如教学理念、教材体系、训练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中学写作教学领域多数老师处于“难作为”的尴尬境地。大多数老师上作文课,除了布置写作任务,提写作要求,课后简单批阅之外,几乎“不作为”,而即使“有作为”,也还存在三大病根:伪主体观,其自主精神和内在创造精神的丧失。主要表现在命题中无“我”,导致学生“我不愿写我”、“我写的不是我”,或虽然让学生自由地抒写,但教师的批改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3]。

概言之,写作教学本真迷失,智慧缺失。因此,写作教学收效甚微。有鉴于此,我们主张在写作教学上要回归本真,彰显智慧。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规律,返朴归真,激发潜能,讲究艺术。

“本真”强调对写作教学规律的尊重,“智慧”突出对写作教学艺术的彰显。“本真”是写作教学的根本,而“智慧”则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返朴归真,给写作教学以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

我们认为,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不止于应试高考。

写作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为生命的,一种是为生存的。为生命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

自主、自由;而为生存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指令性,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和需求的写作。国

外写作教学,教师大多关注的是为生命的写作;而在我国,多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为生存的指

令性写作。其实,无论是为生命的、自由的写作,还是为生存的、指令的写作,都是学生语文

能力和素养的组成部分。但如果将写作教学窄化为单一的“应试技能”训练,甚至将之异化为

以应试为唯一的指向,目标趋向功利,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因为这样的写作,学生

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没有写作的快乐与尊严,培养的只是嫁接文章的高手,滋生的是

虚假的文风,这不仅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也背离了最起码的写作教学原则和宗旨。为此,

我们需要尊重规律,回归理性,努力克服应试弊端,消除其功利影响,从而使写作教学步入正途。

其实,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认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文中早就十分富有见地作了这样的阐述:“中学写作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无疑也是对中学写作教

学目标作的一个基本定位。

二.回归本真,遵循写作之道和教学基本规律

1.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和尊严。写作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心灵的一种释放,极富精神独创特质。写作的本色是什么?北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说得极是:“作文,其实是写作主体写他的

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所以,写作教学应努力营

造自由写作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一句话,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与

尊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并“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也才能“不

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4],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应尽量少采用一些封闭型的命题作文形式的训练,

而多一些开放性的自由写作实践。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写作的时间与空间,真正意义上把写

作的自由和自主话语的权利还给学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倡导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保护学生自主写作权利的

写作教学,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与尊严,这理应成为我们语文同仁努力践行的写作教学

理念和恪守的基本准则。

2.坚持实践第一的路径取向。写作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写作教学应坚持实践第一

的路径取向。实践出真知,写作的真知无疑也源于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从

写作实践中来到写作实践中去,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不二法门。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写

作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虽然是个常识,但我们至今似乎仍没有形成共识并努力去践行。

从目前的写作教学实际来看,不少课堂基本背离这一常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突出的表现是,写作课堂是先指导后写作,亦即“理论(知识)先导”、“结论先行”,由写作理论(知识)

到写作实践,于是也就形成了“先教后写”的教学程式。

表面看来,“先教后写”似乎无可非议。但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每次写作,在学生尚未进行写作实践之前,我们所作的一番作前指导往往是灌输式的,或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规定必须“怎么写”;或偏重于构思、章法乃至模式等技法的传授,

强调应该“怎么写”。于是“限制”不少,“框框”也多了。对于前者,在没有考虑学生获取

写作知识、探索写作规律的求索过程的情况下,便把必须“怎么写”的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种“结论先行”的做法,不仅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求知的价值;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