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合集下载

滇池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滇池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滇池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班级:环境科学姓名:**学号:**一、现场调查1、调查范围滇池草海、滇池外海、滇池周边环境。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

2、调查目的对滇池周边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滇池水质现状,分析滇池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做出水质评价,对滇池水污染治理进行规划。

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4、调查内容滇池地理位置、水系分布情况、水质情况、水量来源和用途,污染物和污染来源。

二、滇池概况1、滇池基本概况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_0_229′—103_0_201′北纬24_0_229′—25_0_2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平均水资源量5.7亿立方米,属水资源缺少地区。

2、水系状况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920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

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3、气候状况滇池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雨量9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9毫米,具有低纬山原季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湿、干湿分明。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

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

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

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

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8.09.06•【文号】•【施行日期】1998.09.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1998年9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的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计划及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计划及规划》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滇池流域的经济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计划及规划》的要求。

云南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计划及规划》的要求,尽快制定本省、本系统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和规划。

二、同意《计划及规划》关于滇池流域两个重点保护区、六个重点污染整治区域的划分,以及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总体安排。

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重视湖泊生态修复和内源治理,坚持工程治理和管理措施并重。

三、同意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的规划目标。

即:到1999年5月1日前,滇池流域工业污染企业(含规模养殖场、宾馆、饭店)排放的废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外海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草海水体旅游景观有明显改善;到2000年年底前,外海水质达到或接近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草海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到2010年年底前,外海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草海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恢复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2007年11月目录第一章水环境状况 (3)第一条社会经济状况 (3)第二条“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3)第三条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3)第四条水环境质量状况 (4)第五条污染成因分析 (5)第六条水环境压力分析 (5)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6)第七条指导思想 (6)第八条规划原则 (6)第九条规划时段 (7)第三章规划目标 (8)第十条总体目标 (8)第十一条水质目标 (8)第十二条污染控制目标 (9)第四章规划任务 (9)第十三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 (9) 第十四条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削减城镇污染 (10) 第十五条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湖泊生态功能 (11) 第十六条严格实行环保准入,全面控制工业污染 (13)第十七条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 (13)第五章保障措施 (14)第十八条加强统一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4)第十九条强化环境法治,依法追究责任 (15)第二十条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规划项目 (15)第二十一条完善监控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15)第二十二条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16)第二十三条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 (17)第二十四条实施规划评估,明确奖惩措施 (17)附表一水质状况表 (18)附表二水质目标表 (19)附表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表 (20)附表四流域综合整治项目表 (22)附录重点监管企业清单 (26)第一章水环境状况第一条社会经济状况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主城区(包括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呈贡县、晋宁县和嵩明县,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

2005年,流域内人口332万人,城镇化率超过80%;流域内GDP 844.6亿元,占昆明市GDP的79.5%。

第二条“十五”计划项目完成情况《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十五”期间共安排新建项目26个大项,计划投资77.99亿元;“九五”续建项目12项,实际投资10.41亿元。

昆明市滇池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016-2020年)

昆明市滇池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016-2020年)

昆明市滇池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016-2020年)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1、总则 (4)1.1目的与意义 (4)1.2编制依据 (4)1.3工作范围和时限 (5)1.4目标要求 (6)2、区域概况 (7)2.1地理位置 (7)2.2自然概况 (7)2.2.1地形地貌 (7)2.2.2水文水资源状况 (7)2.2.3气候条件 (8)2.3土地利用状况 (9)2.4社会经济状况 (9)2.4.1人口及分布 (9)2.4.2社会经济 (9)3、水环境质量现状 (11)3.1湖泊 (11)3.2入湖河流 (11)3.3饮用水源地 (11)4、污染现状调查与预测 (12)4.1污染现状分析 (12)4.2污染趋势分析 (12)5、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13)5.1流域水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 (13)5.1.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水环境承载力长期超载 (13)5.1.2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13)5.1.3传统治污方式难以应对入湖污染负荷构成的转变 (14)5.1.4部分已建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效益发挥不足 (14)5.1.5入湖河道支流沟渠截污不彻底,水质较差 (15)5.1.6科技支撑和综合监管能力不足 (15)5.2控制单元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16)5.2.1滇池草海昆明市控制单元 (16)5.2.2滇池外海昆明市控制单元 (16)5.2.3船房河昆明市控制单元 (17)6、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18)6.1水质响应单元划分 (18)6.2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 (18)6.3达标需求分析 (19)7、主要任务及措施 (20)7.1滇池草海、外海昆明市控制单元 (20)7.1.1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0)7.1.2入湖污染物控制 (21)7.1.3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23)7.1.4 进一步完善健康水循环体系 (24)7.1.5 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24)7.1.6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监管能力 (26)7.2船房河昆明市控制单元 (27)8、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29)9、目标可达性分析 (30)10、保障措施 (31)10.1强化责任主体 (31)10.2加强组织保障 (31)10.3分解落实责任 (31)10.4加强能力建设 (32)10.5健全投融资机制 (32)10.6强化考核问责 (32)10.7推进流域联防联治 (32)10.8建立跟踪评估机制 (33)10.9推动全民参与 (33)1、总则1.1目的与意义滇池是世界关注的高原湖泊,是国家考核云南省和昆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18个不达标水质断面之一。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章综合保护第四章一级保护区第五章二级保护区第六章三级保护区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滇池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滇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昆明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昆明市城市备用饮用水源,是具备防洪、调蓄、灌溉、景观、生态和气候调节等功能的高原城市湖泊。

滇池分为外海和草海。

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

滇池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6.8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

第四条滇池水质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外海水质按Ⅲ类水标准保护,草海水质按Ⅳ类水标准保护。

第五条滇池保护范围是以滇池水体为主的整个滇池流域,涉及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7个县(区)2920平方公里的区域。

滇池保护范围分为下列一、二、三级保护区和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二)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的城市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米以内的区域;(三)三级保护区,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

“三先三后”调水原则在滇池补水工程中的体现

“三先三后”调水原则在滇池补水工程中的体现

“三先三后”调水原则在滇池补水工程中的体现罗佳翠;谢志国【摘要】为了解决滇池流域水资源缺乏、生态需水量不足等问题,云南省实施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在工程的规划实施中,充分贯彻落实外流域调水工程的“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考虑节水措施和对节水潜力的挖掘,后实施调水;先逐年加大治污力度、完善治污措施,后通水;先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引水区环境保护,以确保调水水质满足引水要求,后用水.相关措施实施后,将使引水区、受水区及工程项目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减少污染源并促进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12【总页数】4页(P8-10,20)【关键词】补水工程;流域规划;调水原则;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作者】罗佳翠;谢志国【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71 工程背景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所在地,属云南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桥头堡,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逐年增多,城市供水压力逐渐加大,滇池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滇池流域地处金沙江、珠江及红河分水岭地带,水资源总量为5.55亿m3,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00 m3/人,属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因水资源承载能力低,依靠本区水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要求,在充分利用本区水资源后,近年来陆续建设了昆明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工程等跨流域自流调水工程,基本缓解了昆明城市的供水压力。

目前,正在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近期外流域调水工程,对增加滇池流域水资源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水环境容量,促进昆明市及曲靖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水平年,工程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5.72亿m3,改善滇池水环境,并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

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一级保护区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滇池保护 条例》中规定: 范围: 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 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 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 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
《方案》划定的滇池保护一级区面积为 323.97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的11%。
注2: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具体范围及面积以省、市政府批 准的滇池流域内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及面积为准。
划定方法:
省、市政府对主要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
滇池保护界桩 确定环湖路 界定滇池面山界线
相关城乡规划 主要入湖河道
滇池流域
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 滇池一级保护区 滇池二级保护区 滇池三级保护区
环湖路
草海滨湖路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第六十三条:环湖 路是指昆明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环绕滇池 水体的公路。
环湖西路:由芦柴湾到省武警总队医院,线型为现状高海高 速公路。
海晏村

芦柴湾




线
滇池面山界线
滇保条例第六十三条:滇池面山具体范围由昆明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方案界定的滇池面山界线:滇池周边可视的最外层山体的山脊线,标志性山峰有长虫山、 一撮云、梁王山、文笔山、豹子山、观音山、西山、棋盘山等;滇池面山界线内面积为 1661平方公里。
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2015年11月
方案编制必要性及原则、方法
对滇池一、二、三级保护区具体范围的划定、 公布,是贯彻《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迫切需 要,是加强滇池流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 基础,是落实滇池流域监督管理和综合执法的重 要依据,也是推进昆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 重要保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_刘永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_刘永

第32卷第8期2012年8月环境科学学报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Vol.32,No.8Aug.,2012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7102-001)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s (No.2008ZX07102-001)作者简介:刘永(1980—),男,研究员(博士);*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ail :hcguo@pku.edu.cn Biography :LIU Yong (1980—),male ,professor (Ph.D.);*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cguo@pku.edu.cn刘永,阳平坚,盛虎,等.2012.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32(8):1962-1972Liu Y ,Yang P J ,Sheng H ,et al .2012.Watershed pollution prevention planning and eutrophic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Lake Dianchi [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32(8):1962-1972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刘永,阳平坚,盛虎,郭怀成*,周丰,向男,王翠榆,杨永辉,颜小品,陈星,张松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收稿日期:2011-11-08修回日期:2011-12-09录用日期:2011-12-31摘要:根据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决策需求,在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演变趋势和评估演变诱因的基础上,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方案及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提出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问题驱动、调查诊断、规划基础、规划方案、评估调控、规划战略;提出了源头控制、工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相结合的污染减排对策;通过构建3个尺度、8个分区及4个规划重点的流域污染减排集成体系及情景方案,来实现在2个规划期、3类水质目标、4种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战略思路.关键词:滇池;富营养化控制;中长期规划;总量控制;战略文章编号:0253-2468(2012)08-1962-11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Watershed pollution prevention planning and eutrophic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Lake DianchiLIU Yong ,YANG Pingjian ,SHENG Hu ,GUO Huaicheng *,ZHOU Feng ,XIANG Nan ,WANG Cuiyu ,YANG Yonghui ,YAN Xiaopin ,CHEN Xing ,ZHANG So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Received 8November 2011;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9December 2011;accepted 31December 2011Abstract :Lake Dianchi is one of the three lakes on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s agenda for implementing immediate eutrophication and algal boom control.A six-step methodology framework on long-term watershed management planning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meet the decision making requirements on eutrophication control.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lak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 (TMDL )and consists of components including eutrophication diagnosis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MDL and carry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planning tasks designing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olutions proposal.An integrated load reduction system was thereby designed to achieve water quality goals in two planning periods and under four watershed-scale development scenarios.The strategic solutions were then proposed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in Lake Dianchi.Keywords :Lake Dianchi ;eutrophication control ;long term planning ;TMDL ;strategy1引言(Introduction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水环境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可以为湖泊治理提供引导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思路与方案,因而“规划先行”已成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准则之一(吴舜泽,2009;郭怀成等,2010;宋国君等,2010).为此,自“九五”以来,国家针对重点湖(库)制定了一系列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舒庆,2008).以滇池为例,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金相灿,2008;王红梅和陈燕,2009).在规划的指导下,“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滇池治理的“六大工程”,共投资约170亿元用于水质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邓义祥等,201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2010年滇池草海和外海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比2009年分别下降7.95%和0.55%,外海2008—2010年平均TN 浓度比2007年下降19.7%.尽管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从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结果来看,水质尚未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且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水质受外部自然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仍8期刘永等: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然很大(王红梅和陈燕,2009;Yang et al.,2010;苏涛,2011).一方面,巨额的治理投资尚未带来根本性的水质改善,而另一方面滇池治理的工程规模仍将不断增大,因此亟需更为科学的滇池治理规划来指导进一步的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就规划的时间尺度而言,之前的滇池规划基本上是短期规划,规划的编制基本上按照目标与指标设计、容量核算、负荷预测、规划方案设计等步骤,侧重于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和环境监管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短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吴悦颖和肖丁,2009;邓义祥等,2011).而对于滇池的水质恢复,目前更为需要科学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与当前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不同,中长期战略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刘永等,2006;潘珉和高路,2010;李新等,2011):①强调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主要以单个污染源为治理重点不同;②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水环境问题并提出方案;③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提供约束性指标;④已有的5年规划通常侧重于工程实施,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规划思路以及规划评估与反馈,而流域尺度的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目的不同,重点在于为湖泊治理提供战略思路和引导.据此,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应重点关注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演变的系统评估及诱因识别;中长期规划目标的设定;与短期规划所不同的规划思路;流域尺度上以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响应关系为基础的综合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法上,当前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系统性、模型边界和假设条件不清晰的缺点,因而定量决策的依据不充分.而在目前国内外的规划研究中,水环境承载力、容量总量控制、情景分析等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1;Havens and Walker,2002;Elshorbagy et al.,2005;Whiting2006;Zheng and Keller,2008;孟伟,2008;赵卫等,2008;Mahmoud et al.,2011):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来调整流域(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容量总量控制和情景分析为基础进行水质恢复方案设计.本文在系统诊断与评估滇池水环境系统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方法体系,提出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思路及空间布局型水污染控制方案;并探讨了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战略.2研究方法(Methodology)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在于:①综合评估评估滇池水质变化态势及其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实施效果;②系统集成集成滇池相关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及结论;③战略规划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中长期战略规划方案;④决策支撑为中长期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工程和管理决策支持,为滇池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可能的战略途径.据此提出中长期规划的框架:①战略目标水质恢复的目标设定及实现程度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目标下的流域总量控制方案;②模式路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和总量控制方案基础上的控源与减排方案;③适应调控评估、调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水污染防治中长期决策方案.根据技术框架的3个主要部分,确定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的6个具体步骤:问题驱动→调查诊断→规划基础→规划方案→评估与调控→规划战略;并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方案及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展开(图1):①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约束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设计水环境承载力情景,作为水质恢复方案的输入条件;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要求,确定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和速度.②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依托,叠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得到滇池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情景下的污染源排放及空间分布,并将污染负荷输入水质模型中得到水质响应;在此基础上,确定总量的空间分配与不同子流域的污染物削减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方案与不同情景下的源输入与排放,制定以分区为尺度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规划方案,并汇总得到流域总体方案.在本研究中,确定了2个规划时段: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根据滇池的Ⅲ类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和劣V类的水质现状,设计3个递推的水质目标规划情景为V类、IV类和Ⅲ类;基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方案确定了4个发展情景,即基本情景、积极开发、限制发展、优化发展(刘慧,2011).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4个发展情景的量化主要是基于开发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水土资源-排放负荷”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优化模型,流域营养物质输移和滇池水动3691环境科学学报32卷力-水质模拟分别基于HSPF 模型和EFDC 平台,容量总量控制与子流域分配方案则是基于不确定性“模拟-优化”模型(Lung ,2001;Pelley ,2003;周丰和郭怀成,2009).子流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是本研究的重点,为此,在容量总量控制及水环境承载力和流域发展情景的模型结果基础上,提出源头控制、工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对策(图2)(黄小赠,2009;邓祥征等,2010;晁建颖等,2010).图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技术路线Fig.1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long term water pollution controlplanning图2规划分区尺度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设计思路Fig.2Methodology details at the sub-watershed scale46918期刘永等: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3规划思路与方案设计(Planning strategy and tasks )3.1问题识别与诊断3.1.1滇池水环境演变系统评估滇池的水环境演变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万能等,2008;杨逢乐等,2009;罗佳翠等,2010;北京大学等,2011):①水质恶化整体趋势有所遏制,水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②水生植被面积减小、种类单一;③湖滨带严重退化;④蓝藻水华周年性爆发.从单纯的水质评价图3时间尺度的滇池水质变化Fig.3Water quality changes at the temporal scale5691环境科学学报32卷来看,目前滇池外海在V类 劣V类之间波动;从单项指标分析,表征有机污染的指标(如:BOD5、COD)基本维持在Ⅲ类以下,而主要的超标因子是TN、TP,尤以TN最为突出(图3).在时间尺度上,在过去的10 15年间,滇池外海的BOD5逐年下降,而TN和TP波动上升,因此TN和TP应为未来的控制重点.已有研究发现,滇池的蓝藻水华爆发频率从2月份开始逐月上升、到8月份达到最高后又逐月降低,直到翌年2月,呈周年性趋势(盛虎等,2011).3.1.2滇池水环境演变诱因识别深入分析发现,造成滇池富营养化演变的诱因主要包括(罗佳翠等,2010;北京大学等,2011):①流域内缺乏清洁水循环;②“十一五”之前的滇池污染防治,对于流域社会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负荷高速增长估计不足,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排放速度;③流域入湖负荷长期远高于滇池水环境容量、减排压力很大.研究表明,若使滇池外海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IV类和Ⅲ类,需将入湖负荷在2009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54%、66%和80%(邹锐等,2011);另据污染负荷模拟与核算,滇池北岸主城区的点源和面源负荷占据主导,滇池水质改善的流域控制重点仍在北岸(李跃勋等,2010;北京大学等,2011).更进一步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流域常住人口规模在360 530万之间,城镇化率维持在91.4% 95.9%的高水平(刘慧,2011).滇池治理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负荷压力的持续增大.为此,北京大学等(2011)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提出了包括产业选择与提升、总人口规模控制、城镇人口优化分布、城镇化发展的集聚机制与政策环境在内的滇池流域产业和人口转移以及区域城镇化发展策略;但预计这一进程极具挑战并持久.一方面,滇池的治理要处理和削减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所带来的生活污染负荷;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更为迅速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新的污染负荷的增加.因此,流域人口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控源减排、湖泊生态恢复是滇池水质改善的关键途径.3.2规划分区为突出滇池流域子流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制定重点和分异性控制对策,在滇池110个子流域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流域污染负荷模拟结果,以子流域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河流水系、污染负荷、预期发展等特征,确定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2个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图4)图4滇池流域污染控制分区Fig.4Graphic demonstration of Sub-watersheds in Lake Dianchi3.3规划思路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总体思路为:以实现滇池水质持续性改善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中长期目标;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容量总量控制为约束,通过构建3个尺度、8个分区及4个规划重点的流域污染减排(抑增减负)集成体系及情景方案,为滇池水质恢复及生态修复提供外部条件(表1).其中,流域污染控制规划针对流域宏观尺度和8个分区,富营养化控制针对滇池湖体.3.4规划目标情景规划目标与指标的确定在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约束性和导向性作用.自“九五”规划以来,我国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标设定一直处于不停的反馈、评估与调整之中,规划目标要确保切实可行性、动态调整性等基本原则也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认可(吴舜泽,2009).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确定包括几个基本的步骤(图5):问题诊断→目标评估→趋势预测→情景分析→指标与目标识别.规划的指标和目标分为4个层次:水质和生态66918期刘永等: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指标、水质目标、总量目标、管理目标,其中水质和生态指标确定为COD 、TN 、TP 和Chla.如前述,为了解不同水质恢复目标下的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情况,并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在此以Ⅲ类、IV 类和V 类作为水质恢复的基本情景,对应的Chla 结果由EFDC 模拟得到.表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总体思路Table 1Strategy and tasks for long-term planning尺度对象规划出发点规划思路规划重点流域宏观尺度人口与产业流域人口、产业与水环境的协调性未来人口与产业布局及空间调整方向未来人口与产业发展的污染排放人口与产业调整的结构减排潜力如何削减增量与存量源头减排(抑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布局调整,从结构上减少源头排放水资源外流域补水工程实施后,如何结合雨水资源化和中水回用,实现在水质改善前提下的滇池及流域生态用水保障优化调控滇池水质改善的流域内外水资源调度分配;构建跨流域的自然水、外引水、中水3个层次的水循环系统流域分区流域减排重点及潜力滇池北岸城区仍然是污染控制的核心滇池东岸是未来控制的重心,目前规划的定位在于预防为主滇池南岸是主要的农业产业调整区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以及高富P 区途径减排(减负)对C1、W2 W3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增大流域内外的中水回用量,减少入湖负荷;W4区预防为先,优先考虑低污染水的本区回用;W5 W7区要截留污染负荷,减轻入湖负荷压力;W1区的核心为陆地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滇池湖体湖滨及湖体外海分步、分区生态修复外海蓝藻的抑制途径:入湖负荷削减、水动力改变与湖滨带恢复内负荷的清除与资源化途径清水稳态(转型)在湖体通过湖滨修复与水位调控、分区生态修复、水动力条件改变及内负荷清除与资源化,创造条件推动外海稳态转换,抑制蓝藻的爆发并持续改善水质图5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与指标确定的基本框架Fig.5Steps to determine the goals and indicators for long-term planning3.5流域空间布局型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在规划目标、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在8个分区开展空间布局型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在此以外海东南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W5)为例,分析实现2个规划期、3类目标、4种情景条件下的规划方案.其基本步骤为:①分区内总量控制与削减目标确定,根据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方案确定W5分区在3个水7691环境科学学报32卷质目标下的总量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负荷预测,确定4种情景条件下的削减目标,表2和图6举例阐释了2020年和2030年Ⅲ类和IV 类的水质目标情景;②方案设计思路确定,根据分析,W5区污染控制主要采用的是污染递阶削减技术,其思路为:优先控制点源污染、重点控制面源污染、湿地处理辅助控制以实现控制目标;③规划方案确定与反馈,根据对现有规划方案评估以及规划期不同控制措施的削减能力、投入、适宜性等的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该分区在不同情景下、不同规划期的控制方案,核算负荷削减并完成分区规划反馈.图62030年IV 类水质目标下外海东南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的TN 总量控制方案Fig.6The TN TMDL results in sub-watershed W5in 2030表22020年不同情景下外海东南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W5)的总量控制方案Table 2The TMDL results in sub-watershed W5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情景TN生活工业三产施肥城市TP 生活工业三产施肥城市源头允许排放量/(t ·a -1)7.550.000.002944.1276.450.490.000.001273.082.63基本情景产生量/(t ·a -1)179.72252.759.407993.40143.5921.565.991.263437.608.69削减量/(t ·a -1)172.17252.759.405049.2867.1421.075.991.262164.526.06削减率*96%100%100%63%47%98%100%100%63%70%积极开发情景产生量/(t ·a -1)267.23304.8714.177993.40143.5930.506.941.893437.608.69削减量/(t ·a -1)259.68304.8714.175049.2867.1430.006.941.892164.526.06削减率97%100%100%63%47%98%100%100%63%70%限制发展情景产生量/(t ·a -1)169.02197.797.357993.40143.5920.485.351.183437.608.69削减量/(t ·a -1)161.47197.797.355049.2867.1419.995.351.182164.526.06削减率96%100%100%63%47%98%100%100%63%70%86918期刘永等: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续表2情景TN生活工业三产施肥城市TP生活工业三产施肥城市优化发展情景产生量/(t·a-1)216.55244.8911.487993.40143.5924.736.051.533437.608.69削减量/(t·a-1)208.99244.8911.485049.2867.1424.246.051.532164.526.06削减率97%100%100%63%47%98%100%100%63%70%入湖削减前负荷量/(t·a-1)192.036.42允许入湖量/(t·a-1)138.145.81入湖削减量/(t·a-1)53.890.61入湖削减率28%10% *注:源头削减率是指源头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后续处理设施的比例(也即未进入地表过程).同上,确定了滇池流域8个分区在2个规划期、3个水质目标、4种发展情景下的规划方案,在此以2030年Ⅲ类水质目标、优化发展情景为例(表3),其余水质目标、发展情景和2020年的方案同理可得.主要的流域规划方案包括:污水减负与资源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控制工程、引水优化与水质保障工程等,进一步的评估与反馈发现,这些规划方案可以满足不同情景下的水质目标要求(北京大学等,2011).表32030年Ⅲ类水质目标、优化发展情景下的流域各分区污染控制方案Table3The planning tasks under GradeⅢwater quality goal in2030控制区污染控制类型规划方案规模单位负荷削减目标TN/(t·a-1)TP/(t·a-1)C1 W2 W3 W4 W5 W6 W7点源和城市面源农业面源点源和城市面源农业面源末端控制点源和城市面源农业面源末端控制点源农业面源末端控制点源和城市面源农业面源末端控制点源和城市面源农业面源末端控制农业面源末端控制污水处理厂32.3万t·d-1中水回用厂6.9万t·d-1尾水外调15.9万t·d-1雨污合流污水处理设施34.7万t·d-1退耕还林还草15.3hm2污水处理厂76.5万t·d-1中水回用厂18.7万t·d-1尾水外调27.3万t·d-1退耕还林还草1323.8hm2人工湿地7.3hm2污水处理厂13.0万t·d-1中水回用厂12.1万t·d-1退耕还林还草2093.0hm2自然湿地5.8hm2人工湿地2.6hm2污水处理厂20.0万t·d-1中水回用厂19.3万t·d-1退耕还林还草6645.0hm2湖滨自然湿地150.0hm2人工湿地162.0hm2污水处理厂5.5万t·d-1人工湿地59.1hm2退耕还林还草2585.8hm2湖滨自然湿地171.1hm2污水处理厂2.8万t·d-1人工湿地23.7hm2退耕还林还草1063.0hm2湖滨自然湿地40.7hm2清洁农业生产500.0hm2人工防护林533.3hm2湖滨湿地103.8hm23530.4353.2112.46.87.75.18812.2845.4499.7390.2226.367.21334.9140.31361.1541.5184.49.82064.2220.44096.81706.647.312.9226.110.2465.431.867.16.10.0495.653.90.6201.839.152.35.00.0203.812.80.5556.6177.8275.6103.714.00.99691环境科学学报32卷4滇池富营养化控制战略探讨(Eutrophic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Lake Dianchi)4.1问题识别上文主要根据水质达标需求确定了不同情景、不同水质目标所对应的规划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水质改善与蓝藻爆发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响应关系;因此需在规划的基础上探讨滇池的富营养化控制战略.就目前我国的湖泊治理而言,仍主要针对COD、N、P等水质指标,而导致滇池湖泊功能丧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富营养化,尤其是周年性的蓝藻暴发.滇池三维水质-水动力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在低不确定性水平下,即便削减80%的污染负荷、外海水质达到Ⅲ类时,Chla浓度仍可达到33 43μg·L-1,在其它物理条件存在的情况下,滇池仍会有蓝藻水华发生;在高不确定性水平下,当水质达到Ⅲ类时,chla浓度仍可达到27 47μg·L-1,滇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依然很高(邹锐等,2011).上述结果说明,即使在高污染负荷削减和巨额投资的前提下(表3),由于滇池特殊的水文、气象、湖流、底泥等浅水湖泊特征,仍无法有效降低周年性的蓝藻暴发.因此,单纯的流域污染负荷与水质改善在降低周年性蓝藻暴发时面临困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结论(Carvalho et al.,1995;常锋毅,2009).而研究又同时发现,即便在高TN、TP浓度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一些不暴发蓝藻水华的“窗口”(盛虎等,2011).因此,对诸如滇池的此类富营养化水体而言,单纯的水质改善并将湖体TN、TP浓度控制在更高的水质标准(如:Ⅲ类),并不一定能有效地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即无法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对滇池富营养化控制思路做出新的思考:是以控制水质指标为主,还是以抑制蓝藻水华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4.2控制目标既然单纯的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改善在降低蓝藻暴发时面临困境,那么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目标必须做出转变:从过去只考虑水质指标,尤其是TN、TP向水生态转变;其治理恢复目标应不仅包括水质,更重要的是要构建滇池良好的生态系统,将其恢复成为清水-草型浅水湖泊.这一思路不排斥污染源的治理,但是需考虑在可行的目标前提下以污染源治理与有条件的湖泊生态修复并重.而与此同时,研究结果也证明,控制滇池外海TN和TP在Ⅴ类水水质标准以内是必要的,这样能显著地控制蓝藻水华暴发的频率(邹锐等,2011).因此,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是必要的,但要考虑到污染源治理与水质恢复的长期性、非线性与不确定性,探寻在一定程度水质恢复基础上的生态修复途径.综上,对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的控制,并非一定要将TN和TP控制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上(这在短期内从经济上是难以实现的),相反即使TN和TP在Ⅴ类水质标准附近,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改善水量和水动力条件,分步、分期恢复滇池水生态系统,促进滇池外海实现水质有限改善基础上的生态恢复,有效地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实现湖泊稳态的转换(Carpenter,2005;Contamin and Ellison,2009).这可能是控制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的一条有效思路和途径,但尚需深入的机理分析研究.4.3控制途径为实现滇池水质持续性改善与清水稳态实现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目标,应坚持水质目标和生态目标并重,且生态系统健康应是滇池中长期恢复的根本目标;②滇池治理思路应从主要依靠流域污染负荷削减转向以污染源治理与有条件的湖泊生态修复并重;③滇池中长期治理应立足于“构建3个循环、推行4大工程、增加1个目标”的基本策略(表3),也即:构建跨流域3个层次的水循环系统,推行污水减负与资源化、农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控制、引水优化与水质保障以及外海分步分期生态修复工程,增加与增强滇池恢复的生态目标;④实施分阶段、重点各异、逐步推进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富营养化控制的中长期路线图.由此,近期的治理的工程方案重点应该是:以流域污染防治规划为基础,构建跨流域的水循环系统,削减54%的入湖负荷、水质恢复到V类,引导滇池外海南部区域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并在北部区域开展重点示范.5结论(Conclusions)1)在过去的10 15年间,滇池外海的BOD5逐年下降,而TN和TP波动上升,因此氮、磷等营养物质应为未来的流域控制重点.2)在不同的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流域常住人口规模在360万 530万之间,城镇化率维持在91.4% 95.9%的高水平;滇池水质改善面临的首0791。

滇池保护区划定及区域规划

滇池保护区划定及区域规划

• 规划意向
滇池疏浚工程
清淤,恢复健康水质
天然湿地
新型水体清淤船开进滇池
对滇池河道进行清淤
增设污水处理厂
水处理,提高排出水质标准
昆明第一污 水处理厂
天然湿地
11-15年昆 明重点项目 规划
具体做法--二三级保护
规划范围 规划内容
• 建立并完善村落基础设施 • 升级村落产业结构 • 搬迁或改造工业区
基本概况--污染情况
人为因素 70年代以来,随着昆明城市化、工 业化的发展、以及盲目的大规模的 围湖造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出现 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 和水质污染。 自然因素 在湖泊自然演替过程中,滇池已步 入老年期,湖盆浅,湖底淤积严重 ,加之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 最低凹地带,湖水置换能力差,交 换周期长,且滇池多年平均蒸发量 大于多年平均降雨量,湖滨湿地丧 失,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迅速 恶化,曾一度为异常富营养化,水 质超地面水V类标准,蓝藻水葫芦 滋生蔓延,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可持 续发展。
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 水体 原有村落 公路 工厂区
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 水体 原有村落 公路 工厂区
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 水体 原有村落 公路 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 水体 原有村落 公路 二级保护区
具体做法--开源节流
所谓的开源节流,开源是指改进周边居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减少排污量,同时通过新的产业方式 以及完善居民的基础生活设施,而节流则是禁止 污水排入滇池,同时采取生态修复手段,恢复滇 池的水质。
升级村庄产业结构
天然湿地
产 业 结 构
开 设 农 家 乐
花 卉 种 植
搬迁或改造工厂区

治理滇池计划书

治理滇池计划书

治理滇池计划书1. 引言滇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和水体生态系统衰退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改善湖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此治理滇池计划书。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全面治理滇池,使其水质回归良好状态,生态系统恢复健康,并促进湖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控制富营养化进程,恢复湖泊生态系统;•促进湖区生态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能力。

2.2 原则本计划的治理工作将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综合治理滇池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加强公众、专家和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形成共识,并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持续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持续跟踪水质、生态和社会经济指标,为决策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 治理措施3.1 污染物减排为减少滇池的污染物排放,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对滇池周边的城镇和工业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确保污水排放达到相关标准;•严格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对农田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工业治理:对滇池周边的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3.2 生态系统恢复为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将采取以下措施:•湖泊水位调控:根据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控滇池的水位,维持适宜的湖泊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培育湖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抑制有害水生植被生长:对滇池中的有害水生植被进行虫害防治和人工清除,防止水生植被过度生长。

3.3 经济发展为促进湖区经济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生态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湖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行渔业许可制度,并严格控制非法捕捞;•湖区旅游业开发:充分挖掘滇池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着水质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水质,本文提出了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三区划分根据滇池的地理特点和环境质量现状,我们将滇池划分为三个区域: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开发利用区。

水资源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是滇池的核心区,主要保护滇池的水源和水质。

在这个区域内,严禁进行污染性产业和大规模工业开发。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加大水污染治理和监测力度,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滇池流域的生态建设,保护滇池的上游山林和湿地,增加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恢复区生态恢复区是滇池的边缘区域,主要用于恢复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

在这个区域内,要积极推动湖滨湿地和湖岸带的恢复工作,加强滇池的岸线管理,恢复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

同样,要加强对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滇池的鱼类和水生植物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是滇池的周边地区,主要用于发展滇池旅游业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个区域内,要充分发挥滇池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滇池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重视当地社区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还要推动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滇池保护的意识。

三线规划基于滇池的三区划分,我们将滇池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分为三个层次,形成一个全面的保护和利用体系。

第一线:生态红线第一线是指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主要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这条红线内,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同时,要加强生态监测,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

滇池水污染及治理PPT幻灯片

滇池水污染及治理PPT幻灯片
近年来,云南省和昆明市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治理滇池污染,即环湖截 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底泥疏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 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有效的治理成果。据了解, 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预计2010年6月完工,届时昆明主城区生活污水将实现 100%收集处理;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逐步改善。目前,滇池生态修复与 建设成效显著,已完成4万余亩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建设。外流域引水工程已 经开工,3年内牛栏江的清水有望进入滇池。
滇池补水施 工忙碌中
31
美丽的 牛栏江
32
33
*3 、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 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16
随着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滇池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水“之一。
造 成 水 污 染 的 原 因 有 以 下 几 点 17
19
“高原明珠”美丽的传说还被刻在大理石上,树立在岸边, 但如今滇池的现状的确令人揪心。
20
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 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 性作用。被人们称之为云南的母亲湖。如果滇池水质得到很好的治理和改观, 那么他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12
码头上的环保标语, 与肮脏的湖面形成鲜 明对比,似乎连美丽 雄伟的西山也失去了 光彩。
13
游艇开出时, 螺旋浆拨开 水面,传来 阵阵恶臭。
滇池污染的由来
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 染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直至80年代,特别是到 了90年代,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近年来,滇池 变成一个富营养型湖泊,部分区域呈异常营养征兆, 水色变得蓝绿、暗淡,内湖受有机有害物污染甚为 严重,由于蓝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繁殖迅速,导 致大面积水域被覆盖,污染严重。外湖也已部分收 到污染,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 使底质污染较为严重,滇池已处于“老年型”湖泊 状况。

滇池水污染介绍

滇池水污染介绍

• (二)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 (三)加强节水宣传,采取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 • (四)注意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一)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掌鸠河引水工程,可使滇池流域每年新增 2.19×108m3水资源量,扣除20%的消耗,入湖水量 可增1.7×108m3。水体置换周期缩短,对控制滇池 生态恶化有积极的作用。
工程,对水生态的良性循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实施了滇 池流域的植树造林工程,使松华坝汇水区的森林覆盖率从过 去的27%提高到现在的55.3%,滇池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过去 的34.1%提高到现在的48.9%。极大地改善了流域内的生态 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 (一)加大引水济昆的规模改善流域环境
地理状况
•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是一个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
四周环山,包括东边的金马山,西边的碧鸡山,北 边的蛇山,南边的白鹤山等。
•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
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 分,称为外湖和内湖。
滇 池
面积 容量 年汇入滇池的河流 南北长 东西宽 平均湖宽 湖岸线长 形状 组成
(四)注意处理好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过去几十年中,为抵御洪涝、蓄水灌溉等,在滇池入 湖口和出湖口兴建了许多水坝、水闸和防浪堤,这在一 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害,但同时也破坏了湖滨带的生态,使 湖水吞吐受阻,滞留时间延长,造成大量营养物沉积。
防浪堤的建设使得湖滨的天然湿地被毁,濒水植物带已 完全消失,等于是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 之间的连续性,丧失了其降解污染物的重要功能, 使污 染物直接进入滇池水体。因此,在兴修水利时,应注意保 护生态平衡,在防治自然灾害的同时更要防治生态灾害。

滇池治污“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启动

滇池治污“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启动

[ 1 】 仇文 革. 地下工 程近接 施工力 学原 理与 对策 的研究 【 D 】 . 成都 : 西
南交通 大学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3 .
[ 2 】 费康 , 张建伟 . A B A Q U S在岩 土工 程 中的应 用 【 M ] . 北京 : 中国水
利水 电出版社 , 2 0 1 0 .
沿车行地 道横 向距离『 m
o f a n ly a s i s [ J ] . C o mp u t e r s a n d G e o t e c h n i c s ,1 9 9 0 ,1 0 : 8 7 — 1 0 9 .
图 9车行 地道顶 板处沉 降沿其 纵 向变化 曲线 图
滑 电力隧道纵向距离, 加
图 8行 车地 道顶板处 沉降沿 纵向距 离变化 曲线图 91 . 7 %。
( 3 ) 电力隧道开挖面前方 5 倍开挖直径范围内 的土体 , 由于开挖 的扰动 , 会 引起该 土体 的沉 降 , 而在此范围外 的土体则几乎不受影响。 ( 4 ) 车行地道的最大沉降约为土体最大沉 降的
半, 这是 由于地道空腔取代 了一部分土体 , 降低 地下水位时所引起 的附加应力较小 ,从而沉降较

小。
各施工步骤 横 向跨 中 ,行车地 道顶板处沉 降
如 图 9所 示 。
达到设计要求 ,以确保 电力隧道开挖对 车道影 响 较小 , 保证车行地道车道运 营安全 。
参考 文献
【 4 ] J G J T 1 1 1 - 9 8 , 建 筑与市 政降水工 程技术 规范【 s 】 .
【 5 ]  ̄J 0 4 2 — 9 4 , 公路 隧道施 工技术 规范【 s ]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末期考核结果的通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云政办函[2016]127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7.06
【实施日期】2016.07.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末期
考核结果的通报
(云政办函〔2016〕127号)
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丽江市人民政府:
根据《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2011-2015年)》和《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修订)》,省九湖办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对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洱海、程海、泸沽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末期考核(滇池流域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国家考核,由环境保护部公布考核结果)。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考核情况
(一)总体评价。

截至2015年,有54%的水质断面达标,水质达标率比规划中期提高15.1%;规划项目完成72.8%,比规划中期增加41.9个百分点。

抚仙湖、泸沽湖、洱海考核结果为优秀;星云湖、程海、杞麓湖考核结果为良好;异龙湖、阳宗海考核结果为合格。

(二)指标完成情况。

水质指标方面,规划共确定67个考核断面,实际考核67个,考核达标36个,达标比例54%。

其中,湖体考核断面34个,达标断面19个,达标比例56%;入湖河道考核断面33个,达标断面17个,达标比例52%。

阳宗海、抚仙。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

金 券 与 补 偿 计 划 等 。
府 要 建 立 健 全 工 作 机 制 ,研 究 制 定 推 进 措 施 ,确 保 规 划 各 项 日
(六)健 全城镇化推进机制 。衡水市城镇化发展,从人 口、土 标 任 务 落 实 。
地 、产 业 结 构 、生 态 环 境 、基 础 设 施 、公共 服 务 、社 会 治 理 、地 域
调城 镇 化 各 部 门 、各 系统 的工 作 加 大 财 政 对推 进 城 镇 化 工 作 乡镇实行 定期考核 ,工作绩效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实绩 的重要 依
的支 持力度 ,确保公共服 务水平稳步提高 、生态 环境和基 础设 据 。市里 设 立 专 项 资 金 ,用 于对 推 进 新 型 城 镇 化 工 作 的考 核 、奖
策和初 步成果 、治理措施和方 向以及科 学合理规 划等方面提 出
改 革 开 放 以来 ,由 于 人 们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片 面 理 解 ,不 惜 损
治 理 措 施 。
害 环 境 为代 价 追 求 经 济 的快 速 增 长 ,导 致 滇 池 流 域 水 资源 、水
关 键 词 :滇 池 ;污 染 ;原 因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收 录 日期 :2015年 12月 11日
开展试 点示范 ,确定。。批城镇 化试 点 ,赋予先 行先试 的权
文化等八个 方面 进行全面规划 ,需要 多个 部 门、多个领 域共 同 利 ,积极探索符合衡水市实 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 式。各县市
建 设 ,提 高 群 体 决策 的 能 力和 水 平 ,加 强 有 限资 源 的优 化 配 置 , 区 都 要 开 展农 村 新 型社 区建 设 试 点 。
经 济 /产 业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98(000)024
【摘要】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请示》(云政发[1998]2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计
【总页数】3页(P942-9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补充报告通过批复 [J],
2.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 [J], 无
3.国务院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 [J], 无
4.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的批复 [J],
5.国务院关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批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 (1)一、规划范围 (1)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1)三、水环境质量状况 (2)四、“十一五”规划考核情况 (3)五、前期治理存在的问题 (5)六、“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压力及形势 (6)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规划时段 (10)四、指标体系 (11)五、规划目标 (11)第三章水污染防治对策及调控措施 (13)一、健康水循环调控的战略框架设计 (13)二、健康水循环调控的主要措施 (14)三、控制单元分类控制策略 (16)第四章优先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18)一、草海陆域优先控制单元 (18)二、草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20)三、外海北岸优先控制单元 (21)四、外海东岸优先控制单元 (23)五、外海南岸重点控制单元 (26)六、外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28)第五章重点任务 (30)一、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让滇池休养生息 (30)二、强化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32)三、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高点源削减量 (33)四、保障滇池生态用水供给,创建节水型城市 (34)五、提升流域生态修复能力,加强非点源控制 (36)六、多种手段削减滇池内源,减少累积性污染 (39)七、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理顺监控新体制 (40)第六章规划项目与投资 (42)附表1:规划范围表 (43)附表2:规划分区表 (43)附表3:水质状况表 (46)附表4:规划断面水质目标表 (48)附表5:控制单元总量目标表(工业+生活) (51)附表6:规划项目投资汇总表 (52)表6-1:项目投资汇总表 (52)表6-2:优先控制单元项目投资汇总表 (52)附表7:规划项目清单 (52)表7-1: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表 (53)表7-2: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表 (54)表7-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表 (56)表7-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表 (57)表7-5: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表 (58)附图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控制单元分区图 (61)附图2:流域尺度下健康水循环路径设计示意图 (62)附件1:国务院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2011-2015年)的批复 (53)第一章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一、规划范围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市西南部,涉及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及呈贡、晋宁两县,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

2010年,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67.74万人,约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7%;流域GDP为1632.82亿元,约占昆明市的80%。

根据滇池流域的汇水特证,将滇池流域划分为草海和外海2个控制区。

在控制区下,进一步划分7个控制单元:草海陆域控制单元、草海湖体控制单元、外海北岸控制单元、外海东岸控制单元、外海南岸控制单元、外海西岸控制单元和外海湖体控制单元。

规划范围见附表1;规划控制分区图见附图1、表见附表2。

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一)水污染物排放现状2010年,滇池流域废水排放量3.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2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6.0%,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76.4%,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17.6%;氨氮排放量0.54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占1.1%,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占89.4%,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占9.5%。

滇池流域主要排污行业为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占流域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75%。

(二)水污染物排放变化“十一五”期间,滇池流域废水排放量增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明显下降。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0年废水排放量较2005年增长45.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2.7%。

三、水环境质量状况“十一五”期间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河道水质及景观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于或达到Ⅲ类水。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21项指标(不包括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评价:2010年,滇池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2010年,滇池流域8 个河流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分别为25%,25%和50%。

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为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集中在盘龙江、老运粮河、柴河、新宝象河等。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2010年,滇池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除大河水库\柴河水库和洛武河水库修固水坝未供水外,其余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

其中: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水质达到Ⅱ类,宝象河水库和自卫村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达标率99.7%,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9.6%。

四、“十一五”规划考核情况(一)项目情况《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共6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83.3亿元。

截至2010年底,《滇池“十一五”规划》65个项目,共完成57项,在建8项;《补充报告》环湖干渠(管)截污工程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2个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完成率85.1%。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规划投资171.77亿元,投资完成率93.7%。

(二)总量情况2010年滇池流域点源排放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16619吨、5806吨、384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16.9%、14.0%、13.7%。

完成了《滇池“十一五”规划》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控制在18000吨、6075吨、400吨以内的污染控制目标。

(三)水质情况2010年,外海水质为劣Ⅴ类,除化学需氧量外的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要求;草海水质为劣Ⅴ类,除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外的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要求。

2010年,纳入《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的7个饮用水源地中,大河水库、柴河水库、洛武河水库未供水,松华坝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双龙水库、宝象河水库、自卫村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均达到考核要求。

2010年,纳入《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的13条河流中,除新运粮河、护城河2条河流外,其余11条河流水污染程度显著减轻,达到考核要求。

五、前期治理存在的问题滇池治理经历几个五年计划,治理投资逐步升级,但湖体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治理效果仍不尽人意,其主要限制因素及问题在于:(一)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缺乏清水入湖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均水资源量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00m3,降到目前的不足200 m3。

大量的水资源被生活和生产挤占,入湖清水急剧减少,入湖污径比提高,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

(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污染负荷总量削减能力不足城市管网配套不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混入大量的雨水和地下水,影响污水处理厂去除效率,污染负荷削减能力仍不能满足滇池保护的需要。

(三)再生水利用削减污染负荷能力受限再生水利用途径不畅,致使主城区大部分再生水通过雨水循环系统进入入湖河道最终汇入滇池。

同时再生水利用的季节性波动明显,丰水期利用率低。

(四)城市非点源治理力度不够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密度加大,城市非点源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化学需氧量、总氮的负荷明显增长。

目前,流域内雨水处理能力不够,不能遏制入滇非点源负荷的增长。

(五)滇池外海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存在条件限制外海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透明度恢复及由直立型湖堤岸线基本恢复到自然底坡条件岸线之前,在确定水生植物修复的时机、地点和规模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目前外海北岸及东岸生境尚不具备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大范围修复条件。

六、“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压力及形势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昆明市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复杂。

昆明市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

云南“桥头堡”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时,滇中地区是“十二五”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21个重点发展城市群之一。

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城市,昆明势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可能影响治理工作成效。

(一)经济社会发展压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十二五”是昆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昆明市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各级城镇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同时,以工业园区为中心,滇池流域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流域人口压力问题突出。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按照滇池流域2%的增长速度,2015年流域常住人口将达到407.08万人,人口密度达到1394人/平方公里。

同时,滇池流域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将达到90%。

(二)水质改善的压力污染物产生量仍将保持增长。

根据估算,2015年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产生量与2010年相比,将分别增长27.4%、26.9%、27.9%、27.7%。

用水量仍将增加。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旅游消费的升温,预计未来五年城市生活用水量及综合用水量继续提高;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也将有所提高;农业用水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总体而言用水量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三)机遇分析滇池流域污染治理受到高度重视。

国家、云南省和昆明市对滇池流域的污染治理十分重视,昆明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环保优先、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国家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保证了规划的环保资金足额到位,为“十二五”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滇池流域水资源格局将发生改变。

2013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实现向滇池输水约5.6亿m3/年(多年平均),与目前滇池流域本地水资源量相当,将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进行水污染的全面治理提供战略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滇池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以促进滇池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把昆明建设成为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重要抓手,坚持“污染治理、资源保障、生态修复、发展减负、管理创新和技术支撑”的污染防治方针,通过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区域水资源供给量、进行工程污染治理和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等手段,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滇池休养生息和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