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育事业。
一、教育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 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4. 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基础5. 教育管理与领导理论二、学校教育管理1. 学校组织管理制度与流程2. 学校的教育规划和课程设计3. 学校的评估与改进机制4. 学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5.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原则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评价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 教学资源与教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育评价与教学反思四、教育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1. 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与涵义2.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4. 教育伦理道德概念与原则5. 教育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分类2. 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3. 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4.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5. 教育技术资源的评估与选择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改革的动因与目标2. 当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特点3.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4.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5. 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综上所述,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在教育事业中的实践有所帮助。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基础知识》高频知识点汇总
18
教育管理
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了解教育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策略。
7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包括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和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8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包括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9
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多元化以及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免费范围扩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面向大众等。
4
教育的起源
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以及劳动起源说。
5
教育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6
教育学发展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15
教育研究方法
包括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6
教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探讨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教师的教学心理、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7
教育技术
10
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以及心理引导人员。
11
教师的职业素养
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职业心理健康。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 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 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 年(1905) ,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体系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 现代教育学的新发展和新趋势
二、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 研究心理学和教学设计
- 教育评价和测量
-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育经济学
-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 教育资源配置和效益评估
- 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 教育经济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四、教育社会学
-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差异
- 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 学校文化和学生行为
- 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五、教育法学
- 教育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学校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责任
- 学校管理和教育法律保障
- 教育法学在教育监督和维权中的作用六、教育技术学
-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 教育媒体与教学设计
- 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
- 教育技术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对教育学基础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研究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身体等各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的学科。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专门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人为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教育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9世纪,欧洲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教育学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同学说和流派逐渐形成,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学正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古典主义教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柏拉图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教育,倡导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公民,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新教育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教育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先驱。
新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罗素、洛克等。
他们主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关注儿童的自然成长和自由发展,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学,倡导教育改革和革命。
(3)进化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对教育学的影响开始增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主张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教育和社会进化的关系,提倡个体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网盘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网盘一、教育学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学科,涵盖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手段等内容。
2. 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同时,教育学还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并存的特点。
3.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教导和引导活动,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之在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4.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人和国家的栋梁。
5.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启发兴趣、注重实践等。
6. 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育学理论1. 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教育方法论等,这些理论为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学习,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等。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不平等、教育的制度等。
4.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目的、意义、价值观等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理想等。
5.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包括授课方法、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
三、教育学基本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在认知上经历了感知、运算、形象和符号等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发展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教育活动应该在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巴尔德的行为主义理论巴尔德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刺激和反应的建立。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师范必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教育的原理等基本概念。
2.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知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学说,如赫尔巴特、康德、斯宾塞等。
3.教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主要教育学理论体系,如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化论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等。
4.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差别教育原理、因材施教原理、激励原理、启发式原理等。
5.教育规律教育活动所呈现出的客观规律,如个体差异规律、教学过程规律、学习过程规律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等基本概念。
2.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如结构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3.心理学认知特点心理学的认知特点,如总体性、发展性、动态性、实验性、个别性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学习、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原理。
5.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情感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的任务、教育管理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领导理论教育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如领导风格理论、权力与权威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等。
3.教育管理组织形式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管理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框架等。
4.教育管理决策原则教育管理的决策原则,如参与式管理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系统决策原则等。
5.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教育管理的实施策略,如沟通策略、激励策略、监督策略、调节策略等。
四、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1.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的任务、教育技术的对象等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如教学技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
3.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如媒体选择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评价理论等。
4.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智能教学技术等。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3篇)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3篇)一、教育的定义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文化的活动。
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认知、情感、道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社会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
文化传承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教育的基本理论1. 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满足个体需求。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应服务于社会需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应传承和发展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2. 教育价值论内在价值论:认为教育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不依赖于外在目的。
外在价值论: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实际效果。
3. 教育过程论认知过程论:强调教育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关注知识的获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过程论:强调教育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关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实践过程论:强调教育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关注技能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2. 启发性原则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系统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具有系统性,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素养。
四、教育的基本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2. 讨论法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思维,加深理解,培养表达能力。
教综知识点汇总
教综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3. 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个性化发展: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 教育原则- 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组织教育活动。
- 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平等参与教育过程。
-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5. 教育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
- 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出于兴趣或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 外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2. 学习风格- 视觉型:通过视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听觉型:通过听觉信息学习效果最佳。
- 动觉型:通过动手操作和身体感觉学习效果最佳。
3.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
-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 情感与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和怀疑、主动与罪恶感、勤奋与自卑、身份与角色混乱、亲密与孤立、生产力与停滞、完整与绝望。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运行。
2. 教师法- 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 教师权利与义务: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学校管理- 学校章程:规定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 学校安全:确保学校环境安全,预防校园事故。
四、教学设计与评估1. 教学设计-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
- 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一、语言文字-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方法- 汉字的拼音和注音符号- 汉字的读音规律-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二、数学- 数的读法与书写- 数的大小比较-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表示与转化-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三、英语- 英语的基本字母和发音- 常用的日常用语和问候语- 数字、颜色、家庭成员、动物等基本词汇的研究- 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与简单短文的理解- 基本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四、科学- 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物体的特性- 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认识- 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 植物和动物的认识和分类五、历史与社会- 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差异和变化- 中国历史的概括与重要事件的了解-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简单的社会实践与社交礼仪的研究- 国家、城市和地理常识的了解- 珍惜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六、体育与健康- 基本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的研究- 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身体结构和机能的认识- 基本的危险和安全常识的掌握- 树立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具备基本的体育礼仪和基本的保护自己的能力七、音乐与美术- 音乐元素和音乐基本符号的认识- 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听音能力的培养- 基本的歌曲演唱和音乐表演技巧的研究- 简单的音调和音阶的研究- 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认知- 发展审美品味和创造力八、品德与劳动教育- 敬爱师长和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了解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常识- 培养勤劳、自律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情感的培养和情绪的管理以上是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精华版,涵盖了语言文字、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音乐与美术以及品德与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一旦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发展经历的阶段:1. 萌芽阶段;2. 独立形态阶段;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4.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学记》:战国后期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萌芽阶段:中国:孔子《论语》儒家与墨家合称显学。
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格拉底——问答法:格拉底讽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教学目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除奴隶外都应受教育。
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容、以音乐冶为途径。
最早提出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教育。
独立形态阶段: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艺术”3.卢梭《爱弥儿》: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4.康德: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课,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大学。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5. 斐斯泰洛奇【瑞士】: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6.洛克【英】《教育漫画》:“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来自后天。
人人智力天赋平等,都可接受教育主家庭教育,轻视国民教育7.赫尔巴赫【德】《普通教育学》1806:规教育学的建立标志。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主义与教育》8.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阶段: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制度》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1930年贤江——编《新教育大纲》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德】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德】狄而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美】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美】鲍尔斯、布迪厄——批判教育学【美】布鲁纳——《教育结构》:结构主义学说、发现法【德】瓦根舍因——例教学论【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普及教育“最早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出。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出现在埃及。
赫尔巴赫的教学理论与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差异:1.赫尔巴赫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其教学理论主要有: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2.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其教学理论与赫尔巴赫的教学理论针锋相对,主要有: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体本位论 18th C—19th C上卢梭、洛克、斐斯泰洛齐主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 19th C 下赫尔巴赫、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主教育目的应依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以及人的道德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的基础和可能。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城市与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1.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我国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作用。
✓德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ü在思想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无产阶级世界观;ü在道德行为方面,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ü在个性品质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传授知识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紧密相连,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1.按作用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2.按作用方向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按作用呈现形式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功能观的演变历程:1. 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2. 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斯宾塞《教育论》、注重实用3. 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杜威《学校与社会》《主义与教育》4. 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结构与功能、整合、稳定与和谐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2.单轨学制;3.分支型学制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