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试题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024《教育学基础题库重点及解析答案》
2024《教育学基础题库重点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教育学的学科特点?A.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B.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C. 系统性与发展性相结合D. 普遍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答案:D解析: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包括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普遍性与历史性相结合不是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教育的基本形态?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会教育D. 自我教育答案:D解析: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自我教育不属于教育的基本形态。
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B.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C.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课程的主要类型?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体验课程答案:D解析:课程的主要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体验课程不是课程的主要类型。
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C. 倡导启发式教学D. 坚持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启发式教学。
坚持全面发展不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的基本形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学基础试题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概念、现象和经验的学科。
它主要是研究教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如何从实践的角度解释这些研究结果,并探讨可以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观念和理论。
教育学基础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的本质与哲学思想: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理论,例如基于哲学派别的发展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意义主义等。
二、教育历史:通过研究教育史来探讨它如何发展,以及哪些关键发展趋势改变了教育范式。
三、比较教育学:跨历史、文化和地理等范畴比较不同教育制度和实践的优劣。
四、全球教育挑战:研究与全球教育有关的现代问题和挑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会否提出一个新的全球教育系统。
五、社会环境和文化:研究不同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教育价值观以及教育者应如何处理这些社会问题。
六、学习和教学: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熟悉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以及理解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理论研究方法来提高学习效能。
七、评估:分析各种评估工具,以及评估的程序、设计、文件、数据搜集和教学内容与学生成果的关系,理解评估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
八、教育改革:考察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理论,以及研究如何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以及改革的不同层面,包括组织、策略、介入和教育实践。
期末考试的重点涵盖了上述几个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上文提到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涵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还要从历史进程、学术视角、政策视野和社会环境等多角度考虑问题,挖掘教育学相关领域的更具体、更深层次的概念。
考生还要认知、理解教育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通过系统化思考,提出改革策略和解决措施,整合所掌握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教育学统一论述。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考点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非制度化的教育: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教育的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农业和工业社会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学的创立: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泛智教育,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康德四次讲授教育学《康德论教育》时间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必须成为一种学业,教育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3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创立教育学。
《普通教育》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格尼斯堡大学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实用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杜威《民主主义与教学》《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基础上提出,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是与生活的过程合一的,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作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学习现实中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阻止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得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1.【核心考点】教育学一德育德育及其意义【常考题型】判断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那么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功能(1)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2)个体性功能:对受教育者个体开展产生的实际影响。
可以描述为三个方面:生存功能、开展功能、享用性功能(最高境界)。
(3)教育性功能:①“教育”或价值属性。
②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德育目标《二)班级组织的开展《三)班级的功能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班级管理【常考题型】单项选择、判断、填空(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着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重要功能)《三)班级管理的内容(四)班级管理的模式(选择题)1.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2.班级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马卡连柯10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代表人物:德鲁克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常考题型】单项选择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2.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单项选择)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5.【核心考点】教育学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班集体的开展阶段【常考题型】单项选择.组建阶段班级的核心和动力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11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2.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教育评估与监控1.教育评估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目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步骤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育学基础复习总结
教育学基础复习总结第一篇:教育学基础复习总结第一章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分为: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4、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5、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雄辩术世界》——昆体良7、《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6、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7、《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8、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9、《爱弥儿》——法国思想家卢梭10、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11、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二章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3、教育的个体功能(书上)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书上)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保存、选择、融合、创造第三章1、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的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
100个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士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教师与学生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教师与学生核心考点1教师的概念【常考题型】单选、判断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备考方向理解教师的概念核心考点2教师职业概述【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巧记:传严(研)教授家的事(示)备考方向1.理解记忆教师职业的性质2.理解记忆教师职业的角色,根据题干描述能够准确匹配属于教师职业的哪个角色核心考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巧记:对手过任性(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教育学基础重点整理
教育学基础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含义(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以及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名词解释)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教育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名词解释)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特点: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内容的系统性3、社会教育四、当代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终身教育真正得以概念化和系统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2)含义: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3)基本特征: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2、全民教育1)可以追溯到1948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但真正兴起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含义: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主要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3)基本特征:差别平等,普及化3、素质教育理念1)概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基本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4、创新教育理念1)含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净胜、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2)特征: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5、全纳教育理念1)含义:全纳教育理念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重申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2)特征: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五、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简答)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上)一、教育功能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2)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判断/辨析)1)根据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2)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3)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二、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名词解释/简答)1、个体社会化功能:(概念)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是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的成员缩影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教育学基础重要知识点期末总结
CH11.教育三要素答: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什么是教育影响?答: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教育发展史中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答: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去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CH21.教育功能类型(正、负, 显、隐)答: 从作用对象看, 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方向看, 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呈现看, 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可分为 A-显性正向功能B-隐形正向功能C-隐性负性功能D-显性负向功能*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 可分为 A-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C-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负向功能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负向功能2.个体、社会的教育功能与其表现(个体正、个体负)答: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表现在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对个体的正向功能❶促进个体社会化:1、学习生活技能2.内化社会文化3.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4.学会在每个场合下认同自己身份❷促进个体个性化: 1.主体意识形成, 主体能力表现2.个体差异充分发展, 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 个体价值实现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1、应试教育与显存管理模式束缚想象力2.过重的学业负担璀璨学生身心健康3.教育功利性是教育丧失对人的关怀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它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CH31.教育目地的价值取向(社会、个人)的概念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型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重要的领域。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 把人作为根本所在。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讣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LI 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LI 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LI标,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口标和科学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口。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LI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口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教育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下面将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相关考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教育的特征包括普遍性、有计划性、社会性等。
2. 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人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
3. 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效果规律等。
4. 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2. 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
3.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与关系。
4. 儿童发展: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
三、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实施条例》等。
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法》、《中小学课程标准》等。
3. 儿童保护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四、教育制度与改革1. 教育制度: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等。
2.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五、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测1. 教育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2. 教育质量监测:包括教育督导、教育评估等。
六、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包括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育等。
七、教育经济与管理1.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等方面。
2. 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等。
以上是教育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试题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
特点: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
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学校教育的普及性。
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5、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2)、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1803年,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4)、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1806)。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社会间接经验为中心)课堂中心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评价:•杜威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他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直接经验,突出学生直接经验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个人直接经验为中心•活动中心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制约。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批判教育学•时间:代之后•代表人物: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主要观点:现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第二,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可以批评这个传统,但是却不能绕过这个传统。
•第三,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没有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理论争鸣,就没有现代教育学的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者的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功能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表现:对内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外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本体功能、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衍生功能、工具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有助于、有碍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消极影响和作用(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脚趾,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1)教育能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2)教育处于中介转化地位,由此引发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基本关系,产生了对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两条教育基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也构成了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依据3、人是教育的基本着眼点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的功能和促进个性化的功能个体具有社会性和个性(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实现个体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
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所以,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个体谋生功能:只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个体享用功能:受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过程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驶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直接方面,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方面,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