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第4
免收审稿费的国内医药学期刊

注:请区别审稿费和版面费。
杂志社可能会根据需要再次启动收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核心《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不收审稿费,作者还有一定稿费可拿《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
审稿周期不超过两个月,也有稿费可拿《检验医学》双核心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中文的核心免审稿费的《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免收审稿费《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工作作风严谨,审稿快。
网站直接投稿。
《儿科临床杂志》审稿严谨,审稿较慢。
《中国实验诊断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国际病毒学杂志》《中国药房》科技核心,周刊,稿件量大,中稿相对比较容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双核心,半月刊,稿件要求不太高,比较好中。
《环球中医药》科技核心,稿件要求质量不高,审稿周期短,可以一试。
《科学技术与工程》双核心,旬刊,稿件要求低,审稿周期短,审稿费可以在录用以后和版面费一起寄,权当免审稿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审稿周期短,版面费400/版。
《中国医学伦理学》科技核心期刊,无需单位推荐信。
《肿瘤防治研究》本刊免收审稿费。
由于《肿瘤防治研究》为OA期刊,按照国际惯例,对确认刊载的稿件收取一定费用。
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册。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CI《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中国中药杂志》双核心,本刊免收稿件处理费。
《中草药》双核心,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
《江苏中医药》科技核心,本刊不收审稿费。
《辽宁中医杂志》科技核心,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中医杂志》《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郝希山院士任主编《河北医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
现存《素问》最早版本金刻本揭秘(论文)

《素问》金刻本原二十四卷,沿用北宋林亿、孙 奇、高保衡等奉敕校正《素问》之卷数卷次。所亡之 卷亡佚于何时不详,刻印之书坊不详。
内经素问》 清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对此有考:“重广补
注黄帝内经素问,一函十册。二十四卷。唐王冰注, 宋林德、孙奇、高保衡校正,孙兆改误。前僚等进书 序,次冰原序。按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 题》俱称王冰自号启玄子。陈氏又称其为宝应中 人,官太仆令……又按《宋史艺文志》及晁、陈诸家 著录,皆第称《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而无重广 补注之名,则此本定为明人翻刻时所加名目。且 《书录解题》但称林僮高保衡承诏校定,并无孙奇之 名,亦不言孙兆改误之事,今本增人孙奇孙兆二人, 则重广补注之名,当即为此二人所加矣。” 2.2讹字当与顾从德摹宋本校读
据清《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载,南宋绍定(公元 1228—1233年)年间曾刊刻《素问》二十四卷:“重 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一函十册)。每版心有绍定 (公元1228—1233年)重刊四字。林亿等于仁宗嘉 禧中奉敕校正。据表云伏念旬岁,是神宗时方告成 锓梓。此则南宋理宗时重雕,版式字数尺寸仍照原 帙。”今亦失传。
王冰编次注释之《素问》(即王冰本)为二十四 卷,其时已亡卷七之《刺法论》、《本病论》。今存之 《素问》金刻本,虽仅及王冰本二分之一,然其价值 不可以卷数多寡观,此书在《素问》版本学、校勘学 及《素问》释音之研究上,价值连城。 1版本承传
现存最早王冰《素问》刻本,首推金刻残存十三 卷本。考南宋王应麟(公元1223—1296年)《玉海》 卷六十三云:
中医药类核心期刊

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一:综合性医药卫生类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
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
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
月刊,影响因子0.513】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
月刊,影响因子0.578】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
双月刊,全年刊发约 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供2014级使用)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供2014级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编制说明为了满足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发表学术论文需要,参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选录出影响因子≥0.15的杂志,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参考目录》。
具体要求如下:1.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大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在校期间至少发表1篇影响因子≥0.15的学术论文;2.申请医学学术型学位的境内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提交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根据学科的不同:1)申请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不低于1.0的被SCI收录的文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影响因子不限);2)申请中医学(不含中医医史文献、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中医药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被SCI 收录的文章,影响因子不限;3)申请中医医史文献、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中医药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SCI或3篇以第一作者、在本参考目录规定期刊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3.境外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2篇影响因子≥0.15的学术论文;或发表1篇影响因子≥0.4的学术论文;或有1篇论文被SCI、EI、MEDLINE收录。
SCI收录期刊目录以其官方网站:Web of knowledge()当年发布的结果为准。
4.如发表文章杂志未被本目录收载,则参考《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版(CJCR,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且影响因子≥0.15亦可。
5.上述要求同样适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师承博士后除外)。
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一般应为本专业或本人学位论文研究的一部分。
注:1.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综述、摘要、短篇。
中医医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医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医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任应秋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成就述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期.赵健.严季澜.李柳骥.[2].运用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探讨方剂学发展史.《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赵健.严季澜.李柳骥.[3].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2期.王旭东.[4].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2期.赵国平.[5].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语境下的中医医史文献.《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3期.马晓亮.陈萍.[6].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湖北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8年2期.杨丽娟.[7].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河北中医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5年3期.李渡华.于丽.张德英.[8].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8年3期.陈仁寿.[9].略论中医医史文献学的作用和研究方向.《河南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3年1期.向群.万幸.[10].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师应用微格教学法的探索.《中医教育》.2013年2期.林怡.戴铭.二、中医医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宋臣校定本《伤寒论》的文献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张蕾.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2].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史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刘霁堂.中医医史文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3].对习读《内经》易生歧义之文字研究.作者:李怀芝.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4]《淮南子》医学思想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潘秋平.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5]古代禁咒治病术的文献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李丛.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6]胃脘痛病证的古今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被引次数:2作者:于晓.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7]张景岳医易思想研究.作者:薛松.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8].王吉民、伍连德《中国医史》与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比较研究.作者:吴静.中医医史文献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9]《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被引次数:1作者:徐瑛.中医医史文献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10].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史的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增国.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医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Methodsandtechnolog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info rmationdatamationinrealworld. GuanliSongYingHuiWangRunshunZhangBaoyanLiuXuezhongZhouGuanboSongLiang XieXinghuanHuang2014[2]IsthecontentoftheChineseQualityofLifeInstrumentreallyvalidinth econtex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ongKong?. WongWLamCLLeungKFZhaoL《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091[3]Textmining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knowledgediscovery:asurv ey..ZhouXPengYLiuB《Journalofbiomedicalinforma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4[4]Studyonthehist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otreatdiabetes. HuiZhangCongeTanHongzhanWangShengboXueMiquWang 《European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20101[5]Referraltoandattitudetowa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mongstw esternmedicaldoctorsinpostcolonialHongKong.. ChungVCHillierSLauCHWongSYYeohEKGriffithsSM 《Socialscienceandmedicine》,20112[6]AdvantagesofcombinationofacupuncturewithChinesemedicinetreatme ntofclinicaldisease. ZipingLiLiweiYinLingfengZengZhaohuiLiangTianZhangXumingWu2014[7]Comprehensionoftheunique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Xutian,S.Cao,D.Wozniak,J.Junion,J.Boisvert,J.《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122[8]Chineseacupunctureexpertsystem(CAES)ausefultooltopracticeandle arnmedicalacupuncture.Lam,C.F.D.Leung,K.S.Heng,P.A.Lim,C.E.D.ShunWong,F.W.《Journalofmedicalsystems》,被SCI收录SCI.20123[9]SketchesofotohistoryPart12:Thehistoryofotologyin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Kong,WJHao,JSchacht,J《Audiology&neurootology》,被SCI收录SCI.20063[10]SketchesofotohistoryPart12:ThehistoryofotologyintraditionalCh inesemedicine..KongWJHaoJSchachtJ《Audiology&neurootology》,被SCI收录SCI.20063四、中医医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任应秋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成就述要.赵健.严季澜.李柳骥,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2]2008年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研究报告.高文铸.田思胜.刘玉玮,2008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3]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与机遇.李渡华.于丽.张盛君,2008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4]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探讨.高日阳,2008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5]中医医史文献知识是确认中医价值的金砝码对欧洲某汉学家曲解中医的厘正.王旭东,2012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6]章太炎在近代中医史上的地位及成就.段晓华,201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7]中医医史文献学的内涵和外延.程东旗,2005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8]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振国.朱毓梅.宋咏梅,2010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9]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孙雯.俞建,2009首届中华中医儿科高等教育论坛暨2009年度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大会[10]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徐春波,2004第七届全国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COPD高被引文献分析

CNKI 核心期刊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被引文献的计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常患的疾病之一,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其进展缓慢,但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进行性加重,为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带来影响。
目前临床尚未有完全治愈该疾病的报道,为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最新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特征,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日益受到学者重视。
为此,本文对国内核心期刊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被引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
1 文献与方法1.1 文献获取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检索主题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择核心期刊的文献。
1.2 高被引文献确定借用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机构的方法[1],被引频次 N =0. 749 ×√ηmax以上的文献为高被引文献。
其中ηmax,为最高被引频次。
结果ηmax=1052,N =24.29,即被引频次≥25的文献为高被引文献。
1.3 指标及统计将符合主题词并为核心期刊来源的文献,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列,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高被引文献100篇,其中有意识地选取被引频次相近且剔除交叉重复和一稿多投的高被引文献。
将期刊名称、发表年份、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基金名称、被引频次输入 Excel 文档,校对无误后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一般结果 CNKI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且为核心期刊来源的文献36476篇。
其中,被引文献1663 篇,占4.6%;高被引文献155 篇,占总文献0.25%、总被引文献9.32%。
选取高被引频次排名前102名,并剔除被引频次相差太多的文献3篇[2-4]。
终纳入核心期刊源的高被引文献100 篇,累计被引5250次,篇均被引52.5次。
其中,54篇被引30 ~47 次,占54%;28篇被引48 ~65次,占28% ;8篇被引66 ~83次,占8% ;3篇被引 84 ~101次,占3%;1篇被引 102 ~119次,占 1%;2篇被引120 ~137次,占2%;1篇被引156 ~ 173次;1 篇被引≥174次,占 1%。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基础理论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3期.杨忻.孟庆刚.[2].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章增加.[3].试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7期.李姿慧.王键.李净.吴元洁.李玉梅.[4].《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2期.张明泉.王亚利.[5].干细胞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先天之精学说.《中国临床康复》.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7期.张进.徐志伟.陈群.丁富平.[6].概念转变:“探查对象,转变认识”引导理论与教学及思维变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Ⅲ).《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8期.乔明琦.魏盛.张惠云.韩秀珍.[7].新学科:学科规律,深化领域、形成分支、迈向现代教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Ⅲ).《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4期.乔明琦.于艳红.魏盛.赵启韬.孙文君.[8].新概念:理论前提,揭示概念内涵、朝向现代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I).《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2期.乔明琦.魏盛.王海军.孙鹏.张惠云.[9].“探索未知,追求新知”,提高中医学术与现代中基研究水平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Ⅱ).《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7期.乔明琦.詹向红.窦学俊.魏盛.王晓茹.[10].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I).《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5期.乔明琦.王文燕.孙英霞.杨焕新.魏盛.二、中医基础理论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本体方法构建中医药概念信息模型的方法学示范研究.被引次数:11作者:谢琪.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2].刘完素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贡献.被引次数:1作者:贾润霞.中医医史文献河南中医学院2008(学位年度)[3].从中风病病机证治规律看《中医基础理论》“内风”病机学说的缺失.被引次数:1作者:李大鹏.中医基础理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4].先秦儒家中和思想与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志梅.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5].论肺与大肠的“相合”与“相表里”.作者:张敏.中医基础理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6].气虚血瘀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曾建雄.中医基础理论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7].五运六气的源流、推演及51年10地区气象资料的统计验证.被引次数:4作者:张喆.中医基础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8].中医基础理论与复杂性科学观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成博.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学位年度)[9].绩效技术在盲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按摩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例.作者:孙惠婷.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人居环境与健康关系之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林琼婉.中医基础理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创建原则及其论证.乔明琦.高冬梅.于艳红.郑红.魏盛.王海军.张惠云,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2]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突破的思考.于华林,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3]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罗再琼.杨青,2012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4]实证化中医基础理论.陈国生,20102010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5]《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夏慧茹,2011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6]内证实验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张敬文.王凤.侯少静.王朝晖,2014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医学气功学术年会[7]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述评. 王昌恩.乔明琦.迟华基.鲁明源,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8]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初探.于琦,2009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9]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是中医创新的核心.杨杰,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10]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李海玉,2007“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_网站首页.pdf

公务员之家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国内所有合法期刊征订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本站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稿件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编辑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刊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Medicine)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2-2205 CN:11-4892/R 邮发代号:82-259 曾用刊名: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9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杂志信息: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自然科学医学学术类期刊,前身为《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4年创刊)。
2002年10月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现已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的办刊宗旨是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发扬实事求是学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床应用,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的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
主要面向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医生,尤其是中医、针灸和骨伤科学界的医务工作者和有关专业的科研人员等。
拟设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短篇报道、临证心得、名老中医经验、外治法、医案医话、针灸疗法、骨伤临床、个案报道、理论探讨、综述、艾滋病研究、热病专栏、中医药防治SARS、方药研究、中西医结合等栏目,涵盖中医临床各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网络投稿操作须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网络投稿操作须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
本刊分别属于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化学文摘》(CA)及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的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我刊以“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6年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刊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英文: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6-2157;CN:11-3574/R;邮发代号:82-414;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bjzyydxxb@;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本刊办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本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博士之光、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医临证技巧等专栏。
欢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和海外的作者踊跃投稿。
为了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及《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结合本刊特点,编辑成如下投稿须知,请广大作者投稿时参阅。
1 来稿要求(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
(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王爱萍;汪秀娟;崔心美;常彦彬;王岩【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病死率高,西医尚无疗效持久的特效药物,主要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费用昂贵不能普及应用,且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现就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中医药;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作者】王爱萍;汪秀娟;崔心美;常彦彬;王岩【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西医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尚无效果持久的特效药物,主要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起搏器费用昂贵不能普及应用并且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医药在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经济实惠、疗效确切等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邹旭教授[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病因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损,标实为痰、饮、火、瘀。
气血阴阳亏损则心神失养,心主不安;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故发为心悸、怔忡。
杨颙主任医师[2]根据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心肾阳虚,血脉瘀阻,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病位在心,根本在肾。
如果心阳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则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虚弱迟缓或结代。
如肾阳虚衰,不能上济心阳,则心阳不振,日久则导致血瘀,故脉来迟涩无力。
程丑夫教授[3]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由气血亏虚,心阳不振引起;而所谓“宗气者,贯心脉而行气血”,故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及节律等,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学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章太炎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期.段晓华.畅洪昇.潘秋平.[3].中医学术流派概说.《中医药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6期.刘桂荣.李成文.戴铭.[4].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6期.贾树.张梅.路培.张建勋.[5].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的启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11期.范永升.谢冠群.[6].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要素.《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0期.王雪茜.闫军堂.赵琰.王庆国.[7].浅析日记史料与中医学术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8期.杨奕望.陈丽云.胡蓉.[8].浅谈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年28期.周静静.程伟.[9]传承是中医学术生命的"基因特征".《中医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1期.方祝元.[10].路志正教授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1期.刘绪银.苏凤哲.二、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徐强.都市文化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2].中医历代教育体制研究.作者:钟喈.中医基础理论云南中医学院2006(学位年度)[3].清末民国云南名医余道善学术思想研究.作者:毕立雄.中医基础理论云南中医学院2013(学位年度)[4].中医古籍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的关系研究概论.被引次数:1作者:艾青华.中医医史文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2(学位年度)[5].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的收集整理及姜桂附应用状况的相关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李禾.中医医史文献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6].《伤寒杂病论》辨病与辨证论治思路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留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河北医科大学2009(学位年度)[7]宋以前外感病“热毒”论治研究.作者:王欢.中医医史文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8].郑钦安《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作者:郑齐.中医临床基础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9].褚玉霞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月经病经验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瑞杰.中医妇科学河南中医学院2007(学位年度)[10]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期刊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沈伟东.中医医史文献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学术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UsingSEMandTCMtoImproveServicestoLibraries:AComparativeStudyon ChineseAcademicLibraries.Yan,WeiweiHu,YuanHu,Changping《TheJournalofAcademicLibrarianship》,20155[2]TheEmpiricalasConceptual:TransdisciplinaryEngagementswithan‘‘ExperientialMedicine’’.MeiZhan《Science,technology&humanvalues:JournaloftheSocietyforSocialStud iesofScience》,20142[3]Takotsubocardiomyopathy:Howtounderstandpossiblepathophysiologi calmechanismandtheroleof123IMIBGimaging.Verschure,D.O.Somsen,G.A.VanEckSmit,B.L.F.Knol,R.J.J.Booij,J.Verberne ,H.J.《Journalofnuclearcardiology:officialpublicationoftheAmericanSocietyo fNuclearCardiology》,20144[4]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JournalscurrentlypublishedinmainlandC hina..FanWYTongYYPanYLShangWLShenJYLiWLiLJ 《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researchonparadigm, practice,andpolicy》,被SCI收录SCI.20085[5]DeterminationofmetabolitesinUncariasinensisbyHPLCandGCMSafterg reensolvent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Tan,S.N.Yong,J.W.H.Teo,C.C.Ge,L.Chan,Y.W.Hew,C.S.《Talanta: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PureandAppliedAnalyticalChemistry 》,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6]AdoptioninChinaof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hypertensionusin g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approaches:Aliteraturereviewbasedonclinical studies.Shi,N.Han,X.Yu,W.Wang,L.Lu,A.《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researchonparadigm, practice,andpolicy》,被SCI收录SCI.20131[7]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pharmacokinetics: thechangeinacademicideaanditsresearch. XiHuangPingRunLiZhangAidongWen 《Asianjournalofdrugmetabolismandpharmacokinetics》,20041[8]FactorsinfluencingthepurchasingbehaviorofTCMoutpatientsinTaiwa n..LiaoHLMaTCChiuYLChenJTChangYS 《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researchonparadigm, practice,andpolicy》,被SCI收录SCI.20086[9]ImpressionsontheBook"OntheStandardNomenclatureof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byProfessorXIEZhufan,ForeignLanguagesPressBeijing,2003). CHENKejiLUAiping《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041[10]Chinesemedicineanditsmodernizationdemands.. LiWFJiangJGChenJ《Archivesofmedicalresearch》,被SCI收录SCI.20082四、中医学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罗颂平,2013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2]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侯江淇.夏洁楠.徐世杰,2013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3]从易水学派看中医学术流派的社会功能.李爽姿.王勤明,2012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4]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王振国,2011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5]中医药学术流派研究现代进展.孙灵芝.郑蓉.梁峻,2013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6]中医学术流派研究:问题、方法与对策.王振国,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讨会[7]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现状综述.孙慧明.韩雅丽.王振国,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8]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朱音,2010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9]中医学术流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庞国明,2009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学术流派研讨会[10]继承创新建规范——国医大师张学文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刘绪银,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
中医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4期.王琦.[2].基于光谱的中医舌色客观化方法初探.《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3期.林凌.解鑫.李刚.[3].高光谱成像系统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研究.《红外与毫米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6期.李庆利.薛永祺.王建宇.岳小强.[4].冠心病关键词在中医古文献中的分布研究.《高技术通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1期.王宏生.朱丹.张明雪.李涵.张颖.[5].基于中医脉象的桡动脉血管模型的建立.《天津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6期.王学民.杨成.陆小左.孙涛.周鹏.[6].民国《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11期.李家星.吴红杰.李刚.林凌.[10].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调查.《中国全科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6年10期.刘钢.赵京.二、中医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被引次数:23作者:洪梅.中医医史文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08(学位年度)[2].关于规范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北京中医服务价格体系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肖梦熊.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3(学位年度)[3].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徐强.都市文化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被引次数:25 作者:陈晶.中西医结合临床南方医科大学2009(学位年度)[5].山东省县级中医院中医医疗服务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王丽君.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山东大学2014(学位年度)[6].板机点理论与中医针灸于肩周炎治疗的理论比较.作者:余兆晟.针灸推拿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7].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诊疗信息化标准化研究.作者:郑丽.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3(学位年度)[8].中医医案管理和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次数:1作者:于莉娟.软件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9].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孙欣萍.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3(学位年度)[10].高血压社区中医干预及生存质量评价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郭润.临床医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3(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UltraflatInterleavedTriangularCurrentModeSinglePhasePFCRectifi er.MarxgutC.KrismerF.BortisD.KolarJ.W.《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2]AnSAGABPneuralnetworkbasedcolorcorrectionalgorithmforTCMtongue images.LiZhuoJingZhangPeiDongYingdiZhaoBoPeng《Neurocomput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Jun.25[3]iScreen:world’sfirstcloudcomputingwebserverforvirtualscreenin ganddenovodrugdesignbasedonTCMdatabase@Taiwan. TsungYingTsaiKaiWeiChang《JournalofComputerAidedMolecularDesig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6[4]Developingnovelandgeneraldescriptors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 ineformulas:Acasestudyofquantitativeformulaactivityrelationshipmodelf orhypertensionprescriptions. LuXuDeHuaDengJianHuiJiangRuQinYuXiuMeiWuYuZhao 《ChemometricsandIntelligentLaboratory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2[5]HighSpeedLowPowerViterbiDecoderDesignforTCMDecoders.He,J.Liu,H.Wang,Z.Huang,X.Zhang,K.《IEEEtransactio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6]ImprovingMultiLevelNANDFlashMemoryStorageReliabilityUsingConca tenatedBCHTCMCoding.Li,S.Zhang,T.《IEEEtransactio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0[7]ImprovingMultiLevelNANDFlashMemoryStorageReliabilityUsingConca tenatedBCHTCMCoding. 《IEEEtransactio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0[8]ImprovingMultiLevelNANDFlashMemoryStorageReliabilityUsingConca tenatedBCHTCMCoding. 《IEEEtransactio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0[9]ImprovingMultiLevelNANDFlashMemoryStorageReliabilityUsingConca tenatedBCHTCMCoding.Li,S.Zhang,T.《IEEEtransactio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0[10]Global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componentsfromcrudeandproce ss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liquidchromatographyconnectedwithhybridiontrapand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Cao,G.Zhang,C.Zhang,Y.Cong,X.Cai,H.Cai,B.Li,X.Yao,J.《Journalofseparation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5四、中医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罗颂平,2013全国第五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2]中医体质量表应用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史会梅.朱燕波.王琦,2013第二届国际体质医学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3]中医舌象计算机定量、定性研究与中医体质类型对应分析的探索.韦芳宁.杨志敏.牛笛.蔡坚雄.梁惠陶.王莉.劳丽陶.曾旭芳.黄虹,201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首届国际体质医学论坛[4]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人力资源调查及其对高校中医人才培养改革的启示. 杨帆.李阳倩.李勇,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5]中医体质人类学的构想.杨奕望,2013第二届国际体质医学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6]中医在美国的传播及其原因分析.欧阳珊婷,201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7]认清中医骨科特色,努力发展中医骨科事业试谈中医骨科李氏学.李维秀,2012第九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8]中医打专利牌势在必行探析中医专利成果助中医美容腾飞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周鑫,2012第一届中国个人护理品及原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天然植物化妆品产业发展论坛[9]浅析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陈小勇.陈华文.肖育志.莫欢欢.邓军,20132013年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学术年会[10]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医体质学探析.杨奕望,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第四章现代中药文献

•五
•重 要 的 中 药 学 术 期 刊
•《中国中药杂志》
•【著录格式 】
•每期注有中英文题目目次
•格式为
•中英文题目、著者、所在页码 • 题目目次按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
告、临床报道、药事管理、学术探讨及信息,其 他等进行收录 • 每年最后一期附有年度卷题目分类索引、卷 关键词索引
(二)利用中医图书馆 藏情况查检
(四)利用综述性图书 查检
1.《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2.《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3.《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馆藏中医线装书目》
1.《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 就》
2.《中国中医药发展50年》 3.《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
第四章现代中药文献
•第
一
节
中 药 图
•三 、
中 药
第 二一 节中
药
中期 药刊 期分 刊类 文 献
•1.学术型中药期刊
• 如:《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成药》、 《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 等
• 2.科普型中药期刊
•如:《大众中医药》、《开卷有益》等
•3.情报型中药期刊
• 如《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国外医
学·中医中药分册》、《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等
期索
刊引
第四章现代中药文献
第
•(一)《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
三 二 (2)主题途径
节、
检
主题词专指性强。 分为期索引和年度累积索引
检
索 中
索药
型文
中
献 常
药用
期索 刊引
药学途径 将中草药明、方剂名、中成药名、植物有效成分 名称作检索词。 检索词+说明词(6个以下)+文摘号
2017年版医药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南方医科大学学报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4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8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9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0复且学报.医学版1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2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5中国全科医学16实用医学杂志17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1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2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4医学研究生学报25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7医药导报28天津医药29军事医学30上海医学31中国比较医学杂志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中国卫生政策研究4中国卫生经济5中国卫生统计6中国医院管理7中华疾病控制杂志8卫生研究9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0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1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2营养学报1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4中国卫生资源15中国疫苗和免疫16现代预防医学17中国护理管理18环境与健康杂志19医学与社会20卫生经济研究21中国职业医学22环境与职业医学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艾滋病性病25中国健康教育26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7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8中国公共卫生2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R2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针刺研究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华中医药杂志8中医杂志9中成药10中药村11中国针灸12中药药理与临床1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4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5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6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7中华中医药学刊1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时珍国医国药R3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3医用生物力学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中国病理生理杂志7病毒学报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9细胞与分子免学杂志10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1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2免学杂志13中国免疫学杂志14生理学报15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6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7解剖学报18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生理科学进展20现代免疫学21神经解剖学杂志R4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护理杂志2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4中国组织工程研究5中国康复医学杂志6中华病理学杂志7护理学杂志8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9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0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2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3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4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5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6护理研究17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18中国急救医学19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1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2解放军护理杂志2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R5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中华地方病杂志3中华内科杂志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5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国老年学杂志8中华高血压杂志9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0中华血液学杂志11中国循环杂志12中国糖尿病杂志13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4中华糖尿病杂志15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6中华消化杂志17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8中华肾脏病杂志19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临床肝胆病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4中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R6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骨科杂志2中华显微外科杂志3中华外科杂志4中华消化外科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国脊柱脊髄杂志7中华胃肠外科杂7中华器官移植杂志8中华肝胆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1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2中华手外科杂志1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4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15中华创伤骨科杂志16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7中华创伤杂志18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中国微创外科杂20中华男科学杂志2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2中华麻醉学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5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6中华烧伤杂志27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8器官移植29中国骨质硫松杂志3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R71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5生殖与避孕(改名为: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6中华围产医学杂志7现代妇产科进展R72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4中国循证儿科杂志5临床儿科杂志6中国实用儿科杂志7中华小儿外科杂志R73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中国癌症杂志3肿瘤4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5中国肿瘤6中国肿瘤临床7中国肺癌杂志8临床肿瘤学杂志9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0中华肿瘤防治杂志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4中华神经医学杂志5中华精神科杂志6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7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8中国脑血管病杂志9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科杂志2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R76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华耳科学杂志R77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华实验眼科杂志4眼科新进展5国际眼科杂志R78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口腔医学研究5上海口腔医学R8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介人放射学杂志3临床放射学杂志4实用放射学杂志5放射学实践6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7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8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9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10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1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2航天医学与医学生程R9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药物分析杂志4中国新药杂志5中国现代应用药学6中国药理学通报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药科大学学报9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0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4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5中国药房16国际药学研究杂志以上数据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2018年12月第8版出版。
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1年2期.王琦.[2].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城市规划》.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金广君.蔡瑞定.金敬思.[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1期.刘运芳.韩立炜.商洪才.毕明刚.王昌恩.董尔丹.[10].应用型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的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0期.徐国昌.卞华.杨雷.叶松山.二、中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医学“寒”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张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1(学位年度)[2].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李清.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传统中医学医德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作者:闫丹丹.思想政治教育河南中医学院2012(学位年度)[4].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作者:刘鹏.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医学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与运用探讨.作者:李先法.中医内科学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6].基于本体的中医学脾胃病知识库的构建.被引次数:14作者:李新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南京理工大学2008(学位年度)[7].“心身医学”相关中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作者:邢鹏.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5(学位年度)[8].“中医医生报告结局”概念框架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艳宏.中医临床基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2(学位年度)[9].中医学“燥”的理论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郑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10].面向中医面诊诊断信息提取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被引次数:16作者:吴暾华.基础数学厦门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 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Niuhu angShangqingpillasanexample.Liang,J.Wu,W.Y.Sun,G.X.Wang,D.D.Hou,J.J.Yang,W.Z.Jiang,B.H.Liu,X.Guo, D.A.《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2]Globalperformanc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verthreedecades. Fu,J.Y.Zhang,X.Zhao,Y.H.Chen,D.Z.Huang,M.H.《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 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3[3]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 phalaeRhizoma'piecesbysurfac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 HaoHuangHongShiShangyuanFengJuqiangLinWeiweiChenYunYuDuoLinQianXuRong Chen《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 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4]Advancesinanalyticaltechnologiestoevaluatethequalityoftraditio nalChinesemedicines.Jing,J.Parekh,H.S.Wei,M.Ren,W.C.Chen,S.B.《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5]Groupedpenalizationestimationoftheosteoporosisdatainthetraditi onalChinesemedicine.YangLiYichenQinanmingXieFengTian《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 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4[6]Identificationoftheeffectiveconstituentsforantiinflammatoryact ivityofJuZhiJiangTang,anancie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mula. ShufangWangPinghongChenWeiJiangLeihongWuLulinChenXiaohuiFanYiWangYiyu Cheng《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7]Howtostandardizethepulsetakingmethod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 nepulsediagnosis.Chung,Y.F.Hu,C.S.Yeh,C.C.Luo,C.H.《ComputersinBiologyandMedicin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4[8]CHARACTERIZ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HUANGLIANBYHP LCESIMS.LanLuanYongQingXiaoLiLiCunZhangDingRongYuYinLianMa 《AnalyticalLett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4/6[9]Multiresiduemethodforfastdeterminationofpesticideresiduesinpla ntsuse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 tographycoupledtotandemmassspectrometry.Chen,L.Song,F.Liu,Z.Zheng,Z.Xing,J.Liu,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 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0]TreatAlzheimer'sdisease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n,M.F.Chang,T.T.Chen,K.C.Yang,S.C.Chang,K.W.Tsai,T.Y.Chen,H.Y.Tsai, F.J.Lin,J.G.Chen,C.Y.C.《Molecular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0/12四、中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方肇勤.张煜.宋菊敏.梁超.刘小美.张园园.潘志强.卢文丽,2013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2]以案例引子为基础的中医学共享探究性建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王华楠.毛兵.李宁,2012第四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3]对西医本科生进行中医学授课的兴趣教学探讨.郑玉琴.韦薇,2012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4]从地方性到全球化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现代转型与传播.程伟.孙尧尧,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5]浅探现代科技革命下的中医学发展思路.倪光夏,2009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6]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王键.周亚东,2012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7]论中医学中的“象思维”——古代哲学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和媛媛,2010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8]《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与马来西亚《传统与替代医学课程标准》比较.郑建强,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9]经学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丁树栋.管恩兰,2013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10]浅议中医学常变思维及其临床应用.腊永红,2015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市岐黄文化学术年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未病理论在防治电离辐射致男性生殖功能损伤中 不同光制下小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ClockmRNA
的运用 王磊 王安 胡素敏(11):889
昼夜表达特点及温胆汤的干预作用
阳虚体质理论与科学实证
杨阳 张明泉 蒲晓田等(8):641
李雅楠 王均衡 殷雨晴等(11):894 加味芍药甘草汤及含药血清对子宫腺肌病 E2、
对中医学阴阳内涵的反思
吕林 王凤云 唐旭东等(9):729
郝宇 贺娟(12):973 慈菇消脂丸对 NFκB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异病同治,辨主证为要
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王方方 陈家旭 侯雅静等(12):978
马燕花 杨少军 白洲霞等(10):856
艾灸源流说 高志平(1):16
尹笑玉 陈明(7):537
《黄帝内经》论述的病情变化规律验证研究
“少阳主骨”理论指代模糊的原因浅析
张天星 贺娟(2):93
司誉豪 马勇 徐力立等(7):542
泌乳素———女性肝郁证一个潜在的生物表征物
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韩安邦 张健 路迎冬等(1):41
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与骨骼肌线
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 Hippo信号通路
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的影响 吕甜甜 王宏亮 邢玮等(2):125
史华伟 郭蓉娟 赵振武等(4):284 脾虚复合肺纤维化影响大鼠肺功能的初步研究
影响 刘文臣 郭书文 郑乘龙等(5):376 基于 β频带脑电功率谱分析八段锦诱发的不同
改良三甲散含药脑脊液对脂多糖诱导的 BV2小胶
性别大学生“心”效应差异
质细胞炎症模型相关因子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郭郁 魏泽仁 胡庆川等(8):653
刘枭 张赓 刘涛(5):385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
盛宁 何瑛琨 冯慧利等 (7):558
祁怡馨 谢立科 郝晓凤等(4):302 基于促 BMSCs成骨诱导分化作用的鹿茸药材品质
含红芪、黄芪玉屏风散对 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
评价研究 曲雷鸣 李峰 龚伟等(7):564
活化影响
缬草醛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胃肠敏感性和结肠
孙美花 李纬 张文君等(4):308
李鑫辉 黄淼鑫 杜建芳等(2):112 基于中医运气理论探析人出生年份地支与寿命的
中医“病证”的涵义辨析
关系 科尔沁夫 邹勇 郝宇等(9):714
沈一凡 高雪 肖永华等(3):181 “西病中治”模式探析
《黄帝内经》疝病的病因病机探析
侯雅静 陈家旭 王方方等(10):803
林先刚 谭丽 黄威等(1):31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
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陈曦 霍春波 陈广山等(2):119
王晨 王紫娟 张晓梅等(1):36
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强啡肽表达特点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及
及健脾止动汤干预作用 王道涵 王素梅 赵荣华等(3):188
宁心安神方调控失眠大鼠 G究
刘保秀 王萍萍 杨桃等(9):736
Ⅲ
杞红方对寒凝血瘀衰老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 研究 张睿 冯玄烨 王湘等(9):743
超声导入复方三七消痛软膏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滑膜 形态和软骨细胞 caspase9、XIAP表达的影响 樊思琴 李珊 梁杰等(9):750
红芪多糖对 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 TGFβ1/ Smads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磊 王安 胡素敏(1):27 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辅助性 T细胞 17
金智生 王东旭 张花治等(1):20
与调节性 T细胞的调节作用
消银解毒方颗粒对 JurkatT细胞内 JAK1/STAT3
孙学达 倪诚(4):272 中医身体观及其运动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的人体自同构思维
李有强(10):817
连易 贺娟(4):276 思辨研究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Ⅰ
王维广 陈子杰 焦楠等(11):885
段彦苍 宋翠淼 贺明等(8):635
Th17细胞的影响
王鑫焱 常立萍 邓悦(8):669
王琳 裴玲燕 柯愈诗等(5):399 红芪多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肾间质
黄芪甲苷通过激活自噬抑制缺氧缺糖 /复氧复糖
纤维化的影响
诱导的 PC12细胞凋亡
金智生 魏玉娇 林海龙等(8):677
靳晓飞 周晓红 武密山等(5):405 培元解郁方对几种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第 40卷总目次
从肾气丸浅谈肾实证
名家论坛
孙敬辉 胡笑赢 王承龙(4):281
命门理论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后现代中医药学科学性的研讨
陈光 高嘉良 王阶(5):357
王永炎(10):797 援药理论思想探究
李鑫 刘伟 滕佳林(5):362
王永炎教授对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病机认识
张媛凤 谢鸣 钱梦(2):98
任晋婷 谢颖桢(8):621
方证辨证发展脉络及应用前景
古汉字构 形 释 义 法———理 解 《黄 帝 内 经 》术 语 的 新
王方方 陈家旭 宋明等(2):103
思路 杜琬晴 闫家馨 王一等(8):626
从治未病角度探讨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治
健脾益气摄血方及其拆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
王安 王磊 石中玉等(12):982
鱼脑出血的防治作用研究
藏医体质量表的研制和初步评价
李潇 朱长乐 赵宁等(12):1004
罗辉 仲格嘉 才项仁增等(12):987
博士之光
科技之窗
试论急性辐射损伤的中医学病因———电离毒
颜培正 王晓旭 常兴等(3):185 论经筋理论的整体观
中医肺藏系统的功能性症状
林星星 董宝强(10):808
王亚超 张启明 王义国等(4):269 中医学与汉方医学的合方源流诠解及其临证思维
基于体质与证候辨析的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筛选
比较 王进(10):813
脑络欣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性后海马 mRNA的
张杰 李建民 荣小龙等(3):219)
特异性表达及 Wnt/βcatenin的影响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 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微小基因
邓勇 王键 谭辉等(6):483
miR133a表达水平的影响
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 3个典型证候 Tau蛋白磷酸化
浅谈朱丹溪与张景岳痰饮思想之异同
ER及芳香化酶 P450的影响
席崇程 刘齐 张杰等(11):898
曾玉燕 李坤寅 关永格 (9):722
论五更泻不可忽视从肝论治的时间医学基础
脾虚 1号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体
毛佩 张宇忠(11):902
组织 MLC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从 EPO信号通路途径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分子 张仲景膈气虚之正名
机制 张浩 魏盛 李倩等(2):107
刘宁 郭 贾春华(8):630
从中医“瘀”“热”“毒”浅析活血清营解毒法治疗
论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胸痹的理论依据
沈无瑕 王天芳 陈欣然(9):709
童祥丽 朱洁 杨程等(3):200
转移能力的影响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高迁
严素玉 张硕峰 张天睿等(6):463
移率族蛋白 1、脂氧素 A4表达的影响
五子衍宗丸提高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抵抗热应激能力
刘婷婷 朱朝军 徐强等(3):208
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苦碟子注射液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PKCδ/
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 PHD2和 HIF1α
朱曼 康荻 张慧等(2):130
表达的影响 唐群 吴华 张熙等(4):290 垂体 特 异 性 转 录 因 子 Pou1f1靶 基 因 在 不 同 证 候
脾虚 1号方对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小肠
H22荷瘤小鼠的表达特征
葡萄糖转运蛋白 1的影响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湿病、痰饮病、水
郑龙飞 贺娟(1):9
气病治则解析
《脏腑标本 虚 实 寒 热 用 药 式 》对 中 医 肝 系 疾 病 临 床
朱文翔 王庆国 王雪茜等(7):533
用药的指导作用 张利敏 陈少东(1):13 关于“病证与症状”“辨证与辨病”的思考
中 5HIAA及 5HT相关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益肺活血方对香烟提取物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
陶丝雨 肖丛瑞 王晶等(7):572
影响 简芙平 欧敏(4):314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与凋亡的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大鼠 Akt/mTOR信号通路的
影响 陈曦 郭书文 武建功等(8):646
乳腺癌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益气活血法的 干预研究 郑翔 郭勇 李妍(10):849
基于胸椎三维度测量分析站桩调节脊柱平衡的效应 吕嘉轩 魏泽仁 郭郁等(11):909
五子衍宗丸对幼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及 机制 胡素芹 李悦 曹颵等(11):917
理论研究
基于“方 -证要素对应”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
机制分析 王敏 李宇航(5):366
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传承与《伤寒杂病论》的奠基
吴又可发现疠气病因的推理过程展示
王雪茜 王庆国 刘敏(1):5
郭 赵勇(6):445
《黄帝内经》重阳思想及其影响下的疾病观
潘志强 方肇勤 卢文丽等(2):135
吕林 王凤云 唐旭东等(6):456 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微血管
补阳还五汤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