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口炎的诊断

合集下载

肉牛口炎的病因 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口炎的病因 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口炎的病因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养牛技术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主要是由于化学、物理或者某些生物性因子(如感染患口蹄疫等)的作用而导致,任何动物都能够发生。

肉牛患病后,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具有食欲但不敢采食,咀嚼速度缓慢,甚至完全停止采食,大量流涎,且口温升高,口腔黏膜发生肿胀,存在水疱或者形成溃疡。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口炎的病因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肉牛口炎可由非传染性和传染性因素引起。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机械性刺激,如肉牛食入质地粗糙或者比较尖锐的饲料,或者采食混杂木片等硬物的饲料;抗坏血酸、核黄素以及烟酸或者营养不良等,也都能够引起发病。

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有某些疾病继发引起,如牛流行热、口蹄疫、牛黏膜病、坏死杆菌病以及水泡性口炎等,都能够导致该病。

病牛主要经由皮肤或者黏膜损伤而发主感染,也能够经由污染的饮水和饲料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还能够经由双翅目昆虫叮咬而导致易感牛发生感染。

随着牛年龄的增长,对该病的易感性逐渐增加,即成年牛相比于犊牛更容易感染。

该病的流行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初夏开始发生,在夏季中后期发病率有所升高,直到秋季出现第一次霜冻前后才停止发病。

2、临床症状卡他性口炎。

病牛口腔黏膜出现斑点或者弥漫性潮红,硬腭发生肿胀,有时唇部会散布有小结节和烂斑,舌面往往出现灰黄色或者灰白色的舌苔,口温有所升高,采食和咀嚼速度缓慢且比较小心,或者不敢咀嚼,流出口诞,症状严重时齿龈、颊部黏膜发生肿胀,甚至形成糜烂,流涎明显增多。

溃疡性口炎。

病牛犬齿和门齿的齿龈部分发生肿胀,易于出血,呈暗红色,经过1~2天病变处会发生黄绿色或者苍黄色的糜烂性坏死,并在周围的颊和唇黏膜处出现溃疡,且散发腐败的腥臭味,流涎中往往混杂血丝,并散发恶臭味,一般伴有败血症。

牛由于采食异物而导致口黏膜发生损伤,形成创伤和烂斑,甚至是溃疡。

水疱性口炎。

通常具有3~7天的潜伏期。

发病初期,病牛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达到40~41℃,食欲不振,减少反刍,饮水增加,耳根发热,鼻镜及口腔黏膜干燥。

牛口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牛口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D O I:10.3969/J.I SSN.1671-6027.2023.02.032牛口炎是牛的常见疾病,又称牛口疮病,该病不会造成牛的大量死亡,所以养殖户不重视。

如果患病时间长,会造成牛的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

牛口炎的治疗难度不大,在分析病因和疾病类型的基础之上科学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有些养殖户很容易把牛口炎和牛口蹄疫混淆,还要做好鉴别诊断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牛口炎的发病率。

1发病原因引发牛口炎的病因主要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主要由一些病原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包括坏死杆菌、流行热病毒、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等。

继发感染引起牛口炎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控,会造成口腔黏膜的溃烂,影响病牛的正常采食,造成身体逐渐消瘦,最终衰竭死亡。

1.2.1机械性损伤在养牛过程中没有做好饲料的管理,造成饲料的营养价值比较低,或饲料的营养元素搭配不合理。

此外,饲料粗硬或有带刺的草料会导致牛脂的口腔黏膜出现创伤,可能被多种致病原感染引发。

1.2.2理化性损伤给牛采食大量的刺激性或腐蚀性的饲料,如误食大量的石灰水或高浓度有刺激性的药物。

此外,牛抢食过热的饲料以及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都可能引发口腔黏膜发炎,没有做好饲料的搭配工作,导致饲料中缺乏VC和一些微量元素等物质,造成口腔黏膜的保护功能下降,也会引发口腔炎症。

2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卡他性口炎、水泡性口炎、溃疡性口炎、脓疮性口炎、丘疹性口炎等。

该型口炎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因为牛的口腔黏膜比较敏感,在患有急性型卡他性口炎之后患病牛采食会变得小心和缓慢,甚至不敢咀嚼。

采食柔软的饲料,拒绝食用粗硬的饲料,在采食之后咀嚼一会儿会流出口涎。

如果检查口腔会发现明显的病变,口腔黏膜红肿,口腔内的温度升高,舌苔表面呈灰白或者黄色,通常情况下,全身症状不明显。

慢性卡他性口炎和急性卡他性口炎的症状比较类似,但是病症较轻,病程时间长,口腔黏膜增生肥厚。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奶牛养殖奶牛口炎是一类消化道初始端发生水疱性或者溃疡性病变的内科疾病,即口腔内齿龈、舌头、腭等部位黏膜发生炎症,主要特征是局部出现疼痛,口温升高,大量流涎,减少采食等。

病牛还伴有蹄叉和蹄冠溃破,跛行,走动不稳,神情淡漠,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病毒而发生死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1、病因分析非传染性因素。

奶牛通常是由于采食大量过于粗硬的饲料,食入谷类芒刺或者尖锐异物,以及自身牙齿磨合不正而引起发病。

另外,奶牛误食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氨水和生石灰,采食有毒植物和缺乏维生素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此外,奶牛采食发生霉变的饲草,会发生霉菌性口炎等。

传染性因素。

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如水泡性口炎、牛黏膜病、口蹄疫、牛流行热、牛恶性卡他热以及坏死杆菌等,都会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卡他性口炎。

病牛表现出小心采食,缓慢咀嚼,有时会吐出混杂泡沫的草团。

口腔黏膜潮红并发生肿胀,口腔温度较高,并散发臭味,舌苔呈灰白色,有泡沫样黏液从口角流出,但精神、体温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

水泡性口炎。

通常具有3~7天的潜伏期。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次数减少,但饮水量增加,鼻镜及口腔黏膜干燥,耳根发热。

在唇黏膜、舌上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且小水泡往往会相互融合形成大水泡,含有黄色的透明液体。

经过1~2天,水泡发生破裂,水泡皮发生脱落后就会出现边缘不齐且浅表的鲜红色烂斑。

病牛大量流涎,并导致采食困难。

部分病牛甚至在乳头和蹄部也会出现水泡。

病程通常持续1~2星期,转归后恢复良好,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溃疡性口炎。

病牛通常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烂和坏死,并存在针尖到黄豆大小不等的腐烂坏死斑点,还有污浊的灰色黏液流出,并散发恶臭味,有时混杂少许血丝。

3、鉴别诊断奶牛由于缺乏营养,如缺乏维生素B2或者维生素C,以及摄取微量元素锌不足,都能够出现口炎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体温升高、蹄冠溃破、脚跛等症状。

牦牛口膜炎的诊疗

牦牛口膜炎的诊疗

牦牛口膜炎的诊疗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牦牛口膜炎概述•牦牛口膜炎的诊断方法•牦牛口膜炎的治疗措施•牦牛口膜炎的预防措施•牦牛口膜炎诊疗中的注意事项•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01牦牛口膜炎概述牦牛口膜炎是牦牛口腔粘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青壮年牦牛。

定义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物理损伤等。

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因定义和病因发病率牦牛口膜炎在牦牛养殖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影响牦牛口膜炎会导致牦牛食欲不振、口腔疼痛、流口水、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发病率和影响症状牦牛口膜炎的症状包括口腔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等,口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异味,牦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识别通过观察牦牛的口腔粘膜变化、口水流出情况、食欲和精神状态等,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但要确诊牦牛口膜炎,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进一步检查。

症状和识别02牦牛口膜炎的诊断方法临床检查口腔检查观察牦牛的口腔黏膜,检查是否有红肿、溃疡、疱疹等病变。

同时留意口腔内的分泌物,包括唾液和脓液的量和性质。

全身症状观察注意牦牛是否有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口膜炎有关。

采集牦牛口腔病变部位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菌,并鉴定病原菌种类。

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一步确诊口膜炎。

细菌培养实验室诊断VS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观察牦牛头部骨骼结构,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口腔症状的疾病,如颌骨骨折等。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牦牛口腔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提供对口膜炎病变范围的更准确评估。

这些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兽医准确诊断牦牛口膜炎,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03牦牛口膜炎的治疗措施抗生素疗法针对牦牛口膜炎的病原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

牛患口炎如何治疗

牛患口炎如何治疗

化学刺激
酸碱度不适
饲料或水源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 能会破坏口腔的酸碱平衡,引发炎症 。
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
某些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质,可 能会引起口腔黏膜的化学性炎症。
机械刺激
过度咀嚼
长时间过度咀嚼硬物,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牙齿磨损不当
牙齿的过度磨损或不规则磨损,可能会引起口腔黏膜的刺激 和炎症。
05
牛口炎的预防措施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确保饲料中包含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以满足牛 的生长和健康需求。
保持水源清洁
提供清洁、充足的水源,确保牛能够随时饮用到新鲜的水。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确保牛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口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
保持牛舍卫生
定期清理牛舍
重度口炎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大面 积溃疡、出血和坏死。
牛口腔中可能出现大量假膜,并 伴有恶臭。
牛体温急剧升高,精神极度沉郁 ,食欲完全废绝,甚至无法饮水

03
牛口炎的诊断
临床诊断

01
02
03
观察症状
观察牛的口腔黏膜是否出 现红肿、溃疡、糜烂等症 状,以及流涎、咀嚼困难 等表现。
询问病史
询问牛的饲养管理情况, 包括饲料、水源、口腔保 健等,以了解病因。
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垃圾,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牛舍、饮水设施和饲槽进行定期 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通风换气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降低空气中的 细菌和病毒浓度。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检查口腔
定期对牛的口腔进行检查,及早 发现口腔问题,如口炎、口腔溃

牛传染性口炎的诊治

牛传染性口炎的诊治

牛传染性口炎的诊治2003年12月11日至28日,某位为搞胚胎移植从辽源地区的牲畜交易市场先后两次购进125头12月龄至15月龄的改良育成母牛做受体牛,自2003年12月19日至2004年1月16日先后有50头牛发生传染性口炎,占总数的40%。

1 临床症状口腔,唇内面、齿龈舌上下面、口角、颊内面、硬颚甚至鼻孔周围有胡椒粒至扁豆大的扁平丘疹产生的上皮缺损,病灶呈鲜红色或者微黑色,上皮脱落后形成一个圆形凹陷常如被虫蛀蚀,常常可以见到帽徽状或月牙状的丘疹和烂斑。

病程一般7~10d。

通常没有全身症状,很少发热也不影响饮食欲,大都取良性经过。

只有严重病例可能引起舌粘膜大部或全部脱落,食欲和反刍扰乱,身体消瘦。

一般都有轻度的泡沫样口涎,口臭和少量的脓性眼垢。

2 病因与病原本病的病原是一种专门侵害牛只的嗜上皮病毒,存在于患病的组织中,有些病例还存在于血液中,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存在于德国各地,后来由于我国从德国引入种牛可能带入我国。

自然感染是由口腔或鼻孔附近的粘膜创伤而发生或者由有病的牛群传入原来无病的牛群,犊牛和幼牛的易感性较高。

本次购牛我们既要看口齿,又要做结核、布病检疫,每个牛不止一次抠鼻,造成牛鼻粘膜创伤是难免的,所以感染的机会较大。

3 鉴别诊断主要是和口蹄疫鉴别:口蹄疫属高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高热可达40~41℃以上,水泡破溃后体温下降。

口腔、趾间、乳房都有大的水泡,破溃后形成大的烂斑,如护理不当,感染化脓,形成溃疡、坏死,甚至引起蹄匣脱落,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死亡率幼畜可达70%,成畜1%~5%。

而且流行最猛烈,传播最迅速,一旦发生经2~3d即可波及全群,如紧急防治不严,可造成大流行。

传染性口炎:泡疹除口腔外,趾间、乳头极少发生。

病势流行缓慢,流涎较少,只在口角外有泡沫样口涎。

一般不危及生命,也不会呈蔓延流行。

4 治疗方法主要是口腔消毒,消炎,个别严重的强心补液,不能采食的灌小米稀粥加白糖。

肉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口炎临床诊疗技术

肉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口炎临床诊疗技术

肉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口炎临床诊疗技术口炎指口腔内舌、齿龈、腭及颊部黏膜的炎症,中兽医称之为舌疮、口疮。

临床以流涎、采食和咀嚼障碍为特征。

(一)病因(1)多因采食粗硬的饲料,食入尖锐异物或谷类的芒刺以及动物本身牙齿磨灭不正。

(2)误食有刺激性的物质,如生石灰、氨水和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

(3)饲喂发霉的饲草,会引起霉菌性口炎。

(4)吃了有毒植物和维生素缺乏等。

(5)口蹄疫、牛黏膜病、牛流行热、牛恶性卡他热等病继发。

(二)症状和诊断减食、小心咀嚼,严重时不能采食,唾液多,呈丝状带有泡沫从口角中流出。

口腔内温度高,黏膜潮红肿胀,舌苔厚腻,气味恶臭,有的口黏膜上有水泡或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

(三)治疗除去病因,加强管护,喂给柔软易消化的饲料。

药物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口炎一般可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恶臭,用0.1%高锰酸钾液洗口;口腔分泌物过多时,用1%明矾液或1%鞣酸液洗口。

(2)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磺胺甘油乳剂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000IU加适量蜂蜜混匀后,涂患部,每日数次;或口衔磺胺薄荷脑合剂(长效磺胺10份、薄荷脑1份,研细装瓶备用)5g,包入纱布中,在水中浸湿,系衔于口腔中,给食时取下,每日更换1次。

或青黛散(青黛15g、黄连10g、黄柏10g、薄荷5g、桔梗10g、儿茶10g,共研末),给药方法同前。

(3)体温升高,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液1000~1500mL,并结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疗法等;每日2次经胃管投入流质饲料。

(四)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防止尖锐异物、有毒植物混于饲料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时,一定要按要求使用;正确使用口衔和开口器;定期检查口腔,牙齿磨灭不齐时,应及时修整等。

牛口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牛口炎?

牛口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牛口炎?

牛口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牛口炎?【常见问题】牛口炎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牛口炎?【专家解答】牛口炎症状是减食、小心咀嚼,严重寸不能采食,唾液多,呈丝状带有泡沫从口角中流小。

口腔内温度高,粘膜潮红肿胀,舌苔厚腻,气味恶臭,有的口粘膜上有水泡或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

具体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如下:1、牛口炎临床表现:采食、咀嚼障碍和流涎。

病初,粘膜干燥,口腔发热,唾液量少。

随疾病发展,唾液分泌增多,在唇缘附着白色泡沫并不断地由口角流下,常混有食屑、血丝。

口粘膜感觉敏感,采食、咀嚼缓慢,严重时可在咀嚼中将食团吐出。

开口检查时可见粘膜潮红、温热、疼痛、肿胀,口有甘臭味。

舌面有舌苔,在口腔粘膜有溃疡面,大小不等。

全身症状轻微。

2、病因:(1)多因采食粗硬的饲料,食入尖锐异物或谷类的芒刺,以及动物本身牙齿磨火不正。

(2)误食有刺激性的物质,如生石灰、氨水和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

(3)K期饲喂发霉的饲草可引起霉菌性口炎。

(4)吃了有毒植物和维生素缺乏等。

(5)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

3、治疗牛口炎方法:(1)用3%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

(2)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

(3)用0.1%的雷夫奴尔溶液冲洗口腔。

(4)如果唾液多,则用2%-5%的硼酸溶液或者1%-2%的明矾溶液、2%左右的甲紫溶液冲洗口腔。

(6)用0.2%-0.6%的硝酸银溶液涂搽口腔。

(7)用10%左右的磺胺甘油乳剂涂搽口腔。

(8)如果病牛口腔溃烂、溃疡处可涂搽碘甘油。

(9)用磺胺噻唑40克,小苏打35克,蜂蜜150-250克,混合后涂在病牛的舌头上让其舔服。

(10)有全身炎症时,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或者磺胺噻唑钠,连续注射5天左右。

【本人结语】牛口炎是牛常见的一种病症,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牛口炎的症状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关注与支持。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能够影响牛、羊、猪、野猪、马和其他有蹄动物。

这种疾病对牲畜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合研究,探讨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牛口蹄疫的最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蹄部溃疡、口腔黏膜炎症等。

在开始阶段,患牛会出现明显的鼻流清涕,逐渐变成黏稠的鼻涕,同时厌食、抱头、僵硬、站立困难等。

蹄部溃疡是牛口蹄疫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蹄甲丧失光泽,角质层部分脱落,形成表面光滑、外露的红色肉芽和炎性渗液。

牛口蹄疫还可能引起乳汁流失或痢疾等症状。

通过对患牛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牛口蹄疫。

2.实验室检测在临床症状观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诊牛口蹄疫。

目前,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已成为牛口蹄疫诊断的首选方法。

3.临床病例分析除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外,还可通过对牲畜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疫情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对已经确诊的牛口蹄疫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后续的防治措施。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对于牛口蹄疫的防治,首先要做好疫情的监测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的传播和暴发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患牲畜的隔离和消毒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

2.强化养护管理在牲畜的养护管理方面,要加强对牛口蹄疫的预防工作。

包括定期对牲畜进行检查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牲畜的健康状况,降低患病的风险。

3.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牛口蹄疫的重要手段。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牛口蹄疫疫苗可供选择,如铝减毒牛口蹄疫疫苗、沙门氏杆菌复活佐剂疫苗等。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牛口炎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根据所受刺激的不同,将牛口炎分为以下2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口炎,另一种是继发性口炎。

病牛多是受到某些化学物质或机械刺激出现相关病理现象。

由于目前部分散养户或小规模养殖户仍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对饲料的科学搭配毫不重视,往往导致牛只服用掺杂坚硬异物的饲草,而坚硬物质难以更好地分解并消化,并在与口腔摩擦过程中破坏牛的浅表皮肤,致使牛口腔黏膜受到损害,最终引发口腔炎。

此外,牛的饮水或食物不洁也可能影响口腔黏膜,例如含有强酸强碱或有毒物质的食物和水、发霉饲料等,如果被牛服用,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失去原有的抵御病菌的能力,因保护功能降低而继发感染,使养牛业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1]。

牛口炎对牛体的影响较为严重,养牛生产中不仅需要养殖人员掌握良好的养殖管理办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诊治技术,同时,强化牛口炎的预防力度,尽可能降低牛口炎对牛体的影响程度。

1 牛口炎疾病治疗难点分析1.1 诊断难度较高牛口炎虽会表现出一定的疾病症状,但却不能及时有效地鉴别,这是因为,牛口炎与口蹄疫等诸多疾病症状有类似之处,倘若未能在前期诊断,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目前牛口炎的发生情况来看,发病原因趋向多样化,这也意味着要有较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更好地控制牛口炎的产生与发展。

1.2 药物选择不合理养殖户在选择牛口炎治疗药物的过程中,用药不够科学,药物用量缺乏合理性,为了节约养殖成本,盲目选择廉价药物,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致使牛口炎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此外,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不能准确判断牛的疾病类型,药物的选择往往缺乏针对性,致使牛口炎治疗效果不佳。

1.3 养殖人员预防意识差部分养殖户养殖技术匮乏,对牛口炎疾病了解少,口炎疾病预防理念不足,多在发生疾病后采取治疗措施,而忽视了日常养殖与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牛发生疾病后治疗难度增大,养殖成本增加。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牛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会对牲畜养殖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危害。

它主要通过感染牛、猪等动物的口、蹄或病原体体液和分泌物传播,具有快速传播、高死亡率和病原存在时间长等特点。

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控是保护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以下是我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的一些情况:1. 症状诊断:牛患上口蹄疫后,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如疲惫、食欲减退、发热、口腔溃疡、蹄壳脱落等。

若动物出现大面积的口腔和蹄部溃疡,则更容易被诊断为口蹄疫。

2.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主要是通过采用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如血清测试、核酸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法,来确认牛是否感染该病。

这些方法可以分离并鉴定病原体,检测病原体抗体或检测病原核酸等途径。

1. 预防为主:疫苗是预防牛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增强动物对该病毒的保护力。

另外,定期进行动物健康监测、严格的消毒和隔离以及避免长程运输和防范病毒传播的措施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2. 快速响应和隔离:一旦发现牛口蹄疫的病例,应立即进行快速响应并隔离患病动物。

在病原体得到控制之前,维持隔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3. 组织有序:防控部门要直接组织和协调动物检测、采样、消毒和处置等各个环节。

在控制牛口蹄疫进一步传播的同时,还应保障养殖业的正常经营,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如对被感染区域进行限制性交通管制等。

4. 意识提高:加强对兽医和畜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牛口蹄疫诊断和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殖和饲料管理方法,加强动物营养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牛的抵御力。

总之,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需要全方位地考虑,既要从健康的动物入手,同时也要从病防、病检、病控等多个方面来防范疫情的发生和控制其危害。

只要及时进行隔离、预防、控制和消灭,就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并保护畜牧业和经济不受太大影响。

牛羊口炎的诊断与治疗

牛羊口炎的诊断与治疗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牛羊口炎的诊断与治疗赵瑞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汭丰工作站,744300)中图分类号:S85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19)12-0031-01牛羊口炎是牛羊的口腔黏膜表层和深层组织的炎症,又名口疮,包括舌炎、腭炎和齿、龈炎#该病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其中以牛、羊较为多见。

虽不是什么大病,也不会导致牛羊死亡,但是患病牛羊由于疼痛不敢吃草,会导致牛羊消瘦,严重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羔羊犊牛的危害最大。

1病因病因多为口腔枯膜受到刺激和损伤,如异物与粗硬饲料的刺伤,口衔的损伤,化学物质与高温的伤害等而引起。

此外,消化系统疾病(如咽炎%食道炎、胃肠炎等)、中毒、维生素缺乏、过敏性疾病,霉菌和坏死杆菌感染、传染病(如口蹄疫等)也可引起本病。

常见的有卡他性口炎、水泡性口炎、溃疡性口炎三种。

1.1卡他性口炎:卡他性口炎是一种单纯性口炎,为口腔黏膜表层的轻度的炎症。

由机械性、物理化学性或有毒物质以及以及传染性因素的刺激、侵害和影响所致。

其中有采食粗硬、有芒刺或刚毛的饲料或者饲料中混有玻璃%铁丝等各种尖锐异物的直接损伤,或因灌服过热的药液,或采食冰冻饲料或霉败饲料。

此外还常继发于咽炎%唾液腺炎、前胃疾病%胃炎%肝炎以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症。

1.2水疱性口炎:口腔黏膜上生成充满透明浆液水疱为特征的炎症。

由于饲养不当,羊采食了带有锈病菌%黑穗病菌的饲料,发芽的马铃薯,以及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1.3溃疡性口炎:是一种口气黏膜溃疡%坏死为特征的炎症。

主要是口腔不洁,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4继发性口炎:多发生于牛羊患口疮%口蹄疫%羊痘%霉菌性口炎%过敏反应和羔犊牛羊营养不良等疾病。

2临床症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少,口内流涎,咀嚼缓慢,欲吃而不敢吃,当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口臭。

卡他性口炎时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红、充血%肿胀%疼痛,特别在唇内%齿龈%颊部明显;水疱性口炎在上下唇内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充满透明或黄色液体的水疱;溃疡性口炎,在黏膜上岀现有溃疡性病灶,口内恶臭,体温升高。

牛羊口腔炎症的诊

牛羊口腔炎症的诊

治疗---彻底消毒


1、用3%的火碱水对牛舍、牛粪堆进行普遍泼 洒消毒,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或用20cm厚的 黄土覆盖。 2、用三种以上的消毒药水轮换对病牛牛舍、 用具、环境每日消毒一次,连用7天以上。 消毒液用量(ml)==容器容积(ml)/稀释倍数
治疗---加强饲管

病畜因口腔黏膜发生溃疡疼痛而不能饮食,体 力会急剧下降,因此可用纯牛奶(羊奶)、米 汤、葡萄糖、电解多维,掺入少许食盐,混合 成流食状给病畜灌服。每日3——5次,连用 3——5天,效果甚好。
治疗
原则: 去除病因 隔离病畜 彻底消毒 加强饲管 控制体温 对症用药

治疗---去除病因

对于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口腔炎症,最好的办 法是去除病因,以免造成新的长期的伤害。 。
治疗---隔离病畜

对于病因不明或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病畜,首先 要做的工作就是迅速隔离病畜,以免病情扩散 而引起重大损失。确诊为恶性传染病的,要依 据国家有关规定,立即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病因 ---传染性因素

5、牛恶性卡他热: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 性非接触性传染病。 6、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由Ⅰ型牛疱疹病毒引起的牛 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 7、病毒性腹泻(牛粘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引起的传染病。 8、口蹄疫: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類 動物共患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 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現水泡。

治疗---增加体力:

隔日肌注聚肌胞注射液(人用药),以提高病 畜抵抗力。 肌注Vc注射液Vb6注射液,以增强机体抗病力
治疗---应用抗菌制剂
5、在病中可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噻呋 钠,肌注以消除继发感染症状。 6、控制体温 体温超过40度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 降温。 。

奶牛囗腔炎的诊治

奶牛囗腔炎的诊治

奶牛囗腔炎的诊治作者:殷丽霞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10期殷丽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奶牛口腔炎是奶牛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齿龈炎、腭炎和舌炎。

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或废绝、采食和咀嚼障碍、流涎等为特征。

其中幼龄及衰老体弱的奶牛最为常见。

奶牛口腔炎是一种多发的临床常见症状,虽然是局部炎性病变,但由于直接影响采食而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体质,可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引以高度重视。

(一)病因主要是采食了过于粗硬的饲草,或者饲料中混有尖锐异物,刺伤口腔黏膜而被细菌感染;或误食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或继发于口蹄疫等。

一般可分为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和溃疡性口炎三型。

(二)诊断病牛口腔黏膜敏感,采食和咀嚼时缓慢,甚至拒绝采食,或只采食柔软饲草,有大量的唾液从口腔内流出,有时吐草。

经口腔检查可发现口腔黏膜潮红、肿胀,有的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的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边缘不整齐的糜烂,舌体肿胀,口中不洁,口温高,口内有恶臭气味;体温、脉搏和呼吸数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三)治疗1.治疗原则。

应着重排除病因,采取消炎、收敛、净化口腔等治疗措施,促进病牛康复。

排除病因,改善饲养管理。

要给予病牛优质青干草、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的青绿饲料和块根饲料;同时要注意牛舍卫生,防止受寒感冒和继发感染,增进治疗效果。

2.治疗方法。

用0.1%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口腔,口腔吹撒中药“冰硼散”。

全身应用1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0 ml 静脉内注射,每天注射一次,经治疗3 ~ 4 d 后可痊愈。

“冰硼散”的组方及用法:冰片30 g,朱砂10 g,硼砂30 g,玄明粉30 g,研成细末,用时取3 ~ 5 g 放到纸筒内,然后吹撒入口腔患处,一日3 ~ 4次。

“冰硼散”的方解:方中冰片、硼砂芳香化浊,清热解毒,消肿;朱砂防腐解毒,疗疮;玄明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四药合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还可用“青黛散”( 青黛15 g,黄连10 g,黄柏10 g,薄荷5 g,桔梗10 g,儿茶10 g,冰片1 g,共研细末。

肉牛口炎的病因、诊断要点及防治

肉牛口炎的病因、诊断要点及防治

肉牛口炎的病因、诊断要点及防治作者:田朝霞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7期田朝霞(宁夏省同原市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56300)肉牛口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腭炎、齿龈炎、舌炎、唇炎等。

临床上以采食、咀嚼障碍和流涎为特征。

按其炎症性质,口炎可分为多种类型,临床上以卡他性、水疱性和溃疡性较为常见。

1 病因分析原发性口炎:①刺激性因素,机械性刺激常见有采食粗硬、有芒刺或刚毛的饲料,饲料中混有尖锐异物,不正确地使用口衔、开口器或锐齿直接损伤牛的口腔黏膜等;理化性刺激常见有抢食过热的饲料或灌服过热的药液,采食冰冻饲料,不适当地口服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或长期服用汞、砷、碘制剂;生物性刺激包括采食霉败饲料或有毒植物,采食了带有锈病菌、黑穗病菌的饲料,发芽的马铃薯,毛虫的细毛。

②感染性因素:本病无特异性病原,只有在抵抗力下降的条件下,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螺旋体等这些条件菌或一些病毒的侵害而引起口炎。

③诱因:受风寒的侵袭、长期的饥饿、过劳、营养不良等均为该病的诱因。

继发性口炎:①邻近组织的炎症,如咽炎、喉炎、唾液腺炎、换牙等。

②消化道疾病,如胃肠卡他与胃肠炎、肝炎、肠便秘等。

③矿物质与维生素缺乏症,如佝偻病、维生素A、B、C缺乏症等。

④中毒病,如汞、铜、铅、氟中毒等。

⑤传染病,如口蹄疫、传染性水疱性口炎、恶性卡他热、蓝舌病、羊痘、坏死杆菌病、放线菌病等传染性疾病。

2 临床症状由于口腔炎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临床上分为卡他性、水疱性、溃疡性等类型。

共同的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缓慢、口腔恶臭,口腔黏膜潮红、增温、肿胀和疼痛。

口炎都具有采食、咀嚼缓慢甚至不敢咀嚼,拒食粗硬饲料,常吐出混有黏液的草团;流涎,口角附着白色泡沫;口黏膜潮红、肿胀、疼痛、口温增高、带臭味等共同症状。

每种类型的口炎还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

卡他性口炎:口黏膜弥漫性或斑块状潮红,硬腭肿胀;当由植物芒或刚毛所致的病例,在口腔内的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疹,其顶端呈针头大的黑点,触之坚实、敏感;舌苔为灰白色或草绿色。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牛口蹄疫是一种甲类传染病,属于动物健康监督与兽医防治的重点监测对象,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牛口蹄疫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兽医和畜牧业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1. 临床症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蹄部的水泡和溃疡、蹄部疼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因为这些症状在牛口蹄疫和其他口蹄疫相关疾病中都会出现,所以根据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牛口蹄疫并不可靠。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确定牛口蹄疫的最可靠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其中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牛口蹄疫。

3. 快速诊断试剂盒为了快速诊断牛口蹄疫,在实地检测中通常会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

这些试剂盒通常基于抗体检测原理,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是否患有牛口蹄疫。

要注意的是快速诊断试剂盒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需要谨慎使用。

4.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发生时,通过对患病牛只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情的时间、地点、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可以帮助确定是否患有牛口蹄疫,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疫情监测与报告及时监测疫情动态,对可能存在牛口蹄疫的地区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动物隔离在疫情发生时,要及时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对可能接触到患病动物的人员和物品也要进行隔离。

3. 病毒灭活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场所、器具和物品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毒。

4. 疫苗接种目前已经存在牛口蹄疫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生。

在疫情高发地区和养殖密集的地区,可以考虑开展疫苗预防接种计划。

奶牛口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奶牛口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2016-03-09作者简介:黄福庭(1990-),男,黑龙江安达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诊疗方面工作。

奶牛口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黄福庭1,徐 睿1,许英松2(1.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站,黑龙江安达151400;2.黑龙江省安达市草原监理站,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奶牛口炎是由于其舌体被食入的异物造成损伤或者感染病毒而引起,主要特征是口膜与舌出现红肿、水疱、溃烂以及流涎等病症,且容易整群发生流行。

本文主要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牛户参考。

关键词:奶牛;口炎;诊断;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 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148-011 病因分析非传染性口炎:通常是由于饲喂不合理,如饲喂过于粗糙或者含有尖锐异物的饲料,如其中混有麦芒、玻璃或木片等杂物,都能够引起该病。

奶牛缺乏维生素,误饮氨水,采食有毒植物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奶牛牙齿由于磨灭不正或者受到不同过于坚硬机械的刺激,也能够引起该病。

奶牛服用的刺激性药物浓度过高,也会引起发病。

另外,当奶牛患有某些传染病,也能够继发该病。

传染性口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水疱性口炎病毒而引起发病。

自然条件下,主要是牛、猪、马感染该病毒而引起发病,其中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导致易感性不断提高,幼猪比成年猪容易感染,马比骡容易感染。

患病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可经由病牛的唾液和水疱液排出,对饮水、饲料造成污染而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或者经由皮肤和黏膜损伤而引起感染。

该类型传染力较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通常呈点状散发。

2 临床症状病牛颊内面、唇内侧、口腔内、舌上下面、牙龈、口角、鼻孔周围以及硬颚附近会发生扁平丘疹,大小呈胡椒粒至扁豆不等,从而导致上皮发生缺损。

发生病变部位的表面呈微黑色或者黑色,且病变上皮发生脱落后会在该处形成一个圆形的凹陷。

另外,病牛的口腔往往会形成丘疹或者发生溃烂,呈月牙状或者帽徽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安 全标 准和 有关规 定 。
4 72 食 品 添 加 剂 和 营 养 强 化 剂 的 使 用 应 符 合 ..
GB2 6 7 0和 G 4 8 B 18 0的 规 定 。
52 “ 原 乳 ” “ . 复 或 复原 奶 ” 与产 品名 称应 标 识 在包
5 其 他 5 1 全 部用 乳 粉 生 产 的 调制 乳 应 在 产 品名 称 紧 邻 . 部位 标 明 “ 原乳 ” 复原 奶 ” 在 生 牛 ( ) 中添 复 或“ ; 羊 乳
32 1 注 意 饲料 卫 生 , 要 喂太 粗 、 硬及 尖 锐 的 .. 不 太
饲草 。
到 创伤 、 水疱 、 斑 、 疡 等病 变 。 烂 溃
322 防止牛 食刺 激性 的东 西 。 .。
3 防治 措 施
3 1 治 疗 .
323 及 时发现 和修 整病 牙 。 ..

装 容 器的 同一 主要展 示 版面 ; 识 的“ 标 复原乳 ” “ 或 复
原 奶 ” 样应 醒 目 , 字号 不 小 于产 品 名称 的字 号 , 字 其
字 体高 度不 小于 主要 展示 版面 高度 的 15 /。
来稿摘登 ・

1 病 因



化 的饲料 。其 次 , 采用 药 物疗 法 , 般 可用 l 一 %食 盐 水、 2 3 或 %一 %硼 酸液 、 2 3 或 %~ %碳酸 氢 钠溶 液 冲洗 口腔 , 天 2 3次 ; 一  ̄ 口腔 恶臭 时 , 可用 01 . %高锰 酸钾 液洗 口 ; l 分 泌 物过 多 时 可用 1 E腔 %明矾 液 或 1 %鞣 酸液洗 口。 口腔黏膜 或舌 面发 生烂 斑或 溃疡 时 , 口 洗
( 明军 乌 苏市 吉 尔格 勒特 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古民族 乡 8 3 0 ) 朱 3 0 0
先 去 除 口腔 中的异物 , 强护 理 , 加 喂给柔 软 易消
后 还 可用碘 甘 油 (%碘 酊 1 , 5 份 甘油 9份 ) 或 2 、 %龙
胆 紫液 、或 1 %磺 胺 甘 油 乳剂 涂 布 创 面 ,每 天 1 2 — 次。
32 预 防 。
病 牛 表现 采食 小 心 , 嚼缓 慢 , 时将 饲 料 吐 出 咀 有
口外 。流 涎 , 量唾 液 呈 白 色泡 沫 状 附 于唇 边 或呈 大 丝状 流 出 。 口腔 黏膜潮 红 肿胀 , 口温增高 , 面有 舌 舌 苔, 1 5出甘臭 或 腐败 臭 味 。有 时在 口腔 黏膜 上 可看
常 见 的病 因是 采 食粗 硬 的 饲料 ,饲 料不 洁或 混
有尖 锐 的异 物 , 以及 动物 本 身 牙 齿磨 灭 不 正 。其 次 是误食 有刺 激 性 的物质 , 生石 灰 、 水和 高浓 度刺 如 氨 激 性 强 的药 物 等 。此外 , 可继 发于舌 伤 、 还 咽炎 及某
些 传染 病 。 2 诊 断
47 食 品添加 剂和 营养 强化 剂 .
加 部分 乳粉 生产 的调 制乳 应在 产 品名称 紧邻部 位标
明“ × 含× %复原 乳 ” “ × 或 含× %复原 奶 ” 。
注 : × %” 指 所 添 加 乳 粉 占调 制 乳 中全 乳 固 体 的 质 量 “× 是
分数 。
471 食 品 添加 剂 和 营养 强 化 剂 质 量 应 符 合 相 应 .
采 样 方 案 及 限 量 ( 非 指 定 , 以 C U g或 C U m 表 示 ) 若 均 V / F /l
项 目
n c m M
检 验 方 法
注 : 品 的 分 析 及 处 理 按 GB 4 8 . 样 7 91和 GB 4 8 .8执 行 。 7 9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