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3)第一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7)第二单元第1课《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 (10)第二单元第2课《读故事学数学》 (15)第二单元第3课《圆的认识》 (19)第二单元第4课《圆的周长》 (27)第二单元第5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31)第二单元第6课《圆的面积公式应用》 (37)第二单元第7课《整理与复习》 (43)第三单元第1课《倒数》 (47)第三单元第2课《分数除法》 (56)第三单元第3课《问题解决》 (60)第三单元第4课《探索规律》 (64)第三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 (67)第四单元第1课《巧用借“1”法》 (70)第四单元第2课《修晒坝的经费预算》 (76)第四单元第3课《比的意义和性质》 (80)第四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 (86)第五单元第1课《绘制校园平面图》 (92)第五单元第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94)第五单元第3课《比例尺》 (100)第五单元第4课《确定物体的位置》 (104)第五单元第5课《分数混合运算》 (108)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14)第七单元第1课《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18)第七单元第2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125)第八单元第1课《可能性》 (131)第九单元第1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 (135)第九单元第2课《圆》 (139)第九单元第3课《比和按比例分配》 (153)第九单元第4课《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156)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1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进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会准备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分数除法,例如:“如果一个小球的重量是3千克,另一个小球的重量是5千克,那么第二个小球是第一个小球的多少倍?”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一些关键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3/4 ÷ 2/35/6 ÷ 1/27/8 ÷ 3/4A篮子的苹果是B篮子的苹果的2倍,B篮子的苹果有10个,请问A篮子的苹果有多少个?C杯的水是D杯的水的3/4,D杯的水有16盎司,请问C杯的水有多少盎司?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进行解决。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数除法的应用,例如在商业、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确定,以及教具与学具的准备,都是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的部分。
教学过程的展开、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都需要我们细致地规划和实施。
西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题分数乘整数备课执教设计理念通过主题图引入,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然后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法则。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情景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和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儿呢?(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感知分数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每人吃5个饼,4人吃多少个?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分数乘法的意义(把5个饼变成15个),问:现在4人吃多少个饼?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加法和乘法算式,算式中有分数。
生列式:5+5+5+55 x 4生尝试列式15+15+15+15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2、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1)师:15×4该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回答,得出:15×4表示4个15,由加法得出得45.(2)试一试生练习,师巡视,集体订正,并说说怎样想的(3)口算,师即时板书。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怎样算?3、教学例2(1)出示:38×2.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的约分方法,抽生板书。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师强调:最好先约分,再相乘(2)练习,抽生板书(3)学生再次小结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1、课堂活动第一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根据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制定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学校:姓名:日期: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 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 页例1、2,练习一第1~4 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1. 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每人吃5 个饼,4 人共吃多少个饼?学生列式:5+5+5+5=5×4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 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5 的4 倍是多少?(2)分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的情境图:每人吃个饼,4 人吃多少个饼?的 4 倍是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 个是多少;多少?)2. 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 教师:×4 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2) 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
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 口算(教师即时板书):(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JP2〗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是针对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教学安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内容;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教学内容1 单元一:数学秘密2 单元二:数字工厂3 单元三:趣味填字4 单元四:数形结合5 单元五:尺规作图6 单元六:平整的土地7 单元七:运算换位置8 单元八:可视化9 单元九:立体看电视10 单元十:有了积有了商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点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2.贴近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教学内容详述单元一:数学秘密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重点内容包括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式、数的顺序比较和数的进位与退位运算等。
单元二:数字工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单元三:趣味填字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填字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单元四:数形结合本单元着重介绍了图形与代数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根据图形的特征写出对应的代数式。
单元五:尺规作图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尺规作图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构造。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和几何构造能力。
单元六:平整的土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面积的计算。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七:运算换位置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基本运算的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应用。
单元八:可视化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据统计与图表的制作。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问题解决(1)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问题解决(1)第3课时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分析研究,师生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想要做一个好的教案,就要找准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阐述,在内容层面把握教学主线。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整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去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1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解决问题第课时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在行程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二第7~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1~8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问题解决(2)第6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的5/7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2/9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教师出示第1、2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算种玫瑰的面积,再算种红玫瑰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
教材的章节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同时,使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倒数,并理解倒数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倒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倒数的含义和求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问小明想要和小华一样多的苹果,需要给小华几个苹果?2. 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2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除以3等于1/3,即2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1/3个苹果。
3. 倒数的认识:通过分数除法的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如果2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1/3个苹果,那么3个人合起来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3个人合起来有2个苹果,即2和3互为倒数。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5/6除以2/3,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如8/9除以4/5,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6. 倒数的求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两个数的倒数?通过举例,如求2的倒数,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的倒数是1/2。
7. 板书设计:板书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倒数的求法。
六、作业设计题目1:7/8除以3/4题目2:5/6除以2/3答案:题目1:7/8除以3/4 = 7/8 4/3 = 74 / 83 = 28/24 = 7/6题目2:5/6除以2/3 = 5/6 3/2 = 53 / 62 = 15/12 = 5/4题目1:求2的倒数题目2:求3/4的倒数答案:题目1:2的倒数是1/2题目2:3/4的倒数是4/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位置语言;2.掌握表示“上、下、左、右、前、后、中”的位置语言;3.能正确地用此类物品进行描述;4.发展语言表达、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表示“上、下、左、右、前、后、中”的位置语言;2.能正确地用此类物品进行描述。
三、教学内容1. 复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位置语言,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中”等。
### 2. 提出新问题:老师会使用小狗、小猫、小鸟等模型,用手指和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向课堂学生提出新问题,例如:1.小猫在谁的左边?2.小狗在谁的后面?3.小鸟在谁的前面?3. 解决问题:学生将用此类模型解决问题,例如:1.在讲台上放一个方桌,上放一个小狗,下放一个小猫,并询问学生:小猫在小狗的下面还是上面?2.在讲台上放好一个小猫,另放一个小狗,询问学生:小猫在小狗的左边还是右边?3.在讲台上放好一个小鸟,然后再放好一个小狗和一个小猫,询问学生:小狗在小鸟的前面还是后面?四、教学方法及教具教学方法1.课前复习方法:问答法。
2.设计问题方法:组合法。
3.场景模型方法:演示法,组合法,配合板书。
### 教具4.小狗、小猫、小鸟等模型。
5.方桌。
6.讲台。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复习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应对位置语言进行课前复习。
### 2. 提出新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 3.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使用位置语言及此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实操让学生深入体会位置语言的运用。
### 4. 拓展专题在学生初步了解位置语言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延伸如车站、医院等生活角色,即提供具有生活用途的情景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1.学生积极参与课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及场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深入认识到此类语言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得当:通过使用演示法、问询法、组合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计算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第8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5,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计算窗户的面积,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或周长的方法。
(2)通过计算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课堂活动第2题),掌握求圆环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圆的面积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能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所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让学生说说怎样求这些图形的面积?2.生活中,有些现实问题并不是直接求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例如:希望小学的阅览室有这样的窗户(呈现例1图),圆形花坛的周围有一条小路(呈现课堂活动第2题图)。
3.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解决相关的问题呢?今天就开始学习: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策略。
(1)请看与这个窗户相关的信息(完整地呈现例1)。
(2)怎样算出这个窗户的面积?教学方案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窗户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半圆的面积,学生独立解答两个问题。
教学方案2: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以后,再通过交流反馈,总结出方法。
(3)小结:像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一般把它分割成几个学过的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
2.掌握求组合图形的不同策略。
(1)呈现变式题:求右图形的面积。
(2)独立思考: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解成哪些基本图形?(3)引导学生通过画辅助虚线,整理出各种思路。
(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思路来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3.掌握求阴影图形的基本策略。
(课堂活动第1题)(1)议一议:这3个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交流:预设①:第2图中的2个半圆正好可组合成一个圆。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1课时 练习课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1课时练习课第11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四第8~12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除法的有关计算,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老师指导下通过复习回忆学生独立完成。
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形成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教师出示题卡,学生口答,教师填写)1/3÷1/12= 4/7÷1/2= 8/9÷3/7= 1÷3/4=5÷10/11= 14/11÷21= 5/8÷5/6= 9/10÷3/5=8/9÷8/3= 3/10÷10/3= 1/5×5/8= 1/3-1/4=2.填空。
(学生在回答时要求讲清楚自己是怎样想的)(1)把8/1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段,求每段铁丝长多少米?列式是( ),是求米的( )( )是多少。
(2)( )÷1/8=2/3=1/5×( )=( )× 3/4(3)1吨=( )千克25分钟=( )小时(4)12米的2/4是( )米;( )是36(5)在里填上“>”、“<”或“=”。
1/2÷4/5 1/2 15/16÷3 15/169/11÷9/11 1 5/8÷5/8 5/8(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边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7)59吨的2/15正好等于( )吨的。
(8)修一条路,每天修全长的1/10,( )天可以修完。
3.判断。
(学生用手势打“√”或打“×”,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说错或做对的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想的)(1)所有自然数(0除外)的倒数都小于1。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1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形分析,帮助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2/3×3 1/8×8 3×2/9 7×3/147/10×5 2/15×8 8/9×0 3/5×4抽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展示例4:(拖拉机耕地的画面和有关条件)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教师:怎样列式,为什么?3/5×2=3/10(公顷)(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3/5公顷的2倍是多少?)小黑板展示: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1/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教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1/2。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观察3/5×1/2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并指名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2)思考:3/5×1/2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
(3)教师提问:你们的想法3/1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结合图来表出3/5×1/2。
3/5公顷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左图表示,求1/2小时耕多少公顷就是求什么?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多少公顷就是求什么?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怎样表示3/5公顷,又怎样表示3/5公顷的1/2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画出图(也可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动手折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分摊费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分摊费问题|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分摊费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到第4.4节的内容,即分摊费问题。
在这一部分,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些共同的费用分摊给参与某个活动或共同承担责任的人。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分摊费用的概念,知道分摊费用是将共同承担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给每个人。
2. 掌握简单的分摊费用方法,包括平均分摊和按比例分摊。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摊费用问题,如共同购买物品后的分摊、共同出行时的费用分摊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摊费用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分摊费用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公平公正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分摊费用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分摊后的费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分摊费用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摊费用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班级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大家共同承担了交通费用,请学生们思考如何将这笔费用分摊给每个参与活动的人。
2. 讲解分摊费用的概念:向学生们解释分摊费用的概念,指出分摊费用是将共同承担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给每个人。
3. 讲解分摊费用的方法:介绍两种简单的分摊费用方法,即平均分摊和按比例分摊。
平均分摊:将总费用除以参与活动的人数,得到每个人应分摊的费用。
按比例分摊:根据每个人的责任或贡献比例来分摊费用。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分摊费用的方法。
例题1:班级一起去购买了500元的教材,共有30名学生,请计算每个人应分摊的费用。
例题2:班级一起去旅行,总费用为2000元,其中5名学生承担了60%的费用,请计算每人应分摊的费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一些分摊费用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可能性的大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可能性的大小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用“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程度。
2.能够对大小不等的可能性进行比较和排序。
3.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重点1.“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可能性大小的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难点1.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学生从主观上理解可能性大小,转化为客观上的比较和排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笔、教材等必要教具。
2.预先准备好PPT和相关教案。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现实生活中“可能性”的概念。
例如,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有60%的降雨概率,那么明天会不会下雨?这个概率有多大?对于不同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说法来描述其大小或程度。
由此引出“可能性的大小”这个新概念。
5.2 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4-35页,了解“可能性的大小”概念。
2.通过PPT配合举例的方式深入理解“可能性的大小”和“可能”、“不可能”的说法。
例如,“猜硬币”的游戏中,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大小是相等的;同时引出“不确定”和“肯定”的说法,以及“可能性大小”与“发生次数”、“时间长度”等因素的关系。
3.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加深理解和巩固学习成果。
5.3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能性”的例子,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分析。
2.进一步比较和排序不同可能性大小,例如例子中所提到的新冠病毒病例的可能性大小。
3.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可能性的大小”这个新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现实生活中的概念和举例子的方式,深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通过PPT和练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和巩固学习成果。
最后,通过拓展与应用的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过程要求:(1)指名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2)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人数,可增加口算题目。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由学生回答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板书:整数某分子/分母=整数某分子/分母或分子/分母某整数=分子某整数/分母(2)由学生回答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子/分母某分子/分母=分子某分子/分母某分母(3)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3/5某2/314某2/716某7/245/8某4/15二、作业练习完成练习一第13~15题。
1.第13题。
(1)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第14题。
(1)判断大小。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第15题。
(1)“所占空间”是什么意思?(理解求体积)(2)房子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计算?三、课后完成思考题。
【板书设计】练习课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所得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接着在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因数与该因数和分数乘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最后通过小结,让学生自己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5课时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第1、5、11~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行程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 掌握放大或缩小图形时,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2. 重点: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这个图形就变大了,这就是图形的放大。
相反,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这个图形就变小了,这就是图形的缩小。
3. 示例: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粉笔把它放大,再缩小。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大小变化,以及边长的变化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尝试将它放大或缩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大的倍数,然后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内容:放大: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缩小: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边长变化关系:放大倍数× 原边长 = 放大后边长;缩小倍数× 原边长 = 缩小后边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它放大2倍,再缩小3倍。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上的公式,计算出放大2倍和缩小3倍后的三角形边长,然后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新学期伊始,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创出新业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强化素质教育,坚持平等教育,着重激发学生潜能,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力争教育教学成绩有新的起色。
二、学情分析:本班现在19 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较浓,但学生基础较差,学得比较死,因此,本学期拟就此进行教学研究,力争出佳绩。
三、教材分析:1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A、分数乘法、倒数和分数混合运算;B、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C、比和按比例分配;位置;E、负数五大部分。
2、本册教学目标:A、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对计算简单的能够口算);B、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C、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并正确地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D 能正确地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E.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4)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 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 3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
六、教学关键分数乘法、分数倒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通过观察、计算圆的周长. 。
七. 教改措施1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 、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课时划分(一)分数乘法, 倒数, 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6 课时2.分数除法:7 课时3.分数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4 课时(二)圆(共10 课时)1.圆的认识: 2 课时2.圆的周长和面积: 5 课时: 3 课时圆和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6 课时(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0 课时(四)位置:6 课时(五)可能性: 4 课时八、教改设想1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 、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 、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加强能力的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能力. 八、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能力的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能力.2013-2014 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人人学友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你,不同的人学得不同的数学;为了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进行学习,培养起他们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发展,特制定以下授课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19 人,其中男生 6 人,女生13 人。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
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
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
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书写差,这学期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初步认识年月,会进行24 时计时法计算。
空间与图形:初步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周长和周长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实践与综合应用:小调查,办数学小报,做一个家庭年历。
三、本期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大月、小月的天数以及平年、闰年等概念。
4、认识24 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念,体念时间的长短。
5、知道周长的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8、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1、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2、在认识旋转与平移现象和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4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1、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克、千克、吨的计算。
五、教学难点1、认识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六、教具、学具准备: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和幻灯片,教学挂图,年历,挂钟;直尺,软尺,绳子等测量工具,口算卡片,钉子板;天平、电子称等;小棒、指南针等。
七、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和活动方式:1、介绍或阅读中外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2、解有趣的思考题,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
3、介绍或阅读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和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4、制作数学教具、模型,进行一些实际测量。
时间安排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设立数学兴趣小组,由各小组长负责一些管理,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势。
八、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切实掌握,对于难点采取适当分散,预做准备,多举实例的办法,加以解决。
2、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