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丁善德简介-素材.doc
丁善德与《快乐的节日》
丁善德与《快乐的节日》(一)丁善德简介丁善德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钢琴家。
在1911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的昆山,他从小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在日常娱乐的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民族乐器如锣鼓、二胡、琵琶的使用。
这样的童年经历为丁善德后续创作出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音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丁善德17岁的时候,凭借自身的勤学苦练,他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丁善德主修琵琶专业。
其导师为平湖派名家朱英教授。
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琵琶专业一年后,丁善德将学习重心由琵琶转为钢琴,在查哈罗夫教授名下进修。
在丁善德36岁的时候,获得了去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机会,在巴黎音乐两年之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丁善德怀着热切的期盼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一职。
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职期间,丁善德先后出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以及第四届副主席职位,后荣升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职位。
丁善德曾多次代表我国音乐家出国访问,并多次担任国际钢琴演奏比赛评委职务。
丁善德所作钢琴曲题材较为广泛,以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时期为例,在这一时期,丁善德先后创作过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钢琴曲《新疆舞曲》,合唱曲目《黄浦江颂》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其实在1958年以红军长征为题材所创作的长征交响曲更是享誉海外,被评为新中国交响曲开山之作。
(二)《快乐的节日》创作背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于1953年创作完成了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是,全曲由五个小曲组成,它们分别为:丁善德在创作《快乐的节日》期间,我国社会主义进程刚刚起步,我国人民普遍怀有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全民生产精神。
且受到1951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在当时我国的文化发展处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状态,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钢琴作曲家们创作激情达到了空前盛况,优秀钢琴作品层出不穷,为人称道。
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在创作中加入了浓郁的中国风格,因而具有的强烈的民族元素表现,这样的特色于我国所特有的审美元素相互契合,最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丁善德先生音乐创作生涯之启示
丁善德先生音乐创作生涯之启示一、音乐生涯丁善德(1911~1995),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昆山。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初学琵琶,一年后转习钢琴。
1934年首演贺绿汀的获奖作品《牧童短笛》及《摇篮曲》,并灌制唱片,为中国首位灌制唱片的钢琴家。
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兼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并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等。
其中《长征交响曲》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丁善德祖籍浙江绍兴山阴,祖辈以农为业。
父亲本名平元有,到江苏昆山为丁姓染坊老板干活,后为继承老板的产业改为丁姓,育有二子五女,丁善德为幼子。
丁善德4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朱荇青(朱英)、黄自、李恩科、鲍里斯·查哈洛夫(Борис Захаров)等。
1934年为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及《摇篮曲》录制唱片,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
1935年5月在上海、北平、天津举行音乐会,这是中国钢琴家首次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1935年6月丁善德从钢琴系毕业后,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任教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母校任教,并与陈又新、劳景贤等创办上海音乐馆。
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后,日伪接管学校。
丁善德辞职,将上海音乐馆改办为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1942年起师从德籍犹太作曲家弗兰克尔学习作曲,1945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钢琴组曲《春之旅》。
1946年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
1947年10月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娜迪亚·布朗热、奥涅格、渥朋、奥班、加隆等。
1949年9月回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先后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等职。
1995年12月8 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4周岁。
丁善德: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穷尽其生
大师剪影22丁善德: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穷尽其生■ 李定国丁善德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音乐大家,集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
在丁善德长达一个甲子多的音乐生涯中,他创作了无数的音乐作品,留下了一批传世的交响乐、室内乐、合唱曲和钢琴独奏曲等经典器乐作品,还有许多脍炙人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根据中国民歌编配、钢琴伴奏的中国艺术歌曲。
丁善德曾长期协助乐坛泰斗贺绿汀,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主管学校作曲指挥系和钢琴系的日常工作。
在40多年间,培养了朱工一、周广仁、陆洪恩、罗忠镕、陈铭志、施咏康、陈钢、王西麟、王酩、王建中、赵晓生、刘念劬和许舒亚等一大批中国乐坛举足轻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此外,丁善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著书立说,发现提携新人,他为了中国的音乐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2021年11月12日是丁善德先生诞辰110周年。
近期,上海和他的出生地江苏昆山分别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昆山市人民政府已在当地的保利剧院辟出600平方米的楼房作为丁善德的纪念馆,还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基金,以后每年以丁善德名义,在当地举办系列音乐活动。
由此可见,昆山已把丁善德作为当地一张响亮的人文名片。
12月15日,上海交响乐团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了“丁善德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上,奏响了丁先生的三部交响音乐力作:《新中国交响组曲》《C大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协奏曲》及重头戏《长征交响曲》。
整场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全场的观众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我的思绪也似乎穿越了时空隧道,当年采访丁老的一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牵头办作曲学习班1980~1990年代,我除了制作一些有社会影响的大型专题音乐会外,同时还在《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上专门撰写音乐人物和乐评文章。
从那时起,我就与中国许多著名的前辈音乐家交往频密,其中就包括丁善德先生。
丁老先生和蔼善良又平易近人,没有半点大家的架子。
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研究
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研究作者:王怡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摘要:丁善德的钢琴音乐创作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他创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他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钢琴音乐创作风格,这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一、丁善德简介丁善德是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
他出生于20世纪初,最初进入上海国立音乐院钢琴系进行学习,后来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作曲。
学业有成回国后,便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
他是中国20世纪音乐历史上难得的一名音乐家,他在音乐方面进行了全面、广泛的学习,在钢琴方面的创作更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是海内外都享有崇高声誉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丁善德的创作与他自身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经历在不断的变化,他的创作风格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关于音乐方面的创作可谓是成果丰硕,而且不受限于任何问题。
他在接触音乐之初,首先接洽的是钢琴音乐,因此他对于钢琴有着特殊的情怀。
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偏爱于钢琴音乐。
在丁善德老师现具有编号的36部音乐作品中,钢琴音乐就占所有音乐创作的二分之一。
通过许多音乐学家对于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得出结论,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主要将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高创作水平,十足中国风味道的钢琴音乐作品。
二、创作特色丁善德的钢琴音乐创作主要以体现我国民族精神为主,融入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这种独特的钢琴音乐创作形式主要是以和声、调性和织体为重要因素综合运用的成果。
(一)创作的和声在音乐创作方面,人们总是会根据音乐的表现内容、风格和旋律特点来设置“和声”。
在音乐创作方面,钢琴音乐创作更讲究和声,这里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和声的同时,还吸收、借鉴了西方印象派方面的营养素材,并且灵活运用和声相关的内容,在丰富运用和弦的过程中,要防止进行过于单一的现象,避免具有民族风的乐曲与终止式发生摩擦。
小学音乐教材1-3年音乐家介绍
小学音乐教材1-3年级作曲家介绍一年级①一年级②1.聂耳【中】 1.圣-桑【法】2.段时俊【中】 2. 格里格【挪】3.丁善德【中】 3.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4.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 4.肖邦【波】5.比捷【法】 5. 安德森【美】6.爱德华.施特劳斯【奥】7.波尔蒂尼【匈】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8.格立伯【奥】二年级③二年级④1.艾伦贝格【德】 1.潘振声【中】2.安德森【美】 2. 瞿希贤【中】3.柴科夫斯基【俄】 3.寄明【中】4.圣-桑【法】 4. 聂耳【中】5.史真荣【中】 5. 普罗科菲耶夫【俄】6.贺绿汀【中】 6.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荷兰】7.圣-桑【法】8.普罗修斯卡【波】9.格里格【挪】10.丁善德【中】三年级⑤三年级⑥1.郑律成【中】 1. 贺绿汀【中】2.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中】 2. 王慧然【中】3.黎英海【中】 3. 维瓦尔第【意】4.柯达伊【匈】 4. 潘振声【中】5.刘天华【中】 5. 圣-桑【法】6.沙汉昆【中】 6. 白诚仁【中】7.瞿希贤【中】7.勃拉姆斯【德】8.辛沪光【中】8. 柴科夫斯基【俄】9.德彪西【法】9. 德彪西【法】10.魏群【中】10. 瞿希贤【中】11.吕其明【中】12.冼星海【中】13.贝多芬【德】中国作曲家1.聂耳(1912-1935)作曲家。
原名守信,字紫艺,1912年2月14日生于云南昆明市。
父聂鸿仪,母彭叔宽,靠行医和经营药铺维持一家八口生计。
聂耳在中小学读书时,已显露他的艺术才能,音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他学会了笛子、小提琴,喜看花灯和滇剧,他在少年时所获得的民间音乐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进入云南省第一师范高级部外语组学习,并在共青团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年轻的聂耳抱着一种希望革命事业快些推进的心情,于1928年11月应募入伍当兵。
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丁善德)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青海教师资格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丁善德)
丁善德(1911-1995):我国着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昆山人。
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
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
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春之旅》、《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级①第九课《游戏》中的钢琴曲《捉迷藏》;
二年级④第十课《跳起舞》中的钢琴曲《新疆舞曲》。
四年级⑧第二课《跳起来》中的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丁善德简介
丁善德简介
(1911——1995)
丁善德江苏昆山玉山镇人。
丁善德中国作曲家,钢琴家。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琵琶,1929年改为主修钢琴和作曲理论。
1934年首演贺绿汀获奖作品《牧童短笛》。
曾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
1935年毕业后任教于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937年冬与陈又新创办上海音乐馆(后改名为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46年任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
1947年赴法国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1949年毕业回国,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兼作曲系主任。
1956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
应邀担任1956年舒曼国际钢琴比赛、196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和1964年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比赛评委。
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有《丁善德钢琴曲集》《丁善德艺术歌曲集》。
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大合唱《黄浦江颂》等。
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丁善德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的审美探究与钢琴伴奏分析
7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5作特色,时代性与地方性、艺术性与民族性并存。
他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初期发展的缩影与精华,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在中国的发展1920年以前几乎是空白,自从萧友梅先生的声乐作品《问》问世后迅速流行,自此,中国在近代音乐史上才有一首比较大型、比较成熟的艺术歌曲作品。
丁善德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分为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和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
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主要有:《槐花几时开》(以下简称:《槐》)(作品12之1)根据四川民歌改编而来;另一首同样根据四川民歌改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作品12之2);《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作品12之3)根据新疆民歌编曲;《玛依拉》(作品12之4)根据哈萨克民歌改编;《想亲娘》(作品12之5)根据云南民歌改编;《上去高山望平川》(作品18之1)根据青海民歌改编。
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主要有:《爱人送我向日葵》(作品17之2)由邹荻帆作词、《延安夜月》(作品17之3)由李季作词。
另外还有声乐套曲,《滇西诗钞》(作品22)戴洪麟作词,该套曲由《遥望》《撒尼女》《夫妻船》《蝴蝶泉》《采花》五首歌曲组成。
二、《槐花几时开》的审美探究(一)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之歌词美《槐》歌词是四句,每句七字。
内容为“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哦哟),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
娘问儿女啊,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噻)几时开(哟喂)”。
[1]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托现在我们眼前。
《槐》是四川宜宾地区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晨歌”,由于四川地区的方言特征,对于“chen”“shen”不分,所以这首“晨歌”也叫“神歌”,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高高山上一树槐》,这个名字是根据歌词内容当中的第一句歌词而命名。
“衬词”美是《槐》的山歌语言特色,歌词蕴含着简洁美的特征。
而歌词内容在任何文献记载中都没有争议,但衬词却不尽相同。
丁善德简介
丁善德丁善德(1911~1995),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江苏昆山人。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音专)钢琴系,受教于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并师从朱荇青、黄自攻习琵琶、和声、配器。
抗战以后,筹办上海音乐馆,并亲自主持该馆工作,从事音乐教育活动。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指导教师为布朗热教授及渥朋教授。
194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
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
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
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
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
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
一部“长征”千古名——丁善德
mUSI 匸FEATURE 音乐专题题:?,? !,……,!,意味着当年人们的心理轨迹。
《第二交响曲》则是单乐章形式,内含四个部分:惊、悲、愤、壮。
各种特色乐器的独奏传递着不同人物的心声。
尤其是在交响乐队中引入了一件奇特的乐器:锯琴,它时隐时现,如泣如诉,扣人心弦,别开生面,堪称一 绝。
《第三交响曲“西藏”》是藏族音乐的交响化展现。
《第四交响曲》是为竹笛和22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曲,应瑞士 "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而作,总体构思是 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道家哲理中得到的启示,以展示大千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奥性。
《第五交响曲》则围绕大鼓展开, 并以敲击乐器群为全部作品的结构支柱,表达豪放、骡悍、奋进的人文精神。
《第六交响曲》代表着中国民间音乐和传统哲学。
而《第七交响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第四交响曲》的呼应,借用了庄子说的"天籁、地籁、 人籁”为作品标题。
第一段“天籁”取意于宇宙,全部是发出似水晶般音响的乐器,晶莹剔透,如星星闪烁。
"地籁”段是各种鼓类乐器,象征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令 人联想到远古部落之间传递信息的"动地来”的隆隆鼓声。
“人籁”段是以中国古代编钟为首的锣镣等金器的组 合。
《第八交响曲"求索”》展现了中国戏曲的美学意念——由小见大,寓繁于简——独奏大提琴来担任乐队部 分,一人演奏的打击乐器担任过去四到五人演奏的打击乐器组。
《第十交响曲“江雪”》脱胎于柳宗元的《江雪》,京剧名家尚长荣录制了三段吟唱录音,配以古琴大 师龚一的琴音,加上从《梅花三弄》里“提炼”出来的十二音序列,意境独特。
杨立青在研讨会上讲出的两点联想都“中了”:嵇康和狂草。
《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 朱践耳最后完成的交响曲。
这部鸿篇巨著不仅体现了一切朱践耳交响曲的特点,而且是对前面所有交响曲的总结。
+火到丁善德一家,不得不说他们在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丁善德本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他的女儿丁芷诺和丁柬诺分别是中国小提琴界和中国钢琴界的泰斗 人物,外孙则是著名指挥家余隆。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范元绩【期刊名称】《琴童》【年(卷),期】2009(000)007【总页数】2页(P20,19)【关键词】《快乐的节日》;组曲;儿童;音乐生涯;打击乐器;丁善德;琵琶;零花钱【作者】范元绩【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20。
拳曲Ⅳ蓼镯一、丁善德的童年及其音乐生涯丁善德1911 年11月出生于江苏昆山,从小就特别喜爱音乐, 6 岁时母亲花费8块大洋,买了一套正规的中国锣鼓打击乐器供他学习、玩耍,不久他对琵琶特别感兴趣,而且自己从零花钱里攒了7个铜板,专门去听评弹艺人的“大套琵琶” 。
母亲为了满足儿子,便又给他买了一把琵琶,并带他拜师学艺。
进中学后,他已经学会了二胡、笛子、风琴、昆曲等,总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个国乐小组,公推丁善德为组长。
经常性地排练和演出,小小的国乐组把学校的文艺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
1928年, 17岁的丁善德以琵琶专业考取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同时,随黄自学作曲。
第二年,丁善德被钢琴深深吸引,并以顽强的毅力,将钢琴练到了主修的水平。
在上海音专学习期间,他连续6年获得优等生奖学金。
1937年丁善德和陈又新在上海合办‘ ‘ 上海音乐馆”,并在母校任教。
10 年后丁善德远赴法国音乐学院深造,跟布朗热、加隆等名师学作曲。
1949 年回国,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
1956 年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连续任职39 年,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1995 年逝世。
二、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中国成立,人们心中充满喜悦,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那时的孩子更加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比起他们的长辈,真是遇上了最幸福的时代。
丁善德深受感染,便创作了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音乐中他以一颗童真的心和纯熟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和活泼的天性。
1.郊外去本曲是标准的ABA 单三部曲式, C 大调使得演奏读谱容易些,虽然是6/8 节拍,但应该按一小节两拍的节律弹奏,所以速度不能太慢,要显得动感而活跃。
探究丁善德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风格
探究丁善德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风格作者:高艺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2期【摘要】丁善德是我国近代音乐上最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作品是他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裁,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对我国本民族钢琴音乐创作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本文通过对丁善德先生的生平简介、钢琴作品创作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等方面的阐释,分析他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为中国年轻作曲家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丁善德;钢琴作品;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01-0021-02【本文著录格式】高艺.探究丁善德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风格[J].北方音乐,2020,01(02):21-22.丁善德(1911-1995),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近代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钢琴音乐的创作给了他音乐创作的灵感,他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目前发现的有36部,这些音乐作品涉及面广,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丁善德先生钢琴作品的创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有鲜明的时代感,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风格,为音乐作品的创新树立了典范,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他还非常注重技法的传承,在教学的同时记录下那些精彩的教学瞬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范例。
他的作品大多融入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目前已被世人接受和传颂,他的钢琴作品文献也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丁善德先生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西方创作技法的同时,也注重本民族的传统民族特色,为了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他将西方技法和我国传统技法融合在一起,目前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他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努力。
而他努力发展民族风格的经历,也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宝贵经验。
中国现代作曲家:丁善德人物简介
• 作品运用了新疆地区的音乐元素,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 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管弦乐作品的代表之作
《长征》
• 《长征》是丁善德的一部交响乐作品,以长征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
族的英勇精神
• 作品运用了现代音乐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历史意义
丁善德的晚期音乐活动与影响
音乐活动
• 丁善德在晚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交流等
• 他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他还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推动中国生了广泛影响
• 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 他的音乐理论和创作理念,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的学术贡献,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丁善德的音乐理论与学术研究
音乐理论
• 丁善德在音乐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音乐理论观点,为中国音乐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
路
• 他的音乐理论成果,受到国内外音乐学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富的音乐遗产
的音乐风格
• 他的个人品质,成为中国音乐家的楷模
丁善德与其他音乐家的交往与合作
与音乐家的交往
• 丁善德与许多音乐家有过密切的交往,如聂耳、洗星海等
• 他们共同探讨了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问题,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
• 他们的交往,为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与音乐家的合作
• 丁善德与许多音乐家有过合作,如贺绿汀、陈歌辛等
• 这一阶段的作品,展现出其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探索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作者:***来源:《音乐探索》2020年第02期摘要:丁善德是我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以丁善德钢琴作品为对象,通过其创作成就、创作技法等的分析,试图提炼其钢琴作品创作的特色,并结合自身理解对其作品演奏提出自己的看法,期许为推进当下中国音乐创作与演奏提供参照。
关键词:丁善德;钢琴音乐;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20)02 - 0128 - 06DOI:10.15929/ki.1004 - 2172.2020.02.018善德(1911—1995)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曲家,他广泛借鉴西方现代作曲理念与技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音乐的思维原则,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语言个性的钢琴曲、交响乐、大合唱、协奏曲、室内乐、影视配乐等,为中国音乐创作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作为音乐教育家,他撰述的《赋格写作技术纲要》《作曲技法探索》等一系列理论著述被广泛引用,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培养了罗忠镕、陈铭志、胡登跳、王西麟、汪立三等一批影响世界的作曲家。
作为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加社会音乐活动,曾多次到国际国内举行讲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出任国际大赛评委等,为国际音乐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章以丁善德的钢琴创作为对象,试图在勾勒其钢琴音乐创作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提炼其钢琴音乐创作特色与演奏提示,旨在为当下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借鉴。
一、成就在历史中展现1911年11月,丁善德生于江苏昆山。
他深受当地昆曲、江南丝竹、评弹的影响和熏陶,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8年,丁善德在时任昆山中学校长吴粹伦的鼓励和丁母的支持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易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随朱英修琵琶、随查哈罗夫修钢琴、随黄自修作曲技术理论、随苏石林修声乐等课程,为其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钢琴音乐的开拓者、奠基者——丁善德
动 了桑桐 、陈铭志 、陈培 勋、罗忠 黎英海 、黄虎威 、蒋祖馨 、汪立三、
曲家 , 为继续创造具 自中国特 色的钢j 了新贡献 而直到 8 O年代 ,丁先生j 量钢 琴作品 ,始终坚定 不移 地沿着这 丁先 生一 牛在 钢琴创作 方面 的贡献 说
维普资讯
乐 钧 er 海 沉I my Mo
维普资讯
16 2年毛泽东主席接 见上海 文艺 界人士,毛泽东左为丁善德 9
上个世纪 的6 年代起 , 0 在文化部 、 中国音协 、 / 人 、 《中国大百科全 书 ・ 乐舞蹈卷 》 音 。以及 当时
中央 、 上海两音 乐学院的各种 工作 中, 我跟丁先生 有过很 多工作上的联系。他为人非常谦逊朴实 , 对
工作非常热情坦诚。丁先 生当时担任上音 的常务 副院长 。 实际主持上音的 日常工作 。 他不仅得到上
音各级干部和中央院各级 干部 的拥护 。也 得到贺 院长 、吕骥 同志等前辈的尊重 。同时 , 他也是 国内 久负盛名的作 曲家 、 音乐教育家、 乐活动家及演 音 奏家。他 为上海音乐学院 的建设 以及新 中国音乐 事业发展做 出了非常大的贡 献。 作为一位作 曲家 。 丁先生是我 国全面 、 优秀的 代表之一。他虽然早年 以琵琶 和钢琴的演奏 开始 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但从上个世纪 4 年代开始 , O 他 就转入 了作曲的轨道 ,直至 1 9 9 5年 1 8日他逝 2月 世为止 ,他几乎没有停下 自己从事音 乐创作的笔 。 像马思聪一样 ,他将 自己的音 乐生涯转入从 事音 乐创作的主要 出发点 ,是 为了改变在 中国的音乐 舞台上只演奏外国钢琴作 品的现象 ,是 为了改变 中国在器乐创作上长期所处于的弱势地位。在 6 O 多年前的旧中国, 钢琴 、 小提 琴的外 国文献几乎铺 天盖地 ,要以 自己的决心和行动去改变这种状 况 , 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毅 !没有 一种 “ 以民族 为 己
五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
五年级音乐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2、《依马呀吉松》是一首藏族民歌“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的堆谐舞曲3、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舞蹈突出脚的踢、踏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藏族的踢踏舞4、衬词: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衬托性词句5、《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民歌。
这是一首典型的“花儿”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
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6、朱仲禄:民间歌手,人称“花儿王”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7、花儿: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的一种山歌。
音乐具有高亢、奔放、粗犷、刚健的风格8、《新疆舞曲第二号》演奏形式为钢琴独奏,丁善德作曲,9、《新疆舞曲第二号》是根据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创作的钢琴曲,节奏铿锵、旋律跳荡,展现了欢乐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10、丁善德: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管弦乐《长征组曲》、大合唱《黄浦江颂》等。
11、《四季调》是一首青海民歌12、《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魏岚作词王原平作曲13 G大调音名G A B C D E F G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3、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组成14、《北京喜讯到边寨》演奏形式为管弦乐合奏,郑璐马洪业作曲15、《北京喜讯到边寨》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以充满激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面。
16、《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曲式结构为:A+ D +B +C+ E +A谱例C具有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17、《手拉手地球村》李幼容作词龚耀年作曲18、《留给我》王健作词士心作曲19、《森林狂想曲》吴金黛作曲20、《大河之舞》为爱尔兰的比尔.惠南作曲21、《大河之舞》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戏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并汲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22、《大家一起来》瑞典的罗伯特.乌尔姆罗宾.雷克斯作曲阿明填词23、《小步舞曲》奥地利的莫扎特作曲24、小步舞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后传入宫廷,逐渐演变成速度舒缓,风格典雅的音乐形式。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新疆舞曲第二号》课件
谢谢!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3月28日星期一2022/3/282022/3/282022/3/2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3月2022/3/282022/3/282022/3/283/28/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3/282022/3/28March 28,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作者简介
丁善德(1911~1995),中国 作曲家,钢琴家,江苏昆山人。 长期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先后 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 (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 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 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 赛(1964年)评委。在国内多 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代表 作品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 《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 第一号》、《托卡塔——喜报》 等。
新疆舞曲第二号
舞姿活泼优美
步伐轻快灵巧
Hale Waihona Puke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 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 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 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 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 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 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 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 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 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 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 载舞的欢乐场面。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资料
丁善德
丁善德(1911~1995),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江苏昆山人。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音专)钢琴系,受教于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并师从朱荇青、黄自攻习琵琶、和声、配器。
抗战以后,筹办上海音乐馆,并亲自主持该馆工作,从事音乐教育活动。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指导教师为布朗热教授及渥朋教授。
1949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历任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
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钢琴比赛(1964年)评委。
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
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管弦乐作品有《长征交响曲》等。
其中《长征交响曲》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管弦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