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

合集下载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马拉松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均会出现运动量过大造成的疲劳,甚至损伤的情况,而训练和比赛后的身体恢复方法就成为了每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必须重视的内容。

通过各种有效恢复手段快速恢复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降低疲劳感是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后的身体恢复方法进行研究,为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提供参考建议。

1 拉伸放松法拉伸放松法是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肌肉进行牵拉放松缓解肌肉的紧张、预防疲劳和运动损伤,此种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恢复方法,为以后运动员肌肉力量、柔韧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拉松是一项高耗能运动项目,在进行拉伸放松法进行身体恢复时,要根据马拉松的运动特点,对相应的肌肉、肌腱、肌群进行拉伸放松,并且拉伸放松的时间安排要根据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通常情况下,训练强度相对较小的课程,可以先安排运动员进行慢跑,在进行拉伸的整理活动,拉伸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即可,当训练强度较大的课程,或者参加完马拉松比赛,同样可先安排慢跑,之后进行拉伸放松,此时的拉伸时间要相对较长,在30-50分钟左右。

2 针灸按摩恢复法针灸和按摩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前者能够加快运动员的新陈代谢消除运动产生的代谢物质,并提高机体免疫力,后者能够让身体和肌肉从紧张的状态迅速放松开来,减轻运动员的疲劳感,使得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恢复正常。

针灸按摩恢复法通常是在晚饭后1小时进行,先进行按摩之后在进行针灸放松。

在训练过程中,按摩可天天进行,而针灸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肌肉反应选择是否进行,按摩的时间通常安排在40-60分钟之间,不过在比赛之前要适当减少按摩的时间和力度,避免由于过度的放松和恢复降低了运动员的肌肉兴奋性,在比赛结束之后的针灸、按摩同平时训练时的针灸、按摩时间、力度。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与恢复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与恢复

Prevention and Recovery of Marathon athlete' s over training b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作者: 张迪
作者机构: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出版物刊名: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页码: 91-91页
主题词: 马拉松;大运动量;过度训练;疲劳;恢复
摘要:“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是“三从一大”的重要训练理念之一,但如果运动负荷超过了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引发过度训练。

为了探究我国马拉松选手过度训练的产生机制,从马拉松的项目特点及生理、生化等方面阐述了过度训练的原因及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及促进恢复的方法,以便为马拉松运动训练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对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营养学干预

对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营养学干预
与皮质醇 的比值 明显 降低 。朱 全与 浦钧 宗通 过超 负荷训 练大
鼠游泳模拟过度训 练实验研 究发现 , 过度负 荷组大 鼠在训练 的 后期 , 遍出现运动能力的下降 , 普 血清睾 酮浓度 明显下 降、 皮质 醇浓度 明显升高 , 睾酮/ 皮质醇 比值较 对照组下 降 9 .% 。 42
受现代 “ 三从 一大” 训练理念 的影 响 , 一些教 练员为 了提高 运 动能力和 运 动成绩 , 味地追 求 采用 现 代多 元 化 的训 练 手 一 段, 再加 上训 练 计划 不合 理 、 科 学 , 度 训练 的现象 频 繁 发 不 过 生, 这种现象在中长跑等耐力性项 目中尤 为 明显 。马拉松作 为 特殊 的耐力性项 目, 常发 生过度 训练 , 接影 响 运动员 的身 经 直 体健康和运动能 力 。近年 来我们 国家 马拉 松项 目的成绩 正在 稳步上升 , 我国运动 员和 国外选 手依 然存 在很 大差距 , 但 特别 是在运动员最佳竞技能力 的保持方 面 , 国外马 拉松选手 运动 寿 命要 比我 国选手长 5— 8年 。其 中很大一 部分原 因就是我 国选 手在训练 中为出成绩 而刻 意 的追求 大运 动量 , 忽视 了 营养、 而 放松等环节 , 结果导致过度 训练 , 生过度疲 劳 , 而导致 身体 产 从 机能的下降 , 并最终导致运动 寿命 的缩短 。
I2 4 免疫功能下降 ..
运 动员 长时间训 练 导致 的身体 疲 劳和机 能 下降不 能在 短 时间内恢 复 , 使其疲 劳症状 不 断增加 且运 动成 绩下 降 , 为过 称
现 代 马 拉 松 比赛 训 练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关键词 : 马拉松 ; 过度训练 ; 营养学 中圈分类号 : 8 43 G 0 .2 文献标识码 : A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与恢复一、过度训练的概念与可能机制1.1过度训练的概念过度训练是运动性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由训练的总量、频率和强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过度训练会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生理上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心理上出现压力过大、焦虑、害怕训练等状况,严重的后果是运动员提前终结其运动生涯。

如果在马拉松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训练总量、频率和强度的任意一项上出现过量的现象,再加上身体和心理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生理和心理上就可能产生不适状况,久而久之,逐渐成为过度训练。

1.2导致过度训练的可能机制1.2.1糖原消耗不足马拉松运动项目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从其身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中汲取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维持运动员长时间的保持技术动作,这时就需要肌糖原提供运动的能量,而长时间的运动降低了肌糖原再合成的速度,当肌糖原被汲取完之后,运动员的身体能量就会逐渐下降,很快产生疲惫感,从而影响运动能力。

1.2.2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不再能维持平衡,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得紊乱,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运动时差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又分为交感神经类和副交感神经类,其中副交感神经属于植物神经系统,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副交感神经影响尤为严重,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二、马拉松运动特点对过度训练的影响2.1马拉松运动特点马拉松运动是距离特别长的长跑运动,需要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42.195km 的长跑,完成全程的时间通常要大于2h。

参加马拉松运动的运动员需要拥有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跑技与战术,能够有效控制和稳定跑步中呼吸的节奏和频率,并且知道如何运用跑步技术,将体能消耗减到最小,满足长时间的运动对体力的要求。

所以马拉松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非常大,相应的训练时间也很长。

马拉松训练疲劳与恢复的探讨

马拉松训练疲劳与恢复的探讨

lea r,hs ae l ie emehns n d met f eft u o eMaa o a ig a dfr emoepo oe irt e ti pp r a f st cai adj g n i ef m t rt nt in , n t r r r ss t u cr h i m u o t ag r h h h rn uh p
t i i g t eq i k r c v r o t ehi a an n o e a lt ss o l e a mu t By r fri g t r a e l f e ae r n n , h u c e o ey f m h ih l d t i i g f rt t ee h u d b s. ee r o a g e t a ltd a r g o r h h n d o r
s mea p o c e t u r v n i na d i e o e . o p r a h s f i ep e e t n sr c v r o t ag o t y Ke r sM a a o a i g f t e r c v r y wo d : r t n t i n ;a i ;e o e h rn u g y
文章 编 号 :6 3 4 4 ( 0 8 0 — 6 — 17 - 3 32 0 ) 0 6 0 4 4 4
A s u so n S o t t u n c v r r m a ah n Tr ii g Dic sin o p rsFa i ea d Re o e y fo M r t o an n g
对 马拉松 训 练疲 劳与恢 复 的文献 资 料进 行对
比研究 。
2 结 果 与分 析
21 马拉松 训练 中疲劳产 生的机理 .

马拉松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

马拉松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

马拉松运动疲劳与恢复的探讨摘要马拉松运动不同于一般的田径运动,其运动的时间长,能量消耗较大,对于人体各项机能的要求较高。

许多运动员在跑完马拉松之后极易出现疲劳感,很难从训练和比赛后迅速调整自身的身体状态。

运动学界目前对于马拉松疲劳性恢复的问题已经越加重视,如何帮助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之后快速恢复,已经成为了运动学界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马拉松运动疲劳性产生的原因着手,对马拉松运动后的恢复性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包括马拉松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及应当从外部获取哪些营养物质来帮助马拉松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的各项机能等。

1引言不同于一般的田径赛跑,马拉松运动一种高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活动,参与马拉松运动的选手很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症状,伴随着这种疲劳症状很有可能有其他异常的反映等,比如对某一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等。

在马拉松运动的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很大的心思都在关注运动员的成绩上,往往忽视了运动员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的疲劳感。

这就需要教练员以及整个的教练团队要时刻关注运动员的身心状态变化,要按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查,通过按摩、心里治疗能方法来降低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感。

马拉松的训练强度大,对于运动员来说训练的整个过程要消耗自身较大的能量,因此对于各种能量的补充也是帮助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拉松运动是属体能类项目,一次大运动量的训练或比赛,要消耗几十倍至上百倍于安静时的能量,这时机体内可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神经活动紧张、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加速、物质消耗剧增、身体组成改变、体液丢失、代谢产物堆积等等,促使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马拉松的训练强度大,对于运动员来说训练的整个过程要消耗自身较大的能量,因此对于各种能量的补充也是帮助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外部能源物质补充时,需要补充的能源包括糖分、氨基酸、脂肪、无机盐和水、维生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提高人体机能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研究中长跑是一项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运动项目,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过度训练可能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许多研究都致力于了解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风险。

本文将对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够为中长跑运动员提供可靠的健康保障。

一、过度训练的危害及原因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肌肉疲劳、过度疲劳综合征、骨折、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训练量过大、训练频率过高、训练强度过大、休息不足、营养摄入不足、生理负荷过大等。

过度训练会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避免过度训练成为了许多研究的重点。

二、如何评估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为了避免中长跑运动员的过度训练,需要对他们的训练负荷进行科学的评估。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评估训练负荷的方法,包括使用心率监测、运动员自述评估、运动员睡眠质量评估、生物标志物监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及时发现训练负荷过大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训练计划,以保障运动员的健康。

针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过度训练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需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频率,以及休息时间。

需要注意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营养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恢复体能和肌肉,减少训练对身体的损伤。

注重身体的信号和反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除了避免过度训练外,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方法来促进中长跑运动员的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压力,需要及时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注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

中长跑运动员过度训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教练、运动员和研究者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合理的训练安排,可以帮助中长跑运动员避免过度训练,保障他们的健康。

从心理生理角度谈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的预防与恢复

从心理生理角度谈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的预防与恢复

10作者简介: 杨连梅(1975-),女,湖北武汉人,工作单位:琼台师范学院体育系,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康复。

从心理生理角度谈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的预防与恢复杨连梅 琼台师范学院体育系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长跑运动中来,体验长跑运动的魅力,感受长跑运动的乐趣。

对于业余长跑者来说,适度的训练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运动素质能力,促进个人的发展。

但是,如果训练不恰当,出现负荷训练、超限运动,超过了业余长跑者的生理极限、心理极限的话,会对业余长跑者的身体、心理等带来损伤,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原有运动水平的恢复。

本文从心理生理角度对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的预防及恢复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业余长跑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生理;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预防;恢复一、前言长跑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当今,长跑已成为人们日常锻炼运动的一种方式,随着参与长跑运动的人数的增加,长跑运动的科学性、合理性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对于业余长跑者来说,如果出现超限运动,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较大的损伤,长跑者的肌肉力量及负荷耐受能力都会随之下降,无法维持原有的运动能力。

所以,业余长跑者在进行运动时要合理地制定运动计划,避免出现超负荷运动,并积极采取多种途径预防超限运动的发生,并掌握恢复方法,对自身出现的超限运动的反应进行及时恢复,将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业余长跑者超限运动的预防为了避免超限运动给业余长跑者带来不必要的危害,预防很关键。

因此,在日常的长跑运动中,长跑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超限运动进行预防。

(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出现超限运动,往往是长跑者的运动量超过了自身的极限,心理和生理都受到了挑战,进而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肌肉酸痛、头痛、多汗、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超限运动会给长跑者的运动水平带来很大的影响,重则很难恢复原有的水平。

因此,长跑者在日常的运动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身体恢复的方法研究作者:樊卫兵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5期摘要:其实马拉松比赛是一项以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运动项目,所以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的是运动员自身肌肉的耐力,肌肉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是马拉松运动最大的特点。

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最终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今在马拉松训练过程当中,随着运动员的水平不断地提高,所以他们自身的负荷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在马拉松结束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加深马拉松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如果在训练之后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恢复,那么就会导致他们由于训练过度而出现的一系列身体问题。

关键词:马拉松;赛后身体恢复;方法研究引言: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他们如果想要获得一个优异的马拉松成绩,那么一定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而训练和比赛之后充分的恢复是科学训练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恢复成为了现代马拉松运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忽视掉的内容,基于此我们对马拉松训练后身体恢复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且针对相关内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靠的恢复措施。

只有通过有效地恢复方法才能够使马拉松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之后肌肉能够得到放松,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减少疲劳感。

同时,减少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导致的肌肉损伤,使得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能够得到不断地延长。

一、马拉松训练中疲勞产生的原因和判断(一)马拉松训练中疲劳产生的原因其实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马拉松运动这一项目所消耗的时间比其他运动项目时间要长很多,并且能量消耗也比较多。

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主要依靠糖和脂肪来维持身体的有效机能,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由于时间的不断延续,所以会导致他们体内消耗较多的糖原,如果运动员在训练之后没有进行训练恢复那么有可能会由于他们糖原的不断减少而导致血糖的水平也不断地下降,最终造成三磷酸腺苷不断地减少,而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脂肪氧化所分解出来的没有办法满足运动当中所需要的三磷酸腺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运动员的总体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会不断地下降,所以运动员在马拉松训练和比赛过程当中糖原的消耗和低血糖症状是训练之后产生疲劳的原因,马拉松训练过程当中运动员会产生较多的热量,所以会分泌较多的汗水,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一些物理原因会导致运动员的体温不断地升高,根据研究和统计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的体温最高可以达到42℃,所以在马拉松训练或者比赛过程当中大量的排汗也是导致赛后疲劳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马拉松运动的生物学影响因素

马拉松运动的生物学影响因素

马拉松运动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张蓓慧摘要: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无训练经历者的VO2max水平,但对优秀马拉松选手的VO2max水平没有影响。

力量训练可以对无训练经历者的LT水平产生足够的刺激但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影响不明显。

低、中、高水平跑者都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改善RE。

监控睾酮、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等生化指标变化可以有效的调整训练,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

积极的摆臂以及减少躯干旋转,有利于跑步经济性的提高。

复合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受试者骨骼肌肉机能,提高其跑步经济性和耐力运动表现。

关键词:生化指标、复合力量、经济性马拉松生化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VO2max)、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LT)和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是影响马拉松项目运动表现的3个关键生理因素。

VO2max指的是机体在运动中主动摄取并被细胞利用的最大氧量,是肺内氧气扩散、心脏泵血、血红蛋白运载氧气和骨骼肌利用氧气能力的综合体现。

VO2max是马拉松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其达到出色运动表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无训练经历者的VO2max水平,但对优秀马拉松选手的VO2max水平没有影响。

但在耐力训练计划中加入力量训练并不会损害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同时力量训练对于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贡献不在于改善VO2max。

LT指在递增负荷强度运动中,血乳酸值出现急剧增加的拐点,是评价马拉松运动员耐力表现的重要指标。

高于LT值的运动强度会给呼吸和代谢系统带来额外的压力,进而影响肌肉收缩功能,加速疲劳产生。

经过训练后,LT值的提高可以使运动员在血乳酸拐点出现前维持更高的训练或比赛强度。

力量训练可以对无训练经历者的LT水平产生足够的刺激。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会直接影响其LT水平,但是可以提高LT强度下的跑步速度。

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力量训练会对LT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本文将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浅析。

田径运动是一项以速度、力量与耐力为主要训练目标的运动项目,而过度疲劳对于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过度疲劳的原因及影响过度疲劳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下,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使身体各系统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

过度疲劳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强度过大、训练量过多、休息不足等。

过度疲劳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例如出现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疲劳感增加等,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出现焦虑、压力过大等问题。

2.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过度疲劳,以下是几个预防措施的推荐:2.1 合理制定训练计划运动员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强度、训练时长、训练频率等,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科学调配。

在计划中,要合理安排训练与休息时间,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2.2 引入交叉训练交叉训练是指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引入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方式。

通过交叉训练,可以减少对特定肌肉群的过度使用,降低损伤的风险。

例如,在田径训练的间隔日可以进行游泳、瑜伽等非田径运动的训练,帮助身体全面发展,减少运动对某一部位的疲劳度。

2.3 加强营养补充在高强度训练中,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较大,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运动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能力。

此外,饮食调理也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阶段进行调整,确保营养摄入的合理性。

2.4 加强康复训练当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肌肉恢复和修复,减少长期疲劳对身体的影响。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按摩、拉伸、放松训练等,这些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肌肉疲劳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马拉松训练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马拉松训练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马拉松训练的心理和生理准备马拉松,作为一项耐力和毅力的极限挑战,吸引着无数跑步爱好者的目光。

然而,完成一场马拉松赛事并非易事,它需要充分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

从生理角度来看,马拉松训练首先是一个系统化的体能建设过程。

跑者需要通过长期、有计划的训练来增强自己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运动效能。

长跑训练通常包括慢跑、间歇跑、长距离跑和速度训练等多种形式,这些训练方式能够提升体内能量代谢的效率,增强腿部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同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运作。

除了传统的跑步训练之外,交叉训练如游泳、自行车等其他有氧运动,也能够帮助跑者提高整体的耐力水平,同时减少因重复运动造成的关节损伤。

此外,恰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跑者的核心肌群,改善跑步姿势,提高步伐效率。

营养和恢复同样不可忽视。

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储备,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以及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是保持训练效果和身体状态的关键。

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对于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深层的放松和睡眠可以帮助肌肉修复,减少疲劳积累。

在心理层面,马拉松训练要求跑者具备坚定的动机和持久不懈的意志力。

设立清晰的目标,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这对于心理上坚持到最后起着决定性作用。

长时间的训练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和疲惫,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挑战的乐观期待,及时调整情绪,避免焦虑和过度紧张,是顺利完成马拉松训练的重要保障。

面对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困难,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分解目标、寻求社交支持、采用放松技巧等,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同时,通过实战模拟训练,比如参加小型的赛事或其他长距离跑步活动,可以增强跑者的自信心,为正式比赛做好全面准备。

马拉松训练是一项全面的身心挑战,只有将生理上的体能训练与心理上的积极准备相结合,才能确保在赛道上发挥出最佳状态,享受那42.195公里的长途跑步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作者:杨德海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12期摘要:在短期培训过程中,由于运动量过大等相关因素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运动员应该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严格遵守运动员的训练原则。

关键词:过度训练;病理病状;预防;恢复治疗在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指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把学校体育教学放在首位,为增强学生体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举办了不同级别的体育比赛,各学校会选拔有运动天赋、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比赛。

但在短期培训过程中,由于训练不够科学,方法不够合理,运动量过大等相关因素,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那么,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便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

下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谈感受。

一、过度训练的表现我们一般将过度训练的反应笼统地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这两种神经在作用上相互抑制。

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让人体进入刺激消耗状态而使心率血压上升,促进人体进入分解代谢,而副交感神经则让人体进入静息恢复状态,心率血压下降促进人体的合成代谢。

在过度训练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训练结束后,副交感神经逐渐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二者此消彼长,共同维持身体的平衡。

二、训练过度的病理病状1.训练中疲劳出现得早,训练后疲劳加强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

运动协调下降,或厌恶恐惧训练。

2.出现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心情烦恼等。

3.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昏记忆力减退、激动、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不振。

4.肌肉骨髓系统持续酸痛,易出现肌肉痉挛。

肌肉细微损伤。

三、过度训练的预防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安排训练,充分考虑机体生理负荷可接受和个体特点,应循序渐进。

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要小一些,有一周的观察反应期。

对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参加锻炼后可能不适应,表现为劳累、肌肉酸痛、食欲稍减,甚至睡眠不佳。

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策略:如何避免过度训练

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策略:如何避免过度训练

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策略:如何避免过度训练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策略:如何避免过度训练引言: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是训练计划中同等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休息与恢复策略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健康状态,防止受伤,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和训练效果。

而过度训练则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训练效果的下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休息与恢复策略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了解身体信号运动员需要学会听取身体的信号,包括体力和心理上的疲劳感,疼痛感等。

当身体出现过度疲劳或受伤时,及时将训练强度调整到适当的水平,甚至进行适当的休息。

此外,参加体检和定期检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可能的健康问题。

二、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预防过度训练的关键。

训练计划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训练目标和能力水平来制定。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量,保证每次训练后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身体有足够的恢复能力。

另外,在训练计划中应包括不同种类的训练,如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以防止过度训练某一部分身体。

三、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休息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并在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训练计划中,合理安排每天的休息时间,保证每晚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仅可以恢复身体,在睡眠过程中还会有助于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此外,每天的休息时间中也要安排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按摩,冷热水浴,瑜伽等,以帮助肌肉放松和消除疲劳。

四、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运动员的休息与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训练强度来调整饮食以满足身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

另外,饮食中还要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合理安排训练前后的进食时间和食物选择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五、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保持良好训练状态和预防过度训练的关键。

运动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运动员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缓解压力和疲劳。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方法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方法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方法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方法包括:
1. 调整运动训练:减少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2. 心理恢复:运用心理意念来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恢复。

当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中神经能量消耗大于体能消耗,生理和心理恢复应统筹兼顾,不能取一舍一。

出现心理疲劳后,有时会出现异常反应,如对于较强的刺激会出现较弱的反应,而较弱的刺激会出现较强的反应。

心理恢复往往是隐形的,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常常被教练员忽视。

另外,可以根据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现象的诊断和心理疲劳表现的症状,通过语言、暗示、诱导等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抑度,对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有良好的效果。

3. 消除心理障碍:找到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如对运动的恐惧、焦虑、紧张等,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这些障碍。

4. 注意放松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和紧张。

5. 培养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认识到疲劳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学会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疲劳。

6.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教练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7.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缓解疲劳。

总之,控制运动心理疲劳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包括调整训练、心理恢复、消除心理障碍、注意放松和休息、培养积极心态、寻求支持以及饮食调节等。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后身体恢复分析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后身体恢复分析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后身体恢复分析作者:熊红明李红来源:《体育风尚》2018年第07期摘要:马拉松作为一种极限耐力运动项目,决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两大重要指标分别是乳酸阈和最大摄氧量指标。

除了运动员自身掌握恢复方法之外还必须加强医务监督与监管力度,定期监测运动员的生理化指标,及时发现运动员身体或心理情况,及时调整身体状况。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员;身体恢复马拉松运动全程长42.195公里,属于一种极限耐力运动项目。

考验着每个运动员的身体肌肉,肌腱,韧带等。

运动员在过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之后,会容易发生感冒的症状,这是因为马拉松运动训练或赛后不仅会造成细胞损伤还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

我国的马拉松运动开展得比较晚,如何借助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水平是教练要解决的问题。

一、马拉松项目的特点马拉松运动非常能够考验人的耐力体力和意志力。

路程长,运动时间也很久所要消耗和维持身体机能运动的能量非常大。

人体中的糖分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为我们人类提供能量,当然也就可以为我们的马拉松运动员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马拉松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或比赛中,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就会让身体的氨基酸和糖元储备得以过度消耗。

等血液中的糖分,不能满足肌肉的需求时,它就会动用脂肪和蛋白质。

[1]由于血糖过低就会造成运动员都不适感甚至是不良反应:比如头晕,恶心,呕吐,脸色苍白,身体颤抖等。

[2]在马拉松运动训练比赛中,不仅要加强日常的膳食质量,还要注意补充含糖的运动饮品。

二、马拉松运动员两项指标分析(一)最大摄氧量指标分析最大摄氧量又称为最大有氧功。

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从外部摄取氧并且将氧运转到细胞中用于细胞呼吸的最大能力。

一个运动员是否具有氧耐力的依据就是要看他的最大摄氧量。

如果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是普通人的两倍,那么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

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乳酸阈(LT)两项指标均可用来衡量运动成绩,其中乳酸阈(LT)与运动成绩相关性更大。

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准备与恢复策略

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准备与恢复策略

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准备与恢复策略马拉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长距离长跑比赛,参与者需要在较长的距离内保持持续的耐力和体能。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马拉松运动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赛前准备和科学合理的恢复策略。

本文将探讨马拉松运动员在赛前准备和比赛后的恢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赛前准备1. 训练量控制在比赛前的几周内,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逐渐减少训练量,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比赛的强度。

同时,马拉松运动员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间歇训练、爆发力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速度。

2. 饮食调理在比赛前一周,马拉松运动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帮助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耐力和持久力。

此外,马拉松运动员还应该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以维持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3.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对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能恢复和精神状态都非常重要。

在比赛前的几天,马拉松运动员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力求每晚睡眠达到7-8小时,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疲劳和提高专注力。

4. 心理调适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比赛前,马拉松运动员应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的影响,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来调整心态,保持专注和信心。

二、比赛后恢复策略1. 补充水分和营养比赛结束后,马拉松运动员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失水和疲劳是比赛后常见的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减轻肌肉疲劳。

此外,运动员还应该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等营养物质,促进肌肉修复和能量恢复。

2. 轻度活动和拉伸比赛后,马拉松运动员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和拉伸练习,帮助肌肉恢复和减轻酸痛感。

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废物排泄,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同时,拉伸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抗张力,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高校运动员 为了能够提高身体运 动能力 ,获得较 高水平 的竞 技能力和取得优 异的运动成绩 , 不得不 进行长时间 、 高强度的艰苦 训练 。而事实 上却并不是运动量越 大、 练强度越 高 , 训 就越能产生 好 的成绩 和好 的适应能力 。人 的承受及适 应能力是有限 的, 如果教 练员及运 动员 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在训 练中一味 的加大运动强度 和 训 练时间 , 忽视科学 的训练方法 、 注意训练与恢 复之问 的合理 比 不 例, 其结果就难免会 出现 “ 过度训练” 这一现象。 1过度训练的症状 . 11 . 过度训练早期的症状。运动员训练时看到器械就感 到厌恶 和害怕 , 辨别 能力与改正技术错误 的能力下降 , 成有节奏 的动作 完 不 连贯且容易疲 劳 ; 情绪 低落 , 注意力 、 力下 降 , 体 极易 出汗 , 乏 缺 主动性 和 自 心 , 信 容易放弃训 练计 划 ; 对教练员 和队友的建议很 敏 感 等。 训练后恢复很慢 , 肉常常伴有酸痛 的感觉 。 肌 食欲下降 , 消化 紊乱 , 吃东西不香 。晚上睡眠不好 、 常常伴有失眠现象、 白天脾气很 急躁 , 容易出现皮肤及组织感染 。 12 .过度训练后期 的症状。在心血管 系统方 面, 能出现 心悸 、 可 胸闷、 气短 、 晨脉 明显加快 , 运动心率缓慢心律不齐 , 训练后心率 急
3过 度 训 练 的 消 除 .
白降低 , 易产 生感 冒、 腹泻 、 低热 ; 运动后 , 蛋白 、 动性 血尿 、 尿 运 运 动性头痛、 发、 脱 浮肿 、 排尿 不尽等症状 。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还 可出现 : 劳性骨膜炎 , 疲 小腿 胫前 间隔和小腿 外侧间 隔综 合症 , 应 力性骨膜炎 , 跟腱 、 髌腱周 围炎 等。 2导致过度训练的原 因 . 21 致过度训 练的训 练因素 .导 211 ..训练与恢复之 间的不平衡。为 了让运动员能达 到超量恢 复 ,在训练 中只有让运动员经 过疲 劳——恢复——再疲 劳— —再 恢复的一个 良性训练过程 。但 如果在运动员机 体 出现疲劳 时没有 及 时采 取足够的措施让运动员 得以积极 的休 息 ,而是让肌体继 续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和恢复治疗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学生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饮用生水,水果不冲洗就直接吃,饭前后都不洗手等存在问题。

(3)公共卫生。

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果皮,随地吐痰等问题。

4.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现在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家长都追求成绩,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是比较苦恼,经常被其他学科老师挤压时间培训学生学习,家长也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

正是这些环境和思想的存在,导致孩子们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足。

六、提高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1.领导、老师观念要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要把健康只是当作表面上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违背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原则,不要只是存在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制定。

对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做好登记,在家访工作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在成绩方面沟通。

2.加大宣传力度让留守儿童深刻认识个人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讲述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信息。

还可以举办知识讲座提高卫生意识,使他们更加明白卫生对人类健康来说是很重要的。

3.为留守儿童制定完善的个人卫生制度如:(1)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龋齿。

(3)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每天换袜子。

(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5)每天彻底清洗饭盒。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4.完善卫生设施,特别是校园5.学校定期检查6.成立奖励制度可以以个人和班级为单位,设立“卫生小天使”或“环保之星”等奖项,以竞争的形式提高卫生意识,又可以树立典型,作为学习榜样。

以上的六点只是粗略的框架构想,运用时还要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才能具体实施,才能继续强化环境卫生和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作用。

希望社会都行动起来,关心留守儿童这个弱小群体,关心他们的卫生与健康,对他们进行帮扶,让留守儿童没有区隔感、遗弃感、孤独感,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亲情”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回家的感觉,感受社会的关怀。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前言: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和比赛是常有的事。

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了机体承受的能力。

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渐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

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如何较快的恢复是运动员提高成绩和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运动员训练,生理,心理对运动员较快的恢复进行阐述。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验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

”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

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

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

产生疲劳后,一般来说,轻度疲劳,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的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要想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要做到超量恢复。

因此,作为一名教练除了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运动员之外,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练水平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

尤其对运动员来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

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

1科学训练1.1科学的安排训练周期科学的安排大小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广泛地运用各种训练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场地。

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养成每天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减轻机体生理负荷,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生活中克服吸烟和喝酒的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促进运动训练,防治运动疲劳的产生。

1.2训练后的放松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后并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立即静坐,静卧效果不好。

实践证明:采用慢跑做整理活动,血乳酸消除的速度要比静止休息时快一倍,因此慢跑或有一定速度得步行,是整理活动的共同内容且不可缺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理生化角度谈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预防与恢复
一、过度训练的概念与可能机制
1.1过度训练的概念
过度训练是运动性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由训练的总量、频率和强度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过度训练会对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生理上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心理上出现压力过大、焦虑、害怕训练等状况,严重的后果是运动员提前终结其运动生涯。

如果在马拉松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训练总量、频率和强度的任意一项上出现过量的现象,再加上身体和心理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生理和心理上就可能产生不适状况,久而久之,逐渐成为过度训练。

1.2导致过度训练的可能机制
1.2.1糖原消耗不足
马拉松运动项目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从其身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中汲取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维持运动员长时间的保持技术动作,这时就需要肌糖原提供运动的能量,而长时间的运动降低了肌糖原再合成的速度,当肌糖原被汲取完之后,运动员的身体能量就会逐渐下降,很快产生疲惫感,从而影响运动能力。

1.2.2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不再能维持平衡,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得紊乱,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运动时差综合症,这种综合症又分为交感神经类和副交感神经类,其中副交感神经属于植物神经系统,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副交感神经影响尤为严重,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二、马拉松运动特点对过度训练的影响
2.1马拉松运动特点
马拉松运动是距离特别长的长跑运动,需要运动员在公路上进行42.195km 的长跑,完成全程的时间通常要大于2h。

参加马拉松运动的运动员需要拥有能
适应各种地形的跑技与战术,能够有效控制和稳定跑步中呼吸的节奏和频率,并且知道如何运用跑步技术,将体能消耗减到最小,满足长时间的运动对体力的要求。

所以马拉松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非常大,相应的训练时间也很长。

而马拉松本身就是一项极易引起运动员疲劳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后没有对身体和心理进行良好的放松和拉伸等,也没有对生理、生化积极进行检测,那么运动员就极易产生过度训练的状况。

2.2生理与生化特点
马拉松运动是强度较大的一项活动,在运动员运动的过程中,神经活动的分化能力较高身体机能的均衡性也较高,运动员的身体逐渐趋向生理与生化,并主要依靠I型和Ⅱa型肌纤维进行工作,能够长期保持对抗肌的节律性才能够完成马拉松的全程。

三、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恢复
3.1生理学恢复法
虽然马拉松是一种有氧运动,但在长时间、长距离的训练之后,运动员必须要对自己的肌肉进行反向牵拉,尤其是运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的各部分肌肉,如颈、腰、腹、股四头肌等,对于自己不好牵拉的肌肉,队员之间可以互相进行牵拉和伸展,缓解即刻性的肌肉酸痛,及时消除肌肉疲劳。

另一方面,睡眠是人身心休息放松和恢复的最好方法,所以在马拉松的训练过程中,每天必须进行足够的、高质量的睡眠,这样运动员才能维持较好的身体素质,保证较好的训练效果。

3.2心理学恢复法
利用心理学进行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自我心理调节法、心理咨询法和音乐恢复法。

自我心理调节法是运动员在训练后自己采取心理放松的手段,缓解和消除自己的心理紧张和疲劳;当运动员在进行人际交流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时,这时就需要心理咨询法的介入,咨询者通过对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的咨询和了解,在找到他们的心理诉求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缓解心理问题;音乐恢复法是一种通过听音乐的方式缓解心理紧张和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运动员极高的兴奋情绪渐渐平缓下来,并且还能消除郁闷等不良的情绪,使他们的压抑情绪和身体疲劳得到释放和放松,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情绪和心
理素质。

3.3营养学恢复法
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如果运动后不能及时补充能量,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就会急速下降,而长期的营养不良甚至会造成各种运动性疾病的产生。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员在进行机体恢复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营养学恢复法,运动员必须在饮食中保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必需元素,确保营养的摄取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

运动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吸收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与体内的氧自由基发生反应降低其含量,而且还能够对人体的生理系统和机能进行调节,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进而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为肌肉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3.4训练学恢复法
在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可以安排一些低等强度或中等强度的训练进行减量训练,还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多种项目练习的循环训练,而每种练习项目活动的肌群不同,当进行一种运动活动的肌群与下一种运动活动的肌群不同时,前一种运动的肌群就得到了放松和休息,这样既使训练得到了连续,同时又实现了休息和恢复。

四、小结
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只有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加强医务方面的监督才能有效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从而避免运动员的过度训练。

定期对运动员生理与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密切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过度疲劳或状态不佳的运动员进行及时的调整,注意平时的饮食状况合理膳食,在马拉松训练过程和结束,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恢复,就能预防运动员过度训练。

参考文献:
[1]姜雨,马拉松项目意志训练的功能与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53-154.
[2]陆宗芳,长跑、马拉松有氧与混氧训练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 (1):11.
[3]张明,戴伟民,许明伟,马拉松训练疲劳与恢复的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
2008,(4):16-17.
[4]刘美声,对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营养学干预[J],山东体育科技,2010 , (2):6.
[5]张海洋,林辉杰,透视马拉松成绩的提高:运动普及与合理训练[J],中国体育训练员,2006,(2):18.
[6]毕晓东,对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方法的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2001,(2):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