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共22页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资料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资料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历代大儒的丰富发展,形但也孔子谈得最多的是仁与礼,成了一整套儒家价值观的观念体系。

论及义、知、圣、和、忠、恕、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中庸等价值观念。

孟子讲得最多的是仁、义、礼、智,但也民本等价值观念。

多次阐述了恻隐、恭敬、辞让、良知、善恶、诚信、基本上把儒家的核心价值而自西汉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观概括为“三纲五常”,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但实际上只注重贯彻“三纲”伦理,而没有真正落实“五常”道德。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儒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主家思想的精华——某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思想地位《儒家思想导论》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要介绍了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论语》中的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孝、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立身行事中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孟子的使命、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思想、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的文化回应、100、省书协主席团全体成员以及来自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容。

张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作了学术报告。

多人参加了研讨北京大学教授、辛博士在讲话中对中庸文化作了探讨他认为发源于山东的“中庸文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化”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儒学具体是什么呢?儒家经典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难对儒家思想下孔子的仁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一个面面俱到的定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标题:儒学的深邃智慧:探寻其对人生的深远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理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儒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智慧。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儒学对人生的意义,揭示其在塑造个体品格、社会伦理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卓越价值。

## 一、儒学的基本理念儒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常和中庸之道。

仁者爱人,义者守正,礼者尊重,智者明理,信者守信,而中庸则强调平衡和中和。

这些价值观构建了一个道德伦理的框架,为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儒学看来,仁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概念。

仁者关爱他人,追求人际和谐,注重人性的善良和同理心。

通过追求仁,个体得以超越个人欲望,融入社会大同的价值追求中。

在现代社会中,儒学的仁爱理念仍然对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二、儒学与个体品格的塑造儒学不仅关注社会伦理,更关注个体品格的培养。

在儒学的传统中,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观念。

通过修身,个体得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升自我修养,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儒学注重个体在家庭中的责任,倡导尊重父母、孝顺长辈,强调家庭的和睦和亲情。

这不仅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也为个体品格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个体通过在家庭中的表现,延伸了儒学伦理观念到整个社会,形成了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 三、儒学与社会伦理的建构儒学的社会伦理观念强调秩序、和谐和公正。

礼乐之道被视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儒学追求的不仅是个体的修养,更是社会的和谐,通过尊重传统、弘扬美德,共同建构一个道德规范的社会。

在儒学的视野中,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受到极大的重视。

通过强调这些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儒学试图构建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结构。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从儒家的“三立”看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儒家的“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孔子创立儒学又亲自践行儒道,但却不能在"三立"方面达到完美,或取得完全的成功.儒学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后人发扬光大的.我们今人评述孔子,分析他的成功与遗憾,可以从中感受先哲的人格魅力,体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髓,对我们今天倡导政治文明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家“三立”思想,即“立德、立功、立言”,一般认为来源于先秦儒家先驱人物——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思想。

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阐述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理想人生价值追求的思想。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立德”指儒家传统道德的养成,“立功”指建立功名,“立言”指著书立说等将自己的言行记录下来。

显然,从道德准则到价值追求再到价值实现途径三个步骤来看,儒家“三立”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诉求把由个体层面改造主观世界的“立德”扩展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立功”、“立言”。

立德为基础,功与言是立德的自然推广和方法论延伸,由此可见,儒家“三立”思想本身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由世界觀扩展到方法论的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

当代弘扬儒家“三立”思想,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层面的客观需要日益凸显,在道德领域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道德观念树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道德需要的多元化与社会道德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然而当前社会文化的快餐化、媚俗化倾向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蔓延,社会存在的浮躁、功利的现实心态,以及道德滑坡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

”当下弘扬道德观念,研究高校“立德”教育工作新思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

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

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

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

“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

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

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

“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

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论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论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论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一、儒学思想的概述儒学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核心是以仁爱、礼义、忠信、廉洁作为行为准则,并将人类社会和政治利益相融合。

儒学经典《四书五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经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

二、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儒学思想依旧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核心价值包括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和谐。

1、文化传承儒学思想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们能够深入理解儒学精髓并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就会对文化的传承有所帮助。

此外,通过儒学思想,年轻人能够理解祖先的智慧,掌握社会价值,并通过制度、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滋润文化底蕴。

2、社会和谐在现代社会,社会和谐是对一个人是否符合社会的标准进行信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儒学思想会带来人们任志而好,不择手段为了补充一己之力而进行不道德行为的问题。

它始终坚持“以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追求社会和谐。

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儒学思想提倡道德和正义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整合,以确保所有人都能追求其自己的幸福。

3、培养道德品质儒学思想强调三个基本状态:心、礼、知。

此外,它也提出了良好的实践和价值体系。

在现代社会,儒学思想因此能够培养有着高道德品质的人并降低社会上的道德风险。

4、安定社会儒学思想提倡的伦理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加安全,特别是在渴求安全感的现代社会。

同时,由于构建了和谐的社会,政治改革也可以提高权力的分配证明,从而减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保护弱势群体和身体较差的人。

5、提升社会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在商业场所看到独立自主、自律、胜者不骄、弱者不屈等儒学理念的体现。

这些底层儒学理念表现了道德的重要性,促进了伦理品质的扩展,提升了社会文化素养并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三、结论总之,儒学思想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核心价值依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社会稳定和文化素养等价值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根基,并为现代文化建立美好的基石。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解读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解读

【内容提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思想对当今"以德治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义制利等思想契合当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实意义以德治国可持续发展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

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

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

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一)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

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

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孔子列国行
• 孔子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 持否定态 度,他认为天命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 中, 人应当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消 极地服从天命的安排,放弃自己的努力, 他特别强调为仁由己。 • 存而不论: • 未知生焉天死,未事人焉事鬼神 • 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历史
孔子退修诗书(明《圣迹图》)
• • • • • • •
主要内容 伦理学:仁义、忠孝 政治学:礼,正名,仁政 认识论:生而知之 方法论:中庸 历史观:信而好古 天命观:知天命畏天命
吴彬(明)孔子杏坛讲学图
• • • • •
天命观:畏天命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在:天生德于予HL文不在兹乎KR天丧予YY 外: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行废命 内:五十知天命
陆九渊主心即理,王守 仁(号阳明)主心外 无物、心外无理。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新儒家(科学化) 晚清:严复、康有为等引进西方进化论和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即所谓新学。 《大同书》 谭嗣同《仁学》 民国: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 冯友兰、钱穆; 新时期: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 杜维明、余英时等。
孔子塑像
仁政,包括两个 相互联系的方面, 即经济上实行惠 民政策,政治上 对民宽刑罚而重 教化。 省刑罚,薄税敛
孔庙成化碑
小结: 儒家伦理思想是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 地主阶级利益的道德理论。儒家重视伦理道德问题的研 究,试图以道德作为治国平天下的主要手段。
。 孔庙鸟瞰
以仁为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们发现儒家思想的很多理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在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迪。

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指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很多中外企业家从儒学中得到了启迪。

日本企业普遍推行儒家思想与西方经营理念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在其《论语加算盘》一书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

中国政府在对内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的同时,近年来明确提出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待世界多元文化。

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来自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思潮。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但能发挥促进“现代化”的作用,甚至还能纠偏“现代化”所衍生出来的种种弊端。

在当今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中,物质报酬似乎成为了人人追求及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这导致许多企业及企业的高层,在成功赚到钱后,却陷入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匮乏的状态。

而儒家追求人际关系整体和谐的价值观,能让人们在追求财富之余,兼顾到身、心、灵三方面的平衡,这是维持自我、家庭和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及融洽互动的基础之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理念和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儒学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尽管如此,儒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可以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有益探讨和指导。

儒学在当代仍然具有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儒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塑造,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发展。

儒学倡导的“仁爱”、“孝道”、“诚信”等观念,强调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对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提升心灵境界有着积极的影响。

儒学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代社会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利益冲突和道德沦丧有关。

儒学倡导的“仁政”理念强调以仁爱和善政治理社会,以和谐为基础,通过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传统关系的维系,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儒学在治理和决策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儒学思想中的“仁政”概念不仅强调以仁爱为本的社会管理方式,也注重公正、权威和智慧。

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才能,如智慧、道德、谦虚等,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参考。

儒学的思想体系以其思辨性和完整性,可以帮助现代决策者更全面地考虑社会问题,并制定出更合理、更有前瞻性的政策。

儒学还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和平发展的意义。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价值观与人类共同的道德理念相通。

通过加强与其他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儒学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文明的互鉴与和平的发展。

总结来说,尽管儒学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挑战和变革,但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治理决策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为当代社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和指导。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第一章儒家思想的概述自先秦时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义、智、信”。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修养,追求“中庸之道”,旨在建立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社会。

儒学传承至今已经有数千年,至今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章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2.1 直接启发现代社会价值观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舍弃了对等的基础上的权力关系和个人利益,强调了齐头并进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从古代到现代,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民族极大地强调了家庭伦理、礼节、诚信和人际关系,并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与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2.2 增强道德意识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和工业文化快速发展,一些人遵守市场规则,一些人以利益优先,忽视了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可以对个人和社会进行道德指导,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社会公正、尊重、平等的意识。

这有助于保持道德底线,使人们在市场法则与道德规范之间保持平衡,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

2.3 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儒家思想始终强调“君子之道是同天下之道”,即建立一个公共利益、以社会和谐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非常重要,因其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的精神,比如公正、诚信和利益平衡等,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治理思路和方向。

同时,儒家思想的理念还可以使社会治理效果更加有效,实现各个方面的合理平衡。

第三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由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贡献,该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际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等方面的影响来深入探讨。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以博学多才著称,并最终以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集大成者名世。

他的思想主张不仅伟大而且能跨越时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而纵观其一生奋斗的轨迹,却以治国安邦的政治思想为第一要务。

春秋时期是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时代,据鲁史《春秋》记载,当时列国间的军事行动达到四百八十三次,这些行动都是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以兼并和勒索贡赋为直接目的,倚强凌弱,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暴力倾向和人民痛疾的现实,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为政》里面提到自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一样,稳居其所而众星拱卫。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伟大政治主张在现世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崇尚德治,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理念,虽然中国有军队,也进行军事演练,但是中国还是奉行德治的理念,坚持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给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快速而稳定地发展。

反观伊拉克、以色列等国家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让人民终日生活在战火中,惶恐中。

这样的做法,让国家怎样能繁荣富强?要实现以德治国,孔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意见。

首先,孔子提出正身的理念,孔子对“正身”的重视,是因为他知道为政者的影响力对国家和百姓有多么直接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是说,领导人的品德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这就是“上行下效”。

正身的理念在当代社会也得到重视,国家领导人和下属官员都应做到“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为政者端正自己为下属和社会做出榜样,只有这样,人民才会信服,颁布的政策才能顺利的实施。

如今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可见,他们不重视正身问题,不能好好地约束和要求自己,让私欲冲昏了头脑,成为欲望的奴隶。

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基本要求。继孟子之后,荀子提出了“庶人安政”的思想,他以舟水形象地说明了“庶人安政”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外,儒家还有许多推行王道的政治思想。“内圣”与“外王”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相一致的。孔子认为“修己”可以“安人”;荀子认为“圣者”可以为王,圣者就是王者,圣王是合一的,即修养自己,安顿好家庭,达到至圣,就可以治国、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主张“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提倡一种普遍的和谐。如果世界各国都能重儒家的“普遍和谐”观念,对它做出适应现代化社
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能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也将更加美丽,我们人类也将更加健康、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从经济管理方面来看:正当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批判儒家思想的时候,临近的几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却正在悄悄进行着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崛起,而他们全都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运用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指导自己的工业建设。这一实例证明,启示人们去重新思考儒家思想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人甚至提出“第三种工业文明”,进而提出“现代新儒家学”的概念。这说明儒家的思想不仅可以用来建设精神文明,而且可以用来搞工业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人类物质文明。
子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先行。“外王”思想中,儒家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如孟子的“民本思想”,他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得民心是得天下之所在。故此,孟子主张推行“仁政”,即要“制民恒产”,因为民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则无恒心,仁政是王道政治的
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合功能
一定的思想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基础上产生并体现出其文化价值。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指出:“在一切文化现象中都体现出某种文化价值,由于这个缘故,文化现象或者是被产生出来的,或者是即使早已形成但被故意地保存着的。”[3]儒家文化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就是它对于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具有极强的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作为一个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学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也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留,而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强调个人责任与社会关系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价值和责任,在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潮流面前,这一观念尤其有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认为人的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社会关系中得到体现。

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事,难乎为难于己者也,故君子以人治人,取法乎身。

”这表明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责任的观点。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回归本心”,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崇尚和谐共处的社会价值儒家思想崇尚“和谐共处”和“仁爱敬畏”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推崇和谐共处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经典《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表明儒家思想把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强调了“和谐共处”的价值。

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儒家思想认为,道德清高、精神亦高,在现代社会,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儒家思想推崇“仁爱敬畏”等道德观念,在贯彻和发展儒家思想时,必须要正确地处理“仁”、“爱”、“敬”、“畏”的关系,注重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塑造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新风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提倡实质性的教育儒家思想注重教育。

孔子曾谓:“教而不严,诲人不倦。

”在当代的教育领域,这一观点同样能够体现。

儒家思想追求的是实质性的教育,意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种教育理念正是当代教育领域所需要的。

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儒家思想的理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完整人格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但其核心价值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儒学的历史渊源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道德伦理思想体系。

孔子是儒学思想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发展者之一。

他强调“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类心灵中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品质。

同时,孔子还提出了“礼”、“义”、“智”等概念,并将这些道德准则应用于政治、教育等方面。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到了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流行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儒学更是成为了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

二、儒学的核心价值1. 仁爱之道“仁”是儒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儒家看来,“仁”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尊重和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仁”可以被理解为“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2. 礼制之道“礼”是儒家思想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儒家看来,礼制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可以促进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3. 孝道与家庭伦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在儒家思想中也强调了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等方面。

4. 教育与人才培养儒家思想中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儒家看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同时,儒家思想中也强调了“格物致知”、“诚信”等方面。

三、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1. 儒学对于社会和谐的促进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谐是一个重要话题。

儒学思想中强调了“仁爱之道”、“礼制之道”等概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儒家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儒家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儒家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儒家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赞誉和推崇。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种文化体系,其理念和价值观既具有普遍性,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

这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以为人类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和谐、互敬、互助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礼制和道德规范上的。

儒家思想认为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最高财富,并强调个人码头集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在儒家文化中,孔子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孔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如“仁爱”、“孝顺”、“诚信”等,他认为人们应该建立起一种人伦关系,并且遵循道德规范。

孔子从一个哲学家的身份来看待社会和人类,尤其是把人的价值观念放在了第一位。

他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要对自己的道德品格进行修养、储备力量。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和道德体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形成了中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有仁爱心志,善良、孝顺、忠诚、正直、诚信……这样的品质不仅仅是对人自身挑战,更是在塑造和形塑整个国家文化发展。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从国家层面上,体现了对道德、关心人民、尊重生命、爱国主义、勤俭、戒奢、尊重家庭、学习、工作、创造的重视。

儒家文化在社会层面上,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和互信。

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领域。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中。

这种文化体系不仅在传统领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现代教育、文化、法制、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

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

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

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

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

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对社会治理的理念、价值观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现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礼、义、智、信等。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对他人的关怀、理解和善意。

礼是指个体间的规范化交往,它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而义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义务和责任关系。

智代表着智慧和才识,信则是对他人言行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要求。

这些核心理念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基础。

二、儒家思想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道德建设,倡导个人自律和道德规范。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儒家思想可以引导个体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追求精神内涵的提升,从而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

2. 推崇“君子”儒家思想崇尚君子,强调道德和人格的培养,注重君臣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为政者应以仁德为本,自觉遵循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倡导正直、宽厚、公正的治理方式。

3. 弘扬孝敬和家庭伦理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认为孝敬父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当代社会中,加强对家庭伦理的弘扬和传承,培养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倡导教育儒学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崇尚学习和求知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以儒学为基础的教育可以促进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才能培养,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5. 倡导和谐共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倡导诚信、宽容、尊重和信任的社会关系。

当代社会治理中,倡导这一思想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儒家思想在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尽管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儒家思想过于强调家庭和个人修养,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问题。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儒学的价值观是否还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从儒学的人伦关系、社会道德、教育理念和治国方略等方面,探讨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点。

首先,儒学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多样化,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儒学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维护这些关系。

儒学提倡的亲亲之道和父慈子孝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同时,儒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倡公正、诚信和忠诚的行为准则,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儒学注重社会道德的培养,塑造公民的良好品质。

在现代社会,道德的缺失和道德沦丧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儒学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提升,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儒学倡导的“君子之道”强调诚实、正直、宽容、谦虚等品质,可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儒学的重要价值观点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第三,儒学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人文教育与终身学习。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

儒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注重品德教育和思维培养。

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学的核心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人才。

同时,儒学注重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个体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可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中华文化中的儒家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儒家价值观

中华文化中的儒家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
涉及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儒家价值观的基本
理念、主要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 儒家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儒家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治”。

仁爱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相处,以爱心和慈悲为基本态度,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帮助他人。

礼治则强调社会秩序和规范,认为人们应该遵守一定的
社会规范和礼仪,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 儒家价值观的主要思想
儒家价值观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常。

仁是爱人,义是正义,礼是规范,智是智慧,信是信任。

这五常被
认为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3. 儒家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尽管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儒家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
的意义。

在家庭中,儒家价值观强调孝道,即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
照顾,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家庭价值观。

在社会中,
儒家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商业中,儒家价值观强调诚信和合作,鼓励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遵
守规范,实现共赢。

4. 结论
儒家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仁爱、礼治、五常等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和传承
儒家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我们在现
代社会中更好地实践仁爱、礼治等价值观。

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价值观和思想理论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首先,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指导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儒家主张“仁义”,即以仁慈善良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儒家的“礼仪”观念,则强调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以尊重他人为基础,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儒家的“节操”观念,强调要做一个有节操的人,以节制自己的行为为基础,构建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

其次,传统儒学的思想理论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道德准则为基础,构建一个具有道德规范的社会环境。

儒家的“智慧”观念,则强调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以智慧为基础,构建一个智慧的社会环境。

此外,儒家的“修养”观念,强调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以修养为基础,构建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

总之,传统儒学的价值观和思想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现代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的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一、中国儒学的中心观念仁爱、诚敬、忠恕、孝悌、信义,这样一些思想范畴或德目是不是中韩日三国儒学史上比较有共同性的内容呢?我们首先从中国儒学谈起。

从《四书》和《荀子》来看,从汉儒到宋明儒,其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等等。

据《论语》所记载,孔子与门生讨论的中心话题,主要涉及仁爱、礼乐、信义、孝悌、忠恕、恭敬等等。

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论语》中“仁”字凡109见,其中105次涉及道德标准;“义”字凡24见;“礼”字凡74见;“知”字中含“智”义者凡25见;“信”字凡38见;“孝”字凡19见;“弟”字中含“悌”义者凡4见;“忠”字凡18见;“恕”字凡2见;“恭”字凡13见;“敬”字凡21见;“圣”字凡8见,其中4次为“圣人”。

概而言之,孔子的价值观围绕“仁”而展开。

儒家的主张十分平易合理,例如从亲情之爱推己及人。

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行仁从其根本开始,根本则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仁爱之心,从爱亲人开始,继而推广开来。

按孔子的看法,仁爱是礼乐文明的内核、主旨。

离开了“仁”,礼乐则可能变为形式。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按曾子的理解,是“忠”与“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忠”“恕”亦即“仁”的一体之两面。

“忠”是尽己之心,“恕”是推己之心。

“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

孔子指出,实践仁德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最切近的事情一步步做起。

围绕“仁”的范畴、德目,还有:恭、宽、信、敏、惠等。

新近讨论的热门——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资料----表明,孔子、七十子及其后学继承前哲,创造发挥的圣、智、仁、义、礼、忠、信、敬、慈、孝、悌、反己、修身、慎独等观念,至迟在战国中期已流布并影响到荆楚之地。

如<六德>以“圣、智、仁、义、忠、信”为根本,<五行>强调“仁、义、礼、智、圣”,<尊德义>肯定“尊仁、亲忠、敬壮、归礼”,<忠信之道>说明忠是“仁之实”,信是“义之期”,<唐虞之道>重视“爱亲尊贤”,仁义并举。

与后世儒学略有不同的是,<五行>的作者提倡“听德”、“视德”,前者为“聪”,后者为“明”,强调“圣”、“智”二行。

所谓“圣”,是闻而且知君子之道。

所谓“智”,是见(视)而且知贤人之德。

闻知、见知都是体验之知。

不过,这些篇目都强调,“仁爱”是亲爱亲人的推广。

<五行>:“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颜色容貌温,变也。

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

中心悦[焉,迁]于兄弟,戚也。

戚而信之,亲[也]。

亲而笃之,爱也。

爱父,其攸爱人,仁也。

”[1]“攸”在这里是“进”或“继”的意思。

原始儒家以爱亲为仁,尊贤为义,或者说,仁是“爱亲”的推广,义是“尊贤”的推广,认为二者可以互补。

<语丛>中的一些言论重申孔子的教诲,把“仁”规定为“爱人”、“爱善”,又把义规定为“善之方”,“德之进”,事之“宜”。

又以丧为仁之端。

“丧,仁也。

义,宜也。

爱,仁也。

义处之也,礼行之也。

”“爱亲则其方爱人。

”[2]<唐虞之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

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

”[3]<语丛一>:“[厚于仁,薄]于义,亲而不尊。

厚于义,薄于仁,尊而不亲。

”[4]以上关于“仁、义”关系的界定,既爱亲又尊贤,既源于血缘亲情,又突破了血缘亲情,修订了亲亲、尊尊的原则,实为非常值得肯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

<六德>对夫妇、父子、君臣三伦六位的规定,强调各行其职,对内讲仁德,对外讲义德。

“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臣忠。

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

”“仁,内也。

义,外也。

礼乐,共也。

内立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妇也。

”[5]在这里“立”字即“位”字。

<语丛一>视君臣关系为朋友关系。

<语丛三>认为,臣之于君,“不悦,可去也;不义而加诸己,弗受也。

”[6]以上可以视为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夫敬妇顺的原型。

在君臣关系上,既有很强的血缘情感,又体现了士人的自由精神,不悦可去,不义弗受。

郭店儒家简在总体倾向上以仁爱为中心,并举仁义,视仁、义为忠、信的实质与目标,视忠君、爱民为孝、悌之拓展,视敬为礼之内核。

孝悌、忠信、礼敬都与仁义有关。

只是未能如《中庸》、《孟子》那样强调“诚”。

但郭店简强调了“信”,“诚”是“信”的发展结晶。

孟子强调仁义内在,肯定仁义礼智这些道德价值源自本心,而“天”则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

他把心、性、天三者统一了起来。

受子思思想的影响,孟子更强调“诚”这个范畴。

“诚”是真实无妄,是天道运行的规律,又是一种道德体验的状态,是对本心良知的最终根源——“天”的一种虔诚、敬畏之情。

孟子主张启导人内在的良知,并把它扩充出来。

荀子隆礼,主张“化性起伪”,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和社会规范、国家刑罚,改变人的恶性之质而迁于善。

荀子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在后天努力的结果;采用导情、化性而起伪的方法,强制性地让人们以理性支配感性,则可以使天下出于治,合于善。

荀子也肯定人有智能,可以向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积累,成就自己。

“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荀子·性恶》)孟子讲“性善”,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是内在的仁义礼智四端之心。

荀子讲“性恶”,指人并非生来就有礼义,要靠后天的教化、习得、训练,方能成功。

在社会观上,荀子主张礼、乐、刑、政的配合;但在价值观上,荀子仍然极大地肯定了“仁义”。

他指出:“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王引之注:‘人’,读为‘仁’],横[王引之注:‘横’,读为‘广’]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详’,通‘祥’];横[广]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荀子·修身》)又说:“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制、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荀子·儒效》)可见,荀子持守了孔子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认定礼是由仁义所生,礼治本质上也是仁政,由君子实行。

礼义是社会认同的道义原则,礼乐又调节人们的精神需求。

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提升每个人的人格境界,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使社会人群,既有区分,又相融和。

宋明清儒的价值导向,仍围绕“仁”而展开。

程颢《识仁篇》:“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

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二程遗书》卷二上)朱熹《仁说》指出:人之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

故论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悉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体用亦不待遍举而该。

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

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

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央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

(《朱文公文集》卷六七)朱子在该篇特别以设问设答的方式批评程氏门人“判然离爱而言仁”的错误,指出程子所谓“爱情仁性”的意思,应当是“爱是仁之情,仁是爱之性”。

又说:“程子之所论,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论,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

盖所谓性情者,虽其分域之不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绝而不相管哉!”(同上)朱熹门人陈淳的《北溪字义》荟萃周溪、张横渠、二程的思想,而折衷于朱子,集中阐述了与宋代理学思想体系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如性、命、诚、敬、仁、义、礼、智、信、忠信、忠恕等等,均为儒家价值系统的重要理念。

宋明学术与此前的儒学相比,不仅从人生论上说“仁”,而且从宇宙论上说“仁”,把天地万物的创造性——生生之仁与人生道德实践的仁爱之心贯通起来。

从二程到陆九渊、王阳明,都讲“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但朱子反对仅仅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因为仁是体,是爱之理,爱是用,爱自仁出,如果仅仅从体上、理上、根上去说“仁”,则太深太广,使人难以捉摸。

朱子从爱上说仁,使人容易进入。

[7]儒家之基本价值在晚明以迄清世,继续得到思想家们的发挥与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出现的经世致用思潮,开发出儒家原有传统中的新外王。

从顾炎武、王船山、黄宗羲、方以智、傅山、唐甄、颜元等一代巨匠直到戴东原,重新阐发原来就蕴藏在儒家传统中,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念中的个体主义、抗议传统、自由精神、重实践重经验的作风等等,使之与社会的变化相协调。

这些均可以视为儒学内在性的转进,是儒家学说现代性的先声。

二韩国儒学的中心观念儒学传入韩国甚早。

韩国儒学至少已有了两千年的历史,而且在进入近代以前,一直是社会文化的精神与主潮。

公元372年以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相继设立太学,教授儒学经典。

公元918年,高丽王朝建立。

高丽朝五百年间,太学课程仍以儒家经典为主,并定期举行祭孔活动,开科取士,儒生任文官,民间私人讲学之风很盛。

[8]从元朝引朱子学入高丽的是安珦(号晦轩,1243-1306),时间约在1290年。

安珦认为:“圣人之道,不过日用伦理,为子当孝,为臣当忠;礼以齐家,信以交朋;修己必敬,立事必诚而已。

”[9]高丽末、朝鲜初,性理学家李穑、郑梦周、郑道传、权近等,全面推进儒学,使理学在朝野得到长足发展。

李穑(号牧隐,1328—1396)以“忠、孝、中、和”四字概括儒家重要价值:孝于家,忠于国,将何以为之本乎?予曰:大哉问乎,中焉而已矣。

善事父母,其名曰孝。

移之于君,其名曰忠。

名虽殊而理则一。

理之一即所谓中也。

何也?夫人之生也,具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曷尝有忠与孝哉?寂然不动,鉴空衡平性之体也,其名曰中。

感而遂通,云行水流性之用也,其名曰和。

中之体立,则天地位;和之用行,则万物育。

圣人忝赞之。

妙德性,尊人伦,叙天秩,粲然明白,曰忠、曰孝、曰中、曰和,夫岂异哉?[10]按李穑的看法,“中”为体,“和”为用,“中”为大本,“和”为流行。

忠、孝均“中”之理的实现。

李氏朝鲜朝,朱子学大兴,其中著名的有以李幌(号退溪,1501—1570)创立的退溪学派和李珥(号栗谷,1536—1584)创立的栗谷学派,还有曹植(号南冥,1501—1572)、韩元震(号南塘,1682—1751)等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