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防控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一篇: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7.合理应用抗生素。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全篇
3
荧光标记法计 算有效荧光标 记清除率,考 核环境清洁工 作质量
3.4 暴发医院感染控制
❖ 对于MDRO导致的医院感染,医疗机构或 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分离到3株及以上 的同种MDRO,且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 可认为是疑似MDRO感染暴发;3例及以上患 者分离的MDRO,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型 相同,可认为暴发。
暴发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
暴发调查 初步调查步 骤包括初步 评价、初步 调查。
暴发处置
识别感染和 定植者至关 重要。
4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
4.1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2.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3.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
4.结合药物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5.规范预防用药
3.2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 传播。医疗机构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要求做好接触隔离。
3.2.1 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
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
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 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应将M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 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耐亚胺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
耐美罗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
耐亚胺培南鲍曼 不动杆菌
耐美罗培南鲍曼 不动杆菌
❖ 1.3 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
1
药物作用靶 位改变
2
产生抗菌药 物灭活酶, 如氨基糖苷 修饰酶
3
药物到达作用 靶位量的减少, 包括外膜孔蛋 白通透性下降 及外排泵的过 度表达
3 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全篇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 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 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 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 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 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 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 消毒。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 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 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隔离标识:黄色为空气传播 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 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 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何时开始隔离?何时解除隔离?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者后,要尽快反馈相关临床科室,指导 采取有效措施。
患者隔离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连续2次(每 次间隔应大于24h)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 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全篇
昆华医院
MDR现状
2024/10/14
30
MDR现状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患者 医务人员
易感人群
宿主
传(感)染源
患者 医务人员
×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
2020/3/24
31
MDR现状
传播途径之一 直接传播
2020/3/24
32
MDR现状
传播途径之二 间接传播
2020/3/24
33
MDR现状
抗菌药物耐药: 全球监测报告
22
MDR现状
2017年2月,WHO公布首份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
级别1: 严重耐 药性
23
MDR现状
2017年2月,WHO公布首份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
级别2: 高度耐 药性
24
MDR现状
2017年2月,WHO公布首份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
级别3: 中等耐 药性
•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2024/10/14
46
MDR防控措施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下达接触隔离医嘱,挂接触隔离标识; • 诊疗护理操作实施接触隔离; • 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物品等要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如床旁心
电图机、轮椅等)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024/10/14
耐药菌
患者
2024/10/14
医院环境
患者
53
接触传播
2024/10/14
54
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征
2024/10/14
55
接触患者前
2024/10/14
二前
进行无菌操作前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指南一、背景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临床常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耐药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暴露,降低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2. 提高手卫生意识(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后,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采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鼓励患者和家属在接触患者或护理患者时,也注意手卫生。
3.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器械和物品的无菌状态。
(2)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 隔离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单间隔离,若条件有限,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隔离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和家属注意感染控制。
5. 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防护(1)医务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鼓励患者和家属在护理患者时,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 加强感染监测(1)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掌握感染情况和趋势。
(2)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三、控制措施1. 合理选用抗生素(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加强营养支持(1)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2)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患者康复。
3. 严格控制感染源(1)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种类及防治
主要耐药机理
外膜通透性降低 抗生素的渗透障碍 12%
外排泵机制 8%
细菌产生b-内酰胺酶 80%
细菌有能量依赖性的主动外排泵 抗菌药物为底物(多重耐药)
MDRO传播MD途RO径传播途径
• 接触(包括媒介)传播:是MDRO院内感染最常见最 重要的途径。
• 飞沫传播:口咽部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咳嗽散播 • 空气传播:空调出风口被MDRO 污染时可发生 • 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导致MDRO传播风
险增加
MDMRDROO医医院院感感染染预预防防与与控制控制
3
暴发监测:
指重点关注短时 间内一定区域患 者分离的同种同 源 MDRO 及 其 感 染情况。
• 除科学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 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 环境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MDRO监测
• 加强对MDRO常规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聚集 • 治疗用药送检率:≧30%(国家卫生部)
MRSA在全Biblioteka 广泛流行美国: 34%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南非: 42%
2009 中国CHINET2 MRSA-52.7%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学性状
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 酶阴性的G阴性杆菌
为 G 阴性杆菌,镜下 为球状或球杆状,成对 排列为主
多重耐药杆菌的预防及措施
多重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定义
一、是指有多重耐药性旳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 (例如氨基糖 苷类、红霉素、 -内酰胺类) 或三类以上抗生 素同步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全部 类抗菌素耐药.例如 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 二、孢菌素、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旳原因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旳手 20-25%是抗菌药物旳选择压力 20-25%是小区取得性病原菌 20% 起源不明(如环境污染携带)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 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旳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 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愤怒溶胶旳 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原则外科口 罩和防护眼镜。
5、完毕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 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 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或手消毒。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 不能专用旳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 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 含氯消毒剂)。
8、进行床旁诊疗如拍片、心电图旳仪器必须在检验完毕后 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一:注重和加强多重耐药菌旳医院感染管 理
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旳传播加强医 务人员旳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抗菌药
物旳合理应用 五、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旳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
分泌物、痰液等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
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运
送标本时应用密闭容器运送。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
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并进行手卫生。
7.多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转科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
药菌医院感染发病频率,每种多重耐药菌
可分别计算。反映医疗机构内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情况。
计算公式:MDRO 感染发现率=住院患者中
检出导致医院感染的特定多重耐药菌感染
或定植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人数×100%
五、MDRO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出隔离房间、
标识。
5.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
应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
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
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在接触患者的伤口、粘膜、血液和体液、
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
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当立即清洁消毒。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床单元以及隔帘进行
严格的终末消毒;抹布、拖把专用,使用后必须消毒处理。出现多重耐
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大全5篇]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大全5篇]第一篇: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xxx人民医院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一、隔离原则1、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2、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3、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4、受条件限制的科室,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医疗环境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简称MDR)的出现给患者的治疗和医院的感染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以下技术指南。
一、多重耐药菌的概述多重耐药菌是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 3 类或 3 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这些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包括产生灭活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点、降低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机制增强等。
由于其耐药性的特点,治疗选择有限,感染后的病死率较高。
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是指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如伤口换药、吸痰、穿刺等,直接接触患者的感染部位或分泌物而导致传播。
间接接触则是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环境等传播。
例如,被耐药菌污染的听诊器、血压计、床单、被褥等,如果未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毒,可能成为传播的媒介。
此外,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如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
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了解多重耐药菌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清洁消毒方法等。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等,应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
3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要求。
3.1临床科室3.1.1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若发现本病区有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且耐药谱相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1.2特别要加大对 ICU、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 ICU 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监测及病原学送检工作。
3.1.3临床科室内部报告及与其他科室之间报告要求。
3.1.3.1科室人员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电话报告后,接电话者应立即反馈到管床医师,医师应下“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并在《多重耐药监测登记本》进行登记,同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本组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
3.1.3.1科主任、护士长应在早会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1.3.2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对家属及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宣教。
3.1.3.3护士长通知并指导病区保洁员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及终末消毒。
3.1.3.4患者换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师或护士,做好接触隔离及终末消毒。
3.2检验科3.2.1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出多重耐药菌后,第一时间先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接电话者、报告时间;并通过网络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2.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具有复杂性和难治性等特点,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如下预防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一)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出目标多重耐药菌,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推送至送检科室。
(二)每季度向临床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
三、强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开具“接触隔离”医嘱,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二)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四)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保洁工作,应将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五)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等要专人专用,定期清洁与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要在每次用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稍有差别。
根据2012年欧美多国专家制定的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泛耐药(Extensivelydrug-resistant,EDR)及全耐药(Pandrug-resisitant,PDR)的专家共识:耐药是获得性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
MDR指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每类抗菌药中,至少1种不敏感,即认为对此类抗菌药耐药;XDR指除1~2类抗菌药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PDR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不敏感。
多重耐药的细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
我国原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015年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国内多家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内首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多重耐药菌修订为“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并指出多重耐药也包括了泛耐药和全耐药。
要弄清多重耐药就要清楚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大类:一、β-内酰胺类,所有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于这个大类型。
二、大环内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一般大环内酯类杀菌力不如β-内酰胺类,但是,可以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时候作为替代品。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感染,如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以用大环内酯类。
三、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大都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在临床上用的不多。
四、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副作用多,杀菌力要比前面几大类弱,现在已经基本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 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 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 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 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 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 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三、国内外防控对策与策略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1Leabharlann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2
3
4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 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 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 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 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 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防控
•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 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 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 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 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 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ESBLs主要产生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 希菌。对以下三类抗生素耐药: 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 单环类(氨曲南) 首选 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常见的MDRO及现状
主 要 内 容
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 国内外防控对策与策略
一、常见的MDRO及现状
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
•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
•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β-内酰胺类(如甲氧西林、青霉素、苯 唑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抗菌药 物耐药的金葡菌是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肠球菌通常存在于人体肠道和女性生殖 道中,可造成感染,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 感染的最后有效抗菌药物。
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是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 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 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 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 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 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 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 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 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 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 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 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 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 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并进行手卫生。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 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 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 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 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 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 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 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 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 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 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 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 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 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鲍曼不动杆菌对 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 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 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 以上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为 多重耐药,5种均耐药称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 杆菌。
二、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
1、医护人员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医院领导对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 3、预防措施及制度不健全,或者有制度,但缺 少有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评估。 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泛用、量大、多联 应用、无指征用药、用药期长; 5、手卫生不到位; 6、隔离措施落实难; 7、不能开展有效的监测与控制。
•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 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 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 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 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 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 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