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1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页,总分10分,考试时间10分钟请将班级、姓名、座号及全部答案写在答题指定处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鼙鼓(pí) 锦衾(qīn) 绸缪(chóumóu) 踯躅(chíchú) B.满襟(jīn)? 创伤(chuàng)锱铢(zīzhū) 鹧鸪(zhègū)? C.修葺(qì) 扁舟(piān)? 汤匙(chí) D.倏忽(shū)凝睇(dì)? 溽暑(rù) 2.下列词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聒噪? 战栗? 皓腕? 云销雨霁 B.酒垆 渔樵? ? 荡漾? 得垄望蜀C.箜篌 披靡? ? 寂缪? 鼎铛玉石 D.? 贿赂? ? 箴言 ? 雕栏玉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文学史上,世界范围的文学运动都离不开翻译的媒介作用。
13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后来不断被翻译介绍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产生了遍及全欧的文艺复兴运动。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是从翻译介绍国外文化思想、文艺作品开始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中国现代的新文化。
在西方,翻译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这种说法源自意大利语,在意文中,“译者”(traduttore)和“叛逆者”(traditore)的发音接近,因此“译者”常被误指为“叛逆者”。
这个诙谐的说法恰好指明了翻译的本质:既不是断然拒绝,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关于“创造性叛逆”这个术语,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教授在《文学的社会学》中解释道:“为什么是‘叛逆’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进入设想以外的语言学组织。
为什么是‘创造性’的呢?因为翻译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使作品置于新的现实之中。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4月阶段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暑期,国内“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据媒体报道,河南博物院暑期每日接待量达1.2万人次以上,是2019年同期的近两倍。
杭州博物馆7月16日入馆人数超过1.28万,创下建馆以来单日最高客流量纪录。
不少博物馆都出现入口处排起长队、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有部分年轻人“打卡式观展”的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和吐槽。
2023年8月1日,《隽永的异彩》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展。
南宁市民吴芳却在观展时,发生了不愉快的经历。
当时,她正驻足欣赏穆萨·穆萨耶夫的《高加索的婚礼》,突然一名打扮时髦的女生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请她让一下。
原来是几名年轻人想在画前打卡留影。
吴芳本想等她们迅速拍完后接着看展,可这几名女生轮流拍完后,有人觉得没拍好,又换个姿势让同伴继续拍,其中一人还带了好几套衣服,要拍不同造型的组图。
见状,吴芳只好移步去其他展区。
“之前,我参观潘玉良画展成都博物馆站时,几名年轻人在拍照时大声讨论,使原本安静的展厅变得吵闹,又或是长时间在一幅画前摆姿势,影响其他人观展。
”四川成都市民李丹表示,这类“打卡式观展”的游客有个共性,就是我行我素,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时对保安的制止也置之不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红的研究指出,年轻人“打卡式观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社交需求的推动,人们通常会追求现实生活中更加新鲜、有趣的场景和活动为自己的网络虚拟社交提供素材,而“观展”这种“短平快”的活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影像的过度依赖,导致人们无暇顾及展览的内容价值和社会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4月)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清北班)(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至少在春秋战国,中国就已经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这个体系的起点应该是如何把握农时。
种植需要确定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它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自然因素配合,古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与“三才”(指天、地、人)思想的形成。
任何抽象的哲学理念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才能实现其价值。
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把握农时,实现天人合一,并获得好的收成呢?我们的祖先利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农时,加上北方耕、耙、耱(南方的耕、耙、耖)三者配套的抗旱保墒体系,再辅以中耕除草的技术,以少量土地养活众多人口,构筑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
可以说,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和抗旱保墒体系,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合理利用农时的典范,是当时发达的农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如今的中国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了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存在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
河流水质普遍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困难。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
“二十四节气”理念主要告诉人们要特别关注农时,即尊重自然规律,什么时候耕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与贮藏等,都要遵循一定之规。
“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依然没有过时,这是因为不管农业生产如何发达,基础的原理不会变化,即依赖自然而生产。
人们依然要遵循自古而有的尊重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的知识体系,指导种植、养殖等生产的各个过程,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产方式。
山西省阳高县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阳高县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括号里必须加“了”的一组是()①有时为()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哲学家微笑()一下,深表赞许。
A . ②④B . ①③C . ①②D . ③④2. (2分)下面选项中划线词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B . 舞幽壑之潜蛟C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 (2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选出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A . 不如因善遇之B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C . 因拔刀斫前奏案D . 相如因持璧却立4.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陷入绝境)③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④距关,毋内诸侯(距离)⑤约为婚姻(儿女亲家)⑥失其所与(和,同)⑦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⑧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不管)A . ①②⑤⑦B . ②③⑥⑦C . ①②⑦⑧D . ④⑤⑥⑦5. (2分)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如会同,端章甫B .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 . 风乎舞雩D . 鼓瑟希6. (2分)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 . 位卑则足羞/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C . 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D . 輮使之然也/士大夫之族7.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 .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 . 奉厚而无劳C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 . 吾尝终日而思矣8. (2分)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① 余嘉其能行古道(嘉奖)② 乘犊车,从吏卒(跟从)③又欲肆其西封(扩张)④审容膝之易安(明白,深知)⑤共其乏困(缺乏)⑥引次江北(退却)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⑧不耻相师(羞耻)⑨术业有专攻(学问)⑩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A . ①②③⑦⑧B . ②④⑦⑧⑨⑩C . ①②⑤⑥⑧⑨D . ②③⑦⑧⑨⑩9. (2分)下列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 .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 .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10. (2分)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辽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辽宁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本溪县高中级高二(下)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与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道上跑的车,实则文学与数学有着奇妙的同一性,先看几位著名文学家关于文学与数学的远见卓识: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
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
”哈佛大学的亚瑟.杰费说:“人们把数学对于我们社会的贡献比喻为空气和食物对生命的作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数学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已‘数学化’。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六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应当和文学艺术六大部门(小说杂文,诗词歌赋,建筑园林,书画造型,音乐,综合)紧密携手,才能有大的发展。
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人类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同一。
而文学与数学的统一归根到底是在符号上的统一,数学揭示的是隐秘的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符号体系,而文学则是揭示隐秘的精神世界的符号体系。
高二4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11级高考班月考语文试题姓名: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41分,1-11每小题3分,12-13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肖.像(xiāo)粗犷.(guǎng)荫.庇(yìn)歼.击(jiān)B、商贾.(gǔ)瞠.目(chēng)隽.永(juàn)熨.帖(yù)C、慰藉.(jiè) 愠.色(yùn) 卑鄙.(bì) 摒.弃(bìng)D、症.结(zhèng)发酵.(xiào) 刎颈.(jǐng)曝.晒(b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擢升孽根祸胎黄梁美梦苍海桑田B、云宵微不足道浮想联翩并行不背C、提纲无是生非金碧辉煌枉废心机D、闲暇恪尽职守和颜悦色陈词滥调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她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②这次书法绘画比赛的报名日期,九月中旬。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事物的成长,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推脱截至即使、也B、推托截止即使、也C、推托截至虽然、却D、推脱截止虽然、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B、六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C、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D、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B、部分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金蓝领”大赛的颁奖仪式。
C、在“鸟巢”体育场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出人类非凡的智慧。
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武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2020高一下·金华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针灸(jiū)脖颈(gěng)趿(tā)拉孱(càn)头B . 埋怨(mén)气氛(fēn)模(mú)样巡徼(jiǎo)C . 潜(qiǎn)在瞥见(piē)氾南(fàn)付梓(zǐ)D . 塞流(sè)锱铢必较(zī zhū)嫉(jí)妒冠状病毒(guān)2. (2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 下列词语或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杀戮涣然冰释趋之若骛微言大义B . 脉搏再接再励美轮美奂张皇失措C . 宣泄食不果腹额手称庆饮鸩止渴D . 追朔旁征博引谈笑风生一筹莫展3.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 .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 . 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4. (2分)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当我17岁第一次读到变形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
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我不知道可以这样写。
如果能这样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卡夫卡是对现代派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被尊为现代文学之父他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悖谬与合理梦魇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概括出生活的实质,让人们对社会、对小说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潍坊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
《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区分,梳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
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
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
刘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
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
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
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摘编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材料二: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
特定性的对象有个别性和类别性两类。
个别性的如《论语》,大多是对某个弟子或时人的教诲,以及弟子相互间交流的记录,各条语录原本是对个别性的对象而言。
这也正是原始语录体的特征。
在这类体式中,语录的意义是由语录句义、语录涉及的对象和语录产生的语境结合起来形成的。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
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调研语文试卷

C.如果类脑芯片能使计算机实现感知、学习、记忆、决策等智能任务,那么新型计算机无需人类编程,无需时刻遵循操作指令。
D.在类脑芯片的研发方面,应主要关注纳米器件如何进行更高效的感知、存储和计算,如何构建融感、存、算为一体的类脑系统。
众所周知,人类学者可以在逻辑学、数学和各个科学领域创造和解决许多图灵计算机不可计算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认为逻辑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这种“计算”能力应该是“人工通用智能/强人工智能”所能完成的智力任务,那么我们必须首先要突破“图灵可计算性”的概念(其本质上定义了有穷、连续、确定的计算步骤之序列)。这是一项涉及哲学、逻辑学和数学的任务,难度很大,但与包括“类脑计算”在内的任何计算技术无关。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髄。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历史学研究中,鲁迅、茅盾、老舍、闻一多等人的作品经常被当作佐证史料而引用。
现代文学能够被用作历史研究之辅助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固有的“以文见史”传统的存在。
所谓“以文见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互动关系的概括,它既是作家面对历史的观念传统,又是作品处理文本与现实关系的写作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在反思历史、关注现实方面成就卓著,各个时期的文学潮流中都存在一个清晰的历史维度。
“以文见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传统。
文学参与历史建构的传统在五四文学之前的进步人士那里就已经开启。
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深度融会,积淀成一种前后相继的写作现象,并演化为具有本质意义的写作传统。
现代作家在“人”的建构过程中,首选的是历史批判的路径,而不是将世俗生活合法化的路径,梁启超、鲁迅等人都是如此。
历史是中国现代作家倾心审视与观照的一片邈远、深沉的疆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写过孔子的事迹,如曹聚仁的《孔老夫子》、冯至的《仲尼之将丧》、陈子展的《楚狂与孔子》等。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不断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包括人文始祖女娲(鲁迅《补天》),历史豪杰伍子胥(冯至《伍子胥》),精神气节的代表人物文天祥(郑振铎《桂公塘》),及众多能臣谋士,如信陵君(廖沫沙《信陵君之归》)、苏秦(魏金枝《苏秦之死》)等。
此外,歌颂高尚文人的作品中亦不乏佳作,如何其芳的《王子猷》、唐弢的《晓风杨柳》等。
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历史书写,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精神通道,有助于促进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使文学天然地关注历史进程。
现代文学的纪实功能十分强大,民族国家重大事件与其文学呈现之间的时间差非常小,这是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醒目标志。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卷·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
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
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
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
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
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
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
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
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
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材料二: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母亲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2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
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
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
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
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
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
“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
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
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
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
山东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带解析)

山山山山山2020-2021山山山山山山山山4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东省招远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踏青苏轼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春天到了,人们满心欢喜去郊外游玩,即使有东风扬尘,也乐此不疲。
B. 颔联写百姓生活富足,因而车辗麦苗也影响不了他们清闲自在地在路边饮酒。
C. 颈联“厌城郭”句,直抒胸臆,写出城里人厌倦城市、渴望乡村生活的情形。
D. 整首诗语言清新、轻快,描绘了春天人们倾城出行、歌舞宴游的赏春风俗画。
16. 诗的尾联两句,是如何表现踏青欢乐热闹场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尾联前一句属于正面描写,通过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直接写出踏青欢乐热闹的场景。
②后一句属于侧面烘托,野餐用的筆瓢遍地都是,表明游人众多,前来捡食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表明乌鸢已经适应这种场面,侧面衬托出踏青场景的欢乐与热闹。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麦短未怕游车轮”意思是初春时节,麦子很短,还不怕过往的车辆碾压。
“百姓生活富足” 诗中没有体现,并且这也不是不怕车辗麦苗的原因。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前来捡食的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歌鼓惊山草木动”是正面描写,通过“惊山的鼓乐声”“摇动的草木”直接写出踏青欢乐热闹的场景。
“箪瓢散野乌鸢驯”是侧面描写,野餐用的筆瓢遍地都是,表明游人众多;而前来捡食的乌鸢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所以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哈尔滨重点中学2021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不乏“看客”。
在鲁迅笔下,形形色色的“看客”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或幸灾乐祸,或麻木绝望,或漠不关己,这些都是人性中真实而又令人厌恶的劣性根。
“看客”们之所以乐于去看,无外乎自己还过得去地抱了侥幸心理,无聊的要娱乐,自己惨的要在他人身上获取慰藉。
鲁迅笔下的“看客”,并不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而是囊括了过去、当时与现今,他用笔墨批判着“看客”丑恶麻木的嘴脸,同时也给人们以警示。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往往是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生活越是艰难,就越容易因斤斤计较而滋生嫉妒;他们看不惯别人的成功与收获,后者会让他们内心不由地产生不平衡感,于是要看别人的失败与悲惨,那会让他们产生快感,伪造自己成功的假象。
或许他们看到别人的惨状会有所惊动,然而绝对不会与其产生共情,也不敢去提供帮助、做引火烧身的举动;他们只会在内心的防护罩上一层又一层地加固。
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务。
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的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
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
每当有人发现了一个新的“娱乐”看点,“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这种看客的畸形现象被公众悄然地“默许”为正常,久而久之,“我既不是演员,又不担任什么职务,我只是一个看客”,这倒是一个很好的置身事外的借口了。
如何来挽救这成千上万的麻木无知、冷漠无情的“看客”?孔乙己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闹革命……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澜?他们也是千千万万的庸众之一,而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态度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I)[2]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I)[2]](https://img.taocdn.com/s3/m/af696853e53a580217fcfe42.png)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
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
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
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
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
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
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
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
人格是剃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
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
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
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
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
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
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2分,共10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魁梧(wú)然而(ěr)为(wèi)虎作伥叱咤(zhà)风云B.磅礴(bé)白炽(chì)用(yîng)墨如泼另辟蹊( xī)径C.祈(qí)年殿踟(zhí)躇前倨(jù)后恭徇私枉(wǎng)法D. 维吾(wú)尔劲(jìng)厉咸与(yù)维新迷迷糊( hū )糊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媲美褶皱墨守陈规纵横捭阖生杀与夺B.隐晦披阅委曲求全凭心而论长工资C.寸草春辉电影脚本养份顾名思义纷至杳来D.哀声叹气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明枪暗箭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澳门回归祖国,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是的。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毋庸置疑控制 B.胜地无可辩驳控制C.圣地毋庸置疑抑制 D.圣地无可辩驳抑制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育部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B.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C.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确保司法系统公正执法,有效遏制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广州市中院对许霆案的判决结果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提出的质疑,可是,面对公众提出的质疑,审理此案的法院并未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理由。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A.林语堂,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京华烟云》,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主要作品有《红牡丹》《人生的盛宴》《文化苦旅》《吾国与吾民》等B.回族作家张承志1948年生于北京。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已出版著作30余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D.丰子恺,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
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
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
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
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
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
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
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
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
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
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
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
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6.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7.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三.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每小题3分,共 12分)阮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快,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坏府舍屏障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吾尝终日而.思矣B.籍由是不与.世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皆以.酣醉获免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①籍由是不与世事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③籍沉醉忘作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因而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四.翻译(5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5分)古风·登高望四海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