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

文化,是一个很神圣的名词,它包含着太多太多。从古至今,包括未来,文化在历史的源远流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引领前进的旗帜;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识;文化是民生幸福的要义、美好生活的保障;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号角、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不断增强文化的创造活力,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总书记报告提出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人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位要求,时时刻刻都要作为文化建设的标准和追求目标。报告明确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方向、创作、重点工程、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强调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

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文化建设之所以在当前显示出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积累起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物质力量。而当物质财富和物质力量得到极大发展和扩充时,也必须要有精神文化的相应发展,从而使物质财富成为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使日益增长的物质力量得到合理的运用、有益的调节并获得自由的表现。

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一任务的关键。所谓“关键”,就是任务的核心、总纲。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事实上,对于任何一种真正有作为的和积极的文化建设来说,文化创造的活力及其增强始终是关键。具有这种文化创造活力,即便原先落后的民族也会创造出伟大的文明成果;如果这种活力丧失殆尽,则再昌盛的文明也会日落西山。界衰亡之际,就是“野蛮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来说,只要全民族真正具有文化创造活力,并使这种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会有生命的源泉,有保障的力量。

那么,文化创造活力从何而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是被主观设想或假定出来的东西,它是具有现实基础的,这一基础就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正是在这一历史性实践的基础上,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面临严峻挑战的过程中重获生机;也正是在这一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生成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发展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我们也应从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中去寻找文化创造活力的现实源头,以及增强这种创造活力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八个字:认知,创新,人才,为民。

认知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对自身的文化历史、文化现象、文化成果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总结经验,评估价值,努力挖掘、提升历史文明成果,从容坚守优秀文化传统,鼓起勇气奋发进取,以实现对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创建。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历史功业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文化的丰富色调与多元品格。应当凸显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注重对历史、地域文化的重新审视、定位和传承,将保护、传承本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造艺术精品有机结合起来,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与根性,重塑并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打造出能够充分展现地域文化资源和文化符号的优秀作品,使之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

创新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艺术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生生不息、永续发展;只有将蕴含在人民大众中的创新能力普遍激发,13亿人的文化创造才会使中国文化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艺术精品的创作是基于文化自觉自信的前提下的创作状态,它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那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厚与博大,这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文化源头和深厚土壤,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创新和精品生产,不仅是我们让传统文化与当下人们的精神情感血脉相通,获得弘扬与提升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我们进行新的文化创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人才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立足和把握当地人文资源。文化发展,人才为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才能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泼局面。这样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十八大报告强调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其次,我认为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完善的教育机制,这样自然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来。

为民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只有人民群众与文化的接触日益广泛深刻,文化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为此,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不断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应当遵守这八个字:认知,创新,人才,为民。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因而,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也必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文化才会蒸蒸日上,才会进一步走向一个文化强国迈进,才会一步步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