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句式更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下高考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在句末用“也”表示判断。
3、“……者,……”式“者”起停顿作用,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梁父即楚将项燕”中的“即”,“环滁皆山也”中的“皆”,“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中的“必”,都有判断的意味。
5、用“是”表判断在古代汉语中,“是”一般作指示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汉代以后。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为”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为……所……”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被动句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见”字式用“见”表被动,如“徒见欺”。
5、“见……于……”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为了语言的简洁,句子中会省略某些成分。
常见的省略情况有: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4、省略介词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中的“何”。
古文特殊句式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宾语前置1. 定语后置句例:《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解释:硕人,指高大的人。
颀,高大的样子。
衣,动词,穿。
锦,华丽的衣服。
褧衣,粗布衣服。
此句意为:高大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和粗布衣服。
2. 状语后置句例:《诗经·卫风·硕人》舞则鼓之,歌则扬之。
解释:舞,动词,跳舞。
鼓,名词,鼓声。
歌,动词,唱歌。
扬,动词,高扬。
此句意为:跳舞时鼓起鼓声,唱歌时高扬歌声。
3. 省略句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河流。
洲,河中的小岛。
此句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
4. 判断句例:《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解释:硕人,指高大的人。
颀,高大的样子。
衣,动词,穿。
锦,华丽的衣服。
褧衣,粗布衣服。
此句意为:高大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和粗布衣服。
二、主谓倒装1. 主语前置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河流。
洲,河中的小岛。
此句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
2. 谓语前置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河流。
洲,河中的小岛。
此句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
三、省略句1. 省略主语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河流。
洲,河中的小岛。
此句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
2. 省略宾语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关关,雎鸠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
河,河流。
洲,河中的小岛。
此句意为:关关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
3. 省略介词例:《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
2、D
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状语 ——中心语 飞快地跑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 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 “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③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高中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讲解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 宾语前置
倒装句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句意表判断)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表判断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乃”表判断)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也”表判断)8、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表判断)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11、此亡秦之续耳(“……耳”表判断)1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1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表判断)1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也”表判断)1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1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表判断)17、所谓前洞也(“……也”表判断)18、此余之所得也(此后省略了判断词“是”)19、是亦走也(“是”为判断词)20、非我也,岁也(“……也,……也”表判断)2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2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无标志的判断句)2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也”,表判断)2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也”表判断)25、此四君者,皆明理而忠信(“者”表判断)26、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2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28、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0、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无标志性判断句)3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兼表判断)32、腾蛟起风,孟学子之词宗(无标志性判断句)3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无标志性判断句)3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无标志性判断句)35、此小大之辩也(“也”表判断语气)36、《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37、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38、今臣亡国贱俘(意义判断)39、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表判断)40、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也”表判断)41、我为赵将(“……为……”表判断)4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表判断)4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也”表判断)44、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表判断)45、非汉所望也(“……也”表判断)4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表判断)47、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状语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2、佚之狐言于郑伯(正常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正常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4、燕王拜送于庭(正常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5、使毕使于前(正常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6、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7、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8、当其欣于所遇(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9、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10、不能喻之于怀(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1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正常语序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13、申之以孝悌之义(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14、树之以桑(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1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常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正常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17、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正常语序为“于刺人而杀之何异”)18、青,取着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1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常语序为“于物善假也”)20、余威震于殊俗(正常语序为“余威于殊俗震”)2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正常语序为“非于九国之师抗也”)22、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23、不必贤于弟子(正常语序“不必于弟子贤”)24、而耻学于师(正常语序为“而耻于师学”)25、农人告余以春及(“春及”为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以春及告余”)26、将有事于西畴(“西畴”为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西畴有事”)27、问征夫以前路(“前路”为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以前路问征夫”)28、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百龄舍簪笏,于万里奉晨昏”)2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日下望长安,于云间目吴会”)30、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3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32、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33、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六月息去者也,介宾短语后置)3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于〈比〉星火急”)35、以勇气闻于诸候(正常语序:以勇气于诸候闻)36、故燕王欲结于君(正常语序:故燕于欲于君结)37、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38、乃设九宾之礼于廷(正常语序:乃于廷设九宾之礼)39、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40、为降虏于蛮夷(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41、验之以事(正常语序:以事验之)42、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正常语序: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4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正常语序: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2、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3、沛公安在(正常语序“沛公在安”)4、何为其然也(正常语序为“为何”)5、而今安在哉(“安在”正常语序为“在安”)6、未之有也(正常语序“未有之也”)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8、童子何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在⽂⾔⽂中,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的智慧,也增加了语⾔表达的多样性。
1.奈何:⽤于询问⽅法、原因或状况,意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o沛公⽈:“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项⽻本纪》)表达了刘邦⾯对突发情况o“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杜牧借此批判秦朝统治者对⺠脂⺠膏的极度挥霍。
2.何如:询问⽅式、情况或⽐较,意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o“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孟⼦·梁惠王上》)孟⼦通过此问讽刺统治者⾃⾝不⾜却3.何以:询问依据、原因或⽅式,相当于“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
o“⼀旦⼭陵崩,⻓安君何以⾃托于赵?”(《战国策·触⻰说赵太后》)触⻰以此询问⻓安君4.何所:询问处所或内容,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o“问⼥何所思,问⼥何所忆?”(《⽊兰诗》)花⽊兰的家⼈关切地询问她的⼼思与回忆。
5.奈(若,如)何:表达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奈与疑问。
o“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对失败,对虞姬的深情与⽆奈。
6.孰与,与孰:⽤于两者之间的⽐较,询问哪⼀个更好或更合适。
o“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王纳谏》)邹忌借此反思⾃⼰的美貌与徐公之⽐。
7.何故:询问原因,意为“什么原因”、“为什么”。
o“何故怀瑾握瑜,⽽⾃令⻅放为?”(《屈原列传》)屈原质问⾃⼰为何被放逐。
二、表示反问反问句式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了语⾔的⼒度和感染⼒。
8.何哉(也):表达强烈的反问,相当于“怎么能呢”。
o“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记》)王安⽯感叹游览褒禅⼭的感悟难以⾔尽。
8.何为:询问⾏为的原因,常⽤于反问,意为“为什么要呢”。
o“如今⼈⽅为⼑俎,我为⻥⾁,何辞为?”(《鸿⻔宴》)刘邦在鸿⻔宴上反问⾃⼰为何需要辞别。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考语⽂⽂⾔⽂特殊句式 ⽂⾔⽂阅读中,⼀些特殊句式需要学⽣掌握,在⾼考语⽂中经常遇到,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考语⽂⽂⾔⽂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特殊句式:判断句 (1)不⽤语⽓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 此⼈⼒⼠。
(2)⽤“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判断。
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是”表判断。
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巨是凡⼈,偏在远郡…… 同⾏⼗⼆年,不知⽊兰是⼥郎。
(4)⽤副词“⾮”“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 ⼦⾮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考语⽂⽂⾔⽂特殊句式: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于”表⽰被动关系。
⽤介词“于”引出⾏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王建禽于秦。
(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
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为的主动者“秦”,表⽰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
⼆是句⼦⾥有表⽰被动的词“于”。
(2)⽤“见”来表⽰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见”或⼜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我虽然想再说⼀些,但考虑不⼀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在动词“察”前,表⽰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恐见欺于王⽽负赵。
(我担⼼被您欺骗⽽对不起赵国) (3)⽤“为”表⽰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 ①若背其⾔,⾂死,妻⼦为戮,⽆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受”“被”“受……于”表⽰被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
(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
“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
(《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3) 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2.定语后置(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促织》)(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介词短语倒装句(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4.主谓倒装(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省略句1. 主语的省略(1)儿俱,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
(《促织》)(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2. 谓语的省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3. 宾语的省略(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3)具告以事。
(《鸿门宴》)(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荆轲刺秦王》)(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赤壁之战》)4.介词的省略(1)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39;,以此知之,故欲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赤壁之战》)(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七.固定结构1.不亦……乎?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
翻译为“不是……吗?”2.是以……“以是”的倒装句。
翻译为“因此……”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
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4.得无……乎(耶)?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5.无乃……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
翻译为“恐怕……吧?”6.得无……乎?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
翻译为“莫非……吧?”7.其……其……表示选择关系。
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表示比较选择。
翻译为“与……相比”9. 何……为?表示询问或反问。
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10. 然则表示连贯关系。
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11.“何其”“一何”表示感叹。
翻译为:“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八.固定句式(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鏖战百日筑梦辉煌——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主持词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我们离2019年中考决战仅有100天的时间,100天就是100次的冲锋,100天就是100次的搏击!再过100天,我们九年级全体同学,就要结束紧张而美好的初中生活,接受中考的洗礼,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了;八年级全体同学也要踏进中考考场,参加地理、生物学科的考试。
为此,我们今天隆重聚会,召开“鏖战百日,筑梦辉煌,2019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为我们每一位九年级、八年级学子擂鼓助威。
下面,我宣布:实验中学“鏖战百日,筑梦辉煌,2019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九年级各班擂鼓手“擂鼓振威”!“战鼓声声催奋进,旌旗猎猎踏征程”!感谢擂鼓助威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为我们今天大会拉开序幕,你们轰鸣的战鼓声,催促我们冲刺中考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