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复合材料考卷及答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复材铆接装配考试题及答案
复材铆接装配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复合材料的主要特性是什么?A. 高强度B. 低密度C. 良好的耐腐蚀性D. 以上都是2. 铆接过程中,铆钉的直径应如何选择?A. 与孔径相同B. 略小于孔径C. 略大于孔径D. 与板厚无关3. 在复合材料铆接中,常用的铆钉材料是什么?A. 不锈钢B. 铝合金C. 钛合金D. 碳钢4. 复合材料铆接时,常用的铆接方法有哪些?A. 冷铆B. 热铆C. 机械铆D. 以上都是5. 复合材料铆接后,如何检测铆接质量?A. 视觉检查B. 超声波检测C. 射线检测D. 以上都是6. 复合材料铆接时,为什么需要进行表面处理?A. 提高铆接强度B. 增加铆接美观度C. 预防腐蚀D. 以上都是7. 复合材料铆接过程中,如何避免铆钉的断裂?A. 选用合适的铆钉材料B. 控制铆接温度C. 优化铆接工艺D. 以上都是8. 复合材料铆接装配时,常用的夹具类型是什么?A. 固定夹具B. 可调夹具C. 真空吸附夹具D. 以上都是9. 复合材料铆接装配中,如何保证铆接位置的准确性?A. 使用定位销B. 使用模板C. 使用测量工具D. 以上都是10. 复合材料铆接装配完成后,如何进行质量控制?A.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B. 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C. 进行外观检查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复合材料铆接装配的一般流程。
2. 描述复合材料铆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阐述复合材料铆接装配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复合材料铆接装配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论述复合材料铆接装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A4. D5. D6. D7. D8. D9. D10. D二、简答题1. 复合材料铆接装配的一般流程包括:材料准备、表面处理、定位、铆接、质量检测和装配后处理。
2. 复合材料铆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铆钉断裂、铆接不牢等,解决方法包括选用合适的铆钉材料、控制铆接温度、优化铆接工艺等。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 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①CH 3CH=CH 2 + 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CH 2=CH 2↑+ H 2O ③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④C 6H 6 + HNO 3C 6H 5NO 2 + 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复合材料考试题及答案
复合材料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供形状B. 提供强度和刚度C. 提供颜色D. 提供重量答案:B2.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玻璃钢B. 铝合金C. 碳纤维增强塑料D.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答案:B3.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0°和90°层的作用是什么?A. 增加层合板的厚度B. 提高层合板的抗拉强度C. 提高层合板的抗弯强度D. 提高层合板的抗剪强度答案:C4.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通常由哪种材料构成?A. 金属B. 陶瓷C. 聚合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通常比哪种材料差?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聚合物材料D. 玻璃材料答案:A6.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比哪种材料低?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聚合物材料D. 玻璃材料答案:B7.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45°层的作用是什么?A. 提高层合板的抗拉强度B. 提高层合板的抗弯强度C. 提高层合板的抗剪强度D. 提高层合板的抗冲击性能答案:C8. 复合材料的湿热环境适应性通常比哪种材料差?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聚合物材料D. 玻璃材料答案:C9.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45°层通常用于提高哪种性能?A. 抗拉强度B. 抗弯强度C. 抗剪强度D. 抗冲击性能答案:D10.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0°层和90°层的交替排列可以提高哪种性能?A. 抗拉强度B. 抗弯强度C. 抗剪强度D. 抗冲击性能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复合材料的以下哪些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 高比强度B. 高比刚度C. 良好的耐腐蚀性D. 良好的电磁性能答案:ABC2. 复合材料的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层合板的性能?A. 增强体的类型B. 基体的类型C. 层合板的层数D. 层合板的厚度答案:ABC3. 复合材料的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疲劳性能?A. 增强体的类型B. 基体的类型C. 界面相的质量D. 层合板的层数答案:ABC4. 复合材料的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湿热环境适应性?A. 增强体的类型B. 基体的类型C. 界面相的质量D. 层合板的层数答案:BCD5. 复合材料的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抗冲击性能?A. 增强体的类型B. 基体的类型C. 层合板的层数D. 层合板的厚度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2011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1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B.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糖蛋白D.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B2.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叶绿体B. 线粒体C. 细胞核D. 细胞膜答案:A3.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DNA复制是半保留性的B. DNA复制需要引物C.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D. DNA复制是双向的答案:D4.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是一类蛋白质B.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D. 酶可以催化非生物反应答案:B5.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只包括分裂期C. 细胞周期只包括间期D. 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A6.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可逆的B. 基因突变可以是自发的C.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期D.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减数分裂期答案:B7.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自然死亡过程B.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C.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无序死亡过程D.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答案:A8.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 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C. 遗传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D. 遗传病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答案:B9.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 基因工程是将受体细胞导入外源基因C. 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外源基因D. 基因工程是将受体细胞导入受体细胞答案:A10.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克隆技术是无性繁殖B. 克隆技术是有性繁殖C. 克隆技术是细胞分裂D. 克隆技术是基因重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细胞膜上的_________是细胞识别的重要分子。
哈工大复材所考研-初试-2011
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学(航天学院)专业试题一、概念题(每题5分,8题共40分)1.晶界工程:玻璃相处于陶瓷结构中的晶界位置,是影响陶瓷性能的重要显微组成,提高晶界的结晶化程度可以改善陶瓷的高温性能。
此项研究称为“晶界工程”。
2.玻璃陶瓷:对于某些玻璃,通过适当控制反玻璃化过程,可以得到无残余应力的微晶玻璃,这种材料称为玻璃陶瓷。
3.RTM:RTM是“Resin Transfer Molding”的缩写,意思为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它是一种先进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闭模成型的工艺方法。
4.烧蚀型防热:是利用材料的分解、解聚、蒸发、气化及离子化等化学和物理过程带走大量热能,并利用消耗材料本身来换取隔热效果。
5.材料设计:材料设计是指在材料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按预定性能要求,确定材料组分和结构,并预测达到预定性能要求应选择的工艺手段和工艺参数。
6.相变增韧:陶瓷中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引起裂纹尖端附近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变,当相变使该局部区域发生体积膨胀时,体积膨胀会使基体裂纹闭合,从而改善了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
7.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8.微观复合材料:增强相的尺寸为纳米等级的材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增强相尺寸控制在埃级,即原子或分子水平的称为杂化材料,两者统称为微观复合材料,它们主要用作新型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
二、问答题(每题10分,8题共80分)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功能性有哪几种?答:五种:耐烧蚀性好;有良好的摩擦性能,包括良好的摩阻特性及减摩特性;高度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的特性。
2.根据使用温度范围,金属基体分哪几类?答:金属与合金种类繁多,目前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金属有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镍合金,铜与铜合金,锌合金,铅,钛铝、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等。
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
高一下册化学《复合材料》课后练习答案一、理解复合材料概念。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组成。
复合材料优点。
既保持了原有材料的特点又使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形成了优于原材料的特性。
分类。
二、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生产、生活中1)玻璃钢。
玻璃钢与钢化玻璃一样吗成分各是什么?答案:不一样。
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增强热再急剧冷却制成的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钢学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
(2)碳纤维复合材料。
2.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材料。
(1)机翼、机身、导弹壳体和尾翼中的复合材料。
(2)机身隔热复合材料。
1.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准确的是(D)合金就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含有多种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解析:A、B错准确。
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按基体材料分类的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按增强体形状分类的分类标准不统一项错。
2.下列哪些产品或材料属于复合材料(D)生物陶瓷②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的钓鱼竿航天飞机隔热陶瓷A.① B.② 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生物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下列材料可能是用玻璃钢制作的是(D)棉纱②玻璃③钢材④滑梯⑤游乐车⑥餐桌椅解析:棉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排除A、B选项C,应选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A)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能抵御多种手枪子弹的射击限度地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这利用了复合材料的(A)高强质轻 B.耐热抗高温耐腐蚀稳定性好 D.导电导热性好解析:防弹头盔要能承受高强度撞击而且质量较轻。
当航天飞机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因为空气的剧烈摩擦航天飞机尖端的温度可达1 000 ℃以上。
201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 II 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 . 进行ATP 的合成 B. 进行mRNA 的合成C. 存在血红蛋白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 的蔗 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 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 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 . 甲<乙 ,被动运输 B. 甲>乙 ,被动运输C .甲>乙 ,主动运输 D. 甲=乙 ,主动运输3.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 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加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 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 . 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 . 叶片光合作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 . 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 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的是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体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1.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 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 细胞;2.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 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g 24 A1 27S 32 C1 35.5 Cr5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复材铆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复材铆工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主要依靠()。
A. 胶粘剂B. 机械连接C. 热压D. 化学键答案:A2. 在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增强材料是()。
A. 玻璃纤维B. 碳纤维C. 金属丝D. 尼龙纤维答案:B3. 铆接过程中,铆钉的直径通常不小于被连接材料厚度的()倍。
A. 1B. 2C. 3D. 4答案:B4. 复合材料铆接时,铆钉的间距应不小于铆钉直径的()倍。
A. 2B. 3C. 4D. 5答案:C5.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树脂基体是()。
A. 环氧树脂B. 酚醛树脂C. 聚酯树脂D. 丙烯酸树脂答案:A6.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成型方法有()。
A. 热压成型B. 冷压成型C. 真空袋成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在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主要依靠胶粘剂,这种胶粘剂通常是()。
A. 热固性树脂B. 热塑性树脂C. 弹性体D. 橡胶答案:A8.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层间结合力,通常会采用()。
A. 加热B. 增加层数C. 增加压力D. 增加胶粘剂用量答案:C9. 复合材料铆接时,铆钉的头部形状通常为()。
A. 平头B. 圆头C. 锥形头D. 半球形头答案:B10.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少层与层之间的气泡,通常会采用()。
A. 增加压力B. 增加胶粘剂用量C. 增加层数D. 真空辅助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复合材料的层合板中,常用的增强材料包括()。
A. 玻璃纤维B. 碳纤维C. 芳纶纤维D. 金属丝答案:ABC12. 复合材料铆接时,铆钉的直径和间距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被连接材料的厚度B. 铆钉的材料C. 铆接工具的类型D. 铆接部位的受力情况答案:ACD13.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成型方法包括()。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和8mol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22H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2A.5% B.10% C.15% D.20% 【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H、N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23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V的NaOH溶液和c、V的CHCOOH溶液相31212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V=cV 2112++--) ) +)=c(CHCOO.在任何情况下都是Bc(Nac(OH)+c(H3C.当pH=7时,若V=V,一定是c>c 1212-+) COOH)=c(Na+c(CHCOOc(CH) cD.若V=V,c=,则322113【解析】选A。
当NaOH和CHCOOH 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3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正确;当pH=7时,CH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 的物质的量,若V=V,一定是c2312>c,C正确;若V=V,c=c,则NaOH和CH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321121正确。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2)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①发现新的物质,测试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能;②由已知的物质,通过新的制备工艺,改善其微观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③由已知的物质进行复合,制备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定义(名词解释)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3、复合材料的分类(填空题)⑴按基体材料分类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②金属基复合材料;③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⑵按不同增强材料形式分类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③片材增强复合材料;④叠层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层次(简答题)⑴一次结构:是指由基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取决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相材料的形态、分布和含量及界面的性能;⑵二次结构:是指由单层材料层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各单层的厚度、铺设方向、铺层序列);⑶三次结构:是指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5、复合材料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填空题)①单层材料设计;②铺层设计;③结构设计。
第二章1、复合材料界面对其性能起很大影响,界面的机能可归纳为哪几种效应?(简答题)①传递效应:基体可通过界面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②阻断效应: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的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③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
④散热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
⑤诱导效应:复合材料中的一种组元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变化。
2、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界面的形成是在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填空题)①基体与增强体的接触与浸润;②聚合物的固化。
3、界面作用机理界面作用机理是指界面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
2011年大纲卷理科综合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适用地区:河北、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贵州、西藏、青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3题,共3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2011年高考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错误的是()A. 具有流动性B. 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C. 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D. 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内表面2. 下列关于酶的描述,正确的是()A. 酶是蛋白质,不具有催化作用B.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C. 酶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D. 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3. 下列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错误的是()A. 基因分离定律描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描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基因连锁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错误的是()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胚胎学证据D. 细胞遗传学证据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 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成正比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2.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两种。
()5.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在______,暗反应发生在______。
3.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______种配子。
4.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______。
5.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I卷(附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2N 和8mol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0%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1.c V 的NaOH 溶液和22.c 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7pH >,则一定是1122c V c V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 7pH =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 >D. 若12V V =,21c c =,则()()()33CH COO c CH COOH c Na -++=10.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 4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 CuSO 4B. H 2OC. CuOD. CuSO 4 5H 2O11.将足量2CO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33...K SiO Cl NO +--- B. 324...H NH Al SO ++-+C. 224..Na S OH SO +---D. 6533...Na C H O CH COO HCO +--- 12.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B. 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C .46gNO 2和NO 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 1 mol 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纳失去N A 个电子 13.某含铬Cr 2O 2-7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 •(NH 4) SO 4•6H 2O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原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201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B 1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降低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都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不变4.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 纤维增强塑料一词缩写为(A )A.FRPB.CFRPC.GFRPD.GDP2.生产碳纤维的最主要原料是答:聚丙烯纤维、黏胶丝和沥青纤维(B )A. 沥青B. 聚丙烯腈C. 聚乙烯D. 人造丝3. 玻璃钢是答:玻璃纤维增强塑料(B )A. 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B.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C.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D.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4. FR-TP是指(D )A. 水泥基体复合材料B.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 玻璃钢复合材料D.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5.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D )A. 以重金属作基体B. 延性比金属差C. 弹性模量比金属低D. 较基体具有更高使用的温度6. 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主要有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C )A. 在制备复合材料时,由于冷却速度过快,使应力来不及缓和造成的B.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化学相容性不好造成的C.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性造成的D.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力学性能不同造成的二、填空题1.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称为基体,其它的相分散于连续相中,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增强体。
2. 按用途分类,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3. E玻璃纤维是指无碱玻璃纤维,A玻璃纤维是指有碱玻璃纤维。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有聚丙烯、聚氯、聚酰、聚碳酸酯。
5.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固性树脂基体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呋喃树脂等。
6.比强度是指材料抗拉强度与材料比重之比。
7@比刚度指材料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8. 自生成法是指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增强材料在基体中生成和生长的方法,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和界面反应两个常见问题。
9.制备铝基(金属基)复合材料常见的液态金属法有真空压力浸渍法、挤压铸造法、搅拌复合法、液态金属浸渍法、真空吸铸法、热喷涂法等。
液态法是在基体金属处于熔融状态下,与增强材料混合组成新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10.固态法:固态法是在基体金属处于固态情况下,与增强材料混合组成新的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中包括粉末冶金法、热压法、热等静压法、轧制法、挤压和拉拔法、爆炸焊接法等。
11.表面复合法(新型制造方法)包括:原位自生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镀和电镀法及复合镀法等。
12. 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时主要用于纤维,晶须,颗粒或多孔陶瓷烧结体,(空格中填写增强相的形式)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13按性能高低,复合材料可分为普通和先进复合材料。
14纤维支数是指表示纺织纤维粗细程度的单位。
15. 金属陶瓷是指由一种或几种陶瓷相与金属或合金所组成的复合材料。
16.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用于450℃以下的轻金属基体有铝合金、镁合金,常见的用于450~700℃的基体有钛合金,常见的用于1000℃以上的基体有镍基、铁基耐热合金、金属间化合物。
(5分)17.微晶玻璃是指通过加入晶核剂等方法,经过热处理过程在玻璃中形成晶核,再使晶核长大而形成的玻璃与晶体共存的均匀多晶材料,又称为玻璃陶瓷。
(2分)18.无机胶凝材料是指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混合后一起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能由浆体变成坚硬的固体,并能将散粒材料或块、片状材料胶结成整体的物质。
19. 晶须是以单晶体形式生长的形状类似短纤维,而尺寸远小于短纤维的须状单晶体。
三、简答题1. 复合材料的特点。
(1)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组分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在一起的材料,组分间有明显的界面。
(2)各组分保持各自固有特性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的优点,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殊性能。
(3)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4)保持其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性能的协同。
2简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其它类型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哪些特点?①比强度大,比模量大。
②耐疲劳性能好。
③减振性好。
④耐烧蚀性能好。
⑤工艺性好。
3. 简述碳纤维增强体的特点和主要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低电阻、高导热、低热膨胀、耐化学辐射等特性,除此之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强度和比模量优于其它无机纤维。
但碳纤维细脆、抗冲击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较差。
碳纤维的应用:(1)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2)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3)运动器材(4)其它方面可用于化工耐腐蚀制品。
4. 简述液相法和固相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不同点。
液相法是金属基体处于熔融状态下与固体增强物复合成材料的方法。
金属在熔融态流动性好,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容易进入增强物间隙中。
液态法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制造温度高,易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有效的控制界面反应是液态法的关键。
固相法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箔与增强物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含量、分布、方向混合或排布在一起,再经过加热、加压,将金属基体与增强物复合在一起。
整个工艺过程处于较低的温度,金属基体和增强物都处于固态,界面反应不严重。
5.分别简述延性颗粒和刚性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
①延性颗粒是指金属颗粒Fe、Co、Ni、Cr、Mo、W 等,通过这些金属第二相粒子的加入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或沿晶界滑移产生蠕变来缓解应力集中,达到增韧作用。
②刚性颗粒是指陶瓷,由于第二相粒子与基体晶粒之间的弹性模量与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异,在冷却过程中粒子与基体周围形成残余应力场,这种应力场与扩展裂纹尖端应力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裂纹偏转、绕道、分支和钉扎等效应,对基体起增韧作用。
6.简述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①烧结温度低于金属熔点,减小界面反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
②可根据性能要求,使增强材料与基体金属粉末以任何比例混合。
③可降低增强材料与基体互相湿润和密度差的要求,使颗粒或晶须均匀分布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中。
④采用热等静压工艺时,其组织细化、致密、均匀,一般不会产生偏析、偏聚等缺陷。
⑤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通过传统的金属加工方法进行二次加工。
可以得到所需形状的复合材料构件的毛坯。
缺点:①工艺过程比较复杂;②金属基体必须制成粉末,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③在制备铝基复合材料时,还要防止铝粉引起的爆炸。
7. 简述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
流动性的测定①将拌和物分三层填入坍落度筒中;②每一层插捣25下;③将表面抹平;④垂直提起圆锥筒;⑤量出筒高与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坍落度。
四、论述题1.与金属相比,玻璃钢有那些优缺点?优点:(1)轻质高强。
(2)优良的耐化学腐蚀。
(3)优良的电性能。
(4)良好的隔热性能。
(5)良好的表面性能。
(6)可设计性好。
(7)良好的施工工艺性。
缺点:(1) 同金属相比,玻璃钢的弹性模量较低;不适合做轴承 (2)长期耐温性一般在l00℃以下,个别可达到150℃左右,低于金属和无机材料 (3)对溶剂和强氧化性介质的耐蚀性也较差。
2.试述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材料用有机纤维碳化法制备碳纤维的制备过程,及所涉及的化学反应。
PAN纤维→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处理预氧化:PAN纤维−−−−−−→−张力℃,~O2,300200六元环的梯形结构碳化:在400℃~1900℃的惰性气氛(N2)中进行,碳纤维生成的主要阶段。
除去大量的氮、氢、氧等非碳元素,改变了原PAN纤维的结构,形成了碳纤维。
含碳量95%左右。
预氧化纤维−−−−−−→−张力℃,~N2,1900400乱层石墨结构CF-II石墨化:在2000℃~3000℃的温度下,密封装置,施加压力,保护气体(Ar)中进行,目的是使纤维结构转变为规整的石墨晶体结构,与纤维轴方向的夹角进一步减小以提高碳纤维的弹性模量CF-II−−−−−−−→−,张力℃,~Ar30002000CF-I表面处理:提高CF表面活性,改善CF复合材料的性能3.试述在选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要遵循哪些原则?讨论Al2O3颗粒和B4C颗粒这两种增强体是否适合用于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答:1、根据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2、根据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3、根据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的相容性;Al2O3颗粒不适合用于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因为会发生以下化学反应:3Mg+Al2O3 = 2Al+3MgO降低其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常用的Al2O3常含有少量的SiO2,与Mg发生强烈反应;2Mg+Al2O3=Si+2MgO2Mg+Si=Mg2Si沉淀,危害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镁复合材料中较少采用Al2O3作为增强体。
B4C颗粒适合用于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因为B4C与纯镁不反应,但颗粒表面的玻璃态B2O3与Mg发生界面反应,液相的产生使得润湿性增加,不但不降低界面的结合强度,还有利于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4. 试述碳化硅纤维的两种制备方法,分别列出这两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化学反应,对比用不同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化硅纤维有何不同?碳化硅纤维的两种制备方法有CVD法和先驱体转化法。
CVD法是氯硅烷与氢气在热丝上发生热解反应SiC,并沉积在热丝上形成带有芯材的连续SiC纤维。
CH3SiCl3 ®SiC¯+3HCl先驱体转化法是1975 年由日本矢岛Yajima首先研制成功。
有Nicalon(尼卡隆1981)和Tyranno(奇拉隆1986)两种商品。
纤维呈束状,每束500根左右,每根纤维10mm左右。
Nicalon制备工艺(四步):Ⅰ聚碳硅烷(PCS)合成ⅡPCS纺丝熔融纺丝:将PCS在N2气中350℃熔融并不断搅拌,经过喷丝板纺丝得到PCS先驱丝。
溶液纺丝:当PCS平均分子量较高时,由于熔体的粘度大,不宜采用熔融纺丝而需采用溶液法纺丝,即将PCS溶于二甲苯,再经过喷丝板纺成PCS先驱丝。
溶液纺丝可在室温下进行。
Ⅲ不熔化处理将聚碳硅烷先驱丝加热(或高能粒子辐照),使其表面生成不熔不溶的网状交联含氧聚碳硅烷,称为不熔化处理(或称预氧化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不熔化处理可以使PCS先驱丝在后续高温工艺中相互不粘接并保持原丝形状。
Ⅳ烧结将不熔化处理后的PCS先驱丝在惰性气氛或真空中高温烧成,使有机聚碳硅烷转化为无机碳化硅。
①室温至550℃:先驱丝从外到内逐步热交联。
②550℃~800℃:侧链有机基团热分解,成为无定形SiC丝。
③800℃~1250℃:无定形SiC向β-SiC微晶转变。
5. 试述陶瓷基复合材料有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其界面控制方法又有哪几类?界面结合方式与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基本相同,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机械结合和扩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式同时存在。
⑴改变增强体表面的性质。
目的在于防止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反应,从而获得最佳的界面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