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无答案)

5.2.1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无答案)
5.2.1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无答案)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天津航空城主任董维忠于2009年4月16日透露,空客天津总装线目前已收到中国国内市场284架空客A320飞机的订单,订单已签至2016年。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中客车位于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据此回答3~4题。 3.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A.科技实力雄厚B.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价格低廉D.劳动力资源丰富 4.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①制造业基础好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能力提升】 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5~7题。 5.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 A.占领市场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D.保证能源供应 6.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早方式是() A.设立工厂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D.设立研发中心 7.该公司直接采用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甲国,可能是因为甲国() ①建厂成本低②消费文化差异③接近原料地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8~10题。 8.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9.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

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 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型化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德国的 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现在我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了解一下传统工业区的个别特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三的第一段,找出 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和地位。同学们看图4.9的右边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德 国的位置在哪里?德国的邻国众多,而且在西欧的中部,加上丰富的水路运输条件,使得它四通八达。因此德国也被称为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投影图片】阅读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了解并思考:请结合工业 的区位因素和传统工业区的工业部门,想一想,主要从那些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 的区位优势?鲁尔区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思考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投影图片】教师讲解,并依次展示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的幻灯片。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尔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1、区位优 势(板书) (1)煤炭资源丰富(板书):我们看图4.9,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 (煤矿)。数量呢?(丰富)。这就是鲁尔区的第一个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煤炭占全国总储量的3/4,经济可开采量占全国的90% 。同学们看图4.10,鲁尔煤田的煤层分布有什么特点?(煤层埋藏浅,鲁尔河流域是露天煤田)。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第2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 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 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 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 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 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 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 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 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

高中地理——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4.3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及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 4.了解高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重点难点】 1.鲁尔区的形成,衰落及综合整治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点与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学习法 【知识链接】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______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________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工业基础:丰富的_______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__、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 4.特征:以______工业企业为核心。 5.问题:原料和能源_______、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1)概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德国______,地处欧洲十字路口。 (2)区位优势:矿产丰富(______煤田,靠近法国洛林铁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3)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_________部门。 ②_____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③_____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________、交通拥挤等。 (4)整治措施:调整工业__________、发展_____产业、优化_____等。 二、新工业区 1.兴起时间:20世纪_______之后。 2.特征:________企业为主。 3.分布地区:意大利____________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_______等。 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1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 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 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 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 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2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 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 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 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 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3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高中地理-2018届高三地理产业转移 最新

产业转移 【考纲解读】 1、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2、以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并侧重考查产业转移的方向、原因及转移后对转入转出区的影响。 【例题】 诺基亚手机工厂,将生产任务移至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等国。下图为芬兰诺基亚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回答1—3题。 1.手机芯片生产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 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①丰富的原材料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公司第一次从芬兰转移到德国生 产,德国手机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 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手机工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 B.钢化塑料工业发展迅速为手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C.电子工业、通讯业发展迅速和市场前景广阔为手机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D.地处欧洲交通中心,交通十分发达,便于产品的对外运输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回答4-6题。 4.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 B.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 C.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 D.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 5.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 A.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B.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D.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 6.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有较便宜的地价C.有便利的交通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课堂限时训练】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7— 8题。 7.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A.环境效益的需要B.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C.扩大占有中国市场D.追求更高的利润 8.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引进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④安置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9-10题。 9.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0.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该企业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A 飞机 B 运动鞋 C 计算机 D 精密仪器 12.关于该产品的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 A .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技术力量雄厚 B. A国始终大量输出该产品 C.该企业付给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2·高二质检)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D.石化工业 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原料B.技术 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 3.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A.转移污染物 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 C.扩大企业影响力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 1.B 2.D 3.B 【解析】该产业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向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说明这种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向这些地区转移产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寻求最优发展区位。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4~6题。

4.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答案】 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甲产业主要布局在人口较多的省区,所以甲产业应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5.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 【答案】 C 【解析】乙、丙产业在1990年还没有分布,在2001年主要分布在技术水平较高的京沪粤三地,所以乙丙产业应属技术指向型产业。

6.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答案】 A 【解析】甲产业在1990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到了2001年,沿海省份布局减少,主要分布在地省份。乙丙属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寻找最佳区位,往往发生工业分散。甲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丙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产业布局可以体现产业转移的一些特点,不能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2012·高二质检)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8.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计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考纲点击 1.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全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1.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530N);最南端(40N);最东端(1350N);最西端(730N) (2)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3)海域广袤: 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台湾岛。自北向南主要半岛依次为台湾岛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3、34个省级行政区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位置和范围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 教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点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十七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2019·四川绵阳市二诊)〝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千米,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9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城市职能 C、市场因素 D、内部交易成本 2.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 B、优美的环境 C、生产成本低 D、交通通达度高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香河县承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故B正确;而人口密度无法判断,而且与之无关,故A错;市场距离不远,故C错;内部交易成本差异不大,故D错误。第2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产业的优势。香河县承接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较高,其产业基础没有京津好,故A错;材料中没有说明香河的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故B错;香河比京津的生产成本要低一些,故C正确;交通通达度差异不大,故D 错。 答案:1.B2.C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完成3~5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