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相关材料:
课前
预设
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探究的问题除了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外,还有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教材中相关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可以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但是把教材中的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需要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并适当引导。
课前
反思
根据学情,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尤其是将书中的结论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在课前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并将
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明理由的效果,而材料的有效
性以及整合的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反思。
板书
设计
1.通过阅读导学案材料一及幻灯片“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分析:
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目前全球拥有接近120万员工,其中大陆员工已超过100万人(河南籍员工占五分之一)。
(1)富士康转移到大陆的是以什么为主导的产业?
(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
(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
(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导学案材料二、三、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2010年10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移师郑州。郑州富士康生产基地,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深圳富士康的最低工资。沿海与内陆大幅工资差距确实可以为富士康减少人均用工成本。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河南在招商引资中的筹码。2012年河南省共有50多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以及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数总数将逼近80万人,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材料三:
河南的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另外通过郑州辐射到周边,300公里、500公里还有三到五亿人,能够满足产业转移中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需要。另外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河南的经济总量
居全国第五位,消费品市场保持增长的运行态势。河南政法财经大学教授表示,富士康目前不仅仅扩展其生产基地,也力图开发中国内陆零售市场,想在日益发展的内地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材料四:
2010年6月中旬,河南省政府即开始筹划富士康招工事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富士康工业园所在位置,郑州正在向中央申报综合保税区,即出口加工区(在出
口加工区,区内企业生产所需入境的机器、设备、模具及其维修用零配件,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在和深圳富士康公司对接之后,河南省采用一站式服务站。富士康公司落户港区的全部手续办理下来,只花了5个工作日。而平日里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协议签署之后,仅一个月,富士康在郑州的第一个项目投产。这个过程被当地媒体称为“郑州速度”。这在富士康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引进富士康的过程中,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都曾亲自挂帅、指挥,“以情招商”,他们对富士康的重视,则被认为是引进富士康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