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

戴伊 d.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渐进主义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

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

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

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

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a。

合议制 b。

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

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

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7、”土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a.象征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 c。

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a.政策效率 b。

政策效益 c。

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

阶段性周期 b。

功能性周期 c。

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

a。

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联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弃论d.个人判断法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

a。

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自考公共政策汇总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政策汇总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公共政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政府决策过程B. 政策制定与实施C. 政策效果评估D. 政策理论发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A. 权威性B. 普遍性C. 盈利性D. 强制性答案:C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议程设定B. 政策分析C. 政策执行D. 政策宣传答案:D4. 政策分析中,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政策的公平性B. 评估政策的经济效益C. 预测政策的政治影响D. 判断政策的合法性答案:B5. 政策执行过程中,最常见的阻力是什么?A. 资金不足B. 信息不对称C. 利益冲突D. 技术障碍答案:C6. 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政策是否成功B. 改进政策执行C. 评价政策制定者D. 预测未来政策走向答案:B7. 在公共政策学中,“政策窗口”是指什么?A. 政策制定的最佳时机B. 政策执行的监督机构C. 政策评估的时间点D. 政策宣传的媒体渠道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政策议程设定的影响因素?A. 公众关注度B. 政府优先级C. 媒体曝光度D. 政策成本答案:D9. 公共政策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什么?A. 政策适用于所有人B. 政策只针对特定群体C. 政策具有地域限制D. 政策随时间而变化答案:A10. 政策分析中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关注什么?A. 政策的道德合理性B. 政策的实施可能性C. 政策的理论基础D. 政策的长期效果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指导B. 规范C. 调节D. 激励E. 惩罚答案:A, B, C, D12. 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哪些?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案例研究D. 实验设计E. 历史比较答案:A, B, C, D, E13. 政策执行的障碍可能包括哪些因素?A. 资源分配不均B. 政策宣传不足C. 执行人员理解偏差D. 政策目标模糊E. 利益集团的反对答案:A, B, C, D, E14. 政策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哪些?A. 政策效果B. 政策效率C. 政策公平性D. 政策持续性E. 政策成本答案:A, B, C, D, E15. 影响政策议程设定的因素包括哪些?A. 社会问题的出现B. 政策制定者的偏好C. 公众的关注度D. 政策的紧迫性E. 政策的成本效益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内容。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第 1 页共28 页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1、一手资料的收集:(1 )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 )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 、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⑴公共政策: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自考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已打印

自考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已打印

@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决策科学的形成;4.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5.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程序的设计2.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3.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科举制度@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5.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20C50S—70 台湾早于早于中国(最早:台湾大学)@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理论。

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专著和教科书通过考核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

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的做法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模型@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目的)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考试分析一、课程学习要求1.2.3.二、学习目标1.识记2.领会3.应用(1150(2(310060参考样卷:20120分)5210分)4520分)21020分)21530分)考试题型举例•易20%•较易30%•较难42%•难8%考试题型举例201704】1.)A. B.C.韦伯D.西蒙【正确答案:A】考试题型举例201804】)A. B.C. D.E.【正确答案:ABC】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3(4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考试题型举例201804】1998考试题型举例2002年4月3日,考试题型举例(1(2【答案】(1考试题型举例(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2谢谢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考点分析20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956年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政策系统12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5••••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678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20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2020世纪50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1(1234234考点八、学科的诞生与发展1951。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审查建议本章为本课程的开始章节,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是其重点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一)公共政策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一个学术术语,首次在耶鲁大学教授查尔斯·林德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提出。

作为一门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奥斯汀兰尼(austinranney)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的出版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跨学科性、研究方法的多架构性、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等特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丈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简而言之,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十政策分析。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

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注意单选题和多选题。

(二)政策体系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注意单选题。

公共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 线性结构,② 功能结构,③ 线性员工结构和④ 矩阵结构。

注意多个话题。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收集政策研究数据或观察研究对象;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

注意多个话题。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需要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数据。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全《公共政策学》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公共政策学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议程:对政策问题的讨论、商讨、规划以及研究的议事程序。

3.公共政策规划:针对公共政策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充分运用思维而设计的各种行动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4.公共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5.公共政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6.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主要因环境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副作用较大,通过再决策以使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8.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

9.公共政策监控: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与纠偏的行为过程。

10.政策调整: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00318--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00318--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一、填空* 1、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是冯梦龙《智囊补》。

2、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

3、1951年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的发展》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5、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是德洛尔。

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7、逻辑经验主义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

* 8、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9、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 10、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林德布洛姆首创的。

* 11、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这就是公共政策一项决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12、拉斯韦尔的定义: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13、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14、崩离析戴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凡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分,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 15、美国:公共政策=立法政策+行政政策+司法决策,它政治体制特点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相互制衡。

* 16、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决策。

17、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

18、社会福利政策就是再分配性政策。

19、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那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或把社会地位授予社会精英,又称符号性政策。

20、公共政策本质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着一定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制和社会价值分配。

21、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

22、无选择余地“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23、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24、政策议程构建过程中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府决策、政策分析、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的复习资料。

一、学科发展概况公共政策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中汲取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成为了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学科知识结构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知识结构包括: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

其中,政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它包括了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环节的分析。

政策过程则包括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的全过程。

政策实践是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施。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政策变革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学习方法建议1、建立学科框架:在学习公共政策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逐步建立起学科的框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学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点难点:公共政策学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学习时要把握重点和难点。

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方法,要通过反复阅读、练习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公共政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时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参与政策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政策热点:关注当前的政策热点是学习公共政策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背景和考虑因素。

四、总结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政策分析、政策过程、政策实践、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为参与和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公共政策学 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学 自考复习

公共政策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时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通知、指示、条例、规定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2、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采用第一种含义)分为自然和社会环境。

3、政策科学(德洛尔):研究如何运用有系统的知识、有结构的理性和有组织的创造性来改进社会政策制定,以制定更好的政策的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4、公共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过程模型:政策过程看成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模型的中心是要求政策制定者“如何”去形成政策,或者说是“应该”如何形成政策,而不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公共政策的实质进行评判。

6、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7、政策合法化:政策方案经由特定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8、政策法律化:也称为政策立法。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一些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已经适于成熟和稳定,为了增加政策的权威性,有必要经过立法程序使之上升为法律,这就是政策的法律化。

9、政策执行: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

10、政策工具: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与方式。

11、公共政策评估(安德森):政策评价与政策(包括它的内容、实施及后果)的估计、评价和鉴定相关。

12、公共政策控制: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13、集团头脑风暴法: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复习考点速记宝典

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复习考点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的目标性;第三,公共政策是行动过程;第四,公共政策是行为规范。

考点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要求有哪些?答: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在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妥善地处理次要矛盾,使之与处理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坚持发展不停步,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考点3: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

答:(1)管制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设计相应的机制,以控制某些不良现象蔓延或者阻止某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实现政策目标,既可以通过倡导或鼓励来达成,也可以通过阻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后者就属于管制。

公共政策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明晰的、以公共政策的规定为表现形式而展现出来。

(2)政策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功能和消极性管制功能。

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所产生的政策效力导致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规定当政策对象发生违反条文规定的行为时,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⑴公共政策: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正度政策领域的扩大: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公共政策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公共政策发展的原因:在公共问题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现代国家和政府,自罗斯福“新政”、北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世界主要国家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划分):①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

元政策:又叫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衍生自元政策。

部门政策: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

②战略、策略、战术。

战略: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索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又称“大政策”、“宏观决策”,策略: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式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③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5、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6、公共政策的本质:①认识论本质: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政策市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②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共权力机关在处理公共性事务时,将自身的阶级性或自利性带入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当中,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7、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②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③应然与实然的统一;④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8、政策工具的含义: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1、政策系统包含三大子系统: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

2、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3、公共政策主体分类:直接主体: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直接主体。

间接主体:3、公共政策主体系统: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包含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4、公共政策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公共问题、目标人群)5、政策支持系统有: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6、政策环境分为两种: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直接地对政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

7、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8、政策系统运行的步骤: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

9、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权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10、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①单一制与公共政策:在单一制政权中,决策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在先锋阿和法律规定的全县范围内行使其决策权,因而其决策权的范围和效力较为有限。

从法理上将,单一制政权的一切公共决策权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决策权是由种养殖政府授予的,而且可以被撤销。

②联邦制与公共政策:是决策权限不同的中央之间的关系。

法理上讲,各联邦单位拥有的决策权不是联邦政府授予的,二是联邦宪法赋予的;中央与各联邦单位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决策权,可以并直接行使于公民,相互之间不得干涉。

因此,联邦决策权力在总体上是分散的、多元的。

11、政府能力:从政策学的角度出发,“政府能力”界定为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从现代治理的角度出发,政府能力就是“治理能力”,指政府在一个以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12、公共决策权:在决策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目的,将个人一致施加于他人意志智商,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从政策主题系统讲,公共政策权的挤出既来自正式的职务权力、法定权利,也来自于非正式的人格权威、技术权力,而更多的则是一者的结合。

13、公共政策权的配置: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14、公共决策的规则:全体一致性;多数规则(简单多数规则、绝对多数规则)15、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总统制、议会制、半总统半议会制;超级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军人独裁制度。

16、公共利益: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17、作为政策客体的公民:公民的真正意愿很难确定;公民的意见多属短视;公民参与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公民参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18、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被视为公共政策的基石。

原因:①整个政策运行过程都以公民为基础;②能有效增加自觉配合政策运行的自觉性,提高政策的效力;③能使公共政策更符合社会需要、最能为公众所接受。

19、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政策信息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稳定公共政策秩序;角色替代。

2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①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检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促进信心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②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价值去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构建“第二现实”。

③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21、大众传播对政策执行的作用: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监督和控制政策执行过程。

21、大众传播对政策评估的作用: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22、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非政府决策行为者基本上利益相关和,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影响决策利益相关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影响决策的行为,有利益直接决策真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获取政策相关信息,但其行为本身既可能推动直接决策者制定体现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也可能完全相反;由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直接决策者形成的政策社群和政策网络,既可能有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也可能造成少数精英和强势群体垄断公共据侧、漠视公共利益。

第三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1、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做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

2、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把公共政策看成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试;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3、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德洛尔、埃齐奥尼);4、政治系统模型(戴维·伊斯顿):把决策主体假定为政治系统,它由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识别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机构和活动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