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治法:补肾疏肝。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医宗己任编》。
熟地、山萸肉、白芍、山药、柴胡、郁金、香附、赤芍。
中成药:左归丸合逍遥丸等。
2.心肾不交证治法:滋肾宁心。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
崩漏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本病病变涉及到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证候有虚有实。
西医治疗主要是止血治疗、激素疗法或手术治疗,而中医则多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
1.血热崩漏证治:证见出血量多,色深红,面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洪或滑数。
治疗方法,实热:以舒肝解郁,调冲止血为主。
方用丹栀逍遥散或奇效四物汤。
虚热: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方用清热固经汤。
2.血瘀崩漏证治:证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
治疗以祛瘀止血为主。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3.脾虚崩漏证治:证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面色苍白或虚浮,身体倦怠或四肢不温,纳少脘闷,大便溏,苔薄白、湿润或腻,舌体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治疗以补脾益气,养血止血为主。
方用固本止崩汤。
4.肾虚崩漏证治:肾阳虚证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畏寒肢冷,腰膝痠软,面色晦黯,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一、病名:中医病名:崩漏xx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定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
可归属于中医的“月经失调”、“崩漏”xx。
三、诊断标准:1、好发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2、最常见症状不规则阴道流血。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
3、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无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疾病。
4、辅助检查:(1)无排卵依据:①经前测定血孕酮值为卵泡期水平;②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性;③经前宫颈黏液结晶检查呈羊齿状结晶等。
(2)B超检查:排除xx、卵巢异常情况。
(3)xx检查:排除宫腔病变如xx内膜息肉、xx粘膜下肌瘤,取xx内膜活检排除xx内膜癌。
(4)凝血功能测定及血红细胞计数: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了解贫血情况。
四、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xx内膜病变为主要原则。
(二)一般治疗1、注意营养、纠正贫血、失血严重时可予输血。
2、出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三)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肾xx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血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水xx,止血调经。
方药:xx,去xx合二至丸。
生熟地各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炙龟板 xx 旱莲草15(2)肾阳虚型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xx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茯苓山茱萸黄芪覆盆子赤石脂制附子肉桂山药菟丝子 xx。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面色苍白或虚浮,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1.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 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血清CA125可增高;C反应蛋白可增高;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正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妇科健康中的作用。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腰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湿内阻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神曲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疗法也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逍遥散、桃仁承气汤可以调理气血、软化肿块,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由性传播感染或产后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盆腔炎与湿热郁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三黄石膏、南芪汤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五、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养血安神汤、脾胃丸可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以上是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附件]⒈中医方剂配方参考表⒉针灸穴位图册⒊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⒉脏腑功能:中医学说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其功能不仅限于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情绪等方面。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堆积在体内。
⒋温经散寒: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通过温热药物来活血散寒,缓解经期疼痛。
妇产科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
妇产科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妇产科十二项中医特色项目(一)1.病名:盆腔炎、附件炎2.特色项目:中药外敷、灌肠3.部位:腹部直肠4.原理:灌肠药物直接溶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道黏膜吸收。
给药深度20---25cm、药液量150---200ml、药物温度38---40度(二)1.病名:尿潴留、痛经2.特色项目:针灸、艾灸3.取穴:腰夹脊穴、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4.部位:自制艾盒对下腹部进行大面积艾灸,以腹部潮红为度。
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5.原理:针灸:调节神经功能、艾灸:补肾气。
理三焦6.定位:腰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关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气海穴---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三阴交穴---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三)1.病名:乳汁淤积、乳腺炎2.特征工程:按摩理疗3.部位:顺方向按摩理疗原理:清除淤积乳汁,消乳散结(四)1.病名:宫缩乏力2.特色服务:穴位注射3.取穴:合谷4.原理:平静止痛、通经活络5.定位: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五)1.病名:改正胎位2.特征工程:艾灸3.取穴:至阴穴4.原理:表里经络相平衡,调节胎位功能5.定位:至阴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六)1.病名:炎2.特色项目:熏洗3.部位:外阴4.原理:清热解毒(七)1.病名:预防静脉栓塞2.特征工程:氛围压力波3.取穴:患侧肢体4.原理:通过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举行匀称有序的挤压,增进血液和淋巴的活动及改良微循环的作用,加快肢体构造液回流,有助于防备血栓的构成、预防肢体水肿。
5.定位:患侧肢体(八)1.病名:痛经、月经不调2.特色项目:针灸、拔罐、微波3.取穴:XXX、肝俞、期门、中极、血海刺络拔罐法。
中医医院妇科特色与优势病种
中医医院妇科特色与优势病种一、不孕症中医药综合治疗女性不孕具有良好疗效。
我科齐聚海派朱氏妇科、海派蔡氏妇科多位优秀传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形成了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独到经验。
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对盆腔炎性疾病、内异症、异位妊娠后所致输卵管粘连、堵塞而导致的不孕症,我科结合宫腹腔镜、B超造影、输卵管介入等微创诊疗技术,手术前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离子导入等内外合治,促进盆腔内及输卵管病损部位渗出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减少输卵管及盆腔的再次粘连,有利于输卵管功能恢复,维持输卵管的通畅,促进卵巢血液循环改善卵巢功能,并改善宫腔内环境,有利于受精卵着床,明显提高了妊娠率。
二、月经病月经失调影响到妇女身心健康乃至造成不孕不育,是妇科的常见病。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激素调整周期。
我科擅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月经病。
运用中药周期疗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或纯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加外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三、流产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IVF前后调理中医保胎特色鲜明,我科针对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前后患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孕前调理、孕后安胎的综合疗法。
设有中医特色病房,针对不同证型,给予安胎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耳穴等,提高了试管及保胎成功率。
四、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若不及时诊断处理,易失血休克而危及生命。
然而此类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或不孕的几率十分高。
我科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特色,通过对患者综合评估,选择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患者在使用杀胚药同时给予中药加强杀胚之功效,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手术患者可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保留输卵管,清除异位妊娠胚胎,术后早期给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微波理疗、离子导入等方法治疗,有利于减轻盆腔粘连,祛除输卵管异常壅积,达到恢复输卵管畅通之效,从而大大提高再孕机率,减少异位妊娠的再次发生。
(妇产科)带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
本病主要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
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
一、诊断中医诊断:带下病1、脾虚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肾虚肾阳虚:证候: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肾阴虚:证候:带下赤白,质稠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3、湿热湿热:症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热毒:症候: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带下量多,如脓样有臭味,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渴,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第三版1、急性盆腔炎症状: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
下腹部疼痛,拒按。
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质稠,有秽臭。
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尿道受累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直肠壁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
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快,腹胀,下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盆腔检查: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剧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受限。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升高。
②病原体培养: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的病原体。
如败血症、菌血症时,血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④后穹窿穿刺:子宫直肠窝积脓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中医药优势病种 范式
中医药优势病种范式
中医药优势病种范式主要指应用中医药治疗某些疾病的经验总结和医疗实践中,中医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优势表现。
中医药在不同疾病中具有不同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优势病种范式:
1. 内科疾病: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内科领域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化痰止咳、活血化淤等方式调节整体体质,改善内脏功能。
2. 妇科疾病:中医药在妇科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包括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等。
中医药通过药物调理、针灸、艾灸等方式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生殖系统功能。
3. 皮肤病: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如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中医药认为皮肤病与体内湿热、血瘀、气滞等有关,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改善皮肤病症状。
4. 骨伤科疾病:中医药在骨伤科领域中有一定的优势,如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药可以通过草药外敷、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消肿止痒,并促进骨骼组织修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的优势病种范式仅代表中医药在某些疾
病治疗上的潜在优势,而并非对所有疾病都适用。
治疗时应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为崩漏,西医病名为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肾阴虚损证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脾虚证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妇人腹痛(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概述】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
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
病情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热入血室”、“经病疼痛”、“不孕”等范畴。
【西医诊断标准】最低标准是: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温);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性片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标准,即可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由于临床诊断急性输卵管炎有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检查能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中医鉴别诊断】1.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以病势较缓的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小腹连及胁肋胀痛为多见,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可行尿妊娠试验检查予以排除。
2.肠痈: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有恶心呕吐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无子宫附件压痛,根据病史可以排除。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沭阳县中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共34种)
一、妇科:崩漏、带下病、痛经
二、针推科:痹证、痿证
三、神经内科:中风、眩晕、头痛
四、儿科:肺炎喘嗽、水痘
五、心内科:胸痹、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水肿、消渴、淋证
七、肿瘤内科:积聚、噎膈、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喘证、哮证、血证、虚劳
九、消化科:胃痛、黄疸、胁痛、泄泻、鼓胀、腹痛
十、耳鼻喉科:耳鸣耳聋、鼻渊
十一、骨伤科:伤后不寐、伤后呕吐、伤后眩晕、伤后喘咳
一、妇科1崩漏
2带下病
3痛经
二、针推科1痹证
2痿证
三、神经内科1中风
2眩晕
3头痛
四、儿科1肺炎喘嗽
2水痘
五、心内科1胸痹
2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1水肿
2消渴
3淋证
七、肿瘤内科1积聚
2噎膈
3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1喘证
2哮证
3血证
4虚劳
九、消化科1胃痛
3胁痛
5鼓胀
6腹痛
十、耳鼻喉科1耳鸣耳聋
2鼻渊
十一、骨伤科1伤后不寐
2伤后呕吐
3伤后眩晕
4伤后喘咳。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PID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
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
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可能导致PID后遗症如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腹痛”、“带下”、“瘕”等范畴。
中医病名:腹痛病,带下病,瘕病;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决定。
1.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1)子宫压痛;(2)附件压痛;(3)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2.PID诊断的附加标准:(1)口腔温度≥38.3℃;(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4)红细胞成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3.PID诊断的特异性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宫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中医辨证分型】1.热毒炽盛证经行或产生邪毒侵袭,伤及胞宫络脉,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致本病。
证见:高热寒战,全身疼痛,下腹剧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味臭,质粘稠,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溲痛不畅,舌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妇产科中医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方案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输卵管炎等。
中医强调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是症状的缓解。
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中,中医有以下优势:1.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而在盆腔炎性疾病中,中医可以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如腹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进行辨证,确定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针灸、中药或艾灸等治疗措施。
2.调理整体:中医强调调理整体,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方面因素,以调理整体健康。
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会通过草药治疗、针灸、艾灸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3.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人体疾病往往与自然环境的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在盆腔炎性疾病中,中医会强调调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等。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还会根据季节等因素进行调理,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综合治疗: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时,常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结合运用。
例如,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来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
总之,中医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诊疗方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理整体、天人合一和综合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然而,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并结合现代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一、病名: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定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类,其中无排卵性功血约占85%。
可归属于中医的“月经失调”、“崩漏”范畴。
三、诊断标准:1、好发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2、最常见症状不规则阴道流血。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
3、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无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疾病。
4、辅助检查:(1)无排卵依据:①经前测定血孕酮值为卵泡期水平;②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性;③经前宫颈黏液结晶检查呈羊齿状结晶等。
(2)B超检查:排除子宫、卵巢异常情况。
(3)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取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子宫内膜癌。
(4)凝血功能测定及血红细胞计数: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了解贫血情况。
四、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性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要原则。
(二)一般治疗1、注意营养、纠正贫血、失血严重时可予输血。
2、出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三)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肾阴虚证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血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生熟地各15g 山药20g 枸杞15g 山茱萸12g菟丝子20g 炙龟板12g 女贞子20g 旱莲草15 (2)肾阳虚型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20g 茯苓12g 山茱萸12g 黄芪15g覆盆子15g 赤石脂12g 制附子5g 肉桂10g山药20g 菟丝子20g 杜仲15g。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面色苍白或虚浮,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党参20g 黄芪20g 山药20g 白术15g茯苓15g 白芍12g 甘草5g 生地12g茜草15g 海螵蛸15g 仙鹤草30g。
(4)虚热型经血非时而下,经血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燥。
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加减。
生地15g 地骨皮15g 玄参12g 白芍12g麦冬12g 女贞子20g 旱莲草15g 地榆15g仙鹤草30g(5)实热型经血非时而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
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
黄芩12g 焦栀子12g 生地12g 地骨皮12g、地榆12g 阿胶(烊)12g 北沙参12g 炙龟板12g、牡蛎20g 生甘草5g。
(6)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2g 蒲黄炭12g五灵脂12g 血余炭10g 茜草10g 香附6g延胡索12g 益母草30g。
(四)其它治疗措施1、中成药:(1)出血期用药:裸花紫珠片、云南白药、宫血宁、血竭胶囊等。
(2)非出血期用药:八珍益母胶囊、乌鸡白凤丸、左归丸、右归丸等。
2、针灸止血:(1)断红穴(手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端下一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2)神阙、隐白、大敦穴、悬灸,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3)耳穴:子宫、卵巢、神门、皮质下、肝、脾等,每次2~3穴,王不留行籽胶布贴敷,每天按压4~5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10~15次。
隔日换药1次。
3、内分泌治疗:顽固出血病例可适当选用性激素治疗。
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以止血和调整周期为主,促使卵巢功能恢复和排卵;更年期妇女则以止血后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不必考虑恢复卵巢功能。
4、诊断性刮宫术:用于出血不止或要求明确诊断者。
五、难点分析与对策:1、如何快速有效地止血(1)辨病与辩证、辨基本病机相结合:本病的病因认识目前仍以虚、热、瘀三说为主,难以速效的原因在于三者可单一致病,也可多重病因复合致病,又可互为因果致病,故本病反复难愈。
辨病、辩证治疗的关键是认清每一病程的因果关系,根据功血虚、热、瘀的基本病因病机进行治疗。
另根据症状的缓急,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对暴崩下血如注的,急宜补气固摄止血,以免阴竭阳脱;久漏不止者,当以养血和血或化瘀止血为先,不可偏于固摄。
(2)青春期患者,重在补肾气,益冲任;育龄期患者,重在疏肝养肝,调冲任;更年期患者,重在滋肾调肝,扶脾固冲任。
(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顽固出血病例,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2、如何在止血后进行调周与促排卵(1)青春期及生育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月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要原则。
(2)强调中医周期治疗:滋阴补肾填精促卵泡发育,行气活血补肾促排卵,温补肾阳促黄体功能。
六、注意事项:1、并发症处理:失血多、贫血严重时,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
积极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尽快止血,补充适量铁剂。
2、及时记录出血的期、量、色、质及症情变化。
定期复查血常规并除外因凝血因子障碍所引起的出血。
3、出血多、时间长者可酌情使用止血剂或小剂量宫缩剂。
病情重者,视情况酌情使用性激素治疗,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七、疗效评价:1. 治愈:经量、周期、经期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
或更年期妇女血止绝经者。
2. 好转:经量、周期、经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
或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
3. 未愈:阴道出血无变化。
慢性盆腔炎(妇人腹痛)一、病名中医病名:妇人腹痛西医病名:慢性盆腔炎二、定义:现代医学认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
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可由于病原体毒力较弱或机体抵抗力强,无明显急性期症状,因此未予治疗,而发展成为慢性过程。
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本病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癥瘕”、“痛经”及“不孕”等范畴。
三、诊断标准:1、病史:慢性盆腔炎(CPID) 是急性盆腔炎(APID)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但也有部分患者起病隐匿, 无明显APID病史。
2、临床表现: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 可有低热、乏力、易疲倦等,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可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CPID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通常出现持续性下腹及腰骶部坠胀、隐痛, 常在月经前后、性交后或劳累后加重, 疼痛的程度未必与炎症程度一致。
由于盆腔炎症会导致盆腔瘀血, 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 如为卵巢炎症还可引起月经失调。
CPID的另一严重后果是输卵管损害导致的不孕以及异位妊娠。
3、妇科检查: (1) 子宫常呈后位, 活动受限或固定;(2)若为输卵管炎, 可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增粗的条索状输卵管, 可有轻压痛;(3) 若为输卵管卵巢炎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于子宫两侧触及囊性肿物, 活动多受限;(4) 若为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则可于子宫两侧触及片状增厚、压痛, 宫骶韧带增粗、变硬, 有压痛, 若病变范围广泛甚至形成冰冻骨盆。
4、辅助检查:多依靠形态学检查以及妇科检查帮助诊断, 比如B 超、CT、腹腔镜检查。
5、急性盆腔炎尚须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脏器破裂、卵巢肿瘤扭转或破裂、急性肾盂肾炎、异位妊娠等急腹症相鉴别。
慢性盆腔炎尚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症、卵巢囊肿相鉴别。
四、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增强治疗信心, 增加营养, 锻炼身体, 提高机体抵抗力, 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2、中药治疗:以散寒温经、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益气扶正为主辨证施治。
(二)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湿热瘀结型带下较多而黄臭,腰与下腹疼痛,头痛头晕,心烦口渴,腹部拒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多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红藤汤加减红藤20g 败酱草20g 蒲公英20g 白花蛇舌草20g丹参20g 忍冬藤15g 紫花地丁15g 赤芍药15g川楝子lOg 延胡索12g 黄柏12g(2) 气滞血瘀型症见少腹一侧或两侧胀痛,腰痛有沉重感,心悸,纳差,白带量多,白黏或黄,大便燥结,舌尖红,苔薄白,脉象弦滑或弦数。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牡丹散加减玄胡15g 乌药15g 土茯苓30g 丹皮15丹参15 当归12 赤勺15 川芎10皂角刺30g 制乳香5g 没药5g 三棱10g莪术10g 制香附10g 橘核30g(3)寒湿阻滞型小腹冷痛,反复发作,遇寒加重,得热可缓,腰骶酸坠感,手足不温,或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或经行错后,量少色黯有块,舌淡,苔白,或舌紫黯、有瘀斑瘀点沉迟或沉涩。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除湿。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 川芎15g 赤勺15g 延胡索15g香附10g 没药6g 生蒲黄10g 小茴香9g桂心6g 茯苓15g 苍术15g(4)癥结痞块型因湿瘀集结日久而致癥瘕者,可见下腹刺痛,疼痛拒按,行妇科检查时可及盆腔包块,质地坚硬,触之则痛,舌黯、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软坚散结,消痞止痛。
方药:除痰消癥汤加减半夏15g 枳实12g 胆南星15g 贝母12g牡蛎30g 茯苓12g 赤勺15g 刘寄奴15g当归12g 玄胡15g 夏枯草15g 焦山楂15g(5) 肾阳虚衰型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夜尿量多大便不实。
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治法:温阳补肾,暖宫止痛。
治法:温阳补肾,暖宫止痛。
方药:温胞饮加减巴戟天15g 补骨脂15g 菟丝子12g 肉桂6g附子6g 杜仲15g 白术15g 山药12g芡实12g 茯苓15g(6) 脾阳虚型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浮肿,面色皖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温阳健脾,理气活血。
方药:温脾汤加减肉桂5g 干姜5g 延胡索10g 当归10g苍术10g 香附10g 川芎9g 末药9g小茴香7g 赤芍15g 茯苓15g 薏苡仁30g(三)其它治疗措施1、中医治疗(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取半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