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 外科
中医医院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医院外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症状: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为主要症状。
早期伴有轻度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食欲减退及便秘,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2)体征:右下腹“天枢穴”附近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或可扪及包块。
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右上方有触痛。
(3)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 7 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1)症状:①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
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③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2)体征:①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能阳性。
②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③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肠道瘀滞证(瘀滞型/初期):右少腹疼痛固定不移,反跳痛或刺痛,或可触及包块,压痛或反跳痛,轻度发热,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大便秘结,舌质红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或弦涩。
2、热盛酿脓证(湿热型/酿脓期):腹痛剧烈,弥漫性压痛及反跳痛,恶寒或寒战,高热,烦渴欲饮,或满腹膨胀,呕吐不能食,大便秘结或似痢而不爽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数而洪大。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临城县中医院外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5)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第四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7)第五节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方案 (21)第六节尺桡骨骨折诊疗方案 (26)第七节掌骨骨折诊疗方案 (32)第八节指骨骨折诊疗方案 (34)第九节跖骨骨折诊疗方案 (36)第十节肺癌诊疗方案 (38)第十一节胃癌诊疗方案 (43)第十二节乳岩诊疗方案 (47)第十三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50)第十四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54)第十五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58)临城县中医院外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脱疽是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闭阻不通而发病。
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
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可剧烈难忍。
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疮口经久不愈。
相当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2-94)。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
患者可有手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
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3)多发于老年人。
(4)超声多普勒、血流图、动脉造影、血脂等检查,除帮助诊断外,尚可了解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多有高血脂、高血压病史。
中医优势病种 外科.
附件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张治疗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脂(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外科2种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目录1.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肠梗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胰腺炎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脾心痛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按部位脾心痛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2、西医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突发性上腹部剧痛,常伴恶心呕吐、发热、便结,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甚至休克为临床特征。
青壮年多见,病死率达0.9~20%,重症者死亡率更高。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步。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
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
上述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脾心痛。
2、诊断要点(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3、中医鉴别诊断(1)脾心痛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间出现。
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脾心痛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脾心痛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脾心痛与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脾心痛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脾心痛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脾心痛却按之柔软。
如《证治汇补·痞满》曰:“痞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
”(3)脾心痛与胸痹: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症,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腕腹不舒。
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气急胀满,胸背痛,短气”。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优化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总结和优化(2012年版)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全年共收治病人13人次,按照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诊治,13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总有效率84.6%,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2%。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无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二)疗效分析及总结2012年度外科共收治了乳痈(急性乳腺炎)患者13例,中医诊断符合率100%。
临床治愈11例。
13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总有效率84.6%,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2%。
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
根据我科2012年制定的诊疗方案治疗乳痈(急性乳腺炎),效果明显。
缩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三、难点分析部分患者成脓期切开排脓后易形成乳瘘,影响局部治疗,使切口愈合缓慢。
四、优化措施中医药治疗乳痈(急性乳腺炎)具有悠久的历史,效果显著。
借鉴中医葱管导尿术,置管引流。
行乳房脓肿置管引流术,减少换药次数,可以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愈合时间。
同时方便医生观察引流量和引流物性质,使切口愈合加快,瘢痕减小,防止乳瘘形成。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分析总结和优化(2012年版)一、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全年共收治病人21人次,按照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诊治,21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总有效率95.2%,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6.3%。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
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不明显。
(二)疗效分析2012年度外科共收治了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轻型)患者21例,中医诊断符合率100%。
临床治愈20例。
21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总有效率95.2%,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6.3%。
综合医院各大临床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
小儿腹泻
总结词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肠道 微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 弱等。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辨证 论治,采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等方法,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同 时,中医还注重因势利导、标本兼治的原则,针对不同 病因引起的腹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
总结词
中医在骨关节炎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并改善关 节功能。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 、中药治疗等。中医通过调节气血、舒经 活络、松解粘连等手段,能够明显缓解疼 痛、改善症状,并改善关节功能。同时,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根据 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
04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
痛经
总结词
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
详细描述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中医认为其与气血瘀滞、寒凝胞宫有 关。治疗方法包括调气活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等,如艾灸、中药煎剂、 中成药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
子宫肌瘤
总结词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与气血瘀滞有关,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主。
更年期综合征
总结词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与肾虚有关,治疗以补肾气、调冲任为主。
详细描述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认为其与肾虚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补肾气、调冲任等,如中药煎剂、中成药等,可改善症状并提高生 活质量。
不孕症
总结词
中医认为不孕症与肾虚、痰瘀互结有关,治疗以补肾、化痰 、祛瘀为主。
中医外科五种优势病种诊疗技术
中医外科五种优势病种诊疗技术一、丹毒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
本病西医学也称丹毒。
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病因机制】素体血分有热,或在肌肤破损处(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等破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
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
凡发于头面部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诊断】1.临床表现多发于小腿、颜面部。
发病前多有皮肤或黏膜破损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宏数或滑数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皮肤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界清楚,略高于皮肤表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立即恢复。
若因热毒炽盛而显现紫斑时,则压之不退色。
患部皮肤肿胀,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触痛明显。
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及棕黄色,脱屑而愈。
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紫癜、瘀点、瘀斑、水疱或血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
患处附近臀核可发生肿大疼痛。
抱头火丹如由于鼻部破损引起者,先发于鼻额,再见两眼睑肿胀不能开视;如由于耳部破损引起者,先肿于耳之上下前后,再肿及头角;如由于头皮破损引起者,先肿于头额,次肿及项部。
流火多由趾间皮肤破损引起,先肿于小腿,也可延及大腿,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下肢皮肤肿胀、粗糙增厚而形成大脚风。
外科优势病种
外科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一:皮肤软组织感染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应用各种院内制剂,如三黄膏、铁箍膏、消炎止痛膏、消定膏、生肌玉红膏、生肌散、脱管散等中药膏剂治疗疖、痈、脓肿、蜂窝组织炎、各种窦道及瘘管、淋巴管及淋巴结炎、术后各种切口感染等,疗效显著,特色明显。
优势病种二:术后病人中医康复治疗
术后病人应用中药汤剂、中药贴敷、穴位注射、艾盐温灸、穴位按摩和拔罐等治疗,促进病人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切口愈合、早期进食,极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优势病种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如中药汤剂、中药外敷、针灸、按摩治疗各种乳腺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腺瘤、乳腺癌,疗效明显;
应用院内制剂乳安消、疏乳柔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
优势病种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及其他各种男科疾病
应用中药汤剂、中药贴敷、穴位注射、艾盐温灸、穴位按摩和拔罐等及微创腔镜诊治技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及其他各种男科疾病,疗效显著及并发症少;同时,应用艾灸治疗不稳定膀胱、吴茱萸盐炒热敷治疗腹胀、尿潴留、针刺治疗肾绞痛、纯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温肾降浊治疗梗阻性肾病亦有良好疗效。
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在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中医学这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历经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作为从业者,我深感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病种上的优势,下面我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骨折为例,中医的接骨术、夹板固定等方法,能在保证患者痛苦小的同时,有效促进骨骼愈合。
中医的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也有显著的疗效。
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同样具有优势。
对于小儿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中医运用草药和推拿等方法,能在保证患儿痛苦小的同时,有效缓解病情。
而在治疗疳积、营养不良等病症时,中医通过调整患儿的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五、精神疾病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抑郁症这一病症,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和情志,运用草药和心理疏导等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
再比如,对于失眠这一病症,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作息和饮食,运用草药和针灸等方法,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承载着千百年的智慧与经验。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我深感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病种上的优势。
本文将结合我的临床实践,对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中医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骨折为例,中医的接骨术、夹板固定等方法,能在保证患者痛苦小的同时,有效促进骨骼愈合。
中医的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也有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和情志,运用草药等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同样具有优势。
对于小儿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中医运用草药和推拿等方法,能在保证患儿痛苦小的同时,有效缓解病情。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疾病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尤其在外科领域,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医在外科领域中的优势病种。
一、创伤性疾病:中医在治疗创伤性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创伤后的病情主要是气血阻滞,导致局部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创伤主要是通过疏通气血、活血化瘀、祛除湿邪等方法来改善病情。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药物疗法等。
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创伤性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还能加速伤口愈合,恢复患者的功能。
二、骨折与骨伤:中医治疗骨折与骨伤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看来,骨折和骨伤主要是阳气受损,导致骨骼失去营养和修复能力,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伤口不愈合等问题。
因此,中医治疗骨折和骨伤的主要方法是温通经络、补益气血、行气活血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拔罐、药物疗法等。
临床研究证明,中医治疗骨折和骨伤可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愈合,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疤痕与瘢痕疙瘩:中医在治疗疤痕和瘢痕疙瘩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疤痕和瘢痕疙瘩主要是气血阻滞,导致局部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疤痕和瘢痕疙瘩。
因此,中医治疗疤痕和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湿邪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药物疗法等。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疤痕和瘢痕疙瘩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从而促进疤痕的吸收和修复。
四、慢性溃疡:中医在治疗慢性溃疡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在中医理论中,溃疡形成主要是因为体内湿热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组织损伤和溃疡形成。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溃疡的主要方法是祛湿化热、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煎汤、熨法、药物疗法等。
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慢性溃疡可以显著减轻溃疡的症状和疼痛,促进溃疡的愈合和修复。
综合医院各大临床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
外科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各种手术后肠道不通、肠梗阻、胃瘫
2.各种脓肿引流、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
3.术后伤口不愈、感染
4.跌打损伤的治疗
5.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产科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不孕不育症
2.异位妊娠
3.妊娠期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的治疗
4.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5.盆腹腔炎症、积液
前
言
中医科采用中药治疗各种冠心病、心律失常、脑梗塞、脑动脉硬化、顽固性头痛、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结石、男科病、脾胃病、糖尿病以及心身疾病。运用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中风、偏瘫、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开设针灸减肥门诊,为广大肥胖患者减轻痛苦。微电脑牵引仪治疗颈椎病、腰椎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4.不明原因的腹水
心血管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
2.心律失常
3.肺心病
4.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中风、面瘫、偏瘫等针灸治疗
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3.脑梗死、脑梗塞等慢性期治疗
4.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不适的治疗
5.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眩晕、睡眠障碍
呼吸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等不适
2.哮喘稳定期的中医治疗,可明显延缓患者症状再发时间
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4.肺结核的中医药辅助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1.胃脘胀痛、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肠炎
2.胃下垂、肠梗阻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系统疾病
4.肾小球肾炎
5.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
肿瘤内科常见中医优势病种
江苏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优势病种调查研究
专 业组 织 l 2 1 . 专 家 成 员 覆 盖 全 省各 市 , 涵 盖 了省 级 、 市级 、 县级 多层 次医疗 单位 , 具有 广泛 的代表 性 。
1 . 1 调查对象
. 2 方 法 调 查 对象 主 体 为 江 苏省 中 医药 学 1
会 和 江苏 省 中西 医结 合学 会 所属 外 科 、骨 伤科 、 肛 1 . 2 . 1 调 查 步骤
2 0 1 1 年 以来 , 江 苏省 中 医药特 色优 势研 究 课题 西 医结合 专业 相关 工 作 。在 中医学 科 领域 中 , 皮 肤
组 从 学术 组 织 专 业 委 员 会层 面 以 专家 同行 评 议 的 科 属 中医外科 范 围 。 因此 本 调查 中将皮 肤 科 一 道列 方式 开 展 了 中医 、 中西 医结 合 优势 病 种 调查 的课题 入 外 科 系列 调查 。江 苏 省 中医 药 学会 、 江苏 省 中西 研究f 1 ] , 现将 其 中外 科 部分 中医 、 中西 医结合 优 势 病 医 结 合学 会 各 专 业 委 员会 是 全 省 中 医药 界 权 威 的 种调 查情 况报 告如下 。
现状。方法 : 采 取 同行评 议 的方 法 , 在 江 苏省 中 医药 学会 、 江 苏省 中西 医结 合 学会 专 业 委 员会 中开展 中 医、 中 西 医结 合 外 科 优 势病 种 调 查 。 以 国 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确 定 的 百 种 中 医重 点 病 种 以及 中 医 、 中西 医结 合 工 作 者在 外科 临床 实践 中 自行 总 结推 荐 的 相 关优 势 病种 为研 究对 象 , 调查分析中医、 中西 医结合 工 作 者 对 外科 优 势病 种 疗 效排 名 的反 馈 情 况 。 结果 : 调 查 排 列 出 了外 科 填报 频 次排 名 前 1 5位 、 骨伤 科 填 报 频 次前 l 0位 、 皮肤 科 填报 频 次前 5位 的优 势病 种 。 结论: 本 次 调 查 结果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疝气病诊疗方案疝气病是指腹壁薄弱或孔道扩大,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突出到腹壁或腹膜囊内,形成可触及或可见的肿块的一种疾病。
传统的疝气病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但是中医药作为中西医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疝气病的诊疗上也有其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疝气病的主要原则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疝气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中医治疗疝气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药物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防治疝气。
常用的药物有桑螵蛸、崩中丸等,可以口服或外用于腹腔按摩,有益于疝气病的治疗和康复。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疝气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功效。
通过针刺和按摩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疝气的目的。
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药的另一种传统疗法,对于疝气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股沟、腹部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从而防治疝气。
4.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中医药治疗疝气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崩中丸、逍遥散等。
通过将中药制成糊状,外敷于疝气部位,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疝气的吸收和消散。
对于疝气病的预防,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减少腹部压力,从而预防疝气的发生。
常用的预防方法有:1.合理膳食:中医认为,腹壁的松弛和脾胃功能的失调是疝气的重要原因。
因此,合理的膳食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腹壁的张力和弹性,预防疝气的发生。
应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腹壁的肌肉张力,预防疝气的发生。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
3.腹部保暖:中医认为,寒湿是疝气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保持腹部的温暖对于预防疝气的发生很重要。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外科中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及手术后辅助治疗。
与西医外科相比,外科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在一些病种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将介绍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1.慢性创伤性骨折外科中医在慢性创伤性骨折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骨折是气血流通受阻所致,治疗的重点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骨折部位供血,加速骨折愈合。
与西医单纯外科处理相比,外科中医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2.疝气外科中医在疝气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腹股沟为经络会聚之地,疝气可以视为腹股沟部位的气血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手段,调理全身气血,消除腹股沟部位的阻塞,以达到疝气的治疗目的。
外科中医能够维持手术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并预防疝气的再发。
3.乳腺癌外科中医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乳腺癌是由气滞、血瘀等导致的,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外科中医通过针灸、中药等手段,刺激穴位、调理全身,提高患者抵抗力,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此外,外科中医还能够帮助恢复术后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烧伤创伤外科中医在烧伤创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烧伤创伤会导致气血不畅,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散瘀。
外科中医通过针灸、熏洗、中药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加速创面愈合。
外科中医还能够帮助减轻烧伤后的疼痛,缓解创伤患者的不适感。
5.肿瘤外科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肿瘤是气滞、血瘀导致,治疗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并增加免疫力。
外科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患者的整体气血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缓病情进展。
此外,外科中医还能够辅助手术治疗,帮助术后康复。
以上是外科中医在一些病种的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在这些病种的治疗中,通过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能够提供更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下是中医优势病种的详细介绍:一、内科病种1·冠心病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种途径治疗高血压病,达到降压的效果。
3·糖尿病中医药可以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葡萄糖利用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4·慢性胃炎中医药可以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5·失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舒缓,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二、外科病种1·骨折中医药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加速骨骼的再生,修复骨折部位的组织,缩短愈合时间。
2·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人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炎症,达到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3·外伤损伤中医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烧烫伤中医药可以促进伤口的再生修复,抑制炎症反应,防止感染,减少疤痕的形成。
三、妇科病种1·妇科炎症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增强抵抗力,消除炎症,达到治疗妇科炎症的效果。
2·不孕不育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卵巢功能,增加受孕几率。
3·月经不调中医药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治疗案例、专家访谈等,详细内容可联系相关部门获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统医学:指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包括中医、民间医药等。
2·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与桡骨远端骨折 (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张治疗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5)合并其她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脂(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2、药物治疗3、康复治疗4、并发症的防治5、护理(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配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退出本路径;对因复位后骨折端骨质丢失较多,闭合穿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仍不能达到良好复位与固定者考虑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植骨,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与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桡骨远端骨折;西医诊断病名:桡骨远端骨折。
(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 9-94)(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
(3)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典型。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挠侧移位;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
屈曲型挠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三)骨折分型与分期1.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1、早期:伤后2周。
2、中期:伤后2 -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四)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证:患者心烦急躁,唇舌青紫,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病损部位胀满疼痛,或痞块刺痛拒按,痛点固定不移,舌质紫暗与瘀斑,脉细或涩或弦。
2、营血不与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失眠,病损部位伤口及骨折处久不愈合,疼痛、活动受限,舌淡嫩,脉细弱。
3、肝肾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筋弛不收,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爪甲无华,病损处活动不利。
舌淡红,脉细弱。
二、治疗(一)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小夹夹固定)适用于单纯无移位型骨折直接固定即可,而伸直型与屈曲型单纯骨折,多数有成角与侧方移位,并伴有短缩畸形,一般首先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
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
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
部分半脱位型骨折与粉碎性骨折,当骨折块较大,复位后相对稳定,下尺桡关节能恢复正常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用小夹板外固定,并结合合适的压垫以利于维持良好对位。
伸直型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患肢屈肘90°,前臂中立位;屈曲型骨折固定于使腕背伸15- 30°,半脱位型骨折固定要求,背侧半脱位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半脱位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时间均为4-6周。
整复后每天均需对夹板的松紧度、位置进行检查与调整,于第3天、1周、2周、4周、2个月行X 线检查,如复查过程中出现复位丢失,成角与下尺桡分离,通过调整夹板及压垫等方法不能解决,则改为手法复位结合闭合穿针治疗,但以不超过3周为宜。
此类病人一般无需住院。
但必须向病人详细说明注意事项,严格观察血运,密切随访,以免出现局部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及明显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合功能锻炼指导与按骨折三期辩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详见药物治疗)。
(二)手法复位结合闭合穿针治疗1、适应证:除外无移位型骨折患者,在向其交代病情后,担心复位丢失与发生并发症以及不能按时复查的病人,坚持要求手术者;手法整复失败、初期复位固定满意,但随诊发现复位丢失畸形再现,不宜再行保守治疗者,或复位后稳定性极差,出现桡骨长度、桡倾角、掌倾角等持续丢失者与下尺桡关节分离者;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伴有关节面压缩塌陷无法通过单纯手法复位者;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者;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
手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穿针固定、穿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与钢板固定等,前两种治疗具有微创,愈合快等优点,就是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与微创穿针固定的优势与特色所在。
2.操作方法:臂丛麻醉,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必要时可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取1~2根直径为2~2、5mm克氏针从桡骨远端拇长、短伸肌健之间或拇长伸肌健与第2指伸肌健之间经皮进针,进针时与桡骨长轴成约 45°角,通过骨折线,进入近折端骨髓腔或自对侧皮质穿出。
术者与一助手维持前臂中立位下牵,另一助手用一枚克氏针自尺骨茎突尺侧近端约1cm处进入,通过下尺桡关节进入桡骨远端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固定满意,折弯针尾,留于皮外,敷料包扎。
术后配合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骨折端明显粉碎骨折、骨折端明显嵌插或合并明显骨质疏松患者,单纯闭合穿针早期可达到良好复位,由于骨折端复位后缺乏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克氏针固定作用有限而极易发生骨折端进行性的短缩畸形,针对该类型患者,除少数年老体弱对患肢活动功能要求不高者,余者均可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对部分患者由于骨折嵌插严重或就诊时间长,复位后骨折端出现明显骨缺损或合并肌腱、血管及神经损伤或不愿接受闭合穿针(或外固定架)针尾外露所带来的不便,可选择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如骨缺损严重时可植骨治疗。
手术切口视骨折的类型,可采取掌侧或背侧入路及联合入路。
(三)药物治疗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各期用药辨证施治,可选用中成药、饮片,也可据各医院临证经验拟定院内制剂)(1)骨折初期: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骨伤复元汤加减:当归20g、赤芍20g、桃仁10g、红花20g、土元10g、川芎14g,桑枝30g、川续断30g、三七12g、甘草5g等。
本院制剂消肿止痛胶囊(供参考的医院内制剂):丹参、当归、赤芍、醋延胡索、土鳖虫、三七等10味。
(2)骨折中期治法:与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本院制剂接骨丸: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锻自然铜等六味。
(3)骨折晚期: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推荐方药:正骨伸筋胶囊(医院内制剂):炒地龙、制马钱子、烫骨碎补、桑寄生等8味。
骨伤后期功能锻炼期间,可采用熏洗湿敷药,熏洗局部,以舒筋通络,疏导腠理,活血止痛,一般采用赤木洗剂(供参考的医院内制剂):赤木,红花,伸筋草,木瓜等9味。
(四)功能锻炼1、早期治疗: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开始做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与肌肉萎缩。
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悬挂位摆动练习与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
2—3天后做手部关节主动运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
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早期辅以冷疗、超声波、中药外敷(化瘀止痛散)等以减轻局部软组织肿胀。
2、中期治疗: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各个方向锻炼,手部的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
3、晚期治疗:拆除外固定后,以腕关节关节松动术为主,主要锻炼腕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
加大肩、肘关节锻炼幅度,开始各方向主动活动。
开始进行肩、肘部肌肉等长锻炼,加大手部握力锻炼。
中晚期辅以超声波、治疗仪、中药熏洗等理疗,促进深部淤血吸收,活血舒筋、促进局部肿胀早日消退、骨折愈合,为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并大大减少后期关节的残留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