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对东亚意味着什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意味着什么
作者
五百旗头真 刘柠 译
简介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
东亚国际关系的构图正在变得令人眼花缭乱。有必要先回忆一下这个地区历史的基本形态:中华帝国居高临下,其王朝大体上重复着两百年隆盛与百年混沌的历史周期,周而复始。在兴盛期,帝国扩大,整个东亚几乎都被置于其治下,或成为朝贡国。而大海对面的岛国日本,异例地保持了自立,在引进中国文明的同时,繁育了独自的文化。但是,在日本坐成与中国比肩而立的帝国之后,却没能为东亚带来“两极”体制。
经过10年光景,中国终于经受住了苏东共产主义体制崩溃、冷战终结的考验。不同于东欧的是,在共产党体制下,由于市场经济已然深化,旨在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的、被称为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成为可能。92年到93年,日本“泡沫经济”露出破绽,陷入了长期萧条。而与此同时,美国则把IT革命送上轨道,领导了“全球化”的潮流。这为中国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就像超越了现代有线电话网,使移动通讯得以普及一样,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不断提高技术与劳动的资质,一跃成为向美、日提供商品和部件的“世界工厂”——值此,东亚的“雁阵”模式告终,代之以多极发展的势头。
到了近代,发生了一个大的变数:以英国为先锋的、经历了产业革命的西方列强蜂拥至东亚,加速了清朝的衰退。反应灵敏的日本,终结了幕府体制,构筑了明治中央集权国家,迅速地完成了近代化。机缘巧合,因为中华帝国的百年混沌与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刚好在同一时期发生,所以,从1890年代起一直到迎来21世纪前的数年,在东亚国际关系格局中,日本占据了主要位置。
今后的中国,有可能成就不逊于历代王朝兴盛的繁荣与富强。但与历史上的“中华帝国”不同的是,东亚的国际关系,将只构成全球大系统的一角,东亚由、多元的世界。
原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7月21日)
中苏同盟—日美同盟,这种东亚既成的冷战模式,在1971年,由于美中接近而宣告终结。面对当时苏联的威胁,美、中、日三国协调机制应运而生。在这种机制下,中国的内政发生了决定性的重要变化:70年代末,邓小平收拾了文革残局,树立了面向国际市场经济打开国门的“改革开放”路线。
20世纪的最后20年,呈现出强势的日本经济主导东亚经济发展的局面。77年,以所谓“福田主义”的形式,日本向国际社会表明,其将贡献于东南亚的发展和稳定;79年,大平首相承诺对中国的经济援助;进而,到了80年代,在东亚出现了由日本、新兴工业经济区域(NIES)、东盟(ASEAN)和中国构成的“雁阵”发展态势。日本通过贸易、直接投资、政府开发援助(ODA)等形式,支持东亚诸国的发展,为这些国家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助一臂之力。
给中国经济带来“大跃进”的最大要因,在于跻身国际大系统,并灵活运作。作为邓小平路线成果的WTO加盟及2008年北京奥运,在国际社会中象征着中国的成功。相反,如果背朝国际大系统的话,中国的经济发展则难以为继。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美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发展的前提条件。
尽管过去曾把政治环境消极地定位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手段,但由于在政治层面上,积极改善以对美关系为首的国际环境,中国已经上升到东亚国际关系的中心位置。其“新思维”外交战略于97年发端。以9·11为契机,在反恐问题上,中国成为美国的协力者;与法、德、俄不同的是,中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克制“讨伐美国”的声音,不做声地网开一面;其后,又应美方请求,出面做北朝鲜的工作,让金正日坐到国际谈判桌上来;同时,与东盟(ASEAN)相约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国正甩开百年低迷期,重新夺回东亚国际关系的中枢位置。
而随着历史上“例外”事态的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地图也处于变动之中。
作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国家,日本在1930年代,欲在东亚构筑排他性军事支配体系,这成为历史的大转折。对于强力推进这一进程的日本陆军来说,有两件事情是必须要避免的:一是东亚地区的共产主义化,二是美国在亚洲的扩张。然而吊诡的是,恰恰是日本无止境膨胀的军事力量,使这两桩都变成了现实——日本战败,二战告终,不但日本被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而且中国的共产革命即将取得成功。
中国的成功能否持续?是否意味着“中华秩序”的复兴?中国能否成功实现民主化?伴随着经济跃进而日益增强的中国军事实力意味着什么?如何正确把握东亚新型国际关系的方向,日本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所有这些,是隐藏在北朝鲜课题之后的、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时而听到关于“中国的‘泡沫经济’即将破灭”的指责。可以肯定,20年以上的高度成长总会有一个尽头。虽然一度身体前倾、踉跄不已,但调整步伐后,还能再前进,这才是有“后劲”的经济体。经济发展产生中产阶级,社会走向多元化,民主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国试图在一党支配下推进民主化,而当这种玩法越来越难、走到极限时,中国政治将如何“超越”,备受瞩目。
作者
五百旗头真 刘柠 译
简介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
东亚国际关系的构图正在变得令人眼花缭乱。有必要先回忆一下这个地区历史的基本形态:中华帝国居高临下,其王朝大体上重复着两百年隆盛与百年混沌的历史周期,周而复始。在兴盛期,帝国扩大,整个东亚几乎都被置于其治下,或成为朝贡国。而大海对面的岛国日本,异例地保持了自立,在引进中国文明的同时,繁育了独自的文化。但是,在日本坐成与中国比肩而立的帝国之后,却没能为东亚带来“两极”体制。
经过10年光景,中国终于经受住了苏东共产主义体制崩溃、冷战终结的考验。不同于东欧的是,在共产党体制下,由于市场经济已然深化,旨在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的、被称为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成为可能。92年到93年,日本“泡沫经济”露出破绽,陷入了长期萧条。而与此同时,美国则把IT革命送上轨道,领导了“全球化”的潮流。这为中国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就像超越了现代有线电话网,使移动通讯得以普及一样,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不断提高技术与劳动的资质,一跃成为向美、日提供商品和部件的“世界工厂”——值此,东亚的“雁阵”模式告终,代之以多极发展的势头。
到了近代,发生了一个大的变数:以英国为先锋的、经历了产业革命的西方列强蜂拥至东亚,加速了清朝的衰退。反应灵敏的日本,终结了幕府体制,构筑了明治中央集权国家,迅速地完成了近代化。机缘巧合,因为中华帝国的百年混沌与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刚好在同一时期发生,所以,从1890年代起一直到迎来21世纪前的数年,在东亚国际关系格局中,日本占据了主要位置。
今后的中国,有可能成就不逊于历代王朝兴盛的繁荣与富强。但与历史上的“中华帝国”不同的是,东亚的国际关系,将只构成全球大系统的一角,东亚由、多元的世界。
原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7月21日)
中苏同盟—日美同盟,这种东亚既成的冷战模式,在1971年,由于美中接近而宣告终结。面对当时苏联的威胁,美、中、日三国协调机制应运而生。在这种机制下,中国的内政发生了决定性的重要变化:70年代末,邓小平收拾了文革残局,树立了面向国际市场经济打开国门的“改革开放”路线。
20世纪的最后20年,呈现出强势的日本经济主导东亚经济发展的局面。77年,以所谓“福田主义”的形式,日本向国际社会表明,其将贡献于东南亚的发展和稳定;79年,大平首相承诺对中国的经济援助;进而,到了80年代,在东亚出现了由日本、新兴工业经济区域(NIES)、东盟(ASEAN)和中国构成的“雁阵”发展态势。日本通过贸易、直接投资、政府开发援助(ODA)等形式,支持东亚诸国的发展,为这些国家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助一臂之力。
给中国经济带来“大跃进”的最大要因,在于跻身国际大系统,并灵活运作。作为邓小平路线成果的WTO加盟及2008年北京奥运,在国际社会中象征着中国的成功。相反,如果背朝国际大系统的话,中国的经济发展则难以为继。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美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发展的前提条件。
尽管过去曾把政治环境消极地定位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手段,但由于在政治层面上,积极改善以对美关系为首的国际环境,中国已经上升到东亚国际关系的中心位置。其“新思维”外交战略于97年发端。以9·11为契机,在反恐问题上,中国成为美国的协力者;与法、德、俄不同的是,中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克制“讨伐美国”的声音,不做声地网开一面;其后,又应美方请求,出面做北朝鲜的工作,让金正日坐到国际谈判桌上来;同时,与东盟(ASEAN)相约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国正甩开百年低迷期,重新夺回东亚国际关系的中枢位置。
而随着历史上“例外”事态的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地图也处于变动之中。
作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国家,日本在1930年代,欲在东亚构筑排他性军事支配体系,这成为历史的大转折。对于强力推进这一进程的日本陆军来说,有两件事情是必须要避免的:一是东亚地区的共产主义化,二是美国在亚洲的扩张。然而吊诡的是,恰恰是日本无止境膨胀的军事力量,使这两桩都变成了现实——日本战败,二战告终,不但日本被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而且中国的共产革命即将取得成功。
中国的成功能否持续?是否意味着“中华秩序”的复兴?中国能否成功实现民主化?伴随着经济跃进而日益增强的中国军事实力意味着什么?如何正确把握东亚新型国际关系的方向,日本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所有这些,是隐藏在北朝鲜课题之后的、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时而听到关于“中国的‘泡沫经济’即将破灭”的指责。可以肯定,20年以上的高度成长总会有一个尽头。虽然一度身体前倾、踉跄不已,但调整步伐后,还能再前进,这才是有“后劲”的经济体。经济发展产生中产阶级,社会走向多元化,民主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国试图在一党支配下推进民主化,而当这种玩法越来越难、走到极限时,中国政治将如何“超越”,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