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党的十九大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去年以来,中央、省委相继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文件。今年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突出特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一个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大主要内容
一是着眼均衡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围绕实现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和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着眼挖潜与拓展并举,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重点围绕培育文化消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以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三是着眼提升效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主要是对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活动开展等提出了
要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化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政策,扩大免费开放设施范围,拓展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在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将积极打造具有新乡地域特色,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化精品。
四是着眼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水平。着眼科技助推公共文化发展,加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水平;发挥现代新媒体作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传播能力。
四大突出亮点
亮点之一:首次明确了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公共文化制度保障和公共文化反馈评估4个方面的指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全面量化,公共文化服务不再是软皮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了硬保障。
亮点之二:强化了对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突出对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以及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亮点之三:盘活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实施意见》提
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解决当前公共文化资源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效益不高的问题。同时,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进一步缓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供不应求的矛盾,发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
亮点之四:“菜单式”服务,更有利于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通过建立公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探索“生产方以需定产、供给方菜单提供、受益方自主选择”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模式,解决目前公共文化产品与群众需求脱节的问题,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三大美好前景
据介绍,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和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随着“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推进,正式步入快速发展的“春天”。
首先是基层文化设施将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会更加健全。按照《新乡市基本公共文化标准(2016年~2020年)》规定,市、县两级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要全部达到国家三
级馆以上标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在乡村全面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可以说,到2020年年底,即“十三五”期末,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将会得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多样化。《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公共文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这一举措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由“我送什么你就看什么”转变为“你看什么、我就送什么”,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将更加贴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满意度。同时,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同时,也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样化和社会化,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再者是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实施意见》利用一个专章用于阐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科技的创新力度等措施,为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互联网、卫星网络等现代传播途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快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
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