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习总书记在 2013 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一、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

3、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

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Green roofs unlimited)对占地723英亩的波特兰商业区进行分析,将219英亩的屋顶空间——即三分之一商业区修建成绿色屋顶,就可截留60%的降雨。

具体落实时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降雨情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用水供需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地确定适用于本地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

3、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本着节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保护雨水受纳体,优先考虑使用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废弃土地等用地,借助已有用地和设施,结合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设施为辅,必要时新增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应从规划层面开始统筹考虑。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

首先,要对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土壤植被等,明确城市的生态格局和水文特征。

其次,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面源污染削减率等。

最后,结合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分区策略,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和技术措施。

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

LID 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采用源头分散式的措施,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

(一)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以滞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雨水花园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雨水花园可以收集周边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吸附、净化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然后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

(三)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透水铺装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四)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区域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植草沟、旱溪等。

生物滞留设施可以滞留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时间,同时还能拦截雨水携带的污染物。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摘要: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有: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三种。

低影响开发LID (Low lmpact Development)指在场地开发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本文以玉溪老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分析玉溪玉溪体育场所采用的LID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渗透沟、垂直绿墙、息壤渗透沟、蓄水模块、透水铺装等形成的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净化污染物、利用雨水。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LID 技术1前言低影响开发强调以生态系统为根基,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自然地表径流的影响,提倡将雨洪管理的起始点提前至径流源头,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界的雨水传输路径。

根据实验资料数据,低影响开发模式可减少约30%一99%的暴雨径流,并延迟约5min-20min的径流峰值,还可有效去除径流中的磷、氮、油脂等污染物,有效中和酸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低影响开发技术一般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绿化屋顶、渗透路面、雨水桶等分散式生态措施,消纳和减排雨水,减少雨洪期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城市洪灾风险。

2项目概况玉溪市体育场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89号,东南临紫艺路,东北接玉溪体育馆, 西南临凤凰路,西北接玉溪市体校。

是市民运动健身的重要场地之一,同时,兼具休闲娱乐,生态,防灾等功能,项目总用地面积53995.9m2 海绵城市改造内容为:下凹式绿地330.4m2;渗透铺装24625.6m2;雨水花园485.1m2;高位花坛182.1m2;蓄水模块480m3;息壤渗透沟12m3;垂直绿化240m2。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3.1雨水花园玉溪体育场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功能和需求,在玉溪体育场周边增设约500㎡的雨水花园,使玉溪体育场常年处于“海绵”状态,降低玉溪体育场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物。

雨水花园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的一项生态技术,是指在地势低洼的绿色区域内种植花草树木等,以此达到雨水滞留净化目的的工程,利用植物根系的降解作用和土壤的过滤进而净化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1.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以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地下储水设施,包括地下蓄水池、蓄水井和地下渗透层,以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建设自然退水系统-建设湿地和河流自然退水系统,通过滞洪区、滞水区和湿地能力的增加,来抵御洪水的影响。

-增加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缓解洪峰流量,并利用其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排放到下游的洪水流量。

3.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和下水道的整治和改造,以提高排水能力。

-强化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利用自然处理系统,如湿地和植物滤池,来净化污水和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4.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提高生物吸附和自净能力。

5.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降低对淡水的需求。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提倡居民家庭和商业单位的节水措施,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6.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流域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建设自然退水系统、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摘要:最近几年,每到雨季我国许多城市均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积水,特别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大城市,遇雨必涝的现象已成为一个城市病。

“海绵城市”最早是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提出海绵城市建设。

这将意味着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治水思想,充分利用新型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理论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环节,通过城市雨水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等方式,充分地解决好雨水资源,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构建新型绿色生态海绵城市。

关键词:雨水;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引言: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末发展兴起的对雨水治理和面源污染处理的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建设前后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的主要内容1.1传统的雨水管理(硬质工程)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软质工程)传统的雨水管理:在城市开发中,雨水系统采用有组织汇流、转输、排放,使大部分雨水排入下游河道。

因没有在源头采取渗、滞、蓄等措施利用雨水资源,以至于城区雨水资源大大流失,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城市防洪问题。

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其核心使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从水文循环角度,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

1.2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内容(1)建筑与小区海绵建设1)绿色屋顶现在建筑物屋面均为硬化屋面,径流系数大,产生径流量多,因此考虑对硬化屋面变为绿色屋顶。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研究资料2016.7.19海绵城市功能•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保护与修复等6 类项目。

•当城市里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

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绿化。

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

在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溉水。

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德国音乐排水管,下雨时不仅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还能“演奏”一曲雨中交响曲。

通过收水措施收集的雨水在下渗补充地下水之后多余水量由蓄水措施进行储蓄。

蓄水措施是低影响开发雨水处理的中间步骤。

用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环节。

将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

海绵城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海绵城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海绵城市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城市道路下垫面硬化严重,70%~80%的降雨易形成径流,能够渗入地下的雨水仅有20%~3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现象和雨后即旱、逢旱则干现象频发,自然雨水循环体系的破坏也将带来生态恶化、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14 年 10 月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议了一些低影响开发技术形式,例如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

但无论哪种技术形式,都离不开城市海绵体发挥其渗水、滞水、蓄水、净化水的工作效能。

长沙于2017年编制了《长沙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暂行管理实施细则》、《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指南》等,2022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推行、解决措施引言:本文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洋湖新城海绵城市案例,再分析目前海绵城市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城发集团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一、部分民众对海绵城市理念持观望态度除部分致力于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外,不同行业人士对海绵城市理念持不同态度,如部分化学专业人员认为雨水中含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渗入植草沟或下沉式绿地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土壤,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氮(N)、磷(P)等物质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在水体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给排水专业部分人员认为海绵城市理念对于给排水行业是一大福音,解决了仅仅扩大或完善地下管道不能解决的城市看海问题,事实上城市植物对雨水具有自动净化功能,同时城市建设问题需要各行业人士协同合作,不能仅仅认为是某一个特定行业就能解决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全解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全解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对应降雨的累计雨量占年均总降雨量的 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0%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 日降雨量(mm)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指标
王文亮 李俊奇
wwl84101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12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图 美国雨水管理标准及新型技术体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表 设施占绿地面积比例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设计降雨量(mm) 10 20 30 40 雨水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9 18 27 36 花园 积的比例(%)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渗透塘 4.5 9 13.5 18 积的比例(%)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和概述1.1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1.1.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就如同海绵一般具有弹性。

当城市面临洪涝自然灾害时,能够将雨水纳入自身的循环系统,“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方式实现有效结合,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化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绵城市要充分考虑到水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的合理利用,包括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系统,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保护城市的原有生态系统。

对水生态敏感区域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需求,保护原有的敏感生态,让河流、湿地、池塘、草坪等发挥原有的功能,能够实现自然生态循环。

在建设过程中,城市必须留有足够的水循环区域,能够涵养水源,应对强降雨,保持自然水文特征。

第二,强调“生态恢复和修复。

”利用生态技术手段与方法修复与已经在历年快速的城市夸张中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在规划层面保留与划拨一定的生态空间比例,让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有效恢复。

第三,开发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理念,对开发强度、开发程度进行合理控制,留有足够的绿地系统,科学平衡透水面积和不透水面积,“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能够推动城市水自然循环体系的有效运转,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破坏。

除此之外,应该根据生态环境的需求,适当的扩充水域面积,让水资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循环。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第一,设计低影响自然降雨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雨水的渗、储存、净化灯功能,能过对径流总量、峰值和污染等进行科学的控制、疏通、分流。

海绵城市方案

海绵城市方案

海绵城市方案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将景观生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用设施结合,切实起到减缓城市内涝、削减面源污染、减少溢流污染、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

传统排水系统生态型排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途径示意图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一)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技术指南(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

(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但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及荷载要求。

(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或湿地系统的竖向关系。

(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下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并与区域内涝防治系统相结合。

(5)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

(6)城市道路两侧或雨水管下游宜设计储存及应急设施,缓解和净化初期雨水或事故污染水,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

(7)生态排水设施内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条件及水质选择合适的植物。

生态植草沟下沉式绿化带及齿形路缘石透水铺装下沉式中央分隔带下沉式侧分带生态滞留塘生态排水沟生态排水沟道路标准横断面(生态植草沟+部分透水铺装+路侧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生态植草沟透水铺装生态滞留塘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二)设计做法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 ,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调节水位
2、单项指标——
进水 碎石
调节水位 前置塘
(1)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 (2)透水铺装率 (3)绿色屋顶率 (4)其他
沉泥区
配水石笼
沉泥区
排水孔 阀门 放空管
出水
透水面60-80mm 透水找平层20-30mm 透水基层100-150mm 透水底基层150-200mm 土基 PVC排水管DN50
五、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
五、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小结
1、上限——最大程度实现、也可突破
各地应参照上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限值,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尽量达 到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上限,当有特殊排水防涝需求时,也可突破上限,以综合实现径流总量减
排及内涝防治目标。
2、下限——特殊情况特殊考虑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 并吸纳了我国相关政策 法规的要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内容的落实;二是指导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是指 导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 作。
3 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 生态优 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规划引领 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 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 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生态优先 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 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 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 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i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推进建设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 号) 、 《国务院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 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 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 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规划控 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 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 实践案例。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规划、 设计、 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 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 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 导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 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 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的风险研究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的风险研究
基金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51879215);西 咸 新 区 沣 西 新 城 海 绵 城 市 基 础 研 究 项 目 (2017610002000088)。
风险管理[6]。因此,关于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 施 应 用 的 研 究 不 应 仅 仅 局 限 于 设 施 规 划 及 其 效 果 评 价 等 方 面[7~9],还 应 重点关注此类 措 施 应 用 长 期 运 行 条 件 下 可 能 的 风 险 问 题。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措施的应用效果出发,探讨其 可 能 产 生 的 风险,希望可以为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升 级 改 造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以促进其推广与应用。 1 典 型 海 绵 城 市 低 影 响 开 发 措 施 技 术 分 析
源利用标准的制定 、管理运维方案的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与社会各界参与等 风 险 防 控 对 策。 通 过 对 海 绵 城 市 低 影 响 开
发措施应用的风险研究 ,提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研 究 重 点 应 放 在 设 施 机 理 研 究、寿 命 计 算 与 效 益 评 价、智 慧 化 建 设
等方面。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措施 风险识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险防控
然 而 ,国 外 有 部 分 关 于 雨 洪 管 理 的 研 究 表 [3,4] 明 低 影 响 开发措施和 可 持 续 雨 水 管 理 措 施 的 技 术 推 广 存 在 制 度 、技 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风险,也有部分研究表明 雨 水 径 流 的 处理存在严重污染风险问题,如 Mcbride等[5]通 过 检 测 不 同 排放类型雨水中的 病 原 体,对 微 生 物 风 险 进 行 定 量 评 估,结 果表明雨水径 流 中 存 在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 病 毒 微 生 物。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系 统 性 工 程,有 必要考虑其系统风险问题,且夏军院士在探讨海 绵 城 市 建 设 涉及到的若干水文学问题后,提出海绵城市规划 还 应 考 虑 其

探讨海绵城市的主要技术措施

探讨海绵城市的主要技术措施

探讨海绵城市的主要技术措施摘要: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水环境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城镇中,水污染的问题日渐严重,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城镇建设当中比较关键的着重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其通过优越的排水系统的不断改革和蜕变,来对城镇水环境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设施建设;强化宣传1、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城镇的污染问题相比较下更为严重,水污染问题在一系列污染问题当中更为加剧,因此水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一旦出现水灾等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如何有效的控制水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城镇环境当中,地表质量恶劣,随着时间的迁移,地表质量会变的更加恶劣会直接影响雨水的渗透,在雨水季节当中,雨水渗透不及时的话,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

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工作,是解决城镇水灾问题的主要手段,海绵城市之所以称之为‘海绵’,就是因为其拥有海绵一样的特性,那么海绵的最大特性就是对水的掌控,并拥有强大的吸水能力,从吸水到水的储备和释放水的一些列能力都是海绵城市的主要特性,这一特性刚好对水灾有良好的克制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条件不断的提高,在城镇当中,对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损害也在与日俱增,生态环境也势必急速下滑,海绵城市的出现就是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根本上来对城市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来促进城市自然环境稳定顺利的发展,那么,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我们应注意海绵城市的应与自然环境相依并存,不违背其对城市建设发展有明显帮助的本质和特性。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规划——以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例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规划——以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例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规划 ——以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08-27T15:08:31.31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月10期作者:李珩1 李彦龙2 [导读] 本文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海绵城市规划为例,李珩1 李彦龙21.武汉二零四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海绵城市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基于商务区规划定位与现状特征,确定海绵城市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进而选择合适的海绵设施构建海绵体系,并通过模型模拟,不断优化低影响开发系统。

关键词:商务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城市雨洪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对此,人们往往归咎于地下排水系统的落后,但深究其原因是由于建筑、道路、桥梁的大规模建设,硬质化的地面改变了原有地表径流量,极大的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1]。

2014年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

一、低影响开发的概念为了积极处理雨洪灾害与雨水资源利用问题,同时最小程度的改变城市环境,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低影响开发模式,利用分散的雨水管理措施,在社区或街道等径流开始的地方,对不透水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和传输,从而控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问题[3]。

低影响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以源头控制为基础,2、以减小地表径流和优化雨水水质为主要目的,3、以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环境为控制目标,4、以新地块开发与原有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重点,倡导土地开发与规划的协同推进[4]。

二、商务区为什么要做海绵城市武汉滨江国际商务区定位为国际企业总部型商务区集聚区,位于长江二桥和二七长江大桥之间,总用地面积约2.9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1. 简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来维持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概念。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2. 概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整合了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城市规划,使城市能够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3. 原则海绵城市规划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自然保护原则海绵城市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功能,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包括增加绿地覆盖率,恢复湿地和河流等自然水域。

3.2 防洪原则海绵城市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城市内的洪水风险。

包括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滞留区等。

3.3 水资源管理原则海绵城市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包括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生态恢复原则海绵城市规划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包括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3.5 风险管理原则海绵城市规划需要通过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4. 实施方案4.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包括湿地公园、雨水花园、河流涵养区等。

通过这些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4.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海绵城市需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滞留区,减少城市内的洪水风险。

同时,可以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和景观水体的维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3 提高绿地覆盖率海绵城市需要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包括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

绿地可以吸收雨水,提供城市的氧气,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4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海绵城市规划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平衡。

4.5 综合风险管理海绵城市需要进行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具体措施
研究
• 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 热岛有缓解。 •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 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 保护与修复等6 类项目。 • 当城市里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 用造福人类。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措施——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作为强调以生态方式收纳雨水的雨 水管理理念, 是传统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和加强。
谢谢观赏!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 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 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德国音乐排水管,下雨时不 仅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还 能“演奏”一曲雨中交响曲。
通过收水措施收集的雨 水在下渗补充地下水之 后多余水量由蓄水措施 进行储蓄。 蓄水措施是低影响开发 雨水处理的中间步骤。
用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环节。 将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减 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
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 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 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 绿化。
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 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在 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 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 溉水。
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 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 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 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 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 动的亲水景观。
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 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 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 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 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 环规律。
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 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 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 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 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 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 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 养地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