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新形势
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
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摘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跟踪监视,为环境质量分析、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污染原因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是我国目前构建环境问题应急处理机制的必要技术支撑。
在本文中,笔者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为环保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依据。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便已经着手建立了宏观生态监测系统与较高自动化水平的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利用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3s 技术(gps、rs、gis),对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体污染情况进行连续地观察,对总体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预测。
从系统的应用实践来看,宏观生态监测系统和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凭借强有力的数据获取、处理、传输和执行能力,完成了实时环境监测、连续环境监测与完整环境监测的目标,在推动区域环境保持较高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了解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情况,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有着一个明显的标志,即,国务院于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该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一个环保文件和环保32字方针。
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的起步还要相对较晚,但是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该从以往的单纯环境分析发展为今天的多元监测手段,例如,卫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以及物理监测技术等,而且监测频次也从以往的间断性监测逐渐发展为如今的自动连续监测。
以前,受限于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范围往往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全国覆盖。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无可争议的重要的环境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理论上来说,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动向:(1)集成功能趋势。
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等一系列自动化过程,实现从数据采集到信息输出和实时把控的集成功能。
(2)智能化趋势。
通过改进传感器的测试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分析和诊断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的测试,智能化的把控。
(3)网络化趋势。
现代环境监测仪器及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实体相互协同作业,期望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多传感器、多源信息、多平台联合监测、控制、管理和研究,实现安全、有效、高速、多方支持的环境监测。
(4)小型化和无线化趋势。
在实现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小型化、多功能化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仪器、设备、测试以及控制传感器的远程监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应用上来看,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在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污染源排放、区域环境等使用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水质监测方面,开展水质污染源动态观测,探测水质变化,加强水质数据分析;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普及地面空气污染监测系统,掌握空气质量规律,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在土壤质量方面,加强对土壤污染化学指标、有机指标、生物污染指标监测,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污染源排放方面,开展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废污染物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连续动态观测,更精确地控制污染物排放;还可用于区域环境数据汇集、分析,对地区上下游生态系统表现出的环境变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更早期发现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减轻环境污染的影响,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及相关环境传感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将会发展得更加全面、综合、高效,传感技术会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及无线方向进行发展,更多的新型传感器会出现,可灵活实现环境参数的大量采集;小型计算机技术会进一步使环境监测在实时获得环境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结论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得到发挥;增强型环境管理技术。
新形势下关于自然资源监测的思考
新形势下关于自然资源监测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自然资源的监测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关于自然资源监测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依靠科学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监测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监测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自然资源的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空间越来越受限,而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凸显。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依靠科学的监测手段,只有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保护策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资源的监测也承担着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等职责。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及时、准确地监测自然资源的状况,成为了保护环境和防范灾害的关键。
通过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水文情况,对防范洪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的监测也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
在农业、林业、地质等领域,自然资源的监测为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土壤的监测,可以为农业提供针对性的肥料和农药使用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新的形势下,自然资源的监测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监测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测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监测手段和技术不断涌现,为自然资源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但是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监测需求。
在遥感监测方面,虽然我国在遥感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监测数据资料的获取和整合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为了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资料支撑。
简述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工作
简述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工作现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展开工作的基本依据,因为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情况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环境监测工作来获取数据,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会对环境质量的评定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到环境监测领导所做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清楚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寻求更好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1.1 对环境监测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现如今,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不重视,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一直比较落后。
此外,由于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力不足,而且环境监测设备落后,甚至有的地方没有环境监测设备。
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理论上人力是基础,财力是支撑,而在现实中,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投入资金不足,想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
1.2 环境监测的制度不够完善,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制度化,但是仍不够完善。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多,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应对更多的环境问题。
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以前的环境监测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旧制度向新制度改革的过渡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环境监测的质量相对落后,以致有时监测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多,缺乏真实性。
1.3 环境监测方法落后,监测人员缺少工作经验多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方式虽然经历了诸多改变,但是监测的方法依然比较落后,而且大多数监测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在操做监测设备和分析环境变化原因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致监测报告的质量偏低。
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环保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我国环境监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趋势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伴随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节能减排已经逐年成为世界各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
作为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检查和监测手段,环境监测行业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环境监测可对当前环境质量、污染源进行监测;可对固定对象进行监测;也可作为应急手段对突发环境问题进行监测。
一、我国环境监测现状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5000多个。
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
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虽然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环境监测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
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人把关不严。
有些监测站难挡领导的”批条”和”招呼”,被动地接纳了不少人员,加之政策性的人员安置和对内外”关系”的片面照顾等,造成”人满才乏”。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大专院校环保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但大多数二、三级站由于编制已满或超员,为了”减负”,过分考虑眼前利益得失,只得采取保守办法,能缓则缓,能推则推,致使人才青黄不接,人员结构极不合理。
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匮乏,在新添置的先进仪器设备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主要问题包括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监测设备不足、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以及缺乏统一标准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更新、加大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力度、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等对策建议。
文章强调了提升污染源监测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策建议的实施,能够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关键词】污染源监测工作、新形势、问题、对策、先进技术、监测设备、数据处理、统一标准、人才培养、技术更新、监测标准、规范、提升水平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污染源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准确地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才能有效地加强环境监管,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
在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监测技术的滞后、监测设备的不足、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欠缺,以及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都严重制约了污染源监测工作的进行与提升。
2. 正文2.1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监测技术不够先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在一些地方监测技术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所欠缺。
监测设备不足。
监测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真实性,但是在一些地方监测设备的数量不足或者设备质量不达标,导致监测工作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和精准监测。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保证监测工作有效的关键环节,但是一些地方在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存在着技术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监测工作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于监测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监测工作的结果无法进行有效对比和综合分析,影响了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整体效果。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相关数据来了解环境质量和评估对环境的影响的技术手段。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增加,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涉及到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在以下几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是大气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气体浓度等参数,可以及时掌握大气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次是水体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水体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维护水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监测也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养分、重金属等污染物,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并指导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
生物环境监测是近年来兴起的领域,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监测。
通过采集和分析生物样本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等信息,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
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设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都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无线传输环境数据,可以实现对远程、复杂环境的监测,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是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环境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大量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找到隐含的规律和相关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在应用上正越来越广泛,并且不断在技术上得到提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浅析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围绕环境保护宗旨的起点展开的。
目前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进行污染控制治理和防止环境治理下降,以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手段,其发展现状与前景都应得到重视。
文章主要就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的现状与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3-(页码)-页数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发展的问题及整治措施首先必须强调环境监测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始终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
环境监测工作首先是环境评价单位委托有关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本底监测指标通过合格后再具体针对项目建设环境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和预测,制定专门的实时监测计划。
在项目建成后的三个月试运行期内,务必组织进行针对项目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保证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所规定的环境监测措施中落实得到,并且三个月试运行期满以后可进一步的做好回顾性评价工作。
一系列地环境监测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充分表现出环境监测对于项目整个建设过程的贯彻力度。
贯彻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对项目建设环境质量指标做出评价,有利于现场问题处理;根据项目拟建地的污染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污染发展趋势等情况,作为实现现场环境监控的依据;积累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本地数据资料,建立有关环境评价的数据库,为研究环境监测技术和以后的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科学地经验依据;为我国利用自然资源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提供可靠地数据理论基础等。
环境监测计划工作主要是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保证项目对拟建地周围环境污染状况制定合理地具有可行性地环境监测计划,其二是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做好环境保护监控计划。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对环境中污染物种类、浓度、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技术。
该技术旨在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应用现状1、环境污染源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是指对工业、交通等污染源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技术。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主要应用于大气、水、土壤三个方面。
其中,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已基本成熟,主要应用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臭氧等污染物的监测。
水环境监测技术也已不断完善,主要用于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的监测。
土壤污染源监测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尚需进一步完善。
2、环境监测设备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监测设备也不断更新升级。
例如大气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质谱仪等,水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综合自动水质监测装置、在线水质监测仪等。
此外,智能化监测设备也逐渐普及应用,例如可以远程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监测设备。
3、数据处理和分析随着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的不断提升,获取的数据也更加准确。
因此,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环境数据处理主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包括GIS、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二、发展趋势1、智能化监测设备未来环境监测技术将不断发展向智能化方向。
智能监测设备将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和计算机系统,实现自主诊断、数据采集和传送,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设备的精度和效率。
2、云计算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成为了挑战。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存储到云端,节省数据存储空间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远程数据共享和分析。
3、新型传感技术新型传感器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设计,如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环境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环境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愈加重要。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消耗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在各个领域中愈发凸显。
针对环境问题,建立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体系,成为形势所需。
环境分析技术是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分析技术指因环境污染而对环境样品进行的化学和物理测试方法。
环境样品通常是土壤、空气、水、废物、矿物和有机体,而环境因素通常包括大气、水、土壤、地下水等。
在环境执法和决策等领域,环境分析技术能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判断环境污染水平、制定控制污染的政策和措施。
环境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
如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等,涵盖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修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需要在现场进行采样,使用仪器对特定联合物或粒子进行客观化专门测试,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使用便携式气体色谱质谱仪,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并且减轻了现场采样带来的工作量。
这些技术不仅能提高监测效率,还能减少误差和造假的可能。
此外,环境分析技术还在废物来源追溯、噪音监测、生态毒理学等领域普遍应用。
为了提高环境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一些新兴技术正在被广泛采用,例如自动采样或大容量自动采样系统、广谱自动化体系、源追踪工具和空气气溶胶知识。
除了传统环境分析技术,商用高通量技术(如高通量鉴定和高通量深度定序)也在环境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中得到了普及。
例如,高通量鉴定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多种微量元素、无机化学物和微生物,高通量深度定序技术则能快速测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种群。
环境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环境监测行业要不断更新技术,匹配新的监测需求。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整个产业链更快地进步,包括仪器制造商、采样设备供应商和化学试剂生产商等。
这些公司要共同合作,努力提高仪器精度,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未来,环境分析技术将面临数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范围的环保规定不断升级,使得仪器厂商及工程服务商面临更加紧张的竞争局面。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找出解决对策来确保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一、存在的问题1.监测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污染源监测技术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
特别是在新兴的工业领域,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对这些污染源的监测不够全面和准确。
2.监测手段单一。
目前主要以固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为主,这种监测手段存在着监测范围有限、监测频次低、监测效果不够真实等问题,无法全面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3.监测数据共享不畅。
监测数据不够公开透明,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壁垒,导致监测数据难以共享,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4.监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污染源监测工作还存在着监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缺乏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和监测指标体系,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5.监测人力不足。
目前我国对污染源的监测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监测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监测工作的执行效果不佳。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测技术创新。
应当加大对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力量,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2.拓宽监测手段。
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航空遥感、卫星数据等,拓宽监测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全方位监测,避免盲区和漏检。
3.加强数据共享。
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公开共享机制,推动各地监测机构间数据共享,实现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管格局。
4.健全监测体系。
应当完善监测网络和监测指标体系,使其更加全面、系统,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以上对策建议的提出,意在对当前污染源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倡导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管理体系,使得监测工作更贴近实际、更加科学合理,达到真正监测到位、不留死角的目的。
浅析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监测工作的好坏对于环保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根据本人多年的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我国环境监测进行个人的论述。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144-21.我国环境监测现状1.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迅速1.1.1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研究自动监测技术手段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我国有约70 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31 个省和10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1.1.2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1.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400 余项,多数污染因子均已有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
在一些区域进行的预计污染物调查研究及部分城市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1.2.1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尚存问题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发展不协调。
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
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被逐渐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监测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完善,对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监测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水质、土壤、噪声、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参数,以评估环境质量,指导环境保护措施,预防环境污染,保障人民健康。
本文将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研究。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智能传感器、无线传输技术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大气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和分析,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水质监测方面,传感器技术和光谱技术的应用,使水质监测可以实现全自动和快速分析,提高了监测效率。
在土壤监测方面,电化学分析法和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监测和分析。
在噪声监测方面,智能噪声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对噪声源和噪声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保护公众的听力健康。
在放射性监测方面,核辐射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核辐射源和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环境监测技术可能会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多参数监测: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不仅限于监测单一的环境参数,而是能够同时监测多个参数,并将其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评估环境质量。
2. 精准监测: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和准确,能够实时监测细微的环境变化,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3. 自动化监测: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自动化,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环境监测,减少人为的干预和误差,并提高监测效率。
4. 网络化监测: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着重于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开发出更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摘要】环境工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工程领域。
在我国,环境工程一直备受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现状,揭示了技术应用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我国环境工程将迎来新的机遇,可持续发展路径也将逐步清晰。
文章指出,我国环境工程行业将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充满光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环境工程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发展现状、技术应用、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前景、可持续发展、新机遇、健康发展、光明的未来1. 引言1.1 环境工程的定义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定义包括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
环境工程旨在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范围涉及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净化和保护,以及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环境工程通过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以达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工程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环境工程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也着眼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障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环境工程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环境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增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治理污染源、净化环境、修复生态系统等手段,达到减轻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环境工程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生物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全面、精确的把控和评估,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监测需求。
本文将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1. 空气监测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空气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在不同地点的空气监测站,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PM2.5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和提供决策支持,通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江河湖泊等水域设置水质监测站,对水质中的各项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进行实时监测,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实现对水体环境的快速评估和保护。
3. 土壤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技术通过在农田、林地等地表土壤中设置各种传感器,对土壤中的湿度、温度、酸碱度、盐碱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的评估,保障土壤的健康和农田的高效生产。
4. 噪声监测技术城市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问题,噪声监测技术通过在城市各个繁华地段设置噪声监测仪器,对噪声水平与频谱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识别各个噪声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环境噪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环境监测技术也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新形势
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新形势作者:龚培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概述了国内外环境监测发展历程,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方法、设备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展望了未来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新形势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在21世纪最重要的议题就是我们生存所在的生态环境。
由于人为因素和各种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造成土地和草地退化、酸雨增加、湿地破坏和水域生态失衡等现象。
这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
环境监测是生态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加强生态环境法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对于我们国家这个发展中大国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政府在近一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监测的工作,虽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方法,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
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和准确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争取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定时监测,以此为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1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环境监测是利用计算机、环境学和航空遥感技术等各种技术和方法对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相应破坏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
生态环境决定着我们生存的外在条件,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生息,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对我们人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也有一段时间,环境监测事业也随着人类的努力慢慢发展起来。
1.1国外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国外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起步都很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以自发监测为主,50年代以被动监测为主,60年代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新技术开始出现。
70年代在环境学的指导下开始自主监测,在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自从那时开始国外的环境监测慢慢步入正轨,建立了比较完整和正确的环境监测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新形势下大众的环保意识也伴随着各项产业的发展而不断上升,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成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发展主旋律。
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新时代下高新技术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可循环的新型发展模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因此,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成为大众谈论的热门话题,生态修复成为当下稳步推进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应用引言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立足新时代,人们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广泛关注。
由于以往各类经济建设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问题频发。
对此,我国加大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环境监测被用于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环境监测的主要优势是方法科学、技术先进,能够获取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使部门工作人员对生态环境的真实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
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方面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本质上的飞跃。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粗犷式”发展模式,对我国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尤其是长久以来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损害到生态宜居环境,甚至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出于应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实际需要,在利用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的同时,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最新化成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防线,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修复性工程。
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而言,基于其数据支撑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生态环境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等方面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
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业人员提供准确信息的同时,向普通民众展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成效,便于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良性氛围。
2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2.1生态监测信息传递效率有待提高由于目前我国的生态监测网还没有全面建设起来,还存在着监测信息传输不够及时的问题。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技术跟不上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各类污染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污染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监测需求。
现有的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而对于一些新兴污染源的监测,如光污染、噪声污染等,监测技术和手段仍然比较滞后。
2. 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目前,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存在着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真实性和公信度。
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 监测覆盖面不足当前的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监测覆盖面较小,监测数据不足,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
4. 监测成本过高传统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监测需求,但是设备的购置、维护和运行成本都比较高昂,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承受这种成本压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针对新兴污染源的监测需求,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合作研发,提高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实现对各类污染源的全面监测。
2. 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加强数据的真实性和公信度。
对于发现的篡改监测数据行为,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形成威慑效应。
3. 完善监测网络覆盖加大对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监测投入,完善监测网络覆盖面,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情况日益严重,不仅极大地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环境监测技术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创新环境监测技术,还需要保证环境监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同时需要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由此,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当前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发展趋势,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环境污染一、环境监测含义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监测技术人员根据基本过程和组织范畴,对自然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标定,并采集相关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信息评价,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环境保护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旨在及时发现和识别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并以此为基石制订有效的环保的对策。
环境监测的范畴非常广泛,从生态系统、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测量,而且还可以监测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污染物的组成等等。
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是对污染环境的因素作出全面评价,并制订详细的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变化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1.环境监测资源配置与监测任务不匹配现行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监测人员不能按照既定的任务和需求开展工作,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监测的正常开展和环境的保护。
环境监测资源配置中的问题体现在:一是未建立起完善监测资源配置体系,监测设备的购买中未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出现设备购买随意性大,设备分配缺乏合理性的情况,导致设备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使用,相应问题频发;二是环境监测中缺乏专业人员,即环境调查中并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现场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在监测阶段操作仪器设备时不规范。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连续或间断的监测,用于评估环境质量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各个环境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较大的进展。
在大气监测方面,各个城市建立了站点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水体监测方面,各地建立了水质监测站,并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土壤监测方面,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室内分析,可以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还有声环境监测、辐射监测等其他类型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趋势: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设备将变得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能够实现对更多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将更加自动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分析。
监测范围将更加广泛。
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不仅仅关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传统环境领域,还将涉及到噪声、辐射、电磁场等其他环境参数的监测。
这些新的监测领域需要开发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多样化的监测需求。
监测方法将更加准确。
当前的环境监测仍然存在不少局限性,如监测精度不高、采样点有限等问题。
未来的监测技术将借鉴更多先进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关键。
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注重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共享和开放的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集成和利用,促进环境问题的合理解决。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显著的进展,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十分乐观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广泛化、准确化和共享化,助力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和发展新形势摘要:概述了国内外环境监测发展历程,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方法、设备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展望了未来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21世纪最重要的议题就是我们生存所在的生态环境。
由于人为因素和各种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造成土地和草地退化、酸雨增加、湿地破坏和水域生态失衡等现象。
这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
环境监测是生态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加强生态环境法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对于我们国家这个发展中大国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政府在近一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监测的工作,虽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方法,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
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和准确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争取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定时监测,以此为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1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环境监测是利用计算机、环境学和航空遥感技术等各种技术和
方法对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相应破坏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
生态环境决定着我们生存的外在条件,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生息,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对我们人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也有一段时间,环境监测事业也随着人类的努力慢慢发展起来。
1.1国外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国外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起步都很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以自发监测为主,50年代以被动监测为主,60年代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新技术开始出现。
70年代在环境学的指导下开始自主监测,在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自从那时开始国外的环境监测慢慢步入正轨,建立了比较完整和正确的环境监测系统。
1.2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我国由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致使对环境监测起步较晚。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这项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系统才慢慢建立起来。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建立了各类和各级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站,80年代各级监测站对一些环境进行监测,
一直到今天,我国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网络。
2环境监测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各个项目指标进行具体监
测和定量的方法。
通过环境监测,得出生态系统中某一项目因子具体的状况特征,通过统计学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反映出该生态因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1环境监测方法的选择
在环境监测中,同一监测项目指标可采用很多种监测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监测。
在监测方法的选择中,一定要注意我国现有的条件,结合我国现有实际,选择出最佳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一般包括:
①监测起止时间、周期;
②监测目的;
③监测频度;
④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设备;
⑤数据的整理。
2.2环境监测的新方法
近些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出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它们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准确度,并大幅度的减小监测误差。
例如气相色谱分析仪(gcs)可以对工厂的氯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物进行监测。
离子色谱技术(ic)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大气、土壤以及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环境监测,其技术优势是速度快、容易操作、选择性好和较高的灵敏度。
在环境监测中也使用了3s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可以快速地监测生物体内的dna的损伤程
度。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硝酸盐微生物传感器可用来监测饮用水和废水,亚硫酸传感器可用来监测大气和废气,电位型和安培型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农药的残留量。
3环境监测仪器
环境监测仪器的优劣决定着环境监测质量,所以选择质高、合理的监测仪器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监测仪器的选择总体上要考虑一下这几个方面:
①适用性在环境监测中所使用的设备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在环境监测中由于监测项目较多,监测范围广,所选用的仪器要尽可能小,便于携带,便于测量。
②科技性环境监测中要尽量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仪器,这可保证监测的质量,减小由于手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
③可操作性在环境监测中设备的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监测仪器要便于操作,容易上手,简单易学,易推广。
④有效性在选用监测仪器要考虑具体的监测项目,选用质量性能优异、响应特性好、准确度高的仪器。
目前我们在环境监测中经常看到的大型监测仪器有:遥感(remoze sensing)、地理图像系统(g p s)和地理信息系统(g i s)等。
对具体的环境监测仪器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①灵敏度高选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对环境实施监测,可以监测出
环境中较小的变化,这可给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者以最大的环境信息,我们可应对不同的情况予以处理。
②再现性好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的范围较广,务必要选择工作量较大的设备,以保证环境监测范围内的线性比例,提供尽可能多的数据量,这样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度。
③稳定性好由于环境监测周期比较长,要选用输出特性随时间变化不大的仪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仍可准确监测环境质量,保证期监测的稳定性。
④其他:在环境监测中,所选用的仪器要尽可能的体积小、物美价廉、结构简单、易于上手易于操作的设备,这样可以达到省时、省力和经济的目的。
4结语
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对于我们国家这个发展中大国还是远远不够的。
未来的环境监测是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监测。
我国应针对具体的生态系统和具体的环境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环境监测项目,定时定量补充一定的监测项目和设备,与此同时还要调整一定的监测系统和监测站。
同时,需要尽快对这些补充的监测项目制定出具体的较为完整的监测流程和方式,在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局部完善的同时,要注意与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度,并可以大幅度的减小监测误差。
未来环境监测面临的新任务和
新问题是非常严峻的,科学技术提高是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关键的突破口。
我国未来的生态环境监测任重而道远,需要与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相融合,做到人与环境监测共进退。
未来的生态环境监测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