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1讲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中考化学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优选.doc

2019届中考化学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优选.doc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9届中考化学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最新汇编

2019届中考化学_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最新汇编

基础知识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19年安徽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019年安徽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处理原则 (三不一要)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____原__瓶___,也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__指__定__的__容__器__内_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_广__口__瓶___中。取用块状固体用__镊__子___。操作步骤:“一横
二放三竖立”,即先把试管__横__放__,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_竖__直___试管,使药 品缓缓地_滑___至试管底部。切忌将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投入竖直的试管 中,以免打破试管。
(2)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用_药__匙___。操作步骤:“一倾二送三直立”,将试 管_横__放___,用_药__匙__或_纸__槽___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_直__立___ 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倒取液体药品:取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 紧靠
倾斜
细口瓶
向着手心 腐蚀标签 倒放 防止污染试剂
温馨提示: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液体,以防滤液 冲破滤纸或液体反溅。
2.蒸发
加热时,要用__玻__璃__棒__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 度过高造成_液__体__飞__溅___;当蒸发皿中出现 __大__量__固__体__时,停止加热,防止固体烧焦,利用 余热使溶剂蒸干;移开蒸发皿时要用_坩__埚__钳___, 不能用手去拿取,以免烫伤。

防止试管 炸裂
3.用试管或烧杯给液体加热
试管 底部均匀受热
固定加热
上部
自己或别人
石棉网
三、连接仪器装置
1.仪器连接的顺序
仪器连接的顺序:从_左___到_右___,从_下___到_上___(拆卸相反)。
2.仪器的连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第一轮基础复习绪言与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基本考点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物质,而且这些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

因此,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转入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考点3.化学发展史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2)近代化学:原子一分子论。

①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②由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4.纳米技术(拓展考点)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0.1~100nm之间,1nm=10-9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技术。

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的水平。

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等。

考点5.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作出贡献。

三、创新考点考点6.白色污染(探究性考点)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殿堂课件PPT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殿堂课件PPT

命题角度❷ 化学变化的实质 例3 (2014·滨州中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 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化学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 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 物质
12.(2018·泰安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 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C ) A.铜——作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9.(2017·威海中考)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 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 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1.(2011·滨州中考)化学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 性质:可燃性、吸水性、溶解性、酸碱性。 (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__吸__水__性___。 (2)氢气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_可__燃__性__ 。 (3)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查溶液的 _酸__碱__性__。 (4)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 _溶__解__性__。
【思路分析】 利用化学技术合成药物,保障人类健康;利 用化学技术研制材料,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燃料的利用促进 了社会工业化进程;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缓 解粮食危机。
1.(2017·淄博中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中 心科学,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C )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 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