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品开发· 46 ·2013年 第38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12-07-13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28);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实验教学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陈萍(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深加工。

陈 萍,张拥军*,朱丽云,金 晖,李 佳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不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及碱液分别制备不同种类非淀粉多糖,通过营养成分、水合能力(包括吸水力、持水性、膨胀率)、吸附性能(包括持油性、胆酸盐、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影响。结果:2种工艺制备的INSP 间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影响其理化性质的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其中碱法制备的INSP 中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是水法制备的1.60倍与1.35倍;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理化性质亦产生较大影响,适度碱处理获得的INSP 的水合能力与吸附性均优于水处理,其中膨胀率、持水力与结合水力分别为水处理的1.22、1.11、

1.20倍。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产生较大影响,实验结果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茶叶;非淀粉多糖;营养成分;理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TS 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3)02-0046-04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prepared

from tea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CHEN Ping, ZHANG Yong-jun *, ZHU Li-yun, JIN Hui, LI J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on the tea insolubl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INSP) of nutrition and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Methods: The INSP were extracted from tea by water extraction and alkali extraction, and the impact of treatments on the tea INSP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 hydration capacity (including water binding capac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including oil-holding capacity, bile acid/nitrite adsorption capacity). Resul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SP on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especially the amino-sugar and the carbohydrate. The alkali treatment INSP with the higher content of the amino-sugar and the carbohydrate was 1.60 times and 1.35 times of the content in the water treatment INSP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s also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INSP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hydration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oderate alkali treatment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玉米 ↓ 净化→杂质 ↓ 硫磺→制酸→浸泡→稀玉米浆→浓缩→玉米浆 ↓ 破碎→胚芽→洗涤→脱水→干燥→榨油 ↓ 精磨 ↓ 筛洗→渣皮→脱水→干燥→粉碎→纤维粉 ↓ 分离→浓缩→脱水→干燥→蛋白粉 ↓ 清水→淀粉洗涤 ↓ 精制淀粉乳→制糖、变性淀粉等 ↓ 脱水 ↓ 干燥 ↓ 淀粉成品 ↓ 计量包装 主要设备 1.提升机1台 2.清理筛1台 3.除石槽2台(自制) 4.亚硫酸罐1个(自制) 5.硫磺吸收塔 2 座 6.浸泡罐6个(自制) 7.重力筛2台 8.破碎磨2台 9.针磨1台 10.胚芽旋流器2台 11.胚芽筛1台 12.压力曲筛7 台

13.洗涤槽1套(自制) 14.分离机2台 15.洗涤旋流器一套 16.汽浮槽2台(自制) 17.螺旋挤干机2台 18.管束干燥机3台 19.板框压滤机4台 20.沉淀罐4个 21.地池1个 22.刮刀离心机1台 23.气流干燥机组1套 24.原浆罐浓浆罐洗涤水罐各一个 25.各种泵、管道、阀门 玉米:水分%(m/m)≤14%杂质率%≤2%淀粉含量%(m/m)≥70% 淀粉:65-68% 胚芽6-8% 纤维粉8-10% 蛋白粉 4.5-6% 一吨玉米可生产酒精0.3-0.32 吨吨淀粉可生产麦芽糖浆1.15吨采用传统的玉米湿磨法(即用亚硫酸水溶液逆流浸泡玉米提取可溶性成分得玉米浸泡水,齿磨破碎、旋流分离提取玉米胚芽,筛分去渣,碟片分离机与旋流分离器组合使用分离去除蛋白)闭路循环生产工艺生产玉米淀粉,从而保证工艺的可靠性。同时充分利用工艺过程水,达到节省用水的目的。 玉米淀粉是以玉米为原料,经过原粮清理,浸泡,破碎,精磨,分离,淀粉精致,脱水,烘干,计量包装,成品。生产的过程中同步分离出胚芽,纤维粉,玉米蛋白粉及玉米浆。这些副产品还要分别经过分离,洗涤,脱水,烘干到计量包装。最终完成整套的生产过程。玉米淀粉生产线是一套连续的流水作业。玉米浆还可以和玉米纤维粉混合制成喷浆纤维,是做饲料的很好原料。 吨淀粉用水5吨左右电180度左右煤200公斤左右

淀粉的研究进展

淀粉精细化学品 课题名称: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姓名:马玉林 学号:P102014101 专业年级: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 2012年10月22日

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马玉林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近年来,全世界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对淀粉衍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淀粉絮凝剂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改性淀粉絮凝剂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絮凝剂之一。 【关键词】絮凝剂;改性淀粉;废水处理 近年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在市场占绝对的优势。但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其使用成本也相应增加,并且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残留单体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英、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天然高分子资源,开展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工作。经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选择性大、无毒、廉价等显著特点。 在众多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尤为引人注目。因为淀粉来源广。价格低廉。并且产物完全可被生物降解,因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美、日、英等国家在废水处理中已开始使用淀粉生物絮凝剂,进几年,我国研究淀粉衍生物作为水处理絮凝剂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淀粉类絮凝剂 淀粉的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界中淀粉的含量远远超过其他有机物,是人类可以采用的最丰富的有机资源,也是开发最早、最多的一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淀粉分子带有许多羟基,通过这些羟基的酯化、醚化、氧化和交联等反应,可改变淀粉的性质。淀粉还能与屏息脂、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单体起连枝共聚反应,分子链上接有人工合成高分子链,使共聚物具有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两者的性质。 目前,改性淀粉已广泛用于食品、石油、造纸、电镀、印染和皮革等工业废水处理、污泥脱水,饮用水净化,重金属离子去除和矿物冶炼。淀粉衍生物絮凝剂主要有以下4种。 1.1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 阳离子型淀粉衍生物絮凝剂可以与水中微粒起电荷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从而使体系中的微粒脱稳、絮凝而有助于沉降和过滤脱水。它对无机物质悬浮或有机物质悬浮液都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使用的pH范围宽,用量少,成本低。 阳离子淀粉是在碱性介质中,由胺类化合物与淀粉的羟基直接发生亲核取代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玉米淀粉生产技术 玉米是从玉蜀黍穗上剥离下的玉米粒, 玉米粒含水分12-16%、淀粉70- 7 2%、蛋白质8 — 11%、脂肪4 — 6%、灰分1.2 — 1.6%、纤维5 — 7%。玉米淀粉用途很广,既可用于食品工 业,也能用于造纸、纺织、化工、医药等部门。 以玉米为原料制造淀粉的方法很多,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一>清理一>浸泡一>粗碎一 >胚的分离一>磨碎一>分离纤维一>分离蛋白质—>清洗一>离心分离一>干燥一>淀粉。? 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1) 清理 清除玉米原粮中的杂质,通常用筛选、风选、比重分选等。 (2) 浸泡 玉米子粒坚硬,有胚,需经浸泡工序处理后,才能进行破碎。玉米通过浸泡,第一,可 浄化 二氧址碣亚硫毀一浸泡>浸泡水—菲汀(玉米架卜) 破碎胚芽併 胚芽分离洗涤 研磨 ?干燥"榨油 玉米油 稀蛋白-质?闻 + 液縮 干燥… 蛋白粉卩玉米淀紺- 硫谶 燃晓 玉米 *杂挪

软化子粒,增加皮层和胚的韧性。因为玉米在浸泡过程中大量吸收水分,使子粒软化,降低结构强度,有利于胚乳的破碎,从而节约动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胚和皮层的吸水量大大超过胚乳,增强了胚和皮层的韧性,不易破裂。浸泡良好的玉米,如用手指压挤,胚即可脱落。第二,水分通过胚和皮层向胚乳内部渗透,溶出水溶性物质。这些物质被溶解出来后,有利于以后的分离操作。第三,在浸泡过程中,使粘附在玉米表面上的泥沙脱落。能借助玉米与杂质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有效地分离各种轻重杂质,把玉米清洗干净,有利于玉米的破碎和提取淀粉。浸泡玉米的方法,目前普遍用管道将几只或几十只金属罐连接起来,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间循环流动,进行逆流浸泡,浸泡水中通常加二氧化硫,以分散和破坏玉米子粒细胞中蛋白质网状组织,促使淀粉游离出来,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但是二氧化硫的浓度最高不得超过0.4%,否则酸性过大,会降低淀粉的粘度。温度对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浸泡水温度,能促进二氧化硫的浸泡效果。但温度过高,会使淀粉糊化,造成不良后果,一般以50—55C为宜。浸泡时间的长短对浸泡作用有密切关系。浸泡时间短,蛋白质网状组织不能分散和破坏,淀粉颗粒不能游离出来。一般需要浸泡48 小时以上。浸泡条件:浸泡水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15%一0.2%,pH 值为3.5。在浸泡过程中,二氧化硫被玉米吸收,浓度逐渐降低,最后 放出的浸泡水含二氧化硫约为0.01%一0.02%,pH 值为3.9—4.1。浸泡水温度为50—55C,浸泡时间为40—60小时。浸泡条件应根据玉米的品质决定。通常储存较久的老玉米和硬质玉米,要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温度也较高,浸泡时间较长。玉米经过浸泡以后,水分应在40%以上。 (3) 粗碎 粗碎目的主要是将浸泡后的玉米粒破碎成10块以上的小块,以便将胚分离出来。玉米粗碎大都使用盘式破碎机。粗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玉米粒破碎到4—6块,进行胚的分离;第二次再破碎到10块以上,使胚全部脱落。 (4) 胚的分离 目前国内用来分离胚的设备主要是分离槽。分离槽是一个U 形的木制或铸铁制的长槽,槽内装有刮板、溢流口和搅拌器。将粗碎后的玉米碎粒与波美9 度( 相当于比重1.06) 的淀粉乳混合,从分离槽的一端引入,缓缓地流向另一端。胚的比重小,飘浮在液面上,被移动的刮板从液面上刮向溢流口。碎粒胚乳较重,沉向槽底,经转速较慢(约6转/分)的横式搅拌器推向另一端的底部出口,排出槽外,从而达到分离胚的目的。

淀粉废水处理工艺

淀粉废水处理工艺 一,淀粉的来源性质及其用途 淀粉属多羟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从在于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中。淀粉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浆料,添加剂,胶黏剂和填充剂等用于许多工业部门,如造纸,纺织,食品,医学,化工等。由于工业的发展,淀粉所具有的自然性能已不能满足要求。近20年来,人们采用化学,物理化学和酶催化技术对淀粉进行处理,研制出多种改性淀粉,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作物有甘薯类,玉米类和小麦类。现就其以甘薯为原料对其生产工艺,用水的水质质量,出水的水质及废水处理技术加以说明。 二,淀粉的工业废水处理 1.淀粉生产工艺用水水质与水量 淀粉生产工艺使用的水应不含有铁,锰,悬浮物等杂质,有机物含量低,硬度低,PH值应适宜。原料流送用水和洗涤用水可以直接使用地下水和清洁的地表水,在使用后经适当处理可循环使用。生产工艺用水则应经过常规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及混凝沉淀和沙滤的工艺处理。当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一般可不仅处理直接饮用,每吨原料的用水量约为13~20m3,因工厂不同而异,其中流送洗净水用水量约占40%~50%。下图为甘薯类(包括马铃薯及其其他薯类)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2.淀粉生产工艺及废水的产生 A.输送与洗净废水再洗料生产车间,作为原料的甘薯,马铃薯等都是 通过输送渠道流送到生产线的。在流送过程中,甘薯,马铃薯在一定 程度上被洗净,此外在淀粉车间还专设洗净工序,比较彻底的去除甘 薯,马铃薯表面所沾染的污物的砂土。有流送工段和洗净工段流出的 废水中含有砂土,甘薯,马铃薯的破皮片以及由原料析出的有机物, 这类废水悬浮物含量高,但 COD与BOD含量都不高。 B.生产废水(分离废水)原料甘薯,马铃薯洗净后加以磨碎形成淀粉 乳液。在乳液中含有大量的渣滓分离,淀粉乳送至精致浓缩工段。分 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物质,如糖,蛋白质,脂肪等,此外还含 有少量的微细纤维和淀粉质,COD,BOD值很高,并且水量大。因此, 本工段废水是甘薯,马铃薯原料淀粉厂的主要废水,精致淀粉乳脱水 工序产生的废水水质与分离废水相同。 C.生产设备洗刷废水指对生产设备进行洗刷二产生的废水。 D.淀粉贮槽废水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品产生大量的渣滓, 长期积存在贮罐,贮槽中,会产生一点亮的废水,这种废水虽然不会 产生恶臭,但酸度高。 3.废水的水量与水质 以甘薯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工艺,单位原料所产生的废水水量,见下表 表一以甘薯类为原料生产淀粉产生的废水水量单位:m3/t原 料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 答:各种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见下列表格,这里分类进行阐述。 (1)玉米及其副产品: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非淀粉多糖(NSP)类,均以木聚糖和纤维素为主,其中木聚糖含量高达9.1%~18.4%,纤维素含量约6.3%~14.7%。 在动物肠道产生黏度,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而大麦中除了木聚糖存在外,更多的是葡聚糖含量较高,同样也产生黏性。 麦类及其副产品抗营养因子含量 (3)大豆及豆粕:1)非淀粉多糖含量高。豆粕作为制油工业的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含量较高,总量达20%以上。非淀粉多糖通过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包裹营养物质,破坏活性成分,螯合矿物元素等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其中的β-甘露聚糖还可以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的生成而降低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 2)含有较高的α-半乳糖苷。α-半乳糖苷是由一个蔗糖单位以α-l,6糖苷键连接一个或两个半乳糖构成的低聚糖,主要有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又统称为大豆寡糖,也是豆粕中主要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5%~7%。日粮中大豆寡糖含量在1%以上时,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并降低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能被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氨和氢等气体,所以又被称为胀气因子。 大豆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4)杂粮及杂粕:杂粮主要指饲料中不常使用一些能量类原料,如米糠、稻谷、大麦、薯类等,杂粮在饲料中

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粗纤维含量高,如稻谷中粗纤维含量8.2%。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 杂粕主要指饲料中除豆粕以外的油料作物种子出油后的副产物,如棉粕、菜粕、花生粕、亚麻籽粕、DDGS等蛋白原料。杂粕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也是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有些原料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粗纤维含量更高。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含量过高影响本身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影响其他原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杂粮杂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什么是纤维素酶及半纤维素酶? 答:纤维素酶就是降解纤维素的酶,包括C1、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将结晶纤维素分解为活性纤维素,降低结晶度,然后经C X酶的作用,将活性纤维分解为纤维二糖和纤维寡糖,再经β-1,4-葡萄糖苷酶作用生成动物机体可利用的葡萄糖。纤维素酶可破坏富含纤维素的细胞壁,一方面使其包围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内含物释放并消化利用,另一方面将纤维素部分降解为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从而提高动物对饲料干物质、粗纤维、淀粉等的消化率。 半纤维素酶是降解半纤维素的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等。主要作用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水解为多种五碳糖和六碳糖,且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 什么是木聚糖及其抗营养作用? 答:木聚糖是由单一木糖聚合而成长链状分子,在分子的侧链上还会结合一些阿拉伯糖残基。 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1)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单胃动物本身不能分泌分解木聚糖的酶。当动物采食含水溶性木聚糖高的饲料时,可溶性木聚糖在动物肠道内形成粘性物质,提高肠道内容物的黏度。黏度的上升降低肠道内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导致采食量下降,妨碍消化液与底物的混合,延缓消化酶对底物的消化。同时,降低肠道内食糜中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扩散速度,妨碍养分吸收。(2)影响消化道内源酶的活性,木聚糖可直接与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络合,降低其活性,刺激动物代偿性大量分泌消化液,导致动物胰脏、肝脏的增生与肥大,内源性氮的损失增加。(3)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木聚糖在肠道内能相互结成网状物,降低了饲料的扩散率,阻止脂肪与胆盐结合,不能形成脂肪微粒,抑制了脂肪的消化吸收。(4)促使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影响动物健康,肠道黏度增加导致营养物质在肠道内蓄积,形成富含养分的食糜,使微生物在这里发酵,损害肠道黏膜正常形态与功能。对于家禽,湿润的粪便易黏附在泄殖腔周围,污染禽及禽蛋,并提供微生物发酵的场所,从而产生大量的氨气,并可促使真菌孢子繁殖,不利家禽的健康。(5)物理屏障作用,影响养分的消化,木聚糖作为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裹营养物质,降低饲料中养分的利用率。 什么是木聚糖酶?有何作用特点?在饲料中使用如何选用木聚糖酶?在饲料中使用木聚糖酶后饲料配方可作怎样的调整?

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工艺学

1、生产淀粉原料的条件 淀粉含量高、产量大、副产品利用率高 原料加工、贮藏、销售容易 价格便宜 不与人争口粮 一、玉米子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玉米类型:如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高直链淀粉型、高赖氨酸型和高油型等。 世界上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是: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玉米 适合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是:马齿型,糯质型和高直链淀粉型玉米是专用淀粉的原料。 皮层:它是由坚硬而紧密的细胞(果皮)和一层很薄的不具备细胞构造的半透明膜(种皮)所组成。 胚芽位于靠近子粒基部的位置,含油量高,营养丰富,韧性强占子粒纵切面面积近1/3,占子粒质量的8%~14%。 胚乳是子粒的主要部分,胚乳细胞里充满了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82%。 玉米子粒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71.8% 表5-1马齿型玉米的化学组成 淀粉71.8% 可溶性糖20% 蛋白质9.6% 纤维素 2.9% 脂肪 4.6% 水15.0% 灰分 1.4% 密度44.0 kg/m3 玉米子粒结构的不同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的量是不同的,淀粉主要含在胚乳中,胚中脂肪含量最高,皮层主要含纤维素及灰分。 从玉米子粒中提取淀粉需要把子粒的各种化学组分进行有效地分离,以便最大程度地提纯淀粉,并回收其他成分。 1)玉米子粒硬度大,要采取浸泡法使其吸水软化。 2)根据胚芽含油量大,但韧性强的特点,对玉米进行粗破碎、分离胚芽。 3)玉米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合非常牢固,要通过所添加的SO2来打开包围在淀粉粒表面的蛋白质网膜进行分离。 4)皮层及纤维则主要是在湿磨后采取筛选方式去除。 玉米淀粉提取采用湿磨工艺,自1842年开始在美国应用。 1、玉米淀粉生产包括3个主要阶段:玉米清理、玉米湿磨和淀粉的脱水干燥。 如果与淀粉的水解或变性处理工序连接起来,可以考虑用湿磨的淀粉乳直接进行糖化或变性处理,省去脱水干燥的步骤。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

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各种非淀粉多糖的含量 答:各种饲料原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见下列表格,这里分类进行阐述。 (1)玉米及其副产品: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非淀粉多糖(NSP)类,均以木聚糖和纤维素为主,其中木聚糖含量高达%~%,纤维素含量约%~%。 玉米及玉米副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2)麦类及其副产品:小麦及其副产品如麸皮、次粉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小麦中含量非常高的木聚糖,在动物肠道产生黏度,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而大麦中除了木聚糖存在外,更多的是葡聚糖含量较高,同样也产生黏性。 麦类及其副产品抗营养因子含量

(3)大豆及豆粕:1)非淀粉多糖含量高。豆粕作为制油工业的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含量较高,总量达20%以上。非淀粉多糖通过增加肠道食糜粘度,包裹营养物质,破坏活性成分,螯合矿物元素等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其中的β-甘露聚糖还可以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的生成而降低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 2)含有较高的α-半乳糖苷。α-半乳糖苷是由一个蔗糖单位以α-l,6糖苷键连接一个或两个半乳糖构成的低聚糖,主要有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又统称为大豆寡糖,也是豆粕中主要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5%~7%。日粮中大豆寡糖含量在1%以上时,极大的降低能量利用率,并降低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能被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氨和氢等气体,所以又被称为胀气因子。 大豆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 (4)杂粮及杂粕:杂粮主要指饲料中不常使用一些能量类原料,如米糠、稻谷、大麦、薯类等,杂粮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粗纤维含量高,如稻谷中粗纤维含量%。粗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阿拉伯木聚糖等)、果胶和木质素。粗纤维不仅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以一种“稀释”作用使原料本身养分浓度降低,而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 杂粕主要指饲料中除豆粕以外的油料作物种子出油后的副产物,如棉粕、菜粕、花生粕、亚麻籽粕、DDGS等蛋白原料。杂粕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也是粗纤维含量高,特别是有些原料加工过程中脱壳不充分时,粗纤维含量更高。如棉籽饼粕的粗纤维含量可高达17%,亚麻籽粕粗纤维含量可达28%,带壳压榨的葵籽粕粗纤维含量更可高达32%。粗纤维含量过高影响本身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也影响其他原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杂粮杂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海藻多糖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药学 海藻多糖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能够调节免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与感受,还具有控制细胞的分化、分裂,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以及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代谢等多种功能。大量的研究证明,从植物、真菌、细菌等提取的天然多糖,具有来源广泛、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免疫增强功能广泛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多糖的种类各异, 在生物体中行使着不同的功能。在植物组织中, 多糖类的主要功能是: 能量资源( 贮藏多糖) 、结构强度( 结构多糖) 和在竞争性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分配( 特殊多糖的更精细结构的一种属性)。从海洋微藻中提取的海藻多糖,品种多、资源丰富,具有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海藻多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许多药用功能, 可作为生物吸附剂和其它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资源, 细胞物质的寒冷保护剂, 可降血脂、抗氧化, 增强免疫调节活性, 制备微胶囊等。 海藻多糖是一类高效的生物吸附剂;藻类能富集多种微量元素, 可广泛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的研制, 水质净化及污水处理, 稀有、贵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回收, 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等方面。在藻类的生物富集过程中, 由于藻类细胞和细胞壁中都含有多种多糖, 而这些多糖可提供氨基、羧基、羟基、醛基, 以及硫酸根等官能团, 因而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可通过络合与离子交换, 进行生物吸附徽量元素。研究表明, 作为金属离子交换剂, 海藻多糖可与废水Ni2+ ,Co2+ ,Cr2+ , Cd2+ 等离子发生作用, 多糖中的褐藻酸盐和硫酸酯基多糖具有显著的离子交换能力。 海藻作为其它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资源;海藻由于其自身营养物成分和特性, 可作为海洋生物的活体饲料, 如浮游生物的整个生长过程的食物, 甲壳类动物幼体的饲料, 它可提供平衡的营养物, 而海藻多糖对于这些生物的免疫功能也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设备马铃薯加工设备土豆淀粉2018.8.2 一、原材料概况: 马铃薯块茎呈鹅卵石状,不同品种,其块茎数量及粗细差异很大。马铃薯块茎含淀粉量高,而含蛋白质、脂肪少,淀粉含量为15~25%。马铃薯淀粉的一些独特性能是其它淀粉无法代替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二、工艺流程: 马铃薯-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曲网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三、工艺介绍:下面以固德威薯业机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为例做简单介绍: 1、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

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 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 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固得威薯业国内外领先的分拣式粉碎。经第一级刨丝粉碎后的物料立即进行过滤,减小阻滞性,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才进行第二次粉碎,达到要求不再粉碎,从而使细度均匀,降低动力,并且粉碎细度具有可控性,可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进行调整,是目前淀粉加工中理想的粉碎方式。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固得威薯业采用充分淘洗--无压渗滤—挤压依次多级循环的工艺(国家专利).充分淘洗使淀粉从纤维上游离出来;无压渗滤使浆水通过筛网孔而细渣留在网上;挤干使纤维中含的淀粉浆水进一步滤出,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和快捷过程完成淀粉的提取。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淀粉生产设备及工艺说明

淀粉生产设备及工艺说明 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有:玉米。 淀粉的特征是一种白色或浅黄色粉体。淀粉是纯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可简写为(C6H10O5)n。一般淀粉颗粒由两种特性不同的多聚葡萄糖组成,一种是支淀粉(占淀粉总量的70~80%),另一种是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20~30%)淀粉用途很广,除直接使用外可以加工制成各种变性淀粉、淀粉糖品以及淀粉衍生物。 玉米胚是在用玉米加工淀粉过程中分离提炼而成的副产品。生产流程是将玉米浸泡后破碎,经脱胚、脱水、干燥制得。它含有丰富的脂肪类物质。 产品质量:外观:淡黄色颗粒水份:≤8.0%, 脂肪含量: ≥40.0% (湿基) 粗蛋白质≤12.5% (湿基)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湿法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70%,重要作为生产蛋白饲料的原料,玉米蛋白是在用玉米加工淀粉过程中分离提炼而成的副产品。生产流程是将玉米浸泡后粉碎,经脱胚,去渣,经主分离机分出的麸质水经浓缩后,再通过脱水,干燥制得。它含有丰富的叶黄素类物质。 产品质量: 外观黄色粉末水份≤11.0% 蛋白质: 59.0%.-61.0% (湿基) 细度: ≥90.0%(0.45㎜) 一、生产设施与工艺说明: 淀粉的制造过程主要是物理加工过程,我厂采用玉米为原料,在制造淀粉的同时,还生产蛋白粉、胚芽、玉米浆、纤维渣等多种副产品。 玉米中除含有大量的淀粉外,尚含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纤维素等其它物质,而制造淀粉的目的就是从玉米中最大限度的把淀粉分离出来,并尽可能的制造出较纯的淀粉,且充分利用玉为中所含的各种其它有用的固形物质(例如:胚芽、麸质、可溶和、纤维渣等)。 基于淀粉的性质,在制造中我们先用亚硫酸液浸渍玉米,浸泡出玉米中的在部分可溶物,即玉米浆,并削弱玉米中其它组成部分的联系,破坏蛋白质网;再经过破碎,利用玉米稀浆和胚芽的比重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分离出胚芽;分离后稀浆经过针磨,大部分淀粉游离出来,再借助不同筛子洗涤除去胚芽和纤维制得粗淀粉乳。筛选去胚芽和纤维后的淀粉乳与麸质的比重不同,利用这一物理性质,我们用碟片

多糖的制备工艺标准研究

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多糖是一种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其具有复杂的结构及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功能。本文综述了多糖的一些主要生物活性,如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抗补体等药理作用,以及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制备工艺的研究。其大致流程包括活性成分的确定、对原料药物的预处理、最佳提取分离工艺的选择、对粗品的提纯及纯化、精制多糖成品、多糖组分分析等。虽然近几十年来多糖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因此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发展依然缓慢,很多技术环节仍有待发展。 关键词:多糖;生物活性;制备工艺;提取;分离纯化 多糖是一类由酮糖或者醛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聚物,其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多糖及其复合物是来自于高等植、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的自然界含量丰富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之一,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蛋白质、核酸、脂类构成了最基本的4类生命物质[1]。本文就国内外多糖的提取工艺方面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基础。 1 多糖的生物活性 1.1抗肿瘤作用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大多是无毒性且具有诸如诱导细胞分化、刺激造血、抗转移[2]、抗新生血管生成[3]和诱导NO产生[4]等生物活性。它们大多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起作用,即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繁殖[5],同时活化网上内皮系统和补体,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6],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 1.2 抗病毒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现有些多糖具有抗疱疹病毒及流感病毒作用,特别是80年代发现多糖具抗艾滋病病毒(HIV)作用。 1.3 降血糖作用 多糖是有10个以上单糖缩合去水,以糖苷键形式结合形成的多聚糖。它与单糖、寡糖的性质不同,不但不会使血糖升高,而且能降低血糖。有望成为一类新的降血糖药物。 1.4 抗补体作用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湿法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一.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玉米贮存与净化 原料玉米(要求成熟的玉米,不能用高温干燥过热的玉米)经地秤计量后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进入原料贮仓,经振动筛选、除石、磁选等工序净化,计量后去净化玉米仓。由玉米仓出来的玉米用水力或机械输送去浸泡系统。水力输送速度为0.9—1.2m/s,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2.5—3。温度为35℃—40℃,经脱水筛,脱除的水回头作输送水用,湿玉米进入浸泡罐。 2.玉米浸泡 玉米的浸泡是在亚硫酸水溶液中逆流进行的。一般采用半连续流程。浸泡罐8—12个,浸泡过程中玉米留在罐内静止,用泵将浸泡液在罐内一边自身循环一边向前一级罐内输送,始终保持新的亚硫酸溶液与浸泡时间最长(即将结束浸泡)的玉米接触,而新入罐的玉米与即将排出的浸泡液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浸泡效果。浸泡温度(50±20)℃,浸泡时的亚硫酸浓度为0.2%—0.25%,浸泡时间60—70h。完成浸泡的浸泡液即稀玉米浆含干物质7%—9%,pH3.9—4.1,送到蒸发工序浓缩成含干物质40%以上的玉米浆。浸泡终了的玉米含水40%—46%,含可溶物不大于2.5%,用手能挤裂,胚芽完整挤出。其酸度为对100kg干物质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中和,用量不超过70mL。 3.玉米的破碎 浸泡后的玉米由湿玉米输送泵经除石器进入湿玉米贮斗,再进入头道凸齿磨,将玉米破碎成4—6瓣,含整形玉米量不超过1%,并分出75%—85%的胚芽,同时释放出20%—25的淀粉。破碎后的玉米用胚芽泵送至胚芽一次旋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流出的胚芽去洗涤系统,底流物经曲筛滤去浆料,筛上物进入二道凸齿磨,玉米被破碎为10—12瓣。在此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处于结合状态的胚芽不超过0.3%。经二次破碎的浆料经胚芽泵送二次旋液分离器;顶流物与经头道磨破碎和曲筛分出的浆料混合一起,进入一次胚芽分离器,底流浆料送入细磨工序。进入一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悬浮液浓度为7—9Bé,压力为0.45—0.55MPa。进入二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浆料浓度为7—9 Bé,压力为0.45—0.55MPa,胚芽分离过程的物料温度不低于35℃。 4.细磨 经二次旋流分离器分离出胚芽后的稀浆料通过压力曲筛,筛下物为粗淀粉乳,淀粉乳与细磨后分离出的粗淀粉浆液汇合后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上物进入冲击磨(针磨)进行细磨,以最大限度地使与纤维联结的淀粉游离出来。经磨碎后的浆料中,联结淀粉不大于10%。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 5.纤维的分离、洗涤、干燥 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在此与以后洗涤纤维的洗涤水一起用泵送到第一级压力曲筛。筛下分离出粗淀粉乳,筛上物再经5级或6级压力曲筛逆流洗涤,洗涤工艺水从最后一级筛前加入,通过筛面,携带着洗涤下来的游离淀粉逐级向前移动,直到第一级筛前洗涤槽中,与细磨后的浆料合并,共同进入第一级压力曲筛,分出粗淀粉乳。该乳与细磨前筛分出的粗淀粉乳汇合,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面上的纤维、皮渣与洗涤水逆流而行,从第一筛向以后各筛移动,经几次洗涤筛分洗涤后,从最后一级曲筛筛面排出,然后经螺旋挤压机脱水送纤维饲料工序。 细磨后浆料浓度为13—17Bè,压力曲筛进料压力0.25—0.3MPa,洗涤用工艺水温度45℃,可溶物不超过1.5%,纤维洗涤用水量210—230L/100kg绝干玉米,洗涤后物

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工艺研究及其特性分析

困髓油流加工反食品2似,№.8C搏ERE铷AL&F饲EED料IND工UST4RY商’’’‘_P 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工艺研究及其特性分析 刘秀娟1,刘晓婷2,董海洲2 (1.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在碱催化剂存在下,以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阳离子化试剂,干法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通过通用旋转实验研究了GTA与淀粉用量和GTA与NaOH用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等诸因素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GTA与淀粉用量之比为0.057,NaOH与GTA用量之比为1.4,反应体系水的质量分数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取代度高达0.046,反应效率为80.7%。阳离子淀粉透明度是92.3,取代度是0.042。 关键词:阳离子淀粉;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干法;透明度;粘度 中图分类号:TS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202(2004)08—0018—03 ProcessResearchandCharacterizationoftheI)】ry-preimredCationicStarch A联汀RACI':Undertheconditionofalkalicatalyst。thecationicstarchwithhi【ghdegreeofsubstitutionbearingquaternaryaminogroupswasprer,删tviathereactionofstarchwithglycidyltrimethylanamonimnchloride(GTA)byusingthedryprocess.Bymeansofthegeneralrotaryexperimentdesign。theeffectsofsuchfactorsastIleratioofGTAandstarch,theratio ofGTAandNaOH,thereactiontemperature-reactiontimeandmoisturecontentOilthedegreeofsubstitutionandthereactionefficiencywerestudied,andthebestreactionconditionswereCOll—firmed-theratioofGTAandstarch0.057-theratioofGTAandNaOH1.4,thewatercontentofthereactionsystem25%,reactiontempera—ture80℃。reactiontime3h,degreeofsubstitution0.046andrespondingefficiency 80.7%.‰diaphaneityofthecationicstarchWas92.3,andthedegreeofsubstitution0.042. KEYWORI)s:cationicstarch;N一(2,3-expoxypropyl1)trimethylammoniumchloride;dryprocess;diaphaneity;viscosity 阳离子淀粉属于化学改性淀粉,通常在商业上主要是叔胺烷基淀粉醚和季铵烷基淀粉醚。继叔胺烷基淀粉醚后发展起来的由带环氧基的阳离子化试剂制备的季铵烷基淀粉醚,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叔胺烷基淀粉醚,发展更为普遍和迅速,值得充分重视。 阳离子淀粉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国外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油田、粘合剂、采矿业和化妆品等,而在国内除造纸行业外正处在推广应用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采用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对于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应用的较少,但干法与湿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1。因此本实验对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部分理化性质。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材料:玉米淀粉(含水量13%,含氮量0.25%);N-(2,3一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氢氧化钠;盐酸;质量分数4%硼酸;体积分数80%乙醇;冰醋酸一乙醇一水(1:70:29);浓硫酸。 仪器:电热鼓风干燥箱;多功能食品粉碎机;KDN一04A凯氏定氮仪;UV一9200分光光度计;DV11/+流变粘度仪。1.2实验原理 季铵烷基淀粉醚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在碱催醚化剂 收稿日期:2004—05—11 作者简介:刘秀娟(1981一),女,生物功能制品专业。存在下,淀粉与N.(2,3-环氧丙基)三甲铵盐(GTA)或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nerMA)起醚化反应而制得的阳离子淀粉。 1.3实验操作 绝干淀粉50g一加入GTA、NaOH、水一混合、搅拌均匀一在指定温度和时间下反应得到白色固体粗产品一粗产品用100ml冰醋酸一乙醇一水浸泡30.45min一过滤一以体积分数80%乙醇20rnl洗涤3次--、100。C烘干1h一季铵型阳离子淀粉。 1.4季铵型阳离子淀粉氮的质量分数的测定【2J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并按下列公式计算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 。。尬×志 脏礤10W’一箫× RE=一再瓦万D石S丽×100%, 其中:W为取代物的质量分数(由测得的氮含量计算);DS为每个葡萄糖残基中羟基被取代基团取代的平均数;n(Starch)为淀粉的摩尔数;/'t(GTA)为阳离子化试剂摩尔数。 2结果与分析 2.1五因子二次通用旋转(1/2实施)设计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非淀粉多糖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抗营养作用 摘要:非淀粉多糖(NSP)是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这些纤维将饲料营养物质包围在细胞壁里面,部分纤维可溶解于水并产生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抑制动物的正常消化功能,妨碍动物吸收营养。如将这些NSP去除,营养物质就能从细胞壁里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玉米、小麦中均含有大量的NSP,许多植物蛋白源,如大豆粕,同样含有NSP。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 去除,如大豆粕中被细胞结构包围的淀粉和蛋白就可释放,从而提高了大豆粕的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关键字: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饲料消化营养 1. 非淀粉多糖(NSP)的概念和分类 非淀粉多糖(non- starch polysaccarides, NSP)是由若干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多聚体,包括除α-葡聚糖以外的大部分多糖分子。NSP最初是根据提取和分离多糖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类的。细胞壁经一系列碱提取后剩余的不溶物叫纤维素,溶在碱液中的物质称为半纤维素。考虑到非淀粉多糖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功能,人们发现依据其溶解度分类有失精准。通常非淀粉多糖一般分为3大类,即纤维素、非纤维多糖(半纤维素性聚合体)和果胶聚糖。其中非纤维多糖又包括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按照水溶性的不同,非淀粉多糖又可分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和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这是因为在谷物细胞壁中,一些非淀粉多糖以氢键松散地与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结合,故溶于水,称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2. NSP 的物理特性 NSP 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大多是由可溶性多糖引起的。多糖在溶液中将会呈现许多特性,而这些特性可能会影响消化过程。 2.1 粘度[1]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编号: 版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一、清理工序 二、浸泡工序 三、玉米破碎与胚芽分离工序 四、精磨及纤维洗涤工序 五、淀粉与麸质分离工序 六、淀粉干燥工序 七、榨油工序 八、蛋白粉干燥工序 九、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十、附录: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 清理工序 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淀粉,必须对玉米原料进行清理,我们采用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玉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净化。 1、清理工艺指标及参数 1)清理筛工艺参数 分离小杂效率≥65% 分离大杂效率≥90% 风选除杂率≥60%

筛孔不堵塞率≥80% 大杂中含粮≤3% 吸风道风速6—8M/S 碎玉米≤3% 小杂中含粮≤0.5% 清理后玉米含杂≤0.3 % 2)去石机工艺参数 砂石去除率≥90%砖瓦、炉渣、泥块去除率≥60%除去砂石中含粮粒数≤100粒/Kg 3)去石旋流器工艺参数 石子去除率≥95%石子中含粮粒数≤50粒/Kg 2、操作规程 1) 开机前应检查振动筛、提升机是否正常; 2) 漂浮槽放入工艺水并确定流量; 3) 然后开机均匀下料。 3、注意事项 1) 在运转中应及时清理去除物,以免发生堵塞现象; 2)

避免送料系统缺水。 二、 浸泡工序 为了使玉米适合淀粉生产加工的需要,必须通过浸泡软化玉米,降低籽粒机械强度,分散玉米胚体内的蛋白质网削弱保持淀粉的联结健,浸出玉米可溶性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和清洗玉米,以达到加工 顺利进行的目的。 1、 浸泡工艺指标及参数 1) H2SO3浓度0.25—0.35% 2)一般玉米浸泡温度50±2℃ 3) 干燥霉变玉米浸泡温度50—55℃ 4)稀玉米浆浓度≥2.5Bé,SO2<0.03% 5)浸后玉米酸度≤70ml (0.1N.NaOH溶液滴定100克玉米干物) 6)浸泡时间48—72小时 7)浸后玉米水份42—45% 8)浸后玉米可溶物2—3% 9)浸玉米用手指挤开,手感较软。 2、 操作规程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食品开发· 46 ·2013年 第38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12-07-13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28);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实验教学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陈萍(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深加工。 陈 萍,张拥军*,朱丽云,金 晖,李 佳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不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及碱液分别制备不同种类非淀粉多糖,通过营养成分、水合能力(包括吸水力、持水性、膨胀率)、吸附性能(包括持油性、胆酸盐、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影响。结果:2种工艺制备的INSP 间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影响其理化性质的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其中碱法制备的INSP 中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是水法制备的1.60倍与1.35倍;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理化性质亦产生较大影响,适度碱处理获得的INSP 的水合能力与吸附性均优于水处理,其中膨胀率、持水力与结合水力分别为水处理的1.22、1.11、 1.20倍。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 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产生较大影响,实验结果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茶叶;非淀粉多糖;营养成分;理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TS 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3)02-0046-04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prepared from tea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CHEN Ping, ZHANG Yong-jun *, ZHU Li-yun, JIN Hui, LI J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on the tea insolubl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INSP) of nutrition and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Methods: The INSP were extracted from tea by water extraction and alkali extraction, and the impact of treatments on the tea INSP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 hydration capacity (including water binding capac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including oil-holding capacity, bile acid/nitrite adsorption capacity). Resul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SP on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especially the amino-sugar and the carbohydrate. The alkali treatment INSP with the higher content of the amino-sugar and the carbohydrate was 1.60 times and 1.35 times of the content in the water treatment INSP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s also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INSP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hydration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oderate alkali treatment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