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精)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某些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维生素, 如维 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硒 可能降低胃癌 发生的危险度。 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 平者,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 胃炎病理组织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7
1. 慢性胃炎常见病变主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 不 再用“浅表性” 。 因为“浅表”对应于“深层” , 是深 浅的 划分用语, 不能反映胃黏膜腺体的数量。 2. 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部位分为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 为主胃炎和全胃炎。 3. 慢性胃炎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 如化学性胃炎、 淋巴细胞性胃炎、 肉芽肿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 胶 原 性胃炎、 放射性胃炎、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真菌和寄 生虫) 胃炎和 Ménétrier 病等。
19
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机 归根结底----中焦气机阻滞 治疗----理气和胃
20
分型辨治
1.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 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矢气,
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1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
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 乌药、甘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
病因病机
3.外邪犯胃 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热等,其
中以寒邪最为多见,外邪入侵,内客于胃, 使胃失和降之功,中焦胃脘气机阻滞而发 病。
14
病因病机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养而致脾胃虚弱,
脾胃之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失职,气机失畅 或脾胃虚弱,胃失温(濡)养而发病。
15
病因病机
9
中医诊断
主证: 1.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胃痞:胃脘部痞闷不舒,按之柔软为特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病变,由于粘膜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并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目前对于本病的命名和分类尚不统一,有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种者,有分为漫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者,有根据病变好发部位和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存在与否将萎缩胃炎分为A型(胃体胃炎)和B型(胃窦胃炎)者。
现在通常所说的慢性胃炎,一般是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约占慢性胃炎的51.7~85.45%,后者约点慢性胃炎的10.07~32%。
在同一病例中,两者可同时存在,故又有慢性浅表-萎缩和慢性萎缩-浅表性胃炎之称。
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暖气、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的症状来诊。
按照证候学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证。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推测,其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感染有关。
(一)精神因素 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以及其他精神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由于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人大脑皮层,造成皮层神经细胞的过度紧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结果皮层机能弱化,甚至衰竭。
此外,皮层下中枢失去来自皮层的抑制,其兴奋性过度升高首先在视丘下部产生了优势兴奋灶。
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起植物神经的机能失调,导致胃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如胃壁血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形成缺血区,使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
长期的失调可产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慢性胃炎。
在临床上,经常可发现情绪与食欲有密切关系,即为此理。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慢性胃炎主要和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低落,肝气郁结有关,其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大部分人在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胃疼、胃胀等症状,整体而言,慢性胃炎预后良好,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呢?1.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通过胃镜观察,可发现黏膜细胞出现水肿、出血、糜烂等症状。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数据显示,在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当中,大约有80%-90%都可能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们的年龄逐渐增加,患有慢性胃炎的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1.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超过一半的慢性胃炎都是因其导致引起的。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时间饮用浓茶、咖啡、酒类饮品,或者是经常性进食辛辣的食物,过饱、过饥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
其次,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也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
1.精神方面因素长期从事精神压力过大的职业,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且更加容易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抑郁,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引起慢性胃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1.气候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如果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季节变化,可能会引起感冒,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特别是已经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而言,在气候季节变化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天气变凉也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1.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成药与中药汤药两种。
汤药治疗主要是医生经过辩证论治,在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体质状况进行用药,因此,汤药是有针对性的,这样对症下药通常效果良好,能够照顾的更加全面。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针灸法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针灸法导语: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内服,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内服,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十分有利。
(一)针刺法针刺法1:用"老十针"方。
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
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
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
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
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针刺法2:用"新十针"方。
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公孙(双)、气海血。
中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
内关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穴,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
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感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法。
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公孙穴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使患者局部有沉胀痛感。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本方能加强脾的助运化功能,促进胃的腐熟水谷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中医治疗胃炎十大名方(精)
全国中医十大名方,90 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1. 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朴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石斛20g怀山药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 1 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 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谷芽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 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白芍20g麦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内金10g丹皮10g乌梅10g陈皮10g生甘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丹参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黄连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 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 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乌贼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台片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得上慢性胃炎怎么医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得上慢性胃炎怎么医治?导语: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对胃部的刺激也逐渐在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患上了慢性胃炎等一类疾病。
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之后,都不知道怎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对胃部的刺激也逐渐在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患上了慢性胃炎等一类疾病。
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之后,都不知道怎么治疗比较好,害怕用药不当会给胃部带来更大的伤害。
而今天小编就主要是会介绍一下关于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一起看看吧。
1、瘀滞伤胃型。
胃脘刺痛或锐痛,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脉象涩滞。
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
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
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肝火犯胃型。
因久病脾胃气虚,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
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
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
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湿困脾胃型。
胃脘痞闷,纳呆,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
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
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
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综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所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的范畴。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疗效显著。
本文将探讨和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白术健脾汤”等。
这些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止痛、保护胃黏膜、调和胃气等功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医生会调整剂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胃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1. 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痛、胃灼热、胃胀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提高消化功能。
2. 改善胃黏膜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
同时,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3. 调整整体身体状况: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一、胃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炎多指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一系列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病。
从病灶分布、病因及病理学出发,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而按照发病的缓急,胃炎又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其中,急性胃炎多由微生物、细菌、毒素等因素诱发,且应激状态也可能是急性胃炎的内源性刺激因子,进而对人体的胃黏膜造成损害。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也将慢性胃炎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性、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反复作用,也会是诱发慢性胃病的重要原因。
在中医学领域,胃炎属于“胃痛”“痞满”范畴,上腹胃脘部疼痛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纳呆及腹闷等表现。
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就有关于胃病病理病机的表述,“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根本,“气血为生化之源”,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饮食容易诱发慢性胃炎。
此外,脾胃虚弱、情志不渝等也会引发慢性胃炎发病。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机不利、胃失和降,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发病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与思虑伤肝、气血失调及运化失常等密切相关。
基于胃病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学者在中医治疗胃病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关于“胃痛”的治疗,中医认为应遵循“初病在经,久痛人络”的特征,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是看诊的要点。
不过,在疏通气机、调和阴阳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胃病与肝、脾密切相关,胃痛的部位在于胃,应该从虚实、寒热及血瘀等不同的证型出发,施予辨证治疗。
二、中医治疗胃炎临床上,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种类较多,中医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根据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等,胃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切实提高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
1、辨证论治从中医学视角出发,胃病常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等类型。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于胃粘膜在药物刺激、长期刺激性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炎性改变,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同样会引发胃炎。
中医学上,将胃炎归于“胃脘痛”或“胃痛”的范畴,以脾胃湿热型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病机为体内热蕴积,外遇湿热,两热壅于胃口,而成胃痛症状。
中医治疗胃炎,不仅对胃具有调理的功能,比如调理胃的气血,还有就是中医治疗胃炎的方法较多,比如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等,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中医治疗带给患者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那么中医究竟是怎样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疾病,让我们从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机入手,了解不同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
一、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机?1.症状湿热型慢性胃炎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
当患者脾胃虚弱后,会引发患者有明显的口干、口苦症状,还会引起口臭的表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黏腻以及食欲不振的症状。
2.病机(1)气机失常慢性胃炎的病机被认为中焦气机阻滞,胃气失于和降。
最先出现中焦气滞情况,以湿热内蕴为主要表现,长期作用,导致患者的脾胃虚弱。
而胃失和降才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中医治疗中以气机辨证为治疗的要点。
(2)湿热郁滞中医学认为湿热壅滞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而湿热毒邪是诱发因素,在患病期间,患者的脾胃虚弱存在于整个秉承。
湿热是诱发慢性胃炎的关键,那么湿热来源于哪里?①肝的问题:由于肝功能降低,肝失疏泄,从而对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湿邪内生,长期形成湿热化。
患者的家庭事务繁多,长期处于精神张状态,情志抑郁额情况,会导致肝气不舒,形成气机郁滞,郁而为病。
②辛辣饮食:忽略饮食健康,嗜肥甘膏粱厚味。
③脾的问题:而人体的先天禀赋不足会导致脾胃虚弱,则脾虚气滞。
二、中医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1.中医辨证施治辨证:(1)辩疼痛:胃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多数会出现胀痛、灼热痛、刺痛;有些患者在情感刺激作用下,会出现两侧胸部疼痛,但这种疼痛持续的时间不长,疼痛感也并不固定。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精选ppt
16
病因病理
▪
本病以精神因素为起因,以神经失调为病理,而
以胃的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
病以植物性神经失调及内分泌失调的变化作为生理基础。
▪
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
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类因素对个体引起的情感
体验。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存在
精选ppt
23
胃神经官能症方剂:
▪ 脉搏显示:脾脉细弦;肝脉濡细弦,寸脉沉伏。 舌苔白干或黄薄少津。
▪ 柴胡,二皮,川芎,元胡,砂仁,白叩,代赭石, 茯花,香附,半夏,天冬,麦冬,公英,银花。 甘草;炒枣仁;生龙牡;
▪ 香砂养胃安神汤:人参,半夏,陈皮,茯神,远 志,枣仁,琥珀,木香,砂仁,三仙,生龙牡, 珍珠母,甘草。
变并不明显,如果冒然断定是单纯的神经调节紊
乱,往往会贻误病情,丧失早期治疗机会。同时
体内的器质性病变也往往会成为发病因素,因植
物性神经和内脏的病灶反过来也可以向中枢神经
发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这
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胃神经官能症可以是器质
性病变的继发症,两者可以并存,且又相互影响。
此外,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也可遗
精选ppt
11
胆汁返流性胃炎
▪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代赭石,党参, 厚朴,黄连,苏叶,吴茱,麦冬,内金, 伏龙肝。注:用伏龙肝土加水搅拌后用上 浮清水煎药效果显著。伏龙肝即原土灶中 泥土。
▪ 小柴胡加减;党参,柴胡,半夏,黄芩, 甘草,橘皮,竹茹,枇杷叶,
▪ 丁香柿蒂汤:公丁6,柿蒂100,竹茹10良 姜10甘草6,此方治疗泛酸,(胃痉挛) 频繁打呃有特效。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导语:慢性胃炎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慢性胃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重在调理,尽管中药难喝,但是毕竟应了那句话,良药苦口,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饮茶对人身体健康有用。
尤其是冬季到了,喝中药茶不仅可以补充身体缺失水分,还可以暖胃健脾。
在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
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
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配合胃泰散: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
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
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
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中药调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慢性胃炎的经验。
1. 症状和诊断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饱胀、恶心、呕吐等。
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症状了解和体检,并根据病情进行胃镜检查确诊。
2. 中医理论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湿邪侵袭等有关。
通过调理脾胃、疏导湿邪,可以缓解和治愈慢性胃炎。
3.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依靠中药调理。
以下是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经验分享:3.1 草药选择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逆散等。
这些方剂具有温中健脾、疏肝理气、祛寒化痰等作用。
3.2 手法施用中药可以选择煎汤、冲剂、丸剂等形式施用。
煎汤是最常见的用药形式,草药通过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后,口服饮用。
冲剂是将中药药物冲泡成冲剂后饮用,丸剂则是将中药制成丸状后服用。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形式。
3.3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调理,慢性胃炎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多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食物。
同时,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煮蔬菜等。
遵循饮食调理有助于中药调理的有效性。
4. 调理过程和注意事项中药调理是一个相对温和且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在调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4.1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医生指导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草药方剂和用药剂量。
定期复诊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2 遵医嘱用药按医生的开方和用药剂量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其他草药。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4.3 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慢性胃炎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百商迥治 I编辑/熊博丹289027259@q q.c o m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 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包 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 炎。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 素感染,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药 物,口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 反流及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等。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 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其他症状表现还有贫 血、消瘦、腹泻等。
慢性胃炎主要 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诊,一般都需 要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组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杀菌治疗和消除病因、对 症治疗。
其中,杀菌治疗主要采用 抗生素、抑酸药、胶体铋剂的联合 用药方法,有二联、三联、四联疗法等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胃炎的 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食肥 甘、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导 致慢性胃炎。
(2)情志不畅或抑 郁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忧思伤脾导 致中焦气机不畅,日久产生肝郁化 火、久病人络等变化。
(3 )外邪犯 胃,寒、湿、热等外邪内客于胃,导致气机阻滞。
(4)素体脾虚,气 虚导致脾失健运,虚寒可致胃失温 养,燥热伤阴等致使胃失滋养。
从总体上来看,中焦脾胃亏 虚、气滞湿阻热蕴,是慢性胃炎主 要的病理机制。
因此,慢性胃炎应 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基本治 则。
对于不同证型慢性胃炎的辨证 论治如下:肝胃不和型宜疏肝解 郁、理气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54减治疗;脾胃虚弱(寒)型宜健脾 益气、运中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加 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宜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型宜养阴生津、益胃和 中,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络瘀血型宜活血通络、理气化瘀,可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
具 体的加减,可根据烧心、胃胀、胃痛等症状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药 物。
针对慢性胃炎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的主要病机,笔者拟 订了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主的 “胃炎I方”和以健脾养阴、清热 为主的“胃炎n方”两个基本方。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寒邪侵袭,易使本病复发或加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
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药取: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佛手、百合、乌药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或饥嘈不适,嘈杂反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当以疏肝清热为治,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取: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各10克,生甘草5克。
3.脾胃湿热证:胃脘闷痛或痞满,食少纳呆,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当以清热化湿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取: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大腹皮、白蔻仁各10克,滑石15克。
老中医:推荐三则治胃炎、胃溃疡经验方
三则治胃炎、胃溃疡经验方1.慢性胃炎方李恩复经验方【处方】当归9g,白芍 20g,川芎 9g,茯苓 12g,百合 12g,乌药 9g,石斛 12g,蒲公英 15g,菖蒲 12g,瓜萎 9g,薤白 6g,鸡内金 9g,三七粉 2g(冲服)。
加减:疼痛为主者加香附12g,延胡索12g;胀满为主者加姜黄9g,厚朴12g;嘈杂为主者加栀子6g,淡豆豉6g;痞塞为主者加枳实15g,橘红9g;恶心呕吐者加苏叶6g,黄连6g;背沉、痛者加沙参15g,葛根20g。
【功效】凉润通降。
【用法】水煎服。
3个月为1 疗程。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服药期间忌烟、酒、浓茶、咖啡、辛辣刺激及黏、硬、凉的食品,应食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胃酸偏低的患者,牛奶亦应少饮为佳。
2.巧用大柴胡汤治胃溃疡刘渡舟经验【处方】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大黄6g,白芍9g,枳实6g,生姜12g,大枣4 枚。
【功效】清热散郁。
【用法】水煎服。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胃溃疡,证属火结气郁、腑气不通者。
临床用之,效果较好。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刘耀三经验方【处方】白及 120g,丹参 60g,制香附 60g,白术 100g,枳壳 60g,砂仁 30g(去壳),鸡内金30g。
【功效】保胃健脾,理气和中,散瘀止痛。
【用法】上药烘脆,研极细粉末。
每次3g,每日服3 次。
饭前1 小时温开水送下。
【说明】本方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症,用本方治疗,一般都能防止出血,缓和疼痛,渐次取得根治良效。
对其他类型的慢性胃痛,其效亦佳。
本方宜于粉剂进服,如制丸剂,疗效则不佳。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 胃论 ・ 胃盛衰论》 :形体劳役则脾伤 , 脾则倦 怠嗜卧 , 脾 脾 云 “ 病
四肢 不 收 , 便 泄 泻 。 脾 即 病 , 其 胃不 能独 行 津 液 , 亦 从 而 大 则 故 病焉 ” 脾 、 。 胃一 主受 纳 , 主运 化 , 者 更 虚 更 实 , 互 配 合 , 一 二 相 完 成消 化 吸 收 过 程 。 胃通 降 失 和 , 往 引 起 脾 运 失 健 。 次 ,饮 食 往 其 “
以“ 胃中空 虚不适 , 似痛非痛 , 似饥非饥 , 似胀 非胀 , 莫可名 状” 为主要表现者属“ 嘈杂 ” 范畴。
首 先 ,久 劳 疲 惫 、思 虑 过 度 是 导 致 慢 性 胃炎 的 起 始 病 因 。
郁清热 , 可选用化肝 煎( 景岳全书》 合左 金丸( 丹溪心法》 为 《 ) 《 ) 主方加减 。 药物 : 柴胡 、 赤芍 、 青皮 、 陈皮 、 龙胆草 、 黄连 、 吴茱萸 、
也 会 影 响 肝 主 疏 泄 的功 能 , 致 肝 气 壅 塞 , 导 胃实 气 滞 久 则 导 致
少, 脉细。治 当养 阴生津 , 胃和 中, 益 可选 用沙参麦冬汤( 温病 《
条辨 》 为主方加减 。药物 : ) 沙参 、 麦冬 、 生地 黄 、 竹 、 玉 百合 、 乌
药、 石斛 、 手 、 甘 草 。 佛 生 1 胃络瘀阻证 . 6 胃脘 痞 满 或 刺 痛 , 有定 处 而 拒 按 , 痛 纳
者 , 紫苏梗 、 橼 皮 ; 虚便 溏者 , ( ) 加 香 脾 加 炒 白术 , 姜 炭 ; 滞 炮 气 腹胀者 , 加厚 朴 、 腹 皮 ; 热 偏 盛 者 , 蒲 公 英 、 杖 。 大 湿 加 虎 2 中 成 药治 疗 香 砂 六 君 丸 : 次 9g每 日 2次 ; 参 健 脾 丸 : 次 1 , 每 , 人 每 2g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胃脘痛)十九个秘方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56.1砂半理中汤【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
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
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目的】:总结对半夏泻心汤的认识及其运用。
半夏泻心汤是东汉•张仲景的名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痞;慢性胃炎;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由此可知,半夏泻心汤证有上、中、下三部位的症状,即上呕、中痞、下肠鸣。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从以上条文可知,满而不痛就是所谓的痞。
那么痞是怎么形成的呢?
《伤寒论》:“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以上条文说明痞的形成原因是医者误下。
综合以上三条条文,痞的成因应是误用下药,徒伤中阳,阳虚则阴盛,寒从中生少阳邪热乘机内陷,以致寒热错杂其中,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而形成满而不痛的痞证,半夏泻心汤的寒热错杂就是这样来的。
《医方考》亦云:“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
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
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否,故曰”。
虽略有不同,但大意相符。
《伤寒论》:“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就是说越是痞越不能下,否则就会加重病情。
【西医对于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部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对症治疗为主[1]。
【中医关于慢性胃炎的认识】:
中医没有慢性胃炎这个病名,但可以参照胃痛、痞满、喛气、泛酸、嘈杂、呕吐等病。
其中根据症状多与痞满相参照。
痞满的病因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而这些病因可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
痞满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
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
痞满的辩证首要分虚实[2],然后知犯何逆而能随证治之。
从张介宾的那句话可以看出痞和胀并非一回事但常常合并出现。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分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12g、干姜9g、黄连3g、黄芩9g、人参(改党参9g、大枣15g、灸甘草9g组成
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
君药——半夏:苦辛温燥,散结除痞,降逆和胃。
辛开(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
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
臣药——(1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辛开
(2黄连、黄芩(子芩:苦寒清降,清泻里热以和阳苦降
佐药——人参、大枣:甘温补脾气以和中,兼生津液
A. 既可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
B. 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
使药——炙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半夏泻心汤可以看作是小柴胡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的变方。
去柴胡因为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之症;加入了善清中焦湿热的黄连;干姜易生姜,证有寒热之别,小柴胡所主偏于热,本方热中夹有寒,生姜善散胃之水饮,干姜善温肠之寒湿。
总之,半夏泻心汤所主在胃肠,其证特点是寒热错杂,可以看作胃肠炎症的消炎剂与胃肠功能紊乱的调节剂[4]。
【临床加减运用】
以下是顺德中医院名老中医李志苏关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用药的经验总结:若胃镜提示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或患者自诉有胁痛的可合用四逆散(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若恶心呕吐明显可加竹茹或生姜以止呕;若胃炎兼见反复口腔溃疡,
加大甘草用量或生、炙甘草各10g,这也就是甘草泻心汤了;若病人自觉胸骨后有烧灼感,可加蒲公英30g,蒲公英不仅对患者自觉地烧灼感有很好的疗效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也是效果良好;若肠鸣下利重者加葛根30g以提升阳气;若食滞饮食不化者可加鸡内金、谷麦芽以消食;若兼痰湿者可合用半夏厚朴汤(川朴10g、云苓15g、紫
苏梗10g,见腹痛者可加延胡、芍药。
【讨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
其中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其确立基于如下证据:①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②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③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④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1]另外精神因素和饮食也是重要因素。
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而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
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现代人的生活人节奏快、工作强度高及工作时间长,加之饮食不规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不低。
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疲于奔命,加之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所进食的东西也甚为粗糙,成天都处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之下,不难推测当时慢性胃炎的患者应该不少。
当然古人根本不知道何为慢性胃炎,更不可能知道幽门螺杆菌,但古人知道外邪、知道湿热。
现在中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只不过是湿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主要的是,中医的精髓在于辩证施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有是证用是药,只要证型相同治疗就相同。
时代在改变,疾病谱也在改变,但中医认为只要证型不变,治疗就不变。
【总结】
使用半夏泻心汤的关键是抓住痞,以痞为主诉时即可使用半夏泻心汤。
痞是必要症状,而上呕、下利只是兼见证。
以呕或利为主诉时就该慎用。
痞可理解为胃肠功能紊乱所致[4],胃肠的功能就是受纳腐熟水谷,也就是西医说的消化,消化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胃肠功能紊乱实质就是胃的分泌、运动功能障碍肠的吸收功能障碍,胃的分泌功能障碍则食物消化时间延长消化程度降低,胃的运动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空胃内食物导致胃脘部产生堵塞憋闷、胀满不适。
有书上说食积和痰浊内结之痞满者,不宜使用半夏泻心汤。
但临床所见食积痞满者半夏泻心汤加鸡内金、谷麦芽,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痰浊内结者使用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亦能获良效。
上面没介绍虚痞该如何通过加减半夏泻心汤来治疗,其实半夏泻心汤本已有甘草、大枣、党参补痞和中之药是否已经足够用来治疗脾胃虚证。
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
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
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
可。
”半夏泻心汤中甘草、大枣、党参对于一般的脾胃气虚者来说已经是可以了如果若脾胃气虚明显者可加白术、黄芪。
【禁忌症】
半夏泻心汤没有绝对禁忌症,《方剂学》临床应用部分指出:食积和痰浊内结之痞满者,不宜使用本方。
前面【临床加减运用】部分已经指出通过加减对于食积和痰浊内结之痞满者也是有效的。
虽然半夏泻心汤构方严谨,运用辛热药与苦寒药相配伍,开散升清通泄降浊,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相反相成,但临床所见还是有病人服用半夏泻心汤后觉得此方偏热,而拒绝再服。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2-385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7-205
[3] 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7
[4] 黄煌.经方的魅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