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观察慢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常常面临持续的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和腹泻等不适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肠胃炎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胃肠道的炎症状况。

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等。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观察为了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疗效,我们选择了100名慢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接受了中医药基础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

随访期为一年,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观察结果显示,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和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

其中,胃痛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占80%,消化不良改善的患者占75%,恶心和腹泻改善的患者占70%。

这些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除了症状改善,中医药治疗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一年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患者在治疗后更加注重饮食调理,遵循中医药的膳食原则,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温和食物。

此外,患者还采用了一些中医养生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如针灸、按摩等。

这些改变对于控制慢性肠胃炎的发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注意事项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因为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体质。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服用中药,并遵医嘱进行针灸或按摩等辅助治疗。

最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五、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肠胃炎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肠胃炎患者的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临床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发布时间:2022-06-15T07:31:09.93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张建容[导读] 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张建容长宁县竹海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宜宾 644304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中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胃炎的一、慢性胃炎的辩证治疗1、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

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

方用半夏泻心汤。

2、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方用益胃汤。

3、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

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

方用柴胡疏肝散。

4、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

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二、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1、中脘穴: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迁延的情况。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胃炎的调理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调理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苦参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能够缓解胃痛、消除胃部不适感。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慢性胃炎的症状。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加重。

其次,要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的负担。

此外,适量进食一些有助于胃肠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对于慢性胃炎的调理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胃痛等症状。

针灸疗法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整体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原理1. 理气调中: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胃气不和有关,因此调理胃气是关键。

中药中的黄芩、苦参等具有理气作用,可以舒缓胃部不适感,改善胃气不和的状况。

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胃肠道的气机,达到理气调中的效果。

2. 清热解毒: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与湿热内蕴有关,因此清热解毒是中医调理的重要原理之一。

中药中的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胃部炎症,缓解胃痛等症状。

3. 脾胃调理:中医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调理对于慢性胃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药中的山楂、白术等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功能。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胃病在中医看来,属积滞郁结之症,是由于气、血、痰、湿、食壅滞郁结所致,因此,用药时应根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对症施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显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吴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

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黏膜粗乱,或见散在斑片状充血。

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中医中药治胃溃疡胃炎二、益阴养胃汤方药组成: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乌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艰涩加栝楼15g,决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绿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

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治胃溃疡胃炎其他药物第一:茶疗中医方面治疗胃溃疡,常见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茶疗以及食疗。

事实上,中医并不是仅仅只有服用中药这种方法,日常的一些饮食搭配也是其中的一种,只有从身体的内部以及外部一起调养,身体才能够更加的健康。

中医茶疗方法主要就是针对胃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比较有效以及常见的就是汉方养胃茶了。

第二:食疗想要治疗胃溃疡,那么日常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应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中医治疗胃炎十大名方(精)

中医治疗胃炎十大名方(精)

全国中医十大名方,90 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1. 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朴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石斛20g怀山药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 1 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 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谷芽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 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白芍20g麦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内金10g丹皮10g乌梅10g陈皮10g生甘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丹参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黄连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 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 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乌贼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台片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浅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浅析
多见 ,治疗 的关键在 于 分清虚 实 ,对症 治疗 。 21肝 胃湿热 . 症 见 胃脘灼 痛 ,痛不 喜按 ,心 烦 易怒 , 口干 口苦 口臭 ,便 秘尿 黄 ,舌红 苔黄 ,脉弦 数 。治宜 清肝 泄热 、 和 胃化湿 。
方组 成 :香 附 、茯 苓 、法半 夏各 1g 2 ,紫苏 、苍 术 、 厚朴 、木 香 、枳壳 各 1g 陈皮 9 ,元 胡 1g 0, g 5 ,甘 草
8 。治愈 6 g 5例 ( 91 ,好 转 2 6. %) 2例 ( 34 ,无 效 2 .%) 7例 ( .%) 75 ,总 有效 率 9 .%。 25 23 脾 胃虚寒 .
临床 患者可 见 胃脘暴 痛且 胀 、痛势 较 急、 胃中似
冰、得温则舒,舌苔薄 自,脉弦紧 。治以温 胃散寒理
气。
周璨 …运 用二 陈汤加 减 治疗 慢性 胃炎 8 7例 , 基本 方 :陈皮 、半夏各 1g 0 ,茯苓 1g 5 ,甘草 6 。辨 证加 g
顾 向东 l运用 良附丸加 味 治疗慢 性 胃炎 6 , 5 】 0例 并 与对 照 组 6 0例进 行 比较 ,对照 组给 予 吗叮啉 1mg 0 ,
胃镜报 告有 出血 点加 大黄 、 白及 。辛开 苦 降,疏肝 和
寒 、因气不顺 者 ,然 因食 、 因寒亦 无不 皆关 于气 ,盖 ’ 食 停则 气滞 ,寒 留则 气凝 。 ”叶天 士 : 肝 为起 病之 源 , “ 胃为传 病之所 ”古代 医家 的论述 显 示慢 性 胃痛 的病 因 : 既有 自然 气候 变化 的影 响 ,也有饮 食 失节 、 志 不遂 、 情 劳倦 所成 。
胃,通 畅气 机 ,每 日 1 ,水 煎 2次 ,治疗 结果 :治 剂 疗4 3例 ,好 转 2 ,无效 2例 ,总有 效 率 9 %。杨 7例 7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ppt课件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ppt课件

食疗
药膳
将中药与食材相结合,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如山楂红枣瘦肉汤、山药小米粥 等。
饮食调理
强调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03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与局限
中医治疗的优势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慢性胃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调理全身,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上腹部疼痛
胃部疼痛、胀满、不适,疼痛性 质多为隐痛、钝痛或刺痛。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反酸等 症状。
体重下降
由于胃部不适,影响食物的消化 吸收,导致体重下降。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慢性胃炎的分类
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 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
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胁,暖气频频,食 欲减退,舌苔薄白。
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脾
胃受损,引发慢性胃炎。
01
情志失调
02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肝脾功能,导致气
血不和,引发慢性胃炎。
感受外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寒邪、湿邪等外邪侵入人体,影
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不和,引
03
发慢性胃炎。
脾胃虚弱
04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气血
不和,引发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
定期复诊
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 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避免盲目用药
避免自行使用非处方药 或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 ,以免药物间的相互作 用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的范畴。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疗效显著。

本文将探讨和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白术健脾汤”等。

这些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止痛、保护胃黏膜、调和胃气等功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医生会调整剂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胃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1. 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痛、胃灼热、胃胀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提高消化功能。

2. 改善胃黏膜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

同时,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3. 调整整体身体状况: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精选ppt
16
病因病理

本病以精神因素为起因,以神经失调为病理,而
以胃的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
病以植物性神经失调及内分泌失调的变化作为生理基础。

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
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类因素对个体引起的情感
体验。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存在
精选ppt
23
胃神经官能症方剂:
▪ 脉搏显示:脾脉细弦;肝脉濡细弦,寸脉沉伏。 舌苔白干或黄薄少津。
▪ 柴胡,二皮,川芎,元胡,砂仁,白叩,代赭石, 茯花,香附,半夏,天冬,麦冬,公英,银花。 甘草;炒枣仁;生龙牡;
▪ 香砂养胃安神汤:人参,半夏,陈皮,茯神,远 志,枣仁,琥珀,木香,砂仁,三仙,生龙牡, 珍珠母,甘草。
变并不明显,如果冒然断定是单纯的神经调节紊
乱,往往会贻误病情,丧失早期治疗机会。同时
体内的器质性病变也往往会成为发病因素,因植
物性神经和内脏的病灶反过来也可以向中枢神经
发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这
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胃神经官能症可以是器质
性病变的继发症,两者可以并存,且又相互影响。
此外,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也可遗
精选ppt
11
胆汁返流性胃炎
▪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代赭石,党参, 厚朴,黄连,苏叶,吴茱,麦冬,内金, 伏龙肝。注:用伏龙肝土加水搅拌后用上 浮清水煎药效果显著。伏龙肝即原土灶中 泥土。
▪ 小柴胡加减;党参,柴胡,半夏,黄芩, 甘草,橘皮,竹茹,枇杷叶,
▪ 丁香柿蒂汤:公丁6,柿蒂100,竹茹10良 姜10甘草6,此方治疗泛酸,(胃痉挛) 频繁打呃有特效。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摘要:慢性胃炎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易反复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较大影响。

早诊断、早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本原则,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症状体征采取有效的治疗。

慢性胃炎中中医辨证下有多种类型,其中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通过中医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中医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出现炎症。

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以药物方案为主,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将慢性胃炎纳入“胃脘痛”范畴,认为脾胃虚弱、邪气入体是主要病因[1]。

中医根据症状体征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为多种证型,包括脾胃虚寒型、气血瘀滞型、胃阴亏虚型、肝胃郁热型[2]。

其中脾胃虚寒型比较常见,中医药治疗可以使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方法,给予患者辨证治疗,获得理想疗效。

一、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主要症状有胃痛、喜温喜按、四肢冰凉、热痛减缓、进食后疼痛减缓,患者舌质淡、苔白、发腻。

病因包括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乏源,造成机体胃失温养,湿寒内蕴[3]。

感受风寒、胃失和降,饮酒无度、长期吸烟,忧思过度,脾胃虚弱都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为此,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以理气为主,秉承着虚则补、实则泻、寒则热、热则寒的治疗原则。

二、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中药汤剂(一)理中汤理中汤是温里剂,功效是温中散寒[4]。

组方:党参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10g。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10g。

呕吐者加半夏10g,去白术。

不痛利多者倍白术。

腹满者去甘草。

泛酸者加吴茱萸10g、瓦楞子10g。

剧痛加延胡索10g。

便稀加山药10g、石榴皮10g。

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40分钟以上,留300mL药液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药21天。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

胃炎中药方剂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指胃黏膜的炎症。

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胃疼、恶心、呕吐、胃酸倒流、食欲不振等。

胃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量、长期吸烟、饮酒过多、精神压力大等。

一些中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胃炎的症状。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具有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作用。

四君子汤的组方包括白术、半夏、人参、甘草。

这个汤剂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胃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四君子汤。

2. 黄连汤黄连汤是一种清热解毒的方剂,适用于肝胆汁滞、湿热之疾、胃肠炎症等。

黄连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栀子、丹皮、茯苓等中药材。

黄连汤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黄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3. 苏合汤苏合汤是一种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中药方剂。

苏合汤的组方包括黄连、黄芩、苏叶、茯苓、法半夏、甘草、薄荷、炙甘草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解热、镇静、止吐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炎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天王补心丸天王补心丸是一种益气养胃、壮心安神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天王补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三七、太子参、当归等中药材。

这个方剂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胃肠消化不良、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

天王补心丸是一种非常好的胃炎中药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胃炎时应认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控制。

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胃病症状。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因饮食所伤,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纳运失常而发病,或因久病血液运行不畅,络脉不通而发病。

一、一般治疗1、精神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精神情绪,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饮食治疗: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进食细嚼慢咽。

二、中医辩证治疗(1)肝胃不和: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陈皮10g、佛手10g、苏梗10g、延胡索10g、甘草6g。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一次6g,一日3次。

(2)脾胃虚弱: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代表方剂:香沙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广木香6g、砂仁3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30g、生姜6g、炙甘草10g。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3g,3次/日。

(3)脾胃湿热: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黄芩10g、白寇仁6g、蒲公英30g、生苡仁30、法半夏12g、茯苓10g、厚朴12g、、陈皮12g 、枳实10g、竹茹6g、栀子10g、苍术10g、甘草6g。

中成药:摩罗丹 9g 3次/日。

(4)胃阴不足: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2g,太子参15g、麦冬15g、生地10g、栀子10g、当归10g、金铃子10g、白芍20g、甘草6g、鸡内金10g 、玉竹15g、蛇舌草15g、半枝莲15g。

中成药:养胃冲剂5克,3次/日(5克/袋) (5)胃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失笑散和丹参饮加减。

五灵脂10g、檀香10g(后下)、丹参20g、砂仁6g、三七粉5g(冲服)、延胡索12g、蒲黄6g、郁金10g、枳壳10g、炒莪术10g。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中药调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慢性胃炎的经验。

1. 症状和诊断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饱胀、恶心、呕吐等。

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症状了解和体检,并根据病情进行胃镜检查确诊。

2. 中医理论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湿邪侵袭等有关。

通过调理脾胃、疏导湿邪,可以缓解和治愈慢性胃炎。

3.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依靠中药调理。

以下是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经验分享:3.1 草药选择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逆散等。

这些方剂具有温中健脾、疏肝理气、祛寒化痰等作用。

3.2 手法施用中药可以选择煎汤、冲剂、丸剂等形式施用。

煎汤是最常见的用药形式,草药通过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后,口服饮用。

冲剂是将中药药物冲泡成冲剂后饮用,丸剂则是将中药制成丸状后服用。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形式。

3.3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调理,慢性胃炎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多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食物。

同时,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煮蔬菜等。

遵循饮食调理有助于中药调理的有效性。

4. 调理过程和注意事项中药调理是一个相对温和且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在调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4.1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医生指导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草药方剂和用药剂量。

定期复诊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2 遵医嘱用药按医生的开方和用药剂量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其他草药。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4.3 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慢性胃炎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胃脘痛)十九个秘方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56.1砂半理中汤【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

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

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但是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大部分胃炎都是由慢性胃炎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细菌、食物不洁等原因引起的。

除了上述症状外,它还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的特点,因此很多人对它感到恐惧。

现在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西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这种病虽然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但并不能根治,大部分慢性胃炎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复发,主要原因是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胆汁逆流、精神压力过大、药物使用不当等。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传统西医治疗难以根治。

另外,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胃部受损严重。

一旦受到刺激,胃炎就会再次发作。

所以,对于慢性胃炎,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可以迅速地减轻病人的症状,中医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从而扭转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标不治本,效果缓慢的缺点,其实中西医的结合,就是从“养胃”的观点来看,长期服用中医,病人的身体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肠胃、脾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病人的食欲、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以瘀治疗法、痰治疗法、湿治疗法、浊病论证疗法、针灸治疗、穴位治疗(包括穴位埋线治疗法、穴位推拿治疗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法等多种方法)等方法为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突出,病人恢复情况良好。

一、中医辨证治疗(1)从病论证治疗按照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血瘀型、热灼型。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来进行辨证治疗,其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营养供应,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肠胃的气血供应,提高人体对肠胃的损害,进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2)从痰论证治疗痰热郁阻型、湿痰阻胃型。

在传统医学上,痰饮会导致脾、胃功能不健全,而脾虚又会导致痰湿,两者互相作用,便会导致慢性疾病出现恶化。

如果是慢性胃炎,则可以选用平胃通痰汤、四逆汤等进行调理;痰热郁阻的慢性胃炎,可用调中和胃汤进行辩证的调理,具有清热化痰、止呕降逆、调和脾胃的作用;陈夏六君子汤用于湿热阻胃的中医证候,具有祛痰健脾的作用。

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指南

引言
近年来,中成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 次演示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制定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指南。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 炎、胃溃疡等疾病。对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胆汁 反流性胃炎等,可参照本指南并结合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联合用药
2、常用联合用药方法:对于慢性胃炎的联合用药,多采用中成药之间的联合 应用。如气滞胃痛颗粒与胃苏颗粒联合应用,可增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胃炎康胶囊与平溃散联合应用,可增强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作用。
联合用药
3、联合用药疗效评估:联合用药的疗效可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病 变改善程度和组织学变化等进行评估。对于不同中成药之间的联合应用,应观察 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不良反应情况,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中成药选择
4、平溃散:适用于湿热内蕴型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痛、胀满、嗳气、恶心等 症状。每次1袋(10克),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
1、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应以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经验为基础,根据证候特 点、病情进展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治疗。在联合用药时,应确保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3、个体化用药: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及病情等情况存在差异,医生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特殊人 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注意事项
4、定期复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的历史悠久,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
疗胃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胃炎的中药处方:
1. 健脾和胃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党参、白术、
茯苓、甘草、陈皮、木香等。

这些药材合用,可以健脾和胃,缓解消
化不良等症状。

2. 疏肝理气汤: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柴胡、郁金、川
楝子、枳壳、白芍等。

这些药材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减轻胃部
不适。

3. 清热化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黄连、黄芩、
黄柏、苍术、厚朴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
起的胃炎症状。

4. 温中散寒汤:适用于胃寒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干姜、肉桂、吴茱萸、附子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

5. 养阴清热汤:适用于阴虚内热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这些药材能够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引起的胃
部灼热感。

6. 活血化瘀汤:适用于血瘀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胃黏膜受损引
起的疼痛。

在使用中药治疗胃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
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胃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验案一则前言胃病是造成许多人身体不适的病症之一,其中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慢性胃病。

传统的西医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相比之下,中医疗法有针对性地辨证施治,常常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介绍一则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验案,以说明中医疗法治疗该病的优势和特点。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症状1. 病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自限性炎症,不涉及神经内分泌调节,非胃黏膜下层破坏性萎缩所致的一种胃病,病因包括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损伤、食管胃反流等。

2. 症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胃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胃潰瘍等并发症。

二、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优点相对于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针对病因治疗,辨证施治中医疗法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例如,若患者胃炎主要是由于气滞、气郁所致,可以予以益气、疏通胃气的中药治疗。

相比之下,常见的西医疗法治疗往往只是通过使用药物或手术等方式治疗症状,却无法根治病因。

2. 改善整体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胃炎患者的症状,还可以通过提高身体整体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达到根治的效果。

3. 追求“天人合一”的治疗理念中医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注重治疗病因,还着眼于医患关系的整体协调。

中医疗法较为注重互动和沟通,这有助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利于病人安心治疗,帮助治疗体系达到更好的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三、验案描述:中医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 患者基本情况姓氏:李性别:女年龄:61岁2. 病史患者因胃疼伴有反酸症状已经有半个月,原先做了胃镜检查,医生被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且在之前有服用药物的病史,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3.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因和病史,中医医生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采用中成药,包括健胃消食片、乌梅丸,每日两次,餐后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摘要】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

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

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

伴胃中灼热、嘈杂感。

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

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

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型辨证治疗
1.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

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

方用柴胡疏肝散。

1.2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

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

方用半夏泻心汤。

1.3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

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1.4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方用益胃汤。

2偏方治疗胃炎方剂——清中消痞汤
2.1组成: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2.2功能:养阴益胃,清中消痞。

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
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

2.3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

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

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

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2.4方解: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麦门冬甘寒清热,养阴益胃;制半夏和中降逆以消痞,青皮理气疏肝,导滞以散痞;柴胡疏肝解郁以畅胃。

生白芍和中缓急以抑肝和胃;栀子清泄三焦郁火;丹皮凉血清泄阴火;丹参凉血祛瘀,调养胃络;甘草又能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以太子参、麦门冬之补,柴胡之升;青皮、半夏之降,栀子、丹皮之清,白芍、甘草之和,丹参之消,合诸补、消、清、和、升、降于一炉,共奏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之效。

加减运用:泛恶欲吐者加竹茹、茯苓;口干舌燥者加黄连、生地,太子参易沙参;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气逆咽梗不适加旋复花、生赭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乌梅;大便清薄加山药、扁豆,减栀子、丹皮量;头眩目涩者加枸杞子、甘菊,去柴胡。

3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炎的中药
苏梗、佛手片:这两味中药当属治疗胃炎的首选药,两者均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可消除患者胃胀、嗳气等症状。

若患者的舌苔较腻还可加用藿梗,以加强化湿的作用。

另外,藿梗和苏梗合用还有抑菌的功效。

砂仁、陈皮:这两味中药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

砂仁是一味芳香健胃药,与陈皮合用,不仅可增强患者胃肠的运化功能,还有抑菌、抗溃疡的作用。

但砂仁中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在煎药时需后下。

黄连、吴茱萸: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泻心火的主药(这里所说的心火实际上是指胃火或胃热)。

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是一味治疗消化道炎症的中药广谱抗生素。

将黄连与具有温中降逆功效的吴茱萸合用,可起到辛开苦降、制止疼痛的作用,对由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黄连与山楂(能促进胃酸分泌,且有抑菌的作用)合用,可治疗萎缩性胃炎。

丁香、功劳叶:丁香具有温中降逆的功效,可治疗反胃、呕吐等症状,且被认为是治疗口臭的良药。

功劳叶原是一味养阴补虚药,因其含有小檗碱,所以也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

芙蓉叶、金银花、蒲公英:这三味中药都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

药理研究证实,它们对众多细菌均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可治疗人体内外的各种炎症,尤其是对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有良效。

苍术、白术:这两味中药都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治疗由湿阻中焦引起的脘腹胀闷等症状。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善补,苍术善行。

两者合用,可起到促进胃肠运化、预防溃疡发生的作用。

茯苓、薏苡仁:这两味药均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可治疗苔腻不化、纳差、便溏等症状。

药理研究证实,茯苓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有抑菌的作用,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薏苡仁有阻止癌肿生长的作用,尤其适合消化道肿瘤患者服用。

甘草、大枣:这两味中药都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蜜炙的甘草有缓急止痛的作用,且能阻止溃疡的发生;大枣能调理肠胃,可保护患者损伤的胃黏膜。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用药,所以在对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随证加减:若患者有反酸过多的症状时可加用乌贼骨以制酸,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时可加用制大黄以通里,有口干舌红的症状时可加用石斛、麦冬以养阴,有胃喜热怕冷的症状时可加用黄芪、桂枝以温养脾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