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孤独之旅说课稿语文版 .doc

合集下载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教研活动说课稿课题:《孤独之旅》重难点处理方法重点: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人物形象,预设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以问题引领整体感知课文。

教法学法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流程及活动设计一、贴近生活,走进文本作者简介,《草房子》,故事链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要求: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在6分钟内读完课文。

思考:1、写一句感受最深的话。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跳读课文,感受孤独1、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找出句子并分析。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

3、文题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四、再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评价设计1、语言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教材结构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篇文章。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习目标设置1.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把握“孤独之旅”的含义;3.品味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短篇的小说,长篇阅读起来会稍有难度,时代久远,对于主题的理解理解太难,教师适当引导。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说教法●教学目的: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导入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孤独之旅》说课稿1第一说教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⑴《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⑵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学情分析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再次是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浏览课文,抓住__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能力目标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孤独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理好它对人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特别对正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我将)(3)情感目标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独就是自我内心学会承受。

最后是教学重难点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__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难点:品味环境描写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所起的作用。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背景介绍《孤独之旅》是一部反映现代人心灵孤独与探寻的文学作品。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愈发增多,孤独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

本作品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探索了人们在孤独中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旅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学习如何描绘孤独情感和塑造人物。

3. 引导学生思考孤独的意义,探讨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三、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的背景、作者、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

2. 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环境、心理活动等手段表现孤独情感。

3. 人物形象: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过程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主题思想:阐述课文所表达的孤独与成长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孤独。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孤独话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4. 讲解与引导: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孤独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互相解答疑惑。

4. 分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孤独与成长的主题。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6. 总结归纳: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理解。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是曹文轩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少年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挑战。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从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情节引人入胜。

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的经历充满了波折,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人物形象鲜明。

杜小康从一个幼稚、脆弱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的男子汉,他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再者,主题深刻。

文中所探讨的孤独与成长的话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二、说学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孤独和成长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困惑。

在这个阶段,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孤独,勇敢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中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而且,学生们的生活经历相对有限,可能对杜小康的遭遇难以产生完全的共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坚强意志,从而激发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成长历程。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孤独的内涵,以及孤独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语言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说教法●教学目的: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导入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全文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七、板书设计: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鸭群生动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风雨意味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深长三、说学法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3.以文观己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4.进行跨学科学习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个性意识自我形成人格的时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孤独之旅》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孤独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梳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本着启发性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案导读法——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点拨指导法——通过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展开想象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人物所处的环境,形象直观,充满趣味。

三、说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来学习本篇课文,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课堂。

2024《孤独之旅》说课稿范文

2024《孤独之旅》说课稿范文

2024《孤独之旅》说课稿范文《孤独之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重要的课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文章,内容围绕主人公在旅途中面对孤独的心理体验展开。

它是一篇具有深度思考和情感表达的作品,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手法。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孤独的理解和体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3. 文学鉴赏目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能够理解和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手法;难点是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和启发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如课件、教学PPT、相关视频和音频等,以便更好地展示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孤独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入,让学生对孤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2.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展示文章的标题、段落和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阅读,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文章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个人思考和表达:通过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内心世界,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孤独之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这篇课文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本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展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孤独中的磨难与成长,揭示了人生需要在孤独中磨炼才能变得坚强的主题。

同时,这篇小说也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朴素而富有韵味,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素材。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孤独,但对于如何在孤独中成长和坚强,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孤独的内涵,培养学生在孤独中坚强成长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磨难是成长的财富,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体会他在孤独中的成长。

(2)赏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孤独的含义,以及在孤独中成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生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孤独之旅》说课稿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孤独之旅》说课稿 语文版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本文是在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的小说栏目中。

在新教材中编入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孤独之旅》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学生就不能只是被动的倾听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回答教师的提问。

所以我想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有兴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的涵义。

本课的阅读教学,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A、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过程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孤独之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通过对幼鸭和芦苇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空旷和诗意的美丽。

本文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然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用文字描绘自然美景的方法,学习并能够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学习体会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优美的草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描述,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4.音乐渲染法: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一种优美、诗意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做以下教学准备:1.准备优美的草原图片和音乐;2.准备朗读录音材料;3.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和要求;4.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游览过的美景或者讲述一些有关自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义专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孤独之旅教案 语文版.doc

(遵义专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孤独之旅教案 语文版.doc

(遵义专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 孤独之旅教案语文版“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生命是一个旅程,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蓄养精力继续前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因孤独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无畏。

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也正是孤独,使他长大成人。

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1.介绍小说三要素,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小说主题。

(重点)2.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难点)3.熟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

(重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孤独是心头的针,会时时刺痛脆弱的心灵;孤独是炼钢的火,把我们煅烧得坚强如钢。

弱者在孤独中颤抖,强者在孤独中创造人生的奇迹。

“孤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杜小康是怎样在孤独中战胜自己,迎来崭新的人生的。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嬉.闹(xī) 凹.地(āo) 稠.密(chóu)蓬.松(pénɡ) 掺.杂(chān) 胆怯.(qiè)撅.断(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撩.逗(liáo) 戳.破(chiō) 旧茬.(chá)2 生词注解家底:家里长期积累的财产。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嬉闹:嬉戏打闹。

撅断:折断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

或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歇斯底里:一般形容人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戳破:刺破。

3 作者名片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

作家、儿童文学家。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孤独之旅 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孤独之旅 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孤独之旅教案+说课稿+评课稿教学目标:1、感受曹文轩诗意语言,品读文中美景。

2、品读小说中环境、细节描写,体会其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主人公的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

教学重难点:1、跳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杜小康放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品味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成长。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用《草房子》里的话设疑,导入新课。

二、师生同读(一)离家放鸭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读课文第1段,思考杜小康离家的原因。

3、为什么他会感觉无奈?杜家那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4、补充介绍《草房子》中杜小康父亲的放鸭计划。

(二)产生孤独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在流浪中,有一个被他们称为最大敌人的东西紧紧地跟着他们,那是什么?3、人通常在哪些情况下最易产生孤独?杜小康的孤独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速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子或段落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并说理由。

(三)承受孤独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面对来自环境和精神方面的孤独,杜小康态度如何?3、你有什么好方法替杜小康消解孤独?4、再读课文,看看杜小康是如何面对孤独的?(四)感受成长1、杜小康长大了,这仅仅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2、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3、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的是什么?4、屏显:曹文轩《感动》中的话5、引用《草房子》里的话解疑。

三、拓展感悟1、同学们,作为独生子女的你,作为颇具优越感的你,如果有一天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对那份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的孤独时,你会怎样去面对?2、屏显:曹文轩《论孤独》中的话《孤独之旅》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上课的篇目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学情《孤独之旅》是九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

《草房子》被誉为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本单元选编的就是这样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孤独之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孤独之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这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家庭变故后,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孤独的考验,最终成长的故事。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展现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气,也揭示了孤独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小说的语言优美、细腻,富有诗意,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素材。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也有过孤独的体验,但对于孤独的深层含义和成长的艰辛可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2)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在孤独中成长的经历,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的精神。

(2)让学生理解孤独对于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理解他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2)品味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理解孤独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孤独的态度。

(2)探究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说课稿精选5份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说课稿精选5份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

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

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

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

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

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

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学情1、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风景线,课文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小说阅读能力,已具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已具有了执着的探究精神,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他们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析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还不够深入。

他们能体验到人生的寂寞与孤独,还会有许多的疑惑与不甘……但他们的“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非常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二、说教学策略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2、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2、重点难点由于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为: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说课稿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说课稿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理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人为本”的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联系本小说单元、本课自身的内容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1、《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

2、这篇小说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在家庭变故后,随父放鸭,历经磨难,逐渐成长的故事。

3、教材地位:本文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主题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说学情1、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但对于小说中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12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13 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 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2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情,珍惜亲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分析杜小康的形象,理解其成长的意义。

12 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

2、教学难点21 体会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

22 理解孤独对成长的特殊意义。

五、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情感和语言魅力。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圈点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以成长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入课题。

12 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2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31 找出描写杜小康的语句,分析其心理和性格变化。

32 小组讨论杜小康成长的原因和表现。

33 教师引导总结杜小康的形象特点。

4、探究环境描写41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分析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专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孤独之旅说课稿语文

一、说教材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本文是在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的小说栏目中。

在新教材中编入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2、本课的知识体系
《孤独之旅》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学习这篇小说,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对课文的自主探究,学生就不能只是被动的倾听教师的讲解,被动的回答教师的提问。

所以我想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有兴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的涵义。

本课的阅读教学,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过程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说教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在情节与现实写照中得到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情节领悟,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快速阅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与文章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说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

【确定这样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我认为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请同学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导入(设计这样的导入目的是为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重点朗读体现人物心中的孤独感的段落,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设计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首先是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理解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几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小组合作完成)
3、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谈谈自己对杜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通过与同学老师对话,合作探究,激发阅读思维。

并通过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难点得以解决。

(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问题: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大自然对话,与小说中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理解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在探究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

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人生态度。

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

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