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算法基础——计算点到直线、射线、线段的距离
gis中点到直线的算法 -回复
gis中点到直线的算法-回复GIS中点到直线的算法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如何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
这在许多GIS应用中非常常见,例如计算一个点到一条道路的距离,或者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管道的距离。
下面将按照以下步骤详细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步:确定直线的方程要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首先需要确定直线的方程。
常见的直线方程有点斜式、一般式和截距式等。
不同的直线方程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但是最终结果都相同。
第二步: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指点到直线上某个点的垂直距离。
因此,需要使用点斜式或一般式方程来计算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点斜式方程给出了直线的斜率和一个直线上的点。
首先计算直线的斜率,然后使用点斜式方程将点代入,计算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一般式方程给出了直线的A、B和C系数。
将点的坐标代入一般式方程中,并做一些计算,可以得到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第三步:验证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否在线段上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得到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可能不在直线的段上。
为了验证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否在线段上,需要计算点到直线的投影点,并通过比较投影点和线段的端点,判断投影点是否在线段上。
计算点到直线的投影点需要使用线段的起点、终点和点斜式或一般式方程。
通过计算点到直线的投影点,可以检查投影点是否在线段的范围内。
第四步:计算点到直线段的距离如果点到直线的投影点在线段上,计算点到直线段的距离将给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这可以通过计算点到投影点的距离来完成。
第五步:实现算法并进行测试在GIS软件或编程环境中,可以实现点到直线的算法,并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通过提供一组点和线段的数据,并使用算法计算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然后与几何学方法进行比较,可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总结:GIS中点到直线的算法通过确定直线的方程,计算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验证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否在线段上,计算点到直线段的距离,最终实现了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最短距离的过程。
arcgis中求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arcgis中求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点与点、线之间最短距离距离计算中常会需要求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教程如下。
1、使⽤的⼯具:Arctoolbox----Analysis Tools----Proximity----Near⼯具。
2、注意:在求距离之前⼀定要先设置好坐标系统。
以下是案例:⼀、求多点与单个点的最短距离如图:要求下图中每个⿊⾊点(yd.shp)到红⾊五⾓星(tam.shp)的最短距离。
步骤:1、打开near⼯具:Arctoolbox----Analysis Tools----Proximity----Near2、这⾥添加你要求距离的点这⾥添加⽬标点,即到这个点的最短距离其他参数默认就⾏!完了点ok3、运⾏完后你要求的点的属性表⾥已经有到特定点的最短距离了⼀、求多点与单个点的最短距离如图:现要求下图中每个⿊⾊点(yd.shp)到与其最接近的蓝⾊点(dxz.shp)的最短距离。
步骤:1、打开near⼯具这⾥显⽰要求的最短距离!这个字段说明到哪个点是最短距离点,因为求的是单个点所以显⽰fid都为0(如yd.shp ⾥fid为0的点到tam.shp中fid为0的距离为10795383.6499)。
⽬前距离操作中Arcgis⽤fid来标⽰各个点,这点不⼤好。
2、这⾥添加你要求距离的点这⾥添加⽬标点,即dtz.shp⽂件其他参数默认就⾏!完了点ok3、这个时候在你要求的点的属性表⾥已经有到特定点的最短距离了。
三、求多点与某条线最短距离如图:现要求下图中每个⿊⾊点(yd.shp)到与蓝⾊线(dtx.shp)的最短距离.步骤:1、打开near⼯具这⾥显⽰要求的最短距离!这个字段说明到哪个点是最短距离点,如yd.shp上fid为0的点与dtz.shp上fid为0的点距离最近,距离为1511493.9867。
2、这⾥添加你要求距离的点这⾥添加⽬标⽂件,即线⽂件dtx.shp其他参数默认就⾏!完了点ok3、这个时候在你要求的点的属性表⾥已经有到特定点的最短距离了。
线段内部点和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规则
线段内部点和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规则一、线段内部点的定义:线段内部点是指在线段上的点,不包括线段的端点。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计算规则: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该点到直线上的垂线段的长度。
2.点到直线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 = |Ax1 + By1 + C| / √(A^2 + B^2),其中,A、B、C分别是直线Ax + By + C = 0的系数,(x1, y1)是点的坐标。
三、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计算规则:1.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是指从该点到线段上的垂线段的长度。
2.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 = |(x2 - x1)(y1 - y0) - (x1 -x0)(y2 - y1)| / √((x2 - x1)^2 + (y2 - y1)^2),其中,(x0, y0)是线段内部点的坐标,(x1, y1)和(x2, y2)是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四、点到直线距离的性质: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唯一的。
2.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直线的斜率无关。
3.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点的坐标有关。
五、线段内部点到线段距离的性质:1.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是唯一的。
2.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与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有关。
3.线段内部点到线段的距离与线段的斜率无关。
六、应用举例:1.计算直线2x + 3y - 6 = 0上一点(3, 2)到直线的距离。
2.计算线段AB中点M(2, 3)到线段AB的距离,其中A(1, 2),B(5, 6)。
线段内部点和点到直线距离的计算规则是几何学中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习题及方法:1.习题:计算直线2x + 3y - 6 = 0上一点(3, 2)到直线的距离。
答案:将点(3, 2)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得到23 + 32 - 6 = 0,计算得到12 + 6 - 6 = 12。
所以,点(3, 2)到直线的距离是12。
GIS算法基础
13
2.3 算法复杂性度量——时间复杂性
阶的增长 O符号 Ω符号 Θ符号 复杂性类与o符号
14
时间复杂性——阶的增长
观察下面几个算法(函数):
随着n越来越大,c将逐渐 不起作用
➢ 算法A:如果可以找到某个常量c>0,以大小为n的输
课程介绍 算法设计和分析
2
课程介绍——任务
本门课任务:对GIS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 及GIS应用过程中的基本算法以及其应用做 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3
课程介绍——算法
算法的起源与发展: ➢ 起源于9世纪,波斯数学家比阿勒.霍瓦里松
的著作《代数对话录》; ➢ 20世纪,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图灵论; 算法概念:指的是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具
2 算法设计与分析
2.1 概述 2.2 算法设计原则 2.3 算法复杂性度量 2.4 最优算法 2.5 算法的评价
9
2.1 概述
算法是解决问题精确方法的描述。 待解决问题的描述:
应该准确、简练、清楚,可以使用形式化的模型来 刻画问题。使用数学模型刻画问题是比较简明、严格的, 一旦问题形式化,就可以依据严格的模型对问题求解。
入时,算法的运行时间至多为cn2 ;
➢ 算法B:不同阶的函数(例如dn3)
➢ A与B作比较,常量并不起多大的作用
➢ 函数f(n)=n2logn+10n2+n,n越大低阶项影响越小。
➢ 算法A和B的运行时间分别为n2阶和n3阶的。函数f(n) 为n2logn阶的。
15
时间复杂性——阶的增长
时间复杂性:也叫渐进运行时间,指的是在算法运行时 间的函数中,去除低阶项和首项常数后余下的部分。
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在平面上,给定一个坐标系中的点和一条直线,我们经常需要计算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种计算在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和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方法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公式给定一条直线的一般方程式 Ax + By + C = 0,其中 A、B、C 是已知的常数,同时给定一个点 (x0, y0)。
那么,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istance = |Ax0 + By0 + C| / √(A^2 + B^2)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几何推导或向量的方法来得到。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应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示例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展示如何使用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公式。
假设有一条直线,其一般方程为 2x + 3y - 5 = 0,并给定一个点 (4, -1)。
我们要计算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 A、B、C 值提取出来,分别为 2、3 和 -5。
然后,我们将这些值代入公式:distance = |2*4 + 3*(-1) - 5| / √(2^2 + 3^2)= |8 - 3 - 5| / √(4 + 9)= |0| / √13= 0 / √13= 0因此,点 (4, -1) 到直线 2x + 3y - 5 = 0 的距离为 0。
方法二:点到直线的向量投影除了使用最短距离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向量投影的方法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种方法基于向量的性质,利用向量的内积来计算。
给定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为n = (A, B),并给定一个点p0 = (x0, y0)。
那么,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istance = |n⋅p0 - c| / ||n||其中,⋅表示向量的内积运算,||n||表示向量n的模(长度),c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示例让我们使用向量投影的方法来计算前面例子中点 (4, -1) 到直线 2x + 3y - 5 = 0的距离。
arcgis点到线的距离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空间分析工具来计算点到线的距离。
具体步骤如下:
1. 打开ArcGIS并加载需要计算距离的点和线数据。
2. 在“工具箱”中找到“空间分析工具”,并选择“缓冲区分析”工具。
3. 在“缓冲区分析”工具中,选择需要计算距离的点和线数据作为输入要素,并设置缓冲区距离参数。
4. 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缓冲区分析,生成缓冲区图层。
5. 在“工具箱”中找到“空间分析工具”,并选择“测量工具”。
6. 在“测量工具”中,选择生成的缓冲区图层作为输入要素,并选择需要计算距离的点和线数据作为目标要素。
7. 点击“确定”按钮运行测量工具,生成点到线的距离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点到线的距离时,需要确保点和线数据在同一个坐标系下,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另外,缓冲区分析可以用来生成点或线的缓冲区,而测量工具则可以用来计算点或线与缓冲区之间的距离。
arcgis计算两个点距离的公式
arcgis计算两个点距离的公式ArcGIS使用的公式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公式。
这个公式基于二维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定理,也称为勾股定理。
下面我将按照要求为你解释这个公式。
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欧几里得距离公式的基本概念。
在二维平面上,我们可以表示一个点的坐标为(x1, y1)和另一个点的坐标为(x2, y2)。
欧几里得距离公式用于计算这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distance = √((x2 - x1)²+ (y2 - y1)²)3. 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公式。
首先,我们计算x坐标的差值,也就是(x2 - x1),然后将其平方。
接下来,我们计算y坐标的差值,也就是(y2 - y1),然后将其平方。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平方差值相加。
最后,我们计算这个和的平方根,得到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2, 3)和B(5, 7)。
我们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distance = √((5 - 2)²+ (7 - 3)²)= √(3²+ 4²)= √(9 + 16)= √25= 5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5. 在ArcGIS中,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内置的函数或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Distance"函数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该函数需要传入点A和点B的坐标作为参数,并返回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总结:ArcGIS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使用了欧几里得距离公式,该公式基于二维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定理。
通过计算两个点的坐标差值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我们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ArcGIS提供了内置的函数和工具来计算并确定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arcgis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
arcgis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项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在ArcGIS中,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可以通过使用“点到点距离”工具来实现。
该工具可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并将结果以米或千米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个工具可以用于计算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无论这些点是在同一个图层中还是在不同的图层中。
为了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我们需要首先选择一个图层,该图层包含我们要计算距离的点。
然后,我们需要使用“选择”工具来选择所有的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打开“点到点距离”工具,并将所选点作为输入。
最后,我们需要运行该工具,并查看结果。
通过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规划和管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确定最佳的交通路线,或者确定最佳的农业种植区域。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评估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
在ArcGIS中,我们可以使用“点到点距离”工具来实现这个任务,并将结果以米或千米的形式
呈现出来。
通过计算坐标间的平均距离,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一、知识要点1. 点00()P x y ,到直线x a =的距离0d x a =-;点00()P x y ,到直线y b =的距离0d y b =-; 2. 点00()P x y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0022Ax By Cd A B++=+;3. 点00()P x y ,到直线l y kx b '=+:的距离0021kx y b d k-+=+;4.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求得两平行线110l Ax By C ++=:与22120()l Ax By C C C ++=≠间的距离1222C C d A B -=+.推导方法如下:由于A B ,不同时为零,不妨设0A ≠,令0y =,得直线1l 与x 轴的交点10C P A ⎛⎫- ⎪⎝⎭,,点P 到直线2l 的距离12122222C A C C C A d A BA B⎛⎫-+ ⎪-⎝⎭==++即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当0A =时,公式1222C C d A B -=+也成立.二、应用指南要牢记上述公式的特点及应用条件,重点掌握公式0022Ax By Cd A B++=+及其应用;还要会利用所得到的方程求点的坐标或求直线方程中的参数、求轨迹方程;有些问题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抓住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突破口,就能找到解题捷径.平行线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可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三、解题指导 1. 求距离例1 已知(23)(21)(02)A B C ---,,,,,,求ABC △的面积. 分析:欲求ABC △的面积,可先求出直线AB 的方程,再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解:由两点式,可求出直线AB 的方程为:240x y --=,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等于ABC △中AB 边上的高h ,0224855h -⨯-==,又25AB =,182ABC S AB h ∴==△·.2. 求点的坐标例2 求直线220l x y --=:上到直线230l x y '+-=: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 解:设()P a b ,为直线l 上到l '的距离为5的点,则220a b --=,22b a =-,所以点P 的坐标为(22)a a -,.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44355a a +--=,125a ∴=或25.所求点的坐标为121455⎛⎫ ⎪⎝⎭,或2655⎛⎫- ⎪⎝⎭,.3. 求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确定直线方程中的参数,从而求得直线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列方程可求动点的转迹方程.例3 已知正方形的中心为直线220x y -+=和10x y ++=的交点,正方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350x y +-=,求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由方程组22010x y x y -+=⎧⎨++=⎩,的解,可得正方形的中心为(10)-,. 设正方形相邻两边的方程为30x y p -+=和30x y q ++=. 因为中心(10)-,到四边距离相等,故有3151101010p q -+---+==.12123975p p q q ∴=-===-,,,(舍去).∴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330x y --=,390x y -+=,370x y ++=.例4 点()P x y ,到定点(30)M ,的距离与到直线433x =的距离之比为3:2,求点()P x y ,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意,得22(3)32433x y x -+=-. 化简,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2244x y +=.4. 求最值(创新应用型)例5 已知51260x y +=,求22(4)x y -+的最小值.解:22(4)x y -+的最小值是点(40)P ,到直线51260x y +=的距离22540604013512d ⨯+-==+, ∴ 所求最小值为4013.四、感悟与体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常用的基本公式之一.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最值问题、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与点到直线的距离有关,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解决许多重要问题.随着对解析几何的深入学习,我们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会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坐标点线间距离公式
坐标点线间距离公式在几何学中,经常需要计算两个点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这种距离计算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比如在地图上计算两个城市的距离,或者在工程中计算一点到一个参考线的垂直距离。
为了计算坐标点到线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假设有点A(x1, y1)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B(x2, y2)、C(x3, y3),我们想要计算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步骤1:计算直线BC的长度(线段长度公式)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线段BC的长度。
根据线段的长度公式,可以得出:BC = sqrt((x3 - x2)^2 + (y3 - y2)^2)这个公式使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线段的长度。
步骤2:计算点A在直线BC上的投影点D的坐标下一步,我们需要计算点A在直线BC上的投影点D的坐标。
点D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D = ((x3 - x2) * (x2 - x1) + (y3 - y2) * (y2 - y1)) / BC^2yD = ((x3 - x2) * (y2 - y1) - (y3 - y2) * (x2 - x1)) / BC^2这些公式使用了线段向量的点积和叉积来计算点D的坐标。
步骤3:计算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点A和点D的坐标来计算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点A到点D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D = sqrt((x1 - xD)^2 + (y1 - yD)^2)这个公式使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点A到点D的距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坐标点A到线段BC的距离的公式如下:AD = sqrt((x1 - (((x3 - x2) * (x2 - x1) + (y3 - y2) * (y2 - y1)) / B C^2))^2 + (y1 - (((x3 - x2) * (y2 - y1) - (y3 - y2) * (x2 - x1)) / BC^ 2))^2)在以上公式中,x1和y1是点A的坐标,x2和y2是线段BC的起点坐标,x3和y3是线段BC的终点坐标。
gis常用公式
gis常用公式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提供了一种全面、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在GIS中,有许多常用的公式和技巧,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GIS公式。
1. 距离计算公式在GIS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
这可以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来实现。
假设有两个点A和B,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
那么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d = ((x2-x1)^2 + (y2-y1)^2)^(1/2)2. 面积计算公式在GIS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这可以通过计算多边形的边界和顶点坐标来实现。
假设有一个多边形,它的边界由一系列点的坐标组成。
那么这个多边形的面积A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A = (1/2) * |(x1*y2 + x2*y3 + ... + xn*y1) - (y1*x2 + y2*x3 + ... + yn*x1)|3. 插值公式在GIS中,插值是一种用于推测未知区域值的方法。
常用的插值方法之一是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
假设有一组已知点的值和坐标,我们想要推断其他位置的值。
那么某一位置的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w1*v1 + w2*v2 + ... + wn*vn) / (w1 + w2 + ... + wn)其中,vi表示已知点i的值,wi表示位置与已知点i之间的距离的倒数。
4. 空间缓冲区公式在GIS中,空间缓冲区是一种用于分析和展示与某个位置或要素相邻的区域的方法。
假设有一个点或线或面,我们想要找到与它相邻的区域。
那么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缓冲区的边界:B = P + r其中,B表示缓冲区的边界,P表示点或线或面的边界,r表示缓冲区的半径或宽度。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GIS公式,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并为地理决策提供支持。
arcgis_点与面最远距离_概述说明
arcgis 点与面最远距离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arcgis中点与面之间的最远距离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在GIS 领域,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点与面之间的距离,例如城市规划、交通网络分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使用arcgis中提供的工具和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点与面的最远距离计算,并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展开:-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 正文:从ArcGIS简介开始,详细介绍点与面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以及其应用场景。
- 方法与实现:介绍ArcGIS中点与面最远距离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提供简单步骤说明。
-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数据描述,展示并分析点与面最远距离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误差探讨。
- 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归纳,并展望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arcgis中点与面最远距离概念的全面了解,并掌握使用arcgis进行点与面最远距离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取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同时,本文也将进一步探讨该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ArcGIS简介ArcGIS是一种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它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来分析、管理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通过ArcGIS,用户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
2.2 点与面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点与面之间的距离计算是一项常见的空间分析任务。
在ArcGIS中,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点与面之间的距离,包括欧氏距离、最短路径距离和最远距离等。
欧氏距离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它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计算点与面之间的欧氏距离时,ArcGIS会将点投影到与面相同的坐标系上,然后计算点到最近面上像元中心的距离。
GIS算法基础
5 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 (3-1)
我们分两步确定两条线段是否相交:
(1)快速排斥试验 设以线段 P1P2 为对角线的矩形为R, 设以线段 Q1Q2 为对角线 的矩形为T,如果R和T不相交,显然两线段不会相交。 (2)跨立试验 ! 如果两线段相交,则两线段必然相互跨立对方。若P1P2跨立 Q1Q2 ,则矢量(P1 - Q1)和(P2 - Q1)位于矢量(Q2 - Q1)的两侧,即 (P1-Q1)×(Q2-Q1)*(P2-Q1)×(Q2-Q1)<0。上式可改写成 (P1-Q1)×(Q2-Q1)*(Q2-Q1)×(P2-Q1)>0。1Biblioteka 判断线段是否在多边形内(5-3)
证明如下: 命题1: 如果线段和多边形的两相邻交点P1 ,P2的中点P’也在多边 形内,则P1, P2之间的所有点都在多边形内。 证明: 假设P1,P2之间含有不在多边形内的点,不妨设该点为Q, 在P1, P’之间,因为多边形是闭合曲线,所以其内外部之间有 界,而P1属于多边行内部,Q属于多边性外部,P’属于多边性内 部,P1-Q-P’完全连续,所以P1Q和QP’一定跨越多边形的边界, 因此在P1,P'之间至少还有两个该线段和多边形的交点,这和P1P2 是相邻两交点矛盾,故命题成立。证毕。
第二章 GIS算法的几何基础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判断折线是否在多边形内 判断多边形是否在多边形内 判断矩形是否在多边形内 判断圆是否在多边形内 判断点是否在圆内 判断线段、折线、矩形、多边形是否在圆内 判断圆是否在圆内 计算两条共线的线段的交点 计算线段或直线与线段的交点 求线段或直线与圆的交点
GIS算法的几何基础
1 维数扩展的9交集模型 2 矢量的概念 3 折线段的拐向判断 4 判断点是否在线段上 5 判断两线段是否相交 6 判断线段和直线是否相交 7 判断矩形是否包含点 8 判断线段、折线、多边形是否在矩形中 9 判断矩形是否在矩形中 10 判断圆是否在矩形中 11 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 12 判断线段是否在多边形内
高校本科GIS专业《GIS算法基础》课程建设刍议
1 前言 . 目前全 国开设本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 息系 统 专 业 的 高 校 中 ,绝 大 部 分 开设 了 《 I 法基 础 》 G S算 课程 , 然 其 教 学 大 纲 略 虽 有 不 同 , 课 程 目标 基 本 相 似 , 要 思 想 但 主 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基 本 的 GI S算法 原理,培养学生 的程序 设 计 能 力 , 后 续课 程 的 学 习 以及 实 践 应 用 为 打 下 坚 定 的基 础 。 2 课程 开设 的 主要 问题 . 通过对 国内部分高校调研 , 发现本课 程 的开 设 总体 状 况 并 不乐 观 , 设 的水 平 开 亦参 差 不齐 , 主要 存 在 的 问题 集 中于 课 程 开设 的 针对 性 、 学 资 源 以及 开 设 方 法 等 教 几个方面。 21 对 性 不强 .针 G S算 法 作 为 处 理 空 间领 域 各 种 问 I 题 的求解方法 , 有着鲜 明的特 点: 首先 , 空 间领域中各种模型之间的密切关系 , 使得 GI S算法和众 多空间领域 的研 究关系 密 切 , 仅 局 限 于 地 学 领 域 , 此 之 外 如 交 不 除 通、 流、 物 资源 管理 、 电力 、 网等 都会 经 管 常使用到 , 因而在教学 过程 中, 首先应明 确 G S算 法 的 应 用领 域 , 现 其 重 要 性 I 体 其 次, I 法的操作对 象为空 间数 据 , G S算 涉及到众多复杂的空间运算 , 空间数据结 构 的 特 殊性 及 空 间运 算 的复 杂 性 , 其采 使 用 的数据结构也更为复杂 ;再次 , I G S算 法 所 要 处理 问题 的不 确 定 性 更 为突 出 , 因 而和一般算法相 比, 过程 复杂 。 22教学资源不足 - G S算 法 基 础 作 为 新 兴 学 科 的 一 门 I 专 业 基础 课 , 教学 资 源 不足 的 问题 尤其 突 出。现阶段主要有科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地 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 ( 理信息算法 、 媸b 基石》 } 等教材, I : 总体上讲, 可选用教材的数量 相 对较少 , 以上教 材和 G S专业 中 的其 它 I 课程教材比较, 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重复 , 这就限制了课程教材的选择; 另有部分学校 亦选用计算机算法相关的专著、 教材作为课 程教材, 因其讨论的主要是计算学科中常用 的通用算法, 对于 G S中的应用而言 , I 针对
GIS算法
根据老师PPT非常粗略整理出来的,还有未涉及到的重点大家自己增加第一章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也就是说,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算法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输入、有输出。
算法设计的原则1.正确性:是指对于一个问题,之所以将其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如果一个算法自身有缺陷,或者不适合于问题的求解,那么该算法将不会解决问题。
2.确定性:是指算法的每个步骤必须含义明确,对每种可能的情况,算法都能给出确定的操作。
即采用同一种算法,在同样的条件下无论计算多少次,始终能够得到确定的结果。
3.清晰性:一个良好的算法必须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算法的设计要模块化。
模块化的目的是使算法结构清晰,容易阅读,容易理解,容易测试,容易修改。
时间复杂度:假如,随着问题规模n 的增长,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f(n)的增长率相同,则可记作:T(n)=O(f(n))称T(n)为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被定义为算法的空间复杂性。
空间复杂性包括程序中的变量、过程或函数中的局部变量等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以及系统为了实现递归所使用的堆栈两部分。
算法的空间复杂性一般也以数量级的形式给出。
第二章九交模型设有现实世界中的两个简单实体A、B,B(A)、B(B)表示A、B的边界,I(A)、I(B)表示A、B的内部,E(A)、E(B)表示A、B外部。
dim(dimension) 的返回值:有-1 ,0 ,1 ,2.•T: 交集存在,dim=0 , 1 或 2 ;•F: 交集不存在,dim=-1 ;•0: 交集存在,但其最高维度必须是0 ;•1: 交集存在,但其最高维度必须为 1 ;•2: 交集存在,但其最高维度必须为 2 ;运用维数扩展法,将9IM进行扩展,利用点、线、面的边界、内部、余之间的交集的维数来作为空间关系描述的框架。
对于几何实体的边界,它是比其更低一维的几何实体的集合。
arcgis中提取线要素长度
arcgis中提取线要素长度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线要素。
在GIS中,线要素是指由一系列点连接而成的线段,它可以代表道路、河流、管道等地理实体。
而线要素的长度则是指线段的实际长度,通常以米或千米为单位。
在ArcGIS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来提取线要素的长度。
下面我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使用“测量工具”在ArcGIS中,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叫做“测量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测量线要素的长度。
打开ArcGIS软件,在工具栏中找到“测量工具”图标,点击打开该工具。
然后,在地图视图中找到需要测量的线要素,点击起点,然后沿着线要素拖动鼠标,直到到达终点位置。
在拖动过程中,软件会实时显示出线要素的长度。
当到达终点位置后,松开鼠标,线要素的长度会显示在测量工具的界面上。
方法二:使用“字段计算器”除了使用测量工具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字段计算器”来提取线要素的长度。
打开ArcGIS软件,在图层管理器中找到需要提取长度的线要素图层,右键点击该图层,选择“打开属性表”。
在属性表中,找到需要添加长度字段的列,右键点击该列的表头,选择“添加字段”。
在添加字段的对话框中,输入字段名,选择字段类型为“浮点型”,长度为“大于等于10”,小数位数为“2”。
点击确定后,会在属性表中添加一个新的字段。
然后,右键点击新添加的字段的表头,选择“计算属性”。
在计算属性的对话框中,选择“使用VBScript”作为计算语言,输入表达式“!shape.length@kilometers!”,然后点击确定。
完成上述操作后,线要素的长度就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在新添加的字段中。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提取线要素的长度。
这对于进行道路长度测量、管道敷设规划等工作非常有帮助。
总结一下,本文介绍了在ArcGIS中如何提取线要素的长度。
我们可以使用测量工具或者字段计算器来实现这一功能。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GIS数据处理中有所帮助。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是指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直线公式,可以求出一点到某条直线的距离。
先来看一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直线的公式,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即斜率公式。
将直线改写为Ax+By+C=0的标准格式形式,其中A=y2-y1, B=x1-x2, C=x2y1-x1y2。
再来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x0,y0)到 Ax+By+C=0的直线的距离d=
|A*x0+B*y0+C|/sqrt(A*A+B*B)。
其中sqrt(A*A+B*B)为该直线的斜率的平方根。
即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就是该点坐标替换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公式的值。
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公式,可用于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导航等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机器人导航中,可通过该公式来判断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为机器人自动避障。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可通过该公式进行物体的跟踪,为自动场景拍摄、停车辅助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从上面可以看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到线的距离,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了解并能够使用这个公式,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提高我们的工程能力。
求点线距离的方法
求点线距离的方法咱先说说最基础的,如果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有个点的坐标是(x_0,y_0),直线方程是Ax + By+ C = 0这种一般式呢。
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就超级好用啦,距离d=(Ax_0+By_0 + C)/(√(A^2 + B^2))。
这个公式就像一个小魔法棒,只要把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的系数往里面一塞,就能算出距离来呢。
不过要小心符号啥的哦,可别算错啦。
要是没有直接给这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呢?比如说给了斜截式y = kx + b,咱可以把它化成一般式kx - y+ b = 0,然后再用公式。
还有一种情况呢,如果是在空间里,有个点和一条直线。
这时候就有点复杂啦。
咱们可以先找到直线上的一个点,再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
然后从那个点到我们要求距离的点做一个向量,用向量的知识来解决。
这个就像是在空间里搭积木,要一步一步来。
宝子们,其实求点线距离呀,就像是在玩一个找路的游戏。
点就像是你站的地方,线就像是远方的一条小路,你要找到从你这儿到小路最短的距离。
有时候,咱们还可以用几何的方法。
比如说,如果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刚好是某个三角形的高,那咱们可以先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边长,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高来反推出高,也就是点线距离啦。
总之呢,求点线距离有不少办法,不管是用公式还是用几何的小技巧,只要能算出正确答案,那就是好办法。
宝子们在做题的时候,要灵活一点,多想想哪种方法更适合这个题目哦。
就像做菜一样,有时候煎着好吃,有时候煮着香,咱们得根据食材(题目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做法(解题方法)呢。
加油呀,宝子们,数学的世界虽然有点小复杂,但也超级有趣呢!。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平面点到直线距离点(x0, y0),直线:A*x+B*y+C=0,距离d。
d=|A*x0+B*y0+C|/√(A*A+B*B)空间点到平面距离点(x0, y0, z0),平面:A*x+B*y+C*z+D=0,距离d。
d=|A*x0+B*y0+C*z0+D|/√(A*A+B*B+C*C)空间点到直线距离点(x0, y0, z0),直线L(点向式参数方程):(x-x l)/m=(y-y l)/n=(z-z l)/p=t。
(1)式(1)的注释:点(x l, y l, z l)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向量(m, n, p)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方程的参数。
空间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两个平面方程联立)转换为点向式方程的方法,请参考《高等数学》空间几何部分。
设点(x0, y0, z0)到直线L的垂点坐标为(x c, y c, z c)。
因为垂点在直线上,所以有:(x c-x l)/m=(y c-y l)/n=(z c-z l)/p=t (2)式(2)可变形为:x c=m*t+x l, y c=n*t+y l, z c=p*t+z l. (3)且有垂线方向向量(x0-x c, y0-y c, z0-z c)和直线方向向量(m, n, p)的数量积等于0,即:m*(x0-x c)+n*(y0-y c)+p*(z0-z c)=0 (4)把式(3)代入式(4),可消去未知数“x c, y c, z c”,得到t的表达式:t=[m*(x0-x l)+n*(y0-y l)+p*(z0-z l)]/(m*m+n*n+p*p) (5)点(x0, y0, z0)到直线的距离d就是该点和垂点(x c, y c, z c)的距离:d=√[(x0-x c)^2+(y0-y c)^2+(z0-z c)^2] (6)其中x c, y c, z c可以用式(3)和式(5)代入消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到线距离的计算1、作业说明1.1 任务点到线距离的计算(包括直线、射线、线段)1.2 要求人机交互,鼠标屏幕取点进行计算,输出计算结果2、程序说明2.1 大体上分三步进行:2.1.1 首先进行画线操作:鼠标在屏幕上取两点(鼠标左键两点)1、画线段直接利用DrawLine函数,将在屏幕上获取的两点坐标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即可。
2、画直线由于直线是无限的,所以此时要借助于屏幕上所取两点的直线方程,通过求出与所在容器边缘的交点,结合具体情况,将求出的交点的坐标传递给DrawLine函数的参数,即可画出当前范围内的直线形状。
3、画射线画射线与画直线的思路大致相同,不过需判断射线的方向,此处借助所取的第二个点和第一个点的位置关系判断方向,最后再将所取的第一个点和求得的射线方向与容器边缘的交点坐标传递给DrawLine函数的参数即可。
2.1.2 开始绘制第三个点(鼠标右键取该点)借助于DrawEllipse函数(详情参见代码部分)2.1.3 线和点绘制完成后,开始进行距离的计算1、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直接利用点到线之间的距离公式2、点到线段的距离:由于点在线段上的投影可能不在线段上,故还需要求出点到线段两端点坐标的距离,再将最小值作为结果输出3、点到射线的距离:同理,若点的投影不在射线上,则其最小距离为点到射线起始端点的距离2.2 窗体界面介绍首先是ComeBox,对其添加三项:计算点到线段的距离、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计算点到射线的距离在PictureBox里进行点和线的绘制,在TextBox里显示点到线的距离值3、源代码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System.Windows.Forms;namespace me{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public Form1(){InitializeComponent();}//首先定义两个变量:屏幕上所取的两个点private Point m_ptStart; private Point m_ptEnd;//定义两个集合:myplist存放用于画线的两个点,pt存放第三个点List<Point> myplist = new List<Point>();List<Point> pt = new List<Point>();//result用来存放点到线的距离值double result;//自定义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double ptdis(Point p0, Point p1){return System.Math.Sqrt((p1.X - p0.X) * (p1.X - p0.X) + (p1.Y - p0.Y) * (p1.Y - p0.Y));}//自定义最大最小值函数double max(double x, double y){return x > y ? x : y;}double min(double x, double y){return x > y ? y : x;}//自定义方法:点和线之间的距离double pldis(Point p0, Point p1, Point p2){double result;double A = p2.Y - p1.Y;double B = p1.X - p2.X;double C = p2.X * p1.Y - p1.X * p2.Y;result = System.Math.Abs(A * p0.X + B * p0.Y + C) /System.Math.Sqrt(A * A + B * B);return result;}//自定义方法:获取点在线上的投影Point GetProjectPt(Point p0, Point p1, Point p2){Point ProjectPt=new Point();if (p2.X == p1.X){ProjectPt.X = p1.X;ProjectPt.Y = p0.Y;}else{double k = (p2.Y - p1.Y) / (p2.X - p1.X);ProjectPt.X = (int)((k * p1.X + p0.X / k + p0.Y - p1.Y)/(k+1/k));ProjectPt.Y = (int)(-1 / k * (ProjectPt.X - p0.X) + p0.Y);}return ProjectPt;}/*当comboBox1里面的项改变时,清除之前的所有数据比如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清除点到线段的距离*/private void comboBox1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myplist.Clear();textBox1.Text = "";Graphics g = pictureBox1.CreateGraphics();g.Clear(Color.White);}// 对pictureBox1的MouseDown事件进行编辑,当鼠标按下时,会产生哪些操作private void pictureBox1_MouseDown(object sender, MouseEventArgs e){Pen blue = new Pen(Color.Blue, 3);Graphics g = pictureBox1.CreateGraphics();//当按下鼠标左键时,在屏幕上取两点画线if (e.Button == MouseButtons.Left){Point p = new Point(e.X, e.Y);myplist.Add(p);}//当按下鼠标右键时,在屏幕上取第三个点if (e.Button == MouseButtons.Right){Point p = new Point(e.X, e.Y);pt.Clear();//改变所取的第三个点时,清除上一次的数据(距离)和图形(点)g.Clear(Color.White);pt.Add(p);//此处将第三个点画成椭圆形式g.DrawEllipse(blue, pt[0].X, pt[0].Y, 1, 1);//在取点的同时,进行点到线距离的计算,并将结果值显示在textBox1上Point p3 = new Point();p3 = GetProjectPt(pt[0], m_ptStart,m_ptEnd);//获取点在线上的投影点//分情况讨论if(comboBox1.Text=="计算点到线段的距离"){if (p3.X >max(m_ptStart.X,m_ptEnd.X ) || p3.X < min( m_ptStart.Y,m_ptEnd.Y)){//点在线段上的投影不在线段上double dis1 = ptdis(pt[0], m_ptStart);double dis2 =ptdis(pt[0], m_ptEnd);result = min(dis1, dis2);}elseresult = pldis(pt[0], m_ptStart, m_ptEnd);}if(comboBox1.Text=="计算点到射线的距离"){if (p3.X < myplist[0].X) //点在射线上的投影不在射线上result = ptdis(pt[0], m_ptStart);elseresult = pldis(pt[0], m_ptStart, m_ptEnd);}if (comboBox1.Text == "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result = pldis(pt[0], m_ptStart, m_ptEnd);textBox1.Text = result.ToString(); //将结果显示在textBox1上}//开始画线if (myplist.Count > 1){//A、B、C分别是直线一般方程中的三和参数,即A*x+B*y+C=0double A = myplist[1].Y - myplist[0].Y;double B = myplist[0].X - myplist[1].X;double C = myplist[1].X * myplist[0].Y - myplist[0].X * myplist[1].Y; //通过switch语句,输入comboBox1的文本内容,判断将要进行哪一种操作switch (comboBox1.Text){case"计算点到线段的距离":{ //起点和终点即为屏幕上所取的两个点m_ptStart = myplist[0];m_ptEnd = myplist[1];break;}case"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画直线时,需要将起始点和pictureBox1容器边缘交点联系起来{ //起点坐标m_ptStart.Y = 0;m_ptStart.X = (int)(-C / A);//终点坐标m_ptEnd.Y = pictureBox1.Height;m_ptEnd.X = (int)(-(C + B * m_ptEnd.Y) / A);break;}case"计算点到射线的距离"://画射线时同样要考虑到线与pictureBox容器边缘的交点,比较困难的是判断射线方向(借助于所取两点的位置关系){Point p0 = new Point();Point p1 = new Point();//起点坐标if (myplist[1].Y == myplist[0].Y){p0.Y = myplist[0].Y; p0.X = 0;p1.Y = myplist[0].Y; p1.X = pictureBox1.Width;}else{p0.Y = 0;p0.X = (int)(-C / A);//终点坐标p1.Y = pictureBox1.Height;p1.X = (int)(-(C + B * p1.Y) / A);}//结合所取两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最终传递给DrawLine的是哪两点if (myplist[1].Y >= myplist[0].Y){m_ptEnd.X = p1.X;m_ptEnd.Y = p1.Y;}else{m_ptEnd.X = p0.X;m_ptEnd.Y = p0.Y;}m_ptStart = myplist[0];break;}}g.DrawLine(blue, m_ptStart, m_ptEnd);//画线}}}}4、结果展示实现功能:首先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将要计算点到哪种线的距离,选择好后,鼠标左键取两点自动画线,之后鼠标右键取点,在取点的同时,会自动显示距离值,并且在选取下一个点时,上一组的数据自动清除4.1 计算点到线段的距离4.2 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4.3 计算点到射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