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新闻记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互联网对新闻记者的影响
学号:20131004031 班级:161131 姓名:王忠艳
【摘要】“网络时代”催生了新媒体这一传播领域。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中,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到了新闻业的肌体。那么对于现在的新闻记者或者有志于从事记者职业的人来说,他们又将如何调整自身去适应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笔者拟从互联网环境下,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论述,试图找到一些合理的应对之策。
【关键字】互联网;新闻渠道;新媒体
在传播历史上,想要达到5000万受众,广播用了接近40年,电视用了大约15年,而万维网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无疑,互联网所用的时间更短。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亿2000万用户的全球媒介。而早在1998年年底,全球已有超过1500家网上报纸。由于网络改革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同时信息处理变得更快和更廉价,于是带来了如商业周刊所称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催生了新媒体这一传播领域。
在网络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原有的新闻制作和发布方式被极大地改变。同时,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中,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把传统媒体推到了存亡的风口浪尖上,即使笔者对纸媒有着无比深厚的情感,也不禁开始暗暗盘算着纸媒是否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
不管外界对“移动终端取代纸媒”这一观点持何种态度。我们如今再讨论新闻业时,已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到新闻业的肌体:一方面,它成为新闻实践的活跃平台,为新闻业提供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新闻实践的一部分,在或明或暗地改变着传统新闻业的面貌。
那么对于现在的新闻记者或者有志于从事记者职业的人来说,他们又将如何调整自身去适应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笔者拟从互联网环境下,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论述,并试图找到一些合理的应对之策。
一、记者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媒体生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种对传统媒体强烈的危机感,使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2014年9月25日,21世纪传媒公司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行人沈颢被警方带走后写道。
互联网环境下,那个让无数人看到新闻理想而走上新闻道路的“新闻精神导师”———沈颢,竟然在媒体转型的急于求成与短期经济利益的利令智昏下,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让商业利益绑架了自己的公信力和原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透过沈颢这一典型人物。或许我们可以窥见记者这一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无论是新媒体的冲击还是已经到来的“全媒体”、“自媒体”时代,似乎都预示着专业型记者的地位正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在这种综合力量的冲击下,记者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
身份变得模糊。20 世纪,在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助力下,记者这一职业获得了社会认同,其职业身份逐渐清晰。互联网的出现让新闻专业主义话语逐渐失去了说服力,也让记者的身份变得模糊,同时使记者成为了一个难以定义的职业。互联网对新闻业及其职业身份的挑战仍在继续,记者也许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再次踏上寻找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路程。1
与此同时,大量“公民记者”的涌现增加了这一职业定位的模糊性。2005年7月7日伦敦遭遇连环爆炸事件中,第一张关于爆炸发生的图片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用手机拍摄下来的。虽然这张第一手照片不够清晰,但它即刻被全世界的新闻网站和其他的媒体争相转载———这充分说明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数字化媒介让每一个人都具有了成为新闻播报者的能力,使他们可以随时记录和刊载事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他们掌握了很多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2007 年,一位美国律师出版了一本名叫《我们现在都是记者》(We Are All Journalists Now) 的书。书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非专业记者与专业记者之间的身份界限已经模糊,美国应该改变法律,让网络上非专业的“公民记者”获得与媒体专业记者一样的权利与地位。
美国出现这种现象后,舆论哗然。这已经足够让正在从事新闻行业或者正打算从事新闻专业的人士人人自危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人人都是记者,那么职业记者该怎么办?而据搜狐资料显示,面对公民记者带来的挑战,美国的主流媒体大都没有像对待公共新闻那样作出强硬的回应。他们的应对方式一是“收编”,即与优秀的公民记者签订聘用合同。二是“引入”,例如CNN 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办了公民记者专栏,让他们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稿。
因此,现阶段,不仅记者的身份变得模糊,职业记者对新闻的掌控权也在不断地受着来自外界力量的冲击。
新闻渠道控制力减弱。传统新闻业者(传统记者)作为新闻渠道的把控者,如今其渠道控制力被逐渐削弱;渠道控制力的改变,先是表现为从纸媒到门户,继而表现为从门户到社交媒体(微博等)产品。
普通网民作为新闻发布者和传播者的新闻或“草根”新闻形态,也在日益推动整个新闻生产向社会化发展。知乎上有网友说,传统的新闻媒体从业者已经无法掌控更快更高效的新闻运作方式。无论记者如何加强自身,第一个列车追尾的新闻也只会从列车上的乘客手机上发出,这正是当下在媒体环境中的一个可怕的事实。
我想,如今没有哪个新闻从业者会天真地以为,自己还能够控制新闻渠道。他们能够控制的,其实只有内容。不幸的是,内容本身恰恰是难以掌控的。
难以平衡新闻的“深”与“快”。翻开当天的报纸就会发现很多消息早就在昨天晚上甚至更早网上就已经曝出来了。这让我想起了纪录片《头版内幕》中那个新媒体写手无法容忍和自己的同伴David Carr讨论他早在网络上看过的新闻的场景。
网络的普及,加快了整个新闻行业的新闻生产速度。速度提升的结果是:受众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选择信息;而可以接触到繁多的信息,在迅速了解信息的过程中,民众的阅读习惯无疑发生了改变。如今他们往往是“为了获取信息而去获取信息”,重事件、轻分析。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记者越发难以在“深”和“快”中掌握平衡。我校《南望山人报》也面临这种困境,在进一步追求“深度”的路上不得不放慢了出版的速度。由原来的每学期2-3期缩减为现在的每学期1期。
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追踪线人变得格外容易。面对面的采访被电子邮件和视频通话取代,记者甚至都不用与新闻当事人取得联系,只要看看他的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都说了什么,再收集一下网络上各方的评论,就能拼凑出一篇新闻稿。
1郑一卉.互联网时代: 谁是记者?.现代传播,2014,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