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1

合集下载

实验五 青霉素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_百替生物

实验五  青霉素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_百替生物

实验五青霉素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实验目的]1、掌握培养基的原理2、了解培养基优化的原理和试验设计方法3、通过实验确定青霉素发酵的较适培养基[实验原理]1、掌握培养基的原理a碳源、氮源许多碳源和氮源都是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如淀粉、黄豆饼粉等,用这类原料作为培养基时,微生物必须要具备分泌胞外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但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具备这种能力的.相应的酶水解/葡萄糖:成本高b代谢的阻遏和诱导碳源、氮源: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注意快速利用的碳(氮)源和慢速利用的碳(氮)源的相互配合葡萄糖:具体利用葡萄糖产生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阻遏或抑制某些产物合成所需的酶系的形成或酶的活性.氮源的诱导或阻遏:蛋白酶类,受培养基中蛋白质或多肽的诱导,而受铵盐、硝酸盐的阻遏;应以有机氮源为主c合适的C、N比碳氮:过多则容易形成较低的pH;不足则容易引起菌体的衰老和自溶,显著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

氮源:过多,菌体生长过于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

碳氮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氮源需求高;孢子生长阶段氮源需求低.100:(0.2~2.0)d pH的要求微生物在利用营养物质后,由于酸碱物质的积累或代谢酸碱物质的形成会造成培养体系的pH的波动.因而在配制培养基选取营养成分时,除了要考虑营养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其代谢后对培养体系pH缓冲体系的影响2、培养基优化的原理和试验设计方法a培养基优化的基本原理一个批发酵(流加发酵):可以分为生长期和产物形成期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菌体的生长,目的是使长好的菌体能够处于最佳的产物合成状态,即如何控制有利于微生物催化产物合成所需酶系的形成。

第二阶段:控制产物的合成;找出影响反应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控制使产物的形成速度处于最佳或底物的消耗最经济。

b实验设计方法单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多因子实验确定各成分对培养基的影响大小及适宜浓度多因子: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获得所需的结果,正交实验设计、相应面分析等为了追求可比性,正交表中的每个水平都要有适当的重复。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运行优化参数实验探索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运行优化参数实验探索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运行优化参数实验探索青霉素发酵过程的运行优化参数实验探索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生产过程中的发酵过程对于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索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运行优化参数,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不同参数对青霉素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参数范围,为青霉素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指导。

一、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青霉素的生产主要通过发酵过程进行,而发酵过程中的运行优化参数对于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发酵过程中的运行优化参数,探索其最佳范围,对于青霉素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包括:青霉素菌株、培养基和发酵设备。

培养基的配方为:糖类,氮源,无机盐和其他辅料。

2. 实验设计:本实验将考察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运行优化参数对产量的影响。

所测试的参数包括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值、发酵液浓度以及氧气供应量。

通过对不同参数下的发酵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对产量有着最显著影响的参数范围,为后续的优化提供依据。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发酵设备以及青霉素菌株。

(2)接种:将青霉素菌株接种于含有适当浓度培养基的发酵液中,放置于发酵设备中进行培养。

(3)参数调控:根据实验设计,调控发酵设备中的运行参数,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量等。

(4)发酵:在设定的发酵条件下,对青霉素菌的生长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并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5)分析: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相关的分析,如青霉素的产量测定、液态培养基成分分析等。

(6)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参数对青霉素产量的影响,并找出最佳参数范围。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发酵温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发酵温度可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但当温度过高时,会对菌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使得产量降低。

因此,发酵温度的最佳范围应在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内选择。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控制的要点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控制的要点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控制的要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青霉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生产的核心是发酵工艺。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首先,选择高产菌株进行培养,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将菌株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氧气供应条件下进行培养。

发酵过程中,菌株会产生青霉素,但同时也会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如杂质和有毒物质。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发酵工艺和控制条件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采用溶剂萃取法,通过合适的溶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提取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有毒物质,提高青霉素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蒸馏、吸附和色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青霉素的特性和所需纯度进行选择,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青霉素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原辅料的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成品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首先,需要对原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发酵过程的控制、提取和纯化过程的监测等,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最后,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纯度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规范、建立质量检验实验室、培训员工等。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接受监督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总之,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支持。

医学人员应加强对青霉素的了解,提高对药品质量的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1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1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1)吴树坤(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2级生物工程 201210902029) 摘要:本文总结了各种过程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复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方法,优化控制1 引言目前,青霉素是世界各国需求量最大的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

高成本和高能耗是其生产的特征,生产成本中,发酵部分占80%以上。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控制是在对生产菌的环境条件和代谢变化参数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代谢调控的基础理论进行,使产生菌的代谢变化沿着最佳的轨迹进行i以较低的能量和物料消耗生产更多的青霉素[1]。

因此,为了提高青霉素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青霉索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提高产物产率,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青霉素生产初期相比,青霉素发酵的效价提高了1000多倍,平均生产率提高了40多倍,成本下降了90%[2]。

但由于青霉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发酵的生化反应过程机理复杂,表现出的动态行为复杂多变,使得目前的各种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过程优化控制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其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下面对各种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复杂性的分析指出解决途径。

2 青霉素发酵生产中的优化控制问题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是目前我国青霉素生产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它在发酵开始时一次加入基础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流加营养物质,发酵终止时一次移走产物。

在青霉索分批发酵过程中,分泌期产生的青霉素约占总量的70%~80%。

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标题: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与优化青霉素是一种具有重要抗菌消炎作用的抗生素,自1942年发现以来,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然而,青霉素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关键技术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菌种选育、发酵、提炼、精制和质量控制。

通过菌种选育得到适合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然后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在发酵过程中,青霉素的化学结构逐渐形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

接下来,通过提炼和精制工艺,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

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是关键之一。

合适的温度、湿度、通气量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

提炼和精制工艺的优化也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青霉素的收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选择高效的吸附剂和合适的洗脱条件,可以增加青霉素的吸附量和纯度。

为了保证青霉素的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例如,对于原材料,需要检测其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对于发酵液和青霉素成品,需要检测青霉素的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青霉素的生产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包括发酵条件的控制和提炼、精制工艺的改进。

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青霉素的生产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创新,相信未来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将会更加优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步骤和核心技术。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一药物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

生产成本中,发酵部分占80%以上。

在青霉素发酵的过程中,影响发酵生产水平的因素主要为菌种生产能力和控制力度。

但由于青霉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发酵过程是微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其生化反应过程机理复杂,表现出的动态行为复杂多变,控制其发酵过程必然是比较复杂的。

种子质量、温度、pH值、溶氧、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硫源、前提物质苯乙酸等因素影响青霉素发酵,使得青霉素的发酵过程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

因此,要想顺利的进行青霉素发酵的工作,就要对发酵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控制,保障青霉素的整体发酵水平。

本文根据生产实践就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标签:青霉素;发酵;精细化控制青霉素发酵从出现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青霉素发酵水平随着菌种筛选与改造、自动化水平及工艺控制日渐成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显著的提高。

菌种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是青霉素发酵水平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

然而想要发挥出菌种的最大生产能力,主要还是在于对发酵过程的控制,青霉素发酵过程的控制是在对生产菌的环境条件和代谢变化参数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代谢调控的基础理论进行,使产生菌的代谢变化沿着最佳的轨迹进行,以较低的能量和物料消耗生产更多的青霉素,因此,为了提高青霉素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1.1菌种:点青霉菌(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用菌种)。

1.2设备:种子罐,15m3;发酵罐,100 m3。

2主要控制参数2.1种子罐:发酵温度27±1℃,空气流量1:0.5~1.0,种子罐周期66—72h。

2.2发酵罐:发酵温度60h前,27℃;60~160h,25℃;160 h后,22~24℃。

空气流量1:0.6~1.2,pH值控制在6.45~6.55,发酵周期200h,发酵过程中连续补入葡萄糖、苯乙酸钠、硫铵、氨水、消沫剂。

青霉素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青霉素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青霉素发酵工艺优化研究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青霉素发酵工艺是生产青霉素的关键环节,涉及到菌种选育、培养条件优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优化青霉素发酵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

目前,青霉素发酵工艺普遍采用分批发酵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等优点。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发酵周期长、产率低、能耗大等。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发酵废水的处理和排放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优化青霉素发酵工艺成为了工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青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方法:选择优良的菌种是优化青霉素发酵工艺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现有菌种进行筛选和改良,可以获得具有更高产率、更强耐受性的菌种。

同时,可以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菌种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的生产效率。

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控制培养温度、pH值、溶氧量等因素,可以为菌体的生长和代谢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

还可以探索新型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的产率和质量。

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测各项参数对于控制发酵过程和优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线监测菌体生长情况、代谢产物浓度等信息,可以及时调整发酵条件,确保菌体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采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发酵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经过上述优化措施,青霉素发酵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优化后的青霉素发酵工艺结果分析:产量方面通过筛选优良菌种和优化培养条件,青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原工艺相比,优化后的工艺在产量上提高了2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质量方面优化后的青霉素发酵工艺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青霉素的质量。

经过检测,优化后的工艺所生产的青霉素效价高于原工艺,且杂质的含量也有所降低,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研究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研究
达 6 0 0— 8 0 0 ml 60 0 0 U/ 。
2青 霉素 发酵 生产工 艺过 程 2 1青霉 素生产 流程 . 原料 一培养基 配制一蒸 汽灭菌一一 级种子罐 一米孢 子一斜面母 瓶一青 霉
素菌 种

前体 苯 乙酸和衍 生物 。 米浆 质量 不稳 定 , 用花生 饼粉 或棉籽 饼粉 取 代。 玉 可 补 加无 机氮 源 。 无机 盐 : 、磷 、镁 、钾 等 。铁有 毒 , 制在 3u / 以下 。 硫 控 0g ml 流加控 制 : 糖 , 据 残糖 、 H、尾气 中 C 2 O2 补 根 p O和 含量 。 糖 在 06 残 .% 左 右 ,H开始 升 高 时加糖 。 p 补氮: 流加酸酸铵 、 氨水、尿素, 控制氨基氮00 %. .5 添加前 体 : 合成 阶段 , 乙酸及 其衍生 物 , 乙酰胺 、 乙胺 、 乙酰 甘氨 苯 苯 苯 苯 酸 等均可 为青霉索 侧链 的前 体 , 掺入青 霉素分 子 中。 直接 也具有 刺激青霉 素合 成 作 用 。 浓度大 于 0 1% 时对 细 胞和 合成 有毒 性 。 能被 细胞 氧化 。 但 .9 还 策略 是 流加低浓度 前体 , 次加 入量 低于01 保持供应 速率略 大子生物 合成 的需 一 .%,
和乳糖 。 氮源 : 玉米浆是最 好的 , 玉米 淀粉 生产时 的副产品 , 多种氨基酸 及其 是 含有
青霉素 发酵 属于 好氧 发酵 , 的供 应对好 氧发酵 来说 , 氧 是 个关键 因素 。 从葡萄 糖的氧 化的 需氧量 来 看 ,mo的葡 萄糖 彻底 氧化分解 . 6 l , I l 需 mo的氧 所 以不 能低 于 3%饱 和 溶氧 浓度 。 气 比一般 为 10 8 M。 罐的 夹层 或蛇 0 通 :.VV 在 管 中需通冷 却水 以维 持一 定的罐 温 。 整个 发酵过程 中 , 不断通 入无 菌空气 在 需 和揽 拌 , 以维持一 定 的罐 压 或溶 氧 。 适宜 的搅 拌 速度 , 证气 液混 合 , 高溶 保 提 氧, 根据各阶段的生长和耗氧量不同, 对搅拌转速调整。 () 丝生 长速度 与 形态 、 度 4菌 浓 对于每 个有 固定通 气和搅 拌条件的 发酵罐 内进行 的特定好氧过程 , 一 都有 个使氧传递速率(T 和氧消耗率(UR ̄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的临界 O R) O )E 菌丝 浓 , 超过 此浓 度 , OUR>O R, 氧水 平下 降 , T 溶 发酵产 率下 降 。 发酵稳 在 定 期 , 菌浓 可达 1 0 丝 状 菌千重 约 3 球 状 菌千 重在 5 湿 52%, %, %左右 。 外 , 另 因 补人物 料较多 , 发酵 中后期 一般每 天带 放一 次 , 次放 掉总 发酵液的 1%左 在 每 0

青霉素培养基优化

青霉素培养基优化

前体物质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 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到产 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 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而有较大 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
分生孢子发芽期 菌丝繁殖期
菌丝生长期
脂肪粒形成期
脂肪粒减少,小空孢 大空孢
k1 k2 k3
极差R
实验分析一:试验的目的
• 试验的目的: 产黄曲霉的效价,需 要测定抑菌圈大小。
• 从试验中可以看出: 乳糖/葡萄糖,苯乙酸, 醋酸铵各自在水平一 的时候抑菌圈最大。
正交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 分为: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两种。 • 极差分析法:也称直观分析法,优点是直观、简 单,适用范围广,因此在正交设计中最常用;缺 点是分析结果较粗糙,当实验结果存在混杂现象 时,往往给出错误结论。 • 方差分析法:优点是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排除 实验误差的干扰,得出比较科学的实验结论;缺 点是计算复杂;在多因子实验中主要用于判断因 子的主次。
青霉素分泌期
菌丝自溶期
自溶
青霉素发酵培养基成分:
碳源: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糖
等。目前采用淀粉水解糖,糖化液进行流加。
氮源:可采用玉米浆(0.3%-0.4%)、花生饼粉、精制棉
籽饼粉或麸皮粉等有机氮源,及醋酸铵(提供氮源,同时提供碳 源)、氯化氨、硫酸氨、硝酸氨等无机氮源。
前体:为生物合成含有苄基基团的青霉素G,需要在发酵
1 1 2 3 1 2 3 1 2 3
2 乳糖/ 葡糖糖 1 1 1 2 2 2 3 3 3
3 醋酸铵 1 2 3 2 3 1 3 1 2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摘要】青霉素本身是一种微生物次代谢产物,总体上来说,其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和前代产品相比,合成需要较多的基质。

青霉素的生化过程的典型代表就是青霉素的发酵过程,这种过程存在着重复性差和机理复杂的特点,包括葡萄糖浓度和菌丝浓度在内的很多关键参数都无法进行随时监测,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对其进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特点;控制一、青霉素发酵过程生产方式的原料及分类(一)青霉素发酵过程生产方式的原料以产黄青霉菌的JS-8和STP-3(球状结团形态)为菌种,在玉米浆、棉籽粉等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室条件或工厂生产规模发酵,小试在30L发酵罐(MARUBISHI,MSJ-U3)上进行,中试为6吨罐,生产规模为50发酵罐,有关实验数据在中试和生产罐上得到。

大罐的参数检测与控制。

其中第二级计算机(DIMENSION)主要作数据管理用,有两个智能终端(东海0520),其中NO1终端作数据处理,例如数据保存、间接参数计算、过程显示和人工干预等、NO2终端主要作过程建模、辨识或实施模糊专家系统控制。

(二)青霉素在发酵方式上的分类当前一共有三种方式来进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第一种是连续方式,第二种是批操作方式,第三种是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在我国的青霉素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就是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了。

这种处理方式在发酵一开始就直接一次性加入所有的基础料,然后在发酵过程中,一直加入营养物质,在发酵终止之后,一次性移除所有的产物。

青霉素分批发酵的时候,分泌期一共产生大约70%以上的青霉素总量。

为了对青霉素的生长速率进行保障,实验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青霉素的生长条件进行科学与精细的管理,让青霉素的分泌期得到有效的延长,不仅需要按照生产菌生长习性对生长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对生长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精确的掌握,只有将菌群生长的各个条件进行满足,才能让发酵的效果达到理想化,这样条件下生长的菌体可以不易衰老,并且健康,不会轻易被其他菌群给污染到。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作者:陈启军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青霉素作为微生物发生了次级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对于帮助相关疾病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拥有着良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前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医院可以通过使用合成技术生成青霉素。

但是由于青霉素的化学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在生成青霉素时不仅需要大量的基质,同时还要拥有大量的前体,进而还要确保青霉素的正常发酵,从而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青霉素的最终生成。

本文主要对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促使青霉素在不断的发酵过程中能够最终生成,并且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最终促使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的特点;控制方式作为一种抗菌素,青霉素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帮助患者在进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产生杀菌作用,对于细菌中的细胞壁拥有极大的破坏。

因此当前在青霉素的使用方面,不仅医院会对其进行使用,同时很多的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化的生产期间也会将青霉素运用其中。

但是作为一种帮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抗菌素,青霉素还是在大部分的时间内被运用到了临床医疗之中。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青霉素的正常使用,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青霉素的生成,而采取发酵的措施进行青霉素的制作,是这其中主要的生成青霉素的方式。

因此为了做好青霉素发酵的工作,本文主要对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1 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在对青霉素进行发酵工作期间,进行青霉素这种产物的生产是整个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阶段。

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期间,为了让微生物能够产生和分泌出大量的抗生素,就需要将其放置在大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青霉素被大量发酵出来。

而在进行青霉素的发酵工作期间,还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为通入发酵藏的消毒空气温度、压力、流量:②尾气温度、压力、CO2含量和氧含量:③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口压力和流量:④发酵罐温度:⑤发酵过程补料量,等等,而这作为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的主要控制任务,要想保证这些任务的顺利完成,就需要根据青霉素发酵过程的特点进行。

青霉素发酵过程特点与控制对策

青霉素发酵过程特点与控制对策

青霉素发酵过程特点与控制对策作者:贾旭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0期摘要:青霉素的出现是因为微生物发生了次级代谢,在合成青霉素的时候,需要的基质多,而且还要有大量的前体,这都是因为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复杂。

青霉素在发酵也是其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特点就是青霉素不能多次的重复,某些因素都不能检测。

包括一些关键性的因素,例如葡萄糖的浓度等,在不能控制这些参数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合理的控制发酵。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特点;控制青霉素属于抗菌素,其作用是用于杀菌。

青霉素需要从青霉菌中提炼而成,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杀掉细菌中的细胞壁,现在很多的工业化生产中也使用了青霉素。

但是青霉素的大量使用主要还是在临床医疗上,让青霉素发挥杀菌的作用,从而医治患者。

使用青霉素越多,就越要关注青霉素的发酵过程,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青霉素在发酵过程中的特点还有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优化对青霉素的控制。

1、分类青霉素发酵过程的生产方式青霉素发酵过程的生产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连续方式、批操作方式和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

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是目前我国青霉素生产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它在发酵开始时一次加入基础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流加营养物质,发酵终止时一次移走产物。

在青霉素分批发酵过程中,分泌期产生的青霉素约占总量的 70%~80%左右。

可见提高青霉素产量的关键是缩短菌体生长期、延长青霉素分泌期并保持青霉素生产的最大增长率。

因此,我们不仅要按照产生菌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而且必须根据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控制,使菌体生长既迅速又不易衰老,且能保持青霉素的最大生产速率。

在实际生产中,对补料的控制是以固定补料浓度的补料速率作为控制手段。

2、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的主要控制任务还有特点2.1 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的主要控制任务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产物青霉素的生产是整个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是在发酵大罐中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微生物分泌大量的抗生素。

青霉素发酵的代谢控制

青霉素发酵的代谢控制

青霉素发酵的代谢控制青霉素发酵的代谢控制内容摘要: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通常通过筛选优良菌株种类,调节菌体的代谢发育和生长等生物过程,给予最适PH、温度、以及发酵液中的碳源和氮源,是生物产量达到最大值。

这些控制条件以及各种生物、理化和工程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菌体的培养规律,外界控制因素和达到最佳效果等问题就成为发酵工程的重要任务。

关键字:青霉素、菌株、代谢、发酵控制一、概述发酵工艺过程不同于化学反应过程。

它既涉及生物细胞的生长、生理和繁殖的生命过程,又涉及微生物细胞分泌的各种酶所催化的生化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多酶反应过程,所以发酵是微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利用,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控制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尤其是控制青霉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

二、青霉素的用途及主要生产流程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作为杀菌药,主要作用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

青霉素阻抑粘肽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

由于敏感菌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致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死亡。

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特点为: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②对繁殖期细菌有作用对静止期细菌无作用;③因为哺乳类动物和真菌细胞无细胞壁,故青霉素对人毒性小,对真菌无效。

生产流程:冷冻干孢子→琼脂斜面→米孢子→种子罐→发酵罐→过滤→醋酸丁酯提取→脱水脱色→结晶→洗涤晶体→工业盐→菌丝体→综合利用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碳源、氮源和前体、消泡剂三、青霉素产生菌的选育1、出发菌株的选择青霉素产生菌主要是产黄青霉51-20和点青霉。

以产黄青霉51-20的菌株为亲株,经不断诱变,目前已获得产青霉素为30000u/ml以上的高产菌株。

青霉菌在固定培养基上具有一定形态特征。

开始生长时,孢子先胀大,长出芽管并急速伸长,形成隔膜,繁殖成菌丝,然后产生复杂的分支,交织成网状而形成菌落。

探讨影响青霉素发酵产率的因素及过程控制

探讨影响青霉素发酵产率的因素及过程控制

探讨影响青霉素发酵产率的因素及过程控制王庆起本文以青霉菌为出发菌株,论述了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的一般流程、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

1.青霉素的发酵生产(1) 菌种保存青霉素生产菌种一般在真空冷冻干燥状态下保存其分生孢子[1-2]。

也可以用甘油或乳糖溶液做悬浮剂,在-70℃冰箱或液氮中保存孢子悬浮液或营养菌丝体。

( 2)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种子制备阶段包括孢子培养和种子培养两个过程,孢子培养以产生丰富的孢子( 斜面的孢子培养) 为目的。

而种子培养以繁殖大量健壮的菌丝体( 种子罐的培养) 为主要目的。

( 3) 青霉素的工艺要点①生产孢子的制备将砂土孢子用甘油、葡萄糖和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后移到大米或小米固体培养基上,于25℃培养7 天到孢子成熟后进行真空干燥,并以这种形式低温保存备用。

②生产种子的制备种子制备时以每吨培养基不少于200 亿孢子的接种量,接种到以葡萄糖、乳糖和玉米浆等为葡萄糖的一级种子罐内,于( 27 + - 1) ℃培养40h 左右,控制通气量为1: 3m3 / ( m3 min) ,搅拌转速为300-350r /m in。

③发酵生产发酵以葡萄糖、花生饼粉、麸质水、尿素、硝酸铵、硫代硫酸钠、苯乙酰胺和碳酸钙为培养基。

发酵阶段的工艺要求如表 1 所列对于分批发酵来说,这一过程又分为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两个阶段。

( 4)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及过程控制①基质浓度的影响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等。

乳糖是青霉素生长合成的最好碳源,葡萄糖次之,但必须控制其加入浓度,因为它的分解代谢物会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而影响青霉素的合成。

可以采用连续添加葡萄糖的方法来代替乳糖。

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分批补料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青霉素发酵工艺控制

青霉素发酵工艺控制

目的?

维持菌种最佳发酵条件,得到最大的生产率, 使菌种的代谢潜能得以发挥。

如何进行控制?

测定各种参数。依据参数变化,并通过动力学 关系获得发酵过程的各项最佳参数
发酵参数类型

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溶
解氧、二氧化碳浓度等

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
pH、溶氧浓度、产物浓度
工业发酵的主要方法

分批式发酵

流加式发酵 连续式发酵

分批发酵


把培养液一次性投入发酵罐,灭菌后接入一 定量的种子液,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 然后将全部发酵液取出,结束发酵。 即一次性投料,一次性收获产品。
分批发酵菌体生长过程符合典型的微生物生 长曲线

优点:

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机会少 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容易掌握 可进行少量多品种的发酵生产
项目一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任务3 发酵工艺的控制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体来制(获)得产物的 过程。其产物可以是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 物,也可以是次级代谢产物。 发酵是一种很复杂的生产过程,其好坏涉 及诸多因素,如菌种的生产性能、培养基 的配比、原料质量、灭菌条件、种子质量、 发酵条件、过程控制等。 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生产菌种的 特性和发酵条件的控制。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pH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是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代谢 活动的综合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发酵参数,它对菌体的生 长和产品的积累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是菌的生长速率产物物合成 1)影响酶的活性,当pH过高或过低,会抑制菌体中某些 酶的活性,从而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 2)细胞膜的电荷状态:引起膜渗透性的变化,从而影响 菌体对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 3)对某些生物合成途径有影响,pH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 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产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策略

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策略

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策略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被誉为“抗生素之王”。

它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细菌尤为有效。

本文将探讨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以及工艺优化策略,以期为医学人员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青霉素的合成方法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天然合成和半合成两种。

1. 天然合成:青霉素的天然合成是通过青霉菌属真菌自身的代谢途径合成的。

青霉素的合成过程包括青霉素酸的合成、侧链的合成以及酸酐的合成等。

其中,青霉素酸是青霉素的前体,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合成出青霉素。

2. 半合成:半合成是在天然合成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手段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以获得更多种类和更高效的青霉素类似物。

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侧链改造、半合成酸酐和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等。

二、青霉素的工艺优化策略青霉素的工艺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改进合成方法、提高产量和纯度、减少污染物产生等方面。

1. 改进合成方法: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可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例如,引入新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改变反应顺序等,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纯度。

2. 提高产量和纯度: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是评价合成工艺的重要指标。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改进发酵工艺、提高菌株的发酵能力等手段,可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3. 减少污染物产生:在青霉素的合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和污染物,对产品质量和纯度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改进分离纯化工艺、加强废水处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4. 提高抗菌活性:除了改进合成方法和工艺优化,还可以通过改变青霉素的结构,提高其抗菌活性。

例如,通过半合成的方法,可以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侧链结构,以增强青霉素的抗菌活性。

总结:青霉素的合成方法和工艺优化策略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不断改进合成方法、提高产量和纯度、减少污染物产生等措施,可以获得更高效、更纯净的青霉素产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

[ 1 3 吉林 医大第 四临 床 学院 中 药教 研 组 .东 北动 物 药[ M]吉林 人 民出版 社 [ 8 ] 董 万 超 .梅 花 鹿 茸 多肽 新 成分 的提 取 分 离 及 其 生 物 效 应 研 [ J].特 产 研 究 ,

21 4.
2 0 00 , 2 : 7 ~ 1 O.

产研 究, 1 9 9 8 ( 1 ): 2 2 .
青霉 素发酵过程 的优化控制
黄 中杰 ( 黑 龙 江省 哈 尔 滨 大 中制 药有 限公 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 摘要】 目的: 本 文 以 青 霉 素 发 酵 为 目标 , 对 其 发 酵过 程 进 行优 化 控 制 , 介 绍 了几 种 优 化 控 制 模 型 和 影 响 优 化 控 制 的 因素 , 并进 一 步对 这 些 因素 在 机 理 上 进 行 阐明 。 【 关键词】 青霉 素 发 酵 优 化控 制 过 程优程 的优 化 控 制 问 题 其 完 整 的 生 长 周 期 包 括 孢 子 萌 发 、 分 于 耗 支、 分 化、 分 生 孢 子 形 成 为 了提 高抗 生 素 发 酵 水 平 , 需要 关注发 酵过程 , 优 化 与 放 3 . 2 用葡萄糖作 为碳源必须 控制其加入 的浓度, 糖 速度、 P H 变化 、 菌 丝 量 及 大 生 化 工 程 中一 个 复 杂 问题 的 不 同 侧 面 ,抗 生 素 在 工 业 发 酵 生 产 上 所 需 要 的 高 精 培 养 液 体 积 , 加 糖 率一 般 不 大 于 0 . 1 3 / h。 度 控 制 补 料 速 率 问题 , 对操作条件变化 的适应 能力差 , 对 测 量 参 数 缺 乏 理 解 ,需 要 3 . 3 氨 源 补 硫 。 在 发 酵 基 础 培养 基 中 以 有 机 氨 的 形 式 加 人 , 补 人 铵 盐 氨 或 尿 素, 采 取 连 续 流 加 补 料 比 起 问 歇 补 料来 效 果 也 要 好 一 些 , 在 使 用 铵 盐 或 氨 为 补 料 基 开 展 以 动力 学 研 究 为 根据 的 深 入 解 释 。 质 的情 况 下 , 通 过 检测 发 酵 液 中 的 氨 氨含 量 进 行 设 定 点 控 制 。在 使 用 硝 酸 盐 的情 况 1 青 霉 素 发 酵 生 产 过 程 的 优 化 控 制 问题 1 . 1 发 酵 条 件 控 制 。发 酵 液 的 氨 氮 控 制 在 0 . 0 5。前 体 是 在 发 酵 的 适 当 时 间 下 , 不宜采用设定点控制法 , 要利用物料平衡法 , 可 以依 据 利 用效 率 增 加 一 些 数 量 。 添加 , 使 前 体 的浓 度 保 持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PH 控 制 在 6 . 4 —6 . 6之 间 , 可 以 通 过 添 加 3 . 4 补 前 体 .严 格 控 制 培 养 基 内 前 体 的 浓度 , 除 在 基 础 培 养 基 中 加入 0 . 0 7以 应根据发酵过程中合成青霉素的需要加入, 其含量不应超 过 0 . 1 。否则 ・ 对 青霉 酸或加 碱来 调节。温度一般 在发酵前期控制 2 5 。 C左右 , 发酵 后期控制在 2 3 ℃ 。搅 外 , O小 时 , 发 酵 液 中 残 余 苯 乙 酰胺 浓 度 拌转 速根据发酵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调整 , 使溶解 氧不低于饱 和溶解 氧浓度 , 采 用 素 的生 长会 产 生 毒 性 。丝 状 菌 发 酵 于接 种 后 1 为0 . 0 6 球状菌在 发 酵 1 0 h后 加 入 氨 水 和 苯 乙酸 的混 合 料 ,每 3 h加 入 一 次 , 加 入 豆油、 玉米油进行消沫 , 注意控制用量和加入方式 。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孙琦
【期刊名称】《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卷),期】2012()05Z
【摘要】青霉素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较复杂,合成所需的基质和前体较多。

而青霉素发酵过程又是青霉素生化过程典型的代表,它的特点是重复性差,生化机理复杂,并且一些关键参数无法在线检测,如葡萄糖浓度、菌丝浓度等,使得我们在发酵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孙琦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1
【相关文献】
1.青霉素发酵过程特点与控制对策
2.浅析青霉素发酵的过程特点及其控制方法
3.青霉素发酵过程特点与控制对策
4.基于改进DPC的青霉素发酵过程多模型软测量建模
5.青霉素发酵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及方法研究1)吴树坤(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2级生物工程 201210902029) 摘要:本文总结了各种过程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复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方法,优化控制1 引言目前,青霉素是世界各国需求量最大的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

高成本和高能耗是其生产的特征,生产成本中,发酵部分占80%以上。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控制是在对生产菌的环境条件和代谢变化参数测量的基础上,结合代谢调控的基础理论进行,使产生菌的代谢变化沿着最佳的轨迹进行i以较低的能量和物料消耗生产更多的青霉素[1]。

因此,为了提高青霉素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青霉索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提高产物产率,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青霉素生产初期相比,青霉素发酵的效价提高了1000多倍,平均生产率提高了40多倍,成本下降了90%[2]。

但由于青霉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发酵的生化反应过程机理复杂,表现出的动态行为复杂多变,使得目前的各种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过程优化控制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其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下面对各种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复杂性的分析指出解决途径。

2 青霉素发酵生产中的优化控制问题间歇补料批处理方式是目前我国青霉素生产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它在发酵开始时一次加入基础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流加营养物质,发酵终止时一次移走产物。

在青霉索分批发酵过程中,分泌期产生的青霉素约占总量的70%~80%。

可见提高青霉素产量的关键是缩短菌体生长期、延长青霉素分泌期并保持青霉素生产的最大增长率。

因此,我们不仅要按照产生菌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而且必须根据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控制,使菌体生长既迅速义不易衰老.且能保持青霉素的最大生产速率。

基质是产生菌代谢的物质基础,控制基质的种类和数量是补料控制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碳源的控制。

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主要采取流加葡萄糖的方法控制碳源。

补糖的数量应该使发酵液中的糖含量既能维持菌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又能防止青霉素生产能力的衰退。

因此.在优化工作中一般也是以补料速率作为控制变量,即间歇补料过程的补料优化问题是:以补料速率作为控制变量,求取最优补料轨线.使得发酵终止时青霉素浓度最高。

3 青霉素发酵非机理建模优化方法近年来,一些非机理建模方法相继出现,如人工神经网络、模糊建模、小波建模方法等等。

神经网络具备很强的并行计算能力,且不需要对过程模型有精确了解,通过输入、输出数据训练网络的连接权值,使网络训练后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过程模型。

已经证明:任意连续非线性映射均可由含有一个隐节点层的三层前馈网络逼近[3]。

因此,神经网络可以代替传统数学模型完成由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计算。

从优化策略的角度来看,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策略大致可以分为模式识别和指导优化策略、直接优化策略、神经网络模型和优化算法结合策略筹。

操作指导优化策略是用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建模,井靠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指导操作的优化方法。

优化中使用的是神经网络正模型,输入是优化变量,输出是优化目标或与优化目标密切相关的特征状态。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辨识能力,构造多层感知器,建立由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关系,自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而优化策略是靠人的经验实现的。

直接优化策略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接优化,使用神经网络逆模型,输入是优化目标或状态参数,输出是优化变量。

这种模式是对操作经验的神经网络描述,可以用于优化变量的直接优化以及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这两种优化策略在青霉素发酵优化控制中的应用,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如:文献[4]运用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方法与神经网络在线辨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策略:文献用[5]基于△规则和最速下降法的反向传播算法构建了一个能够超前1h预测青霉素补料分批培养状态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指导生产;文献[6-7]对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抗生素发酵过程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其指导生产;文献[8-12]运用各种人工神经网络的辨识能力改进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等等。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优化算法的策略是运用神经网络的正模型建立非线性映射f(.),f(.)相当于优化问题里的等式约束,然后再根据其他的约束条件,采用有效的优化算法(专家系统知识库[13]、模糊技术[14]和各种搜索方法等)寻找最优解。

利用专家经验或模糊推理等人工智能的推理方法进行操作变量的优化,实现起来投入较大;而各种搜索方法,如模拟退火算法(SA)[15]“、遗传算法(GA)[16]、SQP算法、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优化策略却容易实现得多。

目前应用中最引人注目的优化算法是GA,GA以生物进化为背景,模拟生物进化的步骤,将繁殖、杂交、变异和选择等概念引入到算法中。

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

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把神经网络和GA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优化策略,对于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具有很火潜力。

文献[17]将前馈网络和SQP算法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简单的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策略;文献[18-19]将神经网络和SA算法结合用于生化过程优化;文献[20]将RBF网络和GA算法结合用于抗生素发酵过程的实时状态量辨识和产物浓度的预测,其仿真效果均明显好于基于一般多层前馈网络的直接优化策略,这为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了基础。

4 青霉素发酵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微生物构成了青霉索发酵过程的基本要素,其生物活性相对简单,但其形成的整个生化反应过程却表现出复杂的行为,这就是青霉素发酵生化系统的集体效应。

作为生命体,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视为一个种群的发展,这种发展依赖于生存环境。

微生物种群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种群发展并丰富自身结构或形态的过程,也即自组织的过程。

微生物发酵的生化反应过程机理复杂,其演化模式的多样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均反映出抗生素发酵过程的复杂系统特征。

目前的研究未能用复杂系统观点去认识和理解抗生素发酵过程,所建立的机理模型未能表现出作为复杂系统的抗生素发酵过程的复杂演化特性,使基于这些模型的最优控制策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人工生命系统(如人工细胞自动机等)是一种复杂系统,是自然生命系统的对偶系统,为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命计算模型。

研究表明,人工细胞自动机具有表现复杂系统行为的能力[21-23],这种能力使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抗生素发酵过程建模、仿真与控制成为可能。

因此,基于复杂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结合生命计算和人工生命系统,研究抗生素发酵过程的建模、仿真与控制,是解决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问题的可行途径。

从第四部分的介绍可以看出,目前基于非机理模型的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方法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数仍过分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和统计信息。

神经网络与各种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应用于控制的神经网络主要有多层前馈式反传网络和递归网络两种,而应用到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的多是前馈式反传网络,递归网络用的很少。

前馈式反传网络本质上是静态网络,其本身不具备动态性能,不适合动态系统的实时辨识,而递归网络在结构上既有前馈连接又有反馈连接,从系统观点看,它是一个反馈动力学系统,在计算过程中体现了过程动态特性,比前馈网络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更适合动态系统的实时辨识[24]。

因此,充分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各种能力和各种优化算法,研究抗生素发酵生产过程的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是解决抗生素发酵过程优化问题的另一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1】郭勇生物制药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S.J.Pirt,Microbial physiology in the penicillin fermentation,Trends inBioteehnology,1987, 5:69-72【3】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4】隋青美,王正欧.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发酵过程自适应控制.信息与控制.31(4):371-374,2002【5】方柏山,胡宗定.青霉素补料分批培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生物医学工程,12(增刊):215-218,1996【6】A.Y.Tsen et al,Predictive control of quality in batch polymerization using hybrid ANN models.A1ChE Journal,1996,42:455-465【7】 A.C.Costa et al,“Hybrid neural mode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s”.Brazil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1999,16:53-63 【8】Massimo C D,“Towards improved penicillin fermentation via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Computers&Chemical Engineering,1992,16(4):283—29l【9】J.Thibault,V.V.Breusegem.“On-line prediction of fermentetion variables using neural networks”.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90,36:1041一1048【10】 D.Tsaptsinos,J.R.Leigh,“Modeling of a fermentation process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s:Epochs vs pattern learning,sigmoid vs linear transfer function”,Journal of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1993,16:125-136【11】 J.F.Van Impe et al,Optimal control of the penicillin G fed-batch ferment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1992,117:337-353 【12】E.G o mez S a nchez,et al,Control of penicillin production usingneural networks,IEEE,1999,446--450【13】Rawtani L,Rana J.L.,Tiwari A .K,Modeling of material behavior data in a functional form suitable for neural network representatio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1999,15(4):493—502 【14】Zettler A H,Pressure sensitive grouting(PSG)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mbined with fuzzy Logi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1997,34(3-4):593-597【15】张国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