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保护述评(1980-2012)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简述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简述牛一凡(北方工业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40)西安是以历史上建有多个古都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人文资源,但因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有较大矛盾,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文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期通过简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过程中理念的演变。
保护历程;保护理念;历史文化名城展依旧不先进,致使朱雀大街规划为一条直抵城墙的断头路,不利于当今城市格局定位与发展,后期规划后新建的北大街就是为了在保留旧城的基础上重新塑造新的城市格局。
西安的古城墙决定了城市的圈层式结构发展,嵌套式的古城墙中间夹杂着环城绿地与居住区,形成了以明城墙为核心的一心、一轴、一圈(涵括西安全市的都市生态绿地保护圈)、两网(水网、路网)、四环(环城墙绿化带、城市二环绿化带、环城公路绿化带、西咸绕城路绿化带)、四带、六区、八廊、多斑块的城市发展保护格局。
1.2城市历史沿革西安市自公元前11世纪中期建都于西周丰镐,已1西安城市概况1.1城市概况西安是典型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此类城市是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并且有着布局严谨的核心都城区,周围设有古城墙,城墙带有瓮城。
主城区按照旧时建都留存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设计,保留了方形路网、对称轴线、方正的城墙城河、以及由街、巷、院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
双轴线的城市轴线设计,唐长安时期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及西安现有中轴线(南大街-北大街),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同时进行了创新,这种异于北京不去强化古代中轴线却另辟新线的行为也是西安规划的特色。
由于汉唐时期,城市发现代园艺2020年第19期寓吉、言志、比德、禅心、怡趣、定情等意念,比如梨花伴月景中的寄思情怀,荷塘月色下的怡情怡趣,竹林筛月里的禅心比德等。
任何一种植月意境都含有园主所特有的情感意念,参与者需要通过冥思联想才能与造园者产生情感共鸣。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
一、加强法律保护为了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必须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政策,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并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制,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要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管理保护除了法律保护外,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规定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不得擅自移动或改变文物的原状。
同时,要加强文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
三、加强社会参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政府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市民爱护文物,不破坏文物。
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共同承担文物保护的责任,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支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还需要加强科技支持。
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激光扫描、数字化建模等,对文物进行全面、精细的保护和研究。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文物的立体化保护和数字化管理,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文物能够长期保存和传承。
五、加强国际交流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文物保护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举办文物保护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推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事业走向世界。
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古城的历史厚重与庄严
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古城的历史厚重与庄严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仿佛穿越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与庄严。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境内唯一完整、现存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它以其壮丽的气势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
一、古城墙概述西安古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370年),总长约13.7公里,平均宽度约宽15-18米,墙高12-16米,以及具有独特的城门、角楼、瓮城和箭楼等重要建筑构造。
它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二、历史厚重的回忆走在古城墙上,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这些见证了西安悠久历史的宝贵遗迹令人敬畏。
例如,南门和北门是古城墙的两个主要入口,它们分别代表着唐朝和明朝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城墙边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角楼和瓮城,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三、庄严的守护者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西安城市形象的象征。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墙曾经守护着这座城市,保护着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站在城墙上,俯视着四周,可以看到繁华的城市景象,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城墙庄严的气息,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威严与荣耀。
四、古城墙的保护与重建由于岁月的侵蚀和现代城市规划的需要,古城墙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多次被损毁和拆除。
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安市政府才意识到保护古城墙的重要性,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如今,古城墙已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五、走进古城墙的心灵之旅除了欣赏古城墙的壮丽景色,你还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行,沿着城墙环游一周,感受到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独特魅力。
走在宽阔的城墙上,吹着微风,眺望远方,可以看到整个西安城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古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的隧道,穿越到古代的辉煌时刻。
西安古城墙的修复与保护
西安古城墙的修复与保护西安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古城,而西安古城墙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古城墙始建于明朝,全长近14公里,有98个护城河口。
由于岁月的侵蚀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古城墙曾多次遭受损毁,但在国家文物局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修复和保护,现在的古城墙依旧是西安城市的重要景点之一。
首先,古城墙的修复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在古城墙的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设计和实施工作。
考察工作包括对古城墙的历史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以确定修复的方案和要素。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考察的结果和现代科技的支持,制定一份详细的修复方案,确定修复的区域和方法,并制定费用和时间计划。
实施工作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
其次,古城墙的修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由于古城墙的历史悠久,其损毁情况也较为严重,因此修复工作需要进行全面化,花费资金也相应较高。
所需要的资金包括修复的费用、设备的采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上也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修复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以保证对古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
古城墙的保护同样需要特殊的关注和重视。
保护工作需要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城墙的观测和监测。
在观测工作中,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技术等手段对古城墙的损毁程度和腐烂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以便于修复工作的开展。
同时,保护工作也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公众对古城墙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在整个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古城墙的管理机构都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
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以保障古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有力的推进和开展。
管理机构需要确定好古城墙的保护工作责任和区域分配,做好古城墙每个角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古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完成,不仅能够保护好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还能够提高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古都西安的保护与更新
观
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的原则,使 考验,面临着旧城改造的的压力。西安古城内大面积
·
古都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次城市总体规划为西 的危棚、简屋被置换成一幢幢高大的现代建筑,在改
环
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奠定了基础。
善住房问题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传统民居,破坏了古
境
1.2 2004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historic city of our country, through 安的风貌是今人的历史责任。
盛景,建设六片、八河、十条路,凸显大水、大绿、
absorbing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lanning way of “new and
·
护对象。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开辟 用相结合,而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图2)。
城
新的功能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但 2 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实践
市
城市形态依然呈单中心、圈层式发展,城市文化对城
绿 化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未能得到足够体现。
2.1 面临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西安在进行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
·
邮 编 430070
收稿日期 2007 05 24
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 熟理论来领导变革。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 是一项科学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38 华 中 建 筑 第25卷 9 /2007
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 分流问题,广场设计以“三线、二面”来合理组织 交通:三线是地下商城一线、下沉式商业街一线、 骑楼一线,这三线都是西与北院门相连,东侧汇集 到下沉式广场;二面为绿化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并 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 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 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西安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
一、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 二、功能协调原则:综合协调古城的各景点、景区的发展,与周边不同类型的景区在功能上作明确 区别,避免旅游资源重复,保证旅游功能的多样性。 三、景观协调原则:居住建筑、商业建筑与古城整体统一风格,保证古城“汉式”整体风貌的营造, 同时应防止古城内过度“商业化、城市化”,净化大环境。 四、本土文化优先原则:尊重地方文化风俗与民俗习惯,深入挖掘冀州传统文化内涵,着重“古都 文化”的表现与宣扬,增加古城内本土文化特色活动内容,提升旅游休闲活动的文化品位。 五、可操作性原则:针对古城的资源价值和空间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和管理措施,实现 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避免规划方案不顾及立地条件,盲目开发,无序建设。
西安历史文化,以城 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有机更 新的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加 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 重点保护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文物 古迹、大遗址、河湖水系等,体现西安古都 特色,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的关系。
古城西安风貌
一、西安仿古建筑林立的街道 二、大唐芙蓉园的盛唐。
三、壮观的大雁塔
四、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古城风貌保护原则
一、保护古城历史真实载体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的历史原物和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 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二、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原则: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其 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 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三、挖掘古城历史价值原则: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 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西安保护
西安古城保护西安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
我国历史上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连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它保留着丰富瑰丽的文物古迹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为中外人民所景慕。
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安在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有卓越的地位。
西汉长安宫殿营建于公元前194年,建设极其宏伟,它的“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规划指导思想,为历代王朝崇尚。
兴建于公元582年的隋唐长安,是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东方最大的商业都市,面积达84平方公里。
它的无比的规模和尺度,整齐严谨的里坊,宽阔平直的街道,充分反映了一代封建大帝国首都的气魄,成为我国封建前期都城建设的最高典范。
日本的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都是仿照它规划建成的。
从50年代到现在,西安经过了整整一个规划建设的周期,渡过了城市发展历史长河中不平凡的一段。
古城的规划者,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正确地确定了城市性质,把历史文化古城放在首位;提出了实行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建设方针,把保存、保护、复原、改建与开发新建密切结合;在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城的伟大遗迹。
二、奠定保护的基础西安古城保护面临的问题是突出而尖锐的: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方面是大规模的文物保护,怎样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划是关键所在。
50年代西安的总体规划重视城市的历史沿革,在进行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时,把文物古迹当做重要的因素考虑。
规划以明城为中心向四郊均衡发展,将全市划分为5大块:明城之内为行政商业区;毗临陇海铁路在文物古迹较少的东、西郊各布置一个工业区,其工厂部分均在唐长安城遗址范围以外;面对秦岭,北依古城,地势开阔优美清雅的南郊,拥有大、小雁塔、兴善寺、乐游园、曲江池等重要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规划为文教区;北郊是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官遗址所在地,不但文物价值高而且占地面积大,所以将70平方公里用地全划为文物保护区。
在西安古城的开发与保护的意见作文600
在西安古城的开发与保护的意见作文600 西安长期作为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的首都,是具有极为优越的条件。
远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西安西南的洋河两岸就建立了洋镐二京,这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有名的两个都城。
其后秦之咸阳,汉、唐之长安,皆在现在西安的范围内建立,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
迄至宋元明清四代,西安虽再不是国都,但仍不失为西北重镇。
因此把这几个古城规划在一起,只有西安有此条件。
从地理方面讲,周秦汉唐各城,相距不远,规划在一起并无困难,统一建设,又能保持其独立性和历史廷续性,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规划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凡古皆保”或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
对历史人物住宅的保护或建立纪念馆,也要选具代表性或与当地有密切关系的,尊重历史,力求避免形式主义。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必须与西安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
二者若有矛盾,应根据国务院批示精神“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古城遗址、文物古迹、名人住宅、古建筑风景名胜、古树名木等,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绝不能因进行新的建设使其受到损失或任意迁移位置"。
这一决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必须牢牢掌握这一原则。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也决不是以现西安城(包括长安)为准,而是以现在市区为准,结合历史习惯,把咸阳北坂和临潼秦始皇陵等全部包括在内。
西安历史古迹的分布,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的评价,还不十分清楚,只有等待历史学者和艺术家调査后,作出鉴定,规划工作才能落实。
西安历史名城的建设,是历史的要求。
人民的愿望,是保护国家和人民财富的千秋大业,势在必行。
规划工作是保护工作的一环,为了做好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领导、专家与群众,城建单位与文物管理部门必须紧密结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相互协作。
在法律的保证下,这个规划才能逐步完善,全面实现。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秦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建造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秦城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而且能够丰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自信十分重要。
对秦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秦城遗址的价值和保护性开发措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一、秦城遗址的价值1、历史价值秦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都城,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建造的首都,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一系列法家改革,打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朝代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时期。
秦城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文化价值秦城遗址的发现和保护,有助于丰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中国的历史文化软实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系列法家改革,包括以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措施,有独尊儒术、焚去诸子百家之外、独尊一经孤直耳目。
秦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自信,对于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旅游价值二、保护性开发措施1、加强保护意识对于秦城遗址的保护,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政府应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展览、编写宣传资料等方式,提升社会公众对于秦城遗址的保护意识。
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秦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中来。
只有让社会公众真正意识到秦城遗址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好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加强管理力度秦城遗址的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制。
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秦城遗址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秦城遗址得到有效地保护。
传承千年的历史西安古城
传承千年的历史西安古城西安,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宝藏,堪称是传承千年的历史古城。
西安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周、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与伟大的文明成就。
漫步在西安古城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城墙是西安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始建于14世纪的明代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城墙全长13.7公里,高约12米,宽约15-18米,是中国古代城墙中最为壮丽的一处。
登上城墙,俯瞰四周,可以欣赏到整个古城的壮观景色。
在古城内,还有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是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朝,是为了收藏佛教经典而建。
高达64.5米的大雁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灿烂的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登上大雁塔,可以远眺西安市区的美景,同时近距离欣赏到佛教文化的瑰宝。
西安古城还有许多寺庙和陵墓,如大明宫、小雁塔、碑林等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址。
这些古迹见证了西安作为古代文明中心的地位,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除了历史和文化遗产,西安的美食也是古城的一大特色。
陕西菜系以“酸、辣、麻、香”为主要口味,有着独特的风味。
著名的西安美食包括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油泼面等,每一道菜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西安古城的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保护和保存,更是对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赞颂。
通过游览古城,我们能够了解到过去的辉煌与智慧,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作为游客,我们也应该尊重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保护好这份宝贵的遗产。
总之,西安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每一次踏足古城,都是对过去的致敬和对中华文明的敬意。
浅谈西安历史建筑保护
浅谈西安的古建筑保护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
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
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聚地。
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
人们的日益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为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方面。
西安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
文化遗产保护分为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保护。
物质文化保护主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比如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无形的,却一直在人们身边的文化,比如说秦腔、biángbiang面等。
在这里我主要对物质文化中的建筑进行介绍和分析。
物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为什么要保护古建筑,怎么保护是重点中的重点。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
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以西安钟楼和古城墙为例。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型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
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
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
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
西安古城保护与传承
西安古城保护与传承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传承西安古城的独特魅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文化遗产,同时注重传承和发展。
一、保护古城建筑西安古城的建筑是其独特之处,包括城墙、古代宫殿、庙宇和民居等。
保护古城建筑需要加强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同时,要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禁止破坏和改变古城建筑的行为。
二、加强文物保护西安古城内有大量的文物,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等。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保护古城的重要一环。
要加强文物的保管和修复工作,确保其保存完好。
此外,要加强文物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西安古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保护古城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发掘古城内的传统技艺和习俗。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四、发展古城旅游业古城旅游业是古城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支撑。
要开发和规划古城的旅游资源,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同时,要加强旅游管理,保护游客权益,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要加强古城旅游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五、加强社区参与古城保护和传承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区和居民的积极参与。
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培养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同时,要鼓励居民参与古城保护的志愿者活动,共同守护古城的美好。
综上所述,西安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古城建筑的保护、文物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社区的参与,可以确保西安古城的独特魅力得以永久传承。
这不仅是对西安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西安古城的瑰宝,让其永远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6•【字号】市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西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6日附件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西铁分局检察院办公楼2.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办公楼3.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史建筑群5.西北光电仪器厂e型楼、办公楼(4栋)6.华山机械厂办公建筑(3栋)、厂区木质水塔7.长安学巷过街楼2座8.西安高压电瓷厂9.西安仪表厂10.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内科楼门楼11.兴庆宫公园沉香亭12.陕西省中医院北楼13.陕西历史博物馆14.唐华宾馆15.兵马俑一号俑坑展厅16.西北政法大学礼堂17.陕西省团校主楼18.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楼19.长安大学本部主教学楼20.西安市卫生学校主楼21.西安中共西北党校旧址22.西安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23.国营西北第六棉纺织厂行政楼24.陕西老钢厂建筑群25.西安西电开关电器厂行政楼26.华峰面粉厂磨粉机楼27.西安市人民体育场门楼28.西安电视塔29.西安钟楼饭店30.丝绸之路群雕。
论西安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论西安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通过对西安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西安古城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原生态资源的保护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对西安古城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西安古城、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式保护、原生态资源引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保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老城镇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古镇的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镇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待解决。
而西安古城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一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
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赋予其独特的原生态资源。
现如今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西安经济已成为西安人的共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西安古城成为我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和规模。
一、西安古城的旅游资源(一)、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
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唐大明宫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西安城墙古城保护体系的杰作
西安城墙古城保护体系的杰作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它是西安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遗产。
西安城墙的保护体系是一项杰作,它包括城墙本身的保护与修复、周边环境的整治与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一、西安城墙的建造与历史西安城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明朝皇帝朱棣为了巩固统治而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西安作为古代首都长安的象征。
城墙周长约14公里,高约12米,宽15-18米,呈方形,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共有城门18座,其中最有名的是南门、北门和东门。
西安城墙的建造工艺卓越,采用了大量的青砖和夯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如初,彰显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智慧和工艺水平。
二、西安城墙保护的重要意义1. 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西安城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的技术与智慧,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程,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城市形象与旅游资源的塑造西安城墙是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是城市的重要地标。
保护城墙不仅可以保护西安的城市形象,还可以挖掘其旅游资源的潜力。
西安城墙被列为世界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西安城墙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了保护西安城墙,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墙保护方案和措施。
1. 城墙本身的保护与修复西安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城墙的保护,通过加固城墙的基础、修复受损的砖块和狮子头等装饰物,保持其原貌;二是对城墙进行维护和管理,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保证城墙的安全和完整。
2. 周边环境的整治与保护西安城墙的周边环境整治与保护是城墙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善城墙周边的道路、景观和绿化等工作,提升整体环境的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浅谈西安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西安的环境问题一简介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
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末年,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随后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
西安有着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2]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安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西汉时以长安为起点。
“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二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影响2.1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西安市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26.66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316立方米,仅为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随着今后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30年后,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的数量将更少,再加上水污染问题严重,使得原本缺乏的水资源更为紧张。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
浅析秦城遗址价值及保护性开发措施秦城遗址是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的一处历史遗址,是中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的长安古城的前身。
秦城遗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都城,也是中国第一个由统一王朝修筑的都城,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规划和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秦城遗址保存完整,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址。
秦城遗址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文化价值。
秦城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规划、城墙、宫殿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始建于221年的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帝陵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和秦代建筑规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是文化遗产价值。
秦城遗址是中国古代七大古都之一的长安古城的前身,因此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曾是秦汉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留下了许多文物、古籍和历史遗迹,如陈列着秦兵马俑的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坑、咸阳城遗址等。
这些历史遗产对于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化、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是历史价值。
秦城遗址是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秦朝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城遗址的历史价值不仅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由于秦城遗址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保护和开发显得非常迫切。
保护性开发措施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必须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秦城遗址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秦城遗址的保护工作。
因为长期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秦城遗址的建筑、文物和历史遗址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困难。
应立即对秦城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加强建筑、文物的保护,强化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游客行为等。
保护西安古城历史风貌的回顾与得失
保护西安古城历史风貌的回顾与得失西安日报2004-04-02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古都风貌。
近几年来,不只是文博界,就是在全社会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一方面反映出,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古都西安的热爱和关心;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出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建设性”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已经影响到古城的历史风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古城西安是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它以其辉煌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而在1983年国务院对古城《西安1985—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说,应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那么,保持古都风貌具体到西安指的是什么呢?据一位负责城市规划的专家说,按照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文物法规等条例及有关内容归纳,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保护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格局。
古都西安从有史以来的选址、定位、发展都与周边的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传达出诸多的历史信息。
而西安的城市格局,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建成的明西安城,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特别是西安城墙的维修保护,城内街区格局的基本保护,使人对“城”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文物古迹,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比如,人们一看到钟楼、鼓楼,大、小雁塔就会想到西安。
这里说的文物古迹,既包括地上、地下的又包括古代的、近代的有代表性、纪念性的纪念地,包括已定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包括尚未定级而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近现代建筑。
如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人民剧院、人民大厦等。
按照文物法规定不仅保护文物古迹本身,还必须划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文物的周边环境。
第三,历史地段,也可以理解为新文物法规所提出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包括历史上名人故居、寺庙区、商业区、各种类型的居住区、风景区等。
这些地段中的单体建筑可能还不成为文保单位,但其地段整体环境是古城人们世世代代日常生活场景,为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历史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古城保护述评(1980~2012)张锦秋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当代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也是我国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国务院颁布的《关天经济区规划》中,要求西安在二十一世纪中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依山带水,气候宜人。
是我国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从公元前11世纪周在沣水两岸建立丰镐二京算起,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达一千余年。
西安地上地下文物古迹之多居全国之冠。
西安历史上曾经是享有盛誉的国际性城市,盛唐时期,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唐代文化名震中外。
两千多年来,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成为我国与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在保持古都风貌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探索一条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现代建设和谐共生之路。
一着眼城市格局、科学区分历史时空鉴于西安具有千年古都的价值,西安市政府早在1980年就在全- 1 -国率先将古城保护正式纳入了第二版总体规划,并制定了古城保护专项规划。
西安古城保护规划的第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着眼城市格局、科学区划历史时空。
其本源来自梁思成先生关于古城的整体保护思想。
梁先生指出:“北京城是一个有计划性的整体”、“是中国(可能是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
因而提出了整体保护这一珍贵艺术杰作的思想。
西安与北京的情况不同,地面上可见的历史建筑聊聊无几,却有着大量珍贵的地下遗址。
毕竟它和中国许多历史古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因此其城市格局是第一位的。
同时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可见的现状却是一座西北内陆重镇,其时间的跨度与城市区域的变迁如此之大,在古城保护上科学地澄清这些关系也是必要的。
通过分析研究,从1980第二版总体规划开始,各版总体规划在古城保护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战略目标。
进而控制“两环”,即环明西安府城与环唐长安城;“三线”,即唐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明府城中轴线(南北大街、长安路)、古今兼容之轴线(大明宫与大雁塔的景观轴、现代的解放路与雁塔路);若干文物点和保护区,如四座城门、钟楼鼓楼、大小雁塔、碑林等;制定了明城“内低外高、轴线对称”的空间形态,以钟鼓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十字大街通向各个城楼,空间秩序井然。
二着眼城市文脉、彰显古都文化特质西安建都历史悠久,从盛世国都的史实出发,牢牢把握古都风貌- 2 -特色,是西安古城保护的另一特点。
西安市曾对雅典、罗马、开罗(含卢克索)、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五大古都保护与发展进行多次考察。
归纳它们共有五大特点:第一,拥有规模宏大、水平极高、风采诱人的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拥有内涵丰富、特色浓郁、成片成街的历史街区;第三,具有传统文脉和现代功能相结合的城市规划;第四,拥有一批代表不同历史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第五,认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历史环境风貌,强调城市地域文脉特色。
这五大特点落实到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凝炼出卓越的“古都”风采。
古都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
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是该国家、民族之代表作。
与一般历史文化名城相比较,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上,古都或高于、或优于、或大于、或早于一般古城,不如此,则与古都的名份不符。
作为古代都城应该在特有的城市格局中具备宫殿、官署、皇家寺院、帝陵、礼制建筑、干道、城廓、皇家园林等重大历史遗存,地面上可见到这些建筑当然最好,至少也应有保存比较完整而可以见到的地下遗址。
西安在历史的变迁中,一千多年来由盛世都城而至西北府城。
汉唐建筑毁坏殆尽,现代城市几尽覆盖隋唐长安。
光复旧物不再可能,但保护与展示遗存却大有可为。
20世纪80年代西安实施了城垣、城河、环城路、环城公园“四位一体”的古城垣整体保护工程。
明清西安城是在唐皇城基础上向东、北扩建而成的,这个13.2平方公里的四- 3 -方城,是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格局的核心。
西安自周王城到唐长安其城市基本格局皆为“九宫”。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以来,城市依托明城发展,也延续了九宫之势。
从第一版总体规划到第四版总体规划都结合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基本保持和延续了这一格局特色,方位明确、区划井然。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还确定了延伸明城的南北中轴作为“长安龙脉”,成为城市向南北发展的轴线。
1983年维修南城墙时发现了包在其中的唐皇城大门含光门遗址,于是就地原址建设了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隋唐长安城廓的保护展示,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在隋唐长安西城墙所在位置,规划了200公尺宽的唐延路,将其中部100公尺宽的绿带建设成城墙遗址公园。
21世纪初曲江区在隋唐长安城南城墙所在位置也建设了城墙遗址公园。
到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随唐长安城东北部城垣位置也明晰可见。
20世纪初西安起动了约2平方公里面积、搬迁10万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随着大明宫国家大遗址公园的建成,举世无双的唐代盛世宫殿群遗迹初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其规模为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足以反映唐朝都城的盛世。
作为主要离宫所在的骊山华清宫,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通过御汤遗址的发掘与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使文学名作中的佳话得以通过物质遗存的方式展示出来。
华清宫在骊山上的许多历史遗迹也正在发掘、保护、研究、展示过程之中。
分别以唐大雁塔和小雁塔为标志的慈恩寺和荐福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的遗存也得到了保护与展示。
秦始皇陵- 4 -从20世纪70年代兵马俑的驚世发现后,不断进行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现已建立了秦陵国家遗址公园。
汉长安城在基本查清遗址情况后制定了保护规划,现正在规划建设汉长安城遗址公园。
这些重大历史遗迹和西安整座城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铸就其阳刚之气。
若与苏杭等南方名城相比,真有如苏轼与柳永词风之差异。
无论遗迹的保护展示方式和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都不游离古都的风格,这正是西安在古城保护中十分关注并把握古都风貌特色的经验。
三尊重生态环境、再造山水大西安西安在保护与建设上拓宽视野,深入从生态学、风水学、人居环境学统观历史上西安山、水、城的关系,把秦岭以及过去环绕长安的八水都纳入城市规划。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江河分水岭、水源涵养地,其生态植被丰富,历史人文深厚,而距西安市区仅一小时车程。
2007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11年西安市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制订出秦岭保护规划,形成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以14个国家、省、市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秦岭保护体系。
如何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秦岭生态资源是西安面临的重大课题。
水系的保护和治理也在行动中。
八水中最大的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曾是秦、汉都城的城中河,当今在大西安中又回归为城中河。
陕西省从大层面上制定有去污保质、安全防洪等全线规划。
为巩固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成果,确保渭河长久- 5 -安澜,最近制定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已报省人大立法。
西安市也制定并开始实施辖区内滨河大道及防洪工程及500公尺宽的沿河绿带的规划。
八水中的其他几水,也将随着城市的扩展而成为城中河。
曲江区的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建设用地各约60公顷,前者水面占园区1/3面积,后者水面占园区1/2面积,共计约50公顷的水面。
实际上是对历史上唐长安城东南曲江水系的修复。
在浐霸区,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建设与永续利用,其488公顷的园区,特别是其中188公顷的水面,是对西安市生态环境的重大修复和培育。
四自主创新法规建设、依法保护多元发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历史遗存的文物古迹保护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进行着城市空间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按说,现行的古城保护规划在用地分配和空间界定上应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真正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如何保护和延续古城的规划格局?如何保护并彰显古城风貌特色?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有赖于在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各个层面上加以落实。
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则是有力的保障。
2002年西安颁布地方性法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其中对古遗址区域的保护、古城墙及其以内的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域的保护,提出了法定要求。
规定在此范围内建筑物的体量、选型、风格和色彩,应当与文物古迹相协调。
如西安开创性地提出了“历史文- 6 -化风貌区”的概念,把保护与发展统筹考虑,贯彻了梁思成先生提倡的“以新护旧,新旧两利”的精神。
同时也吸取了日本、西欧一些古都的经验。
历史文化风貌区域其面积大于古遗址面积,如唐长安历史文化风貌区可达84平方公里,汉长安历史文化风貌区可达36平方公里。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征,西安在规划管理上实行了风格分区,当然首先是新老城区的风格分区,各展风采。
在古城范围内,建筑高度、色彩、风格都有严格要求。
在城南的高新区和城北的经开区、城东的浐灞区等新区,对其建筑风格就无特殊的控制。
对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片区适当进行了风格分区。
如明城内以明清风格为主,秦陵周围以秦风为主,以大雁塔为中心的曲江新区及临潼华清宫周围以唐风为主。
对现代建筑进入古城也要进行科学与遗产保护意义上的选择。
在全城提倡“和而不同、唱和相应”,以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彰显了多元特色。
五、文化求和存异、历史古城的建筑创作凡文化遗产保护得好的历史古城,总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千方百计地使那些历史的座标点得到彰显。
其周边的建筑既是新旧的冲突点,又是古今的结合点。
在各种途径中西安选择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道路。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中,建筑创作应该是多元的,而要求新建筑的风格、体量、造型、色彩乃至性质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和谐这一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因此,在西安这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审批都要从城市设计入手,凡符合城市设计思想或进行了不同程度- 7 -城市设计的项目都会比较成功,反之则显得单薄或唐突。
在古城西安创作实践所涉及的项目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在建筑项目起动之初,项目的业主、领导和建筑师对该项目的类型有明确的共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一是现代建筑的多元探索。
这是在广大的城市新区,规划对建筑艺术没有特定要求的地方,突出现代设计技术、功能的“产品形式”和强调地域特色的“地域形式”等创作方式都可以发挥。
二是有特定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和有特殊文化要求的新建筑。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区内,在文化遗产保护区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在非法定保护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及与历史文化主题有关的标志性建筑等。
这些往往制约较多、也最容易引发争议。
有法定要求的依法办事倒比较容易。
没有法定要求的,就要在某些方面探求与保护对象具有一定的共同基因而寻求和谐共生,是否尊重这些基因,如何选择这些基因,正是建筑创作突显特色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