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研究
关于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
![关于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2a78e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f.png)
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我们社会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裙体,他们在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就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相关建议进行探讨。
一、认识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重要性老年人活动区域的建设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社交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活动区域建设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增强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建设老年人适宜的室内活动区域1. 设立多功能活动室:为老年人建立多功能活动室,内设有健身器材、棋牌室、阅读室等多种功能,满足老年人日常锻炼、学习、娱乐所需。
2.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活动区域内配备空气净化器,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三、规划老年人友好的户外活动区域1. 设立健身区:在公园、社区内设置老年人友好的健身器材区,包括有氧健身器材和力量训练器材,方便老年人进行户外锻炼。
2. 建设休闲广场:规划开阔平整的休闲广场,配备舒适的长椅和遮阳设施,老年人可以在此休息、聊聊、观赏风景。
3. 打造适宜散步的环境:在公园、社区内打造适宜老年人散步的环境,包括平整的人行道、绿树成荫的小径等,方便老年人进行健康的散步锻炼。
四、增加老年人活动区域的便利设施1. 安全设施: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内增设扶手、坡道等便利设施,方便老年人行走、活动,同时增加相关安全设备,如紧急呼叫装置,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2. 舒适设施:为老年人活动区域增加舒适的座椅、休息区等设施,提供给老年人充分的休息和放松空间。
3. 便民设施:在活动区域周边增设便民设施,如公共厕所、便利店等,方便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五、重视老年人意见和需求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过程中,重视老年人的意见和需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老年人的建设建议,确保活动区域的建设更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2349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3.png)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比城镇高以及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乡村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环境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露。
如活动场地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生活空间娱乐方式单一以及公共娱乐设施匮乏、针对性不强、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都影响着使用者的体验。
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情感上自然有着特殊的需求,乡村户外活动空间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分量以及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户外活动空间的重构也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对乡村振兴的重视。
1 乡村老年人与户外活动空间的情感需求分析情感需求空间设计就是承载日常生活的审美所需的感官刺激、情感记忆和生活意义的容器[1]。
在进行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时,不能无视使用者的性格、经验、思想、生活价值等要素,关注人生活的环境而进行的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2]。
结合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情感需求的设计理念介入乡村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分析农村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
1.1 乡村老年人情感需求分析1.1.1 家庭关系的需求。
人类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是相同的,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外出务工,家庭出现城乡空间分隔现象,大部分家庭对农村老人的心理关怀停留在电话问候与节假日短暂相聚上,家庭满足需求对乡村老年人来说显得比城镇老年人更为重要。
因此,乡村老年人希望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期待受到重视,子女能设身处地从老人的角度去看待和感受事物,能让老人获得情感上的抚慰和心理的补偿。
1.1.2 邻里关系的需求。
农村地区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去接触社会和参与公共活动,加之周边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备不完善,他们更倾向于与邻里聚集在一起[3]。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相对频繁的沟通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心理上的满足。
1.1.3 自我实现的需求。
农村老年人年轻时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年老后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
因此,乡村老年人更期盼得到大家的认可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仍然十分关心身边的种种事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参与,从而获得情感满足。
北京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性别视角下的调查分析
![北京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性别视角下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1609315727a5e9856a616d.png)
北京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性别视角下的调查分析摘要: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存在空间差异。
北京男性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的地点呈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而女性老年人活动地点呈现集中化的特点。
男性老年人选择最多的地点是空地,而女性老年人选择最多的是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男性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的空间范围集中在以自家为中心,以0.5km为半径的圆内,而女性老年人更集中在以自家为中心,以1~2km 为半径的圆环内。
男性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的空间格局呈现从内环向外环逐级递减的特征,而女性老年人活动的空间格局则呈现从内环向外环逐级递增的特征。
关键词:性别;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空间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人。
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
①老龄化程度的加快使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老龄问题涉及内容广泛,其中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与其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已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不同性别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的空间差异,可为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的选择提供参考意义,也可为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数据基础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身体状况良好而能独立进行户外文化活动的老年人。
所调查老年人的性别比为1:1,调查内容涉及老年人的个人属性、家庭属性、户外文化活动情况以及对户外文化活动设施需求情况等。
本次所调查的男性老年人中,年龄在60~70岁(60≤年龄<70)、70~80岁(70≤年龄<80)、80岁以上(80≤年龄)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4%,32%,24%。
婚姻状况为有配偶、丧偶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4%,16%。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园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评价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园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588a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f.png)
1 2 4 器械锻炼空间
结合实地调研ꎬ 器械锻炼类空间是人流相对较少
的空间ꎬ 如憩园、 儿童乐园等ꎬ 这类活动空间可达性
好ꎬ 临路而建ꎬ 易识别性高ꎬ 康体保健功能好ꎮ 老年
人主要在憩园借助康体器械设施进行健康锻炼ꎬ 而从
东门进去两旁的儿童乐园ꎬ 一些设施处于荒废状态ꎬ
附近活动的老年人主要是照看幼童ꎮ
步行) 、 中强度活动 ( 快速步行、 慢跑等) 及高强度
活动 ( 有氧运动如快速跑、 跳绳、 球类和骑行等) 3
大类型 [4] 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ꎬ 中至高强度的休闲性
体力活动作为可选择性、 主动式健康活动类型ꎬ 有助
于个体健康ꎮ
险ꎬ 并成 为 引 发 我 国 老 年 人 死 亡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ꎮ
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ꎬ 有助于降
低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 社交能力受限和认知损
伤的风险” ꎮ 由于老年人群户外体力活动能力和身体
机能高度依赖邻里社区环境、 绿色空间和基础设施ꎬ
ꎮ 社区公园
其户外活动行为也受到邻里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调
作为老年人群日常社交活动最主要的一种户外绿地场
节与制约ꎬ 而目前国内研究较少关注邻里社区公园与
所ꎬ 对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功能ꎮ 居民体力
老年人群户外健康活动行为的多元耦合关系及其健康
集中绿地ꎬ 但不包括居住中的组团绿地
[2]
收稿日期: 2023-10-26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 ( 项目编号: 2021PY20) ꎻ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 项目编号: 22SKJD063) ꎻ 重
高低制作四象限矩阵ꎬ 是流行且高效的一种满意度评
代际融合视角下社区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代际融合视角下社区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bd78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3.png)
代际融合在社区设计中的应用
01
在社区设计中,应注重创造一个 包容、和谐、互动的户外活动空 间,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促进代际间的交流与融合。
02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 活动空间、设施和娱乐项目,吸 引各年龄段人群参与,实现社区 内不同年龄群体的互动与交流。
设计原则与理念
公平包容
空间应公平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居 民,考虑老幼群体的特殊需求,
创造包容性的活动环境。
整合联动
空间应整合多种活动设施和功能 区域,以便老幼群体能够同时进 行多种活动,加强代际互动和交
流。
安全便捷
空间应确保安全性和便捷性,特 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弱 势群体,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设
老幼群体需求的差异与矛盾
活动时间冲突
老年人和儿童通常有不同的活动 时间,可能会导致活动空间的拥
挤或使用冲突。
活动内容差异
老年人和儿童需要的活动内容不同 ,如老年人需要健身、休闲、社交 等活动,而儿童需要游戏、娱乐、 学习等活动。
安全需求差异
老年人和儿童对活动空间的安全需 求也有所不同,如老年人需要防滑 、防跌等设施,而儿童需要防护栏 、软质地等设施。
施和便捷通道。
空间规划与布局
开放与封闭
空间应既有开放区域也有封闭区域,开放区域便于儿童玩耍 和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封闭区域则可以为需要安静的人提 供一个舒适的场所。
静态与动态
空间应考虑静态和动态活动的分区,静态活动区包括休息、 阅读等,动态活动区包括运动、游戏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 需求。
活动设施与器材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期望
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2daf0b02020740be1e9b1f.png)
以补偿, 并且应该积极营造新空间和环境以维护和锻炼老年 人尚存的生活能力。而具体落实到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来就是
“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有五种主要需求, , 由低到高依次成 阶梯, 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 才有可能发展到下一个高层 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自 尊需求; 自 我实现需求, 其中安全性的保障是人最基本的需 求。 老年人对五个层次的需求具有 自己特点 , 居住环境设计中 应该对老年人这些需求有所考虑。
老模式。
食其力, 自己照顾 自己。 LS 自我实现需求 老年人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追求个人兴 趣, 发展个人爱好的需求。应该充分调动老年人积极性, 给老 年人创造交往和活动的空间, 使其能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 建 设和维护。 2 老年人居住方式变更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 千百年以来, 儒学思想久经不衰,养 “ 儿防老, 积谷防饥” 是中国百姓的社会共识。 传统的观念认为, 老年人晚年生活以多代同堂为天伦之乐。 但随着我国社会、 经 济、 文化等不断发展, 这种古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不断受 到冲击, 在不断地瓦解。 前, 目 中国传统的“ 主干家庭” 或者“ 核 心家庭”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四世同堂”的现象基本上消 “ 失, 这与现代人的经济状况, 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结构正经历如下模式 : 四世同堂一 三世同堂、二世同堂。独居
社 区老 年 人户 外 环 境 设 计 研 究
张铁蕾 覃永晖
(湖南文理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系, 湖南 常德 415000)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74fb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5.png)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老年活动中心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而设立的公共设施。
本报告旨在对老年活动中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需求、建设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1.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5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消费潜力逐渐凸显。
2.老年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健康照护、社交互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老年人群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场所,提供各种服务和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3.政策扶持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老年服务事业,其中包括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三、市场需求分析1.消费潜力巨大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对于健康照护、文体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广泛而深厚。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吸引他们的消费,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
2.社交和娱乐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对于社交互动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互动活动、娱乐设施和文化艺术表演,满足他们的需求。
3.健康保健需求老年人群健康保健需求迫切,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身康复设施。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和健身康复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四、建设设施规划1.场地选址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宜选在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交通便利,环境幽雅。
建议选址在社区或者城市的老年人居住区域,便于老年人前往参与活动。
2.设施规划老年活动中心应包括室内活动区、户外活动区、餐饮区、医疗保健区、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域。
室内活动区设施应包括室内运动场、休息区、文化艺术展示区等;户外活动区设施应包括健身步道、绿化休闲区、康复设施等。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活力”研究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活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36bd37580216fc700afdc0.png)
1 老 年 人 的 基本 特 征
1 . 1 生理特 征
人步入 老年后 易 出现身体 的体形 变化 , 各类 疾病 的患病 率 升高 , 记忆 力 衰退 、 反 应 迟缓 、 视觉、 听觉 及触
S UN Ru i—f e n g , L I S ha— s h a
(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C i t y P l a n , J i l i n 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 C h i n a 1 3 0 1 1 8 )
o f a c t i v i t y a n d d e ma n d , t r i e s t o i f n d t h e d e s i g n o f o u t d o o r s pa c e t o i mp r o v e i t s c o nd i t i o ns f o r t he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s e e ks wa y s t o ma k e t h e s p a c e or f o u t d o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b e t t e r . Ke y wo r ds : r e s i d e n t i a l q u a te r r ; s e n i o r c i t i z e n s ; s p a c e or f o u t d o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 v i t a l i t y
孙 瑞 丰 李 沙沙
(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 院 , 长春 1 3 0 1 1 8 )
济南市社区老年人活动环境调查及分析
![济南市社区老年人活动环境调查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0e6c80cc22bcd126ff0cf6.png)
目录1.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1)2.调查方法及思路 (1)3.现状调查及分析 (2)3.1雅居园小区 (3)3.2燕子山小区 (5)3.3问题总结对比较 (7)4.小区内老年人活动的影响因素 (9)4.1社会背景因素 (9)4.2老年人的特殊属性因素 (9)4.3建成环境因素(硬件环境) (9)4.4社区管理因素(软件环境) (10)5.建议及意见 (10)附录: (10)济南市社区老年人活动环境调查及分析【摘要】本次调查以济南市的社区的老年人为对象,以燕子山小区跟雅居园小区两个典型小区为例,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类型、活动规律、活动空间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及其规律总结。
从社会属性等客观因素以及老年人自身属性的主观因素入手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休闲活动空间的各个因素,提出了济南市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的空间模式以及引导机制。
最后提出了老年社区建设的一些建议,为提高济南市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好地为社区规划中的休闲空间的组织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交往活动;空间特征;心理需求【正文】1.调查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已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3亿,比重达30%以上,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济南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2.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6.9%,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0万,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左右。
因此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的是老年生理组织器官的衰退,环境适应能力的减弱以及活动的减少,同时活动空间的范围也在不断缩小。
老年人从社会角色退出之后,更多时间在家或社区活动,对住宅及社区的依赖程度相对更高。
但是现代小区的建设,越来越忽视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城市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明显不够完善,空间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研究与设计策略的开题报告
![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研究与设计策略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e3aae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a.png)
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研究与设计策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依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社区也成为解决老年人生活和医疗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场所。
对于一座老年社区而言,良好的户外行为空间设计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然而现今针对老年人的户外环境研究较少,设计过程往往只是简单地添加一些设施或景观,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策略。
因此,从设计的角度,探讨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的研究与设计策略,对于提升老年社区的品质和竞争力,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的特征和老年人生理、心理、感觉等方面的需求出发,探讨其研究与设计策略。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现代老年社区的户外行为空间的概念、特征及其功能。
2. 探讨老年人生理、心理、感觉等方面的需求,提出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3. 分析已有的老年社区户外空间的设计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提出针对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设计的策略,包括空间规划、景观设计、设施配置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 文献资料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料综述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的特点和老年人生理、心理、感觉等方面的需求。
2. 问卷调查法: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活动特点等方面,编制问卷,收集老年社区中老年人关于户外行为空间的看法和需求,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 案例研究法:选择现有老年社区的户外行为空间设计案例,结合老年人实际体验和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的研究与设计策略,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现代老年社区户外行为空间的概念、特征及其功能。
2. 老年人生理、心理、感觉等方面的需求,提出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59224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3.png)
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与研究【摘要】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逐渐突出了老龄化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我国当前主要是研究老年人居住质量,不够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层面,因此不能切实解决老年人的需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工作,对于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度。
关键词: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工作我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而发展老年事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高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的合理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工作,提高社区活动中心的适老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概述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原则(一)人性化在适老化社区活动中心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怀,做到以人为本。
因为老年人喜欢聚集在熟悉的场所中,这是因为老年人内心害怕孤独。
通过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影响到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以及潜意识等方面,通过无障碍环境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并且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绪。
营造出舒适无障碍的环境,可以体现出社区人本性特征,这也是社区互动空间构建的重要部分。
在室内布局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无障碍设施,并且设计较多的休息空间,例如在走廊可以设计扶手,可以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变化。
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室外设计和室内布局的各方面因素,提高无障碍设计水平,为老年人交流提供充足的空间。
(二)舒适性和便捷性拥有舒适的户外活动场地与便利的功能空间,对于引导老年人的精神情感非常有利的,因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方便之处,他们对娱乐活动设施也存在着一定的需求。
所以,在为老人们提供充足的活动场所的同时,也要确保交通便利、整体环境安全、配套设施舒适,比如,在一定的活动区域中,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休息座椅、安全的健身器材等。
老人是需要照料的特殊群体,他们除了需要舒适性的户外环境之外,还需要在室内进行活动。
在内部空间中,适当地使用建筑材料也可以提高老人的舒适程度。
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环境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西北段为例
![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环境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西北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01ff51e518964bce847c05.png)
2017·02一、调研项目概况西安环城公园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外围,与城墙、护城河所共同形成的立体、多层次感的城市开放空间。
西安环城公园主要沿西安明代城墙外围围绕而成,其占地890亩,长度达到14.7千米,由西安明城墙、公园绿地与明城墙护城河组成。
公园内部种植近两百种各种植被种类,并在其中穿插迷宫、吊桥、亭台与民众健身器械等休闲娱乐设施。
其横跨西安市区内多个社区,服务半径达1千米左右,是西安分布最广、利用率最高的城市公园之一。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一)社会背景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最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
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尤为严重,我国改革开发前人口增长迅猛,改革30多年来由于国情的需要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
预计至202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户外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老年人将成为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
但针对老年人活动特点与需求所建设活动场所较少,如何具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个老年人的活动开放性空间也逐步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二)项目背景西安环城公园,位于西安老城区的外围空间,其形成本身已具有较高的历史原因,而区域更是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
在围绕老城周围,大多已居住着这里的原住居民并以老年人居多。
环城公园由17个小游园串联环绕古城组成,环绕西安老城区一周,跨越多个社区,具有十几个出入口,道路交通便利,因此其区位与形态特征确定了环城公园的使用人群与高效的使用率。
(三)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针对老年人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从环境、文化、设施、景观等角度出发。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文献考究等手段得出相应的设计办法与研究方向,并通过关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完善此类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体系。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场地的关系探析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场地的关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5822c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6.png)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场地的关系探析陈超老龄化社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阶段我们就应当为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做一些准备。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也要求政府以及社会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多的服务来帮助老年人生活,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
老年人健康活动的场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都非常重要,没有场地老年人的活动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下面我们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特点出发来探究一下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场地之间的关系。
我国正在日趋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比重正在逐渐增长,预计在2050年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应当为他的到来而做好准备,进一步为老年人服务,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为老年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晚年而努力。
1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特点我国老年人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养老是摆在全社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城市养老问题来说,目前社区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老年人也逐步的在进入社区。
老年人社区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出现一定的规律性。
老年人活动的范围主要以自己居住的社区为中心的3~5公里为范围,呈散状分布。
一般老年人活动最密集区域在社区1~3公里的范围内。
这些这个特点是由于老年人在年龄和身体逐渐步入老龄化之后,活动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喜欢去非常相对遥远的地方,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担心自己回不了家,出现一些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自己的安全会有所担忧,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其次喜欢集体活动。
因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年轻人的生活负担也在日益增长,对于老人的照顾可能不太及时,老人容易出现孤独感。
在这种大的心理背景下,老年人就特别喜爱进行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时能够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乐趣,避免孤独心理的存在而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最后,趋向于自然环境。
共享养老模式下的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共享养老模式下的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12dc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3.png)
2021·04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阶段,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传统的以家庭、养老机构为主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共享养老理念应运而生。
由于老年人身体衰老,出行不便,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遍及在城市里的口袋公园成了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首选项。
但目前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尚不完善,适老性不强,导致老年人使用不便。
一、共享养老模式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一)服务半径不合理据调查,老年人最远的步行距离约在800m左右,很多公园规划布局不合理,距离居民区较远,造成了老年人出行不便,也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参与率。
(二)空间功能不完善第一,活动场地狭小。
城市的大多公园中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地面积较小,大多数老人只能利用闲散的场地进行活动,场地内拥挤不堪。
良好的共享性互动空间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拉近其与社会的距离,使老年人通过参与户外活动肯定自我价值,提升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缺乏无障碍设计与安全设计。
大多数口袋公园的设计都缺乏考虑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缺乏无障碍设计与安全设计,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的老年人无法凭借自身能力进入公园,无法独立进行户外活动。
第三,空间可达性不强。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保证场地空间的可见性和易达性是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伴随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部分场地之间仅能通过台阶通行,然而一些地方缺少台阶,不利于老年人通行,导致了部分场地的利用率不高。
(三)功能设施不合理第一,步道系统。
现有的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步道系统复杂,没有明显的导向性,分岔路口较多,安全性较低。
一些失智老人没有能力分辨正确道路,这就会导致其无法顺畅通行。
第二,标识系统。
大多数公园都缺少简单清晰的标识系统,并且在道路交叉口缺乏醒目标识。
一些公园的标识颜色不够鲜艳,纯度和明度与环境颜色过于相似,老年人无法借助路标识别所处位置,从而导致老年人无法产生安全感,同时也增加了老年人的焦虑与徘徊。
康复性景观视角下老龄化社区户外环境设计
![康复性景观视角下老龄化社区户外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a75d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8.png)
康复性景观视角下老龄化社区户外环境设计2023-11-11•引言•康复性景观概述•老龄化社区概述•康复性景观在老龄化社区户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龄化社区的建设和改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康复性景观作为一种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设计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在老龄化社区中,户外环境的设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康复性景观概述康复性景观是通过设计自然和人工环境,为人们提供放松、锻炼和康复的场所,从而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景观形式。
它结合了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
康复性景观的定义改善心理健康通过接触自然和参与户外活动,康复性景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康复性景观的作用提供放松和宁静的环境康复性景观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安静、舒适的空间,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达到放松身心、舒缓情绪的效果。
促进身体活动和锻炼康复性景观中常常设置各种活动设施和健身器材,鼓励人们进行身体活动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提供社交互动的场所康复性景观可以成为人们社交互动的场所,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康复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尊重自然人为本多样性可及性03老龄化社区概述老龄化社区的现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老龄化社区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老龄化社区的需求老龄化社区的问题老龄化社区的居住环境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设施不完善、缺乏无障碍设计等。
老龄化社区的公共空间往往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活动需求。
老龄化社区的户外环境往往缺乏康复性景观设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
04康复性景观在老龄化社区户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心理需求老年人通常需要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照顾。
居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调查与研究
![居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调查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28cca7d1f34693daef3ed6.png)
3 6・
第3 9卷 第 3 1期
2 0 1 3 年1 1 月
山 西 建 筑
活动场所面积较小 , 大量桌椅 的设 置能最 大限度 的吸引更多 的老 年 人前来活动 , 所以每张桌子旁 不仅有 3位 , 4位 打牌 、 下棋 的老 人, 更有着里三圈 、 外三 圈的 围观 者。然而这 一活 动在 风华 园却 不 见其影 , 这主要 是因为风华 园的广 场在给大家提 供宽 阔场所 的 时候就牺牲 了丰 茂 的绿 化。阳光 的直射 和桌椅 的缺少使 大家 更 多的选择健身 、 静坐交 流 , 而非打牌下棋 。由此可见 , 活动场所 的 环境 和设施对老年人 的户外活动类型有着直接影 响。 4 . 4 照 看 小 孩
来打发“ 寂寞光 阴” 。2 ) 家庭原 因。 往往疏忽与老年人 的情感交流 , 使一些 老年人 即使 物质生活丰富 , 精神上却很孤寂 。因此 渴望和他人交流 。3 ) 社会
5 . 1 活动 场地位 置 的选择
老年活动场地 的选择要遵 循安 全 、 易达 的设计 原则 , 一 般来 说, 场地应适 当围和 , 并与 附近车道保持 一定的距离 , 避免 车辆 的 干扰 , 场地 内不能有 车辆或 通行人 流穿过 。同时 , 场地 位置 应是 老人从单元人 口步行 不超 过 1 0 m i n为宜。此外 , 要考虑场地环境 在不 同季节为老人带来 的不 同感受 , 使 场地 中的植物 、 建筑 能够 充分的利用起来 , 为场地提 供足够 的 阳光和丰 富的 阴影 空 间 , 给
一
7 5%
工
图 4 风华园活动广场参与者比例统计 图
1 ) 自身原 因。a . 老 年人对 修身健体 的需 求。老年 人都 渴望 照 看 小 孩 是 参 与 人 数 相 对 较 多 的活 动 , 并 且 由 于 这 种 活 动 对 拥有健康 的身体 , 颐养天年 , 不仅能够 减少家庭负担 , 而且 也能使 场地 的要求很小 , 所以这也 是分布最广 的活动 。 自己的生活更愉快 。因此许 多老年 人大 多爱 外 出活动 。b . 老年
在地安养下社区养老设施户外空间优
![在地安养下社区养老设施户外空间优](https://img.taocdn.com/s3/m/d4af19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8.png)
1研究背景1.1成都人口老龄化现状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6.30万人,占成都市户籍总人口的16.21%,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超过半数的主城区老年人占比超过成都市平均水平。
成都市是“天府之国”四川省的省会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说法,老年人恋乡、恋家情结重,不愿主动离开熟悉的居住地生活。
1.2在地安养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部分,按照90%、7%、3%的占比组成,形成“9073计划”(见表1)。
选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占绝大部分,基本为自理、介助老人,还有少部分介护老人。
在地安养强调在人老以后,无论是机能老化、身体衰弱或者失能失智,都不用为了寻求养老资源而迁居,能够在常住的、熟悉的住宅与社区环境中,保有独立、自主、有尊严、重隐私的老后生活质量[1]。
这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所倡导的老年人在家中或社区养老机构居住,并接受社区所提供的支援来安享晚年的理念是一致的[2]。
而提供支援最重要的场所就是社区养老设施(见表2)。
这些设施便于自理老人充分享受社区的公共活动资源,介助、介护老人充分享受社区的照护和医养资源。
1.3社区养老设施户外空间建设的必要性社区养老设施可以分为建筑部分与户外空间部分。
建摘要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井喷期,成都市老年人口比例显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社区养老设施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在地安养需求,而城区用地紧张,设施户外空间面积小且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探究老年人在社区养老设施户外空间的环境需求与行为模式,本文从使用者需求出发,通过对成都社区养老设施的实地调研,分析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并对户外空间进行现状研究,提出了各类型空间在实际使用中的问题,从平面再优化、利用可拆卸装置、人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使户外空间满足老年人聚集、停留、交往、徘徊等活动需求。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3672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3.png)
首先,合理规划空间。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包括易行性、无障碍性、安全性等。
空间规划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花园等,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
其次,提供适合老年人的设施。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应该配置一些适合他们使用的设施,例如健身器材、休息椅、景观冷却设施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活动方式选择,增加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再次,注重绿化与美化。
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可以亲近大自然,享受自然风光。
因此,在设计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时,应注重绿化与美化。
可以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荫地带,提供舒适的环境,让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此外,应注重安全措施。
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安全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设计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时,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例如扶手、防滑地面、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最后,建立多样化的活动项目。
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因人而异,应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项目。
可以组织散步、健身操、舞蹈、书法等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总之,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研究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合理的空间,提供适合老年人的设施,注重绿化与美化,注重安全措施以及建立多样化的活动项目,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
而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投入,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共同为住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城市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营造
![城市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营造](https://img.taocdn.com/s3/m/3404970ba6c30c2259019e26.png)
面对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如何解决与老年人相关的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且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公园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适宜的活动场地、广泛的社会参与,早已成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因此,研究和建设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公园绿地是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老年人的特征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1)贮备能力减少;(2)抵抗力下降;(3)适应能力减弱;(4)自理能力降低。
这些都意味着老年人已表现出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1.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剧的变化,从为国家为社会作奉献的地位变成受社会供养的“闲人”。
身份地位变了,从有承担各种工作任务而忙碌变为无职务而整日无所事事。
在这较大的转折时刻,自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变化,有的容易产生动辄发怒、抑郁、焦虑、孤独悲凉,同时产生自卑,衰老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状态。
1.3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离退休以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
1.4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老年人户外活动常受自身因素(如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微气候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活动特征表现为:(1)互感———集聚性,如老年戏曲爱好者、老年棋友等大多是集中式的围聚,且常伴有多个老年人旁观;(2)时域性,如在天气晴朗时,外出的老年人人数较多,而天气多云阴雨时,人数减少;(3)地域性,如老年人总是喜欢去那些自己常去的地方,即使搬迁后他们也时常回到过去的活动场所,以补偿内心所形成的“地域活动意识”;(4)恒常性,如我国老年人每日外出的时间段,一般集中在上午七点至十点,下午二点至四点以及傍晚六点半至八点,其中以上午外出的人数最多。
2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特殊需求2.1老年人对公园绿地活动空间的生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的退化、功能的降低等,老年人需要到经常到公园绿地中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身体健康。
浅析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
![浅析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51c30ecc175527072208bc.png)
浅析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杜钧摘 : 介绍了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 ,阐述了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建筑设置形式及内容 ,指出老龄人活动区设计要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体现“夕阳无限好” 的主题。
关键词 : 居住区 ,老龄人 ,活动区 ,设计中图分类号 :TU241. 93 文献标识码 :A 性环境。
2) 易于识别 : 在一些居住区内 ,单调而重复的住宅建筑形体 , 标识性的缺乏往往给老龄人判别方位带来较大困难 ,给他们户外活动行为带来一定的障碍。
老龄人活动场地标识性的创造可通过空间的层次和个性来创造 , 以合理的空间序列 , 并利用熟悉的道路形式等方法提高识别性。
3) 易达性 : 老龄人活动场所如没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 将是没有生命力的 ,设计中在室内外空间之间和不同的室外空间之间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人均寿命在逐渐延长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 ,联合国岁以上的人称为老龄人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占总人口的 10 %或 65 岁以上老龄人占总人口的 7 % ,即可称为老龄型国家或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 3 %的速度递增 , 预计我国老龄人口将达 1. 3 亿 ,占总人口比重超过 10 % 。
这表明我国老龄是 21 世纪1982 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上规定 :60 岁及 60方便的连接 , 以保证老龄人参加各种活动时需要付出的最严峻的问题 ,因此如何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有舒适、生理、心理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的居住环境 , 将是国家 4) 易交往性 : 户外活动其位置宜选择在老龄人易于相聚的地和政府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方 ,使老龄人与其他居民有较多的见面机会。
人到老年 ,其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由主导变为辅助 , 随之而来其生活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外活动场所:城市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老年人日常活动中最重要的场所,对于满足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城市住区环境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宗旨是给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生动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
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给予老年人的良好的活动环境,不仅使得城市住区环境更加完整,而且对促进城市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研究背景:在20世纪末,我国已迈入老龄型国家的行列,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其中北京为8.36%,而上海则高达11.53%).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当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1998年联合国国际老年节的正式启动,“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已标着着老龄问题成为新世纪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
城市住区日常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老人日常居住生活一休息、交往、娱乐等的主要场所。
因此,研究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的相关内容就有了很重要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良好的游憩空间环境,从而大大提高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频率,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相互交往,能够满足城市住区老年人活动交往的生理、心理等的需求,也是住区良好人居环境创造的基本要求。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老年人期望并适合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与既有设施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从而规划设计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相互交往,能够满足城市住区老年人活动交往的生理、心理等的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的生命潜力,使得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能够体验到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欧洲:1 英国老年人分散独立居住者占绝大多数。
政府特别关注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明令规定了老年居住建筑的分类标准。
2 法国的老年人享有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为老年人提供居住保障的福利设施。
3 德国倡议新建供几代人共同居住的住房,并为此举办了献计竞赛活动。
4 瑞典确保提供适合老年居住的各种住宅,并提供健全的社区服务,住宅由普通住宅和专用住宅两种。
北美:1、美国兴建多种老年居住建筑和老年社区,形成了“太阳系”布局形式的社区空间结构。
(注解)扩大了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居住方式的范围,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需求。
《美国老年人法》多次修改其中对于老年住宅、养老福利设施和社区计划的三方面内容。
2 加拿大在兴建老年居住建筑设施和老年社区的同时,帮助修理和改造原有住宅并供应便于拆装移动的活动住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日本:在老年人居住环境体系方面提出“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原则,确保老人终生居住的安定、安心和安全。
如提供适合老年人独立使用的住宅,或适合亲子两代家庭邻居、近居的住宅空间布局结构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普及。
国内研究现状:就国内而言,老年学科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生活现状调查分析、生理心理需求、医疗保健等方面。
在设立《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新途径的行动目标。
在建筑领域内,对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9年出台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提出建立“老年人居住社区”的概念等。
至今国内对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建筑理论和设计方面(把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居住模式无障碍环境设计等方面),对户外环境研究十分薄弱,作为一个专向研究的更少,研究成果也尚未在实践中取得验证,因此,本次调研着手于老年人户外活动专向的角度进行。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体系:概念界定:住区老年人活动:社区活动就是老年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社区内部进行的行动,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活动包括安坐、休息、锻炼、谈话、观察等活动。
老年人活动场所:处于城市住区内的,老年人在日常居住生活中可以自由进入的,具有安坐、休息、锻炼、谈话、观察等功能的开放的外部空间环境。
研究的内容: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通常不会走很远的路去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因此更喜欢在家附近就近活动,同时受到体力的等的限制,活动时间也有限。
因此住区内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的户外活动空间成为最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他们在此进行锻炼、集聚、休息、交流等活动。
因此,研究涉及社会环境、社会大众心理、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等因素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重点在对天津市老年人对住区空间的需求、空间设计的内容、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空间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对住区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的方法:本次调研,在查阅、总结多方文献的前提下,借助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法及定性分析的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现象分析,并适当引入了——————————分析方法,总结出对促进当地老年居民交往水平有利的意见及建议。
调研时间:本次调研是分阶段进行的,从08年03月~08年06月.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本次调研从冬末到仲夏,历时4个月之久,在实地调研不同组团的同时,分别在——春季、夏季、冬季和特殊气候(如暖冬、酷暑、沙尘、阴雨等)对同一组团进行反复调研. 观察、记录、拍摄组团内不同群体使用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真实情况;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清明、五一、端午、儿童节、青年节、妇女节等),住区户外休闲娱乐空间场所的使用状况和平时也有很大差别,这些时间也是实地调研的一个重要时间点。
调研对象的选取: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居住小区发展,从计划经济配给建设制度,到住房改革,住区建设商品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新的世纪,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化,住房己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商品进入市场,这给住区环境设计和建设带来了活力,居住区建设规划由早期的单一模式进入到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
因此,为了能够更加详实的反映天津市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的现状情况,本文调研的对象的选取,十分具有代表性川府新村为80年代国内最为成功的示范小区之一,小区由田川里、园川里、易川里、貌川里四部分组成,绿化率在当时全国新建居住中居首位,但如今已失去原有辉煌,原为干部居住区,因时代发展,大部分原先居民已搬走,逐渐转变为老年人社区。
目前情况为:老年人占居民人数的主体,60%左右,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缺乏,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活动,但有一定活动器械械。
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进行两轮问卷发放,第一轮针对居住区内老年人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总结整理后,针对不同组团、不同活动范围的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共发放问卷44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有效回收率96%,问卷发放地点为_(田川里园川里易川里貌川里)______。
表——问卷发放一览表访谈:通过对川府新村各个组团的调查分析并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最后本文选取其中部分组团内老年人作为访谈对象。
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理论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生理特征主要是生理衰老特征,即人体随年龄的自然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形态表现出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也随之减退,直至生命活动终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能力退化视觉视力衰退,多伴随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眼角膜变厚,视力模糊,辨色能力下降。
对近似色的区分能力下降。
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光线从亮到暗的变化。
听觉经常性短时间地失去听力;对高频声音不敏感。
交谈时经常与谈话人靠近来弥补听觉上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社交空间在尺度和形式上的要求。
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由于脑细胞的减少,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衰退,过去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有利于弥补反应和功能上的不足。
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身体灵活程度降低,肌肉强度及控制能力不断减退。
机敏的反应缺乏,持久力降低。
骨骼变脆,再生能力降低,这也是老年人摔跤容易发生骨折,而不易康复的原因。
图——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在向老年期过渡时,一般心理上都经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如退休)。
主要表现为各方面如思想上、生活上、情绪上、习惯上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退休意味着离开了社会的主流,进入了“心理控制区”,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配偶、家庭和朋友的关系的任务。
这种调节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后半生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寿命。
2 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特点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失去了一直从事的职业,从对子女的各种义务中解放出来,对儿女的生活依靠程度增大,再加上收入减少,闲暇时间增加,使得老年人容易产生许多消极心理如害怕孤独、失落感、无用感、孤独感、恐惧感,影响其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老年人所依赖的亲密友谊是在参与各种业余活动中表达的。
丧失工作、至爱亲朋则会将晚年变成一段孤独而痛苦的时光。
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参加社区活动,体验比时间本身更为重要。
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交流、发展和行动,同时努力唤起环境及其他参与者的反应。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及其对居住环境产生的特殊需求,社区规划、环境设计在总体上应该创造一个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居住环境,并从决策、规划设计和建设上都采取相应的措施。
老年人行为活动模式类型:根据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中的分析,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发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
1 自发性活动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有趣的事情、小坐、休憩、晒太阳等活动。
此类活动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因此良好的活动场地、优美的场所环境等非常重要。
驻足停留“爱看人”小坐(表格)2 必要性活动指老年人在生活中为了生存和发必须进行的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由自主的活动行为,如购物、等人、候车、邮寄、就医等活动。
此类活动以步行活动为主,较少受到物质环境(如时间、场所、空间等)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由于该类活动具有大量性、随时性的特点,因此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质量尤其重要。
3 社会性活动在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互相打招呼、交谈、打牌、下棋、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性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称为“连锁性”活动,只有良好的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条件,才会间接的促成社会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