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马原课结课论文

马原课结课论文

谈马原课感想说快也快,一个学期的马原课学习就到了尾声,在这一学期中,虽然之间有过几次因为专业课串讲,不得不错过课程,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格外感谢在这一学期的马原学习中带给我的知识和触动,所以要在此谈一谈我的心得。

当初因为是选教课,很迷茫不知道该在7-8位老师中作何决定,于是仔细得读了读各位老师的简介,十分肯定刘秀华老师一定是一位出色而又经验丰富的人选,便毫不犹豫,也没跟宿舍人商榷就填选了志愿。

当正式开课时,刘老师用略带北京味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她经常会结合当下时事,将个人观点和马克思理论知识讲述给我们,只要一有这种环节我都是兴奋的而且痴迷的。

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都全是充满了欢笑。

作为一名理科生,当听见三个文科室友评价马原内容差不多都是高中学过的知识点时,其实我是拒绝的。

因为想起在高中政治会考阶段的经历就觉得挺艰难,我的抵触心理油然而生。

可是当听过第一节课以后,发现马原的知识却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的教条思想,更多的是老师的实际结合和师生交流,当下时事评价和社会舆论高谈论阔,这些都是灵活而不枯燥的。

刘老师纵观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不敢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多深入的理解,但确实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知识。

?其中,最值得说的便是分小组做展示的活动。

一组十个人,选择一个主题,分工进行论文PPT和展示的任务,从活动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在人员工作安排上锻炼了我。

从学习中谈收获: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看似深奥,其实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使自己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精选全文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论文论人与自然关系及当代大学生使命
姓名:马子闲
班级:城景一班
学号:131302109
指导老师:丁海虎
目录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结
参考书目
论人与自然关系及当代大学生使命
内容摘要: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母体,人类希望不断改造自然,为自己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这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面对不休止的掠夺,自然也开始影响着人类,自然通过自己的手段让人类一次次接受惩罚。

面对种种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承担起应尽的使命,以身作则,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价值;感恩。

《马克思主义》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探讨

《马克思主义》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探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班级:10级机制教育10班姓名:胡兵学号:************课程论文题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探讨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姓名:胡兵指导老师:谭铁军【摘要】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活水,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活水的源头。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过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发展与创新一,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当它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规律。

因此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作出符合实际的阐述,就必须把它们放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列宁的理论不同于马克思的,毛泽东的理论也不同于列宁的和马克思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同于毛泽工的、列宁的、马克思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我们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论文,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一:《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思考》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重要手段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马克思主义理论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马克思论文1500字

马克思论文1500字

马克思论文15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500字)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几天前,全世界数不清的媒体都在炒作这条新闻:“世界人口已70亿了,不得了!”于是各行各业专家教授的专家学者们都跳出来,大谈世界人口论。

而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大陆是1339724852。

近十年年均经济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那么,到底人多了好,还是人少了好?我们到底应该紧张还是淡定?这是个哲学问题。

哲学首先对人口因素给出定义: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密度、质量(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人口是构成社会其二化肥的基础和主体,具有自然的生物属性,它既是社会中其生产中的劳动者,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着。

人类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数量多少、增长快慢、质量和分布状况等对社会发展都起着加速或的作用。

第一,人口数量、资源人口质量为生产提供劳动力人才资源,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素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人,会演化成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就无法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和不断扩大再生产。

人口数人口过多超过了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限度,多余的劳动力就不能这样一来发挥作用,同样也会影响弱势群体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从而负面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二,的增长状况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只有控制好这个比例,才能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否则,当生产满足不了人口的消费和就业等需求,附注就会造成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状况非常大以及人口质量高低对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口比例合理化的另一个体现即为人口分布。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2.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是相对于自然关系而言的,指的是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
2.3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
2、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很多,但其思路脉路是清晰可见的。综合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论文——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论文——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立足现实,为理想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作者:学号:所在学院:经管-土管学院专业班级:经管1001班完成时间:2011.10.19.立足现实,为理想而奋斗——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那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一个有志者必不可少的要素。

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更是内心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现实的情况。

脱离了现实的理想,注定是不会实现的。

因此,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为理想奋斗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来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三个方面,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联系的实际出发,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使主观符合客观。

理想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是第二性的,是主观的。

而实际是客观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理想的过程必须是主观符合客观,理想必须立足于现实,根据现实已有的条件,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脱离现实的理想就像走错了方向的良驹,就算马再好,也永远走不到目的地,反而会与目标相距更远。

我国在建国之初,全国上下都对祖国的建设充满了激情,都热切地盼望自己的祖国迅速发展,短期内“超英赶美”,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

不可否认当中确实有不少起到积极作用的好方针政策,而这些政策之所以能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因为它们立足于现实,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中共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程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 又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简单的说,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理。

不能想当然,凡事不经过实践,不能成为真理!主要从以下四点来理解。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

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

主体的自觉能够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

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

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现在我们掌握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从实践得到的经验总结。

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门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

原始社会的猿人使用闪电引发的山火烤生肉,认识到了火的实用性,不在生吃兽肉。

这从行为上区别了人类与动物,从而衍生了人类文明。

而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人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践之所以成为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第一,实践的发展使人类不断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第二,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感官有一定局限性,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于认识深化的需要,迫使人们创造出日益完备的工具,弥补了人的生理局限,扩大了人类知识的视野,深化了认识的层次,从而推动了人类知识的发展。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蕴含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般性的哲学具体来说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准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影子的观点去分析中所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通点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先期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学说或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考茨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现实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主观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初始状态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同时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百姓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思想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谦逊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列主义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结构性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不良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遵循是我应该世界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分是有意识,有思想。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

关于马克思的论文1500字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在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是非常深奥、高深莫测,一般人应该都搞不懂。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以后,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马克思的总体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无奈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无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的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言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论文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姓名:所在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完成日期: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内容和规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和科学技术也在其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基本矛盾阶级在马原课上,我们从书本上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感触颇深,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动力进行了更深刻的分析。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必定在人类社会的内部,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只有在人类社会的内部才能找到社会发展动力的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

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简洁而又经典的概括,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教学实践环节论文题目: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内容摘要:1825年的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从过去的旧社会经济体制到21世纪国际社会新经济体制过渡中,全球各国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一旦发生经济危机,那影响可是巨大的,不管是在经济界还是在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人就业方面都会深受严重影响,结局大家也都可以料想到,可为什么经济危机还是一次一次发生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复苏;市场经济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一):经济危机是什么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二)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

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是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讨论文.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讨论文.pdf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一、把握原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学习的收获-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学习的收获-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学习的收获-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其先进性与与时俱进的特点,而学习这门课程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武装大脑,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解决自己生活成长中的问题。

如何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大学生需要认真思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坚持与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看待事物一.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当作为和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等为主要代表和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确实,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一门人生的科学,一门全社会的科学。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立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

有许多点是我现在有所明白,日后还要继续深入体会的。

正像所说的那样: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二.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实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立足实践,面对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价值,与世纪同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论是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都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环境保护
学院: XXXX
学号: XXXXXXXXXX
姓名: XXX
生态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视为减少工业和生活废物、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其生态学取向十分明显。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创造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危机,例如核能、武器技术和向太空进军,基因、生物技术对人行为方式的干预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关系人类生存的重大生态革命,把生态问题与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联系起来,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流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侧重于从生态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主张用小规模的科学技术取代高度集中的、大规模的科学技术,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

在科学技术与生态问题成因的关系上,大多数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并不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源自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本身并不造成环境的巨大破坏,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把人类实践活动导引向了一个错误方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和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误用或被无限扩大。

然而目前全世界真正从事环境保护和替代资源研发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足10%,创造新的替代资源的科技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多数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污染着环境或干扰着自然规律和自然演变进程,多达30%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从事着以军事为目的的研究开发,发明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危害性甚至毁灭性的武器。

既然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造成了生态危机,那么就要以生态意识对科技发展进行重新评价,把有助于生态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研究与应用的主导方向,促使科技走向正途。

科技的发展使生产力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解决一切生态问题的最终出路。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科技应用,憧憬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时也是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的生态社会。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科技批判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出科技的资本主义运用产生生态危机的必然性,承认发展科学技术对满足人的需要的
必要性,认为科学技术的滥用、科技理性的膨胀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

高兹认为,核计划不是纯技术的选择,而是政治意识形态上的选择。

资本主义之所以热衷于选择核技术,是看中了核技术所具有的政治意义,资本家不愿发展太阳能、地热、风力发电等技术,是因为太阳能和风能到处都有,不易被资本家垄断,核技术在给资本家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会借口“保护核电安全”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这样资本主义对广大人民的控制又披上了技术合理性的外衣。

资本主义的技术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科技从启蒙的理性工具、反迷信神学的理论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新的精神枷锁、新的宗教,从与民主为伴走向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他率先提出了“温和技术”概念,主张全面使用现代技术,但是不能按以往的方式去使用,而是在生态学指导下对其进行改造。

他呼吁建立一种促进个人自主与自然协调的、建立在民主的技术基础之上的社会,揭示科技异化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特殊利益集团,要避免科技异化、生态危机,就要通过社会变革,建立正义的新制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科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科技的运用方向是由制度的性质决定的,科技的价值属性是由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赋予的。

资本主义的科技应用只会使人和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锐,只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活方式才能保证科技应用的正确方向。

科学技术有个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由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净化废弃物来控制污染的技术发展而来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来控制污染的生态技术能有效地化解生态危机。

真正解决科学技术产生的问题,就需要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内在因素融合到科学技术中,从整体、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生产和消费过程。

技术的发展在当今世界表现为二重性:一是技术规模和影响无限扩大的趋势,如原子能发电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许多大企业
集团或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经营创造条件;二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又使技术表现出分散化趋势,因常规能源日益减少而有必要发展利用多种能源技术。

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历史的杠杆”,科学技术加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能力,提高了生产力,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创造物质基础,并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是治理已污染环境的必要手段。

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种利益差异,当代的环境污染和危机已不是一个抽象的人类主体与自然界对立的问题,而是广泛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的问题,涉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矛盾的重大问题。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当人在科技发明和应用中过分强调自身的主体性而忽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会加深,就会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和生态危机。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是以生态化作为科学技术的主旨和使命的,一切科学技术都以维护生态平衡作为自己的发展前提,实现科技、生态的最优化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