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评价标准(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自然资源、生态系统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5.020.40 B 61
DB51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511—201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 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图1
2012 - 12 - 20 发布
2013 - 09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1511—2012
II
பைடு நூலகம்
DB51/T 1511—2012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 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以下简称: 生态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及成果编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电力、交通、旅游、能源输送等法律法规非禁止性建设项目对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水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24354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HJ/T 10.3-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技术规范。 3.1 项目建设区 construction area 建设项目永久和临时征用、征收、占用的区域。 3.2 永久占地 permanent occupation area 建设项目永久性征用、征收、占用的土地。 3.3
2
DB51/T 1511—2012 依据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的基本原理,独立、客观地开展评价活动。科学确定评价区域和评价内容, 采用科学的调查、预测和评价方法,选用科学的评价指标,科学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 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并科学制定影响消减措施。 4.2.2 突出针对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别、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以及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特点,针 对关键物种和生态系统,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开展调查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影响消减措施。 4.2.3 全面评价原则。 影响评价的时限包括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 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全部范围, 影 响评价的对象应包括评价区内的全部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 影响评价应涵盖工程可 能产生的所有影响因子。 4.2.4 定量评价为主原则 以种类、 数量和比例等量化指标描述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状况, 并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的影响方式、 过程和程度。 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或因其他原因无法采用定量方 法时,可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4.2.5 实地调查为主原则 在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应根据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 象的特点, 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 按照野生动植物物种的生物学特性, 开展系统的实地调查和评估。 4.3 工作流程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流程见附录 A。 4.4 基本准则 4.4.1 评价区范围 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各阶段全部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所及的区域。 其范围一般应 按附录A的规定确定。在实际评价时,可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习性、地理 单元的特殊性等因素,扩大评价区范围。各类型建设项目的评价区范围见附录B。 4.4.2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4.4.3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应包括: a) 自然资源; b) 自然生态系统; c) 主要保护对象; d) 光、水、大气、声等非生物因子。 4.4.4 影响分类
I
DB51/T 1511—2012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范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 本规范由四川省林业厅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旭煜、梁鹤鸣、唐巍、顾海军、朱敏、徐家清、戴波、仇剑、张倩、唐荣华、 王辉东、古晓东、杨坤林。


前 言 ............................................................................... I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1 总则 .............................................................................. 2 评价工作 .......................................................................... 4 调查内容和方法 .................................................................... 4 建设项目分析 ...................................................................... 5 评价区调查 ........................................................................ 5 生态影响识别 ...................................................................... 5 生态影响预测 ..................................................................... 6 生态影响综合评价 ................................................................. 6 替代方案建议 ..................................................................... 6 影响消减措施 ..................................................................... 7 生态影响评价成果编制 ............................................................. 7
3
DB51/T 1511—2012 按影响方式、结果、周期、程度等对影响进行分类,其分类类型和标准见附录C。 4.4.5 影响评价指标确定 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现状评价指标和生态影响评价指标。 两类评价指标均应包含非生物因子类、 自然 资源类、生态系统类、主要保护对象类指标。确定的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b) 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有关信息; c) 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及四川省技术标准规定。 5 评价工作 5.1 评价人员组成 评价人员应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植物分类、生态、景观、环境保护、 水文、地质、气象、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评价人 员总数的30%,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评价人员总数的50%。 除上述人员外,涉及水电和水利项目的,应增加水生生物、水生生态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输电 线路项目的,应增加电磁辐射、噪声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隧道项目的,应增加水文地质等专业的技 术人员;涉及旅游项目的,应增加旅游、保护教育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涉及四川省特有或者主要分布在 四川的物种的,应增加相应物种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评价单位可根据项目类型的需要,自主决 定增加必要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背景和职称应在报告中列出。 5.2 信息收集 评价过程中,应收集: a)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b) 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文本资料以及相关图件 (工程设计平面图和工程占地红线图比例尺应大于 1:5 000); 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或备案表; d)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e)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管理计划、生态旅游规划、规章制度、科研成果、 监测数据等; f) 评价区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片(空间分辨率高于 10m); g) 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资料及相关文献; h) 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及自然资源利用相关数据资料; i) 国内外类似项目影响评价和科学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j) 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划; k) 自然保护区周边其他相关项目资料。 6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主要调查内容和方法见附录D。 评价区生态调查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或以与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学特征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其中, 2 样线的抽样比例不低于1km/100hm ,且应到达评价区的最高和最低海拔高度,并穿越评价区所有的植被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区范围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单因素生态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 ................................... 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调查内容和方法 ................................................. 1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预测指标 ............................................... 16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和赋分体系 ............................. 21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及附表式样 ............................. 24
1
DB51/T 1511—2012 临时占地 temporary occupation area 建设项目临时性工程征用、征收、占用的土地,该类土地在建设项目使用结束后可恢复为征用、征 收、占用前的生境。 3.4 评价区 assessment area 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区域。该区域包含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区域。 3.5 主要保护对象 main object of protection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 最具保护价值并在有关行政管理机构批准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自 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等。 3.6 生态影响 ecological impact 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 3.7 生态影响评价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识别、 量化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的直接和潜在影响, 并提出减少影响和改善生态环 境的策略和措施的过程。 3.8 生态风险评价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应用定量、定性的方法,评估、预测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发生几率及接受该风 险的程度。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 4.1.1 在影响因子识别、影响程度分析、消减措施制定、建设项目生态可行性评估等基础上,合理评 价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为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行政 许可决策和建设项目的影响消减、自然生态保护以及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1.2 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工程布局、占地范围、施工方案、营运模式和生态与环 境保护设计方案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现状、管理要求,识别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主要非生物因子、自 然资源、生态系统及主要保护对象等方面的影响因子,分析、预测、评价影响的对象、性质、范围和程 度,评估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影响消减措施, 并按照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建设项目是否可以在保护区内建设的决策建议。 4.2 评价原则 4.2.1 科学客观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