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摘要隧道建设已开始跨入“大断面化”时代,在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中,要求采用快速、安全的施工方式,以保证围堰、掌子面稳定性。对此,本文首先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常用开挖施工方式进行介绍,然后以某铁路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对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
1 引言
随着交通量的提升,铁路隧道必须拓宽,大断面隧道工程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大运输量铁路工程运输发展趋势。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七步法等等,只有合理选用开挖方式,并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1]。
2 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2.1 双侧壁导坑法
①开挖左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⑤开挖核心土上部,再施工其初衬;
⑥开挖核心土中部,再施工其临时支护;⑦开挖核心土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⑧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
2.2 三台阶施工
①先施工超前支护,然后开挖上弧型导航,再施工初衬;②开挖中导洞左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③开挖中导洞右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④开挖中导洞左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⑤开挖中导洞右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⑥依次开挖中导洞核心土上、中、下台阶;⑦开挖仰拱,再施工其初衬,最后施工全环二衬。
2.3 CRD法
①开挖左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襯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⑤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2]。
3 工程背景
某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里程7238m,隧道最大埋深处约为225m,其最小
埋深处约7m。隧道围岩为砂岩夹泥岩,但风化程度不同,隧道上方的围岩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最上层地表出露为全风化层,厚度10~3.5m,属Ⅲ级硬土;中间为强风化层,厚度24~20m,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层,厚度55~0m,属Ⅳ级软石[3]。
4 双侧壁导坑法模拟
新奥法施工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施工量测合理控制施做支护结构时间,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隧道从开挖到施做支护结构,其间均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围岩的位移变形和支护结构、二次衬砌的内部受力状况。在应用FLAC3D软件进行隧道开挖动态开挖过程中,通过围岩应力逐步释放的方法来实现
(1)开挖隧道左侧上部①,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距离左侧上部①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每循环长度设为3m,初期支护和架立工字钢(临时支撑)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来模拟,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2)距离左侧上部①掌子面3m处,开挖隧道左侧下部②,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距离左侧下部②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每循环长度设为3m,初期支护和架立工字钢(临时支撑)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进行模拟,隧道左侧下部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完成后,使左侧导洞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形成封闭的环状。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3)距离左侧上部①掌子面6m处,开挖右侧上部③,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距离右侧上部③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每循环长度设为3m,初期支护和架立工字钢(临时支撑)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来模拟,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4)距离右侧上部③掌子面3m处,开挖隧道右侧下部④,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距离右侧下部②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每循环长度设为3m,初期支护和架立工字钢(临时支撑)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来模拟,隧道左侧下部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完成后,使右侧导洞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形成封闭的环状。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5)距离右侧上部③掌子面12m处,开挖隧道中间顶部⑤,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00,计算平衡;距离中间顶部⑤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每循环长度设为3m,初期支护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来模拟,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6)距离中间顶部⑤掌子面3m处,开挖隧道中间中部⑥,每次循环开挖
进尺设为3m,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
(7)距离中间中部⑥掌子面3m处,开挖隧道中间底部⑦,每次循环开挖进尺设为3m,由于隧道开挖和施做初支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应力释放25%,计算平衡;距离中间底部⑦掌子面3m处,施做初期支护,每循环长度设为3m,使整个隧道断面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包括左右导洞的临时支护)。初期支护采用不占空间的壳结构来模拟,此时采取应力释放60%,计算平衡。
(8)距离中间底部⑦掌子面12m处,拆除临时支撑,施做二次衬砌,应力完全释放,计算平衡。
隧道开挖过程中,在隧道的拱顶和拱底产生竖向位移极值,在隧道洞室左右两侧中部产生水平位移极值,在此处设位移监测点,如图1所示。
由云图可得测点在不同施工水平位移如图2和图3所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工程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进行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并应用FLAC3D软件进行隧道三维动态施工模拟,在隧道横断面内,随着各部分的开挖,出现竖向位移极值,左、右拱腰处产生水平位移极值,均在隧道断面开挖完成后达到极值,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后,围岩位移基本没有变化。另外,在隧道纵断面内,隧道全施工过程中,在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产生了竖向位移,发生了应力重分布,处于受压状态,且产生了塑性变形区域,开挖影响范围约在掌子面前方一倍隧道跨度长度以内。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后,最终达到稳定。
参考文献
[1] 石磊,侯小军,武进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工法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2,33(s1):173-178.
[2] 赵斌,章慧健,仇文革.特大断面铁路隧道施工过程应力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1):70-76.
[3] 吴占瑞,漆泰岳,唐进才.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分析[J].工业建筑,2012,42(8):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