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

梅毒个人史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询问病人的嫖娼史或其他不洁性交史以确定传染源,同时了解病人有无阴部溃烂、皮肤红斑、丘疹等梅毒症状,以及是否发生过硬下疳、二、三期梅毒史等。

体检:检查病人的生殖器和其他部位,观察是否存在硬下疳、梅毒疹等特征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进行梅毒血清抗体的检测,如果检测到梅毒特异性的抗体阳性,就可以确诊感染了梅毒。

同时,如果梅毒非特异性的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且滴度较高,表示当前梅毒处于活动期。

综上所述,诊断梅毒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6.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6.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4.1,4.4.2和4.4.3.1项。 6.4.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4.3.2、4.4.3.3项。
隐性梅毒诊断的关键点:
无任何临床表现,既往无梅毒诊断与治 疗史,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阳性。
4.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4.5.1 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 4.5.2 临床表现: 4.5.2.1 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 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 喉炎;骨髓炎、 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 4.5.2.2 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出现炎 症性损害(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 节、胫骨骨 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佩刀胫、锁胸关节骨质肥厚、赫 秦生齿、腔口周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 4.5.2.3 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 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 2岁者为晚 期胎传隐性梅毒。 4.5.3 实验室检查: 4.5.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 到梅毒螺旋体。 4.5.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4.5.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6.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6.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5.1,4.5.2和4.5.3.2项。 6.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5.3.1、4.5.3.3中的任一项。
6.2 二期梅毒 6.2.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2.1,4.2.2和4.2.3.2项。 6.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2.3.1、4.2.3.3中的任一项。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常被忽视或者被误诊。

因此,梅毒实验室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必须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和指南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下面就是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要求。

1.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类型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包括两类: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直接检测包括酸化染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核酸检测等。

间接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结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

2.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优点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这对于治疗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检测可以提供比症状检查更准确的结果,特别是在早期诊断中,因为症状往往不明显或没有症状。

3.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室测试之前,我们必须注意以下要求:(1)样本的获取必须符合标准。

例如,尿液、血液、脑脊液、皮损等。

(2)样本的储存和运输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避免污染或破坏。

(3)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解读在进行实验室测试之后,我们必须仔细解读测试结果。

鉴于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我们需要权衡许多因素,如病人的症状,既往病史等。

不同的测试结果需要不同的解读方法。

结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时代,实验室检测成为了诊断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确立,将有助于准确识别和预防梅毒的传播。

我们应该加强对实验室操作、标本采集和处理、测试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of syphilis)1诊断标准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1 接触史应注意感染史、婚姻史、妊娠史、生育史等。

对胎传梅毒应了解生母梅毒病史。

1.2 体格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及妇科检查等。

1.3 实验室检查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

1.3.2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VDRL、RPR、USR试验等,为筛查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TPHA、FTA-ABS试验等,为证实试验。

1.3.3 组织病理检查。

2梅毒分期诊断标准2.1 一期梅毒2.1.1 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2.1.2 临床表现a.典型硬下疳:一般单发,1~2cm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的糜烂面或潜在性溃疡。

创面清洁,分泌物少,周边及基底浸润明显具软骨样硬度,无痛。

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等部位。

b.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1.3 实验室检查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粘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见梅毒螺旋体。

b.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如感染不足2~3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

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疑似病例:具备2.1.1及2.1.2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如加2.1.3任何一项为确诊病例。

2.2 二期梅毒2.2.1 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内。

2.2.2 临床表现a.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但瘙痒。

梅毒及其他性病的诊断及报告

梅毒及其他性病的诊断及报告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 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 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 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 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7
精选ppt
谁需要了解与掌握性病诊断标准
医疗机构--医生 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人员 医疗机构--防保人员/报卡录入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网络疫情信息审核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性病疫情管理人员 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执法人员
38
精选ppt
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首先区分:疑似病例 和确诊病例
http://1.202. 129.170:81
中国CDC 性病控制
中心
省级疾病 预防控制
机构
地市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精选ppt
国家卫生部
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
地市级卫生 行政部门
县区级卫生 行政部门
15
目前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不报:主要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 漏报: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 过度报告:疫情管理严格的医疗机构,主要是隐性梅
二期梅毒
48
精选ppt
49
精选ppt
二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 无二期梅毒临床表现者不能报告为二期梅毒 ✓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 无临床诊断病例 ✓ 无病原携带病例 ✓ 无阳性检测病例 ✓ 复诊病例不报告 ✓ 随访病例不报告 ✓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 不能将胎传梅毒报告为二期梅毒
29
精选ppt

梅毒的诊断要点和报告要求

梅毒的诊断要点和报告要求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根据WS273-2007。

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梅毒诊断原那么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1.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TPPA、ELISA、快速免疫层析法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RPR、TRUST、VDRL等。

2. 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TPPA〔-〕,RPR/TRUST〔-〕排除梅毒,〔一期梅毒的早期〕;
TPPA〔-〕,RPR/TRUST〔+〕生物学假阳性;
TPPA〔+〕,RPR/TRUST〔-〕早期梅毒经治疗后;
TPPA〔+〕,RPR/TRUST〔+〕现症梅毒〔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除外〕。

3. 病例报告要求:
①应报告的病例:首诊病例;再次新发感染的病例;未曾报告过的病例。

②不应报告的病例:复诊病例;随访复查病例;术前、孕产妇、献血人员梅毒筛查阳性者,不立即作为隐性梅毒诊断与报告,应做进一步确证。

淋病的诊断要点和报告要求。

报告性病诊断标准

报告性病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病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二期梅毒表现;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三期梅毒的表现。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 实验室检查 皮损或胎盘检查:TP暗视野检查阳性。患儿检出19S-lgM抗体。 或 RPR/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4倍(2个稀释度),其中滴度低者需随访;和TPPA/TPHA阳性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病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二期梅毒表现;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三期梅毒的表现。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 实验室检查 RPR/TRUST阳性,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4倍(2个稀释度)。未做TPPA/TPHA
价格昂贵 操作繁琐
TPHA
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致敏红细胞 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敏感性好 操作简单
红细胞易产生非特异性凝集
TPPA
原理与TPHA相同,以人工合成的惰性明胶作为载体
试剂稳定 结果清晰
早期梅毒敏感性低于FTA-ABS
TP-ELISA
超声裂解或重组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聚乙烯板 酶标抗原
价格较低 大样本筛查 可实现自动化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感染因素
肺结核 病毒性肝炎 肺炎球菌性肺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水痘、麻疹、钩端螺旋体病 麻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麻风 莱姆病 疟疾
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毒品成瘾者 肝硬化 衰老 孕妇
镀银染色 可见到染成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

梅毒 标准

梅毒 标准

梅毒标准
梅毒的标准通常包括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检测这些抗体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了梅毒。

梅毒定量检测的正常范围是0到1,如果检测结果大于1,则可能存在问题。

另外,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7到60天,表现为无痛无痒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触摸时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到6周,可自愈。

此外,近卫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出现,通常在硬下疳出现后的1到2周,表现为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治疗标准则主要依赖于治疗后的检查结果。

通常,进行治疗后要进行三次检查,如果三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则可以确诊康复。

请注意,这些标准和信息可能因医疗专业人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梅毒的诊断标准

梅毒的诊断标准

梅毒的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较为复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指南,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

以下是梅毒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1. 临床表现。

梅毒的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期、继发期和潜伏期。

原发期梅毒的主要表现为梅毒性疣,呈单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的溃疡,称为硬性下疳。

继发期梅毒可表现为全身性皮疹、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潜伏期梅毒则可能无任何症状。

医生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判断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符合梅毒的诊断标准。

2. 实验室检测。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直接检测两种方法。

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试验(non-treponemal tests)和梅毒螺旋体试验(treponemal tests)。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VDRL试验和RPR试验,阳性结果需要进行梅毒螺旋体试验进行确认。

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FTA-ABS试验和TPPA试验,阳性结果可确诊梅毒感染。

此外,直接检测方法包括暗视野镜检查、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帮助医生直接观察梅毒螺旋体或其相关病变。

3. 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是梅毒诊断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患者的性行为史、性伴侣史、疾病暴露史等信息,对于判断患者是否有梅毒感染及其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医生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综上所述,梅毒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三个方面。

医生应当综合运用这些诊断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和管理。

同时,患者在发现可能患有梅毒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梅毒的诊断有所帮助。

2024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

2024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

通过腰椎穿刺术采集脑脊液标本。
检测项目
结果判断
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梅毒螺旋体暗 视野显微镜检查、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 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等。
若脑脊液中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其相关抗体 阳性,提示梅毒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需进 行相应治疗。
04
CATALOGUE
临床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疑似病例判定标准
05
CATALOGUE
预防与控制策略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
通过各类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传播 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 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倡导健康性行为方式,避免不洁 性行为,减少梅毒传播的风险。
提高重点人群认知度
针对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 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其梅毒防治意识和能力。
高危人群及影响因素
高危人群
性活跃人群、多个性伴侣者、性工 作者、同性恋者、HIV感染者等是 梅毒的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
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 感染史、免疫力低下、吸毒等因素 均可增加感染梅毒的风险。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
一期梅毒
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单个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可伴有局 部淋巴结肿大。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梅毒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间存在差异,导致诊 断结果的不一致性和误诊率的增加。
早期梅毒识别困难
梅毒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 误治疗。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梅毒螺旋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 增强,给治疗带来挑战。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梅毒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等。

一、病史1、不洁性行为史、嫖娼、配偶或性伴侣有梅毒感染等。

2、孕妇感染梅毒史,所生子女出生时存在梅毒感染。

3、输血史,尤其是早期梅毒患者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二、临床表现1、早期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阴部出现无痛溃疡(硬下疳),通常在受感染后2~4周出现。

(2)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扁平湿疣以及骨关节、眼、神经、内脏等部位的病变。

皮疹可表现为全身丘疹、斑疹等,通常在感染后8~10周出现。

(3)三期梅毒(内脏梅毒):主要表现为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如心脏血管梅毒、头部梅毒等。

通常在感染后2年左右出现。

2、潜伏梅毒(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阳性,感染期限不定,但通常在感染后2年以内。

3、三期复发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严重损害,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三、实验室检查1、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可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一期和二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2、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于诊断三期梅毒,以及判断疗效和复发。

3、脑脊液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神经梅毒,包括脑脊液VDRL和TPPA 等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梅毒。

诊断后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神经梅毒的症状及病史神经梅毒的症状繁多,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和呕吐等。

此外,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和四肢无力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的确诊诊断通常根据以下标准:
1. 医疗历史和症状:患者可能有接触梅毒性接触源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以及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如无痛性潮红、溃疡、疹子等。

2. 实验室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ark-field microscopy)、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如血浆透
明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以及血液检查等,这些
检查可帮助确认体内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

3. 阴道分泌物和尿液检查:这些检查通常用于检测女性生殖道是否感染,通过检查分泌物或尿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来诊断梅毒。

4. 组织检查:在一些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或黏膜活体活检或切片来确定梅毒的确诊。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024年度梅毒诊断标准及规范性治疗方案

2024年度梅毒诊断标准及规范性治疗方案

梅毒诊断标准及规范性治疗方案目录CONTENTS •梅毒概述•梅毒诊断标准•规范性治疗方案•特殊人群梅毒治疗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总结与展望01梅毒概述定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02梅毒诊断标准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临床表现诊断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即无痛性溃疡,好发于外生殖器部位。

以全身皮肤黏膜损害为主要表现,如皮疹、扁平湿疣等,可伴有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为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诊断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观察皮损分泌物中的梅毒螺旋体。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RPR和TRUST试验,可用于临床筛选及判定治疗的效果。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TPPA和FTA-ABS试验,用于确认试验,特别是潜伏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的梅毒螺旋体感染病例。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梅毒应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等性传播疾病进行鉴别。

此外,还需与固定型药疹、玫瑰糠疹、银屑病等皮肤病进行鉴别。

03规范性治疗方案03伴侣同治梅毒患者的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复发。

01早期、足量、规则治疗梅毒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足量、规则用药的原则,以确保彻底治愈,防止复发和晚期梅毒的发生。

02密切随访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密切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与目标药物治疗方案青霉素类药物01青霉素类药物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包括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对于早期梅毒,一般使用苄星青霉素单次注射;对于晚期梅毒,需要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连续注射。

头孢类药物02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曲松等。

其他药物03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梅毒,如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需要使用特殊药物进行治疗,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梅毒和梅毒个人史诊断标准

梅毒和梅毒个人史诊断标准

梅毒和梅毒个人史诊断标准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通过
性接触传播。

梅毒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
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损伤。

因此,及
早诊断和治疗梅毒至关重要。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患者的个人史。

梅毒的个人史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性行为史,患者是否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包括多个性伴侣、未使用避孕套等。

这些行为会增加患梅毒的风险。

2. 病史,患者是否有过类似梅毒的症状,如生殖器溃疡、皮疹、发热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梅毒的早期表现。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暗视野镜检查
等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综合以上几点,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来进行梅毒的诊断。

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梅毒,应及时进行治疗,
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总之,梅毒的个人史诊断标准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患者应该诚实地向医生提供自己的性行为史和病史,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减少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梅毒诊断标准(按WS 273-2007)

梅毒诊断标准(按WS 273-2007)

1
二期梅毒的诊断
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或有输血史 2. 典型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病史,病期2年内 3. 实验室检查 • 暗视野显微镜检:扁平湿疣及黏膜斑,查见梅毒螺旋体 (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 梅毒病例:同时符合1、2、(2)及(1)、(3)中任意一项
一期梅毒的诊断
1. 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2. 典型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 暗视野显微镜检: 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找到梅毒螺旋体 (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疑似病例:1、2、(2) 确诊病例:1、2、(2)及(1)、(3)中任意一项
2
三期梅毒的诊断
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 2. 典型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病史,病期2年以上 3. 实验室检查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3)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 10 × 106 /L,蛋白量> 500mg /L,且 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脑脊液VDRL或FTA -ABS 试验阳性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2、(1) 确诊病例:1、2、(1)及(2)、(3) 项
4
(4)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1、2、(1) 确诊病例:1、2、(1)及(2)、(3)、(4)中任意一项
3
潜伏梅毒的诊断
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2. 典型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的症状和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无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在1:8 以上) 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相比,本次 试验结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阳性 (3) 脑脊液检查: 无异常发现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梅毒诊断标准根据WS273-2007。

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分期/类病例分类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期梅毒疑似病例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确诊病例同上同上暗视野检查阳性;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二期梅毒疑似病例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梅毒皮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确诊病例同上同上暗视野检查阳性;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三期梅毒疑似病例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三期梅毒表现,病期在2年以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确诊病例同上同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改变隐性梅毒疑似病例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既往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无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确诊病例同上无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既往有梅毒诊断与治疗史无任何临床症状与体征当无梅毒既往感染史的情况下,TPPA(ELISA),和RPR(TRUST)阳性即可以确诊报告;当有梅毒既往感染史的情况下,TPPA(ELISA)和RPR(TRUST)阳性,且滴度大于1:8的情况下,即可以确诊报告。

胎传梅毒疑似病例生母为梅毒患者或隐性梅毒者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或无任何临床症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2个稀释度(4倍)。

确诊病例同上同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2个稀释度(4倍),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TPPA、ELISA、快速免疫层析法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RPR、TRUST、VDRL等。

梅毒的诊断标准

梅毒的诊断标准

梅毒的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

为了准确诊断梅毒,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史等多方面信息。

梅毒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

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梅毒性溃疡、梅毒性疹、梅毒性斑、梅毒性瘤等。

医生在诊断梅毒时,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出现的症状及病程,以便更好地判断疾病的可能性。

2. 实验室检查。

梅毒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直接检测。

血清学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可以帮助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直接检测则是通过镜检或PCR技术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有助于直接观察到病原体,从而确诊梅毒。

3. 流行病学史。

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也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性行为史、性伴侣史以及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有梅毒的感染风险。

4.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医生可以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梅毒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这些标准包括临床诊断标准、血清学诊断标准和直接检测诊断标准,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做出准确的诊断。

5. 注意事项。

在诊断梅毒时,医生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皮肤病、其他性传播疾病等。

此外,对于怀孕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诊断梅毒时需要更加慎重,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梅毒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史等多方面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所述的梅毒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梅毒临床诊断标准

梅毒临床诊断标准

梅毒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有婚外性交、或同性恋史,或与已知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史。

1.潜伏期2-4周,出现疑似硬下疳,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2.病期在2年内,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6-8周,出现疑似二期梅毒疹(包括扁平湿疣),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3.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阴性;具备以上1项为疑似一期梅毒;2、3项为疑似二期梅毒。

二、确诊病例:1.一期梅毒:(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苍白)螺旋体;(2)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3)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实验确诊:疑似一期病毒加(1)或(2)或(3)项。

2.二期梅毒:(1)有扁平湿疣、阴部湿丘疹或粘膜斑时,使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苍白)螺旋体;(2)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3)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实验确诊:疑似二期梅毒加(1)或(2)或(3)项。

3.三期梅毒:(1)有婚外性交或同性恋史或与已知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史,有或无一、二期梅毒史;(2)临床表现结节性梅毒疹或皮肤、粘膜、骨骼树胶肿;(3)有晚期梅毒的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体征;(4)实验室试查: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大多阳性。

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白细胞数增多,蛋白量增加,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或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

实验确诊:具备(1)、(2)、(3)项或(1)、(3)、(4)项。

4.潜伏梅毒(隐性梅毒):(1)有婚外性交或嫖娼或配偶有感染或同性恋史,有或无梅毒病史;(2)无临床症状或体征,包括心血管或脑神经系统;(3)非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2次阳性(间隔1-2个月),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4)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实验确诊:具备(1)、(2)、(3)、(4)项。

5.胎传梅毒:(1)生母为梅毒患者;(2)有典型早期或晚期胎传梅毒损害,或梅毒损害遗留之典型体征,如哈钦森氏齿,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3)实验室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或非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梅毒诊断

梅毒诊断

梅毒诊断————————————————————————————————作者:————————————————————————————————日期:【梅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梅毒诊断及治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一、诊断原则: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⑴病史:应注意感染史,婚姻史,妊娠史,生育史等。

对胎传梅毒应了解生母梅毒病史。

⑵体检: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和妇科检查等。

⑶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

②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RPR、USR 试验等,为筛查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TPHA、FTA-ABS试验等,为证实试验。

③组织病理检查。

二、梅毒分期诊断标准1 一期梅毒⑴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⑵临床表现:①典型硬下疳:一般单发,1~2cm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的糜烂面或浅在性溃疡。

疮面清洁,分泌物量少,周边及基底浸润明显具软骨样硬度,无痛。

多发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等部位。

②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⑶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粘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②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如感染不足2~3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

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疑似病例:具备⑴及⑵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⑶任何一项为确诊病例。

2 二期梅毒⑴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内。

⑵临床表现:①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可有瘙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诊断标准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梅毒的诊断和报告。

2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梅毒是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 4 诊断依据4.1 一期梅毒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4.1.2.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周~4周。

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

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4.1.3.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如感染不足2周~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见附录B)。

4.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2 二期梅毒4.2.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或有输血史。

4.2.2 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4.2.2.1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

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

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

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

口腔可发生黏膜斑。

可发生虫蚀样脱发。

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异,常呈环状或弓形。

4.2.2.2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4.2.2.3 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损害、眼损害、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4.2.3 实验室检查:4.2.3.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损尤其扁平湿疣、湿丘疹及黏膜斑,易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2.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2.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3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4.3.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4.3.2 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

病期2年以上。

4.3.2.1 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节,皮肤、口腔、舌咽的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内脏梅毒,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内分泌腺及骨骼肌等。

4.3.2.2 神经梅毒: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栓塞、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4.3.2.3 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4.3.3 实验室检查:4.3.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3.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3.3.3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 6 /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

脑脊液VDRL试验或FTA-ABS试验阳性(见附录B)。

4.3.3.4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见附录C)。

4.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4.4.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4.4.2 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性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早期隐性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

4.4.2.1 早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内,根据下列标准来判断:①在过去2年内,有明确记载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阴转阳,或其滴度较原先升高达4倍或更高。

②在过去2年内,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

③在过去2年内,有与疑似或确诊的一期或二期梅毒,或疑似早期隐性梅毒的性伴发生性接触史。

4.4.2.2晚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

无证据表明在既往2年中获得感染。

无法判断病期者亦视为晚期隐性梅毒处理。

4.4.3 实验室检查:4.4.3.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于无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在1︰8以上)。

对于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相比,本次试验结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见附录B)。

4.4.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4.4.3.3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

4.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4.5.1 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4.5.2 临床表现:4.5.2.1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 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

4.5.2.2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

出现炎症性损害(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节、胫骨骨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佩刀胫、胸锁关节骨质肥厚、赫秦生齿、口腔周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

4.5.2.3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2岁者为晚期胎传隐性梅毒。

4.5.3 实验室检查:4.5.3.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5.3.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其抗体滴度等于或高于母亲4倍及以上。

但低于该值并不排除胎传梅毒。

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

4.5.3.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B)。

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

5 5 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6 6 诊断6.1 一期梅毒6.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1.1,4.1.2和4.1.3.2项。

6.1.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1.3.1、4.1.3.3中的任一项。

6.2 二期梅毒6.2.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2.1,4.2.2和4.2.3.2项。

6.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2.3.1、4.2.3.3中的任一项。

6.3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6.3.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3.1,4.3.2中的任一项和4.3.3.1项。

6.3.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3.3.2、4.3.3.3、4.3.3.4中的任一项。

6.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6.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4.1,4.4.2和4.4.3.1项。

6.4.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4.3.2、4.4.3.3项。

6.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6.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5.1,4.5.2和4.5.3.2项。

6.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5.3.1、4.5.3.3中的任一项。

7 7 鉴别诊断7.1 一期梅毒7.1.1硬下疳:需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糜烂性龟头炎、白塞病、固定型药疹、癌肿、皮肤结核等发生在外阴部的红斑、糜烂和溃疡鉴别。

7.1.2梅毒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及转移癌肿鉴别。

7.2 二期梅毒7.2.1梅毒性斑疹: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手足癣、白癜风、花斑癣、药疹、多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等鉴别。

7.2.2梅毒性丘疹和扁平湿疣:需与银屑病、体癣、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尖锐湿疣等鉴别。

7.2.3 梅毒性脓疱疹:需与各种脓疱病、脓疱疮、臁疮、雅司病、聚合性痤疮等鉴别。

7.2.4黏膜梅毒疹:需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地图舌、鹅口疮、扁平苔藓、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鉴别。

7.2.5梅毒性脱发:需与斑秃鉴别。

7.3 三期梅毒7.3.1结节性梅毒疹:需与寻常狼疮、结节病、瘤型麻风等鉴别。

7.3.2树胶肿:需与寻常狼疮、瘤型麻风、硬红斑、结节性红斑、小腿溃疡、脂膜炎、癌肿等鉴别。

7.3.3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需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脑膜炎等相鉴别。

脑膜血管梅毒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相鉴别。

麻痹性痴呆需与脑肿瘤、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和癫痫发作等相鉴别。

脊髓痨需与埃迪(Adie)综合征、糖尿病性假脊髓痨等鉴别。

7.3.4心血管梅毒:梅毒性主动脉瘤需与主动脉硬化症相鉴别。

梅毒性冠状动脉病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鉴别。

梅毒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需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等引起的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相鉴别。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A.1 原理暗视野映光检查是采用一个特殊的聚光器,分为干系和湿系两种,其中央均为黑漆所遮蔽,仅在圆周边留有光线斜角处,光线只可从其圆周边缘斜角射到载玻片上。

梅毒螺旋体检查一般采用湿系聚光器。

倘若斜射光线遇到载玻片上的物体,如螺旋体等,物体会发光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