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文化管理

合集下载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下面我们仅对能代表东西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作一些简要介绍.一、美国的企业文化的模式与管理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 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二、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虽然欧洲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差别. 英国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世袭观念强,一直把地主贵族视为社会的上层,企业经营者处于较低的社会等级.因此,英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比较讲究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不是用优异的管理业绩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加入上层社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墨守成规,冒险精神差.法国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傲慢、势利和优越感,因此法国人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意大利祟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差,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但由于意大利和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松散对企业生机影响并不突出.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预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预企业管理的权力.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参加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来实现.按照职工参与管理法规定,二万人以上的企业,20名,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劳方的10名代表中,企业内推举7人,企业外推举3人;10000~20000人的企业中,监事会成员16人,劳方代表8人,其中企业内推举6人,企业外推举2人,10000人以下的企业,监事会成员中的劳资代表均各占一半.三、日本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日本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统一,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共同性.同时,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侧重“和”、“信”、“诚”等伦理观念,使日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决定了日本企业文化以和亲一致的团队精神为其特点.“和”被日本企业作为运用到管理中的哲学观念,是企业行动的指南.以团队精神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一致地维护和谐,互相谦让,强调合作,反对个人主义和内部竞争.企业是一利益共同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象一个家庭一样,成员和睦相处,上级关心下级,权利和责任划分并不那么明确,集体决策,取得一致意见后才作出决定,一旦出了问题不归咎个人责任,而是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企业对职工实行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但她并不封闭守旧,革新精神强,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科学技术和理性管理,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四、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受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僚买办控制的企业中,劳动者处于被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平等,有的只是愤怒和反抗.在旧中国,具有一定代理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才存在,它是由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所倡导的.前面已经提到的由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于1925年所倡导的“民生精神”就是一例.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因素.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如50-60年代出现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就是这种观念和精神的代表.所谓消极的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观念,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显得无力.特别是在极“左”思潮的干预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政治挂帅绝对化,严重阻碍了企业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监督制度的形成.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法律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本章中所列举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稍后再作讨论.。

西方文化管理概论第一章和第二章一二三节

西方文化管理概论第一章和第二章一二三节
此后一些国家相继效仿,如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先后打破广播行业 的垄断,成立商营化的私营广播电视台,广播委员会制度也相应建立。
三、国家文化审查制度的变革
文化审查制度是现代国家文化管理的基本制度,是国家上层建 筑的组成部 分。
1、必要性: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社会伦理夫范、文化行业自律和文 化市 场
准的有序竞争。在国家战争进期,文化审查可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
审查的内容: 1)对文化从业者的资格和资质、文化产品内容和文化生产服务
技术标准等的市场准入的审查,对某些文化产品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实 行海关栓查。
2)对文化行政纠纷和文化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事后的行政救济或 司法审查。
2、国家文化审查制度的变革
从传统的意识形态审查向文化行业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方面转 变。
一、国家管理文化模式的整合
一般而言,文化部制和国家艺术理事会制是当代西方国家
两大基本的国家管理文化模式
文化部制: 二战后产生的,经历两次生成的高潮:一次是50年代,如1953年苏联 的文化部;1959年法国的文化部等。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如 1990年挪威的文化事务部;1991年新西兰的文化事务部;1992年 英国的国家遗产部;1993年加拿大和爱尔兰相继成立了文化部。
当代西方文化审查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以文化市场准入 为核心的事先管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原则:
首先,在文化主体的市场准入方面,实行属地管制原则。也就是文 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在进入文化市场前,国由所在地方政府依法审 查,通过后方可获得文化经营执照。
其次,在广播电视领域,实行国家文化行政机构的行政许可制 度。由中央广播电视行政机构或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组织,对 早请广播电视市 场准 入的个人和组织,实行主体资格和资质、 设备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审查。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参考书目整理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参考书目整理

一、系列类:1.《北大文化产业》著者:陈少峰2.《北大文化产业评论》著者:叶朗3.《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著者:向勇4.《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由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5.《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著者:张晓明7.《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综合类:1.《创意产业经济学》著者:理查德•E•凯夫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2.《全球化的文化动力》著者:[美]亨廷顿,新华出版社,2004年3.《文化产业》著者:赫斯蒙德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著者:[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新文化变革:1998-08》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著者:胡惠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文化投资学》著者:胡惠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9.《文化政策学》著者:胡惠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著者:胡惠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1.《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著者:花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谜》著者:花建,海天出版社,2003年13.《文化产业竞争力》著者:花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4.《大趋势: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著者:冯子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5.《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著者:冯子标,商务印书馆,200516.《北大讲坛: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机遇》著者:向勇,金城出版社,201017.《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著者:陈少峰,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8.《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著者:祁述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9.《跨世纪的文化变革》著者:金元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0.《文化市场学——中国当代文化市场的理论与实践》著者:刘玉珠、柳士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21.《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著者:严三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2.《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制度环境》著者:戴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3.《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著者:申维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4.《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论》著者:蒋晓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5.《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著者:张彩凤,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26.《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著者:左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27.《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对话》著者:陈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28.《文化产业发展方略》著者:陆祖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9.《文化产业发展论》著者:丹增,人民出版社,2005年30.《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著者:朱希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1.《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著者:唐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32.《文化产业营销》著者:蔡嘉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3.《中华文化传播:任务与方法》著者:蔡建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著者:黄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5.《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操作》著者:朱希祥等,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36.《品牌科学化研究》著者:马谋超,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年37.《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著者: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2003年38.《WTO与中国文化产业》著者:刘玉珠、金一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39.《全球化与大众传媒》著者:尹鸿、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三、世界文化产业:1.《韩国文化产业》著者:姜锡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英国文化管理》著者:范中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3.《法国文化产业》著者:侯聿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4.《美国文化产业》著者:孙有中,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著者:李怀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6.《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著者:李庆本,大象出版社,20087.《欧盟的文化政策: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地区统一》著者:张生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四、区域文化产业:1.《地方文化产业经营》著者:郭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2.《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著者:花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3.《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研究: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著者:刘吉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4.《繁枝有待:江南文化产业发展》著者:袁志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广东海洋文化产业》著者:张开城,海洋出版社,2009年6.《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著者:安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7年度》著者:戴松成,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湖北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著者:俞思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著者:蒋建国,湖南人民出版社10.《画图成意画图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创意》著者:罗明,巴蜀书社,2010年11.《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著者:高燮初,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五、案例类:1.《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著者:王永章,北京出版社,2003年2.《文化产业比较案例》著者:蔡尚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著者:顾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著者:宋培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5.《中国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著者:李颖生,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6.《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著者:林日葵,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7.《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资源版权与文化产业案例研究》著者:皇甫晓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8.《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著者:汤莉萍,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9.《合作致胜――贝塔斯曼的成功之道》著者:赖因哈德·莫恩,华夏出版社六、其他:1.《娱乐至上: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秀》著者:施密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娱乐经济》著者:[美]沃尔夫,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3.《美感》著者:乔治.桑塔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4.《跨文人管理》著者:[法]弗朗克-戈泰、多米尼克克萨代尔,商务印书馆,2005年5.《视觉美学》著者:J.J.德卢西奥.迈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6.《美学和中国美术史》著者:朱光潜,知识出版社,1984年7.《中华文化史》著者: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政策和影响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政策和影响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政策和影响英国是一个曾经拥有广泛殖民地的国家,这些殖民地的建立和管理对英国本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6世纪到20世纪,英国共建立了超过50个殖民地,将其领土从欧洲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在英国的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在当时对殖民地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政策英国的殖民地政策可以分为两类: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

其中,经济政策是英国政府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英国的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利用殖民地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垄断贸易:英国政府采取了垄断贸易的政策,即只允许英国殖民地向英国进口商品,而英国只向其殖民地出口商品。

这种政策导致了殖民地受制于英国的经济利益。

2. 殖民地资源利用:英国政府将殖民地视为资源开发的来源,采取了对殖民地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掠夺的政策。

这种掠夺殖民地资源的行为导致了殖民地贫困,英国政府由此获得了暴利。

3. 税收:英国政府对其殖民地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在美洲殖民地,英国政府不断增加税收,导致美洲殖民地爆发了反英暴动,最终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除了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在殖民地统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殖民地的集权政治。

这种政策意味着英国政府对殖民地实行专制统治,将其直接统治在自己的统辖之下。

这种政策导致殖民地民众的人权和自由受到极大的侵犯。

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影响英国的殖民地时期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它的几个主要影响:1.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英国的殖民地建立和管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广泛的殖民运动之一,形成了统一的世界殖民体系。

这种殖民体系通过跨越洲际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全球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科技发展:英国在其殖民地开采和掠夺资源的过程中,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电报和电视等通信技术,航空和航海技术等。

跨文化管理六大价值取向~英国

跨文化管理六大价值取向~英国
精品课件
1. 饮食习惯对环境与环保的影响
英国民众的饮食不尚浮华,不像我们中国人动辄 好多道菜。
既卫生健康又利于节约自然资源
英国民众饮食内容—忌吃野生动物
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卫生观—垃圾明确分类
有利于自然界的能量循环
宗教观—感谢上帝赐予的一餐一饭
不浪费,节约粮食蔬菜资源
精品课件
2. 居住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中英有一概念对比研究》,王芳,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30卷3期。
精品课件
2.理智大于情感
在情感取向十分明显的中国社会里, “人情”和 “面子” 是不成文的法规。
在英国,朋友之间言行处事应该尽量抑制感情色 彩, 而让理性来主宰一切。与职业有关的事务应 该以职业道德为标准, 而不掺入私人恩怨或个人 好恶, 通常给人以矜持, 冷淡的感觉。
———西尔多·罗斯雷克, 1978
西方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 国。”意思是说美国商业发达,是一个挣钱的好地方; 英国环境优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 美,空气清新,大多得益于英国良好的环境保护,而英 国良好的环境保护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具有生 态保护的日常生活习俗。
➢在居住方面英国人尚绿不尚大 ➢不尚新 ➢英国人心理上对隐私的重视也有利于绿地 的保护
精品课件
3. 英国人的出行心态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人的出行心态同样也是尚实用不尚奢华,这种 心态也对环保有正面影响。
英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私人轿车,有的家庭甚至 有几辆,但他们的私车往往仅局限于旅游和中小城市间上、 下班、或由乡村到城市的上、下班使用。一般的长途出差、 探亲访友等,他们更乐意选择乘火车。这种做法与英国发 达的火车和地铁交通系统和严格的交通管制密不可分。 当然,英国人旅游时还喜欢野营,有的是住自备帐篷,有 的是住汽车后面拖的“移动住房”。“移动住房”,这种 野营、“汽车住房”等现象也减少了住宾馆饭店的人数, 减少了建设宾馆饭店的压力,间接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一、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由三个层次构成:古迹保护、登录建筑保护和保护区。

对城市的保护在立法立体中是作为保护区的一种情况来加以保护的。

古迹主要至那些一般没有具体用途、无人居住的历史遗产,如史前遗迹。

被选为法定保护的古建筑称为登录建筑,它的定义是“有特殊建筑艺术或历史价值,其特征和面貌值得保存的建筑物”,它们由国务大臣编成一个目录。

登录工作始于1944年,环境部的古建筑调查官员根据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的建议,经过全国性的持续调查后推荐,最后经国务大臣批准公布。

1946年,政府将拟定的登录建筑的选定标准下达给环境部的调查官员,这些标准主要有四条:建筑艺术特征、历史特征、群体价值、年代和稀有程度。

1967年的《城市文明法》将保护区定为“其特点或外观值得保护或予以强调的、具有特别的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区”。

该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行政辖区内的保护区,国家也有权超越地方政府直接把任何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群列为保护区。

保护区的划分原则是有利于保护该区的特点和完整性,即地段的整体效果。

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大强调历史古城,至1999年仅有四座历史古城:巴斯、契切斯特、切斯特和约克。

二、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制度登录建筑登录建筑的保护管理主要依据的是1968年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登录建筑许可证”制度,用以防止未经批准而对登录建筑进行损坏和对建筑及历史特征的拆毁、改建、扩建行为。

登录建筑的拆毁、改建、扩建必须由业主向地方规划部门提出申请以获得许可证,规划部门在决定之前必须对此事进行公告并通知相关机构,于21天内检查并听取公众意见后作出决定;若为二级以上被列建筑,则需28天;拆毁则需一个月。

在修缮问题上,如果登录建筑状态很差,地方规划当局会发出“修缮通知”给业主或建筑使用者,明确规定出要做的工作,两月后不执行者当局可按市价收购。

任何未经同意而对登录建筑进行拆毁、改建、扩建的行为都被视为刑事犯罪。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 文化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  文化管理

10
第二节 外国文化管理体制比较
二、多元复合型管理体制
(一)多元复合型管理体制的特点 多元复合型管理体制是一种综合运用集权、分权和
放权等多重手段进行文化事业管理的体制,即在同 一个国家里,对不同的文化产业或相同文化产业的 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对同一文化产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 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中,包含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复 合因素。法国是采用这一模式的典型国家。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既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 积极性,又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 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 护国家文化安全。
2020/10/24
12
第二节 外国文化管理体制比较
(三)多元复合型管理体制的缺陷
中央集权管理的范围并不确定,容易引发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由于特定时期的国家财力是既定的,中央政府在 斥巨资扩建和新建卢浮宫、印象派艺术博物馆等重大工 程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减少了对地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 人。
2020/10/24
9
第二节 外国文化管理体制比较
(三)社会调节型管理体制的不足
各种非官方的文化管理机构较多与有限的官方管理 机构一起,容易造成管理权限的重叠混乱和管理工 作的扯皮现象。
不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思想, 社会凝聚力差,无力抵御外来有害文化的侵害。
2020/10/24
2020/10/24
19
第三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二、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文化事业复苏和空前繁荣阶段 (二)文化事业改革全面推进阶段 (三)加速推进改革阶段
2020/10/24
20
第三节 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

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

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下文是关于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一】:英国留学申请英国艺术管理专业介绍英国艺术管理专业介绍在国内高校中,基本是2000年之后才陆续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

所以,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文化艺术市场既懂艺术又懂管理的人少之有少,所以,在企事业单位中,这类专业人才很是匮乏。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与国际艺术市场联系日臻紧密,艺术管理的发展潜力呼之欲出。

英国作为悠久的文明之都,经济发达,文化市场活跃发达。

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成熟,与市场紧密相连。

教师都是一些艺术文化管理的业界精英,旨在用丰富学术和业界经验培养未来的行业人才。

那么英国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学校主要有哪些呢?1、曼彻斯特大学Arts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MA(艺术管理,政策与实践)入学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IELTS (写作小分)2、利兹大学MA Arts Management and Heritage Studies (艺术管理与遗产研究)入学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IELTS (单科小分)3、伦敦大学国王学院Arts &Cultural Management MA (艺术与文化管理)入学要求:无专业背景要求,IELTS (阅读、写作小分,口语、听力小分)4、温彻斯特大学MA Cultural and Arts Management(文化和艺术管理)入学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写作小分)5、巴斯泉大学Arts Management MA(艺术管理)入学要求:无专业背景要求,IELTS (单科小分)6、爱丁堡玛格丽特皇后学院MA Art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艺术与文化管理)入学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IELTS (单科小分)7、密德萨斯大学MA Arts Management入学要求:具有相关专业背景,IELTS (单科小分)国王大学艺术及文化管理【二】:国王文化传播机构国王文化传播机构国王传媒简介:国王文化传播机构(简称国王传媒)是华东地区领先的数字化机构,总部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城市—上海。

管理经历的三个时代

管理经历的三个时代

管理经历的三个时代一、经验管理时代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在英国诞生,意味着人们迈开了走向工业社会的步伐。

此后的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早期的企业家们普遍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再加上简单的分析和计算来指挥下属、运作企业。

就当时的企业规模、市场条件、技术含量而言,不断积累的经验管理应该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经验管理反而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二、科学管理时代1911年,美国的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漫长的经验管理时代的结束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

企业家们不再靠个人的经验与直觉来指挥下属,而是开始用调查研究、数学模型、数学工具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个人经验。

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行为科学理论,60年代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

这个阶段经历了古典管理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工人追求高利润,企业家也追求高利润,过分强调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注重科学性、精密性和纪律性,轻视人的感情因素把工人当作机器的延伸。

后一阶段认为企业工人是社会人,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友情、安全、归属感。

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管理理论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五级)等等。

三、文化管理时代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管是企业管理的伟大创举,但也有时代局限。

泰勒重物轻人,把人当经济动物,单纯讲重奖重罚,葫芦卜加大棒的方式越来越无法激励人们的积极性。

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框架于是成了管理大趋势,但是,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服务制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的没落、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哲学的导航功能、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等情况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必然产生第二次的飞跃,从科学管理走到文化管理的时代。

英国文化产业管理:政府下放权力 扮好扶持角色

英国文化产业管理:政府下放权力 扮好扶持角色

英国文化产业管理:政府下放权力扮好扶持角色世界上很多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先后制定了明确的文化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各国注重扩大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版将连续推出关注国外文化管理系列,介绍相应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得失,以飨读者。

创意产业是英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规模与金融业相当,是英国六个战略经济产业之一。

从行业看,建筑、视觉表演艺术、软件游戏与电子出版发展最快;音乐产业是英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其出口利润甚至大于钢铁的出口。

从地区看,伦敦地区和英国东南部地区的创意产业最为发达。

涵盖13个行业将“体现价值的思想”商业化英国没有简单认同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使用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而是使用了“创意产业”的概念。

无论是名称和内容的界定,还是所涵盖的领域,都突显了英国的特色,表达了英国对这一当代朝阳产业独到的看法。

英国创意产业的管理体制分为中央政府的纵向管理与地方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横向管理,国家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是创意产业管理的核心部门,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和地方行政部门也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职能。

政府专门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由首相亲自担任工作组主席。

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还成立了“促进创意产业出口咨询委员会”。

2002年,这个委员会分解成“创意产业出口”、“设计合作”、“文化遗产与旅游”和“表演艺术国际发展组织”等4个机构,由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与贸易和投资部的官员担任领导职务。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做出了定义,即: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根据这个定义,在2001年的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被确认为创意产业。

英国“臂距”文化管理模式与启示

英国“臂距”文化管理模式与启示
则最 先用 在 经 济 领域 ,主要 是 指 一 些 具 有 隶 属 关 系 的经 济 组 织 , 具 有 平 等 的法 律 地位 一方 不 能 取代 或 支配 另 一 方 。作 为英 国文 双 方 公 平 来往 互 不 支配 彼 此 的 意思 。作 为一 种 管理 理 念 ,臂 距 原 了一个 由 国家 文化 艺 术理 事会 制 到 国家 艺 术理 事 会 制 与 文化 部制
策,没有专 门的文化管理机构 ,管理文化的职 能主要分散在经济 给予 多大的支持 由非政府公共文化 管理机 构的专家决定 而
管理 部 门 , 无 完 整 的国 家 宏 观 文化 管 理 体 系 。1 3 年 经英 国议 不是 由政 府文化主管部 门的行政长 官说 了算 。但 是 ,非政府公 并 9 9
经 营 管 理
羁回 ¨ 臂蹭”
一 曹峰旗 贾小鹏 张国 昌
[ 摘
留昭圈圉目国目
浙江 大 学宁波理 工 学
基金项 目:0 6 20 年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 ( 文化体制改革模式 的国 内9 比较研究 .批准编号 :0 J W0 L 1 、 (6 D 9 )
要 ]臂 距原 则是 英 国 文化 管理 的根 本原 则 , 它要 求政 府 通 过 非政 府 的 中介 机 构 与 文化 机 构 与 文化 企业保 持 一 种 若 即若 离的
用 :鼓励艺术活动的创新和多样化 :推动对外 文化交流和英 国文 可以看出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走过 的混合模式的演化过程 政府在其 中的地位 明显加强 形成 了目 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所属文化行政部门。二是非政府公共
“ tam S l gh A r e t”的字面意思是一 臂可及之处 指人 在队列中 化 教 育 在 全世 界 的传 播 。 n 与其前后左右的伙伴保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距离 可引申维持一定 的距离 或

跨文化管理六大价值取向~英国

跨文化管理六大价值取向~英国
【金秋】期刊2009.5(摘自中国知网)
精品课件
六. 英国人的时间观
1. 对时间本身的观念
➢ 英国人十分重视合理地、精心地安排时间
举例:他们通常会精心制定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甚至半年或者 一年的时间表,而且一旦安排好,就不喜欢随便打乱。
➢ 英国人重视对时间的充分利用。 ➢ 英国人认为时间为金钱
张朝政【时间观念与中西跨文化交际】
——老舍
1、务实精神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算是最务实的了。英国人大 都能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们注意的都是些实际 问题而很少却空谈什么空洞的理论。英国人这种务实的 精神,来源于他们的文化传统。确切地说,来源于英国 的哲学思想。
精品课件
2.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强调已有的经验对现实行动的指导作用。英国人 对经验的信赖,绝不亚于他们对实际行动的青睐。英国人 做事,极少偷巧,而主张实干。英国的科学家威廉•汤普 森曾说过:“我做了才知道,我不做不知道”。
精品课件
四.英国人的活动取向
英国人不爱着急,所以也不好讲理想。往坏了说,他们只顾眼前;往 好里说,他们不乌烟瘴气。他们不爱听世界大同,四海兄弟,或那顶大 顶大的计划。他们愿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走到哪里算哪里。成功呢, 好;失败呢,再干。英国兵不怕打败仗。这种骑马找马的办法常常使 人以为他们是狡猾,或守旧;狡猾容或有之,守旧也是真的,可是英国 人不在乎,他有他的主意。
解决意见
针对经济人 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 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 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精品课件
中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英方
中方 Y理论 社会人
中英合并 英方

英国管家文化

英国管家文化

英国管家文化引言:英国管家文化是英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传统,自十九世纪起便开始形成并持续至今。

英国管家作为贵族家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管理财产、照料家庭成员和维护家族声誉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管家的角色和职责、管家培训以及管家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介绍英国管家文化。

一、历史背景:英国管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时期,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英国中世纪时期。

由于英国社会的封建制度和贵族阶级的兴起,贵族家庭开始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家庭事务。

这就催生了英国管家这个职业的兴起。

在十九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财富积累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管家文化的发展。

二、管家的角色和职责:在英国管家文化中,管家是贵族家庭的核心成员,扮演着家庭的管理者和顾问的角色。

管家的职责包括财务管理、家庭安排、雇佣和管理佣人、维护家族传统和声誉等。

管家需要具备卓越的组织能力、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以确保家庭的日常运作顺利进行。

三、管家培训:为了胜任这一重要职位,英国管家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

管家培训通常包括礼仪、协议、沟通技巧、财务管理、餐饮服务、艺术品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培训旨在提高管家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胜任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

四、管家文化的影响:英国管家文化不仅在英国贵族家庭中有影响力,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家庭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国家的富豪家庭和政要家庭都会聘请英国管家来管理家务。

英国管家文化以其严谨、高效和专业的特点,成为了家庭管理的典范。

此外,英国管家文化也对餐饮服务、礼仪规范以及家庭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总的来说,英国管家文化是英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代表了英国贵族家庭的传统和价值观,也在国际上树立了家庭管理的标杆。

英国管家的角色和职责,以及管家培训和文化的影响,都体现了英国管家文化的独特价值。

希望这一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家庭管理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比较与借鉴

国际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比较与借鉴

国际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比较与借鉴作者:叶菊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选取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和日本作为参照国,分析这5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指出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非营利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加强对营利性文化产业的优惠力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及支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应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着力点。

关键词:国际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借鉴美、英、法、韩、日5个国家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既有相同点,也有自身独有的特色,无所谓好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以上5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财政政策比较分析(一)美国模式:市场导向型—财政隐性支持第一,美国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和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财政投入隐性且分散。

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投资很少,但这并不表示美国政府的文化投入少,因为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多是隐形的、间接的,无法准确估算。

例如,占美国文化预算43%的社会捐赠背后,是政府的免税政策。

美国著名的“501(c)(3)”条款,对向非营利文化机构的捐赠的个人和企业实行销售税和财产税的减免优惠,甚至在其寄发宣传广告等邮件时也给予减免60%邮资的优惠。

如果将美国政府每年为鼓励社会捐赠文化而减少的税收收入也列入文化投入,大概有280亿到500亿美元的投入。

这一数字十分庞大。

第二,美国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是投向非营利性文化领域。

政府对非营利性质的文化艺术团体和公共电台、公共电视台免征所得税。

美国文化产业的绝大部分是完全交给市场的,服从“看不见的手”的指挥,非营利性文化领域的范围不是很大,主要包括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博物馆、国家公园、高雅艺术演出或创作团体、某些特殊部门(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大学和学术团体等)的出版社、行业协会、展览场馆等。

美国对非营利性领域的投入主要是通过基金会如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博物馆和图书馆学会等组织发放,非营利组织还享有国家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1、文化产业理论由,本质论、发展论、经营管理轮、对策论四部分组成。

2、文化的分类:两分法,物质、精神;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器物、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价值3、文化三要素: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规范要素(人们的行为准则为)。

4、文化产业的定义:精神产品和服务说、内容产业说、版权产业核心说、工业标准说、文化娱乐集合说。

5、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提出,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和科技、文化为依托的产业。

6、内容产业: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言等内容服务的产业。

设计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

7、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精神性、娱乐性、依附性。

8、美国文化产业理论:费斯克两种经济论,甘丝品味轮9、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经济。

10、文化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导向作用,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11、文化经济的特征: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12、两种文化经济学:文化的经济学研究,立足于传统经济学框架,对文化产业等文化经济现象尽享研究。

对文化经济的的研究,对文化产业等文化经济现象进行的研究。

13、文化资本:能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是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相对应的一种资本形态。

14、文化资本的形态:具体的形态;客观的形态、制度的形态。

15、如何构建创意城市:①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和发展远景的建构。

②城市品牌的创建。

③市容建设与环境美化。

④生活时尚的创意和生产。

16、创意阶级:发挥着创造新想法、新技术、新创意内容的经济功能群体17、佛罗里达三T理论:Talent Technology Tolerance,人才、科技、和宽容是床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创意尝试与普通城市的本质区别。

18、创意城市和三T理论的启示:首先,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要以人才为本,以吸引创意人才为工作重心。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读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读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读范中汇2012年08月10日08:18 来源:中国文化报日前,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英国伦敦举行。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英国的文化管理体制特点鲜明。

总体来说,英国实行三级文化管理,即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统一划拨文化经费;准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并具体分配文化经费;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和艺术组织、艺术家实际使用经费。

文化部:战略性领导者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是英国中央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文化政策,并管理全国文化经费的统一划拨。

在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时,文化、新闻和体育部通过政策调控和经济手段实行战略性领导,其行使职权的方式是:通过拨款为各个部门的运转打下财政基础,从公共和私有两部分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支持保存没有实用性却具备文化遗产价值及对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建筑;帮助无法支付费用的艺术组织和艺术家获得保存和展出艺术品的能力;帮助保护主流文化,同时注意市场无法全力以赴的创新性艺术活动并保证其质量;使具有全国重要性的文化机构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具有高质量的文化中心进一步提高标准以实现新的目标;帮助旅游业全力以赴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提供广播服务的基础工作,保护公民的利益,避免新闻界对公民隐私的侵扰;保持广播趣味不降低;保证体育场的安全;监督国家彩票的运营。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掌控着中央政府对文化投资的最大部分。

每年总预算90%以上的经费用于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不到10%用于内部管理的开支。

该部的经费分配涉及以下领域: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文学,博物馆和美术馆,电影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旅游业,体育,广播。

准政府机构:影响政策制定的半官方机构在英国,准政府机构在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政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立这样的中介机构代替政府具体管理文化,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政府不干涉文化艺术,目的在于保证文化艺术与党派政治脱离,防止政府不正常的审查,维护文化政策的连续性。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同行评议·学生参与·文化培育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同行评议·学生参与·文化培育

很大 程度上避免高校为了应 付评 估而临时造假, 也使得质量 S dn Gi oI t tnlAd} 《nitnl ui t et u et ni ia ui 、 Ituoa A d:a u d st o t u sti t 评估的结果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 Gi rt et er etis等) u eoS dn Rpe nte} 。另外, d f u s av 还制作 了专 门 3评估小组也十分重视社会上专业团体对该校的评估报 介绍质量评估与审计的小电影(hrf s 以供学生们观看 . So l ) tm i 告。 在英国, 专业( 计、 等) 很多 如会 医生 需接受外部专业团体 和下载。通过这些方式 , 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 、 更 的认证, 其毕业生才有可能取得该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目 好地撰写书面报告。正如阿什比所谈到的“ 报告中有两个突 前, 英国有大量的专业团体不同程度地参与对高等教育的质 出的特点: 一是他们很成熟, 二是他们很坦率”87 [6。 1
性” 。同行评议最早起源于对专利申请的审查, 它要求同 的” 。如今这一制度在英国高校内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 J
行专家在评价其同行的学术水平时, 仅仅以学术价值为最重 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 在剑桥大学几乎所有学位的授予至 要的评价准则, 并且独立地作出判断, 在评价中不受其他非 少要有一名或者两名校外考试员参加并签字通过 , 有校外考 学术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J 。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
1 0 0所大学中英国大学入围数量仅次于美国, 这从一个侧面 或审计学校, 目的是和被评估的学校进行平等对话 , 主要 就
也反映了 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英国高等教育之所 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实意地去帮助被评估学 以能有这么高的质量, 与其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 校。

英国殖民时代的殖民地管理与剥削

英国殖民时代的殖民地管理与剥削

英国殖民时代的殖民地管理与剥削在英国殖民时代,英国帝国曾广泛殖民和统治世界各地,对殖民地的管理和剥削方式也多种多样。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英国殖民地管理与剥削的特点和影响。

一、经济管理与剥削英国殖民地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英国帝国通过殖民地的资源开发和贸易控制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在殖民地,英国实行了严格的经济控制和剥削政策。

首先,英国通过殖民地的农业、矿产和工业等资源开发,将殖民地作为自己的经济基地。

例如,英国在印度殖民地大规模种植棉花,将其作为原料运回英国,以满足工业革命时期对棉纺织品的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剥削了殖民地的资源,也破坏了殖民地的传统农业经济。

其次,英国通过贸易控制来剥削殖民地。

英国通过制定一系列不平等的贸易条约,将殖民地作为自己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英国通过高额关税和垄断贸易,限制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使殖民地只能向英国购买商品,同时将自己的商品以低价销售给殖民地。

这种贸易不平等使殖民地陷入了经济依赖的困境,无法发展自己的工业和经济。

二、政治管理与剥削英国殖民地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控制。

英国通过建立殖民地政府和行政机构来管理殖民地。

这些政府和机构主要由英国人统治,殖民地居民没有实际参与和决策的权力。

英国通过这种方式,将殖民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确保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在殖民地政治管理中,英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他们通过种族和宗教等因素,制造和加剧殖民地内部的分裂和矛盾,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例如,在印度殖民地,英国统治者将印度社会分为不同的种姓和宗教群体,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特权和压迫,使他们之间产生矛盾和对立。

这种分裂策略不仅削弱了殖民地的抵抗力,也导致了殖民地内部的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三、文化管理与剥削英国殖民地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控制。

英国通过强制推行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法律等,剥夺了殖民地居民的文化自主权。

英国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殖民地,剥夺了殖民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尊心。

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文化管理(Culture Management)[编辑]什么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来实现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进而成为“企业人”。

当然如果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

据考证,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人类装饰身体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意味着人与原来的状态相区别,由此引申,文化即实现人的角色转变。

所以人的角色塑造成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编辑]文化管理的内容文化管理是目前正在探索和实践着的管理目标,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比如包括如下内容:①把企业看成有机的、“人的组织”,是培养人性的学校。

传统上把企业看成生产产品的地方,充满机床设备、物化的东西;而从文化的角度看,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两种使命,赚取利润和培养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增加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②从人性假设来看,企业把员工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文化人”,人人是目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家是这样,每个员工也是这样。

③“外圆内方”式管理。

外圆指通过文化来实行好的管理,内方指制度的内化,慢慢把制度演变为一种习俗。

文化管理很好地诠释了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管理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智慧,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管理理念。

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文化的润滑则难以成为自觉的人格行为,难以内化成为习俗。

制度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塑造的关系。

应该借鉴中国古代老子的智慧:无为而治、自我管理。

④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

以前强调要什么,不要什么,感到人是一种很被动的存在;文化管理通过感情、价值观的渗透,变人的被动为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文化管理英国建立了统管全国文化事务的中央政府主管部门,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

一、文化管理机构英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央和地方三级文化管理体制,具体包括:1、中央一级管理机构。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为中央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文化政策和统一划拨文化经费,是统管全国文化、新闻、体育事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所有与文化粘边的事情,由文化、新闻和体育部统管,内容包括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图书出版、新闻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体育、旅游、娱乐,甚至包括工艺、建筑、园林、服装设计等。

2、中间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及非政府公共文化执行机构,即各类艺术委员会,为中间机构,负责执行文化政策和具体分配文化经费。

3、基层管理机构。

基层地方政府及地方艺术董事会、各种行业性的文化联合组织,如电影协会、旅游委员会、广播标准理事会、体育理事会和博物馆/美术馆委员会等38个机构。

上述三级管理机构,各自相对独立,无垂直行政领导关系,但通过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文化政策,逐级分配和使用文化经费,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的职责:制定宏观文化政策;负责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拨款和监督拨款的使用;直接管理国家级的文化事业单位并协调与非政府文化公共机构的合作。

具体说,该部负责制定政府对艺术、体育、国家彩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广播、电影、新闻自由与规则、历史环境及旅游业的政策及相关工作。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实行内阁大臣负责制,部属机构设5个部内局、2个部外署和两个直属处。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制定的宗旨和目标,主要依靠其资助的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施。

这些机构运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实现政府制定的文化政策目标,因此该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要确保接受其资助的这些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最大限度的投资价值回报和有效使用政府拨款以达到其制定政策的目标。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通过拨款方式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但无行政领导关系。

这些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奉行与政府保持“一臂之距”原则,独立运行。

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有两类,38个非政府公共执行机构(具有执行、管理、制定规章和从事商业活动的职能)和8个非政府公共咨询机构(就某些专门事项向部长和主管部门提供咨询意见)。

除主要从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拨款取得经费外,大多数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还通过收费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而获得收入来源。

二、文化管理运行机制1、文化管理体制模式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英国根据本国实际,建立了不同于法美的运行模式,即“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

一方面采用美国对文化管理的超脱,但又不是完全不管,另一方面学习法国对全国文化“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方式,但采取了分级管理,避免过多行政干预。

2、文化立法文化立法方面,英国学习美国企业赞助文化的机制,也采取了自己的方法,及政府陪同鼓励企业赞助,更有效调动了企业赞助的积极性。

同时,对法国的政府拨款支持文化发展的方式,又进行了发展,通过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间接拨款,使政府拨款更加公正。

3、政府通过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文化管理英国的中央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只管制定政策和财政拨款,没有直接管辖的文化艺术团体和文化事业机构,包括国家级的大型文艺团体,如皇家歌剧院、皇家芭蕾舞团等;国家所有的大型文化单位,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大英图书馆等,都是独立运作,不直接隶属于文化、新闻和体育部。

具体管理事务交由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即各类艺术委员会负责执行。

这样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作。

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

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奉行与政府保持“一臂之距”原则,独立运行。

“一臂之距”是英国政府对文化管理长期坚持的原则,并被视为英国文化管理的法宝。

各类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具体分配拨款的形式,负责资助和联系全国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和个人,形成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的网络体系。

这既不同于美国无中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不同于法国拥有直属艺术团体和在各地方派驻官员的中央文化部。

这是英国的独创。

英国文化事业单位不受政府直接管辖,可自主经营,独立运作,自由竞争,但如申请登记为非营利免税机构,虽可得到政府较多的财政资助,一般约占全部收入的30%左右,同时也受到较多制约,如保持一定比例的低价门票,以使较贫困阶层公民享有平等享受艺术成果的权利。

4、政府财政资助方式英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政府通过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作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只管制定政策和财政拨款,没有直接管辖的文化艺术团体和文化事业机构,国家所有的大型文化单位,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大英图书馆、皇家歌剧院、皇家芭蕾舞团等,都是独立运作,不直接隶属于文化、新闻和体育部。

具体事务交给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如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博物馆和美术馆委员会等由专家组成的机构,他们负责对各文化单位进行评估和拨款。

政府虽然不能对文化单位直接提供资金支持,但可以通过具体拨款方式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体现政府对文化艺术的管理目标和支持重点。

英国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助重点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严肃艺术,如戏剧、古典音乐、歌剧、芭蕾等,对商业性艺术如音乐剧、流行歌舞则不予资助;第二,国家级的重点文艺团体和事业单位,如皇家歌剧院、皇家芭蕾舞团、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国家美术馆等;第三,高质量的艺术节目。

第二,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起全国文化事业管理的网络体系。

各类中介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通过具体分配拨款的形式,负责资助和联系全国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和个人,形成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的网络体系。

这既不同于美国无中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不同于法国拥有直属艺术团体和在各地方派驻官员的中央文化部。

这是英国的独创。

第三,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资助是有条件的。

政府对文化事业支持不是大包大揽,鼓励他们自创收入、争取社会赞助。

即使享受政府长期资助的团体或机构,一般也只能占其收入的30%左右,其余部分仍需自筹解决。

为保证政府资助取得良好效果,艺术委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享受政府长期资助的文化团体进行监督。

如政府每年与享受政府资助的艺术团体签订资助协议,规定签约艺术团体需达到的水准并设立具体指标,包括观众人数、演出场次、售票额、筹款数额等等。

此外,还对受助团体采取年度评审、派出评审员跟踪持续评审、五年评审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此作为政府未来提供资助的依据。

在英国只有政府资助的艺术团,没有政府办的艺术团;有国家级的艺术团,没有国家所有的艺术团。

对于艺术团体来说,政府资助不是固定的,需要以每年的成绩与下一年的规划来确定,而且只占其总支出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艺术团体还必须努力,争取票房收入,如果没有创新节目,就争取不到政府资助,则有倒闭关门的可能。

可见,英国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助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政府长期资助,文化机构自身需要不断努力。

5、文化管理的范围英国的文化管理,管理范围是大文化,所有与文化粘边的事情,统一由中央一个政府部门管起来,包括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图书出版、新闻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体育、旅游、娱乐,甚至包括工艺、建筑、园林、服装设计等,都由文化、新闻和体育部统管,这比美国、法国实行的大文化管理的范围更宽、更广、更全,因而有利于各个文化领域的协调发展。

三、文化政策长期以来,英国没有成文的国家文化政策,而是体现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职能条文中。

受政府委托,英国艺术委员会等组织经过两年调查、研讨形成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于1993年经国家文化遗产部审定后正式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未来》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

这实际上是英国中央政府发表的一份政策声明,全面阐述了英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及各项政策原则和具体措施。

这是英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颁布国家文化政策,对于英国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意义。

“一臂之距”(Arm’s lengt h)原则长期以来被英国政府视作管理文化的法宝,认为可以帮助避免党派政治倾向对拨款政策的不良影响,保证文化经费由那些最有资格的人进行分配。

所谓“一臂之距”原指人在队列中与其前后左右的伙伴保持相同距离。

该原则最先用在经济领域,针对的是一些具有隶属关系的经济组织,如母公司与子公司、厂商和经销商等。

根据这个原则,这些组织在策划和实施各自的营销规划、处理利益纠纷乃至纳税义务上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一方不能取代或支配另一方。

“一臂之距”原则被挪用到文化政策上具有两种主要含义。

它多是指国家对文化拨款的间接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模式同时要求国家对文化采取一种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

从对文化的集中管理到分权管理,这是“一臂之距”原则的基本要义。

作为统管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主管部门,负有制定和贯彻国家文化政策的使命。

文化部作为政府机构,不直接与文化艺术团体发生关系,而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或称准官方机构),如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博物馆和美术馆委员会等由专家组成的机构,向艺术团体进行评估和拨款。

这样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了政府机构的行政事务;二是政府机构不直接与文艺团体发生关系,有利于检查监督,避免产生腐败。

“一臂之距”原则有两种分权方向。

(1)垂直分权。

中央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纵向分权。

一方面,中央政府将文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权力及部分文化拨款的责任即给所属文化相关部门,如英国的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也必须行使相应权力和承担相关责任。

(2)水平分权。

各级政府与文化方面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横向分权关系。

这类组织介于政府与具体文化单位之间的文化中介机构,它有两个特点:其一,它是代理政府具体管理文化的准政府组织。

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提供文化政策咨询和政策设计,策划文化政策实施方案,还负责把政府的部分文化拨款落实到具体文化单位。

其二,独立与政府之外,是非政府、超党派的独立中介组织。

这类组织成员多由艺术方面和文化产业方面的中立专家组成,独立履行职能,避免过多受政府行政干预,从而使文化发展尽可能保持其延续性。

案例:“一臂之距”原则在博物馆管理方面的运用。

英国博物馆事业的经营管理英国博物馆业非常发达,英国成人人口中有32%事博物馆的常客。

英国博物馆按规模和经费来源分为国家博物馆、大学附属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地方政府下属博物馆和独立博物馆。

从事博物馆行业的人员,其中1/3时志愿人员。

英国的博物馆业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由博物馆和美术馆委员会实行的登记制度进行微观管理指导,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政府对博物馆的政策及管理方式中央政府对博物馆及其有关机构制定鼓励性的政策,采取保持“一臂之距”的艺术管理原则,具体的行政管理则通过一个由公共团体构成的网络来运作,以实现其管理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