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基本原则.ppt
合集下载
《刑法》课件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刑法平等原则 • 罪刑相适应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 定罪处罚。”
案例
• 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宁为营利,先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 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员 管理制度》。李宁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 麒麟”、“廊桥”及“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给 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 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关于本案,辩护人提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 释对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卖淫未作明文规定,而根据有关辞典 的解释,卖淫是指“妇女出卖肉体”的行为。因此,组织男性从事同 性卖淫活动的,不属于组织“卖淫”,依照罪刑法定原则,李宁的行 为不构成犯罪。而法院认为,卖淫就其常态而言,虽是指女性以营利 为目的,与不特定男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但随着立法的变迁,对男 性以营利为目的,与不特定女性从事性交易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卖淫。 对卖淫作如上界定,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问题: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
基本要求: • 排斥习惯法 •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 禁止有罪类推原则 •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原则
(一)排斥习惯法(成文法主义)
• 罪刑原则要求在进行刑事审判时,必须依 据有明文规定的法规作为刑法的法源。也 即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必须是成文的法律。
• 我国刑法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 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 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 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刑法教学课件ppt
案例二:盗窃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盗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一起盗窃罪案例的深入剖析,讲解盗 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以及在辩护过程 中应注意的要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盗窃罪 的法律适用和辩护技巧。
案例三:贪污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贪污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
总结词
量刑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 ,根据犯罪人的罪行、犯罪情节、悔 罪表现等因素,依法决定对犯罪人适 用的刑罚幅度的制度。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需要考虑犯罪人的罪行、犯 罪情节、悔罪表现、前科情况、自首 立功等因素,以决定对犯罪人适用的 刑罚幅度。量刑制度还包括从轻、减 轻、免除刑罚等规定。
02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犯罪的定义
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 责任的人。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所 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刑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刑法的立法目的、司 法目的和社会目的等。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等;而刑法的任务 则是通过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目的。
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核心 准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等。
刑法ppt课件
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 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受贿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05 刑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故意杀人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一起因家庭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
详细描述
04
刑法分论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 行为。
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
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 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 由的行为。
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 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 ,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 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 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 制他人的行为。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详解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其功能包括惩罚犯罪、 威慑潜在犯罪者、改造罪犯以及教育广大公民遵纪守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览
详细描述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 司法实践的重要准则,确保刑法公正、合理地实施。
03
量刑幅度
根据不同犯罪的量刑标准,确定相应的量刑幅度,以便 在具体案件中灵活运用。
执行制度
01
02
03
执行机关
刑罚的执行机关包括人民 法院、监狱、社区矫正机 构等。
执行程序
包括判决生效后的交付执 行、执行过程中的减刑和 假释等程序。
执行监督
刑法基本知识PPT课件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 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 应受惩罚性。
.
16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
17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
25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条件
(1)起因条件:有需要避免的危险
(2)时间条件: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 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 小的合法权益
(4)主观条件:行为人必须有避险意图
(5)限制条件: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刑法基本知识
.
1
第四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犯罪种类
.
2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
3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1、刑法的概念
广义: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典
2、刑法的任务
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 会主义制度。
第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
第四、维护社会秩序 .
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没有先例没有处罚
2、罪刑相适应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16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
17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
25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条件
(1)起因条件:有需要避免的危险
(2)时间条件: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 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 小的合法权益
(4)主观条件:行为人必须有避险意图
(5)限制条件: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刑法基本知识
.
1
第四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犯罪种类
.
2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
3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1、刑法的概念
广义: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典
2、刑法的任务
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 会主义制度。
第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
第四、维护社会秩序 .
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没有先例没有处罚
2、罪刑相适应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刑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
属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ppt课件
3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罪刑相当原则
ppt课件
4
案例
王某(22岁,男)系无业游民,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经常与一 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在其住所附近的各个商店游荡,店主们认为王某 留在社会上迟早会犯事,感觉不安全,一起到司法机关,要求将王某 关起来治罪.
问题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ppt课件
17
简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十九条之规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 者免除处罚。
广州火车站聋哑人盗窃团伙案宣判
ppt课件
18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四要素
犯罪主观方面:
• 指对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 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因素。
ppt课件
问题
陈某和余某的行为构 成犯罪吗?
9
2、犯罪的特征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ppt课件
10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一要素
犯罪客体
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 会关系。
在本案中,李某把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虽然并不想毒死
女儿,但在明知女儿吃了其投放有毒药的饭后,会导致死亡
的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止这一结果的发生,而是抱
着放任的态度,因此,李某对杀死女儿的行为要负间接故意
刑法ppt课件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惩 罚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而采取的 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是 对
意义:有利于鼓励公民在必要的条件之下,同过损害
正 义
较小的合法权益的手段,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尽
的
一切可能减少自然灾害、不法侵害等危害带来的社会
伸 张
损害。有利于培养广大公民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思
斯 丁
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一
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
为;
3、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
某日晚,甲乙按照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
风,甲进入丙家后,见甲一人在家,便对甲实
惩 罚
施了暴力,抢劫了丙的一万元现金,本案如何
是 对
B、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 果,并且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过失:
A、过于自信: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会发生 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B、疏忽大意:行为人已经预见可能会发生危 害结果,而轻信能过避免。
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览表
课堂案例练习题:
请指出下列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哪一种(讨论)。
斯 丁
规定的最高刑为 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
追究。(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
保护管辖:
外国人在我国境外对我国公民,按照我国
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
惩
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罚 是
除外。
对
正 义
普遍管辖:
的
伸 张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
刑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犯罪预备
第31页/共48页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
第32页/共48页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动机
第19页/共48页
于某与赵某素有嫌隙,一日二人又发生了争吵。于某即到邻居钱某家,谎称劈柴借了一把斧头,然后至赵某家用斧头将赵某砍死。请问,钱某应不应该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目的动机)
第20页/共48页
被告人李某有天驾驶“解放”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因手续不符合规定,守门人贾某不允许李某将木材拉出门。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贾某赶来制止,李某一意孤行,仍继续开车出大门,将车前面的贾某推挤到墙根处,贾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杠,令其停车。李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摔下后,也未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请问李某的行为构不构成故意杀人?
第15页/共48页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16周岁以上精神正常
第16页/共48页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17页/共48页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再现。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
犯罪目的
第18页/共48页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犯罪动机侧重影响量刑。
第31页/共48页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
第32页/共48页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动机
第19页/共48页
于某与赵某素有嫌隙,一日二人又发生了争吵。于某即到邻居钱某家,谎称劈柴借了一把斧头,然后至赵某家用斧头将赵某砍死。请问,钱某应不应该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目的动机)
第20页/共48页
被告人李某有天驾驶“解放”牌卡车为其岳父拉木材,因手续不符合规定,守门人贾某不允许李某将木材拉出门。李某强行开车,企图将木材拉走。贾某赶来制止,李某一意孤行,仍继续开车出大门,将车前面的贾某推挤到墙根处,贾某顺势爬上汽车保险杠,令其停车。李某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摔下后,也未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请问李某的行为构不构成故意杀人?
第15页/共48页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16周岁以上精神正常
第16页/共48页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17页/共48页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再现。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
犯罪目的
第18页/共48页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犯罪动机侧重影响量刑。
《刑法》完整ppt课件
网络犯罪的证据往往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具有易篡改、易灭失等特 点。因此,在证据收集和认定过程中,需要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确保 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追究问题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等特点。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
VS
缓刑制度
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 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
假释制度与减刑制度
假释制度
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 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 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 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 假释。
ERA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的概念
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并依法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 罚性。
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01
02
03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04
05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 秩序罪
走私罪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
04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01 03
过失致人死亡罪
02
故意伤害罪
侵犯财产罪
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追究问题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等特点。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
VS
缓刑制度
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 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
假释制度与减刑制度
假释制度
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 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 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 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 假释。
ERA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的概念
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并依法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 罚性。
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01
02
03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04
05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 秩序罪
走私罪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
04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01 03
过失致人死亡罪
02
故意伤害罪
侵犯财产罪
《刑法》完整课件(精品课件).ppt
刑事 责任
饭中。邓某吃饭后在午睡时毒发身亡。经查, 何某在作案时正好是14岁生日这一天。
年龄 问题:14周岁生日当天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自然 人主
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 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
令其停车。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
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被摔后,
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罪过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问题:李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分析: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
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概念
犯罪主体对于他所实施的危 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 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 罪动机等因素。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 是刑法所
罪 保护的而
客 体
为犯罪行 为所侵害 的社会主
概 义社会关
念 系。
犯罪客体是刑法 所保护的那一部 分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 会关系。
正正 确确 定量 罪刑
刑法第二章PPT课件
贯彻罪刑相当原则,无论对刑事立法还是对刑事 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
首先,刑事立法贯彻罪刑相当原则,能协调各 种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确定刑法打击的对象和重 点,起到震慑犯罪分子、预防犯罪的作用。
其次,刑事司法工作中贯彻罪刑相当原则,能 防止刑事审判中畸轻畸重的罪刑失衡现象,不 但能有效地惩罚犯罪,而且也能防止社会上的不 稳定分子以身试法,以达到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 般预防的目的。
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处罚。”这一量刑原则,同
样包含了对一切犯罪人都应当公
正、平等地依法处刑的内容。第
79条和第82条对减刑、假释的法
定程序的规定,则体现了刑罚执
行上的平等。
.
14
(三)、在刑法分则中,对一些特殊主体如国家工 作人员和军职人员,规定了职务犯罪.甚至对个别 职务犯罪明确规定从重处罚,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罚,强调特殊 主体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不是享有更多的权 利.这充分体现了实质上的平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前 后经过两个阶段,即绝对的罪 行法定原则和相对的罪行法定 原则。
.
5
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绝对禁止类推和扩大解释,把刑法对犯罪种
类和犯罪构成要件的明文规定,作为对现行案件
定罪的惟一根据。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
.
8
我国现行《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
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取消了类推制度。 2)对犯罪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新刑法对 有关犯罪概念、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具体罪状、
.
20
首先,刑事立法贯彻罪刑相当原则,能协调各 种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确定刑法打击的对象和重 点,起到震慑犯罪分子、预防犯罪的作用。
其次,刑事司法工作中贯彻罪刑相当原则,能 防止刑事审判中畸轻畸重的罪刑失衡现象,不 但能有效地惩罚犯罪,而且也能防止社会上的不 稳定分子以身试法,以达到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 般预防的目的。
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处罚。”这一量刑原则,同
样包含了对一切犯罪人都应当公
正、平等地依法处刑的内容。第
79条和第82条对减刑、假释的法
定程序的规定,则体现了刑罚执
行上的平等。
.
14
(三)、在刑法分则中,对一些特殊主体如国家工 作人员和军职人员,规定了职务犯罪.甚至对个别 职务犯罪明确规定从重处罚,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罚,强调特殊 主体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不是享有更多的权 利.这充分体现了实质上的平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前 后经过两个阶段,即绝对的罪 行法定原则和相对的罪行法定 原则。
.
5
绝对的罪刑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绝对禁止类推和扩大解释,把刑法对犯罪种
类和犯罪构成要件的明文规定,作为对现行案件
定罪的惟一根据。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
.
8
我国现行《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 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
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取消了类推制度。 2)对犯罪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新刑法对 有关犯罪概念、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具体罪状、
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犯罪终止
在犯罪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或者基于某种法定事由而使犯罪停 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如行为人死亡、被抓获、自动放弃等。
03
犯罪中止与犯罪终止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是自动放弃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后者则是因某种原因
而被迫停止。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是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 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 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犯罪形态论 • 刑法分则概述 • 常见罪名解析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作用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作用
保护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制 裁犯罪行为,预防犯罪。
刑法的体系结构
01
01 03
故意伤害罪
02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抢夺罪
抢劫罪
诈骗罪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 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01
0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05
妨害司法罪
02
妨害文物管理罪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罪并罚
先减后并、先并后减。
量刑情节
法定情节、酌定情节。
累犯与自首
累犯从重处罚,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罚的消灭与赦免
01
刑罚消灭的原因
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 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等。
02
赦免的种类
在犯罪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或者基于某种法定事由而使犯罪停 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如行为人死亡、被抓获、自动放弃等。
03
犯罪中止与犯罪终止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是自动放弃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后者则是因某种原因
而被迫停止。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是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 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 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犯罪形态论 • 刑法分则概述 • 常见罪名解析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作用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作用
保护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制 裁犯罪行为,预防犯罪。
刑法的体系结构
01
01 03
故意伤害罪
02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抢夺罪
抢劫罪
诈骗罪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 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01
0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05
妨害司法罪
02
妨害文物管理罪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罪并罚
先减后并、先并后减。
量刑情节
法定情节、酌定情节。
累犯与自首
累犯从重处罚,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罚的消灭与赦免
01
刑罚消灭的原因
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 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等。
02
赦免的种类
刑事授课课件PPT
罪刑法定原则
01
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
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02
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
越法律的特权。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03
指对一切公民都适用同样的法律,不因种族、性别、职业、社
会出身、宗教信仰和居住条件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证据必须经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查证属实,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证据必须合法取得
证据必须依法取得,不符合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 据。
证据必须充分、确实
证据必须充分、确实,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证明犯罪事实。
05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刑事授课课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事诉讼 •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 • 刑法前沿问题研究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01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02
刑法的性质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以国家名 义制定或认可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刑法的基本原则
犯罪主体
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
犯罪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
犯罪主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 失。
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指为了实施犯罪行为 ,准备工具、制造条
件的行为。
犯罪未遂
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行为,由于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刑法》完整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2018.5.30
《刑法》完整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犯罪及其处罚 第五节 几种常见职务犯罪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
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
围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概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念
罚的法律。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特
更加广泛
点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
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 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 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 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问题:通奸是不是犯罪?
《刑法》完整
一、犯罪的概念
犯 罪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 社会危害性。
的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
特
刑事违法性。
征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刑法》完整
二、犯罪构成
案例:某甲是一个瘦削脸庞的男青年,23
岁,精神正常,在元旦的晚上,隐藏在僻静 的胡同里,当他发觉一个妇女,手提黑色皮 包,匆匆从胡同口走过来,他就迎上去,一 拳把那妇女打倒,抢得皮包后撒腿就跑。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
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 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不同,都应当一律平等地适用 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 等、行刑上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刑法》
2018.5.30
《刑法》完整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犯罪及其处罚 第五节 几种常见职务犯罪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
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
围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概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念
罚的法律。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特
更加广泛
点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
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 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 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 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问题:通奸是不是犯罪?
《刑法》完整
一、犯罪的概念
犯 罪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 社会危害性。
的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
特
刑事违法性。
征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刑法》完整
二、犯罪构成
案例:某甲是一个瘦削脸庞的男青年,23
岁,精神正常,在元旦的晚上,隐藏在僻静 的胡同里,当他发觉一个妇女,手提黑色皮 包,匆匆从胡同口走过来,他就迎上去,一 拳把那妇女打倒,抢得皮包后撒腿就跑。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
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 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不同,都应当一律平等地适用 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 等、行刑上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止事后法
源于法律的本质:行为规范属性 保障国民自由(故:轻法可溯及既往) 既是司法原则,也是立法原则 违反禁止事后法原则的表现
禁止类推解释
形式之基础:民主主义、预测可能性 实质之补充与发展
严:禁止一切违反民主主义、违反预测 可能性的解释(包括限制解释与扩大解 释)
宽:只禁止不利于被告的类推解释
如何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立法:“没有法定的刑罚就没有犯罪” 司法:没有法定的刑罚也不可能追究刑事
责任
历史:绝对确定法定刑 到 相对确定法定刑
基本内容-实质侧面(限制立法权)
刑罚法规明确性原则 刑罚法规适正原则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罪刑”
基本含义与思想基础 基本内容与具体实现(重点)
基本含义与思想基础
基本含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即应适 用刑法的场合都应严格适用之。
思想基础
(天赋人权说) 保障国民自由的要求 保护法益的要求 预防犯罪的要求 刑法本身的要求 法治本身的要求
基本内容与具体实现
基本内容
平等地保护法益(立法) 平等地认定犯罪(司法:定罪) 平等地裁量刑法(司法:量刑) 平等地执行刑法(司法:行刑)
握) 具体实现
法律渊源
最先来源:1215英王大宪章“适当的法律程序” 广为传播:美国《权利宣言》 现代法源:1789法国《人权宣言》 发展—— —从德国法治国思想到世界各国确立该原则 —得到国际法承认 —不仅义的思想基础
三权分立思想 心理强制说
基本内容
刑罚与罪质相适应(罪行之质)
报应刑
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罪行之量) 报应刑
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目的刑
表现特点
制刑(法定刑):重在罪质 量刑(宣告刑):重在犯罪情节 行刑(执行刑):重在人身危险性
禁止不均衡的刑罚,是罪刑法定的重要内 容
残虐的刑罚,是以“不必要”的痛苦为内 容,必然是不均衡的
轻刑化是历史趋势,但不能超越时代实行 轻刑化;对刑罚的痛苦程度应以社会平均 价值观念衡量。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实现
要求适应改变观念 要求司法体制的合理性 要求合理解释刑法 要求正确定罪量刑
第三节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现代意义的思想基础
民主主义 尊重人权主义
基本内容-形式侧面(限制司法权)
1.法律主义
(法)
2.禁止事后法 (时)
3.禁止类推解释 (空)
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法” “定”
法律主义
规定罪、刑的必须是成文法律 行政规章能否制定刑罚? 习惯法能否成为刑法的渊源? 判例法能否、应否成为刑法的渊源?
“罪” “刑”
明确性
理论基础: —“因为明确而无效”的理论 —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国民自由的要求
含义: —明确性是相对的,需要解释。实现明确性
是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的共同任务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含义:只能将具有处罚根据或说值得科处 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理由:刑法谦抑性 反对:“非犯罪化”
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具体实现(P58,略)
第四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思想基础 基本内容(重点) 表现特点
思想基础(知识补充)
源于公平正义观念 报应主义(报应刑与已然之罪相适应)
康德:等量报应 黑格尔:等价报应
功利主义(目的刑与未然之罪相适应)
规范功利主义(与初犯可能性适应) 行为功利主义(与再犯可能性适应)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概念
刑法所特有的 全局性,根本性的(贯穿始终的) 普遍遵循的(刑法制定、解释、适用)
确定
新刑法:罪刑法定、平等适用刑法、罪 刑相适应、(责任主义)
思考:主客观相统一、罪责自负、惩教 结合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渊源 思想基础(难点,要求理解) 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