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 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 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诗句分析
首联:贾谊被贬,身世悲凉。 颔联:情景交融,暗示时政。 颈联:反语双关,无限愤懑。 尾联:抑郁悲凉,痛苦无奈。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 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 么情感?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 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 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 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 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 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 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 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③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 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 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颔联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 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 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 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空见”和“日斜”具 有象征意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诗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晓月余晖,足迹凌乱, 板桥上覆盖寒霜。
赏析:颔联以六个极其典型的意象将早行的景色呈现 在眼前,有听觉有视觉,有远景有近景,不着一虚字,而 旅人行路之艰辛和羁旅之愁尽在其中。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意: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 站的泥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月夜忆舍弟》 《商山早行》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 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大意, 并背诵全诗。

诵读诗歌, 感受唐诗的音 韵美、情感美。

赏析诗歌, 学习列锦的修 辞手法及对比 阅读的方法。

体会时代 际遇下的个人 情志与家国情 怀,感念新时 代之美好。
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从戍守边关 的高适到浪漫不羁的李白,再到忧国忧民 的杜甫,他们豪迈洒脱、吟诗饮酒,在诗 词中彰显着中国人 的家国情怀。
课堂检测
(3)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 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4)《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的诗 句是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创作背景
《商山早行》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 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 《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 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 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 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2、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
事沧桑。
3、现在我们常用诗中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重大事件发 生前的紧张气氛。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 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 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课堂小结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 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 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 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 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 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 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 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3、读出情感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 汀洲:水中小洲。 高楼:一作“高城”,指城楼。 万里愁:既指旅愁,更指国忧。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2、古诗今译 登上咸阳城楼,凭栏眺望,眼前芦苇苍苍, 杨柳飘拂的景象,仿佛象是记忆中的一个水上 汀洲,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乌云开始从 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 下去;狂风吹满城楼,一场山雨就要到来。飞 鸟栖息,秋蝉长鸣的荒草杂树丛生的地方,原 来是秦、汉时的旧宫苑。世事沧桑,当年的秦 、汉都城,如今皆已成为古迹,只有悠悠的渭 河水依然彻夜东流。
诗词诵读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香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香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秀课件

词义理解
陂(bēi)塘:池塘。 徜徉(c 飏(yáng):飞扬,飘扬。 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词意速通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乘着 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小园不大,却收尽春光。在这里桃花正红,李花雪 白,菜花金黄。
诗歌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

拨 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
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诗歌赏析

词一开始“树绕”两句,写所见的烂漫春光。接着“倚

鉴 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信步漫游村庄,欣
赏 赏春天的风光。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
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 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 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 色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 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 哪些春色呢? “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 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 小园的诱人图画。
下片: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 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 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 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 ”,进一步写词人怡然自得的情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考点1:从情颈与联景关系有的弟角皆度分赏散析,。 无家问死生。
采,在用自融然情景于物景的/尾寄描情联述于中景融寄/入间书主接观长抒感情不受,达,描,写写景况白生乃露情和未,月景休亮随兵,情既。变写,景是又诗点人明深时切令
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显露。
考点2:诗人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采用融情于景, 诗人思念故乡,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主观上觉得故乡的 且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云:浮云聚散无常,往往用来喻人的漂泊迁徙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颔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画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 鼓断人行”点明社会背景,说明战争频繁、猛烈,渲染了浓重悲 凉的气氛。
首联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点明时令——白露
热爱故乡
融情于景 间接
颔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抒情 借景抒情
地表达了诗人对颔故联乡亲人露的从思今念和夜担白忧,及对月和是平故的向乡往明之。情。
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主旨情感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在“有”“无” 的对照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 生感慨。 其中有对故乡的怀念、亲人的思念,夹杂着生死离别的 焦虑;有忧国忧民的情感,期盼战乱早些停止,期望社 会安定……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读懂诗意
早晨上奏 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这里指皇帝。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首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典故 蹇叔哭师颔联Biblioteka 内容结构颈联
进一步深化
尾联
扣题
资料补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 秦穆公见 文公已死,便想乘机争霸中原,于是派兵攻打郑国。 大臣蹇叔极力反对,理由是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即 使军队能到达郑国,也一定会筋疲力尽。 但秦穆公不 听劝阻,执意派军队攻打遥远的郑国,结果中途遭到 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谢谢观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 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起初,“朝奏”,“夕贬”;再写 当下,立马蓝关;最后假想结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 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 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州,前路艰危。真是处处见悲, 一路悲愤。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请赏析颈联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分别是横陈、阻塞的意思,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从两个层面形象生 动的描画了自己贬適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 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抑郁与 愁思。
······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21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共21张PPT)

【*区分眼中景和心中景,羁旅诗手法关键所在。】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檞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所见所闻眼中景是 异乡的画面,营造 凄清、冷寂意境;所思所想心中景是 故乡 的画面,营造 温馨、美好意境。两幅画面运用 虚实结合 描写方法。
1.诗歌从 南飞雁 触发出思念家乡急切归乡 的情感。 2.具体标注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 3.赏析诗歌后两联。 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尾联虚写,是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是岭上梅花应该可以看
到。
感谢聆听
标题: 登高、望月、行、泊、征、忆、驿……… 内容 :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情感:羁旅之苦、宦游之艰、思乡之切。
知识卡片: 羁旅行役诗(羁旅思乡诗)
赏析步骤: 1.通过标题、注释、作者人生经历明确作者处境以及情感触发点,明确情感基调。
【触景伤情、感时伤情、因梦寄情】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挖掘个别字词内涵,明确情感内容。 ①时间、地点
抒情 感情
眼前 异乡景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枳花、驿墙。凄清 冷寂梦中 故乡景凫雁
温馨 美好
实写 虚写
以哀景写哀情 悲
【正衬】
羁旅途中 的孤独寂
寞和对家
以乐景写哀情
乡的思念 之情
【反衬】
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 -------意象叠加法(列锦)
知识卡片:
“意象叠加法”【列锦】:是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把几组意象巧妙地排 列组合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 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表达效果来说能调动读者的思考,深化主题内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主旨理解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 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所,杳无音信,于是思 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 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 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 ,结构严谨,语言精工,XXX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名句赏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赏析:“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具有象征意义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 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显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 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念与迷恋。
主旨理解
诗词背诵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பைடு நூலகம்句赏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赏析:“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 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 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休息,飞不起来, 用以暗喻贾谊被贬的失意,是恰切的。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 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主旨理解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 人今事,字里行间有诗人的自我在,但又写得不那么露骨,而 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 ,奇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 人以警醒的感觉。
诗词背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走近诗人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 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的美 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于战乱年代,积极抗金,主张北伐,恢复中原。把满腔激 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 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悲壮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其词题材广阔又 善化用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首词精彩地描写了他自己的心路历程:青少年时代,无忧无虑,不 知愁苦是什么滋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转变,真正体会到 人生的苦涩艰辛后,那许多的愁连说都说不出口,只好独自承受了。
想说却最终没 有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又说不出 口,只是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深研透析,入木三分
1.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 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 故作深沉。 写出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
只剩杂草丛生,唯有鸟雀、蝉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通过视觉和听 觉描写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空留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绿芜、 黄叶渲染、勾勒出了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 对家国衰败及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赏析“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指诗人自己。 当年事:秦、汉兴亡的往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思乡之梦。
山名。
使……明艳。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朝夕之间即被贬,可知龙颜已大怒,且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自己愿意为“除弊事”,申述自己忠心而获罪的愤慨,大有坚持
刘长卿(?- 786),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居留。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一作“渐”。
己见、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作者明写贾谊,实则是在暗寓自身迁谪。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宅萧条冷落,秋草衰枯,寒林空寂,日斜人去的凄凉之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同时借用贾谊写赋吊屈原的典故,用湘水无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知识备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 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 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 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 就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 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 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精读细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 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 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知识备查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 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 回京城,但是得不到重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 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知识备查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 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 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 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 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 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精读细研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 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边秋一雁声”从视 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 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精读细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 “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汽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 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 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 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 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的主观想象, 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小结:《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
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 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 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 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 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 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 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宋哲宗年号,1094~1098)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
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
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
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
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 (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一个 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朴质自然的村野 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独 自吟诗不寐,应感到月色清寒。
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 青鸟啊,请为我殷勤地去探看
思考
你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那一句诗词最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首联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
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 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
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 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 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 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
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 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 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丑 奴 儿
壹 辛弃疾
作 者 介 绍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因其 幼时体弱多病,故 改字幼安,中年名 所居曰稼轩,因此 自号“稼轩居士”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后,在闲居地信州带湖所 写。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 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
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 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 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 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 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词句注释
5.层楼:高楼。唐代李德裕《盘陀岭驿楼》诗:“明朝便 是南荒路,更上层楼王故关。” 6.“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 (qiǎng):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愁)而终于没有说。参见李清照《凤 凰台上忆吹箫》:“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9.“却道”句: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 地顾左右而言他。
⑻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 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 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殷勤:情意 恳切深厚。探看(kān):探望,看望。
白话译文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 何况正当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 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
2.博山:山名,在江西上饶市东,广丰县西南。古名通元 峰,因形似庐山香炉峰,故改名为博山(博山为香炉 名)。有博士寺,雨岩等名胜。辛弃疾词中有关博山的 作品很多。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愁滋味: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参见北宋陈 慥《无愁可解》词:“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 愁味。”苏轼《小儿》诗:“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 衣。”
字词赏析
“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 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
千古传咏的名句。
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
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
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
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 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 ⑸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ìn)改:喻年华老去。 ⑹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⑺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 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如今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谢 谢 观 看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 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 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1.万里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颈联中何为虚实 4.故国东来渭水流
你认为这首诗只是单单讲述了“相思”之苦吗? 你有其他的看法吗?(请结合当时背景)

行 香 子

秦观
作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
者 介
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
绍 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
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
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 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 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 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 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 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 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目录 contents
壹贰叁肆
咸 阳 城 栋
无 题
行 香 子
丑 奴 儿

壹咸 阳 城Βιβλιοθήκη 栋 楼壹作者
许浑

许浑(约791—858),字用晦,

一作仲晦,丹阳人。武后朝宰
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
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
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
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
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 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字词解释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 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 “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 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白话译文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 沙洲。
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
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
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
词句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 后段八句三平韵。此词《全宋词》疑为张綖作。 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安闲自在的步行。 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乘兴:趁着一时高兴。 东冈:东面的山冈。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
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 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
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 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 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 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 种春光。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
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 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 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 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 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 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字词解释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 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 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