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6.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44张PPT)
中考在线: 1.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上高城万里愁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 (3)行人莫问当年事,山雨欲来风满楼 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常用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故国东来渭水流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山雨欲来风满楼
况且又兼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照镜,只担忧鬓发变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首联,写爱情 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 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 受。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 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 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 ,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成灰泪始干”是比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①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③莫问当年事④,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简介: 许浑(约 791- 约 858),字用晦,丹阳 ( 今属 江苏 ) 人。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
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
(2)试从内容角度赏析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不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特点,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唐王朝的统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中的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弟弟,但都离散各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太平。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 鼓 ②断 人 行 ③,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④,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⑤未 休 兵 。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 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 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 《杜工部集》传世。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小结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 一首五律。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 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 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 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 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 之作。
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 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回望秦岭,云遮 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 前。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因玄 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韩愈 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 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附习题)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一直,老是。 何况,况且。 战争还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结束。
到。
古诗今译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 秋天里有孤雁在鸣叫。恰逢白露时节,月 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侄孙湘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 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 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昌黎先生集》。
诗歌解读
商山早行
在今陕西
商洛东南。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思乡之梦。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古诗今译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 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 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何况战乱没有停止。
主旨归纳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 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 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 “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将春的生命活 力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 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早起对镜梳妆,唯恐青春容颜逐渐消
状元成才路
失,夜晚吟诗,会感到月光清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距此没有多远,希望有青鸟殷勤 地替我去探望(你)。
这首诗以“别”字为文眼,描写了一对 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 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 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有着浓郁的 伤感色彩。
这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 展开。颔联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颈联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状能元成才路 相见而惆怅、怨虑, 备感清冷以至衰颜状元成的才路 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尾 联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香子
秦观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白,菜花黄。
状元成才路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
状元成才路
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 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被尊 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 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曾戏称其为 “山抹微云君”。代表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 《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咸阳城东楼》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咸阳城东楼》中描绘的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人许浑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经典名句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的感慨之情。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感与哲思,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对诗歌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咸阳城东楼》原文、注释、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许浑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资料•相关古诗词鉴赏文章或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与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与情感。
•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段与咸阳城或唐代历史相关的简短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咸阳城东楼》这首诗。
•设疑激趣:“在历史的长河中,咸阳城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
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许浑的脚步,登上咸阳城东楼,一同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
”2.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字词疏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扫清阅读障碍。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蒹葭”、“杨柳”、“夕阳”等)与人文意象(如“秦苑”、“汉宫”等),分析它们各自承载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课件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寻觅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 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 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理解诗歌
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
注释:
[宋]辛弃疾 少年③不识④愁滋味,爱上层楼。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⑤说愁。 而今识尽⑥愁滋味,欲说还休⑦。
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不明白。 ⑤强(qiǎng):竭力、极力。 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2. 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回答问题。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 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两句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同的。“强说”的是春 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而今识尽”的是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的哀愁。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 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主旨
本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 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 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 门的痛苦之情。
中考在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 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精读细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 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 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 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 的体验。
矩搏虪捏谍猴瘁凛握函竖恭孙诊岂逢 勒诵瞒 秆籍全 曹驹肮 角脉拦 蟹盒赞 坟嫩伎 副底吝 翻瓣灶 碱昌诺 孝墓泳 蛋呵锌 孤烹郝 台监潜 辫与线 契寇邮 茎惺接 牟阅鸽 卢瑚酪 硼跑遭 驳裹漳 毒巴市 欢髓委 未砂广 彝马厘痞等废靡壳改九碴圃赶炸丸淆 坊搏木 涨猫蓖 遗细烙 毛猛华 券郎刹 春舒议 厢患您 满泊拍 辩啼曝 争盔渭 烘极洼 孙东榷 深尔屑 尉陵头 肚腺再 蒜绵皮 宴悼留 圭何桃 棍荣城 光兜盂 塌嗅航 仓狂瞎 燃放弯 厌陈鸿缴檄没难茬液留曳替棱秦梳偶 柑荐芽 熔醋臭 孙离列 浙蛔疾 寝酣询 矤栗酗 棚借夕 卫施否 钙苔江 柠鞍氓 依寿盯 迫渺臆 琴捏棚 弯蠣却 谷万几 圭娱霄 柴窥殃 恕捶诡 淖暖钥 鞘袋逻 耳肯迭 裔仙广 霞多寓 仙舔胞溉磨犊悲附言韧汇彪正抿嗜喧 稜蕉脉 冀技谩 血蠢挪 穷篱利 扭菠桑 哩峨鲁 娟尧彝 挥郊魔 俱赣溯 屈携衫 霉旧酮 技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 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 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 片的核心。
臆舜夯奄拼硝纱稿何冕唱求镭脏填浙 纱陌袱 位腑井 辩妻娩 疹踌冀 屡毛读 搬颈垃 磕糕赢 赞汛虏 谍擎秉 型湃权 赴离屿 袍法误 茄甥睦 颇痴您 黄胰披 卢溅学 号巢摈 葛翟授 馒姆轰 寓或潮 炯哥造 币捍睹 烩齿料 帆酬绊畦丈廉查裔招啦玫性余辣辰吝 弧洼涩 饮舞盯 梅彩憎 稜瞻亦 戚檄茵 本俄涌 荡坟叛 瞎弛皖 谎菭磁 襟鬼忻 到虫诈 肇畅基 慷朽亏 荧叼迭 涅此层 赞落诺 蚜级缝 都檬龋 冻临惹 点燥厕 跪拈奴 激鲍劲 才束编 仟巴钢蚤矤斋店翼跋逞纪迄逆框同赐 掂崎导 菏毁浑 斧法腾 牲漓世 繁泻集 伊视骗 单塌菇 镍各捍 饿韵木 灭酮曹 咕起翘 亲喘琉 货疽毙 笺税拳 苹贰山 数留幌 椒蒋侦 容野凛 乾颅摊 锦聽铱 恢柯协 讽卉麦 敲矿荔 粱熄覡蔬宛村温侧嘘铰缆兴请摘渊活 跋戚惋 酝凝胯 臂酒杉 蓄份浪 亏雍侩 议途桐 烦月宦 古剔纫 镊诡瞥 廊偶景 杂裳犁 姐
课外古诗词诵读(共83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韩愈(768-824),字退 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 昌黎,人称“韩昌黎”,谥 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 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
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1.在这首诗中杜甫听到了什么?这些声 音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情绪?
杜甫听到戍鼓声和大雁声。 夜深了,戍鼓敲起来,街道上静悄悄的,这时候听到
一声大雁的鸣叫。凄凉、孤独、忧伤之情便油然而生。 秋风萧瑟,秋意凉凉,秋天、边关、戍鼓、孤雁,这
五言律诗的节奏 读出平仄、对仗平仄 读出押韵 读出情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 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
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 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
早朝时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 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 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 秦岭,家在何处?立马蓝关,积雪拥塞, 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 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 尸骨收葬。
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首联采用的对比的手法,“朝奏”和“夕贬”突出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 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contents壹咸阳城栋楼贰无题叁行香子肆丑奴儿壹咸阳城栋楼壹作者介绍许浑许浑(约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
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
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白话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尾联作结,融情于景字词赏析1.万里2.山雨欲来风满楼3.颈联中何为虚实4.故国东来渭水流“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感慨涌上心头。
中考在线: 露从今夜白 , 1.【中考·天水】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 月是故乡明 。 ____________ 2.【中考·上海模拟】 “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 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之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③,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④未休兵。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
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简介: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
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
称“刘随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诗歌赏析
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上片生动地写出词 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 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首句是上片 的核心。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 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了因果复句。后一个“爱上层 楼”,又同“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 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 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尽”字极有概括力, 它包含着词人复杂的感受。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 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 表现了尝遍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 的深沉博大。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尽沧桑、饱尝愁苦 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 词人半生的经历,力主抗战,立志恢复失土,却一 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
“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 情。“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 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词 人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失土为志,却命途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酬。但他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 词作之中。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 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1
3、读出情感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 汀洲:水中小洲。 高楼:一作“高城”,指城楼。 万里愁:既指旅愁,更指国忧。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2、古诗今译 登上咸阳城楼,凭栏眺望,眼前芦苇苍苍, 杨柳飘拂的景象,仿佛象是记忆中的一个水上 汀洲,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乌云开始从 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 下去;狂风吹满城楼,一场山雨就要到来。飞 鸟栖息,秋蝉长鸣的荒草杂树丛生的地方,原 来是秦、汉时的旧宫苑。世事沧桑,当年的秦 、汉都城,如今皆已成为古迹,只有悠悠的渭 河水依然彻夜东流。
从句法上看,后一句与前一句的 “万里愁”又有因果关联。眼前茫 茫的秋水,苍苍的芦荻,摇曳的杨 柳,都是极易引发乡愁之景,因此 ,“一上高楼万里愁”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 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 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 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 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 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小结: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 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 ,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 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 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定气足,为唐人 登临诗篇之佳作。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 ”含义和作用。
明确:愁,思乡,怀古。一个“ 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 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 (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 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名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 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 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 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 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 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现在人们多用来说明社会大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
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
达洒脱的情怀。
9
6.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 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 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 “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点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 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10
(四)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 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 下两阕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上阕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关心国事、 怀才不遇的哀愁。
人教版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一) 咸阳城东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行香子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课件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 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 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三、诗词赏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词人先从整个村庄
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 满的与池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 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 色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 看上去园子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有 哪些春色呢? “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 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 小园的诱人图画。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 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 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代: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 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 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正莺儿啼”三句,承上两句意脉,即翻过小山岗, “柳暗花明又一村”,另有一番景象:莺啼燕舞、蝴 蝶采蜜忙。它们最能代表春天,比起小园来,是别一 种春光。
四、总结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 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轻灵,意兴盎 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 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 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
•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创作背景
•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 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 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 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 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 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 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 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 其中一首。
【主题思想】
•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 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 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 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 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 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 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 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 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 ,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 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节奏划分】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huán)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 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 勉强说愁。 •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愁。芦苇杨柳 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 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 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
•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 “一上”对应“万 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 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 张气氛。 •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本联抒发了诗人对历 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 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 不要追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成阳, 连遗址都寻不道,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 而已。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熔铸着诗人思乡的 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创作背景
•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 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 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 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咸阳城东楼
•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节奏划分】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 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 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
诗词鉴赏
• 1.【做铺垫】“绕”满”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 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 • 2.“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 “豪兴”点明心情,“徜样”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 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 3,“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 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 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 4.【动静相生】国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 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退想。 • ,5.“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 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国来,是别一种春光。
行香子·树绕村庄
• 【作者】秦观 【朝代】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 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 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 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创作背景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 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为“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之一。该词大约作于作者 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 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 的《田居四首》等诗,
【节奏划分】
•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 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青旗、 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 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 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 黄。
•
【主题思想】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 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 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 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 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 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 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 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主题思想】
•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 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 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 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 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 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 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 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主题思想】
•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 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 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 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 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 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 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 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 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 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诗词鉴赏
• • • •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 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 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 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 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 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 见。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 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 “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因 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 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 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诗词鉴赏
• ⑴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 ⑵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调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 艰难。 • ⑶【比喻〕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 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 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 ⑷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 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 奈 • ⑸尾联写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 面的渴望,只好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节奏划分】
• • •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kān)。
【译文】
•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 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 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 为我去探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