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诗歌理解
原
文 喻宦官地位低下。 朝天子·咏喇叭 喻他们仗势欺人。
注 释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
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
的水尽鹅飞罢!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写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句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全诗追叙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
拨 故乡的深深眷恋,表现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
炽热的爱国情感。
诗歌赏析
诗
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从师起兵抗清到身
歌 鉴
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
赏 洁的概括。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大明江山支离破碎,
官搜刮民脂民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句子是:_眼__见__的__吹__翻__了__这__家_, ___吹__伤__了__那__家_____,_只__吹__的__水__尽__鹅__飞__罢_! 2.本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 小”比喻__宦__官__的__地__位__低__下__,“腔儿大”比喻___宦__官__仗__势__欺__人___, “水尽鹅飞罢”则比喻___宦__官__把__百__姓__欺__压__得__倾__家__荡__产___。
主旨归纳
本诗叙述了诗人被俘后路过梅岭的所 见所感,抒写了诗人的悲苦心情,表现了 他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对元人的蔑视 以及以死殉国、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文天祥《南安军》中化用“国破山河在”,表达深厚的爱国之
情的诗句是:_山__河__千__古__在_,_城__郭__一__时__非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 文化 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 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 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种种 情感吧。 《南安军》、《别云间》 《山坡羊.骊山怀古》 《朝天子 咏喇叭》
新知讲解
主旨思想: 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 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 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 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 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 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 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 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 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 累优美的句子并赏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性和韵律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时,往往注重表面的字词理解,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学生对清代诗词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领略诗词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了解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解读诗词内容,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诗词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理解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悟诗人的故乡之情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纳兰性德的画像、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浣溪沙》,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最后四首(1)
写作背景
•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 咸阳后军队肆意掠夺,将曾经繁华 昌盛的阿房宫焚毁。时隔多年,元 代散曲家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感而 发,借景抒情,于是创作了《山坡 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229页,学习 《山坡羊 骊山怀古》,疏通文意。
根据张养浩其他怀古的元曲,品 味这位大家的情怀。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 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 清。 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 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
4、最后一联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 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 将。”意为举起画有招摇星的灵旗的征伐, 各民族都会臣顺。夏完淳自信身死之后, 灵魂也会回来,在空中看到抗清者举起战 旗继续斗争。
分三层 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 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 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借物咏怀
•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 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 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 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 (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 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 地暗、江山动摇。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 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 《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 都做了土。”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 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 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 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 《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揭示了封建 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2.课外古诗词诵读(下册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甲】诗首句写竹里馆即诗人所在地的环境,塑造了一位身居 茂密竹林的独处者形象。 B.【甲】诗第二句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 的孤单寂寞难以消解。 C.【乙】诗一、二句描绘自由成长的鱼鳖和荷花,突出表现了夏 日湖中特有的野趣。 D.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乙】诗是诗人在望湖楼酒后描绘夏日湖 景的七言绝句。
沧海》是古体诗;B.《春夜洛城闻笛》是绝句;C.《次北固山下》
是律诗;D.《木兰诗》是古体诗。
2.“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_“__龙__钟___”__原__指___流__泪__的__样___子__,__这___里__指__沾___湿__的__样___子__(_1_分___);___表__达__了___诗__人__ _远__涉__边__塞___的__思__乡__怀___亲__之__情__(_1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龙钟:沾 湿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 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眼泪还是止不住。该句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手法,表现出思念亲人之情。
三、(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哪首古诗与本首诗的体裁一致(2分)( B )
A.《观沧海》
B.《春夜洛城闻笛》
C.《次北固山下》
D.《木兰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把握。《逢入京使》是绝句。A.《观
归嵩山作①
建议:7分钟 答案:P23 总分:5分 得分: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理解性默写。 (1)夏完淳《别云间》中运用典故,写出被俘处境的诗句是:__ _三__年_羁__旅__客,__今_日__又_南__冠__。 (2)夏完淳《别云间》中表达了对山河沦陷的极度悲愤的诗句 是:_无_限__山_河__泪___,_谁_言__天_地__宽___。 (3)诗中有报国之志。夏完淳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慷慨赴死, 以少年英魂祭祷“毅__魄__归_来__日___,灵_旗__空__际_看____。”(《别云间》)
尾联: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重点字词:(毅魄)坚强、果敢的魂魄。语出《楚辞 ·九歌 ·国殇 》: “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 汉武帝为伐南 越,告祷泰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表示死后仍将抗清。 (空际) 无边远处。
翻译:坚毅的魂魄再来故乡的时候,(化作抗战) 的灵旗在天际(来让人)观看。
颈联:
原文: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重点字词:(泉路) 指地下,旧时迷信者所谓的 阴间。这里表示作者必死的决心。
翻译:自知慷慨赴死期将近,将要告别故乡情 太难。
句解: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此已抱定了 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 了作者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句解:表示出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心 与殷切期望。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四:精读细研,小组合作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 的悲愤。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1张PPT)
情寄何处?
指什么?其中蕴含什么情感?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一个“闲”字,写出了词“人古的今百多无少聊事赖,。渔其唱中起有三知更交。零”落流的露寂出寞词,人有壮 志未酬的无奈,还有怎面样对的惨心淡境时?局强作轻松的沧桑!
“古新今晴悲”慨指、天国刚恨放家晴愁,,这都里融登入楼“看渔新唱晴”,之纾中解,了也作就者将内沉心挚的的郁悲闷感。化为 旷达的襟怀。
了解作者
“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其词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 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 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 等出使觇(chān)梭(suō)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 篇大约作于此行中。纳兰词多婉约,这首词却颇有一些豪迈 情怀。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上阕忆旧。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回忆在洛 阳时与好友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表达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回忆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伤感,所以美好的怀念也纠缠着知交零 落的寂寞。
悟情感
这首词上阕忆旧,下阕感怀。词请人读陈词与的义下为阕何,而看“看惊表”达?了词 人怎么样的情感?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
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国破家亡,亲友离散;时光易逝,年华已老;今昔巨变,往日的美 好不再。
有国破家亡的悲痛,又有劫后余生的沧桑感慨。
悟情感
在北宋的盛世繁华里,词人可以与友人纵情宴饮,满是豪情。 而现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闲国”破点家明亡了之词痛人的什词么人心,境又?将“魂新牵晴何”方是?
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 骊山怀古》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题目是作者根据所写的内容或创作 曲词的目的动机自己加的。有的曲词有 题目,有的则没有。
元曲知识
杂剧
元曲: 有严密的格律 定式,但一般 在字数定格外 可加衬字,语
言更通俗
散曲
小令:又叫“叶儿”, 体制短小,只是一支 独立的曲子
套曲:由多支曲子组 成,始终用一个韵
唐诗宋词:格式更严格
了解作者
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 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 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 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 并认为,作为统治者要获得长久的统治权,必须爱惜百 姓,懂得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朝廷稳固的根本。在《牧民 忠告》中悟道:“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 安。”为此,其主政堂邑时,亲临民事,“首毁淫祠三 十余所”,使“寒者衣之,饥者食之”,极大减轻了当 地百姓负担。
精读课文,感知文本
3、本曲是写于《潼关怀古》之后,作者过了险要的潼关,到 了长安、咸阳。当年奢侈繁华之地、穷奢极欲之象,如今又 是怎样呢?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草萧疏”写出了此地之荒芜破败、没有生气。“水萦纡” 写出水的曲折迂回,也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肠百结、心境的 九曲回肠。曾经的繁华、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辉煌 的帝国短暂存在、很快灭亡,不禁让作者感到遗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三:认真研读,疏通文意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在今陕西临 潼东南。
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 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曲意: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 阿房宫早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 呢?
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浣溪沙、太常引、临江仙)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 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 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 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表现了 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 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的思想情感。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 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 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 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 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 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 “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 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 自若,在仕途风雨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 达自解等一系列复杂而深邃的情致。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 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 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结构图解】
临江仙•夜 登小阁,忆 洛中旧游
上片:忆旧 下片:感怀
沧桑 巨变
布置作业
1.整理知识点 2.背诵本词 3.预习《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 叔潜赋》
谢谢观赏
写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 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 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 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 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 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 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 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
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 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 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 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
夜登小阁
“闲登小阁”为何不按照标题写成“夜登小阁”?“闲”字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提示:结合“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等词句及写作背景理解。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整体感知,划分节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有节奏
地朗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文学常识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二、问题探究1.“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想的?不是。
“愁”的、“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鱼肉百姓的宦官。
2.这首散曲主要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3.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4.文章末尾连用三个“吹”字起了什么作用?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来往官船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写出了“吹”之声,“吹”之功用,“吹”之恶果,表达了对“吹”的憎恨,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
5.请分析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题材?“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题是什么关系?因为喇叭能发高腔吓人,喇叭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与宦官的本质相似。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咏喇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6.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写那些宦官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定风波》。
1、《定风波》原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资料: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译文:不要倾听雨点穿过树林,和冲击树叶的声音,无妨一面歌唱呼啸,一面散步慢行。
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呢?在这烟雨迷漫里,只愿做个穿着簑衣,戴着笠帽的渔夫,度过一生。
有些寒冷的春风,把酒意吹醒了,山头的落日却来迎接我,回想一路走来时的寒风骤雨,虽然历经了无数的风波打击,管它的,回家吧!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九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
------- 余秋雨《东坡突围》
苏轼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 乐观、旷达
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 物,挫折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 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 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 人格光辉。
作业
以“东坡,我想对您说… …” 为题,在作文本上写一段200 字 左右的语段。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 一时,
。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携家带眷,风
尘仆仆,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 穷山恶水,却处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 吾家”。余秋雨曾说过:“苏东坡成就了黄州, 黄州成就了苏东坡。”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 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 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 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 082),此时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 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 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 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 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 达的胸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 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作者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引发一个 大道理,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 大。
一语双关:将自然风雨和人生 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从生活小事件中悟 出人生大哲理。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 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 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 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临江仙》课件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将沉单挚击添的加内悲容单恸击添化加内为容 旷达的襟怀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输入标临题内江容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上片忆昔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输入标题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输入标题内容
忆昔午桥桥上饮,单击坐添加中标题多是豪英。 单击添加内容单击添加内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高声吟咏。 面对骤雨时的坦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芒鞋:草鞋。
隐喻了词人认为闲散江湖
胜过劳碌官场的轻松心态
suō
一蓑烟雨任平生。
展现了词人笑傲人生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qiào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微寒。
一语双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向来:刚才。
指野外所遇的风雨
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又暗指政治的风云变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只要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课外古诗词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九下古诗词有: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4、《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5、《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九年级课外古诗词!九年级的古诗九年级的古诗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01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0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 12《词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PPT课件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形容微寒。
偏西的阳光。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微寒的春风把醉酒的我吹醒,感觉有些冷,山头初晴的 斜阳来迎接我。回头望一眼刚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 风雨也好,天晴也罢,对我来说没有差别。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 旨。(难点) 3.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新知导入定风波苏轼来自新知导入观看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代文豪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https:///video/BV19K411571N/
本词序的作用: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目的,也就 是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高声吟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草鞋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 防雨用具。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精读课文
朗读指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 面:“_料__峭__春__风__吹__酒__醒__,__微__冷___, _山___头__斜__照__却__相__迎__。”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 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 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一、定风波 苏轼
文本背诵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句理解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 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 雨无所谓晴了。
默写自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理解默写: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 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 是:_古__今__多__少__事__,_渔__唱__起__三__更__。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 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 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诗句是:二__十__余__年__如__一__梦__, _此__身__虽__在__堪__惊___。
理解默写: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 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_把__酒__问__姮__娥__:_被__白__发__, _欺__人__奈_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 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 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 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斫__去__桂__婆__娑__,_人__道__是__, _清__光__更__多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
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
14岁随父及老师抗清。
父殉国后,他和老师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英勇就义,年仅17岁。
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曲家。
其作品清俊秀美,语言幽默,其中一些作品还反映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百姓的悲苦生活。
著作有《王西楼乐府》(一卷)。
《朝天子·咏喇叭》选自《王西楼乐府》。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
行船时常吹号以壮声势,百姓不堪其苦。
王磐于是写作这首散曲对此加以讽刺。
二、诗歌大意
1.《南安军》: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
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2.《别动间》: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了牢房。
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失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我却无处存身。
我已经知道自己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却实在难分难舍。
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者夺回故乡河山的战旗。
3.《山坡羊·骊山怀古》: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看见荒草疏落,流水回环曲折。
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赢了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4.《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别看你吹的曲子短小,声音却很响亮。
来来往往的官船穿梭如织,杂乱如麻,全仰仗你这喇叭来抬高身价。
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老百姓听了担惊受怕。
哪还顾得分辨大官小官,是真是假?眼见得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产那家遭殃,只吹得河水干枯鹅飞走,黎民百姓家破人亡!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南安军》主要讲了什么?
答案示例:首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颔联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将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诗人的态度。
2.《别云间》主要讲了什么?
答案示例:诗作首联叙事;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尾联盟恢复之志。
3.《山坡羊·骊山怀古》主要讲了什么?
答案示例:前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4.《朝天子·咏喇叭》主要讲了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有感情地朗读《南安军》,思考问题。
(1)这首诗抒写诗人此次行程孤独悲苦心情的是哪两句?
答案示例: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比归!
(2)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比归”的原因。
答案示例:诗人被捕归来,壮志未酬,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山河依旧与城郭已落入敌手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4)联系《过零丁洋》一诗,说说“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2.有感情地朗读《别云间》,思考问题。
(1)诗人言“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答案示例:抗清事业未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壮志未酬的诗人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这首诗和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不舍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山坡羊·骊山怀古》,思考问题。
作者在这首曲子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作者开篇即慨叹当年阿房宫何等气派,可如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又是何等萧条。
历朝历代,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作者在此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从而最终导致灭国,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结尾两句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终都会“变做了土”,是对封建王朝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也是作者对只会致使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消失的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的批判。
4.有感情地朗读《朝天子·咏喇叭》,思考问题。
(1)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句。
答案示例:“喇叭”“唢呐”都隐指宦官。
“曲儿小腔儿大”一语双关,暗指宦官狐假虎威,装腔作势。
作者借物抒怀,写宦官虽地位低下,但仗势欺人,刻画出一副丑恶的奴才嘴脸,饱含蔑视之意。
(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造成“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不是。
“愁”的、“怕”的是借“喇叭,唢呐”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南安军》作于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之时,是一首慷慨悲壮的绝命诗。
在诗中,
诗人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别云间》作于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之时,是一首慷慨悲壮的绝命诗。
在诗中,诗人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作者登临骊山,即景抒怀,喟叹历代王朝兴衰之作。
前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感慨一切功过成败到最后终成一片尘土的历史结局。
全曲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喟。
4.《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是宦官。
全诗虽没有正面提到,但是却活画出了宦官们狐假虎威的丑态,在讥诮诙谐中揭露了宦官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道出了百姓心中的鄙视和愤慨。
作品意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是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真是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四、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睿智。
”希望同学们从此以后会喜欢上诗歌,在诗歌的天地里找到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