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整理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678bf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e.png)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作家作品
1.《咸阳城东楼》选自《全唐诗》。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来评价。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2.《无题》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其爱情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有《嫦娥》《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3.《行香子》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代表作品有《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名句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痛的名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想对方相思的悲苦与无奈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的诗句是“蓬
1/ 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60ff291ed9ad51f01df2a3.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1.妖娆ráo∶娇艳美好的。
2.风骚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3.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 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o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5.分fèn外:格外。
6.莽莽mǎng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7.成吉思汗hán8.数shǔ风流人物9.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0.今朝zhāo:今天;现在。
11.稍逊xùn:稍差。
12.沁qìn园13.滔滔tāo14.折zhé腰15.俱往矣yǐ【第二课《我爱这土地》】1.嘶sī哑:声音沙哑。
2.喉咙hóulóng3.艾ài青4.汹涌xiōng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5.吹刮guā6.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7.腐fǔ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8.深沉:形容程度深。
【第三课《乡愁》】1.一枚méi2.邮yóu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标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窄窄zhǎi:横的距离小。
4.一湾wān【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2.鲜妍yán:鲜艳。
3.冠冕guān 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39ec6d83d049649a665815.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基础知识:(一)《月夜忆舍弟》1.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长沙过贾谊宅》1.了解作者及背景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年间登进士第,曾任长洲尉、海盐令。
至德三年,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因刚直犯上被诬,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
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称。
本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终。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怀古伤今,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律诗。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
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2.写作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反对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
(四)《商山早行》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01—866),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也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e4bb47650e52ea551898f8.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一)默写及大意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析《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人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沉痛。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月夜忆舍弟》一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之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三)理解性默写1.《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3.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1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课外古诗词诵读1](https://img.taocdn.com/s3/m/dd9e1328770bf78a64295488.png)
3、读出情感 4、抽生朗读 5、全班齐读
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 汀洲:水中小洲。 高楼:一作“高城”,指城楼。 万里愁:既指旅愁,更指国忧。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2、古诗今译 登上咸阳城楼,凭栏眺望,眼前芦苇苍苍, 杨柳飘拂的景象,仿佛象是记忆中的一个水上 汀洲,心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乌云开始从 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 下去;狂风吹满城楼,一场山雨就要到来。飞 鸟栖息,秋蝉长鸣的荒草杂树丛生的地方,原 来是秦、汉时的旧宫苑。世事沧桑,当年的秦 、汉都城,如今皆已成为古迹,只有悠悠的渭 河水依然彻夜东流。
从句法上看,后一句与前一句的 “万里愁”又有因果关联。眼前茫 茫的秋水,苍苍的芦荻,摇曳的杨 柳,都是极易引发乡愁之景,因此 ,“一上高楼万里愁”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 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 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 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 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 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小结: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 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 ,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 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 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定气足,为唐人 登临诗篇之佳作。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 ”含义和作用。
明确:愁,思乡,怀古。一个“ 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 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 (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4b60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1.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九上全册古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1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难过和渺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
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心。
抒发诗人倔强、自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风致。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043508915f804d2b16c1e2.png)
小结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 一首五律。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 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 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 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 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 之作。
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 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回望秦岭,云遮 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 前。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因玄 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韩愈 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 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42a08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4.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课件 初中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课件 初中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e69e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c.png)
诗歌赏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赏析:
以双关的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 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 诗人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 语双关,将讽刺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 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贾谊写有 《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 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年级的时候咱们学过李商隐的这首 七言绝句《贾生》,这首诗其实是托古讽 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 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 慨。
今天咱们又学一首关于贾谊的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看看诗人刘长卿想借 贾生表达什么。
诗歌赏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赏析:
围绕题目“过”字,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诗人怎样来写?“秋草”,“寒林”,“人去”, “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 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一种景仰羡慕、 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 处境,“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不可再见, 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 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 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 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 而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https://img.taocdn.com/s3/m/591a984481c758f5f71f677b.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一、月夜忆舍弟
文本背诵
名句赏析
杜甫
字词注释
戍鼓断人行,
1《. 月夜忆舍弟》中既写景,也点明时令,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并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的感情的句 2.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驻防。
边秋一雁声。 子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
木。明:使……明艳。驿
枳花明驿墙。
(yì)墙:驿站的墙壁。这句
3.《商山早行》中将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
因思杜陵梦,
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
交织,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结合
凫雁满回塘。 的句子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放在驿站墙边。 。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诗句摘抄:
理解性默写:
(1)《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
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诗句是:云横秦
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抒感咏怀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文本背诵
名句赏析
字词注释(或翻译)
1.《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
秋草独寻人去后, 感的诗句是: 三年谪宦此栖迟,傅,长沙有其故居。
寒林空见日斜时。 万古惟留楚客悲 。
2.谪宦:贬官。栖迟:停
汉文有道恩犹薄, 2.《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 留,居留。
湘水无情吊岂知? 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 3.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https://img.taocdn.com/s3/m/a0b06cd24b35eefdc9d3335c.png)
“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虽__是__写__景__,__却__与__上__句__“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 略有__不__同__。__作__者__所__写__的__不__完__全__是__客__观__实__景__,__而__是__融__ 入了__自__己__主__观__感__情__的__心__中__之__景__。__明__明__是__普__天__之__下__共__ 一轮__明__月__,__本__无__差__别__,__偏__要__说__故__乡__的__月__亮__最__明__,__这__ 种以__幻__作__真__的__手__法__却__并__不__使__人__觉__得__于__情__理__不__合__,____
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皇帝, 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被贬途中。蓝关,即 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注释: ①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②朝(zhāo)奏:早晨上奏。 ③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④圣明:指皇帝。 ⑤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⑥肯将衰朽惜残年:意思是哪能以衰老为由吝 惜残余的生命呢。肯,岂肯、哪能。 ⑦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10:01:37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62021/10/16October 16,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62021/10/162021/10/162021/10/16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0b5176d4d8d15abe234efa.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知识积累:(一)《咸阳城东楼》1.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2.写作背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3.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诗人登上高楼,为何愁绪满怀?这“愁”里包含了哪些情思?示例一:首联写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登上高楼,看到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思乡的愁绪漫上心头。
“愁”字里首先有思乡情。
示例二:颔联描写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看似写自然中的风雨,其实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发愁。
示例三:颈联描绘“鸟下绿芜”和“蝉鸣黄叶”,给人一种萧条、冷落、凄凉之感。
诗人目睹这残败之景,不禁感慨横生: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让诗人产生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示例四:尾联“莫问”二字,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所以,诗人的“愁”里也有痛惜和无奈之意。
(二)《无题》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现了当时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2.写作背景这首《无题》诗,旧注家多说有政治寓意,有的认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认为是因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今海南岛),诗人作诗向他表示敬慕与同情。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考点-赏析题课件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考点-赏析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a027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 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 生是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 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 情感:即景抒情,“雪拥蓝关”双关,明写天 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委婉表达忠而获 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南行的伤痛,道尽英 雄失路的悲慨。
5. 赏析“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尾联交代后事,照应诗题,沉痛而又凄凉。
1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解性默写
•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明写天气寒冷,暗 写政治气候恶劣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 拥蓝关马不前。
16
1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解性默写
• 6.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 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 工之妙。
• 7.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 8.写被贬原因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州路八千。
• 9.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 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 10.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 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 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2
《商山早行》温庭筠
1.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描绘画面: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 行人的足迹印在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 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 衰朽惜残年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f28eb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1.png)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素材)九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月夜忆舍弟杜甫作者文常: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有《杜工部集》。
背景资料: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原文解析及常考题汇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译文】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边防驻军的鼓声响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点评】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常考问答】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画面题)意象:边防驻军的鼓声、边境的秋天、失群的孤雁。
画面:通过描绘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的图景,展示了一幅悲凉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2、请简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含蓄点明正值战乱这一社会背景;渲染浓重的悲凉气氛;烘托人物沉郁的心情;为下文表达对弟弟的忧思奠定感情基调。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译文】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点评】“露从今夜白"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让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在写景的同时,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常考问答】此句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考点精讲版】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考点精讲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727c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png)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 年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 当时仍处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 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 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 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 感情的真实记录。
3.当时的唐朝正经历安史之乱,战事频频,请结合具体的词 句,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未休兵”可以看出, 诗人有对离乱的感慨,对家乡对亲人的牵忧、思念,对战乱早些停止的 期盼。
经过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 诗人,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 随州刺史,史称“刘随州”。他的诗多写政治失意 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 五七言近体诗为主,尤长于五言诗,被称为“五言 长城”
一作“秋边”,秋 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诗意: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秋天里有孤 雁在鸣叫。
赏析:首联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图 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 明战事仍然频繁。
意思是 恰逢白露时节。
左迁 至 蓝关 示 侄孙湘
chónɡ韩 愈 一封 朝奏 九重天,夕贬 潮州 路八千。
欲h为énɡ圣明 除弊事,肯将 衰朽 惜残年!
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
yīnɡ
wú
知汝 远来 应有意,好收 吾骨 瘴江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02676844769eae009ede8.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九上全册古诗词目录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行香子/ 无题/ 咸阳城东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
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信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信心。
抒发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二)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二)](https://img.taocdn.com/s3/m/6dc72d3e6137ee06eef918c5.png)
联意象 悟诗情
长沙过贾谊宅
关键词语
刘长卿
有道 反衬凄凉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无情 烘托痴心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一个“犹”字,号称 “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昏聩无能的 唐代宗,对刘长卿更谈不上恩遇;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 坷,也就是必然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贾谊凭吊屈原 ,长卿凭吊贾谊,诗人在当世无人理解、由衷寻求知音,真切 再现了其抑郁无诉的真实心境。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 繁;“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沉 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 加冷落沉寂,为“月夜”渲染了一种浓重悲凉的气氛。
联意象 悟诗情
诗歌意象 白露 明月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知诗人 解诗题
贾谊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 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 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 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 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 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散文的主要文 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 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 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 最为著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1bcc6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b.png)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思乡之梦。
山名。
使……明艳。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朝夕之间即被贬,可知龙颜已大怒,且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自己愿意为“除弊事”,申述自己忠心而获罪的愤慨,大有坚持
刘长卿(?- 786),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居留。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一作“渐”。
己见、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作者明写贾谊,实则是在暗寓自身迁谪。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宅萧条冷落,秋草衰枯,寒林空寂,日斜人去的凄凉之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同时借用贾谊写赋吊屈原的典故,用湘水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整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三、理解诗义【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四、古诗主题杜甫的诗也代表了苦难中的老百姓的想法,他的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一、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二、创作背景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三、理解诗义【注释】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
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
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一作“楚国”。
独:一作“渐”。
汉文:指汉文帝。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四、古诗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二、创作背景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侍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三、理解诗义【注释】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
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四、古诗主题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语言明快,风格沉郁。
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一封奏疏竟然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
《商山早行》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约812——约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三、理解诗义【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四、古诗主题《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