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诗歌赏析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 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 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 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 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 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作者档案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 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 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 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 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参考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 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 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歌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人取神题 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 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 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诗中佳句,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 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 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欧阳修的体会, 生动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 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 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八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二十首诗词

⼋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诗词国学经典诵读推荐内容(⼋年级)课外古诗词(20⾸)(⼀)⼭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书愤(其⼀)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归园⽥居(其⼀)陶渊明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将进酒李⽩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六)望⽉怀远张九龄海上⽣明⽉,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不堪盈⼿赠,还寝梦佳期。
(七)念奴娇·⾚壁怀古苏轼⼤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间如梦,⼀尊还酹江⽉。
(⼋)定风波苏轼三⽉七⽇。
沙湖道中遇⾬。
⾬具先去。
同⾏皆狼狈,余独不觉。
部编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部编版1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 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 这首诗。
文学常识
1、《诗经》简介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 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 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 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 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 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 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 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 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 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 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 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 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 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 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
教学难手点: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缭绕:回环旋转。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中考链接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 的意思分别是( D ) A. 细小;(如果)不是。 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 D. 昏暗;(如果)不是。
中考链接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 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 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 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推荐作品(八上、下)

编者寄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
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最为绚丽的华章。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
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膏。
元曲,这种配乐能唱的古代诗歌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背诵它们,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荡涤心灵,陶冶情操。
诗词曲与美,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用人生去体验这永远灿烂的美……注:为促进学生的课外积累,下面的古诗词,将作为以后全县期末统一检测的考试范围。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八年级(上、下)3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7.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38.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9.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

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班级八()班姓名得分(总分100)一、默写(共32空,每空3分,共96分)(一)《式微》(《诗经•邶风》)1.描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2.描写天黑了,受奴役者还在泥水中劳作不能回家的诗句是:,?这两句诗借女子之口.......,以及对统治..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道出诗人终年者的满腔愤懑......。
3.“式微,式微,?”的设问...,同时也引人注意,..而有情致..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子衿》(《诗经•郑风》)1.首章中表现女子因思念心上人而惆怅与幽怨.....的句子是:,?2.第二章中“,?”两句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不见影儿的埋怨..。
3.第三章中,女子终究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
”接着“,”两句通过夸张..修辞技巧,揭示了深陷苦苦恋情中的人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4.“,”写出了女子见不到心上人,茶不思...,整夜整夜地睡...,饭不想不着的相思之苦....。
5.《短歌行》曹操中化用“,”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诗歌首联点明......,衬托出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的诗句是:,..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
2.颔联劝慰友人既出外为官就....,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不要哀伤。
3.诗歌颈联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4.尾联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这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诗歌形象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八月湖水平,。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 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离 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 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 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赏析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 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 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阙辅三秦, 城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参考译文
诗歌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 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词语解释
⑴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2)悠悠:深思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4)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5)佩:指佩玉的绶带。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旁的高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第3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
作
者
简
介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古
诗
今
译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轧碎。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孤自愁思,又遭到风雨摧残。梅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任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理解题中考知识点汇总目录式微《诗经·邶风》XXX《诗经·郑风》送XXX之任蜀川【唐】XXX望洞庭湖赠XXX(XXX)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采用故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表现手法是重章叠句,其作用是衬着氛围,强化感情,加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来去之美。
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XXX为乎中露?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2.《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3.《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XXX《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XXX不嗣音①?XXX,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XXX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内容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体现了XXX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立、平等的思想看法和精神实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 “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 “诗三百”。
《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 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60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我
们
期
望
的
《
子
衿 》
黄蕾 杜婧妍
静女
桃夭
静女其姝, 桃之夭夭,
俟我于城隅。 灼灼其华。
爱而不见, 之子于归,
搔首踟蹰。 宜其室家。
静女其娈, 桃之夭夭,
贻我彤管。 有蕡其实。
彤管有炜, 之子于归,
说怿女美。 宜其家室。
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子衿 jī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nìng sì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tāo tà
quē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读准节奏
朗读诗歌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柏舟》、《君子偕老》、《伐
檀》、《硕鼠》、《氓》、《七月》等。 )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 “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波涛汹涌的湖水似乎要撼动 岳阳城。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闲坐旁观垂钓的人,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诗歌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平”写湖面之阔,“混”写水势之大。写出秋天的洞 庭湖水面上涨,湖水浩瀚,水天相接的宏大气象。
诗歌赏析
子衿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把音信传?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独自徘徊张眼望啊,在城门两边的高台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个月那样长!
诗歌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歌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上下二章只变换几个字,却使诗歌语意饱满,押韵和 谐。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这巧妙的变换,体现出 了用词的独具匠心。
全诗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两句一换韵, 故而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服劳役者的痛苦 心情。
诗歌赏析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课外古诗词诵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 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八年级语文下册1.课外古诗词

。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
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
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是: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4.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
伤感的诗句
个音信的句子
是: 纵我不往 , 子宁不嗣音
?
3.《子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
地表现了出来的句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
课外古诗词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城阙辅三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风烟望五津。 赏析: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 与君离别意, 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 同是宦游人。 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 海内存知己, 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 天涯若比邻。 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 无为在歧路, 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 儿女共沾巾。 乐观豁达的。道出了作者和友人的深厚
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 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 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 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 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 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默写 自测
课外古诗词
理解性默写:
1.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
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
微君之躬, 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10篇全

❖ 我们挥手辞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离 群的马,好似不忍离去。[3]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 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 指的是刚开场。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秋词。
❖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 把岳阳城撼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 委实羞愧难容。
❖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 被钓上来的鱼。[2]
?黄鹤楼? 唐 崔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乡关:故土。
❖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 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 了,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悠闲的样子。 晴天的时候,隔江遥望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 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常茂盛。时至黄 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 发愁!
送友人 李白
❖ ⑥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 ⑦何许:何处,哪里。
❖ ⑧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
❖ 译文一: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 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 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 黄昏,霜叶落下,熊爬上树〔大熊星座爬上 树梢〕,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下原文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原文:赠从弟(其二)汉代·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 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 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 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品析诗文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 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 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 借代恋人。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 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 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 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 》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 义无穷。
艺术特点
一、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 ,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 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二、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 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 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 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 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 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写作特点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 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 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 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 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 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 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 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 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 《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友人勿在离 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 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 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 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 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 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朗,清新高 远,独树碑石。
品析诗文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 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 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 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 象。
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 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走近作者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 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高宗时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 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 称“初唐四杰”。代表作《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 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 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课堂小结
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 。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田园 诗人的代表。襄阳(今属 湖北)人,世称“孟襄 阳”。和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代表作有《过 故人庄》《春晓》等。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 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 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 “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 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 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 的艺术效果。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 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 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 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 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 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 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 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 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知识备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 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 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 生百科全书。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 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 能极 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课堂小结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 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 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矣。
式 微
诗 经 · 邶 风
古今对译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子衿
古今对译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