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完整版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诗歌赏析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 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 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 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 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 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作者档案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 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 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 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 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参考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 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 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歌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人取神题 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 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 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诗中佳句,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 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 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欧阳修的体会, 生动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 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 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 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 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 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 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 化为灰烬。
新知讲解
主题思想
这首散曲散曲写作者从骊山上四顾,回忆当年的 秦朝宫殿,目睹现在的情景,揭示了封建统治者 因荒淫无耻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也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 当年奢侈的场景如今在哪儿呢? 只见衰草萧疏,水流回环曲折。到现在那些遗恨已 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周、齐、秦、汉、 楚等国家,战胜了的,都变成了尘土;战败了的, 也都变成了尘土。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 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 《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 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 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 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 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 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理解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歌理解
【注释】 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
其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
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
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沉痛。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
情,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名句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
者 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
背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 景 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
杜”。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三吏”
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
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他作
品还有《春望》《兵车行》等。
诗歌理解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 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 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
2. (模拟·上海)“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 这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虽__是__写__景__,__却__与__上__句__“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略__有__不___ _同__。__作__者__所__写__的__不__完__全__是__客__观__实__景__,__而__是__融__入__了__自__己__的__主__观__感__情___ _的__心__中__之__景__。__明__明__是__普__天__之__下__共__一__轮__明__月__,__本__无__差__别__,__可__作__者__偏___ _要__说__故__乡__的__月__亮__最__明__,__但__这__种__以__幻__作__真__的__手__法__却__并__不__会__让__人__觉__得___ _于__情__理__不__合__,__因__为__它__极__深__刻__地__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微__妙__的__心__理__,__突__出__了__作___ 者怀家愁和忧国难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来回地走
弥漫着花香 的园中小径
译文: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 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见过。在弥漫花香的园 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主旨点睛
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 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 残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 怅。
诗歌赏析
词意速通
一首
一曲 刚填好的词
译文:听着一曲新填好的词品尝一杯美酒,天气、亭 台都和去年一样。天边西下的夕阳啊,几时才能回来 再照天际?
不得已,没有办法 好像曾经见过,形容以 前见过的事物又出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在一个地方
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 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水面波平浪静的特点。“不觉船 移”从人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水流的缓和。后两句 写船动惊禽,禽鸟飞起。写景由近到远,再向高处 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 湖面的景物特征,描绘了春水流转、芳草笙歌、水 滑如镜、沙鸟惊飞无幅图,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 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 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 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 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 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 映着婉约与豪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溪沙
走近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 ,尤擅小令 。 其词风格含蓄蕴藉,婉约清丽,端庄秀 雅。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分别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 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XX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XXX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动身。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XXX)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XXX:月光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平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有名乐师,善于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漂泊江南,卖艺为生。

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平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XXX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竭力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
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歌理解
·

辛 弃 疾 ( 1140—1207 ) , 字 幼 安 ,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
背 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景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诗歌理解
·
作 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 今属江苏) 人,唐
代诗人,善写律诗,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
背 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代表作有 景
《咸阳城东楼》。
此诗大约是许浑任监察御史时所写,当时唐朝已经处于风
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
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歌赏析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

拨 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
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诗歌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登上城楼远眺,思乡之情
歌 涌上心头。“万里”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一个“愁”字,
赏 同的思想感情。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
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表现了对南
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阕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诗歌赏析
下阕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 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已深又饱经忧患之后,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深的愁,有 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起少年时的幼稚,这或 许是老练成熟了。或许“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 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郁。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
语文
理解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
惨凄凉的句子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2.由听觉形象地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
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谢谢观看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 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语文
理解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影入平羌江水流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
岑参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
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
出来;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
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语文
二、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岐王宅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寻常见,
赏析: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 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诗人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 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写到“落花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含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含译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诗歌大意: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聆听一首新曲,倒上一杯美酒,还是去年一样的的天气,还是旧日的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几时回?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花儿的凋落,总让人无可奈何。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似旧时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独徘徊。

我独自一人默默徘徊。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驾轻舟划短桨,欣赏这西湖的美好风光,碧绿的湖水流转延绵,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处处随。

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水面琉璃清,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移动。

只见微微的涟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掠岸飞。

正掠过湖岸在飞翔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大地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金人侵占中原,达官显贵四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凉的秋风,将我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去。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到日落黄昏,醉意朦胧找不到回返的道路。

游兴尽时天色已晚,划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奋力地划呀,划呀,惊起一群鸥鹭振翅纷飞。

一.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把词语补充完整无可nài() hé()短zhào()绿水wēi() yǐ()liú() lí() liān() yī()沙qín()yǐ()清秋 zān ()yīng()散ōu ()lù()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棹(2)簪缨(3)倩(4)藕花(5)争渡二、理解性默写。

3.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 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 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 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 的栖身之地。
白话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 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 翔。
7.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 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课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 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 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w@ww.zzste*p.#%co&m]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广东专用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战乱频繁,
边秋一雁声。

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了 浓重悲凉的气氛。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融情于景,深刻表现了诗人 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 的感怀。
在对比中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 有弟皆分散, 之情,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无家问死生。 ⇨ 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观看
Exit

1.“心 有 一 团 火 ,温 暖众人 心”这 一标题 意蕴丰 富,含 意深刻 。表层 意思是 说张秉 贵业务 熟练, 服务热 情似火 ,市民 被他的 真诚和 一心一 意为大 家服务 的行为 所感动 ;

2.内 在 含 意 是 歌颂 在那个 特定的 时代里 ,先锋 人物们 火一般 的责任 感和使 命感, 突出的 是他们 在平凡 的岗位 上勇于 担当和 付出的 精神。
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寄书长不达, 战事频仍,生死茫茫, 况乃未休兵。 ⇨ 家书常常难以送达;
含蓄蕴藉,具有无限深情。
• 长沙过贾谊宅 • 刘长卿
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 万古惟留楚客悲。 ⇨ 也暗寓了诗人迁谪的
悲苦命运。
即景生情,渲染出萧条

7 . 小 说 是社 会生活 的反映 ,了解 小说的 创作背 景,有 助于理 解它的 思想内 容和深 刻内涵 。如《 简爱》 作者所 处的时 代,英 国已经 成为强 大的工 业化国 家,但 当时英 国女性 还是男 权社会 的附庸 。

8 . 外 国 小说 ,特别 是欧美 小说, 原文语 句一般 比较长 ,表意 比较繁 复,翻 译成汉 语也不 免留下 原作的 痕迹, 阅读时 要仔细 推敲, 明晰语 句的含 意。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完整版PPT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完整版PPT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拣《尽定寒 风枝波不·莫肯听栖穿,林寂打寞叶沙声惊洲》冷。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在诗词、散文方 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为“唐宋八大 家” 之一。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于黄州遇东坡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东坡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答李端叔》)说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情思的物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 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 ,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歌朗读
采桑子 欧阳修
zhào
wēi yí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dī shēng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liú li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lián yī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疏通文意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 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 ,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 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 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析 婉约词
浣溪沙
淡淡的闲愁

晏殊

年 华
上片
物是人非 怀旧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 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 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 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 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 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 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草长堤轻——,舟—隐短—隐棹—笙西——歌湖—处好—处,随绿。水逶动迤静结。合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光 青衣江
今夜夜发清溪向三峡,
出发
思君不见下下:渝顺流州而。下
指峨眉山 月。一说 指作者的 友人。
渝州:重庆一带。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不舍地去向渝州。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 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 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 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重点赏析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 艺,杜甫因才华昭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赏识,得 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 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的顶 峰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杜甫辗转漂泊到潭 州,李龟年流落江南。在这种情况下的会见,自然触发了杜甫 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强 欲 登重阳高节有去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江 南 逢 李 龟 年杜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1、峨眉山月歌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4、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5、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6、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潼关谭嗣同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七年级(下)1、竹里馆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5、泊秦淮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贾生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八年级(上)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2、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赠从弟刘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4、梁甫行曹植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5、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7、相见欢朱敦儒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8、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八年级(下)1、式微《诗经》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2、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6、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卜算子黄州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8、卜算子·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九年级(上)1、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长沙过贾谊宅李商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完整版)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

(完整版)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
•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文章前四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世界所有事物都有? 千里马虽然老了,但是胸中还激荡着驰骋的豪情
3.前6句为了引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比兴 用龟、蛇、马来说明寿命短暂,人要不断进取
题外之意,耐人寻味:
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 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 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 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 法解脱。
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 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 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 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 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 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 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 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 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 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 生遭遇的象征。
• 骥(jì):千里马。伏:趴,卧。枥 (lì):马槽。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 年
•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 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 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 的雄心不会止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 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 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 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 进取的精神面貌。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背诵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梁甫行 曹植
名句赏析
整体欣赏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赏析: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扩大了全诗的内涵,它不仅使 人想到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 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敝,村落萧 索的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 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 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取精神。
一、整首默写 龟虽寿
__神__龟__虽__寿______,_犹__有__竟__时_______。__腾__蛇__乘__雾______,__终__为__土__灰______。 __老__骥__伏__枥______,__志__在__千__里______。__烈__士__暮__年______,__壮__心__不__已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 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___老__骥__伏__枥_____,____志__在__千__里____;___烈__士__暮__年_____,___壮__心__不__已_____。 2.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 生命苦短的诗句是:神__龟__虽__寿____,_犹__有__竟__时___;_腾__蛇__乘__雾___,__终__为__土__灰__。
一、整首默写 《赠从弟(其二)》
___亭__亭__山__上__松___,__瑟__瑟__谷__中__风____。__风__声__一__何__盛____,__松__枝__一__何__劲____! ___冰__霜__正__惨__凄___,__终__岁__常__端__正____。__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___松__柏__有__本__性___。 二、理解性默写 1. 《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风中雄姿的反复句是:__风__声__一__何__盛____, ___松__枝__一__何__劲___。 2. 《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 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_?__松__柏__有__本__性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怜:可怜。 傍:靠近。
诗意理解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 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 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 放了。
古诗赏析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 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 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 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 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 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主题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
李龟年的相逢,表达了诗人对唐
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
彼此现状的悲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作家作品
岑参(715-770),江陵人, 唐代 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 ,对 边塞风光、军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诵读提示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字词梳理
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 艺为生。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李范,封岐王。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恰逢白露时节。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一直,老是。 何况,况且。 战争还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结束。
到。
古诗今译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 秋天里有孤雁在鸣叫。恰逢白露时节,月 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古诗今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 被贬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 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云雾遮住终南山,我的家在何处?大 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 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 我的尸骨。
诗歌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停留,居留。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一作“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指汉文帝刘恒。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古诗今译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诗歌解读 贬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里指韩愈的谏书
韩愈
《论佛骨表》。 这里指皇帝。
泛指路途遥远。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上奏。 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指皇帝。
岂肯、哪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资料助读】 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
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 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名句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本是区区小物,不值得献给远方的丈夫,不过
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怀袖”的花,不知该生 出多少感慨:当年的情谊,别后的思念……假如这花送 到他手里,它不正代替了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吗?“此物 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 达怀念之情罢了。”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两句 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 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走近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弟,封
陈王。三国魏诗人。他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九十多
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 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等。宋人辑 有《曹子建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我)已经知道死期不远,(然而)想到永别故乡(确实)犯难。
颈联写死别。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队伍, 别还容易;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父老、慈母贤妻如 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诗人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 表现出了他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译文:三年来(我为抗清复明的事业)四处奔波,现在又成为阶下囚。
首联写再别。诗人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 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被捕而别。
这两句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历程。诗人运用典故,抒发 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 悲苦无奈。
精读细研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 保持爱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显示出崇高的气节。
写作特色
1.语言质朴,感情深厚。 2.逐层递进,声情激昂,不假雕饰。 3.化用名句,引用典故,抒写胸怀。
别云间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 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 著名诗人,抗清将领。14岁随父亲夏允彝 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兵败被俘,英勇 就义,年仅17岁。有《南冠草》《续幸存 录》。
译文:无限(美好的)山河,似乎也在落泪,(而今我被俘)谁说天地宽 阔无边。
颔联写别情。前后“别”时境况不同,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 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这次别后不能再起兵抗清,面对破碎的 河山流不尽自己的伤心之泪。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
精读细研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读细研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寄居他乡,生活漂泊不定。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 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 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 妻子孤守在家,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 亲人,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精读细研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用自 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精读细研 首联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指经过梅岭。
译文: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精读细研
想一想:此处的梅花是实景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此处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
“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 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 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颈联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译文: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此时却落入敌手。
颈联借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 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 的蔑视。
精读细研
尾联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 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 后来饿死。薇,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 食八天。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重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素养)
南安军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 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 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 (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 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指南录》 《文山先生全集》等。
精读细研 颔联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译文: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身为囚徒)回到家乡如同没有回家!
颔联抒写这次行程悲苦、孤独的心情。两个“出”字和两个 “归”字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 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 何必归来呢!
精读细研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 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 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译文:饿死在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引用“采薇”这一典故表明至死不降 元的决心。
合作探究
1.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 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坚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2.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精读细研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英魂。
灵幡,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语意双关, 也暗指战旗。
译文:(我死后)灵魂回到故乡的那一天,(一定还会)看到高举的抗清 义旗。
尾联写别后。诗人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还要归来在 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
这两句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 现出了诗人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跟从父夏允 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 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 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 事。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 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 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